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x 页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书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4H 页
上李巡察(尚吉)
拜违台席。倏忽经旬。瞻慕之诚。食息不置。伏惟即玆季夏。台气体万福。仰慰仰慰。某伏荷台赐。粗保供职。而唯以获罪戾于大君子宣化之日为惧耳。伏达惶甚。近日事可陈者千万。而烦不敢焉。姑举一二。幸乞垂念。顷日陈疏。言虽芜拙。且不适用。然伏闻 庙堂回 启。令本道更为议 启。则此是 朝廷博访广询之意也。某以为论本道事。使道虽或推靠于 庙堂。至于论弊府利害。则全在使道辨别区画。及时回启。使解宁民倒县之苦。日复日日。唯是之望。而一年强半。迄未蒙指挥。窃伏怪之。言之可未可在某。言之行不行在 朝廷。其结末则伏恃使道。而稽延至此。某之庸陋。虽不足为轻重。而揆诸事体。伏未知如何。无乃或近乎以人废言乎。疏中所陈。郡郡县县行户牌。各自城守。极似迂阔。而此非某之私言。实三国丽朝设险守国之要法也。今若归之于迂阔而略不俯采。则恐烂额之日。悔不用曲突之谋也。虽然兹事体大。于某乃是出位之言。固不敢更议。至于弊府事。则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4L 页
诚有所不忍于心者。故敢冒焉。其在平日。本府名虽大邑。到今则残败无形者。其受病之源有二焉。近考誊录。十年之内。节度之递者十。判官之递者十。吏民之迎新送旧。其弊何可尽陈也。受病之源。此其一也。况营门之修理器械。奔走使令。种种杂役。出于本府者什之八九。而本道差役则一依户曹元帐付结数。故与他邑略无加减。本府之民。皆是一身而三役者也。受病之源。此其二也。疏中所陈依晋州例。先去判官。为本府苏残起废第一长策者。若去判官则迎送之弊。二分减一分。而本府吏民皆合于营门。譬如担百斤者。减五十斤。其为蒙惠。必不小矣。某若厌避职事而有是言。则有如天日。伏乞使道细察疏辞。俯谅鄙恳。速为回 启。使一府之民。无向隅之叹何如。此意皆疏中之已陈者。而窃怕使道泛然看过。故敢此缕缕。以使道回 启稽延。不堪悯郁。更欲刳沥。上溷 圣明。藩佐微臣。似涉未安。隐忍至此。更乞使道幸下示果否何如。今若不蒙采取。则虽得避事之谤。檀公三十策。唯有一字。安忍立视其死也。
追达伏见 庙堂回 启。则节度领兵在边之日居多。本府不可无一官员。判官势难革罢云。留行营设立古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5H 页
也。则此是不易之定论也。第以近日清川以西物情及某之愚意揣之。则有大不然者。姑以顷日之验言之。一城中将多令分而败。晋州是也。李珏与宋象贤欲守东莱。见贼势炽张。辞以号令列郡而驰出。则东莱人心。因此汹汹而随而溃。使李珏不能为善后之策。是其罪也。而当日之驰出是也。闻其贼来而为入守东莱之计者非也。使大将于贼路初头被围。则不过为守城将。何以为一道节度也。今者昌义龟定四州。有守城大将。亦各一节度也。况安州则以牧使而兼防御。亦一节度也。以节度行营添之。则是于守城。有二大将也。未必无晋州将多令分之患矣。且使节度于行营为共力城守之计。则是李珏欲入守东莱者。非计之善者。及其缓急。辞以号令列郡而驰出。则人心之汹汹而随而溃。亦必如东莱也。此其行营不可之大者也。其小者兵营牢子军兵诸器械。皆出本府。故冬月行营则本府困于资粮供馈之输送。行营困于刍草接应之凡具。一出行营。非但主客俱困。牢子军兵皆有随行之怨苦。则本营比诸列邑根本也。根本不固。器械板荡。职此之由。何用行为。本府以义州宣定直路言之则与安州虽有一息程之间。而江界熙川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5L 页
之路则此府为直路。古昌州缓项时蔡云山之路则此府为直路。昌城大小朔龟泰之路则此府为直路。宣定之路。若自博川而指价川等地。此府亦为直路。则此府实清川以西之要害。而所谓三十辐共一毂也。使节度不出行营而控扼噤喉。其于四五大镇春秋巡检。只责其城池器具之能不能。则此除输送之劳。彼无接应之苦。而其于缓急亦随之而指挥。则虽不有行营。而其守御之道备矣。此则本府大小人之至愿。而亦一道之公论也。若是则革罢判官。未知其不可也。伏未知于使道之意如何如何。虽然此则非某之所当论者。伏愿使道知其可取进之。如其不可。下照后即付丙丁。勿挂人眼。千万幸甚。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疏
  
陈平安道筑城及宁边府民弊疏(乙丑)
伏以臣闻古人论天下之势。以人身之头目腰脊肩背手足譬之。此最善名状。一手一足之不仁。似无关于一身之生死。而或至于陨命。一道一邑之怨咨。似无关于天下国家之安危。而或至于丧亡。故善医人者。不以一手一足之不仁。为无伤而轻之。善为天下国家者。不以一道一邑之怨咨。为何害而忽之。况不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6H 页
但一手一足。而痈疽结于腰脊肩背之间。大命垂至者乎。使俞扁为医之者。则当何如为心哉。臣诚愚陋小无知识。而区区犬马之诚。其欲尊庇则不后于人。顷触时讳。罪合万死。而 曲加优容。旋被荣秩。感激 洪造。涕自先零。唯思尽职。报答 圣恩。而但本府新经贼变。公私赤立。此正死亡之后。掇拾之初。虽使有剸剧之能者当之。犹惧其不能堪。况如臣者哉。欲退则其得避事之谴。固不足恤。而实有违于唯 命之从。欲留则不但无丝毫之利益。而立视其死。又所不忍。求牧与刍。正在今日。故聊陈一二。以拟献芹。臣之带职。只是幕下。揆之以思不出位。则固不可统论一道事。而第一道者。列邑之纲也。列邑者。一道之目也。语纲而不及目则言有所不尽。语目而不及纲则理有所不周。臣请先言一道之利害。然后及于本府也。夫关西为道。其在无事时。以远近论之。乃人身之手足。而及其兵兴之日。则其要不啻如腰脊肩背也。 圣上自即位以来。蠲除赋役。痛抑弊习。庶绩咸熙。百度俱新。节财用省浮费。所以汲汲为民者。如饥者之求食。至诚无息。又体天命之于穆不已。生成卵育于覆载之间者。莫不有须臾无死之愿。而独本道似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6L 页
不知 圣德者然。天地之于万物。岂有私厚薄哉。正类尧之民。耕田凿井而不知帝力者也。固无害于时雍之治。然而夷考其所以不知之由。则此岂民之性也哉。盖痒痾疾痛之极。虽有慈母之抚摩而不暇知者也。本道去京师县绝。而无士子无公论。故其在曩日。守令之侵渔。诸将之割剥。有甚于他道。继而有渡辽之役。丁壮尽没。器械板荡。旷日绵岁。老师费财。以至今日。虽以天下之广大。人物之众多。兵甲之精利。师兴十年。未有不败。况我 国财力之万万不及者乎。本道事势。正如人日渐尪羸。些少元气。今月减一分来月减二分。又来月减三分。未知明年又明年。当作何状人也。其终也已。于斯时也。其用参苓而辅之乎。其以峻剂而攻下乎。七年之病。犹求三年之艾也。自今蓄之则犹可救也。臣之所谓今日之峻剂者何也。其一添防也。其二运粮也。以常情论之。则秋冬之防古也。有秋冬之防则其运粮亦例也。况当晨暮待变之日。而罢秋冬之防。危道也。必以臣言为腐儒之迂谈而无所用。然臣之虑则大异于是。我 国之长技。在于守城。故如安市之郤唐兵。原州之御契丹。皆表表著称者也。夫以胡元之强。吞并西北。混一区宇。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7H 页
有幅员之广。前古无比。然与高丽结秦晋之好。终不能加兵者。彼虎狼之性。岂其真爱我国者哉。善于料敌。故知其加兵而必不能利也。何以知之。元宪宗时。高丽请款。宪宗怒其后至而郤之。太弟谏曰高丽阻山依水。国家用兵二十年。尚未臣附。不如因其来而善遇之。是则非爱之也。特畏之耳。畏之者无他。在守城耳。且古者三国之鼎峙也。各坚城垒而自守。故至今遗址虽小邑。必有二三处焉。而民之称太守曰城主者。乃流来之古语也。然则在前昔未有无城之郡。又未有无城之县明矣。其时岂有添防哉。各自图存耳。然而三国之历年或六百或七百或千年之久者。此知其守御之要也。今日堂堂 圣朝。一三国而有之。兼三国所未有之地。而一见小贼。举国遑遑。常若有不保朝夕之状。岂不痛哉。臣之愚意以为自中和以西。至鸭绿四十馀邑。州州郡郡县县。精抄三手壮武队三色军外。计其元户入作。户口之多少。为城之广狭。其地有百户。筑可容百户之城。其地有千户。筑可容千户之城。至于数千万户而皆然。或城或栅或土或石。随其土地之所宜。虽昌义曾所已筑之城。其城若广而其户数若少。亦量其户数而窄之。以是委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7L 页
之守令。使各自为力。而今年筑一隅。明年筑二隅。又明年如是。则不三年庶有成就之路。而且使精抄三手壮武队三色军。分隶于六营之将。若昌城被围。左别营救之。义州被围。右别营救之。以至于定州安州皆然。而使四十馀邑元户入作。常为守城不动之正兵。使六营军常为往来继援之奇兵。则奇正相分。守御之道备矣。昌义添防则有大害而无小利。本镇则主也。防军则客也。虽以官料给之而取资于主者甚多。一人之耕。十人食之则可乎。譬如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器不足用也。年年昌义之凶荒。实由于此。而况防军则屈指计归。张颐待饲。犹患还期之远。旋发贼来之愿。则缓急其可用乎。不幸使贼先据江边。绝其粮路。则本镇之人有父母妻子者。似或可恃也。防军皆恋土怨上之辈。顷刻怀生。蠢动之大情。姑息求安。品物之常性。臣恐开门纳贼。未必不由于此辈也。使防军来自远方。有行赍居送之苦。使本道驱策疲氓。有飞刍挽粟之劳。而他日之不可恃又如是。则何用添为。臣之愚意拨军外。昌义添防则罢之。武学生出身之赴防者。使之分隶于本道。六营之将与三色军相为进退。则缓急庶可用。而本道运粮之役除矣。前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8H 页
定不困。有备无患。添防若不能罢。幸于春夏海程风顺之日。以下三道沿边各官所储米太船以运之。预为秋冬之计。则冬月运粮之役。亦或减矣。本道之民其为受赐。不亦多乎。不然则臣恐风邪未及侵。而痈疽先溃也。呜呼。男负女戴。牛颠马仆。连络冻路。号恸怨苦之状。 殿下何从而闻之。臣窃思之。食不下咽。又有一说焉。户牌不可不及今为之也。本道之所谓入作者。乃无恒产逃赋役之民也。今年居某郡而若被升斗之徵。则辄负耒耜载釜鼎而移某州。不定厥居。迁就无常。譬如马不衔勒。牛不穿鼻。而放之中野。不幸之日。其为我有乎。此辈较之以元户数则殆三分之二。此则一道之同然。以三分之二。举而与贼。不亦愤乎。户牌之后。严立科条。列邑之侵暴入作者。置之重罪。使之一切勿充三色之阙额。称以守城民兵。减除杂役。羁縻数年。措置有方。则易所谓小贞则吉也。臣之所陈郡郡县县各宜自守者。亦为此辈也。前节度使臣郑忠信。亦尝欲 启达。而病不能焉。此臣之所以未免尘渎于 天听者也。以静制动者胜。以佚待劳者安。贼则割据辽阳。睥睨中原。而常静常佚。我则先为恇怯。挠荡根本。而常动常劳。如此而求其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8L 页
胜求其安者。古今天下。未之闻焉。伏愿 殿下特加三思。先定其以静制动之算。则腰脊肩背之痈疽。庶或可去矣。此则备局之所当筹者。非如臣疏贱者所敢轻议。而寸诚所激。不能自已。请姑舍是。而次及于本府也。臣生长乡曲。粗知贡赋之事。州府之地广人稠。则虽在曩日。而徭役暂轻。小邑则倍苦。此通国之恒谈。而本府则物力之残败。人民之逃散。比极残郡县而甚焉。臣初来深怪焉。自近日详察其所以。则有不得不然者矣。受病之源。如欲尽陈。则实涉烦冒。撮其大略。户役之权复而吏民之叠役也。试取本府户曹元帐付田结数而观之。则田畓并三千六百九十二结六十四负二束内。依裁省厅事目馆军复户三百六十五结七十二负九束外。自本府别立名而复户者谓之权复者。营奴婢四百九十九结五十九负三束。府奴婢三百七十结二负八束。诸色官属八百七十三结九十八负一束。民结只一千六百五十三结四十负一束。烟家都总一千三百十五名内。内奴婢户二十二名。官奴婢户一百十名。馆军户二百四名。营奴婢户一百四十名。水军户四十二名。诸色官属户一百八十八名。此皆除杂役者。而民户则只六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9H 页
百九十名。臣疑其权复之名而诘之。则非一朝一夕。所由来者殆将百年。此积弊痼习之不可解者也。该司本道差役则以三千六百馀结分定。而本府所供只一千六百结。则民安得不困也。臣所谓物力之残败。人民之逃散。比极残郡县而甚焉。实由此也。此则非臣之私言。乃一道之公言也。臣即依裁省厅事目馆军二结复户外。其所谓权复者一切不用。则民户之供役者。庶无不均之叹。而营府奴婢诸色官属之自前权复者。则怨且惊惑。似有作慝之患。其怨之者其理则然。权复已久。彼恶知其不当复也。且营府奴婢皆昼夜使唤之类。衙前土官诸色官属则或隶名随营牌精抄壮武队三手或防军。而又属于营府官案。朝执事于营门。暮奔走于府庭。此皆一身而三役者也。一身二任。犹不能支。况至于三者乎。至于大小新旧交递迎送之苦。则比凡民甚。而裁省厅事目则大府只给五十结。以五十结。分许多官属。则一名才七八卜而已。犹不复也。欲袭谬规而尽为权复。则民穷至此。欲依事目而平均分役。则吏怨如斯。以此以彼。势难两便。反复思惟。未知其宜。臣之愚意户曹元帐付结数如不能减。本道各㨾差定驱马雇税等役。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49L 页
若令蠲除。则大小吏民。庶有息肩之望。而营府器械或不至废坠矣。不然则有一焉。因人情而利害生焉。因利害而损益生焉。因损益而沿革生焉。沿革代各不同。而程子曰生民之理有穷。圣王之法可改。则当变通而变通。非变通也。当更张而更张。非更张也。今者宁民之理穷矣。此正变通更张之日。则臣之愚意依庆尚道晋州例。先去判官。使营府合为一体。则吏民叠役之苦可除。叠役之苦除。则安敢有权复之谬规也。况交递迎送之苦。二分减一分者乎。苏残起废。亶不外是。此亦非臣之私言。乃一府吏民之至愿也。 殿下若以臣厌避所带职事而有是言。次 除臣以边地小县。使得效犬马之劳。则臣之心庶可暴白于天日之下矣。本府去安州才五十里。而又当江界昌城之直路。则本府之于本道。犹人身之腰脊肩背也。遭春台寿域之日而痈疽之结如斯。则安忍坐而待死。不呼诉而解之也。呜呼。时难得而易失。事易去而难追。 殿下圣智出天。春秋鼎盛。方当大有为之日。若不及今为阴雨之备。则后而失其时矣。臣之所陈本道事。言虽芜拙。实出孚诚。 殿下不以人而废言。博访广询。不为目前苟安之计。必求群策中之第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0H 页
一。勿成疑谋。断然行之。以树千万世不拔之巩基。则不但一道一州之幸。实 宗社臣民之幸甚。
陈庆尚右道关防利害及安阴县民弊疏(己巳)
臣伏以设官分职。各有所司。大而州牧。小而郡县。官虽外焉。责则军民。在疆场则形势之紧歇。施措之利害。似不可不达也。在官守则军政之得失。民心之离合。亦不可不陈也。本县乃庆尚右道也。属水军于统制。隶编伍于节度。受约束于两营。则脱有缓急。与同成败。安忍默默坐观而已也。臣本愚騃小无知识。而生长东南。得于街巷之恒谈则有之矣。臣请先言统兵两营设立之源。顷在壬辰。变生仓卒。海波沸腾。鲸鲵陆梁。舟楫之利。小无所施。一瞬之顷。遽尔登陆。未旬而岭南瓦解。不月而 庙社蒙尘。至使举国臣民。有一天不共之雠。有百世难雪之耻。事虽既往。言亦寒心。兴邦由于多难。毖后出于惩前。择湖右岭左道里平均之地。贼船往来必由之会。设以新营。赐以统制之号。尊以二品衙门。委以三道舟师。旁置召募。以补军饷。则资粮之丰饶。器械之精密。甲于诸镇。故街巷之恒谈曰修牧厩于失马之后也。兵营之不于古昌原而今晋州者。又有其由。兵火之初。沿海列邑。无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0L 页
一片乾净。唯晋远在智异之下。而贼势稍缓。故我国将士咸聚于兹。官军所在。贼必趋焉。及其退屯也。深愤晋城之独全。益肆蜂虿之馀毒。举全贼而来围。必屠戮而后已。贼非以晋为必争之地。势有所然也。当初则贼岂知智异山下有晋州哉。虽或知之。不测之谋。唯在 都城。岂肯先有意于迂僻之地乎。然而 国家以为前有金时敏之郤贼。后有金千镒之被陷。则胜败虽由人。而城守之地。莫晋若也。为节度住劄之所。以至于今。故街巷之恒谈曰立防牌于矢落之地也。臣愚以为修牧厩于失马之后而其所以修之之具。有所未至也何者。使贼约以战期。直来前洋。与之决胜负。则我板屋。贼则小船。我则有摧山裂石之火器。贼则只有鸟铳一技。可能十合而十郤也。若使贼知有兵家奇正之妙。分一枝于顺天。分一枝于釜山。若将犯湖右及岭左之状者。则统制必率管下舟师。不出于顺天则必出于釜山。所留则只守护船若干只。而兵分则势分。势分则力分矣。然后潜兵外岛。直袭统营。则无城栅之可恃。有老弱之孤单。而使统制项背受敌。首尾掣肘。而前不得进。后不得退矣。谓贼终不来焉。则统营不必设焉。既已设之。则事之可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1H 页
虑无有大于此者也。臣愚以为立防牌于矢落之地。而后矢之必落于前落。未可知焉。则莫若依平时例于晋则置牧使。移节度于去统营相近之处。以为掎角之势。而且于统营累石为寨。控海为濠。以示死守之计。则必潜消贼谋而以无意外之患矣。且兵营之不宜于晋者。非但为统营也。唐臣陆贽以镇守攻讨之兵。分而论之。则尚州晋州安东庆州。乃镇守之兵也。置兵营于昌原者。昌是海边之初程。道内之中路。则乃攻讨之兵也。舟师譬则藩篱也。昌原譬则门户也。为其居门户而外御藩篱也。为其居中而之东之西。以此以彼。察缓急而疾徐。随机会而进退。无所往而不为攻讨兵。则 祖宗朝设立。可谓得兵家常山蛇阵之意而详且密矣。今乃以壬辰之一败。而入处于智异之下。是犹见噎而废食也。居堂奥而欲御藩篱也。又无异于处秦凉之边隅。而任他中国之存亡也。且有不难晓者。譬如防川焉。奔流激湍之下则不为堤防。而谩用力于残澜洄澓之处曰我罢防川可乎。是则节度之不宜处于晋。章章易明矣。呜呼。因地利而形势生焉。因形势而紧歇分焉。因紧歇而成败决焉。故宋不用汪立信沿江四镇之策而伯颜叹之。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1L 页
百济不用成忠白江炭岘之谋而定方得以乘之。则地利之于国家。顾不大邪。目今 宵旰之轸念。 庙堂之吁谟。专在西边。必以东南事为缓。臣固知之。而但闻玄方之举止则外虽和好。内实恐喝。欲使操纵伸缩之权出于己。而有蔑视大邦之意。不亦愤乎。豺狼之性。喜怒无常。狡黠之态。朝暮难定。则和之一字。只是姑息。安保其永世无事也。阴雨之备。不可不为。则形势之紧歇。施措之利害。亦不可不预为讲究也。且念本县事。似极细微。虽不足为 国家之轻重。而但因一县而类推。则一道一国军政之得失。民心之离合。可以占矣。请粗陈焉。幸 垂睿念。号牌之法。虽逃役者之所恶。而均则无贫。悦之者众。维民之策。莫善于此。苟处之有术。期以数年。不刑一人。而可能安戢也。其时任事之臣。以为足兵卫国之道。在此一举。专尚烦细。不务阔略。以致人情惊扰而然。岂系 国家之安危者哉。所当从容镇定。而及其乱生。过听外间恐动之言。率尔陈达。遽 下停罢之 命。则正如入笼之禽见解。陷阱之兽蒙脱。岂肯迟一息而高飞远走哉。臣初到任。见本县军案成册。以为实也。终而察之则虚额者多矣。怪而问之。则逃之者尽是号牌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2H 页
时充定也。防所及统营关字。陆续来到。而三月则某浦防军几名。四月则某浦防军几名。不免驱迫一族之一族。勒填名而督行。无一族者则侵责切邻之切邻。捧价布而委送。其无切邻之切邻者。则艰难造备而策应。其实则皆出于民也。量此事势。必将为空县而后已。虎兕之出柙。龟玉之毁椟。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则民者王者之所天也。其重不啻如虎兕龟玉也。身为守令。负此失军民之罪。而徒费官料。只刻疲氓。求诸职分。不亦可愧之甚者乎。使民穷无所归。而能为天下国家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窃伏惟念 殿下之志。只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而军民之怨咨则又有甚于因循委靡之日。此则不难知也。信者人君之大宝也。不信则不可以欺豚鱼。况人之灵于万物者乎。贼在辽东也。严立条目。似犹恐一夫之见漏也。贼到安州也。有若畏乞于民而罢之。贼渡鸭绿也。即便提起已罢之法。紧束已走之民。不以理之当否低昂。唯以贼之来去而舒惨。其为怨咨。人情之所必至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离合。此大可忧。军政得失。非所当论。此臣之所以刳肝沥血而冒渎 震严者也。伏愿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2L 页
 殿下勿以军簿之多寡为虑。深思圣人去兵去食而不可去信之义。断自 圣衷。许减虚额。则户数虽损。不幸临难。必有终无叛意之民。若然则不但一县一道之幸。实 宗社臣民之幸甚。
再陈西南事疏(乙亥)
臣伏以闻而信之于心。不若见而信之之为尤笃也。若不曾目见而遽信之。以语于人而不见知。则始虽自信。终必自疑。如是则在己犹不足为笃信。其敢望人之信已乎。其不能见知于人宜矣。小事尚然。况人臣之告其君也。系是国家千百年利害成败之机者。其可徒事耳剽。不经目验而遽自取信于心。便以为良筹。而率尔陈达。则鲜不为空疏无实之归。如是而或见知于君上者。盖亦幸焉耳。臣诚愚陋不识时务。而其区区之心。欲以一得。有补于当世者雅矣。其佐幕宁边也。暂陈西事。其略自中和以西至鸭绿四十馀邑。州州府府郡郡县县。计其元户入作之多小。为城之广狭。使元户入作。常为守城不动之正兵。使精抄壮武队三手。分属于六营之将。常为往来继援之奇兵。则奇正相分。守御之道备矣。其带职安阴也。暂陈南事。其略统营宜筑垒为寨。控海为濠。以示死守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3H 页
之计。则必潜消贼谋。而可无意外之患。且晋州是智异山下迂僻之地。兵营不宜在于晋。而宜为古昌原云。西事则自经 睿览。即下备局回 启。令本道监司议处。而至于本道。终无皂白。南事则备局亦不回 启。前后之疏。毕竟归于一张休纸。臣之所陈。实是稽之以往事之成败。参之以今日之利病。固非全然得于耳闻者比也。丽罗济城守之遗迹。班班可考。则虽谓之目见可也。及其上不能蒙许于 圣明。下不能获知于诸臣。则遂不得不自疑。以为事有宜于古而不宜于今者。有宜于彼而不宜于此者。无乃臣之所陈。宜于丽罗济。而不宜于今日邪。宜于中国而不宜于本国邪。且信且疑。疑信相半。不敢自以为真知者有年矣。及奉使入中国。目见诸处关防。然后自信之心。比之前日则为尤笃也。臣见自宁远至燕京沿路九百馀里。巨镇则通州,蓟州,永平,山海关也。小邑则抚宁,玉田,昌黎,三河等小邑。纵横四方。不过二三十里。虽大小县绝。而其城池之高深壮固则一也。譬之于器。或如钟釜或如升斗。大小不同。而其坚致未易扑碎者则一也。观其布置施为之方。则永平不是借力于蓟州。蓟州不是借力于通州。抚宁,玉田不是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3L 页
借力于三河,昌黎。各自用力而设筑。各自尽心而死守明矣。以是知臣所陈西事。似不为空疏无实之甚也。沿路商贾之类。所居皆设墩。而为其长者谓之墩主。户不满百而其墩门之固。雉堞之壮。有似御敌者然。此为藏镪积帛而私设之耳。岂是借州府之力者哉。统营资粮兵器之多。甲于诸镇。脱有不幸。海寇之潜袭。虽不可预料。而潢池之弄。亦安保其必无也。则其得失轻重。岂可与设墩者同日语哉。况通州,蓟州,永平皆在沿路之旁。则兵营之不当置迂僻之地。亦据此可知。以此知臣所陈南事。亦不为空疏无据之归也。古之献玉者。足三刖而不自止。必使时君知其为玉然后已。向使其人再刖三刖而自止。则玉能终为玉乎。臣之所陈西南事。只是不见取而已。足未尝刖而自信之笃。有甚于献玉。此所以更为渎扰而不知止者也。夫善为天下国家者。如欲树千百年不拔之宏基。则刍荛而必询。菅蒯而无弃。审其利害。计其成败。先定其议论。次立其规模。断之于心而不为浮辞所动挠。然后方有所措。 圣上若不以臣言为非。以是委之各邑守令。勿迫之以速成。不责之以近效。使之役之以时。徐徐料理。昼度而夜计。铢累而寸积。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4H 页
有若营立家事。而使人人皆知是他日死守之所。则精神所运。风彩立变。瞻聆所及。莫不耸动。才不借于异代。守令之中。岂无杲卿张巡之徒。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土民之中。亦岂无有亲上死长之志者哉。若是则不至伤财劳民。而不出十年。隐然为千百年不拔之宏基矣。燕之乐毅。旬月之内。举齐七十馀城。而齐之恢复。实基乎即墨之一城。赵襄子几为智伯所取。赖晋阳而得全。向使齐无即墨。齐不得为齐。赵无晋阳。赵不得为赵矣。至于壬辰之变。李廷馣权慄等守颓城而成胜捷之功。向使二臣者不赖颓城。则贼之利剑火器。决难抵当于平原。奔走救死之不暇。又安能成胜捷之功哉。夫统营则水战是职分上事。虽无城似无怪矣。左节度无城而坐于贼路之初程。不亦可怪之甚者乎。使前后左节度。一有留心国事者。则虽无 朝廷指挥。而亦岂至坐无城之地哉。下三道则唯智异山下一晋州外。号为万室之州府。举皆无城。如有不虞之变。则是犹弃千金之宝于中野。而任他盗之取去也。古今天下。宁有如是而为国之理乎。先正臣柳成龙当艰难板荡之日。左右我 宣祖大王。经略南事。竭精讲究。彬彬有条理。而其子故持平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4L 页
柳袗曾已刊出文集。 圣上若命印纳而置诸 冕旒之下。则其于宵旰之 睿算。不无裨益矣。臣自赴京回还。即欲以目见而验之者。更为陈达。而下乡未久。便患风脾。四肢疼痛。不能运动。前后蒙 除。再阙肃谢。罪负逋慢。病伏私室。未罄葵忱。徒切耿耿。似闻以七月之风灾。以岁船之不来。人心不宁。颇有汹汹之占。曾伤虎而怖畏。乃凡民之常情。固不可以外间之讹言。卜他日之缓急。然念变不虚生。缘政而起。守御之方。切宜预定。则兹岂非 圣上所当惕念处也。夫寒暑者天数也。裘葛者人事也。若先具裘葛则虽有寒暑之侵。不为病焉。书曰有备无患。备者实德也。又曰无载尔伪。伪者虚文也。务实德去虚文。此正今日修人事之本也。心者万化之源。如欲修其本。又自 圣上一心始。诗云秉心塞渊。騋牝三千。塞渊者。悫实静深之貌。又云思无邪。思马斯徂。无邪者。存诸中者皆天理。而不容一物之谓。近而言之则只是形容卫文鲁僖牧马之盛。而语其极至则尧舜汤武之行帝而帝。行王而王。亦不过如斯而已。牧马不足为为国第一件事。而诗人犹且赞美之咏叹之不已。自古天下之事。有不从实地上成者邪。况守御之方则系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5H 页
是千百年利害成败之机。而有大于牧马者乎。造道深后。虽闻常人言语。莫非至理。圣人之好问而好察迩言者。良以是也。 圣上诚能因臣之言而断之以勇。成之以专。而行其所无事。使州府郡县。皆如墩主之设墩。而措置民社。寓兵于农。亦次第举行。则虽有西南之警。不为患焉。而臣之所陈。庶不至为空言矣。
应旨疏(丙子)
臣伏以易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是以上之求于下也。要须以心感心。下必以心应之。若不能以心感心。而欲使下以心应之者。不亦难乎。臣于四月望间。因巡察使行会列邑。敬奉求言之 教。而第自癸亥以后 下是教者非一。徒有求言之名。未见有求言之实。则无乃今之求言。殆类前日邪。欲有言而未敢矣。五月初偶得过去朝报。伏见四月二十五日 备忘记。六月中又获睹雷雨之后再度 备忘记。然后始知 圣上之求之者。果出于至诚而无伪也。殷忧启 圣。多难兴邦。则 圣上之以至诚求之者。实是亿万年无彊之休。 宗社臣民之幸。可胜言哉。圣人之感人心当如是也。奉复再三。感涕先零。且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5L 页
念士生斯世。出身事主。诚亦难矣。出身事主而遭可言之日。亦不易矣。此而不言则其如上负君父。下负所学。上愧于天。下愧于心何哉。臣请以 备忘记中忿𢜀好胜四字。推究 圣德受病之源。而且以臣平素之怀。尽底蕴而历陈焉。臣于甲子。冒忝言官。请还收朴承宗籍没之 命。则 圣上以无罪杀王孙。为承宗之罪案。而责臣以愚妄。绫昌大君之横罹无妄也。虽闾巷道路愚夫愚妇之无知。亦皆赍咨涕洟之不已。况以 圣上诚孝之至。友爱之隆。而当作何如心哉。其有所忿𢜀。固其宜也。虽然天人之会。岂常情之所能测哉。虽使承宗有杀王孙之罪。不过为为更始者。不知光武之中兴而误害刘演者也。害之者朱鲔。而光武不特待之以不死。且封为列侯。帝王度量。当如是也。 圣上于其时则虽有所忿𢜀。而及至正彝伦安 宗社。万物咸睹之日。则其于刑赏。正宜春生秋杀。阳开阴阖。扩然而大公。勿以一毫私意参错于其间。斯为 圣德之至矣。子曰伯夷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使伯夷之隘。而又念其旧恶。则恶得为圣之清者哉。以是知 圣德受病之源。都自忿𢜀上来也。且天地间事。求诸义理。则只是是非非而已。徒知是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6H 页
之在己。而不知非之在己。徒知非之在人。而不知是之。在人。则自不无好胜矣。是以哲后明王。不分人我。不分亲疏。不分爱憎。唯其义理之是者则从之。不是者则不从而已。岂容胜字于其间哉。近自十馀年来。政令施为之际。 启劄出纳之间。 上曰是下曰非。 上曰非下曰是。有似交争。无一日宁静。而上自大臣。下至侍从。无不被其摧折。 圣上以天纵之圣。智无不周。明无不烛。则是非之辨。宜若指掌。而无论是非。期乎必胜而后已。人主操予夺生杀之权。则欲胜而胜之者。不亦易乎。唯人则可以势利胜之也。可以威武胜之也。唯不可胜者存。天也。去年春雷震畿甸之日。适遭 二陵颓圮之变。彼斋郎恶知其非雷震哉。设使因雨水而颓圮。亦变之大者也。 圣上正宜反躬省愆。夙夜忧勤。有若子弟之见怒于严父兄。必起敬起孝。解其怒而安心焉。则可以上答天谴。可以慰 宣祖在天之灵。而曾未一旬。遽行 祔礼。继而斋郎受刑。言者被责。有似天变不足畏者焉。好胜试之于人。犹不可。况 圣上则欲试之于天者乎。臣闻唯德可以动天。未闻以好胜胜天者也。去年七月之风腊月之雷。今年五月之雨水雷震。其他种种可惊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6L 页
可愕妖异之灾。式月斯生。人心危疑。举国遑遑。有莫保朝夕之状者。安知非 圣上之好胜。有以致之也。人主一心。万化之根柢。忿𢜀好胜。一心之大病。由二病之有无。而邦国之兴丧判焉。可不戒哉。可不惧哉。虽然 圣上既知受病之源。而不讳焉。使举国臣庶无不共知。则易所谓不远复是也。日月之更。人皆仰之。万姓林立。拭目望治。而夫孰不曰大哉一哉也。第念目今时势之颠危。譬如失火之家。而 圣上之求之者。不啻如求救焚于人也。 圣上既已以心感心。则臣虽愚昧。岂不欲以救之之策。尽心而应之也。但国家元气。譬如三百六十四穴。无一穴不受病者。某药之当服。某穴之当灸。何以知之。其治之之方。其紧缓先后。又何以知之。昼则经营乎簿书之间。夜则沈思乎独处之中。而未得其所以应之者矣。偶有人传示二度疏。得见之则其一尹煌。其一俞伯曾也。满纸缕缕。皆出于披肝沥胆。而无非救时之策。读来读去。一言一字。无不与臣心合者。此外臣何言哉臣何言哉。近日必有以嘉言至论进之者多。而独此二疏。誊书传播。远及岭海之外。想中外之人。必以此二疏为第一也。易曰曷之用。贰簋可用享。又曰损益盈虚。与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7H 页
时偕行。先儒有言曰知时识势。学易之大方。煌疏所谓 庙乐之当撤。 陵寝五享之可罢。伯曾疏所谓祭享 御供贡物。依壬辰年例姑先停罢后。 皇朝之制。从容设行者。不亦宜乎。况煌疏则在求言之前矣。 圣上正宜惕然动念。即以施诸政令之间。而自夏徂秋。迄未闻有 朝廷指挥。臣窃惑焉。 圣上必以为若得方正德行之人。置诸左右。则忽然之间。可能立纪纲励风俗正士习保万民矣。又以为若得勇智过人之人。举为阃帅。则咄嗟之顷。可能修明军政。克壮谋猷。西郤山戎。南馘岛夷矣。若徒以是为宵旰之 睿算。而不早行二臣之疏。则臣恐疾入膏肓。药不可为。痈疽一溃。大命近止。当其时。虽使俞扁在旁。亦无如之何矣。人之言曰终日坐谈龙肉。不如吃猪肉而饱。 圣上虽以二臣之疏。视之如猪肉。若吃之而饱。则不犹愈于坐谈者乎。况错认龙肉而为猪肉者乎。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宋臣司马光以仁明武告其君。明则智武则勇也。唐太宗之臣魏徵劝行仁义。玄龄善谋。如晦善断。谋则智断则勇也。太宗之智仁勇。虽不能如二帝三王之纯。而补之以三人。故能致贞观之治。阙此三者而为天下国家。臣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7L 页
未之闻也。 圣上以奖拔人才为急则智也。以民不蒙惠为忧则仁也。二臣之疏。其于救时之策。可谓善谋矣。如以为不是则已。如以为是则断然行之者。岂不是大圣人之勇乎。书曰克勤于邦。断之以勇。而如欲守之则在乎勤而已。世尝以秦始之衡石程书。隋文之卫士传餐为讥矣。秦隋之亡。在于积德不固。付托非人。其招八州朝同列。南平陈一天下。自古称富强必以秦隋先焉者。未必非程书传餐有以致之也。后世人主不师周文不遑暇食。而反笑程书传餐之劳。高拱穆清之上。而欲效垂衣之治。不亦难乎。况剥床之灾切近而事急于燃眉者乎。 圣上试收取诸道巡营各司贡物本色及本司户曹人情作纸详定案而 省览焉。则亦必怃然而寒心矣。况详定之外。又有倍蓰之弊者乎。如欲防人情之弊。虽以刀锯鼎镬严其法。奸细谋利之辈。决难胜其防矣。况又公然以人情书于详定案者乎。呜呼。此习其来甚久。已为赤子沈痼之痛。为父母者。果可高坐远视。不肯为一者勤劳乎。惟 圣上加察焉。且古者以田赋出兵。故春秋传曰悉索敝赋。又以户口出兵。故苏秦之说齐王也。以临淄之户口。定苍头带甲之数。以是观之。分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8H 页
定军额。要不出田结户口二者而已。或者曰以户口定军额则田结似不当论。此不通之言。军额虽出于户口。而许多资装备给。皆责于田结。则二者所当并计而分之也。丁卯虽 下罢户牌之 命。而差役之际。诸道列邑皆用之。自兵曹又徵馀丁之布。是名虽罢而实则用也。 圣上试收取诸道列邑户牌编伍田结数而 特加详览后。如今别定之军。亦令诸道极择公平勤干之吏。随其户牌田结编伍之多少而定其额数。使一名添不得。一名减不得焉。则兵为行者。民为居者。兹二者。庶无不均之怨矣。 国家机务有万。而要其重且大者。则军政是已。惟 圣上留念焉。抑臣又有献焉。自 朝廷如欲经略西方。有一策焉。巡察主将也。元帅客将也。元帅行号令于巡察。巡察受节制于元帅。主以受节制于客。客以行号令于主。其刍粟器械之责应也。以客而或不通物情。以主而或不善奉行。公移禀覆之间。下吏疲于奔走。列邑巡检之日。小民困于厨传。其他各㨾难便之状。悉难以文字形容。如欲慰悦西民。而以静制动。先须以元帅兼巡察然后。次择其朝中通世务有器局负名望骄将悍卒之素所畏服者三四人为帅府从事官兼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8L 页
晴川江西南守令。使之一以察元帅之耳目之所未及。兵民之所利者则兴之。所病者则除之。一以随公论而甄拔其地之人才。其尤者 启知朝廷。一以先占其可为山寨山砦之地。用儒品武士之有胆勇心计者。称以守城将。使为寨砦之主。移积公私之储畜。收集颠仆之老弱。棋布星罗。迭为掎角之势。则庶可以维持民心矣。南宋时吴玠兄弟以寨砦保全蜀千里之地。此已然之成效也。此是 庙堂之所当筹者。非如臣微末所敢轻议。第已奉求言之 教。似不当以出位为嫌。曾于佐幕宁边之日。思之熟计之深者。故及之。惟 圣上特加深思焉。今臣营营职事。纷纷思虑。欲徒以区区文墨感动 圣心。诚亦浅矣。但 圣上以能致至诚。勉三司六曹。以如保赤子。责守令。斯二者皆 圣上事也。诚者万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 圣上若至诚无息。犹天之于穆不已。则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三司六曹自无不诚矣。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圣上若视民如伤。则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守令岂无如保赤子者乎。若循涂守辙如前之为。则臣恐 圣上之以至诚求之者。徒为文具。而前后 备忘记。亦终归于一张休纸而已。古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9H 页
人不以求言为贵。而以用言为贵。取其实也。断之以勇。行之以诚。转危为安。 宗社幸甚。臣民幸甚。
 批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尚。所陈之事。无非嘉言善策。当留念采用焉。
乞递承旨疏(庚辰)
伏以臣至庸极陋。猥叨 侍列。顾名思分。岂敢惮劳。但臣性本迂拙。身且虚弱。幸随朝联。气渐若馁。其于进退升降俯仰之间。每失常度。与夫寻常职务酬应之际。亦茫然昧然。罔知攸为。况本院则百司八路 命令出纳之所哉。一任吏辈之指使。正若瞽者之有相。反求私心。自笑自恧。其于十目。宁不骇然。此臣之不可堪一也。且臣以宁边判官递还之日。行到黄州。重得疔肿。几死幸苏。以致右长指屈而不伸。人之用手。便于右而不便于左例也。右既屈焉。用何能便。自是之后。臣虽忝守郡县。而其于巡兵营文报著缄。亦未成㨾。况可望至严之地公事之下。书判付而著缄乎。每当书判付而著缄。则其艰苦惶悯之状。同僚之所知。此臣之不可堪二也。且臣早患风痹。积年针药。未见分效。因致阴阳不交。水火互攻。上焦郁热。下部蹇痿。立不能久立。步不能疾步。欲久立则眩晕。欲疾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59L 页
步则颠仆。顷于 宗社两祭。连以荐俎官有差帖。而或用礼曹移关。或用私简以图免。国之大事在祀。而且以有事为荣。则苟且图免。夫岂本心。盖虑不量而轻进。则若临肃敬之地。必有披猖失仪之患也。祀事则图免。清班则甘处。人虽不言。臣则知耻。此臣之不可堪三也。今则顽痰塞胸。惊悸怔忡。一日之间。似不省人事者累次矣。若不能退休调理。则旬月之间。决无收复之望。天地父母之前。夫岂有一毫欺罔之言哉。伏乞 圣慈特下递差之 命。以便公私。不胜幸甚。
论自备铳疏(庚辰)
伏以御暴之策。在知其要。不知其要则虽欲自强。而适足以劳民伤财而已。请以炮手一事陈之。臣生于乡长于乡。自少略知民间疾苦矣。且忝守西南数邑。则略知今日之鍊兵。有名而无实也。 御营炮手固皆已私备铳药丸矣。各道各官束伍炮手则私备铳药丸者。才什之一二耳。各官铳药丸。以月课艰难措备。付诸会录。仅免 朝家责罚而已。何敢望会外有馀数也。守令中有留心军务者。虽欲以会内铳定给炮手。使之私习。而受出之后。或见失或破缺。则固不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0H 页
可以炮手之见失破缺者。更责措于民户。若督徵于见失破缺者。则其怨苦之心。反不如初不给之为愈。况药丸一放。即为落地无用之物。则自官尤无继给之路。自官家虽欲以铳定给。而炮手辈虑或见失破缺之后。必有责徵之患。皆不愿受出私习。故各官炮手中其不解操兵者。什之八九耳。及其缓急。始以官铳定给。则人与铳初面。铳与手不亲。以不习之手。用不习之器。其不能得力于仓卒。固然矣。臣虽未知某道某州府郡县炮手数几名。铳几柄药几斤丸几介。大槩以丙子以前身所经历者计之。会付铳数。不及炮手数。而临乱分给之际。炮手中间或备私铳者。不愿受官铳。故仅仅充数。得免军律。当日喜幸之心则虽以百金赏之。有不足矣。及其败还也。弃而来者皆官铳。而备私铳者则死者外。生者则皆持还。盖素所习而所措者。故其爱铳有若爱身故也。然则私备者之有益于 国家。顾不大邪。亡羊补牢。失马修厩。器械荡失之馀。固不容束手而待变。今造铳煮焇之役。在所不已。然虽使有了解之才者当之。谓之舒民力则可矣。谓之不烦民力则臣所未晓也。设使不烦民力而造铳煮焇。如山积而云委。若深藏而官不给焉。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0L 页
炮亦不能私习如前之为。则此臣所谓今日之鍊兵。有名而无实也。今若先检其各道各州府郡县炮手几名。次察其铳数几柄药几斤丸几介。则药丸临乱分给。或可继焉。而铳数则不及炮手数矣。铳数虽与炮数等。以不习之手。用不习之器。与无铳无异。况元数之不及者乎。以臣之愚意揣之。继自今姑停造铳煮焇之役。 下教于各监兵营守令。会炮手哨官及哨内炮手于官门。令曰各哨中炮手如有私备铳药丸而私习者。一依 朝廷事目。自其官官厅所纳各㨾杂物及道路桥梁柴草冰丁面中杂役一切永为蠲复云云。则哨中岂皆是无知者也。知炮役之不能免而且乐其蠲复之利。必多有私备者矣。若有私备私习而成材者。守令拔其尤 启知朝廷。或给羽林兼司职帖。则哨中岂无好名者乎。悦其职帖之名而必有闻风而兴起者矣。然后守令之善为劝诱。多得私备私习之炮手者。自 朝廷别加褒赏。则守令之中亦岂无著实举行者乎。若是则非但除郤劳民伤民之弊。且无备器械之名。而有备器械之实。无鍊兵之名。而有鍊兵之实。此宋臣苏轼倡勇敢之策也。若 殿下不以人废言。询诸备局。断能行之。则其如缓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1H 页
急。不无小补。不胜切祝祈恳之至。
乞递承旨疏(癸未)
伏以臣本菲材驽质。累玷 侍列。顾名思分。荣滥莫甚。苟非势穷情迫。岂敢便谋惮避。第臣受气虚薄。夙有羸瘁之症。半生调治。仅延残喘。中年以后。不戒于酒。多添剧症。惩创不深。药力少效。以至神昏目眩。惊悸怔忡。脚枯足痹。无一点血。小或触热冷。胸膈痞结。不食自饱。腰背相引。痛不可忍。发必危重。馀小杂症。烦何敢悉。第诸症之中。痰欬最重。气稍不摄。辄尔发作。梗喉如戟。呼吸不通。喘急之声。达于门外。欲唾未唾。艰闷之状。旁人相对。亦甚苦之。平居无事。神思茫然。今不记昨。夕不思朝。语次无伦。谈东说西。或时酬酢稍繁。则烦火上攻。两视昏花。颠仆顿地。不省人事。苟使临事。百做百错。无足怪也。特以年纪未甚衰耗。其在寻常职务。或有陈力之望。至于本院为任。命令出纳之所。上有一心祇肃之严。旁有百务丛沓之重。决非微臣所能堪也。故臣于庚辰秋忝在本院之日。将此病状大槩右指不能屈伸。不便署缄等情。控疏乞递。即蒙 圣慈。特赐允俞。臣于其时。抚躬感泣。今此本职之 除。又出臣素料之外。是 殿下必以臣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1L 页
前疏之所陈。视为引告之常例。而非洞烛其疾病之实然也。臣虽顽同木石。粗识事君不欺。为人臣第一义。何敢有一毫欺罔之心乎。抑臣稽诸中国野史。当朝之制。鸿胪宣赞礼毕。各官将奏事。皆预欬一声。其有痰欬不可忍者则许引退自便。宣德中曾子棨。成化中马昴。或以痰欬敕免者。当朝或以得欬退出 殿门外云。夫痰欬以病则微。敕免于体则大。而 皇朝故常如此者。岂不以至严至肃之地。小有失仪则所关非细故欤。彼曾马二臣。以德位俱隆。系一时安危之身。而犹尚如此。则如臣之陋劣昏庸最出朝臣之下者。何足道哉。况臣之病状。不但如古人痰欬之类。而其眼暗手战。不能书判付。则比庚辰秋十分加重者乎。前者具由呈递。而遽承还给之 命。一月之内。惶不敢更为烦吁。扶曳供剧者有日矣。今则当 玉候愆和。朝廷问安之日者。在凡官犹未敢言病。则待罪近侍。尤不宜陈乞。而第念臣之所患则痰喘痢症。一时并剧。夜则烦恼不能合眼。昼则昏倒不能出厅。以致元气削弱。日渐凘败。多般治疗。未见小减。旬朔之间。决无差复之路。今愿 天地父母。谅臣无用之实。怜臣悯迫之情。 特许递改本职。使之专意调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2H 页
药。得延垂死之命。则公私幸甚。进退皆 恩。
乞递兵曹参议疏
伏以犬马之疾。有加无减。稽谢 恩命。已至旬日。逋慢之罪。实无所逃。跼天蹐地。若无所容。第情有所不可不白。事有所不可不辨者。兹冒万死。敢刳一心。幸垂 睿察焉。臣之前疏有再呈三呈。政院还出给之语。故 殿下等看以初度呈辞而有给由之 教。臣之所料则不出乎是也。政院则以为上章例无自上给由之教。此则异常之 命也。呈辞何可入纳也。臣之所料非则政院之不纳是也。政院之不纳非则臣之所料是也。臣赋性昏滞。全未解事。是非之间。臣不知所处也。设使臣之所料为非。而症势无差复之期。呈辞无入纳之日。忧煎既切。(缺)惕怀。佐贰之任。不宜久旷。伏愿 殿下俯谅危忱。 特递本职。使之专意调治。获延蝼蚁之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乞递大司谏疏
伏以臣祗奉 恩旨。以臣为司谏院大司谏。臣承 命陨越。罔知攸措。恭闻五月十五日 下批。除臣兵曹参议。缘犬马之疾剧。不得前赴 肃谢。具由呈状。道臣曾未数月。遽承新 命。而臣病比昨有添无减。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2L 页
重涉逋慢。益增兢惕。诚以微臣区区悯迫之状。罔攸达于 天听。故敢冒昧而粗有所陈。伏念士生斯世。孰不愿释褐登朝。以为父母之荣哉。然而得遂其愿者寡矣。又孰不愿致身清显。以近人主之耿光哉。然而有命焉。得遂其愿者益寡矣。臣薄陋谫劣。滥尘仕版。特蒙 圣恩。屡擢从班。踰越涯分。至于今日。忝长谏坡。尤极一时之荣选。此正臣铭骨衔恩。忘身报国之秋也。又安敢饰辞欺诬。自陷于罔上之律哉。臣禀气羸弱。早患风痹。即今年纪垂满六旬。元气惫缀。药力难效。中岁添病之根。及今诸症之状。臣曾在银台骑省乞递之际。屡白梗槩。 圣明或以洞烛。故烦不敢再陈矣。自春徂夏。宿恙重发。昏眩痰喘。比前疏之所陈。不啻十倍。委顿床席。迨逾数朔。千里匍匐。其路无由。况谏长为任。责望至重。必其自在下僚。历扬清要。望实俱隆。物议皆允。然后始得拟望。至于臣者。人物空疏。素乏片长。此等清班。岂宜冒进。臣不知愧。物议云何。第以比者 国运不幸。变故叵测。 玉候违豫。遭此震惊。每念及此。怛焉痛心。又闻方今 春殿躬擐甲冑。蹈不测之地。尤非臣子退休之日。而抱病僵仆。区区寸忱。不得仰伸。此则臣之罪状。万死难赎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3H 页
矣。抑臣于此。有所感焉。属在龙飞之初。当时四方风动。臣民拭目。以为以 殿下聪明神武不世出之资。太平之治。计日而待。奈何人谋不臧。运值蹇屯。转辗因循。以至今日。纪纲大坏。风俗蠹败。灾咎叠现。饥馑荐臻。赋敛烦重。守令贪残。饿莩流离。疠疫死亡。愁叹之声。盈于道路。危亡之徵。咸萃兹时。至于向来贼变。实二百年来所无之事。甲子丙子之变。不足以方于此。何以言之。甲子之乱。出于外藩。丙子之乱。由于邻国。特寻常事尔。岂如腹心大臣。与国一体。阴蓄爪牙。酿祸肘腋。其凶谋所在。勋旧清流。悉拟芟除。其危且急。从古罕比。故臣曰甲子丙子之乱。不足以方于此。书曰洚水警予。 殿下所宜惕然警惧。反身修德。 下教罪己。痛自悔责。如唐德宗下奉天之诏。董责大臣。条陈治体。如宋仁宗开天章之阁。至于 宗庙祭享之节。名曰进上之属。悉依丁丑例。裁减施行。内需司之赢馀。诸宫家之折受。拨还公费。以补万一。频遣绣衣。勿用抽栍。因与道臣互相纠劾。务得实情。摘发守令奸赃尤甚者。置之重典。令户曹会计一岁所入几何。支费几何。推移相补。节冗削剩。以俟岁稔。要得苏复民力一二分。明赏罚布公道。人臣之死于其职
无住先生逸稿卷之二 第 463L 页
者。亦宜雪其罪名而优奖之。以励百僚。凡有政事系于大体。总揽专断。勿循旧例。日 御别殿。一切屏去玩娱之具。亲近庄士。讨论经史。以至于今古之治乱。人才之邪正。天意之向背。民情之离合。靡不留神而讲究焉。以此颐养 圣体。增益精神。开广聪明。若是则可以上格天心。下慰民望。转危亡之机。为太平之阶。未必不自今日始。此正 殿下大有为之时也。臣于是时。幸忝言地。虽不得趋走奉职。亦宜竭力殚精。以效所闻。而久病沈痼。神思茫然。遂无一言之献。以塞其责。抱恨无穷。死难瞑目矣。伏望 天地父母。特垂矜慈亟命递职。俾安愚分。得以专意调治。延活蝼蚁之命。尤荷陶镕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