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归遗藁卷之十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x 页
西归遗藁卷之十
 附录[下]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57H 页
年谱
大明神武皇帝。万历三十年(国朝 宣祖大王三十五年。)壬寅冬十一月初八日。先生生于全州黄方山阔洞里第。
 先生始生。禀气精粹。仪容魁巍。进士公奇爱之。崔夫人有异梦。仍命小字曰负岩。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二岁。)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岁。)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岁。)
 
既知父母。便知孝。既知兄弟。便知友爱。入必侍进士公侧。出必偕伯氏游。伯氏一日登果树。先生危之。绕树遑遑。俟其下来后已。见者异之。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五岁。)
秋。始受学。
 赋性聪异。一闻无遗忘。口授形谕。无不立解。行必正步。语言端重。终日侍坐。不作游戏之事。长者大奇之。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六岁。)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七岁。)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57L 页
三十七年(国朝光海君元年。)己酉。(先生八岁。)
 受读诗传。至桧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之句。慨然悲泣曰。周天子之国。其衰微如此。可不悲乎。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九岁。)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十岁。)
四十年壬子。(先生十一岁。)
 读史至忠臣烈士之事。感慕激仰。未尝不三复慨叹。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十二岁。)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十三岁。)
往拜东溪金参奉。论学。
 金公名峻业。沙溪金先生门人也。以笃学闻于乡。先生与伯氏。偕往论学。金公亟加称叹曰。此吾少友也。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十四岁。)
秋。丁进士公忧。
 先生哀毁切至。吊者惨不忍见。而执丧之礼。与宿儒无间焉。时伯氏年十六。季氏年七岁。相依孤孑。家甚贫窭。而不以饥寒为病。专意学问。日诵经传。无不沈潜讲究。领会纲义。欲验之于心而体之于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58H 页
身。孜孜求志。兄弟三人。处共室读共课。夜分乃寐。听鸡辄起。日日周旋于母夫人侧。以尽养志之道。未尝出门。虽邻比之人。罕有识其面者。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十五岁。)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十六岁。)
冬。服阕。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十七岁。)
聘密阳朴氏。
 佥知中枢府事东振之女。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十八岁。)
 
时先生学问日就。才艺俱长。其为文。自出机杼。抑扬纵横。妙有归宿。又长于书。篆籀草隶。无不臻善。本不屑意于科举之文。而门户零替。为亲禄仕。非阶莫进。间课赋策之类。工程备具。而时值昏朝废母。先生叹彝伦斁塞。不赴有司之举。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十九岁。)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二十岁。)
二年壬戌。(先生二十一岁。)
三年(国朝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二十二岁。)
秋。中司马试。旋罢榜。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58L 页
是岁。先生兄弟始赴试。先生嵬选。以先于伯氏。心甚不乐。适罢其榜。
冬。中乡试。
 乡试初场日。季氏未冠。故衣白而入。试官以白衣违规黜之。先生与伯氏。告试官而偕出。多士服其友爱。及终场日。季氏亦衣红团领而入。兄弟三人。俱中初解。
四年甲子。(先生二十三岁。)
春。中会试生员。
 先生兄弟三人。又联璧。名振京华。一世韪荣。
五年乙丑。(先生二十四岁。)
游泮宫。
 先生兄弟。以母夫人命。上京居頖。整衣对案。终日读书。公会之外。未尝与人追随。大为学中所推重焉。
六年丙寅。(先生二十五岁。)
上疏请斩虏使。
 清虏以慢使来。先生与伯氏。时在泮宫。倡议上疏曰。虏方梗夏。我当敌忾。反与交使。义固不可。而溪壑难充。终亦自弊。且天将徐孤臣在我国境。被贼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59H 页
杀害。伊贼又西犯广宁。杀天将。此奴即 天朝之贼也。贼使之来。 殿下辄舍之以馆。礼之以大宾。抑何欤。臣等以为若不斩使函送 天朝。则终未免背夏之归矣。 批曰。览疏深嘉尔等之诚。前日之事。予亦悔焉。
七年丁卯。(先生二十六岁。)
中式年文科。分隶承文院正字。
 是年大比。先生兄弟三人。俱入格。至覆试。与季氏联捷。
怀宗皇帝崇祯元年戌辰。(先生二十七岁。)
春。伯氏登别科。
 
 上顾问左右曰。是寡母之子。兄弟三人力学。其二弟联登去年科者耶。仍嗟叹美之。
二年己巳。(先生二十八岁。)
拜成均馆博士。
 为掌务官。时馆吏素骄。视官员如同僚。而每见先生。则贴首不敢出气。泮儒会食。泮奴喧若街市。而掌务官参食。则一堂寂然。但闻履声。大司成浦渚赵公翼奇之。问诸馆人。则曰赏罚分明。受罪者不敢怨。可畏又可爱云。时赵公负一代文学之望。于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59L 页
人小许可。见先生。极其敬惮曰。李某非凡人也。其相见。必起而钦礼焉。
遭季氏学谕公丧。
 先是。学谕公为李节度惔女婿。惔妾子辈。谋欲害之而专其家蓄。暗为咒咀。学谕公竟得疾沉绵。先生必亲执医药。不暇解衣。而邪祟迭剧。竟至不救。在世才二十一岁矣。先生与伯氏。泣曰。礼兄弟之雠。不反兵。不能复雠。何忍仕乎。遂解职归乡。从讼对吏。至于累年。复其雠然后更仕。
三年庚午。(先生二十九岁。)
四年辛未。(先生三十岁。)
五年壬申。(先生三十一岁。)
子犹龙生。
春。被注荐。
冬。拜侍讲院说书。
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二岁。)
秋。举翰荐。
 是荐也。徐祥履,张应一,洪瑑及先生也。李公一相,李公时万。时为上下番。与侪流公议为之者。而初待教蔡忠元。以先生方有堂后荐。又经说书。以为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0H 页
参下三清。事体甚重。李某虽是杰才。其实草野。当少迟。以待才美大见。然后议荐为可云。且史局旧事。将有荐。必就问于曾经史官。皆曰可然后方荐。二公大察而小略。就问时。遗一两人。一两人语颇不平。先生耻且嫌焉。直升六品职。
冬。升拜正言。
拜礼曹正郎。
七年甲戌。(先生三十三岁。)
春。拜侍讲院弼善。
秋。复拜正言。
除忠原县监未赴。旋拜持平。
 先生以亲老乞养。乃得补县。未及赴。又拜持平。时 东宫司谒。有以紫的衣犯科。先生据法治之。而席稿待罪。 上亟称其善。
八年乙亥。先生三十四岁。
正月。复拜持平。
疏论戚宦踰制之滥。
 时纪纲未振。竞事奢华。先生之疏一上。 朝廷肃然。怙势者知戢。
春三月。大雨雷电。 穆,惠二陵崩溃。因奉审诸臣之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0L 页
讳灾。斋郎竟被罔上之罪。将置之死。乃封章论辨。
 初斋郎(穆陵参奉洪有一。)据实转 闻。上命大臣礼判缮工提调奉审。及至 陵所。大臣礼判止于斋室。提调上 陵而返曰。㬥溃非灾。大臣以是复 命。谓斋郎罔上。下吏严讯。都下皆冤之。而人莫敢言。同僚皆讳避之。先生独腾章。论劾三臣之讳灾。斋郎之不辜。累启不已。当路多侧目者。
九年丙子。(先生三十五岁。)
春。拜成均馆典籍。
拜大同察访。
 
先生律己清𥳑。接物以恕。奉公治事。一于正大。人皆诚服。尝从方伯奉审箕子殿。先生不拜。伯问其故。先生愀然对曰。拜者固常礼也。不拜者亦有其心也。盖非其白马朝周也。座皆肃然敬叹。时值虏使往来。责马甚急。先生不应曰。我马岂作虏奴乘耶。终不肯出给。虏奴十馀辈。拔剑乱入叫噪。而击先生坐前书案。先生凝然不动。虏奴相顾掉舌而退曰。大人不可犯矣。
归觐大夫人于玉果县衙伯氏云岩公任所。
冬十二月。清兵猝至。京城瓦解。 大驾受围于南汉。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1H 页
乃与伯氏及梁曼容,崔蕴,柳楫举义发檄。
 时事仓猝。西南阻绝。先生无路还任。先生兄弟。与翰林梁曼容,淳昌郡守崔蕴,察访柳楫。共谋举义。驰檄道内。先生手草其文。略曰。 国运不幸。奴贼逼京。 大驾移驻孤城。贼兵合围。道路阻绝。号令不通。存亡之机。决于呼吸。主辱臣死。古今通谊。惟我湖南。素称忠义之邦。曾在壬辰。义烈已著。况今君父在围之日乎。惟愿奋励赴期。齐会于砺山。一心趍敌。以救 君父之急。如或迟回观望。则非但忠烈扫地。且将得罪于伦纪。不容于乡国。无相推调。协心共济。不胜幸甚。
十年丁丑。(先生三十六岁。)
春正月二十日。齐集义兵于砺山。前进清州。
 义旅云集。会于砺山郡。初则众心疑惧。及见先生兄弟。忠义凛烈。号令明肃。众皆勇激。军声大振。与本道按使李时昉分队至清州。州无城郭。众情汹惧。先生乃令每人收一稿篅一长木。盛土以积。插抹以为固。不移时成城。赖以经夜。虏骑南抢至槐山。游兵旁掠清州。敌阵甚逼。先生奋身挺剑。率数炮手。陟冈俯瞰。虏骑数千。方聚山谷。宰牛裂啖。先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1L 页
生雷喝一声。挥剑冲突。追斩九级。群酋褫魄散走。俄而我军继至。取其辎重而还。义士踊跃。于是推先生为大将。先生固辞。虏势日涨。士卒惧。多逃亡。将移阵据险。而虑其道溃。先生乃为后赶将。移军五十里之间。一无走亡者。
进军南汉未及五十里。闻和议已成。乃解送义旅。
 是日。先生兄弟。北向痛哭。几绝仅苏。遂解军。作蹈海诗。以寓悲愤之意。
奔问 阙下。痛哭南还。居于全州黄山之下。扁堂曰西归。
 
先生自是决意遁藏。躬治田园。以备厨供。尝踽踽焉有所思。岸巾便服。登皋长啸。慷慨吟诗。有永负尊周义。西归泪满衣之句。书西归二字。扁于所居之堂。盖取桧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之义也。(今人称其址谓西归洞。)
伯氏结茅于任实云岩峡。
 云岩先生。投绂而归。奉养大夫人。与仲氏。躬执甘旨。至是卜筑于云岩山中。
十一年戊寅。(先生三十七岁。)
春。 除持平,献纳。皆不就。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2H 页
秋。 除弼善不就。
 先生遁居静寂。惟日读书。绝杯饮之娱。无游览之胜。萧然一室。常整衣带。如对大宾。远近生徒负笈者甚多。先生以为天之生材。不以生地而有所厚薄。则师之教人。岂以生地而有所进退哉。勿论士庶而愿学者必教之。一如子弟。函丈之间。冠童常满。先生教授必勤。以为得之大学。可以入德。得之孟子。可以存理。得之论语。可以知仁。得之中庸。可以明道体。得之于诗。可以理性情。得之于礼。可以谨节文。得之于易。可以验消长。得之于书。可以道政事。得之于春秋。可以正名分。患不得之。苟得之。学如是正矣。道如是足矣。读玆在玆。教玆在玆。常曰。我閒居无所事 君。惟有教养人材。为事 君之事。敢不敬乎。
十二年己卯。(先生三十八岁。)
庶子见龙生。
冬。连 除漆谷,灵光。皆不就。
十三年庚辰。(先生三十九岁。)
夏。 除宗簿寺正不就。
秋。 除长城府使不就。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2L 页
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岁。)
夏。 除晋州牧使不就。
冬。 除星州牧使不就。
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一岁。)
连 除台职。有九召之 命。而皆辞不就。
 时。 上意恳至。自春徂冬。 召命凡九次。而先生决意已牢。皆辞免不起。
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二岁。)
冬。 除南原府使不就。
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三岁。)
闻三月十九日之变。西望痛哭。
 先生自是之后。未尝向西北而坐。作诗有安得挽河倾一半。 宗祊涤尽十年羞之句。常有图报之志。慷慨击剑。垂泪汪汪。
春二月。拜黄州判官。赴任九日被罢。
 时 朝家立新法。守令不赴任者。还配任所。准期乃释。先生虑久配。贻母夫人忧。即赴任所。赴任状不书崇德年号。兵使申景琥。以违格 启罢之。到邑才九日矣。
滞囹圄十九日。始蒙 放还。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3H 页
时郑相公太和。即先生之庚友。力言先生之坚节难强之意。仅免时论之搆捏。
崇祯后一年乙酉。(先生四十四岁。)
二年丙戌。(先生四十五岁。)
春。 除掌乐院正不就。
三年丁亥。(先生四十六岁。)
秋。 除献纳不就。
四年戊子。(先生四十七岁。)
屡 除台职。皆不就。
五年己丑。(先生四十八岁。)
夏五月。 仁祖升遐。奔哭 阙下。
过南阳。哭尹公棨。
 先生与尹公。同庚同榜。最相友善。丙子。尹公殉节于南阳府任所。先生常悲之。至是迂路而过此。作诗而哭之。
秋九月 因山。赴郊外哭班。
 是时。先生兄弟。两次入京。而不留一日。与伯氏还乡。尽方丧之礼。不饮酒食肉三年。
六年(国朝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四十九岁。)
除献纳。特下 召命。赴至中路。陈疏而还。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3L 页
 上新服之初。 召命缱绻。故先生强疾至中路。上疏辞还。
与湖伯李时梅问答。
 先生平生志节。槩见于此。○问答载第八卷。
七年辛卯。(先生五十岁。)
八年壬辰。(先生五十一岁。)
除台职。应 召登程至公山。上疏辞病。兼陈所怀。
 先生到公山。称疾封章乞免。仍陈为治之要。○疏见第五卷。
九年癸巳。(先生五十二岁。)
春正月。 除献纳。仍下 召命。上疏辞免。兼陈所怀。
 其略曰。秦帝何耻。连欲蹈海。宋隆何害。潜必归来。人各有心。匹夫难夺。事虽违众。是或一道。呜呼。臣生于 万历壬寅。 天启甲子登司马。 崇祯丁卯及第。科牌官诰。皆书 大明年号。臣知有 大明而已。丁丑之盟。生灵计也。 宗社计也。臣虽愚陋。岂不知此。第匹夫私义。异于 国家大计。仕止在身。出处惟义。臣每奉 除敕。且拜且泣。拜者拜圣恩也。泣者泣年号也。趑趄隐忍。终不敢从事于大夫之后。诚愿终始为 大明民也。 上优答之。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4H 页
十年甲午。(先生五十三岁。)
夏四月。 除掌令。又下 召命。上疏陈情乞免。
十一年乙未。(先生五十四岁。)
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十五岁。)
秋。拜执义不就。
十三年丁酉。(先生五十六岁。)
春正月。 除执义。又下 召命。疏辞不就。
十四年戊戌。(先生五十七岁。)
十五年己亥。(先生五十八岁。)
夏五月。 孝宗大王升遐。奔哭 阙下。
九月。 因山时。赴郊外哭班。
 时先生兄弟。同为奔哭。而年老气衰矣。食素期年。不能如己丑之三年。常为恨泣。
十六年(国朝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先生五十九岁。)
冬。 除执义不就。
子犹龙中式年文科。
十七年辛丑。(先生六十岁。)
秋。忽患左膝痛。沉绵阅月。
十八年壬寅。(先生六十一岁。)
夏四月初一日。易箦于正寝。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4L 页
时长子应教公在京。甥侄李弼谐侍侧矣。先生索笔。手书事 君如事父五字。顾谓弼谐曰。遗吾儿犹龙也。少顷。应教公抵还。先生病患方危剧。而开眼握手。只问 上体若何。因以殒绝。○自前秋沉绵中。常吟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之句。歔欷长啸。○门生百馀人。昼夜侍汤。比卒。相向痛哭曰。吾将安仰。吾将安仰。皆加麻服期。闾里道路闻者悲泣曰。贤人死矣。贤人死矣。
秋八月。葬于淳昌会文山▣坐原。
二十四年戊申。(国朝 显宗大王九年。)
全州章甫。 享先生于西山祠。
 诸生不忘遗爱。与崔晚六瀁,崔烟村德之。并享是祠。
二十七年辛亥。(国朝 显宗大王十二年。)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
 道伯吴始寿。以先生孝友 启请 褒赠。遂有是命。而不提及节义事。盖以去甲申不远。为世所讳故也。
三十三年丁巳。(国朝 肃宗大王三年。)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5H 页
迁厝于全州助村薇山甲坐之原。
 盖遵先生遗训也。
一百年甲子。(国朝 英宗大王二十年。)
春。以忠节臣 命旌闾。
 道臣赵荣国。 启请 旌赠。有是命。
 启曰。故司谏李兴浡,故献纳李起浡兄弟。居家孝亲之诚。立朝忠 君之节。并美齐芳。伟然可观。诚无愧于古人。而至于丙丁以后。所秉执之义。尤为卓尔。有足以树四方之风声。扶万世之人纪。高标峻节。至今照人耳目。若其不拜箕圣一事。律之以中庸之道。则容有可议。而此亦出于一段尊周之苦心。真所谓特立独行。举世非之而不顾者也。两臣节行。臣所饫闻钦服。而及夫待罪本任之后。益复采询公议。探摭故实。且阅其遗稿。则多士同声之言。节节吻合。小无差爽。其所成就。如彼卓异。而扬厉之恩。尚不及于泉涂。几至湮没而无称。此岂非昭代之欠事。而亦何以劝后乎。昔宋臣朱熹守南康时。陈乞州人故迪功郎高登褒录之典。言甚恳至。夫登不过以直道忤权臣摈斥死。而朱子犹以未蒙褒显。为守土者之耻。今玆两臣之所树立。
西归遗藁卷之十 第 465L 页
视高登何如。而不思所以汲汲褒宠之道乎。臣职忝宣化。事系彰善。义不敢蔽而不闻。冒昧陈请上项李兴浡,李起浡两臣。特施 褒奖之典。别加旌赠事。
一百八十八年庚寅。(国朝 纯祖大王三十年。)
墓表成。
 赞善宋公稚圭撰。判书李公翊会书。
二百三十一年癸酉。(国朝今上十年。)
墓志铭成。
 致仕奉朝贺尹公定铉撰。
二百三十四年丙子。(国朝今 上十三年。)
春二月。遗稿刊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