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说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7H 页
从子基学字说
人而不学则愚。学而不习则废。学而不习。犹不学也。是以孔门著书。以时习为一篇之首。曾子省身。以不习为自警之目。习之于学。其亦大矣。学而习之。习而学之。朝焉而学之。夕焉而习之。书焉而学之。夜焉而习之。不已不息。无少间断。则久徵之功。日新之效。殆未可量矣。然学云习云者。岂世所谓举子业者乎。小学一书。为学者入德之门。而五经四传。乃圣门载道之书。则学而习之。其不在是乎。入孝出弟。言忠信行笃敬。斯所谓学之习之之本也。吾所教者。止于斯而已矣。学而习之。其不在于尔乎。噫。以吾先兄之孝友纯明。而天不之福。承家嗣业。今属于尔曹。教诲式谷。乃吾之责。尔其勉之。无忝尔所生。无负尔所字。
饮浆说
有客触暑过余。暍而求饮。与之浆。唼唼然齿吸而止者三。怪而问之。曰闻之医。过饮则生痼疾。故惧不敢快也。余笑曰。医之见固蔽。而子之惑亦甚矣。夫血之于人。犹水之于地也。地非水则草木不长。人非血则毛发不荣。地不资雨泽则水不能润而旱乾生焉。人不资水饮则血不能滋而燥热作焉。雨泽或过则虽有淫溢溃冒之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7L 页
变。亦一日之虞耳。水饮或过则虽有胀满困惫之候。亦暂时之苦耳。恶在其为后日之痼疾乎。以暂时之患而断滋血之源。吾不知其可也。闻人五脏各属五行。夫脾属土。土性克水。水恶能为害。肺属金。金为水母。水恶能为害。肝属木。则反资于水。心属火。火盛则热。必得水之制。然后可相济焉。至如肾。则固与水为一矣。又恶能为水所害乎。五脏既无所害。则饮水而生疾者。吾未之信也。夫医者。意也。或有以热而攻热。以冷而制冷。以意通变。不可执一。况乎劳热暑暍。而脏腑焦。齿舌乾。犹不敢快饮润喉。恐其生疾也。呜呼。脏腑焦独不致疾乎。噫。天一生水。水为万化始。枯旱之馀。一遇膏泽。则莫不发荣滋长。烦燥之极。脏腑得水。亦奚异于是哉。医之见固蔽。而子之惑。又甚于医也夫。
种南灵草说
余在倚庐无事。治墙下隙地。种南灵草茂甚。忽日枯二三茎。日日未已。惊怪问诸老奴。奴曰。有虫名隐仇。从土中啮草根。断即移啮他根。草尽乃已。若不去不止。乃命剔破根壤。得其虫。得辄殄灭之。又以膏壤。培其根。未数日。已抽芽叶油如也。余因反隅而有感焉。彼草之无知。犹且去其害然后乃蕃。况吾民乎。人君之欲蕃其民。甚于吾之欲蕃斯草也。彼暴官号食吏。布列郡邑。阳为抚字而阴实毒虐。挦剥其肌肤。吞吸其血髓。使民瘁然不得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8H 页
聊生。是何异玆虫之潜伏土中。啮断草根也。一郡已残。又徙一郡。一邑已困。又徙一邑。遍一国乃止。是何异玆虫之断即移他。尽草乃已也。人君在上。但闻民病。莫知其所以病。亦犹余之惊性草枯。莫究其由也。噫。谁使为大臣者。亦如老奴之告余。使人君尽将此辈而诛殛之。使吾民更遂其生。如斯草耶。然若使玆虫。有利于老奴。奴亦有资于虫。亦必不以告于余矣。余何从而知此草之病也。方今 嗣圣。明目达聪。无敢蔽隐。人生此时。可谓幸矣。亦安知潜形断根者。或有其类欤。愿以是为 初服之献焉。
警子弟说
传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然则父兄之于子弟。以诃责槚楚劝督之者。亦末耳。苟长者以身为教。则为子弟者。目擩耳染。其从而化也。岂不轻且易哉。然余自幼少。癖于文字。读书写字。不能暂辍。到老如一。虽在忧悲困穷。非此无以自遣。平生树立。纵未能蔚然有异于人者。而性偏难化也如是。以此观之。一家子弟。宜其观感兴起。不待劝督。而或时在侧。见余读书。则少焉迟回。皆弃而走。不复近前。历岁逾年。未见挟书愿学及来问疑义者。岂余以身率之者。犹有所未至耶。抑文者至宝。人人不可得以轻有之耶。张子曰。人才兴国将昌。子弟贤家必昌。岂其门运已衰。若有诱其衷。而使之然者耶。吾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8L 页
家自高曾以上。连数代蚤世。祖先文章德业。湮没无传。伯父县监公。游学退陶门。亲承口讲。以传于先考。诸兄及余。得免于面墙者。莫非其赐也。今也一家子弟。不为不多。无一人有志于经籍。用力于诵读者。文种几于绝矣。所贵乎文者。非直为取科第荣耀而已。礼义品节由是而明。知识趣尚由是而正。故虽自谓天资近道者。苟非读书讲学。刮垢磨光。则亦未免昩陋粗率之归。既无礼义。又无知识。则孰谓士大夫家世子弟乎。寤寐思惟。为之慨然。聊记此说。以彰余不勉训诲之罪。亦欲使后来儿曹。起感于斯。而有所激励也。
作菑说
余来愚川。忧食乏。乃谋作菑于山。仆甚惰牛甚瘠耟甚钝。人皆笑之。余曰。勤仆肥牛利耟。不易得。苟因吾所有。积日致力。庶有成乎。于是侵晨而起。饭仆与牛。朝而往。暮而归。如是者旬有日。所垦渐广。较之勤仆肥牛利耟之垦。殆不减焉。以此推之。播而耘而穫。迟速多寡。亦将类是矣。吾何羡乎彼哉。噫。为学者。见质美而才高。谓不可企及。自画百弃。盍往观吾菑乎。
书进百忍字说
唐张公艺九世同爨而居。高宗幸其第。问其所以。公艺书进忍字百焉。世皆传诵称美之。余独谓若是可谓难矣。然亦未为至也。何者。有忿然后有忍。苟无忿焉。有忍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9H 页
乎。凡一家亲戚之异于他人者。贵乎不藏怒不宿怨。情意无纤芥之隐。胸次绝滞碍之怀。洞达和易。无少间隔也。若所谓忍者。禁制此心。牵强此心。闭藏含蓄。不发于外也。心不能无怨。而若无怨焉。心不能无疑而若无疑焉。然其怨之也终未释。疑之也终未祛。则虽名亲懿。实疏外也。虽同室庐。实胡越也。当其忍之又忍。而至于百也。吾知忿憾之端。猜嫌之隙。随日而积。随月而深。几何其形迹之不露也。余以谓公艺徒事其末。而不知其本也。与其有忿而后忍之。孰若无忿之可忍乎。与其作于心而后制之。曷若及其未萌而制之乎。夫一家忿憾之生。猜嫌之作。莫不由于妇孺婢仆酝酿以致之也。家道之盛衰。专系于妇人。左右之亲昵。莫过于婢仆。妇人之性。率多阴私偏系。易生怨隙。婢仆之情。例皆倾邪阿附。惟务媚悦。全昩骨肉之至重。安知义理之所在乎。物我既形。互为排轧。争尺寸之长短。较铢两之重轻。随事訾謷。转辗激成。而为长者不幸而听信之。则终至于至亲化为仇敌。败乱家法。玷累门户。为世笑骂者多矣。且哲妇而不信婢仆之言者。百无一焉。刚肠而不惑妇孺之言者。又十无一焉。日夜与处。薰染浸渍。始疑而终信。阳拒而阴受。日久月深。终与之浑化同归。至于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而娣姒妯娌之间。有不反面反唇者。几希矣。到此地头。乃欲以忍制忿。岂不戛戛乎难哉。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49L 页
虽能保无伤悖于一时。安知壅而决。扑而炽。其毒愈烈乎。是知忍者。只为制末之下策。而未为治本之要道也。如使男子。确然不挠于妇孺婢仆之说。但知亲爱。而不知有也。宁彼负我。我自无酬报之心。宁彼怨我。我不失敦睦之义。积此诚意。安有不动底人。虽他人之难化者。亦将感悦之不暇。况亲懿之天属者乎。欢欣怡愉。情义交孚。既绝忿怨不平之怀。孰有含忍蕴蓄之为病乎。噫。多言之去。列于传记。离间之逐。著于家礼。古之圣贤。虑之也深矣。防之也严矣。男子一家之长。而妇人承男子之化者也。而婢仆又承内外之化者也。为长者。苟能坚定不变。明告姻睦之道。严著闺壸之法。使一家大小。晓然知吾意之不可夺。则孰敢进而为谗。以耶斥逐之祸哉。木腐而虫生。堤疏而蚁穴。谗间之来。孰非自我而致之耶。 明朝浦江郑濂对 高皇帝之问曰。守家法。勿听妇言而已。呜呼。若濂者。可谓能知其本者也。然世之君子。能为公艺之制末者。亦末易见。余所云者。盖寓责备之意。又以戒子弟于无穷云。
爱菊说
天地间。奇芬绝艳。不为不多。而独立岁晚。傲风霜之摇落。惟菊为然。故逸士高人。多爱之。灵均之骚。元亮之诗可见已。张君少章。自言性癖爱菊。方春手自栽植。方夏手自培灌。不觉其劳。及秋金钱灿烂绕屋。离披屋后。又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0H 页
种苍髯数百章。以映发其色。日夕啸咏其间。抚寒英嗅清香。赏苦节而慰幽襟。家人欲采为饼饵。辄诃禁之。待其自萎而后。已择其最秀而茂者。盛之盆。将持赠愚川居士。为有力者取去。未果也。余曰。吾尝睹子之䫉。固意其中异于人。闻其爱尤信。噫。以子之爱。生茂叔时。岂有鲜有闻之叹。彼灵均元亮。虽曰爱之。遭时多感。孤怀雅操。特寓乎菊而为言耳。今子生平世。遇有道。感物寓兴非所论。方且手自栽培。禁人采掇。而又配之以百木之长。至欲推其所爱。赠离群绝俗之人。是可谓真知其爱者矣。不俗之韵。独得之趣。必有人不得以知者。然世皆爱牡丹何。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跋
  
题内弟李子慎游金刚卷后
东国之名山。莫过于金刚。幸而一览者。其自视与人视之。皆若登仙焉。然地左境僻。人罕能到。且其险阻幽深。非杖屦所可穷探。故游是山者。非按道与佐幕。必其作宰邻邑者。不然则三者之子弟。攀附而寄目焉。外此四者。则虽高人逸士痼癖烟霞。亦无由致身于其中。只引领怅望。愿遂来生之赏而已。独南秋江孝温。拂衣高举。不资于四者之势。而挺身往游。搜奇讨胜。足迹靡不到。于其所著日录。可徵也。至今传诵以为莫及。然余谓秋江遭时不偶。抑郁不平之气。无所发泄。游心物表。放浪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0L 页
山水。则其能辨此也。固不足怪。惟修学子之业。为举诚之儒。游都市之中。起山林之想。脱略世累。飘然独往。恣幽遐瑰诡之观。若吾子慎者。为可贵耳。丙戌秋。余与子慎。同屈礼围。下乡未几。闻有 临轩之试。又促装赴洛。问子慎所在。则已理屐指关东矣。 临轩试期。遐远莫不闻。想其途中有闻。掉头而不复顾也。是冬余往访子真于家。出其游历日录一卷以相示。纪事精致。文气雅畅。翛然有出尘之趣。噫。余既饱观秋江日录矣。今又见此卷。是不出户庭而再览金刚。何其幸也。子慎徵余语跋其尾。余久未应。间者礼山金终卿。锐然把笔。观其辞。以游金刚而不登望高为讥。隐然有自多之意。余谓不达于理。夫山特土石之积耳。奇形异状。虽万不同。皆可以意推也。探幽而有洞壑之胜。陟高而有爽垲之乐。坐此犹能默会。况入其山而领略者。奚憾于一台之未登乎。且也观于海者。或观东海而未及西海。或观南海而未及北海。亦不可以为欠。必待穷扶桑。极濛泛。陟玄厓。临赤岸。然后谓之尽大海之观。则不已病乎。若余老矣。乏许掾济胜之具。有少文卧游之志。时展此卷于几案上。足当一壁画矣。对玩融神。不知身入正阳万瀑之中。此优彼劣。又何暇论。余以未得一游为恨。既为子慎解嘲。因又自释焉。
题金鹤沙先生亭馆总论后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1H 页
鹤沙先生。寄示所著荣川亭馆总论。命之曰。子亦有一言。余谨受而读之。其辞简而明。其论约而尽。因仰而言曰。论山水。自非有仙风出尘之趣者不能。况先生长于斯。老于斯。宜其于山水。饫观而默会。有非他人所得与。何容赘议于其间哉。然究其意义所归。欲以亭馆景物之有无多少。相比方第高下。断为定论。则恐未可也。夫天地无全功。造化无全美。景物之不齐。固其理也。何可以一槩论耶。譬之人。尹之任。夷之清。惠之和。未免堕于一偏。而俱不失为圣人。譬之文。庄之奇。左之夸。马之雄。各殊其体。而自成一家。莫有訾议之者。至于山水。何独不然。而必以有馀不足。为一切引绳之论乎。大抵景物之欠全。特其外耳。若于其中。寓其意而得其趣。则地无彼此。皆可适兴而畅怀。山水之乐。如斯而已。故柳州山水记。但列叙其可游者。何尝言某地胜于某地。某境下于某境耶。今若挑抉评论。比较长短。品第高下。则岂不为山水之病耶。牝牡骊黄。马之不能无异。而方皋之所相。独在于天机。观亭馆者。但可玩其天然自有之景而会其趣耳。何必曰。此有而彼无。此优而彼劣也。凫短鹤长。皆出于天赋。以马非焉。已为达士所笑。凡此八九亭者。皆自为一区。莫不有可乐。因其可乐而乐之。则著处皆可乐矣。故朱夫子与人书曰。武夷亦不甚好。但近处无山水。随分占取。作自家境界。或遇一树石稍清阴处。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1L 页
辄欣然移日。其于景物。岂尝永备为哉。然以先生所论翠蛟水云处观之。先生亦非不知此意也。先生晚得鹤沙而酷好之。不知者。或以混在村落为疵。或以远见江水为嫌。先生惧夫此说之遂行。而名区之受诬也。于是历叙亭馆。乃举鹤沙。亚之龟鹤。使龂龂者。杜口不敢复言。地以人胜。岂不信欤。若愚川者。介在江皋。地偏势绝。虽不敢与龟鹤,鹤沙等。尝闻古人诗。有以西湖比之西子。余亦因之曰。人各有一西子。
题小学邓攸事后
小学书。篇篇皆可服。句句皆有味。至于邓伯道事。反复体认。终不能快于心也。文公之取此。将以垂训于后世邪。抑愤世之人。厚于子而薄于侄邪。立言著书。要传之无弊。如此等事。则正当置而不取。不复褒贬。使后人临时处变。不失天理之正耳。若取以为训。则残忍好名之人。将无所不至。而于父子天性之原。岂不大有所伤乎。厚也党恶。而石碏诛之。鲋也鬻狱。而叔向绝之。以义而为断也。煢煢尺童。有何可杀之罪。而至于縳之树而去乎。虽曰。不可两全。而死生有命。岂以一儿之有无。而决其尽死乎。其忍于不可忍也甚矣。余故表而出之。使读小学者。知此意云。
题苏老泉族谱序后
木无无根而植。人无无本而生。故人之生也。必有鼻祖。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2H 页
支流派别。莫不以此为始。是以殷祖玄王。周祖后稷。未闻以代远亲尽而不及于谱也。苏长史刺眉州。子孙因居。眉之有苏。自此而始。则实乃眉苏。百世所当宗之祖也。今乃略而不录。则其上溯枝派。何所系属耶。旁通姓族。何所徵据耶。岂为谱追远厚族之义乎。以此推之。公之修太常礼。恐亦未免卤莽耳。
敬题退陶先生真笔后
右退陶真翰。煨烬之馀。仅得四十八字。譬如昆山片玉经烈炎而独存。吁其可惜也已。其可敬也已。
书金浩源石峰帖后
尝论东国书迹。以为金生奇峭而乏于浑刚。安平豪宕而欠于严重。集二家之长而大成之者。其惟石峰乎。余少而乐观焉。见墨本。辄绝人事而摹之。常病世之人。若不知书法。而强作解事。妄为评论。反以肥黑为石峰之疵。噫。岂知所谓肉中藏骨之妙也。今者宣城金君。袖其所摹石峰帖以示。自谓毫发不差。余未见真本。虽未知其果尔。而然其笃好之为。则殆不减于余之少时也。然其如与世异好何哉。君其卓然有得。不惑于流俗者欤。苟推是心。用之自守。则古人所谓不见是而无悯者。其庶几矣。用之为文。则古人所谓誉之为忧。笑之为喜者。殆近之矣。纵见遗乎今。合乎古而信乎后。又何戚焉。同已而悦之。余亦未免于流俗者。遂书此以归之云。
书周慎斋游清凉记后
余观周慎斋游清凉记。牢笼一山之胜。融注于巨笔之下。奇观异迹。自谓收揽无馀。乃独遗动石。清凉之奇观异迹。莫过于动石。使慎斋见之。必有谹言雄辩。荡人耳目。而惜乎。当时向导缁流。莫以告。遂为玆游之一欠。动石之不遇也。书之记后。使游者知之。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2L 页
敬书地理妙要后
此书。乃先君庐墓西岘日。令道老从兄把笔录之者。盖欲撮成一书。使一家子弟略晓舆家门户。不全为俗师所误也。水寒从兄。劝不肖足成之。若负薪播菑。然何敢以见狭为解乎。第窃见编辑大意。专主九星。与今时所行资孝须知书大相反。若以所见闻者。强加添补。则前后舛易。上下不相蒙矣。然大抵阴阳方位之说不一。自古用之者亦不一。吉凶之验。不必专系于此。而资孝书。乃力排诸家之法。惟主天星大五行阴阳纯驳。此亦未必为确论也。历验名山大地。合此者甚少。而合彼者亦多。则奚必后出之为是哉。余尝谓舆学之妙。不在于文字糟粕之间。亦不在于方位死法之中。惟心眼高明。超然自得。则寻龙必正。定穴必真。而至于推移趍避之际。亦须圆机活美。不为小禅之縳法。然后方可与论于舆学之精矣。如或昩形势。而只泥于方位。按图经而反混于真假。乃以区区意见。妄加傅会。諓諓小辩。饰其诖误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3H 页
曰。某方来龙合法。某方前砂合格。形势不必尽拘。以濩落为大局。以奇异为怪穴。略其欠缺。讳其疵瑕。自谓洞达微眇。而欺人孤儿寡妇。以济私欲。任其败亡绝灭。而不以为意。斯乃舆家之罪人。而亦神理之所不容矣。故善于舆学者。不敢轻论高深要妙之理。惟以大势统会。小势回合。为著眼第一义。主龙则必求端的。左右则必求环向。堂局则取其紧固。穴场则取其稳正。宾主相顾。水城朝抱而已。至如方位吉凶参合之法。犹后素之绘事。不必屑屑以先论也。古者神人仙辈。妙用之法。固不可全付诞妄。而既与其不可传者死矣。况如寅葬卯发。六百年始应。半夜夫妻。临选生瘿等说。又皆荒昧不经之甚。而今世妄庸轻剽之类。指点于尘蠹之中。自谓得腧髓之法。立符契之證。以眩愚惑之人。神仙妙用。人皆可传。则亦何足为贵乎。余观择地之法。已尽于先儒之说。虽深于舆学者。大纲大要。不过如此。而仙婆集中。根本枝叶一论最为得正。世之觅地葬亲。所当服膺。而反逐妖师。倾信诳惑窅茫之谈。富贵谓可力图。兴旺谓可立见。徇虚名而蔑实。求大福而速祸者。滔滔皆是。若然者。反不如从俗眼只占藏风向阳之为少败也。不审识者以为如何。
题坦默卷子
释之于儒。若苗有莠。不可并立。所宜痛辟而力排之者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3L 页
也。 皇朝创制并设三教尊尚之方。虽若有间。而两存之义。似非偶然。岂非儒之与释。犹阳之有阴。不可使之独无耶。抑为根深蒂固。纳污藏疾。欲其并育于大度之内耶。我 朝则不然。文治既明。异教自熄。金碧之刹。虽不乏于深山绝境之中。而蒙伽利而诵贝典者。仅能自守而已。乌敢为明时之螮蝀。正道之蟊贼耶。况乎有志藏修之士厌学舍之拘掣。乐云林之閒静者。率皆就山寺而肄业焉。则斯固为吾儒之一助。虽欲痛辟而力排之。亦无所施焉耳。凤停大刹也。创自罗季。形势之宏伟。地界之幽胜。殆不可以一二谈也。其西楼及东室。皆有大贤题咏。揭在楣间。珠玑辉映。其下鸣玉台。又是玩赏之地。令人仰遗墨而起敬。挹馀芬而兴慕。有不能自已。则是寺也又岂寻常佛宇之比。而可恝视其颓废乎。其所谓正堂者。经岁既远。盖瓦朽缺。有僧坦默者。锐然自任。鸠材修葺。欲假一言为劝谕之助。来请甚恳。至再三而未已。余非佞佛者。岂知尔家所谓冥报诱世之说耶。姑书不可恝视之意以归之。凡览此文者。勿惜涓尘之费。助成河岳之功。则积而能散。施不望报。岂非达理者之徒乎。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序
  
送金终卿省观吉州序
国家于边。西北为最重。节帅之选。必加慎简。而又择朝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4H 页
士之宏辩通敏。才全文武者。充其僚佐。号为评司。与之参其论议。察其得失。斯乃诸路所无之号。而西北之所独有也。吉之州。又当一路之要。而为关防巨镇。其地广其民稠。土沃而饶。物当而殷。盖北方之一都会也。节旄之兼。沿革不同。而职任之重。固未尝有异也。惟尊府先生。辍春坊之班。佐碧油之幕。未数月。有吉牧之 命。士类咸惜其久去。而朝议贺其得人焉。噫。银台玉署。乃公之所。出入 经幄。沃赞 睿猷。何天之龙。为国之光。是士之所望于公者。而屈迹外补。栖遑下邑。朱墨之是拘。米盐之是管。则其惜也非为私也。昏朝失政。债帅横恣。磨牙吮血。剥肤推髓。雄藩巨镇。徒拥虚器。虽以八年涵育之化。而未有苏完之实。民思父母。望属循良。而公之拜 命。适当其会。则其贺也不亦宜乎。然屈伸誉毁。岂公之所为欣戚。而随遇而安。素位而行。尽其在己者而已。则其惜也其贺也。何有于公哉。胤子终卿甫。将趍庭于彼。而慰倚门之思。征骖已戒。告别于余。余饯以酒肴。而申之以一语曰。夫生为男子。孰不有四方之志。而迹系偏陬。不能自奋。平生所观游。不出乎乡党州里之间。则其志气之少。局量之狭。盖无足怪矣。彼或一观数百里外。自以为得者。奚异夫埳井之蛙。据甃崖而自誇。藩篱之鴳。抢榆枋而自高乎。今以地志按之。东海之地。不过千有馀里。而名都胜地。足迹遍及者。亦无多焉。生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4L 页
处穷巷之中。死归一壑之内。不亦悲乎。今子慕黄鹄之高举。将夹沧海登陇首。逦迤而北。谈笑顾眄。超越千里。吞瀛濊之清风。吸幽朔之劲气。晨昏之暇。历览雄州之形势。山川之胜迹。以发其疏荡之气。则其所得于胸中者。不岂多乎。岂如块守蓬荜。诵说章句者比哉。他日归来。吾将刮目而俟之矣。噫。吾言之而听者谁欤。吾唱之而和者谁欤。孤陋之叹。将自此而愈甚。则壤虫之羡。宁有极乎。第节届炎燠。跋涉脩程。触冒畏景。嘘吸温风。可不慎欤。珍重自爱。勉加餐饭。惟此之望耳。遂为引乱以诗。诗曰。
千里分形去住难。离亭立马更盘桓。须从醉里挥征袂。好向途中咏采兰。日涌溟波鳌背赤。云开岳岫剑铓寒。壮游兼遂趍庭志。肯比区区快一观。
洞约序
洞稧之规。自先辈以为重要在于正伦纪厚风俗。非但为酒食戏谑而已也。若以酒食戏谑为务。则奚异于小民之会集。鸟兽之饮啄乎。况士族之所行。小民之所观感者。既不能正其身。则亦何以正小民乎。此洞虽残。亦过十室。苟有忠信之人。起而导之。岂不可做一时之美风乎。先人所立洞约。岁久湮灭。不可复寻。有洞无约。迨将二十牟矣。今者谨依诸公之嘱。就退陶先生乡宪。择其可行于一洞者十六条。录于洞约之首。此则正伦纪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5H 页
也。又取邻洞先辈所定婚丧救恤之例。稍加添减。续附于后。此则厚风俗也。以丁丑四月二十日己丑为正始之会。讲定规约。凡我在会。苟或蔽情徇私。有不如约者。则一纸规约。反为空文。而论罚之事。特其禁于已然者。所不足贵也。若然则非但愧吾心之天。亦且愧今日之杯酒矣。
酬唱诗序(丁丑)
诗之作。要以道情而叙怀。不欲誇多而斗靡也。若夫亲朋好友。忽然相遇。平日郁陶之思。当时欢悦之意。言之不足。画之难状者。苟非发诸吟咏。则曷能形容其彷佛乎。况乎并际离乱之日。共抱伤时之恨。痛哭之不可。流涕之难尽者。舍诗尤无以模写其万一。岂但草野穷苦有所感愤而为也哉。金君子仁氏。与余交且十年矣。而于金君终卿氏。为再从表侄也。其相与之深。相好之至。可谓一身而形殊。兄弟而姓异耳。丧乱之馀。合并未易。空吟霭霭之停云。共叹落落之晨星者久矣。近者子仁氏缘避痘。移寓于比邻。此实天假之便。以慰吾两人岑寂耳。朝焉而会。夕焉而散。今日而如是。明日而如是。清谈纵博之暇。又事乎唱酬。不旬日而盈箧。语意之巧拙。格律之精粗。皆不暇论。而若其所谓道情叙怀伤时叹世之意。则溢乎词表。至于穷若感愤之作。则所当绝于吾辈之口也。遂连篇成轴。图为他日面目。诗尘之讥何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5L 页
恤焉。诗非待文而传者。而若其所以作之实。则非文不传。序文之嘱。适及于余。诗与文一也。既不辞拙于诗。又可辞拙于文乎。抑因此而有感焉。吾三人交道。不可不谓之广。而其志同气合。欣慕爱悦者。亦且不少。或以忧。或以远。不能交臂而同游。连床而共吟。则抚卷兴怀。宁有已也。遂并书卷首。为他日续和之资云。
赠金庆叔(善基)(丁亥)
临文讲说者。寻行逐墨。粗举大义。而自谓尽作者之意者妄矣。执册承受者。耳听口誊。传其句读。而自谓尽其师之知者否矣。故夫开卷欲读。不胜异说群疑积臆。莫可折中。必就胜己者质之。然后意定而疑释。师之道止于此耳。若其钻研乎幽赜。贯彻乎高明。融会而通之。涵蓄而有之。则存乎学者而不系乎师。故学者之所贵。在乎自得之也。文章之雄者。莫盛于韩柳。韩虽怪怪奇奇而辞达理顺。又经晦庵考證。反复易晓。柳则踔厉崭截。用字巧而托义奥。传本更多错误。比韩尤难读也。余于韩也。则就伯舅敬亭先生质其疑。于柳则未遑也。时以臆意试读之。艰涩不通者多矣。舍而读左氏传国语等书。于是又取柳而读之。向之隐者显微者著。若烛之导夜。始知柳子之文。得力于左氏者。为尤多也。然亦未敢自以为得而了然无疑也。今子学博而识通。固无待于浅陋。乃远跨原隰蹑狌鼯之径。叩蓬藋之门。愿学之志。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6H 页
贯乎金石。余虽欲执竿而拒来。胶口而不传。亦不可得矣。玆敢牵强讹谬。授以章句。而释其疑义。若夫因粗而致精。由浅而钩深。融会涵蓄。以期造乎自得之境。则存乎子矣。吾又何与焉。然吾闻读古人书者。必先得其心。苟得其心。于其文也不难学矣。柳子摈斥穷阨。益自刻苦。务为记览。而奋发乎文章。故其文要眇激昂。读之令人耸魄而荡胸。刿目而鉥心。今人之欲学之也。舒愉玩愒。掇拾华藻。翻算讽诵而已。则未见其有得也。居穷守约。忍辛耐苦。俯读仰思。忘寝废食。深探力取。必欲追古人而从之。则庶乎得其心法矣。感子有志乎古。思所以赞之者。故于其别申以告之。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记
  
鸢鱼亭记(乙酉)
甲申秋。余与内弟李君子慎。寓汉阳之城南。待试期且月馀日矣。高风乍起。草木摇落。旅怀憀慄。乡思益苦。子慎忽愀然告余曰。吾受命于亲。而勉为举子之业。然非所乐也。先君尝卜胜于赤罗之境。将搆亭。扁以鸢鱼。为终老计而未就。不肖孤幸不弃基。经营缀搆。已有年矣。有时兴来。匹马往游。以畅吾怀。朅来城市喧嚣聒耳。尘埃扑面。辄郁悒不堪。思欲趯然遐举而未能也。余闻而感焉。曰余亦癖于泉石者。搜剔远近。未遇其地。犹且寄意于长𨓏。以事与心违为叹。况子既有其胜。又知其乐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6L 页
而犹未能自适其志。则诚可慨也。幸为我道其胜槩。一涤胸中之滞碍可乎。子慎曰。赤罗之西三四十里。水益清。山益秀。其最奇而盘屈乎山水之中央者。曰大台岩。山之嶞而长者。斗绝而行。蜿蜿若渴龙之饮于水。忽昂然举头。层岩叠积。高可十丈。围可百许步。方隅峻整。鬼设神施。不峭而上坦。望之宛如筑台焉。故号之为台岩。而吾亭据其颠。长川一带。白虹弯弯抱野而注于下。泓澄绿净。涵浸台底。轩楹俯压。影动窗壁。下连十里深潭。可舟而上下。台之侧幽蹊诘曲。可抵于水涯。台之下奇石错峙。可坐而钓。古松十围。倒挂崖壁间。龙蟠蚪走。布盖波心。韦偃不能尽其奇。而新松数十株。郁郁耸翠。夹道而成行者。吾先人所手种也。明沙千顷。皑皑而铺练。遥岑数朵。点点而露髻。竹篱茅屋。依映于林间者。小台村也。朝钟暮磬。隐响于云表者。法住寺也。至如骑者行者负者携者。逶迤隐见于郊龙之外者。官道之自北而南也。耕者稼者歌者休者。散漫往来于田野之间者。居人之乐业而嬉游也。春和景明。浪静风恬。沙鸥飞鸣。锦鳞游泳。则可以逍遥洲渚。忘机而相押焉。秋清气朗。云收月白。山光濯锦。水色磨镜。则可以乘兴登临。啸咏而忘归焉。风棂阻夏。不怕流金之热。燠室排冬。难透折绵之寒。有琴有棋。有图有书。独处则焚香静坐。消遣世虑。客至则命酒赋诗。发舒幽情。不知得丧之感心。荣辱之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7H 页
累身。不知人世何乐。可以代此也。余闻之洒然曰。有是哉。地之胜也。南归。倘许吾一观否。子慎曰。诺。乙酉春暮。余往访子慎于家。因要之与并辔。入其境。恍然若宿世之所探历。登其亭。飘然若羽腋而蹑仙府。噫。吾老于济胜矣。所见惬于所闻者。曾百无一焉。是何所闻之反诎于所见欤。若其幽夐清绝之景。萧散閒旷之致。难以言语形容者。令人应接不暇。向使徒闻子言。而自谓尽斯亭之胜。则殆不免乎适越之讥也。于是凭栏顾眄。喟而言曰。天之饷子。可谓侈矣。子之乐此。可谓至矣。然所贵乎山水之胜者。非直为玩其流峙之奇而已。将欲取彼之潇洒。而养吾之性灵。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不使沈迷坠堕于尘臼中。为修业进学之助耳。若徒知游目骋怀之决。而但为景物所役。则恶在其乐山水乎。是以古之君子。必选胜而居之。又必以所乐者而名其亭堂。燕息于斯。而玩之终身。如咏归遂初之类。其意岂专在于山水耶。亭以鸢鱼名者。既非偶然。则处斯亭者。盍亦顾其名思其义乎。试与子论其一二。夫道于天地间。周流克满。无所往而不在。可以取譬而示人者。固非一物。而子思子独取鸢之飞鱼之跃。以形容其妙者何耶。鸢之在天也。自运自飞。无所用其力。鱼之在渊也。自沈自跃。莫知所使然。天机之动。无一毫之私。无非造化呈露之迹。妙道发见之端。则喻其自然之体。昭著上下者。莫近于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7L 页
此也。苟能精察乎俯仰之间。默会于方寸之上。则见其性命之理。化育之行。粲然明白。有不可诬者。而费隐之妙。活泼之地。皆可以体验矣。登斯亭也。上有一天。下有一水。而鸢之飞鱼之跃。常在于阿堵之中。则览物而起意。名亭而省察者。庸可已乎。先舅敬亭先生。清文雅望。为世所重。而淡怀于声利之域。绝意于形势之途。常欲杳然高举。颐神静里。晚得此胜。有志营葺。而名亭之义。必取乎此。苟非有得于深造。能如是乎。世之自谓知道者。未必真知道也。公之默然终日。言不及道。而所乐之妙。自不离道。则果可谓不知道乎。今子以精博之学。卓绝之才。既已中高选膺显也荐矣。蹑云路。蜚英声。匪朝即夕。而能掉弃簪组。托兴渔钓。优游乎物外。洒脱乎尘机。则是不独肯其搆。亦可谓继其志矣。然古之欲成人之美者。必劝其始而勉其终。吾且有以告子矣。今子有粟帛之资。足以养其身。丝竹之乐。足以怡其神。荡志悦目之具。不乏于前。倘或流于逸豫而不自觉。陷于恣睢而不知返。则窃恐违道日远。而见道日瞢。览鸢之戾天。而有同飞鸿之送目。观鱼之跃渊。而徒欲举网而得之。其不有忝于名亭之旨乎。子慎起而拜曰。闻兄之戒。敢不服膺焉。遂并书以为记。
泠泉庵记(丙戌)
余友裴君华隐氏。即所居择其幽绝处结茅庵。为避喧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8H 页
养静之所。有泉出其侧。色味清冽。取白舍人名亭之义。因以冷泉名其庵。曩过余言。且嘱为记。余谓泉者。地之乳。所以润物养人者。滋殖禾谷。濯溉餴饎。不可一日无也。故公刘宅豳。相其流泉。召伯营申。赋其泉流。始知涓涓活活者。其为利可谓博矣。至如潦不溢。暵不涸。冬温而夏冷。若玆庵之泉者。乃其异也。方其朱炎铄人。气郁体蒸。龙团乏快口之效。桂酒有内热之害。思绛雪而莫致。漱华池而无由。于是酌彼清浏。沃我喉肺。一瓢才倾。骨爽魂醒。洒然若羽其腋而御泠风也。则其触烦涤热之功。亦云奇矣。然泉之润物者。不能涤热。涤热者。不能润物。润物。其泽大而周。涤热。其功小而偏。譬之道。其犹兼济之仁一节之长乎。噫。临川发叹。喻道体也。酌泉咏诗。欲励操也。华隐氏处玆庵汲玆泉。览吾之言。其必有感发者矣。盍亦因其固有而思尽未至乎。体蒙泉育德之象。充渊泉静深之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渴。待中正之食。受王明之福。以尽夫兼济之道。而不止于一节之偏者。吾于子深有望焉。若其静中涵养之味。山阿考槃之乐。华隐氏。当自得之。短绠。不可汲深。吾又何容赘焉。
葛溪记
余友金子仁。筑室葛萝山南。自号为葛溪。酿酒邀余。余闻其幽胜。欲一观久矣。拨衰懒往寻之。时值清和。绿阴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8L 页
交影。禽声上下。洞府邃寂。石泉锵鸣。与数三友。列坐松檐下。酒酣。子仁詑其得地。举酒属余曰。愿子之记之也。余因问曰。凡物之美。可取而为号者非一。子之必以葛为号者。以其山之名欤。抑有微意之可言欤。子仁曰。吾所好者以山耳。微意则未也。余曰。以山之名。则樵夫亦知之。奚待于记。徵余记必有意。请为子泄焉。夫葛之于古。为絺为绤以御暑。与丝麻同功。上自王宫妃嫔。下至闾巷妇孺。莫不手执以业。则其为用亦贵矣。今也贱而弃之。若閒草莽然。岂非古今之异尚而葛之不遇耶。然吾闻壬辰天兵之来也。西厓柳相公为前导。到临津。无船可渡。相公命取葛为长绳。编縆于江。土其上以济师。成匡复之功。则葛之为用大矣。而其亦有待而行也。然则贵于古而贱于今者。不类于子之道欤。怀济物之才而有待者。不类于子之志欤。噫。古道之不复已知之矣。今者四郊多虞。仓卒有时。安知有才见用。如临津之葛乎。然微柳相公葛不能自用。惜乎。今未见其人也。子之寓感于葛。或者意在是欤。子仁笑而不答。遂书以记之。酌以酬之。辞以侑之。辞曰。若有人兮山之中。绝世纷兮盘桓。石田兮可耕。斗屋兮犹宽。酿秫兮盈缸。采薇兮登盘。听松风兮萧瑟。俯溪水兮淙潺。纡青佩紫兮。不足以博吾之閒。驷马高车兮。不足以易吾之安。时有利不利兮。且高枕而牢关。愿金玉兮尔音。无贻讥兮北山。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9H 页
睡隐亭记
龟村山水之胜。甲乙于吾乡。友人柳君善膺居焉。择其境之尤绝者而亭之。名之以睡隐。入其景。徵记若诗于余。余惟古之以隐自号者多矣。牧隐。牧乎隐者也。耕隐。耕乎隐者也。陶也冶也。莫非有事而隐者也。今子之隐隐于睡。睡果有何事欤。夜寐著于古训。书寝戒于圣门。心以勤而不死。学以惰而日废。今子之以睡为隐。无乃与是缪欤。善膺曰。吾固乐其无事耳。若有事则非吾所谓隐也。吾病且怠。弛置自便。不欲与俗为事。向也迫于亲命。黾勉就试于天官。名荐列者数矣。仕宦人所乐也。而吾自度不堪驱策于世。废然而反。不复求进。况如牧也耕也陶也冶也之劬吾躬劳吾心者乎。是以取其无事者而自隐焉。方其撑枕于亭中也。颓然冥然。齐得丧。遗爱憎。混贵贱。等是非。同乎太初。而与造物者游。当是时也。并与吾山水之乐而忘之。又焉知有物累之烦恼。尘冗之拘缀哉。然则太山林壑。不如吾睡乡之深也。华胥天地。不如吾睡乡之宽也。人之隐也以身。吾之隐也以心。人之隐也避俗。吾之隐也在世。盖不惟无事之为乐。而以无忧为乐也。噫乎噫乎。子徒知夜寐之训。昼寝之戒。而独不闻诗人之尚寐无讹乎。余乃喟曰。云台之睡。为养神也。草堂之睡。为待时也。今子之睡。其诸异矣。伤生之不辰。厌世之日媮。有托而逃焉者乎。吾虽善喻。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59L 页
亦无以加子之言矣。若其八景之咏。则有亡友谦可之作。托物起兴。真得骚人之体。吾又何著足焉。
二五堂记(辛卯)
余友朴君季献氏。为堂于所居之东。扁之以二五。请记于余。余久未应。辛卯春。余入首匕求田问舍。迤访季献于家。值其无也。其孙滈馆余于所谓二五堂。堂凡三间。二室而一轩。庭坛列植。花卉甚繁。余散步其间。历指而观焉。竹若梅若菊。居其前。松也梧也。列其次。红桃也芍药也牡丹也。陪其后。茱萸,杜冲。对树于左右。玆其所谓二五。而堂之得名者以此也。有客在傍。听然而哂曰。何其驳哉。主人素多病。药饵是事。则杜冲,茱萸。固其所需。而主人喜恬靖厌奇伟。松之倔强。梧之偃蹇。亦臭味之所不合。况红桃芍药牡丹之富艳者。又奚取于斯耶。余曰。子非知主人者乎。何其言之不思耶。夫和光混迹。不自表异者。固主人之所愿欲。则其为驳也不亦宜乎。主人以雅靓之姿。劲正之操。幽隐之德。已与梅与竹与菊也。合而为一矣。然若必择其似己者。然后与之友之。则将超世绝俗。独立而无伍。乌可哉。是以倔强如松。偃蹇如梧。虽性所不合者。必取其长而自辅焉。风流贵介之伦。文章华靡之辈。如牡丹如红桃如芍药者。亦由由然与之偕焉。盖不如是。无以和光混迹。晦吾道而全吾德也。此所以俱收并取。不复甄别。而驳之献讥。已知之矣。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0H 页
况植物各具一天。莫不有可观。茂叔之庭草。犹且不除。则之数物者。并列而比肩。又何伤焉。昔欧阳公。以其身置于琴书酒棋之间。而号为六一。以名其堂。其自处也岂不太显乎。今主人以梅竹菊。置于数者之中。而不自与焉。若曰。是三者。乃吾之所以五之也。则其托物而为喻。不欲表异者。尤可见矣。噫。梅,竹与菊之重于世也尚矣。虽处于众卉之中。庸夫愚妇。莫不知其贵也。主人孝悌于家。信于友而好义。介然以古人自期。而年几六十。未为宰物者所识。沈沦岭海之陬。甘与草木同腐。惜乎。人反不如彼也。然于主人。亦何懵焉。诗人之咏二五者多矣。未有及此意者。余敢泄以为言。主人者闻之。得无以挑抉隐微为嫌。而有寒山饶舌之诮耶。遂为记。缀以辞。辞曰。二五之蓁蓁兮。孰疑其驳。臭味之相符兮。惟梅竹菊。众芳之竞进兮。聊以混迹。离群而自高兮。匪吾所屑。梅早香兮菊晚华。竹贯岁而玉立。结雅赏于幽轩。物与人兮谁别。萃厥美而为一。不自有其姱节。爱尔兮何人。知音兮何托。婆娑兮林园。晼晚兮日月。欲往从兮路脩阻。怅望云海兮空相忆。
望云亭记(壬辰)
宁之为州。介在岭海之间。而英髦挺生。代有辈侣。以今观之。吾翼文兄弟。乃其尤也。翼文之尊府。以文鸣于南土。负屈称者久矣。厌弃举业。爱山水之胜。移居于岭之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0L 页
外。翼文氏不得晨夕侍奉。乃搆一亭于家之西偏。名之曰望云。以寓恋慕之诚焉。辛卯春。余自首匕。历访翼文于家。翼文氏。邀余至其亭。举酒属余曰。请为记。余于是作而言曰。夫爱亲之诚。人孰无之。虽日在侧定省而温凊。犹未敢自谓足于心而尽于分。况在数十里之外乎。宜乎君之慨然兴怀。不能自已也。昔狄梁公。登太行。望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其下。后人遂以望云。为思亲之号。夫狄公系官千里。离违岁久。情发于辞。宜其有此叹也。若吾翼文。则距其庭闱。不若是之远也。有动于心。朝发夕至。旬朔之间。往来省觐者。不知其几。而犹有望云之叹。则其过于狄公远矣。虽然。无心者云。而有感者人也。或起或灭者。在空之气。而无时可已者。思亲之念也。狄公之感。特因其一时之见而云耳。若其惓惓恳恳。不能暂忘于怀者。奚待夫孤云之入望哉。翼文氏。潜心大业。已脱俗学科臼。而其至性纯行。又如是其过人。则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外于此者乎。羽仪 王庭。助成孝理之化。非翼文而谁欤。若余者。孤露馀生。出入衔恤。风树之感。霜露之怆。交切于怀。虽欲为望云之思得乎。泫然流涕。书以赠之。
愚川记
龟城之南。鹤山之北。有洞焉。名曰愚川。自古无居人。人有爱其清绝。欲亭之多未就。适获于余。若有待焉者。昔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1H 页
柳子以其愚名。柳溪人愚。溪岂愚哉。今以愚川遇愚人。可谓合矣。川之愚。余不知何故。若余之愚。自知已明。姑举大较焉。慕古非今。阨穷而靡悔。玆非愚欤。违众自好。胶固而不变。玆非愚欤。混迹流辈。恶放荡喜检束。交道之愚也。从事科场。背时好贬。俗尚求达之愚也。怕热附寒。圆凿方枘。介然端居。到老而莫我与也。以是愚居是川。是川也初虽名智。可变为愚。况称之有自乎。吾闻古之神人。前知而命名者多矣。或者知余之愚。主于是川。而命之名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抑余之愚。有以相感而必遇乎是川耶。噫。地之美号非一。川独以愚名。人之才德非一。余独禀其愚。欲辞而不得。欲变而无由。悲夫。然地以人而称其名。人以地而副其实。地与人相得名。与实相符。浑然而为一。茫然而同归。齐得丧忘毁誉。以此终身。亦足乐矣。遂亭以记之。
不夜斋记(丁酉)
夜朝之常。天也。一晦一明。历万古而不变。孰有违阴阳之理。窃造化之权。使之有朝而无夜。长明而不晦哉。鹤沙先生。搆小斋于江岸之上。俯临平沙。玉雪晶荧。浩浩无垠。千顷一色。如坐水精宫里。白玉楼中。于是扁之以不夜。不夜之义。徵于夜而可见。方其曜灵西藏。阴魄未舒。两仪冥茫。万众昏黑。秉烛之明。不出数步。照乘之光。不过前后。于斯时也。开窗骋望。则十里明沙。皎然溢目。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1L 页
一带湖山。朗然如昼。不知八表之同暗。五更之移筹。偷得别一乾坤于尘世之外。昔两日偶出。莱子犹以名城。况此沙也。亘古而常存。无时而可改。则虽谓之有朝而无夜。长明而不晦可也。斋之得名不虚矣。居斯斋也。灵台莹彻。物累净尽。湛乎虚明。与境为一。信乎人地之相遇。而地以人胜。气以居移也。彼壶天永日。假令有之。潜形幻境。孰如玩实地光明哉。小子愿得抽身长夜。一闻昭昭之诀。
重修挹鹤轩记
天启乙丑冬。余委禽于龟城之休川里。家有外轩。名曰挹鹤。隆栋深檐。结搆甚古。丹雘䵝昧。栏槛圻陊。柱挠而欹。霤摧而塌。一日护军公语侙曰。此屋乃先君得之外家者。至先君五世矣。东偏小斋。乃先君增搆而燕息者。故其新如彼。外轩及内寝。则历岁久远。其弊若此。不亟修葺。必将圮坏。吾老且怠。有志而莫就。继吾矣者。其在吾儿乎。壬辰公易箦。嗣子谐仲氏。既外除。慨然曰。吾少未谙事。力绵而财薄。遽兴大役。恐不能了。然年来缩节冗费。储峙材用。皆为继先志修此宇也。若今蹉过。后难更图。遂徵匠就功。自甲午至丙申。凡廿阅月。而斤钜绳墨。始息其用。可谓艰矣。倾者正。颓者缮。朽者易。焕焉非复曩时之观矣。人咸曰。护军公有子。能克家矣。因旧而为新。斯肯堂矣。况余赘此门。登此堂。三纪于玆。其喜贺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2H 页
岂不倍之于他人乎。将见冠于斯。昏于斯。荐牢蔬于斯。承礼法之家。而他日下见先公。其亦有辞矣。余犹记护军公之言。而睹其有合也。于是感而为之书。
观德楼记(戊戌)
名公馆者多矣。形胜也景物也。与夫夸辞美语以眩耀之。未闻以真实切己。又可劝戒于后也。内弟李子慎。为丞金泉。新其驿楼而敞之。名以观德。请为记。余问其义。曰。射是男子之事。而值世多难。尤当留意。则射以观德。记有语也。金泉酒美。敌于兰陵。而宾主交欢。或流沈湎。则德将无醉。诗有戒也。丞之职所掌者惟马。而阅骏为其先务。则骥称其德。圣有训也。思不出乎位。只以有事于楼中者。合而名之。于吾兄何如。余曰。习于艺。敬尔仪。举其职。一楼之名而德之聚矣。然徒名而蔑实。则愧其名。吾观君馀事桑蓬。妙臻穿杨。曾冠儒臣射试。则可谓习于艺矣。酒户欠宽。饮少辄醉。而终无酗乱之失。则可谓敬尔仪矣。当南北孔道。冠盖之所襁属。而未尝以阙驲乘见责。则可谓举其职矣。登斯楼也。较艺于是。阅骏于是。又能孔嘉而不愆于仪。信乎有其实。而不愧于其名矣。君以少年高第。屈迹下邮。略无几微见于言面。既尽其所当为者。又以馀力葺馆宇。取其真实切己可为劝戒者名之。于斯二者。亦可以考其德矣。若其栋宇规画之劳其意匠。风烟景物之畅人襟怀。则余未尝到其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2L 页
楼中。阙而不载云。
老愚堂记(辛丑)
金君子仁氏。就所居搆一堂。谓余曰。地老愚也。人老愚也。合而扁之。子盍记诸。余曰。子年则老矣。敢问愚者何谓也。曰。愚者。智之反。子与吾。交数十年。曷尝见吾一事近于智乎。余曰。如何。曰。余之愚不可殚论。请举大较。敛容简言。致饰于外。世之所贤。而任真坦率。口不知择。不其愚欤。追从朋比。誓死莫逆。世之所喜。而虚怀接物。无间亲疏。愚亦甚矣。软熟程文。媚取科名。世之所尚。而好古嗤今。困不知悔。匪愚而何。以此悠悠。已白首矣。世以愚笑我。而吾以愚自居。以名吾堂。不亦可乎。余曰。自谓智。未必智。自谓愚。未必愚。况辨智愚。非愚者事乎。今子恶彼小智。耻而不为。宁受笑侮。自适其性。非智而何。所谓大智若愚。子之谓耶。子之愚。诚不可及。而世之以愚笑子者。岂非为子之所牢笼耶。吾乃今烛破子之智囊矣。子仁忿然曰。吾守吾愚。以老于世。人皆莫我疑也。何子之挑抉隐微。使吾愚驳耶。子尝居愚川。自称老居士。吾谓知我莫如子。子乃谓我非真愚。愿闻子之愚如何。曰。若余之愚。异乎子之驳矣。不知所以智。不知所以愚。两忘而成一纯。凡谓愚者莫我若也。然分彼我。较纯驳。亦害于愚。请因是而同归可乎。遂相与大噱。书以为记。又和堂咏而申其义焉。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3H 页
老愚以名堂。老者非愚者。惟彼小且智。到此风斯下。愚川老居士。老也真愚也。何须辨同异。共慕栎为社。
凤停寺东楼记(甲午)
永嘉之名刹。莫过于凤停。而有大贤留题。辉映楣间。览之者莫不起敬。则玆又卓异于诸刹者。余自髫龀。往来栖息。至于暮齿。山门之木石皆可数。实渊明之白莲。公择之白石也。寺有西楼。结搆宏敞。大众咸谓楼宜有对。不可只也。乃议搆东楼。推其徒义清干其事。鸠材烧瓦。自戊子至癸巳。而斧斤绳墨。始息其用。其勤亦至矣。民贫材竭。事倍功半。砻斲涂塈之饰。虽不及西楼之诡丽。然其立志之坚。用意之苦。比古人尤难焉。则大众之欲书其劳。显诸后者。不容已也。相与谒居士而请记之。余谓释氏之教。合眼面壁。以求入乎三昩。形骸且不自有。况治其外耶。广严茅屋。维摩丈室。乃尔家风。乌用是高明爽垲之居哉。然澄观起百尺之楼。修惠创慈云之阁。则尔家之所尚者。亦必有道矣。吾非攻尔之道者。又安知是非之所存。既嘉清作事之有终。又喜吾徒栖息之益其侈也。是为书。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传
  
愚川隐者传
客有语余曰。鹤山之阴。洞壑幽深。其名为愚川。有一丈人来居之。不知其所自。不言其姓名。曰吾愚人也。故择
愚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63L 页
是川而居焉。观其所为。信不诬矣。余曰。何如。曰。其貌不寝不扬。其服不华不弊。其居不侈不陋。其食不奢不俭。不事营殖。不修表襮。不屑徵逐。独处一室。揭圣贤箴训。虽必悦之。不能践不能行也。忿世之贪名饕利。拘文牵俗。每读南华书。便自谓心胸洒醒。未尝一日废曰。是吾洗心经也。暇日好游泉石。倘佯忘返。遇兴辄为诗。排句缀韵。不求甚工。惟以遣怀。近古为适。性喜酒。不喜杯勺献酬。不喜酣醉嗢噱。浩然醺然。即止不复。故见酗酒使气者。必颦蹙而逃之。好客爱友。不能一日无。然其有城府置畦畛深中而多数者。不欲与之对面。对之辄不乐。故人或多怨之。欲留者不厌。欲去者不挽。故人无甚亲之。入乎耳者。必吐于口。经乎目者。不藏于心。故人鲜爱之。隐者亦自病。终不能改也。闻义懦不敢为。见利耻不肯取。畏势如畏火。避名如避秽。其自言曰。无荣安有辱。无得宁有丧。无求焉有恨。经世。非吾志也。力学。非吾事也。颜之愚。柴之愚。宁武子之愚。皆非吾所愚也。任吾性。乐吾真。充吾肠。适吾意而已。踽踽焉洋洋焉。不知人之非笑之也。余曰。隐者之所为。诚愚矣。虽或谓大智若愚。吾不信也。然全于德者。外物不能夺。纯乎愚者。小智不能化。今隐者。犹且以其愚为未至。必择愚川而居之。其欲纯乎愚者欤。子虽有智。无以易彼之愚矣。且休勿复道也。客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