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x 页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3H 页
林谷先生年谱
皇明神宗皇帝万历十四年( 宣祖大王十九年)丙戌九月十二日癸卯子时。先生生于三嘉县大平里第。(先考处士公。以立斋卢先生之女婿。来居此地。○先生生而岐嶷。天姿粹美。)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岁。)
 十六年戊子(先生三岁。○匍匐提携。动止异常。见者奇之。)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岁。)十月。丁先考处士公忧。(先生早孤无依。立斋先生护而教之。)十一月。葬处士公于葛溪子坐原。
 十八年庚寅(先生五岁。)
 十九年辛卯(先生六岁。)十二月服阕。
 
二十年壬辰(先生七岁。○先生自六七岁时。不命之行不敢行。不命之食不敢食。立斋先生益奇爱之。)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八岁。)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九岁。)始受学于立斋先生。(先生每日长跪读书。有不可犯之气像。同学群儿。不敢嬉戏于其前。)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十岁。○先生劬书嗜学。文理稍通。立斋先生有书札之自外至者。必使先生讲读而解其未通处而已。)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十一岁。)谒梧里李相公。(梧里李相公元翼以岭伯历访立斋。联枕一夜。先生从傍侍立。梧里见而奇之曰瞻慕有孙矣。)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十二岁。)从立斋先生。避倭乱于星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3L 页
山地。(岛夷再犯。故搬移远避焉。)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十三岁。)自星山转向于高阳之桃津村。(立斋女婿朴廷璧所居里。倭寇稍退。故转移于此。)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十四岁。)在桃津村。(先生在兵火流离之中。书籍荡残。堇得史略及联珠诗。受教于曹公敬明。讲义于立斋焉。曹公咸阳文士。又善书隶。同来避乱矣。先生读书之暇。收取立斋咏怀诗什。私自书录于小册中。)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十五岁。)陪立斋先生。还归大平里旧庄。(兵燹之馀。书册最贵。幸得孟子大文而读之。)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十六岁。)往学于竹亭。(芦坡李先生亦还乡里。刱立竹亭。引进后学。先生以立斋之命往学。)
 
三十年壬寅(先生十七岁。)遭立斋先生丧。(殡敛葬祭。极尽诚礼。)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十八岁。)春。省处士公墓。(兵乱始靖。故往省焉。)从伯父西涧公。受论语。(先生往安阴葛溪。省扫亲墓。因从伯父读书。)夏在峄川书堂。(与士友居接焉。)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十九岁。)聘夫人东城李氏。(龟岩先生桢之孙进士虎变之女。)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二十岁。○先生究览坟典。沉潜性理。傍通举业。文词渐进。)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二十一岁。)五月。子南寿生。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二十二岁。)修松亭稧。(先生约与乡里同志。修稧于松亭。盖会友辅仁之意。讲义久敬之道也。春秋约会。岁以为常焉。)○六月。子南寿夭。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4H 页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二十三岁。)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二十四岁。)春。中乡解。(不赴会试。)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二十五岁。)往新山书院。(士林刱新山书院于山海亭旧址。奉安南冥先生。故先生往参。)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二十六岁。)秋。中乡解。
 四十年壬子(先生二十七岁。)春。中生员试。(参南好学榜二等三人。)○三月。子汝松生。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二十八岁。○先生于功名淡如也。以亲命黾勉赴举。而或有小碍则不赴。不以得失为欣戚焉。)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二十九岁。○先生自小成俊。无意举业。㛡愉滫瀡。务悦慈心。每以不及事先君为终天恨。)○八月。子汝柏生。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三十岁。)读书石宝庵。(先生约与许沧洲燉同栖斯庵。研穷义理。)与思湖吴正言长书。(吴公伸救郑桐溪。被北人嫉斥。远谪兔山。先生书以问之。诗以寄之。吴公复书。详悉风土俗尚地产有无而答之。先生又有梦见吴正言诗。)侨居康洲里。(康洲在晋阳。先生爱其山川之秀丽而般游焉。)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三十一岁。)莲堂成。(先生侨寓康洲。最爱莲池之胜。结茆其间。啸咏寓怀。)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三十二岁。)遂废举业。(先生废举以来。专意学问。探赜蕴奥。尝曰论语一书。俱载夫子言行。熟读详味。则作圣根基。专在此书云。)○十月。闻吴思湖长讣。(吴公卒于兔山谪所。先生痛之。有挽诗祭文。)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4L 页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三十三岁。○时北论方起。朝事日乖。先生知不可为。遂与朴无闷,赵涧松,许沧洲诸贤。讲论义理。邀游山水。遗落世事。)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三十四岁。)作诗咏怀。寄桐溪先生谪所。(桐溪先生抗疏直言。被斤北党。栫棘耽罗。时议甚危。先生作诗写怀。以慰行遣之苦。)○哭钓溪朴公寿宗。(葬时有挽诗祭文。)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三十五岁。)四月。闻寒冈先生讣。(有挽诗。)与雪壑李公大期书。(李雪壑欲直文峄阳景虎之事。为北人所斥。谪海西之白翎岛。先生以书问焉。)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三十六岁。)与桐溪先生书。(桐溪时在谪所。先生书略曰愿写出谪中之山川如是也。风俗如是也。眠食如是也。别成一幅寄来。则当挂诸壁间。以慰瞻溯之怀云。桐溪复书略曰栫中所闻见与起居眠食日用事为者。依教别成一幅。统惟视至云。)往唁赵涧松任道。(涧松丁内艰庐墓时。)
 二年壬戌(先生三十七岁。)春。往龙门书院。(龙门书院。即一蠹,葛川,瞻慕三先生妥灵所也。重修移安。故先生往参焉。因登光风楼有诗。)丁母夫人卢氏忧。(六月母夫人患面肿危谻。先生吮浓汁。食饮药饵必躬执。及其不幸。哭踊哀毁。顿绝方苏。)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三十八岁。)正月。葬母夫人于鸡鸣山。○三月光海废。(先生庐墓三年。哭必尽哀。身不脱衰。○先生友爱笃至。和乐湛洽。是岁奴婢居外者闻丧。备送衣物。先生曰此遗物也。姊氏在。何敢先用。遂送之。其友爱如此。)林谷斋成。(先生别筑数间斋舍于鸡鸣山下。使处学徒肄业焉。)
 四年甲子(先生三十九岁。)○闻 大驾播迁公州。(时北兵使李适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5H 页
举兵犯 阙。大驾播越。先生闻而忧愤。挥泪题诗。)○八月服阕。省墓安阴。(先生以早孤为恨。频频往省焉。)游德裕山。(先生素癖山水。无岁不游。)自知轩成。(先生作精舍于所居之南羊亭之上。扁曰自知轩。书敬义二字于壁上。写夙兴夜寐箴敬斋箴于双牖之傍。请曹处士敬明写西铭。揭诸座隅。且书毋自欺慎其独思无邪学究圣贤鸢飞鱼跃等语。目寓心思。对越警省。)往咸阳。修六代祖兴卫公墓。仍游大孤台。(台在蓝溪边。与外外诸族会饮焉。)往南源。谒叔母丁氏。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岁。)正月。谒姨母于灵川。○九月。与诸友游伽倻山。(先生与朴无闷,宋栗村,许沧洲诸名硕。同游于伽倻之海印寺。转向上峰。有唱酬诗。)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一岁。)春。游钓洞泉石。(钓洞。即朴无闷藏修处碧寒亭也。先生与宋栗村翊。同往钓洞。携酒上船。微雨西来。先生倚船即吟曰风送催诗雨。栗村继吟曰花迎载酒舡。先生遂足成篇。使少年题诗石壁。又为题名焉。)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二岁。)正月。闻金人来侵。 大驾播越。愤惋题诗。(时姜弘立引北虏犯境。节度使南以兴战死。平壤已溃。国人汹惧。 大驾行幸江都。先生愤惋题诗。)二月哭芦坡先生。(先生与许沧洲燉,郑进士以游诸人。昵侍进药。及其丧也。制服行素。尽其情礼。)往访文茅溪纬。(先生与赵涧松。访茅溪于娥林。从游累日焉。)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四十三岁。)春。与朴无闷絪,许沧洲燉入德山。(先生与同志往谒德川书院。因游而还。)○修四姓追远稧。(先生与李洪孙诸姓相议聚射。以修奉先之仪。列书长幼名字于册。有规目八条。因序其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5L 页
下。)
 二年己巳(先生四十四岁。)正月。行朔讲。(时远近学徒坌集。先生教诲不倦。严立课程。循序以进。设月朔讲规。定其优劣。)三月。访赵涧松。(是月十八日。先生与李公浚。往访涧松于柰内。涧松乐其远来。乘舟景酿台。溯泊苍岩亭。亭即郭忘忧堂栖息处也。士友齐会。沿流数日而归。涧松作过从录以记之。略曰林君即瞻慕先生之孙。家学渊源。既有所自。而天品之好。识量之大。非流辈所及。沉雅厚重。休休有长者风。余生也晚。虽未及老先生之门。每遇君。如在函丈之侧。令人心醉。若饮醇酎。若之何缩地卜邻。日闻清诲。为丽泽观善之地欤。)哭许德庵洪材。(有挽诗祭文。)
 三年庚午(先生四十五岁。)冬。访曹处士敬德。(曹公咸阳人。先生避乱灵川之日。夙有承诲。躬往拜侯。仍留数日。讲论中庸。)
 
四年辛未(先生四十六岁。)重修洞稧。(己亥年间。李芦坡修双树会稧。盖睦姻任恤。讲信辅仁之义。先生与洞中诸人。重修旧稧。春秋讲会。劝善惩恶。改正旧案。继录子弟。作序以附焉。)
 五年壬申(先生四十七岁。)重修林谷斋。(林谷书堂。先生居忧时。墓庵做朱晦翁寒泉精舍之作也。今春先生避寓于此。修缉旧斋。檐结松枫。终日危坐。探赜性理。有诗自警。斋下有一变岩,流觞岩,观鱼矶,濯缨台,双松台,涵虚岩,悬瀑崖等处。皆先生命名也。)○哭许沧洲燉。(有挽诗祭文。)
 六年癸酉(先生四十八岁。)春。与柳修岩袗,朴无闷堂。会游黄溪瀑布。(修岩时宰陜川。约与无闷期游瀑布。邀请先生。故因往会话焉。)秋。桐溪先生来访。(桐溪以龙岩洞主。来临院中。先生与桐溪同往孤查。至钓洞无闷堂所。转向瀑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6H 页
布。因会于自知轩。时远近士友齐会。从容信宿。讲论性理。一时以为盛会云。)上桐溪先生书。请撰先考妣碣文。上梧里李相公书。(先生既请先考墓铭于桐溪。又收外王考立斋诗文。求跋于李芦坡。乞笔于李梧里元翼。)
 七年甲戌(先生四十九岁。)九月。闻梧里李相公讣。
 八年乙亥(先生五十岁。)春。往见桐溪先生于钓洞。因与宋正郎硕胤同话。(桐溪来临于钓洞精舍。先生偕焉。宋正郎时宰陜川。闻而亦来会。)四月。与朴无闷宋正郎游黄溪。(宋正郎与先生书。略曰朴兄怜我汩冗。谋与左右会晤泉石之上。定示期日。深幸此生庶有拨之缘。为之欣慰。况弟将赋归。切欲握叙。四日之午。当与朴兄往待黄溪。幸毋孤如何云。)十一月。除童蒙教官。(不就徵。)十二月。除 大君师傅。(是年十月。桐溪先生入侍 经筵。 上问南中人才。桐溪乃以林薰,林芸兄弟学问陈达。仍言林芸之孙真怤。有文学可用也。 上曰。至今遗逸。甚可惜也。至是铨曹连荐。有是 命焉。)是月。与桐溪先生上京。(是月初九日。 中殿升遐。桐溪将趍慰 阙下。以书劝起先生。约与同行。先生强作西行。以二十一日治行。与桐溪向京城。三十日投宿文义县。)
 九年丙子(先生五十一岁。)正月。诣 阙谢 恩。翌日还乡。(是月初一日。宿于清州村舍。十一日晚。入城诣 阙谢 恩。退至明政殿下。行哭临礼。出就依幕。呈两 大君问安单子。两 大君方入祭殿。俄而回答曰。即欲奉谒。而处所非便。未果成礼。痛恨云云。还就桐溪舍馆。桐溪曰。相知间多送酒壶。一不开饮。为君送别。劝饮四五觥。即出于江边。宿于尹兴庆家。十二日下乡。○无闷堂与书曰。肃谢翌日。决意勇退。可谓不负所学。不以其进为贺。而以其退为贺焉。)与无闷堂书。(无闷堂将修山海师友录。先生往复书札。相议修整。)四月。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6L 页
除承训郎。○十二月。北虏长驱。 大驾播越南汉山城。先生题诗以寓慷慨忧愤之怀。
 十年丁丑(先生五十二岁。)闻南汉讲和。(先生闻和议已成。不胜愤郁。奋笔题诗。诗凡六十八句。又有律诗一首。)往拜桐溪先生于某里。(桐溪先生痛斥和议。欲自刃分。被救得苏。即还乡遁居某里。先生往侯之。俱陈愤怀。因留屡日而归焉。)
 十一年戊寅(先生五十三岁。)秋。寓居香川。○上桐溪先生书。(先生请撰王考瞻慕堂先生墓碣铭。)
 十二年己卯(先生五十四岁。)春。茅屋成。(先生构茅屋数间于香川所寓之处。以为偃息之所。日处其中。静生看书。有寓居说。)撰峄川书院奉安文。(峄阳郑公惟明立祠奉安时。)
 
十三年庚辰(先生五十五岁。)冬。往孤山问无闷堂病。(无闷堂调治身病于孤山斋。故先生与宋司谏挺濂往问焉。)哭朴无闷。(先生会葬无闷。归路有诗以示同志。又有挽诗祭文。)
 十四年辛巳(先生五十六岁。)春。伐碑石于安阴县。(先生为先考处士公墓碣。有是役焉。)夏。哭桐溪先生。(有挽诗祭文。)秋撰无闷堂行状。
 十五年壬午(先生五十七岁。)春。往谒龙门书院。(士林跻享桐溪先生于龙门书院。先生以洞主。前期临院。规画凡事。各尽其节。)
 十六年癸未(先生五十八岁。)
 十七年甲申(先生五十九岁。)二月崇祯亡。○先生移居九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7H 页
曲之下。自号九曲老夫。(是年 皇朔已绝。先生尤切愤耻。贲趾遗世。移居九曲山下。在黄溪之上。山深洞僻。人烟隔绝。萧然孤居。悠然自娱。)任清溪洞主。(清溪书院。即黄江李先生妥灵所也。先生以病辞焉。)退送新历。(有传致新历者。先生曰。元亮焉用宋甲子。如吾皇明旧氓。耻无崇祯年号。退送新历。有诗曰历书今夕送斜那。从此浑迷日月过。惟有春秋分别处。满山枫树杜鹃花。与桐溪先生花叶诗一义也。)
 乙酉(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先生六十岁。)春。茅斋成。(先生作三间茅斋于九曲之下。浑志世事。日就看书。尤爱论语庸学。沉潜心经近思等书。尝曰老境看书。有如秉烛然。或有依俙记忆处。是亦不为无助也。且为学。须要践历阶级。渐至上达。方有益。譬如游山者。若不能一一探历。而倏然勇往。直抵上峰。则何以知这里包许多境界。)
 丙戌(二十四年。)(先生六十一岁。)作南平文氏族谱序。
 
丁亥(二十五年。)(先生六十二岁。)春。竖处士公墓碣。(有告由文。)○撰奉事白公弘悌墓碣铭。○移居栗里。
 戊子 二(저본에는 빠져 있는데, 앞뒤를 참고하여 보충해 넣었다.)十六年。 ○(先生六十三岁。)撰升平朴氏墓碣铭。(徵士无闷堂之孺人。)○寄裴秀才一长诗。(先生作诗以勉裴公。有继往开来任此身。古人忧道不忧贫。三纲八目森阶级。居敬存诚要日新之句。)
 己丑(二十七年。)(先生六十四岁。)
 庚寅( 孝宗大王元年)(先生六十五岁。)六月。哭宋栗村翊。(宋公即先生娣兄。葬时有挽诗祭文。)八月。哭姊氏。(有祭文。)○冬。还归九曲幽居。
 辛卯(二年。)(先生六十六岁。)撰栗村宋公翊及孺人德恩林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7L 页
氏墓碣铭。○撰忠顺卫宋公世绩墓表。
 壬辰(三年。)(先生六十七岁。)八月。参龙门书院享祀。(先生以洞主。病辞不得而参享礼焉。)
 癸巳(四年。)(先生六十八岁。)六月。眉叟许先生来访。(眉叟南游至嘉树。观龙门水石。因造先生之庐。相见如旧。许以巨人长者。)九月。设族会宴。(是月。安阴诸族。携酒齐会。先生喜供酒馔。宴游谈笑。留连累日而归。)
 甲午(五年。)(先生六十九岁。)与赵涧松书。(先生书曰。桐溪无闷。邈矣难追。老兄尚留。仰望驰心。退溪节要。未断手耶。南冥粹言。想已就完。可付此便耶。此等事。无士友相力。难可独成。涧松复书曰。退溪节要。如兄所谓无相助士友。半死老物。势难独辨。南冥粹言。只将本集。增减改写。别无劳费。年前只誊南冥退溪两先生往复书各二篇。有故中止。常恨未毕业而化极虑。此书若成。不送于兄而将谁托哉。粹言一书。扶护南冥之意。甚不偶然。而不晓事者。保无闹怒耶。)
 乙未(六年。)(先生七十岁。)二月。参龙岩书院享祀。(先生任洞主数年。辞不获已。往参春享。)
 丙申(七年。)(先生七十一岁。)作圣学十图屏。(圣学啚。退溪先生所撰也。先生请全进士荣。净写圣学十图于屏间。朝夕对越。以寓尊慕之诚。)撰判官许公洪器墓碣铭。○撰许沧洲行状及墓碣铭。
 丁酉(八年。)(先生七十二岁。)春。䆮疾。常在枕席。(先生素患风湿。近因尤剧。未能运步。不离床席。)九月。病势沉重。(针药无效。)十月初五日。考终于九曲茅斋。(闻讣之日。远近学者如悲亲戚。或曰哲人萎矣。吾辈将何所考德而问业焉。)○十二月十七日。返榇于林谷旧卢。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8H 页
戊戌(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葬于先垄北岗壬坐之原。
显宗大王四年癸卯行状成。(宋司谏挺濂撰。)
 五年甲辰。立墓碣。(眉叟许先生穆撰。)
肃宗大王十七年辛未。创古岩书院。(先生易箦后三十五年。士林创建于金城山下。卢立斋,李芦坡并享。而 英庙五年己酉。移建于寒溪之上。)
林谷先生文集年谱 第 169H 页
林谷先生年谱跋[林汝柏]
府君禀质凝重。器局宏深。广颡而疏眉。身长而美须。其事亲也孝。奉祭也诚。待人也和。处事也义。不喜纷华。不饰边幅。出言制行。自然近道。学问醇正。造诣渊笃。博以极之于周张程朱之书。约以守之于操存省察之地。襟怀坦荡。绳墨峻截。殆庶乎中和之不偏。而一时从游之士。莫不闻风诚服。觌德心醉。孤虽无状。何敢强其疑似。以重戚先志也。诚以先世有善。不知则不明。况传闻之与亲见。其详略又相悬绝焉。若不及今收录。而积以岁月之久。则往者日远。来者日忘。几何其不至于泯没也。不肖无状。玆敢不揆愚陋。或据其文集而摭之。或问诸家庭而记之。参之以平日所目睹者。而辑成一篇。名以年谱。一以寓终天孺慕之资。一以为他日考据之实。而疏漏之质。疾病又从而痼之。从前十馀年。莫能朝夕侍侧审视而仰听其彝训。则其间必多阙略。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后之览者。庶几有以恕其僭妄而正其疏舛。则有光于斯文大矣。是实不肖孤之窃有望于同志之士者。呜呼痛哉。戊戌九月日。不肖孤汝柏泣血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