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跋
跋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5H 页

呜呼。元之幼不天。早失怙。鞠于季父修岩公。季父悯其无知。每以无忝先人为戒。常陈说先世家传遗范。启告谆谆。而于我伯祖谦庵先生事。尤所惓惓。屡言不一言。亦尝喟然太息。以为皆可师法。元之虽愚。不克髣髴其诲诱之一端。然犹知敬听而心识之。耿耿若前日事。呜呼。季父之德。足以知吾伯祖。而其得于家庭之间隐微之际者。尤益亲切。有非他人所能及知者。则季父斯言。岂不可以徵信于来世哉。其后又闻愚伏郑先生与人语及。辄称道不置。尽有推重之意云。于此亦可以想见伯祖平日所存。有不待后世之子云而后知其为定论。呜呼岂不信哉。伯祖早自得师。与闻旨诀。其授受之际。所得之浅深。又必有非后生末学所可窥测者矣。伯祖遗文。散失于兵火。今其存者。仅出于煨烬掇拾之馀。不及百之一二。而至其师友间往复诸说。举皆断烂。泯没而无传。诚若可恨。然尺锦之美。可以辨七襄之全。此在善读者自得之。又何歉焉。呜呼。伯祖于谦德上得力最深。盖其所造益崇。而其自视益卑。常若有不足之意。非其日有所事而诚有诸己。何以如此。昔蘧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夫子称之。此自君子进德之事。千古相循。一般涂辙。只在眼前。其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者。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5L 页

金重卿家藏庭训录后跋
右吾友金君重卿。家藏庭训录一帖。盖其先君子广麓公。从悠然堂先生之任山阴时。所传得学诀文字也。公年十七。方受易于觉轩吴公。吴公为作大字。既标题卷首。而公弟鹤沙公识其下。所以叙其授受颠末者。又不啻详矣。重卿不鄙谓余。间尝出而示之。且求一语附其后。意甚勤。噫余何敢焉。然亦有终不得辞者。盖余与重卿。寔三世旧交。余幼侍季父修岩公。得闻公家先世德业之盛。有以知两家二祖与诸父。道义相与之故非一日。而重卿又辱与余游。情义之厚。有同天伦。则乌得无情默然而已乎。且得托名文字间。以寓平昔慕望之情。此于心可少慊。而又辞列诸公之次。有荣耀焉。故遂不辞而道其所感于怀者如左。嗟乎。若余何足以知之。亦何足以议之哉。第今观此帖之文。只八个字。而为学之要。包括都尽。始终悉具。盖存心者是养性之田地。持敬主静。又所以为存心养性之格式也。静则定而有本。敬则一而不贰。由是而心得其存性得其养。彻上彻下。只此一个涂辙。推而极之则作圣之功亦不外是。但有生熟迟疾之不同耳。其辞约其义备。苟非心得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6H 页

敬题鹤峰先生文集后
右鹤峰先生文集凡八卷。先生以颖悟之资。游退陶老先生之门。早闻大道。其德之所极。固非后生蒙学所敢容议。今其遗文以编次岁月考之。多是先生乱前所著文字。幸存未泯者。特百中一二。而其晚年著述则举皆不保于兵烬。无以考其师友渊源之所自。讵不为后学之深慨欤。至于海槎录三篇。先生奉使日本时行录也。亦失于乱离。先生既没。人有偶见于村店逆旅中得之。若有鬼物默相。持护撝呵。不使其终没无传。呜呼亦奇矣哉。非天其孰使之。今是集之传。虽未得见先生全书为可恨。而使善观者读之。亦足以窥见其所存之万一。涉馀波而知江汉之大。睹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6L 页

敬题祖考文忠公丹经诗后
千端万绪终归一。说到穷时一亦无。终日不违惟默默。任他人世笑如愚。右祖父文忠公诗。就丹经而言耳。鍊丹家专以治心不外驰。治气保真元为主。所谓姹女者是指心。言其难制也。所谓婴儿者是指气。言其难养也。又有一日百刻不昏昏之语。亦以心有所主。不为外物所昏。然后可以为颐养田地。以之保精神固真元也。盖其所主而言者事。故虽其别有径蹊。其所以一日百刻不昏昏。则与吾儒常惺惺法大略相似。此养生家之所取义。而朱子之发挥参同契者。亦姑就其说而言其意耳。此自一说。何害于道哉。盖丹经治气之说固多端。不胜纷如。而及其静极气定之后。则心与事一。无迹可见。故曰千端万绪终归一。说到穷时一亦无。此固就丹经而言耳。此心常惺惺。元无间断。则亦可言终日不违。盖丹家主气而言。而神入气中。沕然无间。都无一事之可言。故可以言一亦无。非谓理无也。览者若误认为主理说。则大非当日立言本旨。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余不得不辨。丙午春日识。
敬题书册置簿后
先世书籍。荡尽于壬辰兵燹。每从人求假而不得。常以为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7H 页

敬题书册置簿后
家藏旧书。曾为人借去。破失殆尽。皆为不秩无用之物。甚为叹惜。自今以后。谨守勿失。更须谛念谛念。
为学先以求放心为务。此吾季父公平日所教语也。朱子亦尝以玉藻九容。为求放心之要。更宜体念。循循雅饬。谨以不放。为第一义。昔许鲁斋先生与其子书曰天下之福。生于谨厚。天下之祸。出于浮躁。马援戒其兄子。又不啻丁宁恳到。古人之言。岂欺我哉。慎旃慎旃。勉之勉之。
书读书法册后
愚闻读书之法。莫须泛泛读过。须反复咀嚼。要无味中得有味。始为有益。且闻李赞成公埴尝云吾于书无不读。坐与俱坐。立与俱立。寝与俱寝。食与俱咽。其诚笃如此。若悠悠泛泛乍作乍辍。决无有成之理矣。因窃以为医书。治病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7L 页

书读书法册后
朱子尝曰读书非学。然不读书。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不记本文而大意如此)窃尝因是推之。朱子此言。固为至当。而读书则亦令学者心有所主而不放。苟能一意潜玩。加不息之功。则朱子所谓反覆涵泳。铢积寸累。久自见功。不惟理明。心亦自定者。诚不我欺。而所谓圣可学而能者。亦不外此。惟在勉与不勉如何耳。谨裒集朱子教学者读书法诸说。以与儿辈。更须勉旃。勿令有间断可也。孝经曰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此皆从读书中来。为人子者。可不知所以自力。以致其至乎。勉之勉之。
偶记孟子大全后
昔罗仲素论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云。只为天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8H 页

偶记孟子大全后
自古圣人。莫不以谦虚退逊为心。如尧之允恭克让。舜之舍己从人。禹之不自满假。汤之从谏弗咈。文王之望道未见。武王之克勤细行。周公之坐而待朝。皆此物也。至吾夫子则以天纵之将圣。犹且谦而又谦。未尝有自足之心。彼数圣人者。岂故为谦让而然也。盖圣人之量大。故虽既圣而惟恐天下有一遗善。孜孜不怠。迩言必察。此其所以为大智。而德与天地合者也。圣人之所用心。如此而已矣。然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8L 页

敬书先世行迹后与子孙
右先世行迹。抄作一通。为子孙者。苟能瞻省而力行之。何患不为善人君子也。当以循循雅饬。谨慎不放将之。而尤留心于拙诚二字。则其于先世至行懿德。庶几不坠其万一云。丙戌仲夏。书于河上之旧居。以与儿辈共之。
余最爱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盖能如此则心平行端。不失为善士。近日吾门长柳参奉义男丈。即今之龙伯高其人也。惟愿汝曹。是则是效。无敢或怠也。
余以为拙诚二字。天下之德。无过于此。盖拙则循其本分。不入于智为机变之私。诚则任真秉直。不流于务外自欺之归。心地明白。遇事坦荡。颓然其顺。俯仰无怍。至哉拙诚之为德乎。虽然必有养气以扩充之。斯可矣。
恭书丁酉 备忘记后
恭闻罪已日。沾洒望青霄。此杜少陵语。拜伏庄诵。为之感涕。昔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日暮大拱。伊陟进戒。以妖不胜德。君其修德。太戊修先王之政。明日祥桑枯死。殷道复兴。号称中宗。然则苟修其德。妖不得为灾。历年永久。欲求弭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9H 页

千金壶跋
千金壶者何。延平先生答问略也。名之何义。取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语也。老无所得。既困而后求之。其不类游河失船而望在一壶者乎。得之而生。不得而死。其可以一壶而小之乎。此余今日之志也。玆记之以自敕。而又自悲焉。戊子四月上浣书。
书书传谚解誊本后
儒者府库在经书。作文之法。亦不外此而得。苟能一年读一书。要令精熟乃已。则不过七个年。足可淹贯为己物。有馀力。去看子史诸书。以广耳目。及其再来寻绎旧业。则意味必日益深长。虽欲罢而不能矣。其与游谈无根。放旷时日。其得失相去如何。书与儿辈勖哉。
书田事门后
尝闻许鲁斋言。凡欲读书。必先治生。然后可以读书。虽如工商之事。亦可为之云。此论甚卑。然不可一概言。贫而至于无可奈何之地。不得以仰事俯育。奉祭祀接宾客。则实为难堪。鲁斋之言。其为此乎。况士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利。以养父母为孝。此乃夫子之训。服田力穑。固不可已也。但一于求利。屑屑营营。养小害大。为不可耳。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铭
拙斋自铭(二首○丁亥)
贫女梳头。贫家扫地。蜗舍常宽。布裳自媚。亦有下士。晚闻拙修。孜孜不懈。蚤夜以求。余愧斯言。汗背赪颜。铭玆在壁。仰省靡安。
古人之拙。以睿为拙。今我之拙。以拙为拙。拙虽不同。其意则一。既痴既鲁。亦朴亦讷。人动我静。人言我默。诚以为本。愚以为质。拙兮拙兮。人莫我夺。
杖铭(二首)
扶吾老。免颠蹶。赖有立。惟尔力。
质魁礧。性坚重。藏其拙。显诸用。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199L 页

猗欤琴。寓至理。体天地。配五气。含妙韵。窅以邃。圣惟用。王者器。化之行。风之自。兆民康。群生遂。天道成。人事备。扇微和。辅圣治。琴之德。吁其至。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箴
读家礼箴(辛丑)
心主宰。礼骨子。奉 君亲。严祀事。御家众。训子弟。守名分。尊统体。修室庐。勤稼穑。亲诗书。绝奢欲。养吾拙。存吾诚。无忝先。保馀龄。
元日箴
习静学重。以为田地。读书明理。以益其志。庶几傥闻。或有少得。志愿毕矣。夕死何戚。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赞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0H 页

恭惟承相。三代人物。正大光明。垂教无极。
(右武侯)
王佐之才。适用之学。一篇奏议。可见心法。
(右陆宣公)
屡踬屡起。不挫不屈。从容就义。无愧所学。
(右文山)
孤城抗贼。一节殉国。大名垂后。雷轰日白。
(右张睢阳)
哀哀绵竹。凛凛生气。能子能孙。丞相不死。
(右瞻尚父子)
樽中有酒。篱下有菊。柴桑一坞。晋家日月。
(右靖节)
名相烈士。合为一传。柴市松都。前后二贤。
(右圃隐)
国之将亡。必戮谏臣。长沙古壁。宛然风神。
(右李存吾)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表
石虚中谢拜即墨侯表
瓶罂易竭。枵腹方切于饮冰。龙光载临。异渥忽沾于分玉。荣踰素分。喜溢常涯。念顽性昏冥。散材濩落。质胜而野。非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0L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上梁文
河上旧家重修上梁文
岭南名山水。素称吾州。洛北遗菟裘。实惟先业。烟霞有契。花柳无私。践堂构之馀规。恢美完之旧制。主人。平生鸠拙。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1H 页

宗家重修上梁文(庚寅)
成毁有数。粤罹兵火之馀。缔构在人。新腾燕雀之贺。展拓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1L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2H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祭文
祭先祖高丽恩赐及第府君文(癸卯)
恭惟我祖。奋自丽氏。冠履之托。实维在是。东西相望。有丘皆疑。百年堙废。谁辨畦医。越在癸卯。始得寻求。庶凭遗志。以营以修。中年死丧。未即为谋。横遭变故。为贼奸偷。遑遑就理。繄官是讯。莫我肯顾。彼独胡忍。无因控于。理极辞穷。然其体魄。只在此中。发子梦寐。不翅丁宁。参以蔡碣。亦既甚明。感应之理。有不容泯。封殖之责。其敢不尽。墓道夷漫。仅辨兆域。失今不治。益复埋没。始既不幸。后安可测。揆事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2L 页

高祖父母位墓祭告辞
祧墓之祭。每岁一行。古礼则然。而退溪李先生。参酌情理。定为春秋两祭。谨依先贤所定。自明年为始。以寒食秋夕。展扫封茔。定为恒式。世代渐远。礼从而变。不胜感怆。玆因朔荐。敢告厥由谨告。
祖父母父母位告辞
逐节上墓。世俗通行。先世因以不废。所当恪遵无改。而内外子孙。至于贫无以祭。事多苟艰。极为未安。故谨考东莱吕氏所行故事。稍为变通。定以每年寒食秋夕。展扫封茔。其正朝端午则就家庙。荐以时食。玆因朔荐。敢告厥由谨告。
祭愚伏郑先生文(壬申)
呜呼哀哉。洛水清淑。丈岳巍硪。笃生大贤。曰惟儒雅。世远人亡。经残道罅。有不知道。有同盲哑。孰绍厥绪。俾昼于夜。繄我先生。识其大者。味义悦刍。嗜学甘蔗。如玉之磨。若金在冶。肫肫一心。有操无舍。既安且成。亦变而化。席珍自贵。韫椟待贾。鼓钟于宫。声闻于野。正谊董子。直道柳下。正色昌言。贵王贱霸。格君之非。大人其亚。从容礼学。不惑不讶。灼见大体。以丳贯炙。虞韶周冕。殷辂时夏。庶学将究。何和愈寡。或远或近。时行时舍。君子之行。固不同也。帝悲讴吟。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3H 页

祭金鹤沙文
惟公家学。厥有渊源。伯仲交兴。公克后先。英声夙振。令质幼彰。积厚弥光。源远益长。文章立身。经训菑畬。人不我舍。何福不除。出抚孤嫠。入奉 经幄。论思其职。惠鲜之泽。才惟适用。道自不屈。不有君子。其何能国。卷而怀之。返遂初服。随遇而安。亦无不得。冰操肃物。正论匡俗。世道有赖。元气攸托。岂弟神劳。庶其无疾。胡不慭遗。而夺斯亟。鹤汀清风。明月沙鸥。千秋魂魄。此焉来游。遗琴辍响。壁书埋尘。君子无与。考德谁因。余以无似。每蒙提掖。自视空疏。望公增惕。单辞代酹。曷任兴戚。冀垂歆右。监此心曲。
祭洪东洛(镐)文(丙戌)
惟灵。清白传家。道义成性。要富贵无相。岂不大丈夫哉。备温栗在躬。所谓真君子尔。英声肃物。风行廉立之间。精鉴悬秋。识贯天人之奥。栖迟末路。一壑一丘。进退清朝。无适无莫。霜前霁景。彷佛茂叔胸襟。雪里生香。依俙广平志槩。坦坦乎人皆可见。休休然足以有容。回狂澜而障百川。是公馀事。濯污泥而出六合。非我私言。青蒲献替者几年。白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3L 页

祭南参判(老星)文
惟灵。夙承诗礼之传。早负公辅之望。襟怀坦然。表里如一。立心之公。鉴空而衡平。制行之正。玉洁而冰清。清操足以律贪。精识足以鉴物。此自公之所蕴。而一世公论之士。莫不以是归之。固非一人之私言矣。官居亚卿。位非不显。而超然远势。门罗常设。弊衣茅屋。盐米屡罄。活计如刬。寒士不若。陋巷之忧。终窭之贫。若不可堪。而杜门求志。不易所守。老而益坚。穷而弥确。凡世间富贵利达之私。毁誉欣戚之细。举不足撄其怀而动其心。非其素养之厚有得于中。而早自判然于内外轻重之分。义利取舍之决。则亦何能安而乐之。终不怨悔若是之果也。呜呼其可谓大丈夫矣。使其得行其道。展布其所学。则曾子所谓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者。公即其人。谓之君子人非欤。以余观之。当今之世。一人而已。呜呼其美且盛矣。衰世之下。若斯人者。宁可复见耶。遗风绵邈。旷绝难继。求其影响彷佛于平昔。而思之不可见。求之不可得。则余之哭安得不恸。而余之心安得不为之悼且惜也。生民之无禄。 国家之不幸。一至于此。天耶人耶。命之所为耶。时运之所使耶。如欲不用则如勿生。既曰生之。则又何其令止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4H 页

祭金忘窝文(戊子)
呜呼哀哉。天之生贤。夫岂偶然。禀质之纯。受气之全。才由性得。学自家传。芳兰外鬯。贞玉内坚。毅而不固。介而不偏。树立既确。持养又专。英猷鉴物。精识贯玄。道之克贞。德自无愆。乡邦共仰。士类推先。允矣有声。其本渊渊。遭世休明。出应时宣。天街献直。 经席永肩。格非西山。正心广川。内席不煖。外符长悬。积者甚多。施者不延。谓必有意。胡遽而捐。士失宗匠。国亡俞扁。悲同远近。好德者天。顾余无类。辱知髫年。先友契厚。姻娅分联。鼠饮于河。蚁慕厥膻。仰止高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4L 页

祭洪君受(河量)文(此友日夕所为。夜必告天。)
余哀君之淑美兮。而不永乎其年。性和厚而直谅兮。类良玉之诎然。夙从事乎道义兮。味悦口之刍豢。有终身之至忧兮。无一朝之近患。庶守死而不变兮。穷岂移乎其志。见君颜之睟盎兮。知在中之充美。无不可对人言兮。实司马之大贤。阅道之耿介兮。亦焚香而告天。懿夫君之笃实兮。惟不欺而为学。苟内得其信然兮。比古人而何恧。嗟母老而家贫兮。极奉养之辛艰。当喜惧之暮景兮。悯菽水之无欢。然致爱而不懈兮。尽和顺而承颜。既以志而为养兮。又何有于牛羊。谓彩衣之永侍兮。保百年之乐康。忽遘疠而莫救兮。胡视天之茫茫。余山石之顽质兮。幸托契于青阳。共心期而莫逆兮。到白头而无斁。揆分义之最深兮。莫君我之能若。曩从游之既翕兮。蔼相好之满目。今海内之眇然兮。日亲知之零落。矧夫君之早逝兮。尤曷任乎伤恻。交无戚而不亡兮。乃前人之苦言。咏在昔而恫怀兮。孰知余之烦冤。闻即远之在明兮。知自此而永诀。縻病故而瑟缩兮。负一恸于临穴。念逝者亦怅然兮。宁不恨于冥漠。想輀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5H 页

祭金别提终卿文
呜呼哀哉。余与公为三世旧交。情义之厚。宁须言而可明耶。昔在甲寅岁。余始与公相遇于金溪。公时丱角。余亦弱冠。一言之间。气已相孚。不要约已相亲。尔来五十有七年矣。童稚之游。至于白首。中间阅历世故。有万其变。而公之爱我。未始一日而或舍。余岂有可取。特荷公之眷恋不置。有加而然矣。莫逆之情。终始无间。所许者心。所重者义。吾两人交道。实非如世俗追逐强笑语为然诺者而已。臭味不异。肌骨互磨。未见而思。既见则喜。去而复来。两忘形迹。自不知公之为我。我之为公。异姓天伦。公我则然。所谓变化成一身。谁能别离。此岂足道哉。海内知旧。零落殆尽。今其存者。不过数人而已。而公之于我。相与之意。缀缀弥久。老而益真。其又可量耶。昔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诚以知音之难得而契托之无从也。幽明一异。万事成空。余愚谁砭。余病谁怜。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是非无所与同。嗟乎。余何以为怀耶。公尝遗我书。每旬必来。继以诗篇。垂谕之勤。溢于卷楮。深藏箧笥之中。每一发视。手迹宛然。尚在目前。形神今去何之耶。呜呼哀哉。公有正直之气。不易之操。闻义若渴。乐善有诚。事有可为则惟视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5L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6H 页

祭申持平望久(弘望)文
惟公。奎壁挺辉。金玉其相。文雅夙成。令闻幼彰。饮人以和。德容温温。望表知里。可见所存。名科奄俊。翰墨蜚英。牛刀制锦。伏蒲分泾。位不满器。施者不延。不容何病。道亦无愆。十年居贞。修养之真。箪瓢有味。花柳契神。乡邻追轨。士类增式。世道是赖。元气攸托。谓当神劳。永受胡福。云何不慭。而有今日。余以空疏。荷公不弃。奉以周旋。积有年纪。敬信互用。情意相于。夫岂或间。揆分莫如。零落俱尽。昔人所悲。矧尔垂死。叹极吾衰。闻公之葬。义当匍匐。危喘如线。欲行不得。缄辞代酹。讵尽心曲。公如有知。庶赐歆格。呜呼哀哉。
祭李进士克清(渫)文(甲寅)
惟灵。资禀贞固。秉志孤洁。似火斯热。如水沃石。狷而有守。介而能别。伯伦寡谐。元宾猍隘。见人非违。若将浼己。闻人之善。亦莫不喜。表里无间。始终一致。多口何伤。所信者义。余以无似。猥托深知。荷公不遗。久而益弥。一去毛皮。两忘形迹。趣舍苟同。贤愚奚说。六老修禊。慵兄实倡。意非偶然。可追心赏。浮生难信。人事乖角。与公语及。每切嗟惜。公自强健。我羸且病。拟惜馀日。共此晚景。别必有期。会亦非难。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6L 页

祭金伯起(希振)文(此友襟抱不俗。不幸早死。病里有春江相对之语。岂知便作永诀耶。悲夫。)
惟灵。襟量恢疏。志气朗秀。玉弟金昆。蕙郁兰臭。抱能不施。又不克寿。何命之穷。而禀之厚。器贵易缺。草芳难茂。报施一乖。谁执其咎。两家先世。分实不偶。施及后人。敢忘在旧。子之嗜义。急病恐后。余惟不如。背汗心忸。春江景暄。花柳正富。日夕招呼。亲爱具就。独少一人。有席虚右。追思昔言。悄焉如疚。节序空回。诚约永负。触绪兴端。抱玆谁扣。单杯告诚。辞莫能究。不昧者存。庶垂歆祐。
祭外舅风雷轩金公文
惟公。度量宽容。气宇恢廓。任真坦率。表里如一。爱君忧国。素所蓄积。好善嫉恶。出于天性。身居蓬荜。义先急病。同甫献策。贾谊痛哭。议论慷慨。忠愤激烈。祸福不挠。贲育难夺。自任之勇。终始无间。意一何长。命一何短。季父雅言。每称公善。喜闻服义。世所难见。直言敢谏。伏节死义。人亦许公。余谓无愧。所贵自信。内省不疚。浮世纷纷。百车何诟。呜呼哀哉。余以无似。辱知最亲。荷公爱挚。服公教谆。虽愚昏昏。莫冀万一。沦在骨髓。敢或忘失。公常无病。禀受亦厚。颐期之寿。谓公则有。我恃无惧。公亦自负。何知一疾。技穷医殚。自公之逝。时事愈艰。惨目惊心。有不欲观。厌世不留。在公宜安。中道失依。繄我安适。有喜谁悦。有忧谁恤。有迷谁指。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7H 页

祭季父修岩先生文
呜呼痛哉。余积恶险衅。生命不造。年才龀齿。慈父见背。数年之内。又失王考。零丁孤苦。无所依赖。在死而生。非意所料。公怜余寡弱。悯余无知。殷斯勤斯。抚以育之。教我敕我。诱以义方。惓惓以奉承遗训。无忝祖先为戒。虽余之昏惰无类。终莫能有所振拔。以副公提命之至意。然其区区刻骨之心。未尝一日而忘于怀矣。门祚衰薄。患故连仍。数十年来。诸父兄弟。零落殆尽。我家两世。惟公与我。茕茕衔恤。形影相吊。我非叔父。谁与因极。公抚余犹子。余仰公犹父。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岂知昊天不吊。降祸斯酷。又夺我所怙若此速耶。尤可痛哭者。身縻职役。留滞京辇。千里之远。数日之病。曾不得一侍汤药。而遽抱无涯之戚。永作生死之别。人理所极。尚复何言。呜呼。往在甲戌之冬。公有庶尹除拜之 命。是时公适于灸焫之馀。收完未久。一家之人。或以为虑。欲其无行。公乃曰我世禄之臣。与山野疏远之人。事体不同。且受 恩深厚。无他报效。惟当以承 命趋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7L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8H 页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8L 页

祭外从兄睡隐李公(弘祚)文
呜呼哀哉。吾兄乎。兄今舍我而去耶。昔在丁未之秋。兄自京师随姑氏南来。兄年始十三。余方十岁。同受学于季父修岩先生庐次。学共业也。游共方也。行则随肩。卧则联席。饮食起居。寝兴出入。未尝一日而与兄相离也。其后兄授室于东。虽各牵世故。居不同一处。每以见少别多为恨。而亦无岁而不会。或连月而累见。既去复回。暂离还合。见辄欢然。两忘所趣。自不知兄为我耶我为兄耶。兄怜弟愚。弟仰兄爱。如手如足之情。岂有穷已哉。乙未之春。余往湖邑。宦故縻掣。久未得归。星霜屡易。道路脩远。两地伊阻。思想为劳。兄遗我书。递时屡至。以衰暮之年。作此千里远别。久不得相见。为无穷之恋。恳恻之意。溢于言外。弟亦每一见书。辄复戚戚而悲。自不觉感涕之无从矣。顾惟不孝。神不见佑。逢天大戚。颠顿来归。孑孑孤影。谁与因极。兄悯余之无依。忧余之多病。勉以无死。勤至之念。终始莫替。岂意其贸贸自持。尚在此世。而天夺我兄于此时。使我永抱无涯之戚也。往年兄作真城之行。相去更远。不得保聚。解携伤感之情。当如何耶。所恃以为慰者。犹幸兄之未衰。庶几从兄之后。共做暮境团圆。弟尝以此语兄。兄亦以此许我矣。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9H 页

祭亡子重河文
呜呼痛哉。老父含哀茹痛。使汝弟万河。具酒果之奠。告汝亡子重河之灵。汝之至此。皆我之罪。余行负神明。神不见祐。累及于汝。使不得延一日之命。咫尺不相见而遽作生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09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