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x 页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498L 页
遁溪先生行状[许穆]
 曾祖讳磁议政府左赞成。
 祖讳橿典舰别提。
 父讳亮成均进士。 妣永嘉权氏。
先生讳厚字重卿姓许氏。本阳川人。皇明万历十三年。我 昭敬大王二十年十一月戊辰。 先生生于汉阳之彰善坊。明年二月。先府君二十七殁。先生生未三月。 先生颖悟嗜学。为儿嬉戏。为尼父教弟子习礼容之事。比长笃于行谊。事诸父如事父。能饬励自立。十五初见南士金暹生。得闻修己之方。大悦师事之。后金暹生死。为之心丧三年。初问学于权寺正用中。后受易于张彦忱。先生晚而从德信正传大学口诀。经传要解成。寺正先生母夫人之叔父。而学于履素斋先生。先生所与游如师心李挺豪,赵龙洲絅,沈司谏大孚,晋阳姜鹤年,李洪州命雄。先生尝称之曰英彦之笃实。日章之简洁。子久之清苦。信叔之方严。挺而之刚果。皆以古人求之。当光海时。隐居原州。乐游名山水。登临东岳。南游见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499H 页
寒冈,愚谷二先生。叹曰三代气像在此。从弟穆尝问学力何事。 先生曰恶衣恶食。与人居不耻。尝论天人之际曰。自动静云为之则天地万物位育之妙。可推而见。癸亥我 仁祖反正。李文忠公元翼荐其贤。初授内侍教官。 先生上宰相书。言前时佞臣当国。以为宣庙功高而庙号不称。贬议耆旧。以祖易宗。此非所以事先王也。贼害忠良。窃弄大权。盖由此益专。当时人人重足仄目。不敢一言。今王业中兴。罪人伏诛。小大更始。非宗贬于祖也。于礼大不可。仍崇旧号。慰先王陟降之灵。此而其时事重礼严。为大臣之责也。丁卯有虏变。 上出幸江都。大召四方兵勤 王。原州士大夫谋举兵。推 先生为将。时金公昌一去陜川居宽川。年八十。先生曰金公长者。且有重名。虽老将。非其人不可。士大夫皆曰诺。先生为从事。金公落落好气槩。不事小节。约束军中。先生不从其指画。金公怒骂曰腐儒不可与议事也。先生从容言事。反复尽之。金公即改之。退而私叹曰贤乎。可谓一世之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499L 页
真儒也。贼退赏诸义兵。公为济用直长。辞不就。其九月有李仁居事。初仁居入横城山谷中。躬耕而食。 中兴初。召除官不起。先生曰某所为颇隐僻。必伤风败义之人。作诗讽之。后仁居以犯逆诛。而诸告引者皆死狱事急。先生为罪人所指名亦被逮。而使者临门。大夫人殁。既就命。 上感之。知无事。 命释之。其十月以丧归。早寒江水冰合。旅葬于斗岭。居庐大江之畔。每朝夕望冢哭。江树为枯。其居处戚容。观者大悦。祥而返。于是与李英彦丈讲丧祭变礼。既除丧。复为内侍教官。三年为司导寺主簿掌 供上。当大小陵夷。一循古事。癸酉为砥平县监。临民以公明慎三事为要。为政先严而后宽。自兵革初定。流民未集。量田减半。当时 国家无事已数十年。加垦田什倍。而不属于地部。率为列邑私税。先生计田税入。以宽民力。时邑有内奴。以势力为民害者积十年。守令莫敢呵。先生数其犯禁者十馀事。以法杀之。民情大悦。而以此系经冬夏。邑人守阙讼冤。适天旱以冤狱得释。返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500H 页
于原州。筑小斋居之。号素庵。尝有惺斋遁溪之号。遁溪在雉岳西。丁丑为 宗庙署令不就。后月为义城县令。大乱之后。南方小完。于是问古事修废政。务畜积鍊戎卒。严条约禁豪强。纠其不从令者。右族多不悦。四年罢。寓居昌乐。游白云洞。登临小白山。癸未以 东宫翊卫。送 世子北行。后 世子返为卫率。乙酉为刑曹正郎。丙戌为户曹佐郎皆不出。丁亥为户曹正郎。戊子春。为恩山县监。顷年有上变事。乱者多出连山,尼山,恩津境。革其邑。初置恩山县。时用事者多数县人。列邑争卑事。有以礼节倨傲诮先生者。先生笑曰恭而无礼。君子耻之。我欲行礼。以我为傲。不亦异乎。明年罢。辛卯为刑曹正郎。当 仁祖禫事。入谢即归昌乐。其冬徙原州南观雪村。因以为号。后为司仆寺佥正 宗庙署令。皆不出。甲午为缮工监佥正。乙未复为翊卫。丙申二月为工曹正郎。五月 特拜司宪府持平。疏辞之。 上批略曰刚方正直。闻之久矣。朝廷不用。而予特用云云。九月升掌令辞去。或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500L 页
曰当言责。可以言而不言何也。先生曰无益强言要名。吾不为也。戊戌为通礼院相礼不就。即 除淮阳都护府使不赴。五月复为掌令。当路者忌之罢。其十二月为安东大都护府使又不赴。明年为尚衣院正不就。冬当 孝宗之丧。除掌乐院正。即出谢。又谢病。庚子冬。先生寝疾。正月从弟舒死。为之哀戚不已。时苦寒居位哭。既殡疾愈剧。二月十日殁。前日令侍者理发更衣。朝则恬然正卧而殁。先生年七十四。其年十月乙酉。葬于麻田郡治北二十里瓮幕里之东南。与后夫人赵氏同原。而夫人之葬在后。呜呼。先生之学。既博而约。备而简。盖其寻常处事仪则之详。可见其道大德盛。而微言绝行。知者盖鲜矣。立心以无不敬。始而绳墨严切。知则必行。行则必信。积行六十年。至于义益精仁益熟。其道成于彝伦日用之间。笃于宗族。忠于交友。至于仁民利物之大。而又如礼仪田赋兵律刑书天文地理阴阳之运化。无所不究。能不惧不惑。先事见几。处乱世而患害不及焉。教家临民。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501H 页
以严为主。尝曰令行禁止然后治体可立。御下不以察察为明。临事不以小利害大义。取人不以其所短掩其所长。每事一从大典曰一世之治。有一世之制。执事趍事。时王之制。不可不从也。穆曰苟无以利己为心。庶几免耻辱。先生曰亦末也。书曰直哉惟清。事直则清自见。遗其本而循其末。不几于为名乎。世道日乱。绝意仕进。每对学者。极言近世为学之弊。不越乎貌言动作之末。而求其心则一出于干名要誉之私。而终不入大公至正之道。眷眷以淑人心扶世教为心。官在下僚。或出或不出。而及大臣荐之。至于显用。终不出而仕也。所著述以性命天人之本。礼乐文物之备。人物古事之则。治乱兴坏之迹。四方土物之宜。以至百家众枝闾巷风谣。凡累数百轴。顷年家失火。书皆不传。穆哭之曰世道日丧。又失耆老。使后死者。无所考德。而仪式。其纯粹之学。绝伦之识。自天地人文之本。达之万物之宜。规模之大。节目之详。可谓旷世之弘儒伟才。而能知微知彰。先事见几。穆学而
遁溪先生遗编行状 第 501L 页
未能也。直而宽。严而和。泰而能恭。穆学而未能也。呜呼。吾道已矣。使斯人穷殁于此世者。天耶命耶时耶。先生初娶完山李氏生一女。而李氏殁后。娶汉阳赵氏。生二男三女。男■(羽黄),翨。■(羽黄)好读书。早有声誉。先生教内侍之明年长女死。■(羽黄)又死。又明年赵淑人殁。二女适申㬊,宋孺徵。皆名家子。又一女未笄。先生寓居昌乐之八年。感风土。无病而死。又有侧室子男女三人。从弟穆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