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碑
  
新罗忠臣竹竹碑
按新罗善德主时。百济一万兵来攻大野城。城主金品释出降幢下。竹竹谏不见用。则乃收残兵。闭城门力战死之。噫谓之岁寒后凋者非耶。真不负其名者哉。公大野人。撰干郝势之子。其名与其地。人到今称之。而识者歉其无徵。今曹侯希仁惧夫愈久而泯。伐石而竖诸里。九百年之幽光。于侯乎发之。侯之于风教。功岂微哉。是用识。
赠工曹判书朴公墓碑铭(并序)
升平之朴。为吾东望族。有讳英规。佐丽祖诛神剑。爵左承。自是以降。多闻人。曰兰凤以名将称。曰叔贞宝文阁大提学。曰元龙吏部侍郎。曰天祥事恭悯王。以功为平阳府院君。曰可权判开城尹。逮我朝有讳柳星为义州牧。传将仕郎。仁孙承仕郎。叔根处士。坦至参奉讳大荣。馀庆益鬯。即公之考也。以嘉靖某年四月十四日。生公于星州修伦洞第。名曰而绚。汝粹其字也。在桑蓬有食牛气。及长不屑意产业。事弓马籍甚。粤万历壬辰。海寇食我东。于时国家久礼豫。民不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1L 页
知兵。所触皆刳裂不枝梧。食浮而首鼠。推毂而角崩。銮舆播越。八路波荡。懔懔乎国不国矣。公慨然奋发。挺身从戎。多所斩䤋。屡著首功。有同闬友知蔚山府。会贼乘不备。将入军律。公畀所获级。俾自效脱于辜。殉国之馀。急人又如此。可尚已。是年十月二十五日。我军遌贼于州南伽川之野。军势不竞。公跃马穿贼。以张我气。不幸还泞而止。至竟矢复。功业夭枉。惜哉。得年四十九。事闻于 朝。特赠工曹参议。配柒谷都氏。兵马虞侯钦祖之女。主馈宜家。得妇道甚。后公三十八年己巳正月初八日。考终于达城旧第。享年七十八。公之衣履藏于兔谷先兆。而夫人以地狭不能祔。别葬于倻麓负乾之原。子男四人。长曰宗绪。隐不仕。次曰兴绪判官。次曰永绪登武科。甲子逆适之乱。以昌城府使。骂贼不屈而死。 仁祖笃嘉之。赠兵曹参判。推恩所生。加赠公为判书。夫人封贞夫人。季曰闰绪。登武科官兔山县监。女二人。长适士人罗琡。次适参奉朴絪。皆有子女。内外孙男女总如干人。兔山伐石为阐扬墓道。一日袖家状来示余。图不朽。三辞而请愈固。乃因状而叙。系以铭。铭曰。丧乱每生。多见长缨。在野而烈。死国埋名。家儿趾美。灼灼光前。熊鱼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2H 页
谁旨。请视斯镌。
宜人李氏墓碑
恭惟李氏。系出兴阳。高祖讳运固城县令。曾祖讳遇良大护军。祖讳自河御侮将军。考讳铁寿省岘道察访。妣东莱郑氏。蓬川君仁耘之女。是生宜人。配松溪申先生为室内。男女孙枝。具载先生墓碑。碑在长善里。宜人兆中山。懿德淑范。非后裔所敢赘。而子姓绵绵未艾。外裔近百馀人。馀庆可徵已。岁丁亥。大遂忝视府篆。省扫茔域。旧无碣是歉。捐俸斸石。以其玄孙申汝虎敦其事。事讫剋日以竖。不幸大遂罹巨创。申君又不淑。事遂迁就。越辛卯。外曾孙前牧使曹公挺立。与内外孙合谋卒事。属余识之云。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碣铭
  
曾王考 赠通训大夫司宪府执义和斋府君墓碣铭(并序)
公讳仁寿字德老号和斋。生员公姬弼之子。殷烈公民瞻之十六代孙也。生于正德辛未。甫九龄而孤。天性温恭孝悌。幼奉慈训。笃志勤学。累发解。见人窭。不吝散施。信义见推于侪流。己亥丁内艰。庐墓三年尽诚礼。孝 闻拜承议郎司宪监察。以三十八戊申终。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2L 页
悲夫。公尝与郡之贤周公怡,文公益亨,郑公伯勋,徐公天枢为道义交。题名作赞。名曰同襟录。其曰与其题名于纸。何如刻名于心。与其记一时之游。何如结百年之契。尚论者观于是编。公之有德之言当知矣。噫绩学种德。谁之不如。维卒不施。奈何乎天。娶广州安氏。进士宅女。生一女适李极。再娶梁山李氏彦弼女。生二男。长世伯佥正。次世倬 赠同副承旨。公葬在州北芝岘负艮之原。后不肖大遂忝守鸡林尹。推恩三世。 赠公通训大夫司宪府执义。公殁未久而乡人发立祠之论以寓慕。公议可见。铭曰。德本文末。本末为其全。才长命短。长短谁使然。其将厚施于后人。是天之啬于先。
无闷堂处士朴公墓碣铭(并序)
处士朴公之殁也。赵斯文德勇状其行。其孤曼持示余。哭舍杖拜且请曰。知先人者公。不朽我先人亦公。凡四五踵门而请不舍。噫余固不忍铭。其孤孤之请乎。且于状备铭法。无容余赘焉。谨按公系出高灵。讳絪字伯和。高丽户部尚书讳东臣。是为鼻祖。厥后代有簪组。六世而至讳雨生官益盛。为门下侍中高阳府院君。由侍中以降。延延不家食。有讳林贵官至正。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3H 页
讳简署令。讳文亨司正。讳允斌新宁县监。讳宽参奉。讳舜臣主簿。主簿生讳忠老。早世不显。是生成均生员寿宗。公之考也。妣瑞山郑氏。赠左承旨健之女。事姑得妇道。以万历癸未生公。越三年乙酉见背。公鞠于族母邢氏。其在匍匐时。见书籍。欣然顶戴之。不践履。人知其异质。壬癸年间。东征华人之善相术者。称公步履异常。平生必好读书云。琐尾中未遑入学。十七岁始读十九史。一岁而竟其帙。次第诸书。迎刃而解。为文词声益彰彻。四占乡解。居第二者一。不就南宫者再。尝于试围临餐。风起埃𡏖满盂。公慨然废食。辍其制畀同榻而出。其淡泊于名利。盖天分也。逐逐科臼。争白战得失。特为亲屈。所好不在焉。岁己酉。公年二十七。以尹和靖告其母者。上书于先府君。府君勇其决。不强夺。自此乃大肆力于古人书。诵读研究。膏以继晷。尤留意于近里工夫。自期待甚不浅。时郑仁弘负先贞之誉。于公母党也。公出入从游者有年。未几而从君于邪。食浮名黩。佞夫之成金墉之逼。靡不表里奸凶而酝酿之。识者懔然寒心。而公之迹顿疏矣。桐溪郑公坐危言几不测。公寓书倻下。斥之以弯弓鸣凤。重触其怒。左右者又怂恿而媒孽之。朝夕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3L 页
祸且至。公不动一发。及癸亥反正。彝伦乃叙。仁弘死于市。公绝口不短长其人事。而朝廷大奇公树立。两除参奉皆不赴。搆精舍于钓洞。继先志也。扁以永慕。后改无闷。岩居川观。左右图书。昧爽而兴。饬衣带静坐。终夕读不辍。淹贯于四子近思诸书。而颇沉潜于程传。夜则默诵之。恍然如有得者。雅有胜情。与林乐翁金汝詹诸公。往来于龙门黄瀑。岁有佳期。于山则双溪青鹤而访孤云之迹。于海则三叉七点而吊首露之墟。陜之红流。星之立岩。安阴之搜胜回岩。无不领略。又就孤查旧亭之上。辟龙渊斋。为蛾述之所。课旁近后进。立学规有九条。诸生先读小学。知入以事父兄。出以事长上。脚跟既立。然后次读大学论孟中庸者。为第一条。公之为学有序。此其一隅也。平生笃慕南冥曹先生雪月底气像。以为出处之正。不可尚已。撰师友录及年谱。以寓心悦之诚。林赵两斯文实同商确焉。公素有下部痼疾。庚辰正月疾益。夏间舆疾就摄于晋西之孤山。孤山主人。即公之同志友郑公暄也。汤剂调护。曲尽其宜。赖以小间。至初冬而奄剧。以十一月十日丁亥。乘化于孤山。未纩前四五日。公自揣其气力。屏绝药饵。不许孺人来省。而知旧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4H 页
之相问者。酬酢如平日。汝闻重远之宿留也。勤勤所托者。山海师友录斥校传后之事。而遗命子弟以所着深衣为敛。且曰居丧三年。不见妇人面目。亦避嫌一道。洋洋在耳之言。隔一宵而终不起。噫绵惙之馀。死生之际。其无定力而能若是不乱乎。门徒洪箕范等十馀人。为之制服。朋友加麻者亦六七人。公天资弘毅。气宇轩豁。嗜善嫉恶。得之所性。而其居外艰也。庐于墓下。三年不脱里不出门。哭泣之戚。几不能杖。其事继母也。一于无违。定省告面不少懈。祖母金氏之丧。居外寝。不食果饼之属。养母邢氏之没。厚其送终。而亦不别为调度。以损其志。待群弟则尽怡愉。而有过者挞之。无疾怨。奉先祀则尽诚敬。而值忌日哀痛如初丧。至若晨盥谒庙之礼。分财自与之薄。于公疏节耳。呜呼。使公而早得明师。益资其博约之功。则其成就必不可量。使公而得其遐龄。益用其涵养之力。则其问学必不止此。使公而向用于世。展布其抱负。则其设施必有可观。而埋光丘壑。未效尺寸。迫嗟贤之岁。增后死之悲。已乎已乎。逾月而从先兆葬于求理谷坐亥之原。配顺天朴氏。赠工曹判书而绚之女。生六男二女。男长曰晟。娶士人金秀南之女生二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4L 页
子英弼英辅。年二十九而夭。次曼娶士人朴炆之女生一男二女。曰暹娶幼学李山立之女生三女。曰炅娶正▣李挺辰之女生一男。晸娶进士杨晅之女生一女。晁未娶女。长适金克亨生三男三女。次适姜文后侧室有四子一女。呜呼。余年未成童。识公于山房。公亦未髯矣。于今余发如此种种。相从相许垂四十年之久。诸孤之谓余知公而索余铭有以也。铭其可辞。铭曰。郁郁龙门。牛斗可扪。清流涵镜。荡潏其根。笃生伊人。惟道之耽。气隽心古。摆蜕鞿衔。归有馀师。棐几明窗。惺惺主人。唤醒在腔。径有松篁。岸有兰芝。且卒尔岁。尔经尔史。侯天与德。而不与齿。虽歉于位。克庆乃嗣。逝川易泻。馀芬未亏。诔之玄石。以永厥垂。
通训大夫三水府使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姓李氏讳梁材字扶卿。世为陜川人。高祖判图判书讳云皓。曾祖永州郡事讳斯昉。祖司直讳权老。考郡守讳壤根。妣花山君权光赞子台鼎之女。永乐十七年己亥四月十六日。生公于陜川之林北。公天姿迈往。国器英伟。自夙岁肄业讲蓺。有曰文武亭者。博通兼长才气。盖自闳远。而至其孝敬懿性。洋溢为忠义大节者。亦已闻烈丈夫死国家风矣。十八武科重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5H 页
试。文亦备焉。二十四 特除北评事。婉画称其英选。成化 世祖朝丁亥。吉寇施爱叛命北路。天氓几尽于 王化之外。公以治剧长才。承镇守三水之 命。而到郡即被寇。锋铓聚及。方略莫旋。卒然属櫜升霤。飞矢飘瓦倒枭鼠几若鏖糟小酋以大群继至。森戈捽其首。丛刃婴其颈。迫胁如卖降俘囚。而公能从容就义。衔笑委命。卓树天经之大节。剧贼敢肆凶棱。遂归元于本朝。上感泣其忠壮。 命葬于陜川郡北之头岘。环封二里。置田一廛。垂百世旌忠永典。呜乎。邵子经世书尚论死成天下事矣。七君子鸿包所受。盖将大造于斯世。初岂欲索性致命。不幸而著其忠义之节哉。夫以公之文武全才。宜若做将相大业。而卒至受缚小盗。断送其赋受者。当有河山怼气。横在斗牛间矣。然而人臣许国。语义而不论命。所死者区区小盗。而所成者正正大义。则虽将相尊荣。何以易忠烈纲常。大明崇祯间。以中华全力。受制潢池之琐弄。而士大夫未尝闻有为国死于盗者。曾为皇朝百辟。乃无小邦之一忠臣乎。受中天地。生此海外。英贤气局。褊壤长才。束之冗官。而卓然拨弃性命。担荷我纲常。其所死且成者。凛凛几天下之大事。于戏。此其所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5L 页
以为斯公欤。配匡靖大夫安岳李义万之孙敦勇恂之女。生三男一女。长曰能山钟城府使。次曰英山水使。次曰末山秉节校尉。女适光山金昊。铭曰。厥初丕祖。命璧陜乡。贰卿是承。世令斯煌。桓桓忠义。天畀人英。兼才大抱。吾以名亭。龙头衮朝。虎牙筹边。项踵皆君。履坤戴乾。北鄙凶渠。跳踉野界。孰非寰氓。罔畏天届。堂堂命吏。仗我君灵。文如济武。狼啄消声。无天众丑。不日骤集。暴客斩关。使君乘屋。一弧威万。神武犹难。天氓戴圣。手缚王官。取义成仁。曾读圣书。精忠气散。壮节光馀。公方委命。谁使归元。无身献国。有首朝天。圆颅受天。尽节归地。 命葬优渥。诞垂遐祀。天高岘首。地低介邱。百世闻风。永肃懦天。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墓志铭
  
亡室贞夫人完山李氏墓志铭(并序○丁酉)
夫人姓李氏。始祖岭。以 中庙王子封锦原君。无子取母弟 德兴大院君岧之次子鏻继其后。是为河陵君。河陵又无子。取伯兄河原君锃之季子锡龄为后。是为宁堤君。阶至显禄。夫人之考也。妣唐津韩氏。学生谊之女。大司宪淑之孙。外祖申渥系高灵。夫人以万历己亥六月二十四日酉时生。十三归于大遂。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6H 页
温惠夙成。期有遐福。越三年癸丑十一月十六日不幸不起疾。悲夫。初葬于河陵坟下。本欲南迁。祔葬于先考墓侧。而力绵路远。世故迁就。以甲午十一月。从便改葬于积城绀岳之南负乙之原。余心歉焉。然古人云魂气无不之。抑何拘拘于体魄之远近哉。甲申余忝银台。故 赠淑夫人。又为鸡林尹。故升贞夫人。有一男曰徽衍。娶牧使李公益之女。生二女。长适士人郑行百。男二女一。次适进士朴镇圭。男一。铭曰。玆惟 王孙之藏。终允臧。毋敢伤。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行状
  
通训大夫弘文馆典翰。知制 教兼 经筵 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德溪吴先生行状。
先生讳健字子强。咸阳吴氏。鼻祖光辉。为高丽左仆射上将军。传之学士良芮,令同正河益,检校军器监汉臣,玉果监务伯龙,司酝直长仁彦,将仕郎德秀,进义副尉杰。以上七八代。簪组相联。有曰从訚业儒通经。曰轼屡举不扬。是生世纪。先生之考也。有文而早世。口无恶言。在夷不争。闾里人指为帧中佛。妣八莒都氏。甑山训导永康之女。奉舅姑睦宗戚。甚有闺范。种德毓秀。固有所本焉。以正德辛巳四月初二日辰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6L 页
时。生先生于德川里第。先生端重聪明。得之天分。六七岁受书于先府君。不待程督。讲习靡懈。又不好弄。式至就傅之年。已为专业学子。文义疑晦处。必究问详探。无碍而后已。十一岁而孤。当其疾革也。跪伏祷天亟拜稽。其居忧也。哭踊攀号动瞻听。十四十六。连持承重服。一如礼制。虽成人善丧者不过也。二十四丁母夫人忧。醊粥泣血。二十五遭继祖母丧。率礼不少懈。前后五丧。靡不自尽。当时之人。虽樵牧孺妇。罔不心服其至行。 明庙国恤。行素终丧。过期后家人因疾病欲权之。而执甚牢。其忠孝笃厚。天之赋与特礼焉。母夫人丧制时。先生尚未娶。女兄之有家者莅于内家。于丧器用臧获尽有之。本家穷空。殆无以奉祭。苍赤之诉闷者数。先生若无闻。久之亦不几微见于色。友爱弥隆。终始无间。卢玉溪祭文云敦友爱而推与者。正指此也。当时及后人交口以为难。然在先生为疏节也。先府君在世时。只受大学论语。髫龄衰绖。累然无依。将未免失学。每念先府君临终抚背之言。慨然悲叹。而终窭终鲜。无以自力负笈。则一日搜家间册子。得破故中庸一帙。兀然端坐。并其小注而读之。彻昼彻夜。读过数百遍。口读已熟。始索文义。一字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7H 页
一句。辄加寻绎。积以岁月。且诵且思。晦者开疑者祛。卒至于呈露昭融。豁然贯通。移此法于论孟。莫不迎刃而解。十四岁受易于渭阳都上舍良弼。自此以后。诸经子史。皆自透解。沉潜研究。进进不已。入尺旨山净水庵。读书者前后十馀年。闭户危坐。凝然不动。昼不变膝。夜不安枕。或低声读诵。或静默对案。不与寺僧交一语者或至数月。时南冥曹先生藏修于德山洞。先生从之游。盖有所兴起者大矣。而研经好学则自得诚多焉。嘉靖壬子。中进士二等。及游太学。士大夫之有经术者。相从讲劘。甚见推许。戊午释褐。教授星州。拣取儒生。分为四等而训诲之。又与主牧黄锦溪俊良志同而气求。对讨朱书。不废寒暑。尤有味乎主敬穷理涵养未发前气象等语。益契夫圣贤相传之旨。而自谓前日之力索者。犹未免于口耳也。疑之未尝不思。思之未尝不得。其未得也。至忘寝食。其得之也。惓惓恐失焉。及登退陶之门。开发薰陶。得力滋多。延平答问质疑之帖。剖析评批。手迹尚存。师友间往复琢磨底气像。宛然如在目前。吁其盛哉。老先生与人书尺间。称子强资性朴实。用力于此学。亦深恳笃。所贵曩与锦溪商论。不滞于先入之说。便能悟前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7L 页
误而相信得及。此亦人所难也。然滉说有误处。亦不苟同。故为益不小。盖深许而深悦之也。过此以往。见益进学益造。视曩时规模。更长一格矣。其立于朝也。初为学正学录。管中学。日聚会诸生。授庸学章句。勉勉循循。诲诱不倦。一时名流之参寻者。或质朱书。或问易传。或讲心经近思录。或讨庸学。踵相接也。其日记不烬于兵火。班班可考也。是时先生官尚卑。其见重于世也如此。一时士大夫之好问嗜学也如此。 祖宗朝崇尚儒术也如此。为之忾然三叹焉。尝被翰苑首荐。不就讲。拜承政院注书。又以病递。隆庆丁卯以后。常缀从班。为正言者六。礼曹佐郎者四。正郎者一。兵曹佐郎者四。户曹佐郎者一。工曹佐郎者二。成均直讲者三。司成者一。司谏院献纳者一。司宪府持平者一。弘文校理者一。副应教者一。吏曹佐郎者一。正郎者三。议政府检详者一。舍人者三。为玉堂也。尝侍 经筵。(隆庆戊辰四月二十一日朝讲)进启曰学问之道无他。穷理居敬而已。或读书而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裁其当否。此则穷理之事也。先儒有以主一无适言之者。有以整齐严肃言之者。有曰惺惺法者焉。有曰其心收敛不容一物者焉。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8H 页
此则居敬之功也。二者如车两轮。如鸟两翼。不可阙其一也。此乃涵养本原地。为学入头处。天下万事之所从出。治乱兴亡之所由分也。宋理宗崇尚程朱之学。其志非不美矣。以其无穷理居敬之功。是非不明。用舍颠倒。当是时。真德秀,魏了翁君子之儒也。而屏弃不用。史弥远,贾似道小人之甚也。而置之腹心。以之国事日非。生民愁怨。兵连祸结。彊土日缩。数世之后。未免覆亡之祸。尧舜之治。巍巍荡荡。求其用力之地。则不过曰精一执中而已。精即穷理之谓也。一即居敬之功也。精以察之。不杂形气之私。一以守之。纯乎义理之正。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殿下如有大有为之志。愿以尧舜为准的。以理宗为鉴戒幸甚。为言职也。与同寮累进疏劄。其一曰臣窃闻人主之进学也。必以逊志为之基址。其纳谏也。必以虚心为之根本。盖志不逊。无以做时敏之功。心不虚。无以受众善之入。焉有自足其志而能探义理之奥。先据私主而能容天下之言乎。是以古之帝王。不患吾学之未进。而惟患此志之不逊。不责人言之难入。而惟责此心之不虚。其曰好问则裕。其曰舍己从人者。岂非所谓逊以敏之。虚以受之之实乎。虽然此非口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8L 页
耳之为也。必敬以直之。诚以实之。无虚假无间断。然后可以持此志存此心。而能成天下之务矣。其或无主宰为之依据。而以出入之心。执疑贰之聪。自广而狭人。乍开而旋闭。有涂听之假。无乐闻之实。则所资以博洽者。只增其昏窒。所恃其高明者。适足以执滞。焉能事事而格之。人人而非之哉。臣伏见 殿下以英睿之资。加缉熙之学。日接儒臣。不遑寝食。 圣明之于治道。可谓知所本矣。博采公议。退斥奸邪。随事必谏。有所容受。 圣明之于从谏。可谓至矣。至以偏系之私。固滞之累。有奏于疏劄者。则有曰反覆玩味。皆是嘉言。有曰正中予病。盍敢自警。此固 圣心觉悟。而苟日新又日新之意也。一国臣民。孰不欣瞻。以俟太平之候。而近日以来。人心将信而复疑。士气欲振而还沮者。盖以见 殿下好学之诚。少有体验之力。从谏之量。多愧转圜之美也。先儒朱熹氏曰帝王之学。与韦布不同。经纶之业。与章句有异。盖根本节目。未尝不同。而所以行处则急于发施而无待也。所得于讲论者。必反于身心。所索于文字者。必察于事为。得寸而行寸。得尺而行尺。齐头并进。对同勘合。然后方可谓之学也。岂可书自书我自我。而无所交涉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9H 页
于日用事物之间乎。所以于经席之上。随事陈 启者。庶乎辅导 圣学。无小差谬。而未见 天颜温粹。酬酢如响。至于上劄条陈。剖析是非。而颇有不悦不绎之意。是可谓逊志时敏乎。古者立进善之旌。设敢谏之鼓。左右前后。无非其人。出入起居。罔有不戒。以至瞽史之导。工师之诵。皆得以献忠。故君无纤过而德业日新。政无举失而治化旁通矣。今之设职置员者。亦欲其能任其责。以补其阙。而每于论奏之际。辄示訑訑之色。关重之机。有所不察。细微之事。亦或留难。辞乏责难。常愧古人。而反以过越谴之。时无古今。自有公议。而以不早发拒之。或因偏系而时有未安之命。虽蒙允俞。而必踰旬朔之久。有苟从之意。无乐闻之诚。是可谓虚心受言乎。臣窃疑圣明之学。日就月将。而行事之迹。似戾于初期。夫以 殿下之英明。岂不知论思之不可不重。言路之不可不广也。直以一念之间。未免有私主之先入。自以谓明睿所照。可以独断。何必待人言而资众智哉。此乃商书自用之训。大易亢龙之戒。非臣之所望于 殿下也。其对病之药。 殿下讲之熟矣。盍亦求诸心而恢受学之地。取诸人而得切己之方乎。诚能知人之善。即我之善。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09L 页
而无内外无彼此。则志不得不逊。心不得不虚。而所以贯动静合内外彻上下一始终者。又岂在于持敬之外哉。若其用力之方。则必也因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知此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不睹不闻之前。所以戒慎恐惧者。愈严愈敬。隐微幽独之处。所以谨其善恶之机者。愈精愈密。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勉勉循循。悠久不息。偏狭固滞之病。消融浑化。虚明广大之体。洒脱呈露。酬酢万变。各得其宜。经纶参赞。都在此中。初非驰骛飞扬者之所为。必自逊志中来也。夫易放者心。而难御者气也。至博者事。而至约者理也。以易放难御之心气。当至博至约之事理。稍有分毫骄盈之意。萌动于其中。则将何以探精粗辨真妄。而立万化之原。穷一心之妙乎。大舜之好问好察。夏禹之不自满暇。成汤之能自得师。文王之望道而未之见。周公之不骄且吝。孔圣之所谓卑以自牧。颜渊之有若无实若虚者。盖以此也。惟圣明之留意焉。幸甚。臣窃闻傅说复于高宗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以此观之。作圣之方。固自学问始。而亦不可不纳其谏以绳其愆也。因其逊志之端。更着虚心之方。则功力相因。表里相资。焉有得于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0H 页
心而勿求于言者乎。其受之之道则必也和颜色而近怡悦。出辞气而远鄙悖。恢休休之量。洞重门之开。喜人之告过而改之惟恐或吝。乐人之奏义而迁之惟惧不及。巽与之言。悦而必绎。法语之言。从而即改。包容狂直而无所违咈。不鄙浅近而亦察其意。勿谓过越以摧直气。勿谓细微以累大德。勿以聪明自恃而独运私智。勿以综覈为明而强探微意。无苟且勉从之习。有优容嘉纳之美。聚精会神。欢然相契。有怀必达。论说无疑。格心之非而无一事不出于正。正人之失而致一国咸畏其义。士气以之而激昂。人心以之而欢抃。下易达而上易知。视益明而听益聪。虽有卖国之奸。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其视指鹿之贼。先有以噤秦人之口。羯奴之叛。实由于拒九龄之谏者。为何如也。历代人主。孰不知从谏则昌。拒谏则亡。思所以鉴戒乎。惟其不能虚怀。故沦入于危乱之地而不自知也。程子曰己者我之所有也。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诚有偏系之私。先据于中。而舍他不得。则忠言谠论。何从而入乎。是以进学与纳谏。虽曰两截事。而所以治病痛则一也。未有能笃其学而不喜人规者。亦未有不逊其志而能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0L 页
虚其怀者也。虽然古之帝王。能纳谏而不笃学者。容或有之矣。能笃学而不纳谏者。绝未之有也。然则观其言路之开闭。而其所学之浅深。盖可想矣。臣伏愿殿下体大易下济之训。效虞氏受益之谟。承孔圣自牧之教。临讲学则先以逊志为主。受谏诤则必以虚怀为先。而无所牵滞。内以反求于身心者。一于敬而无作辍。外以受人之药石者。一于诚而无假饰。心与事而相涵。行与言而相顾。深探力行。务尽其极。明目达聪。无小障碍。相待俱进。如前所陈。则德日造道日就而逊者盛矣。善愈集智愈明而虚者实矣。呜呼。人主之身。与恒人不同。上有祖宗付托之重。下有臣民亿兆之广。远有子孙万世之计。操可致之势。有可为之志。而顾牵于些小偏滞之私。不能撤去以着手于中和位育之地。此固历代帝王之通患也。岂所望于今日者乎。先儒氏有言曰一敬足以敌千邪。一诚足以胜百伪云云。观夫告君之辞。惓惓理到。而论学之旨。知行两该。无江西经约之味。当有后世之子云焉。隆庆壬申。先生以病谢仕南归。搆一小轩。引水为池。池中种莲畜鱼。塘上栽松莳菊。头流之万叠峰峦。镜湖之千顷清沦。起居相接。朝夕管领。尝有诗曰栽松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1H 页
难待干云秀。移菊空怜满手香。半夜忽惊思远梦。绿荷池上雨声长。盖自此为终老讣也。从游之士。日以坌集。常与讲讨于其中。 徵书屡降。而以病不赴。以掌令召者一。以执义者二。以舍人者三。以典翰者二。甲戌七月二十四日。以疾终于家。享年五十四。乡党失声。士林相吊。荐绅莫不惊悼。当先生疾病时。洛下诸名胜如李青莲,尹梧阴月汀,郑药圃,李清江,金鹤峰,李鹅溪,郑西川数十人。相与出绵布雇人马。谋送京医。以诊病用药。医未至而箦已易矣。其时名录。暸然犹在。先生之为一时士流所爱重者。窥一班而可知全豹之炳然也。药圃郑相国略记行录曰为侍讲入侍经帷。讲论精熟。时望蔚然。为吏郎用才不苟。如非其人。率多改正。长官或见惮色而亦不敢怒。出入台阁。一时启劄。多出其手。谠论直截。不讳时忌。时辈或多不悦。而公终不变云。又曰公之为铨郎也。许草堂晔为参议。论议与诸僚不合。会国子长缺。先生欲移拟。僚意难之。先生曰意见势难苟同。作成任非閒慢。遂拟之。外言哗然。谓必因此相贰。而草堂恬然无滞介。先生亦无町畦。厥后先生讣至。草堂适侍筵席。极推许嗟悼之意。公议两韪之。李栗谷石潭遗事曰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1L 页
吴某少好学。晚以科第发身。士多知其贤。荐以史官。史官例试才。某不就。人问其故。答曰我何故自入千古是非丛中乎。作铨郎。务恢公道。为人淳实果敢。遇事直前。人多怨者。某度不能有为。乃弃官归。又曰某既退。士流多惜之。必欲复用。连拜侍从。皆辞不就。居乡三岁竟卒云。深惜之也。配星山李氏。生员光之女。有一男二女。男长即正言。不容于昏朝。乙卯谪兔山病不起。癸亥 改玉。赠左承旨。女长适成天祉珍岛郡守。次适成天祺。承旨有一女适姜大延。侧出三男一女。男淀,噀,涉。女姜𢢜。珍岛有二子二女。擢,振。天祺无育。大延有三男三女。男徽鼎,徽晋。季幼。女李斗枢,文鋈,宋挺泰。馀不尽载。寒冈郑先生自童丱从先生学。恩义最厚。其病也驰到侍药。其没也终始护丧。其葬也执绋临穴。瓣香以奠。其笃信之诚。爱慕之忱。祭文备矣。丙午岁。来相西溪地势。与旁邑士林。创书院俎豆之。先生之胤承旨公。曾托行状于寒冈。期以备考。犹为言行而撰出无缺矣。厥后寒冈风痹于乙卯。承旨赋鵩于海西。未几而寒冈下世。承旨没于谪。荏苒四五十年之间。遂致没没。抵今若干士友暨先生之族孙澥孽孙淀等。深惧夫永终沈泯。强委于大遂。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2H 页
隶也实固。不足以当之。且生也后。闻风尚论者。什一于午百耳。乌乎敢哉。噫先生周旋法从。既有年所。言论风采。山斗昌辰。而世代渐远。家乘靡传。石室之秘。又无以考据。其于论某事建某议。不能历数而表章之。近里向上之功。又非末学孤陋者所能形容。甚可歉也。然出于先正绪论者。不翅一二。因是求之。亦可以知先生之所存矣。玆用掇辑。谨件如右。其于先生之道学德美。特昆山之片玉耳。以俟知言之君子赐之采择。垂之永世云。
耻轩柳公(世勋)行状
处士柳公。吾乡宿德先进也。余自童年。从无闷翁游。翁盛说公孝行名节之卓一世。亹亹不容口。予尝耳染而心悦之。及长拜公于溪轩。见其温粹之容。博雅之辩。已知为君子人也。自是有源源之好。公之殁也。公之孤敦善持家状示予。求予文甚勤。以予慕德之诚。岂忍孤其请乎。谨按公系出文化。姓柳氏。讳世勋。字慎哉。始祖讳车达。佐丽朝策壁上勋位大丞。其后世出卿相。为我东著姓。入 本朝有讳亮佐。 太宗封文城府院君 赠谥忠景。娶判书李元发之女。生讳京生。官汉城判尹。判尹娶领议政文孝公河演之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2L 页
女。生讳绩官县令。自京南移居于安阴玩稼亭。县令生讳孝孙官司直。又徙于陜川。子孙因家焉。司直生讳龟年上护军。护军生讳希荣县监。县监生讳沃早世不显。以荫袭忠义。公之考也。妣宜春玉氏。掌令自光之女。以嘉靖甲子四月四日。生公于郡北上谷里第。公生而岐嶷。颖悟绝人。年才五六。能知敬父母好读书。人知其为大器。稍长德宇夙成。诚孝笃至。不事举业。以养亲力学为本分事。定省滫瀡之暇。终日端坐。探颐性理。至忘寝食。万历甲申二月日。忠义公有疾。公衣不解带。行不正履。忧形于色。尝粪察症。靡弗用极。而晨夕祈天。祈以身代。竟未克格效。公攀号哭踊。几绝乃苏。勺水不入口者五日。母夫人悯其栾栾。强劝糜饮。至不能下咽。其出天之诚如此。慎终诸节。一遵文公家礼。逾月而择兆。葬于本郡俭岩山向午之原。庐于墓侧。泣血三年。虽风朝雨夕。不废定省于母夫人。朝夕之饮。只是麦屑粥一器而已。服才阕。又丁内艰。葬祭之仪。一如前丧。泣血六载。形毁骨立。朝夕展墓。不成拜跪。哭奴名今连者。扶而起伏。竟终三年。人皆谓天佑之力也。在庐时。今连亦长跪侍傍。因以成习。后于𤱶亩之间。跪而不蹲。至今闾巷相传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3H 页
为美谈云。万历乙卯。方伯以公之实行闻于 朝。 命旌闾。赐板额四句。侍病尝粪。居庐泣血。歠粥六年。哀毁如一。是在公在世之十七年前。公谦退不敢当。不令生前揭额。岁壬辰岛夷之乱。与忘忧郭再佑共倡义旅。丁酉又从于火旺城中。协心赞画。可见其孝移于忠。而竟韬晦不自见。时倻郑以白望张甚。公避地于杜陵古洞。筑室溪上。扁以耻轩。盖取诸知耻无耻之义也。日必昧爽而兴。谒家庙。静处一室。竟夕读不辍。其学大抵笃信小学及心经近思录。为操存涵养之原。尤深于易学春秋。奇耦消长之理。王霸经权之道。靡不深研极究。为诗文不尚浮华。发于性情。观于启蒙十训,经传题咏,自警等诗。可知其造诣之不浅也。崇祯辛未十月六日。卒于溪堂。年六十八。临终沐浴更衣。遗命诸子以初终之节。屏妇女无得近。浩然而逝。噫死生之际。其无定力而能若是不乱乎。讣至阖境咸悼。寿藏之日。挽诔四至。皆一代薰德之士也。葬于郡北若士坊子坐之山。夫人坡平尹氏。大承之女。监司璜之孙。生九男二女。男长敦善,次敦恕,次敦义殇,次敦省,次敦养,次敦諴,次敦钦,次敦俭出继前修撰仲龙子进士德耇之后。次敦谨。女
寒沙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613L 页
长适申汝望。次适金八顾。噫公之忠孝学行。已载于倡义录三纲行实及诸贤信笔。无容予赘。而第念以公之至行懿德。隐沦林下。未蒙一 命者。以忤权贵。然彼以熏天之焰。扑灭一朝。公能用晦而明。师表百世。予于无闷翁诔公诗白首独能全旧业。青云堪唾逐新知。多少世间狗彘辈。过公闾下汗应垂之句。未尝不三复增叹。以为至言也。既重敦善之请。谨摭其家状而因加掇辑。第录如右。以备后日秉笔者之采择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