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归遗藁卷之九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x 页
西归遗藁卷之九
 附录[上]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5H 页
西归先生家状[柳震锡]
先生姓李。讳起浡。字沛然。其先韩山人也。韩山之李。自丽代显。赞成事文孝公讳谷。韩山伯文靖公讳穑。父子相继登第于中朝。声名闻于天下。世称文孝为稼亭先生。文靖为牧隐先生。俱有文集行于世。牧隐曾孙判制用监事讳衍基。(弟都总镇抚公讳裕基。与再从提学公讳垲同被祸。见六臣别传十七义士。)牧隐七世有讳守良。官至中枢府经历卒。子讳稚。自京奉丧。葬于全州。仍家焉。是则先生曾王考也。王考讳遵哲早世。考讳克諴进士。绍世德。修家范。蔚有大人风。进士公娶完山崔氏。即直提学号存养堂讳德之之六世孙。讳峻极之女也。淑行懿德。允宜君子。(世称湖南有三贤母。一慎副学天翊母。一梁应教曼容母。一即崔夫人也。皆为早寡。训子成就。) 万历壬寅十一月八日。生先生于州之黄方山阔洞里。所居家前。有三巨岩。崔夫人梦负其一而回。生先生。故小字负岩。梦戴其一而回。生伯氏兴浡。故小字戴岩。即云岩公也。梦抱其一而回。生季氏生浡。故小字抱岩。即学谕公也。三岩宛在于阔洞古墟之前楸川台上。而有识无不指点叹赏。先生生而有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5L 页
异。仪容魁巍。既知父母。便知孝。既知兄弟。便知爱。入必侍进士公侧。出必偕伯氏游。伯氏一日登果树。先生危之。绕树啼呼。遑遑如救焚状。必俟其下树然后已。时公四岁。见者无不异之。盖其孝友之诚。天赋然也。八岁。受读诗传。至桧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之句。慨然悲泣曰。周天子之国也。而其衰微如此。可不悲乎。其读史。至于忠臣烈士之事。则感慕激仰。读遍倍数。其读经书。必求大义。欲验之于心而体之于身。十四。丁进士公忧。哀毁之惨。吊者不忍见。执丧之礼。宿儒无间。时伯氏年十六。季氏年七岁。娣妹三人。皆未行。孀母孤儿。孑孑茕独。内乏糊口。外迫催科。家事零替。几不能振。先生兄弟三人。不以饥寒为病。只自力学求志。加以母夫人严训。处共室读共课。拾松继晷。夜分乃寐。比衣为被。听鸡辄起。日日如是。未尝出门。虽邻比之人。罕识其面。光海朝。 仁穆大妃金氏废。先生兄弟叹曰。岂仕无母之国哉。由是不赴有司举。逮癸亥 仁祖改玉之秋。先生兄弟始赴举。先生中司马。先生以先兄而独占。不乐于心。适罢其榜焉。其年冬乡试。初场日。先生与伯氏云岩公。着红团领。季氏时年十六未冠。以白衣入场。试官以白衣违科规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6H 页
黜之。先生与伯氏告试官而偕出。场中多士。皆嗟叹而服其友爱之义。及终场日。季氏乃以白衣染红。然后先生兄弟三人偕入。俱中初试。而甲子春会试。先生兄弟三人又俱中。名振京华。一世韪之。先生兄弟以母夫人命。上京居泮宫。整衣对案。终日读书。公会之外。未尝与人追随。大为学中所推重。丙寅虏使之来。先生兄弟。倡议上疏言虏方梗夏。杀害天将。即 天朝之贼也。宜帅三军伐之。义不可交使。请斩其使。函送 天朝。辞意凛然。一国义之。而见忤于主和者。丁卯大比。先生兄弟三人俱入格。至覆试。先生与季氏联捷。伯氏见屈。(或疑主和者所蔽。)及明年戊辰春。伯氏登别科。 仁祖顾问左右曰。是寡母之子。兄弟三人力学。其二弟登去年科者耶。仍嗟叹而美之。丁卯。分院承文。己巳。拜成均博士掌务官。时馆吏素骄。视官长如僚友。而见先生。则贴首不敢出气。每泮儒会食。泮奴婢喧聒若街市。先生以掌务官参食。则一堂寂然。但闻履声。大司成赵公翼奇之。问诸馆人。则云赏罚分明。受罪者亦不敢怨掌务官。惟宋象仁可畏。然未若李掌务官之可畏又可爱也。故一馆以都元帅目之。时赵公负一代文学之望。于人小许可。至于先生。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6L 页
极其敬惮曰。李某非凡人也。其相见。必起而敬礼焉。(见赵冶谷克善三官记。)壬申春。荐注书。冬拜侍讲院说书。癸酉秋。被翰荐。(同荐徐祥履,张应一,洪瑑也。李公一相,李公时万。为上下番。)冬。径升品拜正言。甲戌春。拜侍讲院弼善。秋。复拜正言。先生以母老屡求补县。得 除忠原未及赴。又拜持平。时 东宫司谒。有以紫的衣犯科。先生据法治之。席稿待罪。 仁祖极称其善。乙亥正月。复拜持平。疏论戚宦踰制之滥。 朝廷肃然。怙势者知戢。三月。大雨雷电。穆,惠二陵。同时崩溃。斋郎据实转闻。 上命大臣,礼曹判书,缮工提调奉审。及至 陵所。大臣与礼官。止于斋室。独提调上 陵返曰。㬥溃非灾。大臣以是复命。 上入其言。谓斋郎罔上。下禁府严讯。将置之死。都下皆冤之。而人莫敢言。先生奋然发简同僚。皆规避之。独腾章劾论三臣之讳灾。斋郎之不辜将死。屡启不已。(持平宋梦锡从之。)世服其敢言。而当路多侧目者。丙子。以典籍出为大同察访。律己清𥳑。接物以恕。奉公治事。一于正大。尝从方伯奉审于箕子殿。先生独不拜。方伯问其故。先生愀然对曰。拜者固常礼也。不拜者亦有其心。盖非其朝周也。座皆肃然敬叹。于是。上官折位以待之。下吏诚心以服之。时值虏使往来。责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7H 页
出驿马。先生不应曰。我马岂作虏奴乘耶。终不肯出。虏奴十馀辈。拔剑乱入。叫噪而击先生座前书案。先生凝然不动。虏奴相顾掉舌而退曰。大人不可犯矣。居数月。归觐大夫人于玉果伯氏云岩公任所。其年十二月。清兵猝至。京城瓦解。 大驾受围于南汉。西南阻绝。先生无路还任。先生兄弟与翰林梁曼容,淳昌郡守崔蕴,察访柳楫。共谋举义。驰檄道内。先生手草其文曰。 国运不幸。奴贼逼京。 大驾移驻孤城。贼兵合围。道路阻绝。号令不通。存亡之机。决于吸呼。言念及此。五内如焚。主辱臣死。古今通谊。凡有血气者。固当忘身赴乱。而惟我湖南。素称忠义之邦。曾在壬辰。义烈已著。况此 君父在围之日乎。即者通谕教书。自围中出来。无非哀痛之语。其责望于道内士民。其深切矣。读来。不觉失声痛哭。求死而不得也。惟愿诸君子。各自奋励。投袂而赴。纠合同志。资助兵粮。剋期齐会于砺山郡。期以一心趋敌。以救 君父之急。如或迟回观望。越视秦瘠。则非但前日忠烈之风扫地尽矣。且将得罪于伦纪。不容于乡国。毋淹晷刻。毋相推调。协心一力。共济 国难。不胜幸甚。于是道内响应。义旅云集。遂以期日会于砺山郡。初则众心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7L 页
疑惧。及见先生兄弟忠义凛烈。号令明肃。众皆勇激。军声始振。与本道观察使李时昉。分队前后。进至清州。州无城郭。军情汹惧。势将自溃。先生乃下令军中。每人收一稿篅一长木。盛土以积筑。插抹以为固。不移时成城。众赖以经夜。无不服其将略。虏骑南抢至槐山。游兵旁掠清州。敌阵甚逼。军情汹汹。前后军中。求募觇贼。莫有应者。先生奋身挺剑。(先生初年。邻居樵夫见虹气。至岩穴得此剑。锋光明射。长数尺。纳之先生。买而藏焉。)即率数炮手。陟山俯瞰。虏骑数千。方聚山谷。宰牛裂啖。先生雷喝一声。挥剑冲突。追斩九级。群酋褫魄散走。俄而我军为后援。乘胜逐北。取其辎重而还。一军义士踊跃。设胜战乐迎之。于是众推先生为大将。先生固辞。是时虏势日涨。士卒汹惧。道多逃亡。势不可支。将移阵据险。而虑其道溃。先生乃为后捍。将移阵五十里之间。无一道亡者。遂领军前进。未及南汉五十里。闻江都被陷。 上下城盟。先生兄弟。北首恸哭而散兵。遂与伯氏并辔。俱往于玉果任所。兄弟相对流涕数日。奉母夫人。还于全州之旧舍。先生兄弟。仍奔问 阙下。痛哭而还。遂遁处于完西黄山之下西归洞。伯氏归于任实云岩峡中。先生躬治田园。以为供厨之资而已。先生尝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8H 页
感慨作诗曰。中原自无主。何处见皇威。河北兵尘暗。江南羽檄稀。当年文物地。此日战争畿。永负尊周义。西归泪满衣。自是归家。后戊寅。 除持平,献纳,弼善不就。己卯。 除漆谷,灵光不就。庚辰。 除宗簿正及长城不就。辛巳。 除晋州,星州不就。壬午。以台职有九次 召命。皆辞不就。甲申。拜黄州判官。时守令多不赴任。 朝家立新法。不赴任守令。还配任所。准期乃释。先生虑久配。贻母夫人忧。即赴任所。而赴任状。不书年号。兵使申景琥以公牒不书年号为罪 启罢之。赴任才九日耳。常有图复 大明之志。慷慨击剑。长吁而垂泪。吟诗曰。我家殷日月。戎马禹山川。时势谁回转。乾坤任沸煎。攀龙望世祖。飞雁集周宣。慷慨怀方邓。无端涕泗涟。寻常酬酢之际。语及丙丁年间事。则辄双涕汍澜。凡燕货等物。未尝一加于体。丙戌三月。尼山有逆党啸聚之变。声言先捣全州。转向京路云。府尹发兵出阵于要路。而邀先生守城门。先生与门生诸族及士民。各执器械。分列城堞。翌日黄昏后。府尹不为传令开门。而遽尔旋军。先队分突于城门。城中以为不是贼兵。则必是府军之败归。相与错愕失措。先生晏然不动。执其先队旗鼓官。数以惊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8L 页
众而将斩之。府尹来谢以己罪。先生乃释之。于是人皆服其义而畏其威。丁亥戊子。累 除台职。皆不就。己丑五月。 仁祖升遐。先生兄弟。奔哭 阙下。因山时。又赴郊外哭班。两度入京。不留一日而还。先生与伯氏共行素三年。不饮酒食肉。以尽方丧之礼。及 孝庙新政之初。 除献纳。癸巳。又 除献纳。仍下 召命。先生上疏辞免。兼陈所怀。其略曰。秦帝何耻。连欲蹈海。宋隆何害。潜必归来。人各有心。匹夫难夺。事虽违众。是或一道。呜呼。臣生于 万历壬寅。 天启甲子。登司马。 崇祯丁卯及第。科牌官诰。皆书 大明年号。臣知有 大明而已。丁丑之盟。生灵计也。 宗社计也。臣虽愚陋。岂不知此。第匹夫私义。异于 国家大计。仕止在身。出处惟义。臣每奉 除敕。且拜且泣。拜者拜 圣恩也。泣者泣年号也。趑趄隐忍。终不敢从事于大夫之后。诚愿终始为 大明民也。 上优答之。后复 除献纳。又下 召命。先生上疏陈情。 答曰。省疏具悉。尔之固辞至此。姑当勉副焉。自甲午至庚子七年之间。连有 除职召命。而先生终不起。辛丑七月。忽患左膝痛。转辗沉绵。至壬寅四月初一日。终于正寝。享年一周甲。病里常吟伤心庾开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9H 页
府。老作北朝臣之句。因歔欷长啸。时子正字犹龙在京。甥侄李弼谐侍侧。先生索笔手书事 君如事父五字。使之遗吾儿犹龙也。正字自京闻报而来。先生病患方危剧。才开眼握手。只问 上体若何。因以陨绝。门生五六十人。昼夜侍汤。比卒。相向失声曰。吾将安仰。吾将安仰。加麻者。殆过百馀人。至于闾里男女。闻皆涕出曰。贤人亡矣。贤人亡矣。配淑人朴氏。即密阳著姓。佥知中枢府事讳东振之女。贞静宜家。有女士风。有一男二女。男曰犹龙。文科官应教。女长适士人黄一清。次适参奉柳震锡。侧室有男五人女二人。男为龙,见龙进士,时龙,虞龙,瑞龙。女长适梁有諴。次适朴后杞。以其年八月九日。葬于淳昌会文山。后丁巳。迁厝于全州助村薇山。遵遗训也。至辛亥。本道监司以孝友之行 启闻。而不为提及其立节事。盖以去甲申不远。为时所讳故也。自 上褒赠承政院都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先生禀气精粹。形容魁伟。忠信恺悌。刚毅夷旷。待人坦然。无所隐伏。处事明白。无所矫饰。少也以家贫母老。虽事科业。而专意学问。日诵经传。寻究义理。至其文章。亦大以肆。尝曰。得之于大学。可以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39L 页
入德。得之于孟子。可以存理。得之于论语。可以知仁。得之于中庸。可以明道体。得之于诗。可以理性情。得之于礼。可以谨节文。得之于易。可以验消长。得之于书。可以道政事。得之于春秋。可以正名分。患不得之。苟得之。学如是正矣。道如是足矣。读玆在玆。教玆在玆。故自近及远。负笈登门者甚多。先生以为天之生材。不以生地而有所厚薄。则师之教人。岂以生地而有所进退哉。勿论其族之士庶。而愿学者必教之。贫不能赍粮者。自家供之。一如子弟。函丈之间。冠童常满。自朝至夕而乃罢。常曰。我閒居无所事 君。惟有教养人材。为事 君之事。敢不敬乎。饮食无所嗜好。粝饭菜羹。取其疗饥。而鱼肉之味。不登于俎。衣服只取周身。常服布衣。锦裘䌷绡之属。不近于体。绝杯饮之娱。无游览之迹。萧然一室。常整衣冠。如对大宾。门庭肃穆。内外斩斩。每日鸡鸣而起。盥漱正带。就母夫人房外。侧身缘壁。伺听气息。仍俟起寝。省谒而出。及昏又定。至于朝夕。必视膳而进。既进必侍侧而劝。既撤而后。乃退敢食。若母夫人有愆度不进食。则虽累日不敢食。凡亲旧馈遗。虽如扇墨之物。一切皆进于母夫人。以俟其所用。彻天诚孝。必使人激感滋泪。事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0H 页
伯氏。爱敬俱至。处常一室。食每对案。怡怡恺乐。不欲暂离。应对服勤。如事严父。季氏学谕公。为节度使李惔女婿。惔之妾子辈。欲谋杀其嫡婿而专其家财。为咒咀。季氏得其咒疾。沉绵岁月。先生衣不解带。药必亲煮。医救万方。竟至不救。时则 崇祯己巳。季氏年二十一岁矣。先生与伯氏泣曰。礼。兄弟之雠。不反兵。不能复弟之雠。则何忍仕乎。遂解职归乡。雠人斯得。讼之于官。雠人多财。狱未易成。先生兄弟。从庭对吏。至于累年。惔妾及妾子。皆得掠死。雠既复然后始仕。乡党人皆称其义。先生兄弟。少时尝受通鉴于邻居参奉金峻业。(号东溪。沙溪门人也。)先生事师以诚。待师以敬。周急致养。尽力所及。其师之病也。先生躬执药饵。其师之殁也。先生自初丧至营墓。事无不干。而行心制期年。至于宗戚。必称属行。其乡党。必尊高年。凡有客至。非门生族侄。则虽年少。必下堂迎送。闻亲旧之死。则悲不自胜。闻人之毁己。则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师也。乡有一士夫媢嫉先生最甚者。尝得罪于府尹。将置之律。时府尹来访先生。仍其语及。力救而得释焉。其居家孝友之行。其居乡谨慎之道。盖有如此者。其所著诗文。千有馀首皆在纸。可传于世。感时寓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0L 页
意者颇多。为文章。自出机杼。不蹈袭前人。转换阖辟。而浑无涯涘。抑扬纵横。而妙有归宿。如将坛令严。戎阵整齐。绝崖云浓。雷电俱发。而其立言措意。无非关世教。读之。使人廉顽立懦。又善于草书。远近人士。多取之者矣。日本人见而宝之。通货于互市者。多贸取焉。甲申。先生闻北京之陷没。乃西望痛哭。自是之后。未常向西北而坐。尝作诗曰。时教归梦到神州。觉后愁多欲白头。何处可寻殷日月。此中惟有鲁春秋。 天王旧域腥尘合。豪士新亭涕泪流。安得挽河倾一半。 宗祊涤尽十年羞。庚寅之冬。湖南方伯李时梅谓先生曰。爵禄人所欲也。子之兄弟独辞之。幽居绝世念。人孰不高其风。然吾有不悦于子者。子家贫亲老。禄仕宜不可已。而子已之。无柰专于为己乎。先生曰。噫。人子之欲养其亲。此至情也。岂必待人言乎。第我受性欠婉曲。尝判黄冈积九日。未善事主帅被搆。几陷不测。赖时宰(时宰。即郑公太和。)力救仅免。然且滞囹墙十有九日。毕竟至杖削。其时老亲在五百里外。伤心勤虑。失寝食旬日。吾以为禄仕。日用三牲。反不如饭蔬饮水以安其心。是以不仕。湖伯曰。子何不小降志下人以苟保焉。先生曰。是不然。人各有能有不能。若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1H 页
此者。非吾所能。非惟未能。又为之耻焉。湖伯曰。噫。子姑为托辞也。子之不仕。既有意存焉。何应之外焉。今天下归于北人。 国家尝事 大明。子之不仕。意者此乎。先生曰。至言不可言于造次。姑言其馀。今子先言之。我且直之。夫禄仕亦有其时。今时则恐不当为禄而仕也。 国家事 大明。殆将三百年。夫以小事大。以大役小。此天理之当然。人事之必至者也。虽至于此而已。君臣分定。已至三百年久。不当一朝而倍之。况在壬丁之间。倭寇猝至。抢掠我土地。鱼肉我生灵。 宣庙播越至义州。告急于 神武皇帝。皇帝大惊动。特 命某为大将。某某为副。提二十万众。痛扫凶丑。 国家得以再造。人民不尽虏戮。于是我 宣庙坐未尝背西曰。父母之国。坐不可背。惟我 宣庙至诚出寻常万万者也。然人情之所必然也。乃者北虏猖獗。势腾风雨。如乘虚邑。锋不可当。 朝廷策乏控制。 国家卷入山城。廷臣之主论者。莫肯导之以守死。乃反㥘之以出降。此已极背义。况又加之以助攻椵岛。助攻锦州卫。夫锦州关外大镇。锦州既陷。燕京夫复何所赖乎。使李自成得以乘间作贼。吴三桂开门纳贼。贼方据燕京。号令天下之半。 大明历服。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1L 页
不知时在何处。 国家忍以事 大明者事虏。晏无所忌。恬不知耻。此志士蹈海入山之不暇。可忍言禄仕耶。湖伯曰。否不然。藩国与关内。体貌不同。且我国非 大明皇帝所分封。自以外国而属之者。殊异于鲁卫之于周家。吴楚之于汉室也。且 国家有易姓之事。则臣子固当守节。大国殊异乎本国。子之为。得不近于胶柱乎。先生曰。噫。今子之云乎。子曰藩国与关内不同。然则子今为藩臣享上之诚。将有别于在内之臣乎。子曰我国非 高皇帝所分封。自以外国而属之者。然则今有人之臧获。非祖先所分。乃臧获自属于我者也。而传子传孙。奴主分定。以至三百年久矣。而一朝遽叛而投之贼。以助攻本主。则彼傍观者。将谓之奴叛主否乎。小之事大。大之役小。此固天定之君臣也。苟无所属。而欲自为国。则苟非蛮夷。不过为倔强一方一盗贼而止耳。尚何论分封与否乎。鲁仲连齐国之人也。秦帝而周亡。则连欲蹈海而死。以齐为周之齐也。伯夷,叔齐孤竹之人也。商灭而周兴。则入山而饿。以孤竹为商之孤竹也。今我朝鲜之人也。则朝鲜乃 大明之朝鲜也。 明衰而虏昌。则隐而不出。固未为不可也。况朝鲜不幸。役于虏而助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2H 页
攻 大明。以致其必亡者乎。尚恨未能效夷齐之饿死也。今子又从而为之辨焉。至又有吴,楚,鲁,卫之谕也。吁异哉。子之见乎。湖伯唯唯不能答。然其气色尚有不释然者。先生曰。请为子比而谕之。今有父为贼所㥘。备其器械。率其厮役。以助攻大父家。其为子者。以为父不可后也。从事于其父。以助攻大父家可乎。以为吾力不足以制贼。诚不足以格父。宁走入深山。莫闻知乃家事可乎。诚如子言者。是其谓宁助攻大父家也。决不可后父也。而为之从事者也。又曰。玆不足以动子之听也。在壬辰。吾父年十四。母年十五。使无 大明之兵来鏖贼者。吾父母能保此全生。以生我长我乎。 大明活我父母。我乃为陪臣于灭 大明之丑虏。得助攻馀财。以养我父母。人虽不我咎。我何颜于神明。我何颜于上帝乎。又曰。噫。以国之大国也。 大明而不欲背之。况我国乎。 国恩于我。何所不逮耶。虽吾今日得与子酬酢于华筵之上。亦莫非国恩也。自州之居守若方伯若带职之旧要。以吾奉老而食贫。莫不惠救。吾母得以安食。虽不屈意禄仕。自不至饥饿也。又曰。噫。吾尝于 崇祯六年癸酉之冬。以春曹郎入 大庭。奉炉于 望阙礼。仰瞻我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2L 页
仁庙。仁庙一心诚敬。百体恭恪。一呼曰万岁。再呼曰万万岁。 玉音琅𤨿。拜稽伛偻。人情易感。不自觉涕泪交下。噫。乃今移其礼于北人耶。噫。何以取圣贤焉。以其行事合于天理。而顺乎人情也。苟违焉逆焉。虽圣贤之事。吾且不取。噫。人子岂不欲养其老母耶。湖伯曰。子无隐子言。吾更无言。盖平生所守之志节。可以槩见于此问答耳。宵寐之间。亦不无感发之诚。至于晚途。感慨之心犹未已。有诗曰。伤心无限丙丁年。难向苍天问所然。古月广津留刻石。前星沙漠晦书筵。寰区几日风尘静。 宗社千秋耻辱全。暮岁雄心犹未已。欲将危涕洒三边。己亥 孝庙之丧。先生兄弟。哭奔 阙下。及至下 玄宫之日。又赴郊外哭班。时先生兄弟年皆老矣。食素期年。常以年老不能如己丑(仁庙升遐。)之三年尽制为恨也。卒后七年 显庙戊申。一乡多士。立祠于西山。(后人有西山暗合首阳节之句。)与崔晚六瀁,崔烟村德之诸贤并享焉。噫。先生尝以西归二字揭于堂。盖取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之义也。故尊之曰西归先生。呜呼。伯夷是孤竹之子。未必立商之朝。而饿死于西山。仲连以齐国之士。未尝食周之禄。而欲蹈东海。天下之士。盖自古而然者耶。后有尚论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3H 页
之君子。必有能知公者。
     门人判校洪南立。
     参奉柳震锡谨状。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3L 页
司谏院献纳 赠承政院都承旨西归李公行状[李景在]
 本贯忠清道韩山郡。
 曾祖稚。
 曾祖妣崔氏。籍全州。
 祖遵哲。
 祖妣金氏。籍礼安。
 父进士克諴。
 妣宜人崔氏。籍全州。
公讳起浡。字沛然。其先韩山人也。稼亭先生,牧隐先生父子。以文章道德节义。相继显丽朝。天下皆闻有韩山。故韩山之李。非祖稼牧氏族者不数云。牧隐先生三世而有判制用监事衍基。于我文烈公为从祖子。其弟都总镇抚裕基。与直提学垲。同被丙子祸。又三世而有中枢经历守良。于公为高祖。曾大父稚。始家全州。大父遵哲早世。父克諴进士。有大人风。母崔氏。烟村德之之后。峻极之女。世称湖南三贤母。崔夫人其一也。公以 万历壬寅十一月八日。生于全之黄方山阔洞里。始公家前。有三巨岩。崔夫人尝梦戴其一而生公兄兴浡。是谓云岩公。又梦负其一而生公。又梦抱其一而生公弟生浡。是谓学谕公。人以为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4H 页
奇徵焉。公生而岐嶷。望之魁伟。自幼孝友出于天。良日侍进士公。不离侧。四岁。见兄登树。恐其危坠。绕树啼号。人皆异之。每闻忠臣烈士之事。辄激仰不自胜。八岁读诗至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慨然悲泣曰。周天子之国也。衰微如此。可不悲乎。其忠义之根性。又如此。十四。进士公殁。公执礼如老成。吊者不忍见。时云岩公才十六岁。学谕公才七岁。姊妹三人皆未行。家贫几不振。公兄弟相与淬砺。恪守母训。闭户读书。拾松继晷。邻党罕识其面。学既成。而光海政乱。彝伦斁塞。公兄弟叹曰。宁仕无母之国哉。遂废举求志。癸亥。仁庙改纪。公始中司马。以先于云岩公不乐。适榜罢而心安之。是冬应乡试。学谕公以衣白见黜。盖举子着红团领也。公不试而出。为改学谕公衣而赴终场。兄弟三人。俱中解额。明年甲子。又联捷南省。一时名振都下。以母命游太学。庄敬自修。公会之外。不妄交游。静坐读书。学中推重。丙寅春。清虏以慢使来。公与云岩公倡议请斩曰。贼犯广宁。杀害天将。 天朝之贼也。柰何舍之以馆。待之以宾哉。辞意凛然。公时年二十三。一国义之。然已与主和者忤矣。丁卯。与学谕公俱登大比科。明年云岩公又登别试。 仁庙顾左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4L 页
右曰。是寡母之子。兄弟三人。力学俱升者耶。隶承文院。己巳。拜成均博士。馆吏素骄。视官长如僚友。公至则皆贴首不敢起。会食则一堂寂然。惟闻履声。浦渚赵公翼。时长国子。问诸吏。则曰惟赏罚明。罪者自不敢怨耳。馆官惟宋掌务象仁可畏。然未若李掌务之畏且爱也。赵公素负重望。于人少许可。然必曰李某非凡人。见辄起礼焉。学谕公娶李氏家。李有孽子图产而诅。学谕公死于诅。公曰。不反兵之雠也。乃弃官而归。购得雠人。竟致于法。壬申荐注书。俄拜侍讲院说书。癸酉。被翰荐。有格之者。公耻与辨。直升拜司谏院正言。甲戌。拜弼善。俄复拜正言。求养得忠原县监。未赴而拜司宪府持平。掖属有犯紫衣禁。公推治而请擅治罪。 上亟称之。乙亥。复拜持平。疏论戚宦踰滥。 朝廷肃然。三月大雷雨。两 先陵坏。斋郎以闻。上命大臣往审之。返曰㬥溃非灾。 上怒斋郎罔上。将置之死。人莫有敢言。公独言讳灾之非。不辜之冤。屡 启不已。世服其敢谏。然当路者多侧目焉。丙子。以典籍出为大同察访。从监司登箕子殿。公不拜。监司曰。胡不拜。公曰。拜固常礼。不拜者亦有意。盖不满其朝周也。时虏使蜂午。责出驿骑。公不应曰。我马岂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5H 页
虏人乘耶。虏十馀辈。叫噪拔剑。击公坐前案。公凝然终不动。虏咋舌相顾曰。大人也。不可犯。冬归觐母夫人。十二月。虏兵猝至。 大驾迁于南汉。道梗不得还任。云岩公时监玉果县。遂与翰林梁曼容,淳昌郡守崔蕴,察访柳楫共谋举义。驰檄道内。其文出公手。闻风响应者甚众。及会于砺山。众犹疑惧。见公兄弟忠义凛然。勇气百倍。军声大振。进次清州。州无城。军心无以为恃。公下令人各收一稿荐一长木。乃盛土以荐。筑地以木。须臾而城成。众赖以安。虏骑南抢槐山。旁掠至清州。军中募觇贼者。莫有应。公率数炮手。挺剑而往。虏数千方聚山谷。公挥剑直前。手斩九级。虏大骇散走。俄而我军继至。尽获其辎重而还。一军咸服公勇略。推为大将。公固辞不居。公所佩剑。始公儿时。樵人见岩底虹气。迹而得之。归于公。至是斩贼成功。公家传谓丙子剑云。是时贼势日炽。我军将移阵据险。虑其道溃。公请自殿后。竟移无一脱伍者。遂进军未及南汉五十里。闻已下城。与云岩公。痛哭散旅而归。作诗见志。云岩公入任实云岩山。公入黄方之西归洞。自是躬治田园。以养母夫人。不复为仕进计。戊寅。 除持平,献纳。己卯。 除漆谷,灵光。庚辰。 除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5L 页
宗簿正及长城。辛巳。 除晋州,星州。壬午。又以台职连 召九次。皆辞不就。甲申。拜黄州判官。 朝廷立新法令。不赴守令。直配其地。准朔乃释。公虑久配。贻母夫人忧。即赴任。赴任状。不书虏年号。兵使 启罢之。赴任才九日矣。是年 皇都陷。公忽忽若无归。未尝向西北坐。寻常语及。涕泗横流。或击剑长吁。凡货之自燕出者。一不近身。丙戌春。尼山有啸聚党。声言先捣全州。府尹发兵截要路。请公守城门。翌日黄昏。府尹遽归。先队奔突。城中扰乱。以为非贼兵即叛卒。公曰毋哗。执其先队之长。将斩之。府尹来谢乃已。丁亥戊子。又以台衔 召。辞如前。己丑。 仁庙升遐。公奔赴外班即归。尽三年不御酒肉。 孝庙初。 除献纳。癸巳。又 除仍下 召命。公疏辞曰。秦帝何耻。连欲蹈海。宋隆何害。潜必归来。人各有心。匹夫难夺。臣生于 万历壬寅。 天启甲子登司马。 崇祯丁卯及第。科牌官诰。皆书 大明年号。臣知有 大明。而已愿终为 大明民也。 上优答之。自甲午六七年之间。 召旨屡降。公终不起。人有以亲老废仕为不可者。公曰。禄养三牲。孰如饭蔬饮水之安其心也。昔在壬辰。吾父十四岁。吾母十五岁。使无 大明天子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6H 页
遣兵鏖贼者。吾父母焉能保全。以生我长我乎。 大明活我父母。我乃为陪臣于灭 大明之丑虏。得其助攻馀财。以养我父母。人虽不我咎。我何颜神明。我何颜上帝乎。又曰。今有父为贼所劫。备其器械。率其厮徒。以助攻大父家。其为子者以为父不可后也。从事于其父。以助攻其大父家可乎。以为吾力不足以制贼。诚不可以格父。宁走入深山。莫闻知乃家事可乎。噫。 崇祯癸酉冬。吾以春官郎。奉炉于 望阙礼。仰睹我 仁祖大王。一心诚恪。亲呼万岁。 玉音琅然。人情感动。今日此礼。忍移于他人耶。言者愧服。 启祯之际。士大夫外为大言。付托清议。内怀恇㥘。前后两截者。滔滔何限。然公则矢志靡渝。没身自靖。八岁感发之诗。终与遁藏之地默与契合。公可谓特行独立。允蹈其志者也。故尤庵宋文正公曰。此人兄弟。不下三学士。又与人书曰。今日一种义理如李某者。其意可尚。己亥。 孝庙礼陟。公赴哭如己丑。食素期年。曰老矣。不能如己丑。深以为恨。辛丑。患痹示惫。病里常吟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之句。因歔欷长啸。子犹龙。从仕于京。公索笔书事 君如事父五字。使遗之。犹龙至则公疾已属纩。开眼握手。只问 上体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6L 页
若何。因终于正寝。时壬寅四月一日。而公生之一周甲也。门生加麻者百馀人。相向失声曰。吾将安仰。吾将安仰。道路男女闻皆涕出曰。贤人亡矣。贤人亡矣。以其年八月。葬于淳昌会文山。丁巳。改厝于全之薇山。淑人朴氏祔焉。公之遗意也。淑人密阳著姓。佥知中枢东振女。贞静有女士风。一男二女。男即犹龙官应教。女长适士人黄一清。次适参奉柳震锡。侧室五男二女。男为龙,见龙进士,时龙,虞龙,瑞龙。女长适梁有諴。次适朴后杞。公既大节卓尔。不可尚已。然若其禀气之精。制行之严。济以胸怀夷旷。议论明正。屏居以后。粝饭布衣。处之晏如。门庭肃穆。内外斩斩。日必鸡鸣而起。整冠带。问母夫人寝。退则萧然一室。如对大宾。事云岩公。应对服勤。如温公之于伯康。金参奉峻业。少时塾师也。其疾病。躬执药饵。及丧。心制期年。闻人之毁己。则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师也。乡有媢嫉公者。得罪于府尹。将律之问于公。公力救而免之。所著诗文。不袭前人。自出机杼。浩淼无涯。雷电时发。其所立言。感时寓意。抑扬顿挫。可使百世之下。读之而立懦。又善草书。日本人至。厚货购去。然此不足为公重也。中年专意学问。寻求经传。及其自得。则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7H 页
曰得之大学。可以入德。得之孟子。可以存理。得之论语。可以知仁。得之中庸。可以明道。得之诗。可以理性情。得之礼。可以谨节文。得之易。可以验消长。得之书。可以道政事。得之春秋。可以正名分。患不得之。苟得之。学如是正矣。道如是足矣。读玆在玆。教玆在玆。故从学者甚众。公曰。我閒居无所事 君。惟有教养人材。为事 君之事。敢不敬乎。又曰。天之生材。不以生地有所厚薄。师之教人。岂以族类有所进退哉。湖南之俗。为人后者。多不闻官。公非之曰。焉有不告 君上。私为父子者。尤庵宋文正公。亦以公言为正论。公卒七年。而 显宗戊申也。士林建西山祠。与崔晚六瀁,崔烟村德之并享。辛亥。 赠都承旨。 英宗甲子。道臣以公忠节闻。 命旌其闾。呜呼。 孝庙之时。复雠大义。炳若日星。假使天假 圣寿。终伸志事。则投袂仗剑。为 王前驱者。舍公其谁哉。不幸 弓剑遽遗。公亦没齿穷山。使大东义声。不得闻于天下后世。此志士之泪。至今满襟者也。可胜惜哉。昔朱奉使弁。朱夫子之族父也。朱夫子状其行。而曰忠义大节。终始凛然。虽竹帛所书。丹青所画。无以过矣。可以为万世臣子忠义之劝。然当时不为阿者。是在其人之行。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7L 页
不在状之者也。今公后孙节度承渊。以公遗状来谒。余以托名为荣。不辞而撰次如右。伏惟立言君子。庶不以斯言为阿。如朱子之于奉使也。幸赐采择。俾垂永永焉。
崇祯五戊辰四月 日。宗后人原任 奎章阁提学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行判敦宁府事景在谨状。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8H 页
大明忠节臣西归李公墓表[宋稚圭]
吾先子尤庵文正公。闻西归李公之殁。语人曰。此人兄弟。不下于三学士。噫。三学士大节。轩天地辉日月。将以闻于天下万世。而儗伦之言。出于大贤。则斯可以知公矣。公讳起浡。字沛然。李氏系出韩山。牧隐先生讳穑。于公为十一世也。高祖守良中枢经历。曾祖稚。始家于全州。祖遵哲早卒。考克諴进士。妣完山崔氏。其考曰。峻极。烟村先生德之之后。湖南有三贤母。崔氏其一也。公生于 万历壬寅十一月八日。早孤力学。事母至孝。八岁受读诗经。至桧风西归,好音之句。慨然流涕曰。周天子之国。而其衰微如此耶。盖其忠义之诚。自幼而已然矣。光海斁伦废举。 仁庙甲子。与兄兴浡,弟生浡。俱中司马居泮。丙寅虏使之来。上疏请斩。丁卯。与季氏捷大科。明年。伯氏亦登别科。仁庙顾左右曰。是寡母之子。兄弟三人。力学同升者也。公立朝謇谔守法。持平时。 东宫司谒。以紫衣犯科。据法治之。席稿待罪。 仁庙极称其善。乙亥三月。大雨雷电。 穆,惠二陵见崩溃。陵官以闻。 上命大臣礼官奉审。奉审者以非灾复命。 上谓斋郎罔上。下吏将置之法。朝绅知其冤而莫敢言。公奋然独抗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8L 页
章。明其无罪。人服其敢言。 仁庙丙子。为大同丞。从道臣奉审箕子庙。独不拜。道臣问其故。公曰。拜者固常礼。而不拜者亦有意。盖以朝周为非焉。值虏使往来。不出驲骑曰。我马岂可作虏奴乘。虏至拔剑叫噪。而公不为之动。冬。虏兵猝至。南汉受围。时公适归觐。路梗无以还任。遂与伯氏云岩,翰林梁曼容,郡守崔蕴,察访柳楫诸公。倡义勤 王。传檄道内。远近响应。期日会于砺山。众始甚疑惧。及见公兄弟义气凛然。号令整肃。皆感激鼓勇。与本道监司李时昉为前后队。进至清州。公与数炮手。出而侦贼。虏骑数千。方聚山谷。公自山上挥剑大呼而直冲之。虏骑褫魄散走。追斩九级。众议欲推公为大将。公固辞之而为殿。未及南汉五十里。闻媾成。痛哭散兵。奔问 阙下而还。遂弃官入完西之西归谷。躬稼养亲。后拜黄州判官。时 朝家立新法。守令之不赴任者。配任所准瓜期。公虑贻亲忧。即赴之。赴任状不书年号。道帅以违格启罢。自是以后。凡有 召命。皆辞不就。语及丙子。辄双涕汍澜。燕货毛衣帽子等物。不以加之于身。 孝庙初服。又以台职 召。公上疏愿终始为 大明民。上优答之。卒于周甲之四月一日。葬于洞北薇山。即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9H 页
遗意也。配密阳朴氏。佥枢东振女。有妇德先卒。祔公墓。男犹龙。应教。二女适士人黄一清,参奉柳震锡。侧室五男二女。应教男抱玉通德郎。通德郎男葳,蒇,藏。蒇。男汝忠郡守。孝旌闾。 赠承旨。为伯父后。汝孝,汝节水使。藏男汝仁,汝义。公殁七年。士论峻发。建祠于西山。而啜享崔晚六瀁,崔烟村德之及公。至 显宗辛亥。 赠都承旨。 英宗甲子。因道臣陈 闻以忠节。旌公之闾。呜呼。丙丁之天地翻覆。始终完节。人无间然者。三学士外。惟清阴,桐溪数公。而公兄弟屏迹田园。不获滋垢。乃与之同归。噫其盛矣。大者如斯。馀不须详也。郡守尝宰保宁。经营墓表。石已治而未及树。其男馨丰。今继而成之。来谒余识其阴。余为托名之荣。不以不文辞。而谨书之如此云。
嘉义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成均馆祭酒侍讲院赞善德恩宋稚圭撰。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49L 页
赠承政院都承旨行 世子侍讲院弼善西归李公墓志铭(并序)[尹定铉]
崇祯丁丑。南汉媾成。西归李公耻之。兄弟弃官。不复仕。公与我六世祖忠简公。大小科第。并同年而相好。过南阳殉节之所。作诗而哀之。故尝慕公不置。公卒之二百十二年。后孙节度使承渊。属余志玄堂。按公孝友笃挚。学术醇深。高行懿德。备载 朝野记述。固不胜书。然惟是五服之外。属国之陪臣。痛 京师之沦丧。而没身自靖者。从古所未有。谨撮其大节。序而铭之。公讳起浡。字沛然。韩山人。牧隐文靖公之后。牧隐七世有讳守良。中枢府经历。葬于全州。子孙仍家焉。是为公高祖。曾祖讳稚。祖讳遵哲。考讳克諴进士。妣完山崔氏。峻极女。所居有三巨岩。崔夫人梦戴之而生长子兴浡。负之而生公。抱之而生季子生浡。公生而有异。八岁受诗。至桧风谁将西归。失声悲泣曰。何周天子而衰微至此。十四而孤。崔夫人督诸子学而成就之。 仁穆大妃废处西宫。公兄弟叹曰。岂可仕无母之国。不赴举。 天启三年 仁祖反正四年。公与伯季。同榜成进士。六年公在太学。与伯氏倡议上疏。请斩虏使。函首送 天朝。义声振国中。七年。与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0H 页
季氏登第。 崇祯元年。伯氏又登第。 上问左右曰。是寡母之三子。力学而俱升于朝乎。隶承文院。付成均馆博士。季氏为人诅咒死。公与伯氏。解职归乡。讼之官累年。雠竟复。五年。荐注书。 除侍讲院说书。六年。升六品。授司谏院正言。七年。迁弼善。复拜正言。以母老求补县。得忠原县监。未及赴。移司宪府持平。九年。为大同道察访。虏使至。索出驲骑。公曰。我马宁为汝虏奴乘。虏拔剑叫呼。击坐前几案。公不为动。虏咋舌而退。十二月。南汉被围。公兄弟与翰林梁曼容,郡守崔蕴,察访柳楫举义勤 王。驰檄郡县。与观察使李时昉。分队至清州。州无城郭。公收稿苫。盛土而树栅。不移时成城。虏游骑逼清州。公率数人。登山觇贼。值虏数千方会食。奋刀大呼。直前突之。虏骇散。追斩九级。遂领兵而进。闻 上出城。痛哭散兵。遁于全州之西归洞。内而持平,献纳,弼善,宗簿寺正。外而漆谷,灵光,长城,晋州,星州。屡 除而不就。十七年。拜黄州判官。 朝廷新有戒令。不赴任者。直配其地。准期乃释。公虑为老母忧。黾勉赴任。而状不书虏年号。兵使即 启罢之。公以我不能终事 明朝。而椵岛锦州之师。相继为虏人役。耻无辞以白于天下。悲恨激愤。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0L 页
及闻三月十九日之变。呼天大恸。如不欲生。自是坐不向西北。凡物之自燕来者。不以近身。言及丙丁。辄泪下沾襟。永历三年。 孝宗嗣服。以谏官 召。公疏言臣科牌官诰。书 大明年号。臣知有 大明而已。丁丑之盟。实为 宗社生灵之大计。若匹夫之行。异于是。仕止在一身。惟义是求。每奉 除旨。且拜且泣。拜者拜 圣恩。泣者泣年号。愿终为 大明之民。壬寅四月一日卒。享年六十有一。八月九日。葬于淳昌会文山。迁厝于全州助村之薇山。 赠承政院都承旨。乡人建西山祠而享之。 英宗甲子。 命旌闾。配淑人密阳朴氏。佥知东振女。一男犹龙应教。二女婿黄一清,参奉柳震锡。侧室五男二女。公于甲申后。尝意 中朝遗老必有拥戴。而望其为光武。屡发于诗文。 三皇之继立于南方则未闻。而知永历 帝被执之岁。有疾沈淹。没于 帝遇害之前一月。呜呼。 明统才讫而公则逝。岂天以完公之节。终始为 大明之陪臣欤。铭曰。
余尝读西归遗文。有与湖南伯问答。辨出处之异同。析义利之离合。节也何苦。言也何悲。后欲知公。盍观于斯。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1H 页
辅国崇禄大夫行判敦宁府事致仕奉 朝贺尹定铉撰。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1L 页
旌闾事实
英庙朝甲子。道臣赵荣国状 启。故司谏李兴浡,故献纳李起浡兄弟。居家孝亲之诚。立朝忠 君之节。并美齐芳。伟然可观。诚无愧于古人。而至于丙,丁以后。所秉执之义。尤为卓尔。有足以树四方之风声。扶万世之人纪。高标峻节。至今照人耳目。若其不拜箕圣一事。律之以中庸之道。则容有可议。而此亦出于一段尊周之苦心。真所谓特立独行。举世非之而不顾者也。两臣节行。臣素饫闻钦服。而及夫待罪本任之后。益复采询公议。探摭故实。且阅其遗稿。则多士同声之言。节节吻合。小无差爽。其所成就。如彼卓异。而 扬厉之恩。尚不及于泉涂。几至湮没而无称。此岂非昭代之欠事。而亦何以劝后乎。昔宋臣朱熹守南康时。陈乞州人故迪功郎高登褒录之典。言甚恳至。夫登不过以直道忤权臣。摈斥死。而朱子犹以未蒙褒显。为守土者之耻。今玆两臣之所树立。视高登何如。而不思所以汲汲褒宠之道乎。臣职忝宣化。事系彰善。义不敢蔽而不 闻。冒昧陈请上项李兴浡,李起浡两臣 特施褒奖之典。别加 旌赠事。是年春。以忠节 命旌。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2H 页
尊攘编[文正公李縡撰]
李兴浡字油然。朝鲜韩山人也。徙全州。其先李穑。事元为翰林知制诰。又事王氏为侍中。王颛薨。迎立辛祦。辛祦废。又立辛昌。辛昌父子实王氏。故穑立之。辛昌废。穑坐徙咸昌。王氏遂亡。穑在元。从欧阳玄学古文。朝鲜之士学古文自穑始。兴浡好学有节行。 天启六年。清儿哈赤遣使请和。兴浡上疏曰。儿哈赤盗有辽东。杀 天子之将吏甚众。 殿下以藩臣。宜为中国。帅三军而伐之。何以和为。不如斩使者之头。以献 天子。宪文王心壮其言。 崇祯元年。兴浡及第为成均馆典籍。出监玉果县。九年。 宪文王如三田。兴浡耻之。与其母入云岩山。终身不仕。自 天启至崇祯之末。朝鲜士大夫。不肯事清。争于 王朝者多矣。而顺天金瑬,衿川姜硕期,丰壤赵复阳,杞溪俞伯曾,白川赵锡胤,南阳洪处厚,坡平尹鸣殷,全州李楘,杞溪俞榥此九人。其最贤者也。然 王既降。 明室且亡。犹仕焉为清陪臣。瑬佐 宪文定社稷。为相秉政。清遣使遗 王书。请尊其主为皇帝。瑬却之。奏于天子。及 王见围。崔鸣吉劫 王称臣出城降。瑬不能争。反助之。缚洪翼汉,吴达济,尹集送清营。瑬皆有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2L 页
力焉。硕期师事金长生。 天启七年。为弘文馆典翰。清师入平山。 王遗清书。不用 天启年号。硕期固争。遂坐贬。其后 国家臣事清。硕期为相。不能去。复阳始清称帝时。罗德宪贺于清庭。复阳以布衣上疏请诛德宪。 明亡。复阳仕 王朝。位至上卿。伯曾为人喜直谏。清人围 王时。与王约曰。助我攻 明。围乃解。伯曾慷慨谓金瑬曰。助寇雠攻 天子。义不可也。其后屏居不肯仕。已而柳琳,林庆业入江东。伯曾复为弘文馆副提学。锡胤 崇祯九年。举甲科为弘文馆校理。清称皇帝。遗 王书。锡胤斥之。及 王降清。锡胤奉使朝沈阳。仕至大提学。处厚 崇祯九年。为司谏院正言。崔鸣吉报清书。书其伪号。处厚固争。因劾鸣吉。忤 王旨。贬堤川县。及 王既降。又被黜。其后复仕为咸镜道观察使。鸣殷 天启七年。以布衣上书言建州不可连和。 王义之。起为斋郎。辞不就。 王既降清。鸣殷仕至观察使。楘废王时。举甲科。清儿哈赤叛 天子。尹晖劝 王结和亲。楘劾晖流远方。 宪文时。崔鸣吉复与清和。和亲之端。起于尹晖。成于鸣吉。楘又论劾崔鸣吉。 明亡。楘仕至司宪府大司宪。榥 崇祯九年。为司谏院正言。罗德宪贺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3H 页
称帝。榥上疏请诛德宪。崔鸣吉遣使如清。榥又争之。明年。坐徙丹阳郡。已而复仕为全罗道观察使。九人之事。盖如此。孰若郑蕴,李兴浡,尹煌,金地粹之为 明守节。终身不仕哉。兴浡年七十三。卒于云岩。弟起浡亦有节行。起浡字沛然。少读匪风诗。泫然流涕曰。周。天子之国也。其微如此。可悲也。 金大妃废。起浡与其兄兴浡。不应进士举。 宪文即位。始举进士。 天启七年。起浡及第。为成均馆学谕。弟生浡为人所杀。兴浡不仕。欲为弟报仇。起浡亦不仕。弟仇已报然后仕。 崇祯七年。起浡为司谏院正言。九年。 宪文如三田。兴浡不仕。起浡仕为黄州判官。居九日。坐州牒不书崇德系狱。久之夺身。 宪文薨。兴浡兄弟讫三年不御酒肉。 纯文王时。 徵兴浡为司谏院司谏。起浡为司宪府执义。皆不就。起浡年六十一。卒于家。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3L 页
尊周录[成大中奉教撰]
李起浡字沛然。韩山人。高丽韩山伯穑。其十一世祖也。穑曾孙衍基判制用监事。而弟都总镇抚裕基。与再从弟文贞公垲。同被景泰丙子祸。至八世孙稚。始居全州。起浡与兄兴浡,弟生浡。俱生于全州。父克諴进士。母完山崔氏。烟村直提学德之六世孙女也。全罗道有三贤母。崔氏其一也。母尝梦所居阔洞家前。有三巨岩。戴其一而回。生兴浡。故小字戴岩。又梦负其一而回。生起浡。故小字负岩。又梦抱其一而回。生生浡。故小字抱岩。及长。俱以才学显。而早孤力学。事母至孝。母严于教训。三子并登第。而起浡,生浡同榜。兴浡则别试第也。其联升国庠也。兄弟并入乡试初场。兴浡,起浡俱以红团领入围。生浡则未冠。以白衣入围。试官以违规斥之。兴浡,起浡怜其独斥。与之偕出。多士皆叹服。及终场。生浡亦衣红而入。俱中解。翌年。同举生员。及兴浡登第。 仁祖顾左右曰。是寡母之子。兄弟三人。力学同升者也。起浡倜傥有大节。八岁。读诗至西归好音之句。慨然流涕曰。周天子之国。而其衰微如此耶。读史见忠臣烈士之迹。未尝不三复感叹。忠义盖天赋而然也。丙寅虏使之来。兄弟居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4H 页
泮宫。倡议上疏言虏方梗夏。我当敌忾。而反与交使。义固不可。而溪壑难充。终亦自弊。请斩其使。函送 天朝。一国义之。为大同察访。从道臣奉审箕子殿。起浡独不拜。道臣问其故。起浡愀然对曰。拜者固常礼也。不拜者亦有其心。盖非其朝周也。座皆肃然敬叹。立朝謇谔守法。拜持平时。 东宫司谒以紫衣犯科。起浡据法治之。席稿待罪。 仁祖亟称其善。复论戚宦踰滥之弊。怙势者知戢。乙亥三月。大雨雷电。 穆,惠二陵崩溃。陵官以闻。 上命大臣,礼曹判书,缮工提调奉审。至陵。大臣与礼官止于斋室。独提调上陵。返曰㬥溃非灾。大臣以是复命。 上入其言。谓斋郎罔上。下吏严讯。将置之死。都下皆冤之而莫敢言。起浡独腾章言。大臣讳灾。斋郎无罪。世服其敢言。而当路多侧目者。其为成均馆僚。馆吏素骄。视官长如僚友。而见起浡。则贴首不敢出气。每泮儒会食。泮奴婢喧聒若街市。起浡以掌务官参食。则一堂寂然。但闻履声。大司成赵翼奇之。问诸馆人。则曰赏罚分明。受罪者亦不敢怨。掌务官惟宋象仁有威可畏。然未若起浡之可畏又可爱也云。及丙子乱。生浡已死。起浡与兄兴浡及翰林梁曼容,淳昌郡守崔蕴,察访柳楫。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4L 页
驰檄道内。聚义兵会砺山。众始疑惧。见起浡兄弟忠义凛烈。号令明肃。众皆勇激。军声始振。与道臣李时昉分队前后。进至清州。州无城郭。军情汹惧。势将自溃。起浡乃下令军中。每人收一稿篅一长木。盛土以积筑。插抹以为固。不移时成城。众赖以经夜。无不服其将略。虏骑南抢至槐山。游兵旁掠清州。起浡与数炮手出觇。虏骑数千。方聚山谷。宰牛裂啖。起浡一声雷喝。群酋褫魄。挥剑冲突。追斩九级。虏皆散走。剑至今在其家。号丙子剑。于是众推起浡为大将。起浡固辞。是时虏势日涨。义旅乌合多散亡。起浡乃自请后赶将。移阵而北。无一道亡者。前未及南汉五十里。闻江都陷。 上下城盟。痛哭散兵。兄弟奔问 阙下而还。遂弃官遁处。兴浡入任实云岩。起浡入完西西归谷。躬耕以养老母。后拜黄州判官。时守令多不赴任。朝家立新法。还配任所。准期乃释。起浡虑久配。贻老母忧。即起而赴任。状不书年号。兵使申景琥以为罪启罢之。赴任才九日耳。自是以台职。一岁九 召。皆不就。尝欲为 大明雪耻。坐未尝向西。语及丙丁年间事。辄慷慨流涕。 孝庙初服。又以台职 召。起浡疏言。臣生于 万历壬寅。 天启甲子登司马。 崇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5H 页
祯丁卯及第。科牌官诰。皆书 大明年号。臣知有 大明而已。丁丑之盟。生灵计也。 宗社计也。臣虽愚陋。岂不知此。第匹夫私义。异于 国家大计。仕止在身。出处惟义。臣每奉 除敕。且拜且泣。拜者拜 圣恩也。泣者泣年号也。趑趄隐忍。终不敢从事于大夫之后。诚愿终始为 大明民也。 上优答之。累 召终不起。卒以 显庙壬寅。年六十一。起浡为文章。自出机杼。不蹈袭前人。转换阖辟。浑无涯涘。抑扬纵横。而妙有归宿。如将坛令严。戎阵整齐。绝崖云浓。雷电俱发。而其立言措意。无非关世教。读之。使人廉顽立懦。及其疾病。每吟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之句。因歔欷长啸。时子正字犹龙在京。甥侄李弼谐侍侧。索笔手书事 君如事父五字。使之遗吾儿犹龙也。正字自京闻病报而来。病方危剧。才开目握手。只问 上体若何而已。因以陨绝。门生百馀人。昼夜侍汤。比卒。相向失声曰。吾将安仰。吾将安仰。皆加麻焉。平日居家。以教授为业。常诫其门徒曰。得之大学。可以入德。得之孟子。可以存理。得之论语。可以知仁。得之中庸。可以明道体。得之诗。可以理性情。得之礼。可以谨节文。得之易。可以验消长。得之书。可以道政事。得之
西归遗藁卷之九 第 455L 页
春秋。可以正名分。学如是正矣。道如是足矣。西归洞北。有薇山。起浡尝逍遥其间。临殁时遗诫葬此山。故葬焉。卒后七年。一乡立祠西山祀之。 显庙辛亥。 赠都承旨。 英庙甲子。 旌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