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x 页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附录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0H 页
行状[张𨥭]
先生讳梦参。字子变。姓韩。韩之系出于西原。其先有太尉讳兰。佐丽朝。录壁上勋。其后代有名相殊绩。载国乘及野史。至思肃公讳渥。平简公讳公义尤著焉。平简生讳脩。十五登第。政堂文学清城君。谥文敬号柳巷。文章道德。师范一世。第三子讳尚敬。入 本朝。策开 国勋。领议政西原府院君。谥文简号信斋。寔生讳惠。观察使清山君。生讳继禧左赞成。以 睿成两朝翼戴佐理勋封西平君。谥文靖。于先生为五代祖。高祖讳士武。汉城判官。 赠左参赞。曾祖讳承利。有气节。当燕山不辟。弃官寓晋阳。自号遁庵。取易嘉遁贞吉之义也。晋之韩。自此始。祖讳汝哲。登第。由内翰。历侍从。清介寡合。累补外。又以司成乞养。卒于官。号睡隐。妣载宁李氏。佥知讳玣女。考讳诫。捷庚寅司马试。以学文儒雅。见重一世。以剡荐。连除参奉,奉事。皆不赴。妣阳川许氏。县监讳铸女。左议政谥文贞讳琛曾孙也。先生以万历十七年己丑二月二十一日戊戌。生于晋东丁树里第。生而颖悟秀发。姿品异凡。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0L 页
奉事公置之膝上曰。大吾家者。此儿也。年才四岁。倭寇卒至。人皆苍黄奔避。而先生能步出谋身。恐为贼所觇。忍饥不啼。未尝贻父母之忧。转辗避兵于东海峡邑。先生以六七岁童子。乞于穷谷村阎。人见先生之容貌言语。与凡流丐者不类。无不爱而赒之。一家多赖焉。乱定后。先生年十岁。奉事公始授以史略。读未半。文理已透。不待课教。就质其疑处而已。癸卯。丁外忧。与伯兄宁远公讳梦龙。敛葬以礼。居庐终三年。丙午。丁内艰。治丧庐墓。一如前丧。四年之间。荐遭巨创。哀毁几不保。幸赖宁远公扶护。得以终孝。早岁孤苦。惟宁远公是依。晨昏之候谒。教诲之承奉。与事亲无异。其孝友多类此。兵燹丧祸之馀。恐或失学。就篁岩朴先生齐仁之门。质疑经传。专心义理。见识通明。动止中规。朴先生甚重之。一日。宁远公语先生曰。吾知汝痛缠风树。绝意科第。然科第是吾家箕裘。且立名显亲。亦人子道理。汝其可卒废耶。先生于是。与从兄佐郎公梦逸。习为举子业。文辞日就。虽以佐郎公词场大手。犹服其难及。笔法又奇遒。于先生是末艺。有一世碑板之求者则勉副焉。癸丑。中生员。年二十五。时先生适在搢绅家。待榜者多。俄而榜至。满座颠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1H 页
倒。主人顾先生曰。君亦参矣。先生辞气晏然。一坐深服其器量也。时仁弘据伽倻。威势薰天。举世奔波。咸安人成好正。尝附托仁弘。一日来言郑也愿一见。先生正色大言曰。吾虽不见其人。曾闻执论偏系。况诋斥退陶。少无忌惮。吾平生所嫉恶者也。尝欲游伽倻海印。而闻路过其门。见之浼我。不见祸我。一见名山。犹以此不能。君何遽出此言。好正不敢强焉。后好正又过先生。先生曰。师生以义而合者。不可则去义也。仁弘本非正人。而癸丑以来。党恶尤甚。鼓唱废 后之议。至使万古纲常。一朝斁绝。君何不以此时背之。好正怃然而去。丁巳。光海锢 母后西宫。将废之。先生闻变。惊遑不胜忧愤曰。吾虽蓬茅贱踪。自顾家先。则乃世臣也。岂可以疏远自外。立视其亡乎。遂成一疏。其辞多痛斥激烈。见者皆危之。宁远公执手以泣曰。汝以只手。欲扶纲常。其秉心苦节。俯仰无愧。南来孤踪。备经丧乱。赖而为命者。惟吾与尔。今汝以此疏罹祸网。则白首老兄。何所依归。仍力止之。疏不果上。宁远公叹曰。以吾私情。遂没贤弟之名。逮 仁祖反正。仁弘伏法。好正被系。一世知先生者。无不敛衽。涧松赵徵君任道挽。有献可辨奸先见早之句。先生尝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1L 页
从游于寒冈郑先生之门。盖奉事公于郑先生。曾有往来亲炙之分。郑先生视先生如子弟。导之以为学之方。未及卒业。郑先生没。为文以祭之。致其宗慕之诚。时先生年三十二。与赵徵君。又执贽于我先祖文康公门。其师事之礼。问学之方。一如事郑先生。未究之业。益有所成就。先生门路之正。渊源之深。盖以两先生为标准也。及先祖没。闻讣而往。临葬而往。文以酹之。为斯文长痛之意。丙子冬。虏兵逼京师。 车驾受围南汉。国事危如一发。时先生邈在岭徼。乡父老推先生为义兵将。未及发。城已下矣。遂停行。北望痛哭。 昭显世子及 孝宗大王。以大君发西行。时 朝廷以先生拟师傅。为其陪从。执铨者。知先生病老不堪行。止之。而先生追闻之。赋雪以寓怀曰。阴山寒政紧。北望倍歔欷。先生自甲申以后。益不胜匪风下泉之痛。悲吟一诗。以见其志。其略曰。忍饥欲采西山薇。洒耻谁倾东海水。怀柔世远已焉哉。邈矣唐虞难再回。其尊夏攘夷之义。有足以激千古矣。先生雅好山水。结数椽小亭于巴陵郡西。取其溪畔有岩。扁以石亭。其铭曰。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漱石枕流。耕云钓月。后人爱其笔。刻而传之。又于同郡之适岩为绝胜。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2H 页
故又卜筑其上。自号适岩钓隐。为长往之计。一室图书。超然有遗世意。只以心经近思录及诸贤书。终日对案。静讨而幽存。深有自得默契之妙。眉叟许先生穆。一见契合。学社之会。泉石之游。未尝不相将讲释。盖先生于许先生。长八年。以老友。加敬且钦。其安閒静寂。有闲卧江山使人健羡之语。 仁祖己卯。登学行荐。除自如道察访。先生辞以耻窃禄位。不就。宁远公与佐郎公曰。吾家素是冠冕世族。沦南零替甚矣。虽一 命。亦 国恩。遂劝起。先生黾勉赴任。才三月。投绂而归。有诗曰。梅外疏篁戴雪寒。折腰如学老邮官。虽然劲节终无改。莫作风尘潦倒看。又曰。年来斗粟为身误。却羡渊明悟昨非。赵徵君诗曰。渊明投绂赋归忙。自是绝意名利。西平府院君浚谦。即先生之三从。而议政公兴一。以族侄。前后劝仕。终不肯。有君民计已误。鱼鸟日相亲之吟。尹童土舜举宰宜宁时。迭相追随。有相长之益。境有退翁杖屦遗迹。又南秋江乡关也。先生欲建庙。为士林矜式。言于尹公。尹公乐与共相其役。而士林以秋江并享。持论携贰。竟不就。先生每以谓秋江之高风懿行。终不得享于其乡。深庸叹惜。先生卫道之诚多类此。戊戌。移卜于同郡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2L 页
之南阳村。亦溪山胜也。 孝庙己亥。除童蒙教官。又不就。辛丑。还丁树旧第。越明年壬寅十一月二十五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四。癸卯正月二十八日。葬于旧第数里许沙宁洞子坐原。从先兆也。( 肃庙丙戌正月十二日。移葬于河东兴龙乙坐辛向原。)先生禀质纯粹。材器精敏。不甚矫揉。自然近道。其学一从斯文旨诀。凡体认力践。发于言动事物者。一出于正。性又简默。平居但有几案上书册。沉潜静坐。不设惰容。俨若严师之在前。敕其子弟在傍者。亦使之慎言动。及其接物。则虽野人鄙夫。借以温颜。使尽其情。宁远公主宗祀。先生在别业之时。当忌日。则必前期来会。致其斋沐。供其瀡滫。以尽如在之诚。家内及村间。或有染疫。则就墓下净处。亲具馔行祀而退。客至虽夜。深衣冠必整。礼貌必尽。赒穷恤患。随分完救。若夫取友。则要其端。不要其势。之人也可友。则加以礼敬。否则虽贵人。不愿知面。其所与知者。皆当世学行文艺之士也。以先辈发于章什者言之。涧松赵公任道曰。慈祥岂弟天资好。耿介温刚气禀良。谦斋河公弘度曰。洒洒神飙来水面。妍妍皓魄当天心。司议韩公时重曰。玉壶冰洁是精神。于此槩见其气像也。尤于古人立节死义处。必激仰感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3H 页
慕。益阐幽光。作秋江庙上梁文。以叙其高节。跋知足堂记。以赞其忠烈。序大笑轩集。以悲其殉国。至于吉冶隐砥柱碑。亦赋诗钦慕。其馀乡邑㫌闾表石之辞。不可尽记。眉叟许先生位右台时。先生之孙翼世。上谒。许先生喟然叹曰。我与钓隐公。访昌原,桧原。有流觞曲水之会。至今追思。往事如昨。而哲人已亡。惟我独存。悼贤之怀。不可胜言云尔。妣昌宁张氏。参奉益祺女。典翰仲诚玄孙也。贤而有妇德。生三男二女。长时晦。次时宪。宁远公无子子之。次时龟生员。女适赵徵远生员,朴尚圭。时晦娶察访李重光女。生二男二女。曰翼世武科通政府使。曰荣世武科虞候。女适武科成榗,尹世奎。时宪娶林巘女。生一男二女。曰弼世。武科主簿。女适河泂,权井亨。时龟娶姜晋善女。生二男二女。曰泰世。武科。曰景世。女适权万亨,慎光翊。内外曾玄孙二十馀人。不佞当先祖在世之日。年尚幼。犹及见四方踵门之士。远近坌集。时先生之往来薰教。盖已久矣。揖让升降之际。讲劘论辨之间。其容貌之端重。辞气之和易。莫有能先之者。斯岂非古人所谓德之符耶。吾先君子。与先生友。气味相合。契义弥挚。寔有三世之谊。今府使公以家藏属余。俾状其行。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3L 页
对此已不胜怆怀。且念委重有意。义不可辞。谨编其世系若行迹如右。以备秉笔者之裁择焉。通训大夫。前行工曹正郎张𨥭。谨状。
碣铭[安鼎福]
韩氏出西原者。源远而族大。始太尉兰。起丽初。赫世簪缨。耀映国乘。而至丽季。有文敬公脩。以文章道德名。入 本朝。文简公尚敬。文靖公继禧。俱以勋业著。先生。即文靖五世孙也。先生讳梦参。字子变。曾祖讳承利。见燕山政乱。无意荣进。卷归于晋阳。自号遁庵。晋之韩始此。祖讳汝哲。官司成。考讳诫。生员。以文学荐。授司饔参奉。 宗庙奉事。皆不赴。语详州志。妣阳川许氏。县监铸之女。文贞公琛之曾孙也。先生以万历己丑。生于州东丁树村第。幼颖秀有异质。遭倭乱失学。甫十岁。奉事公授史略。未半卷而文理骤达。癸卯。丁外艰。丙午。丁内艰。与伯氏宁远公梦龙。前后居庐六年。守制如礼。毁瘠几不保。服阕后。先生自伤学业未进。慨然有求道之志。始执贽于朴篁岩齐仁之门。先质以三百篇之疑义。次及诸经难疑答问。洞见突奥。进揖退扬。动中矩矱。朴先生吃吃称不已。寒冈郑先生。亦器重之。导以为学之方。晚又质业于张旅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4H 页
轩先生。同门推重焉。中癸丑生员。丙辰丁巳间。光海将废 母后。先生忧愤。欲封章西上。伯氏泣挽而止。仍废举业。守志丘樊。丙子虏变。乡人推先生为义将。兵未发而和已成矣。遂停行。尤无当世之意。闻咸安院北。有水石之胜。搆亭于其地。题亭畔岩面曰石亭。其铭曰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漱石枕流。耕云钓月。先生素善八法。后人爱其笔。刻而传之。寻移适岩。渔钓而乐之。因号适岩钓隐。杜门读书。清坐终日。眉叟许先生。一见契合。书赠堆案。有晚年清福使人健羡之语。己卯。 除自如道察访。赴任三月弃归。赋诗曰。梅外疏篁戴雪寒。折腰如学老邮官。虽然劲节终无改。莫作风尘潦倒看。可想其志趣之有存也。戊戌。又移阳村。亦以溪山之胜。己亥。荐除童蒙教官。不赴。壬寅十一月二十五日。易箦于丁树村之旧第。享年七十四。翌年正月。葬于宅东沙宁洞。丙戌。移窆于河东府兴龙之乙坐原。有集二卷。藏于家。 肃庙壬午。士林享于临川祠。 英宗己酉。以曾孙范锡贵。 赠司宪府执义。先生早游诸先生之门。劬心经传。日诵心经近思录。而验之于身。性简默端庄。未尝见惰容。至若女乐诨语。不肯留之视听。尤笃于内行。事亲孝。事兄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4L 页
谨。祭祀必斋沐致诚。虽值疠疫。享祀无阙。教子弟。必谨言动。居乡无贵贱。待以和敬。喜施与。赒穷急困。如不及焉。闻人丧。食必舍肉。客至。虽夜衣带必饬。平居罕交游。以是声闻未振。然其所与游者。皆当世文行之士。而赵涧松任道。河谦斋弘度。及许先生穆。尤其较著者也。方仁弘之用权也。江右人士波奔。同郡成好正邀先生往见。先生正色折之曰。其人学术。诋斥退陶。当国主张废论。实斯文之乱贼。国家之凶逆。吾尝欲观伽倻之胜。而以其近此人之居。故不欲践其土。况与之见乎。赵涧松诗。献可辨奸先见早者。是也。每读书。至古人节义处。必掩泣而叹。吉冶隐,南秋江,赵大笑轩遗事。莫不著文阐扬。以寓尊慕之诚。尝于宜宁。欲建秋江祠。士论携贰。竟不成。以为终身之恨。以士林之愿。尝为德川新山等诸院山长。讲学养士之规。皆有成法云。配昌宁张氏。参奉益祺之女。贤有妇德。生三男二女。男长时晦。次时宪出后伯氏。次时龟生员。女长适赵徵远。次适生员朴尚圭。时晦二子。翼世武水使。荣世武虞候。二婿成榗武科,尹世奎。时宪一子弼世武主簿。二婿河泂,权井亨。时龟二子。泰世武科,景世。二婿权万亨,慎光翊。翼世一子命锡。荣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5H 页
世二子。范锡兵使,箕锡。弼世三子。宗锡,宇锡武虞候,寅锡。泰世一子鼎锡。景世一子永锡。内外孙今至五世六世。多不录。先生殁已久。而流风渐远。先生子孙惧其湮没无传也。求文于鼎福。撰德大事也。岂可人人而为之乎。固辞不得。谨依张正郎𨥭状。序次如右。为之铭曰。
禀于天者。质之纯也。得于师者。学之真也。穷达之际。君子任分。退脩初服。芥视轩冕。适岩烟霞。高风绵邈。瞻彼兴龙。吉士攸宅。时 上之四年庚子孟春下浣。后学汉山安鼎福谨撰。
挽词[朴亨龙]
家传诗礼世伊谁。任重斯文众所推。璧水早游声籍籍。湖山晚节学孜孜。茅茹 昭代官犹薄。兰茁华门德乃宜。追忆从前分义厚。哀词题罢泪双垂。
挽词[赵 澄]
却恨吾生生苦晚。当年未及仰高轩。优游翰墨明经传。闲卧林泉训子孙。一朵青莲传世事。七旬仁寿使人尊。斯文已丧嗟何及。回首南天拭泪痕。
挽词[赵徵远]
出入门庭自少时。几多承诲设皋比。八旬俯仰神犹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5L 页
健。二竖沉绵竟未医。疾病乖违亲执绋。生平辜负被情私。当年哭子无穷泪。重洒今朝不胜悲。
挽词[佐郎赵任道]
闻公入地我心伤。弦断峨洋只影凉。献可辨奸先见早。渊明投绂赋归忙。慈祥岂弟天资好。耿介温刚气禀良。末路斯人那更得。哀词题送哭苍苍。
挽词(三首)[司议韩时重]
端雅风裁拔世尘。玉壶冰洁是精神。早登莲榜声名藉。晚领儒林德望新。枳棘元非鸾凤止。江山虚老钓耕身。何知二竖还为祟。奄失吾宗第一人。
千里相离十载经。去春重拜旧仪形。题铭妙笔犹能健。乐道神机尚得宁。辞别由来曾几日。报哀翻作隔重冥。遥难执绋情何极。抬首南天涕自零。
先子堂兄弟。情同一气亲。不才非谢宝。犹子视苏獜。忆昔悲风树。嗟今失席珍。写哀宽抑处。三棘继芳尘。
挽词[朴以赫]
冰壶秋月禀天真。家世风声继有人。利义交前熊取勇。行庄在我鸟举神。十年湖海身仍老。一代儒林迹忽陈。惆怅南中文物仪。几将初擘忆元宾。
挽词[察访李重光]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6H 页
上党名家趾美贤。儒声藉甚弱冠前。器宜夏琏殷瑚贵。心在江云海月边。两世葭莩亲既厚。暮年松柏契逾偏。今公已矣吾谁与。从此西城不着鞭。
挽词(二首)[县监河弘度]
愚顽于世绝知音。逐鹄观龙托契深。洒洒神飙来水面。妍妍皓魄当天心。扫军笔阵传神玉。倒峡词锋掷地金。蒿里漳滨便长隔。九原何处更相寻。
簪缨宝系贯悬藜。埋玉于今一梦如。成后不赢天可必。问诗问礼满庭除。
挽词[河达永]
防御山精孕秀气。笃生贤俊肥凡庸。文章东壁星犹动。游学南冥道是从。惟乐箪瓢安素履。肯将微宦抗尘容。天心不惜斯文丧。重为儒林涕满胸。
挽词(二首)[进士李玄栽]
鹄峙鸾停气貌奇。东南有此硕儒仪。如逢仲举当悬榻。倘遇林宗必让师。縻尔好官非所屑。守吾閒趣不曾移。湖山萧瑟巫山下。祭社其谁政在斯。
望之如玉即如春。谈士咸荣一见亲。早岁暂游庠序里。晚来牢卧水云滨。颐神味道贫非病。遁世忘机乐有真。忽报少微星晦彩。后生矜式更何人。
挽词[赵 㻶]
玉壶秋水泂如神。壁立高标自寡伦。家政当时能尽孝。才华一代眼空人。儒林景慕为师表。乡士争从愿卜邻。一痛那知婴二竖。临风恸哭泪沾巾。
挽词[进士成治永]
矜庄玉色看精神。南国声名第一人。曾赋凌云登雁塔。晚从祥旭谒 枫宸。旧乡共仰存耆老。紫府旋惊作上宾。此日东临大江哭。苍茫烟树倍悲辛。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6L 页
挽词[郑元履]
年来先觉日陵替。何幸斯文有是人。一宦邮亭如弊屣。半世林下养精神。白鸡遽罢东山梦。丹凤还藏北岳珍。小子于何承警诲。老天无语问无因。
挽词[参奉尹承庆]
早捷光先业。风流散石珠。浮荣忝众望。雅量冠诸儒。薄俗宜从责。谗构适自诬。斯文最是痛。不独为长吁。
挽词[进士河达汉]
我爱吾乡丈。清修懿德肥。斯文欣有托。小子久知依。雁塔名飞早。龙门迹反崎。梁摧今日痛。非独为长违。
挽词[生员河 洺]
硕德生南纪。高名彻紫禁。𠍶门曾立脚。丘壑竟收心。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7H 页
吟咏山天下。优游桧水浔。斯文今失托。小子恸难任。
挽词[郑光元]
君子存斯世。高风几起人。鄙吝承颜灭。昏蒙赖警新。静里无尘杂。閒中自养神。恸哭仪形隔。题词泪满巾。
挽词[生员安时进]
昔年哭鼎台。州运半衰谢。木稼又今年。康乡奈长夜。
挽词[门生韩锡奇]
儿时拜公床。瞻仰秋江眉。儒林地望重。孝友家声肥。文章建安骨。德业醇儒姿。高才竟无命。有道叹非时。早擢莲花榜。未折仙桂枝。平生经济心。岁月阅江湄。道与世郛郭。身在菰蒲衰。虚老屈壮图。长人非素期。酸寒溧阳尉。五十鬓如丝。位不满其德。天何啬报施。归来濯尘缨。𩿨鹭共忘机。又作首丘计。新庄近旧基。烟霞疾已甚。处士星忽微。先生不再得。小子更何依。于今痛益切。宿昔恩不赀。荆鸡啄抱力。鹄卵毛羽飞。优容义实全。大道真吾师。重恩山未答。数仞墙已堕。六一已冥漠。苏子徒伤悲。犹幸慰此怀。诗礼传庭闱。方知庆后多。天道宁无知。执绋长痛哭。痛哭偏吾私。无从一掬泪。谩向山云滋。
挽词[卢 泉]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7L 页
承家诗礼业。雁塔早联翩。笔阵钟王亚。文声等辈先。空将千里足。暂着一邮鞭。偶尔非生世。胡然遽上仙。百年情分地。今日痛怀缠。行迈违临穴。题些涕泗涟。
祭文[门人韩锡奇]
呜呼先生。何遽至此。言不尽意。奈如先生何。噫天之将丧。岂非吾道之不幸。而厌世溷浊。岂不是洁身而逝乎。先生幼事举业。早擢莲榜。种学绩文。志存经济。时耶命耶。垂翅中天。生平稷卨之志。暂施一邮。旋即解归。退藏江湖。不复求进。暗合于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之爻义。则视世之盱睢冒昧。驱去复还者。不啻鸾凤之与鸱鸮也。诗云金玉其相。追琢其章。顷于倻山。风声之挠。气习之驱。举世奔波。靡有津涯。惟先生独以寒冈郑先生为归。博约之造。岂弟之明。足以继遗绪而法来哲。则君子之所存有如此者。而确乎如砥柱之横流。滔滔一世。认先生为儒林之匠。而不知君子所造之深。人知与不知。何有于先生。何损于先生。不肖无状。夤缘出入。受教门下者。三十年于玆。既不能事一于前。又不能哭榇于后。负平生多矣。愧古人以忸怩。呜呼。谦恭静密之资。宽和乐易之怀。不复见矣。擿埴迷归。顾瞻畴依。一酌哀辞。冀钦心曲。呜呼痛
钓隐先生集卷之四 第 568H 页
哉。
临川祠奉安文[李奎年]
天眷斯文。笃生元哲。资禀纯粹。器宇宏豁。夙得依归。爰入涂辙。践履笃实。从事博约。学贯曾传。笔继钟画。明鉴昭奸。献可先见。伤时述怀。子美深恋。晚就徵辟。暂屈禄仕。一朝赋归。终日不俟。江湖有约。渔钓忘机。优游倘佯。取适非鱼。吾党末蒙。高山仰止。爰刱祠宇。苾芬仪贲。昭揭自今。无替享祠。
  常享文
鉴明昭奸。志切忧国。隐居求道。诚正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