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石遗稿卷之四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x 页
白石遗稿卷之四
 附录上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3H 页
官职 除拜年月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中生员。
天启四年。(甲子)六月二十日。拜宣教郎。獒树道察访。
崇祯三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一日。拜义禁府都事。
  九年。(丙子)七月十一日。拜通善郎。麒麟道察访。
  十年。(丁丑)闰四月二十二日。拜 大君师傅。
孝宗元年。(庚寅)正月初十日。拜朝奉大夫。 世子侍讲院咨议。
  
谕旨
  同年月十一日。世子侍讲院咨议柳楫。开坼。
今以尔为世子侍讲院咨议。书筵入番事紧。尔其斯速乘驲上来事。
  三年。(壬辰)五月十九日。 赠司宪府持平。
湖南募义录(略)
天启四年。即我 仁祖二年甲子。而是年正月。逆适与韩贼明琏。称兵犯京城。二月初八日。 大驾幸公州。先生时以生员。奋发敌忾。偕进士辛惟一。监察高循厚等。而募兵聚谷。以为勤 王之计。及贼徒授首。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3L 页
所聚义谷。为补 国用。录报营门而归。至丙寅。延平李公贵。建 白湖南士子之募义勤 王。当有酬劳之典。 上曰。余非不留念。而迄未举行为教。
两湖举义录(略)
万历戊午。建虏搆乱 天朝。我国擢姜绅之子弘立。为元帅。赴援。弘立行到马家寨。不战而降于虏。因居焉。至 天启甲子。韩贼明琏之子润。入于虏。见弘立。瞒以我 朝夷灭渠家。挑其枭獍之心。而丙寅虏使之来。先生与诸士友。请斩其使。一世韪之。其翌年丁卯正月。弘立引虏骑。突入义州。 大驾幸江都。 东宫下全州。时沙溪金先生。受两湖号召使之 命。建幕府。驰檄文。辟前府使宋兴周。为副使。前持平尹烇。为从事。前郡守宋尔昌。前博士宋国泽。处士柳楫。(先生前行察访。而金先生常以处士称许。出沙溪年谱。)为参谋官。咨以筹策。寇退随金先生。驰赴江都。拜辞 行宫而归。
宋睡翁(甲祚)日记(抄)
天启丁卯二月初十日。往见府尹。(府尹即元公斗杓。睡翁时在 庆基殿参奉。)则为言时事。辞气忾然。余亦感泣。俄而令公承 召而入。挽余留待。与元主簿斗枢。柳察访楫。仍坐说话。暗泪盈眶。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4H 页
十九日。与李都事惟馨。李正字尚馨。往访柳别座泰亨。(先生大人也。号树谷。沙溪门人。是时国家有去邠之议。公以别座在京。历陈南下之策。 王世子遂分朝下全州。公扈 驾而来。)则并其胤楫而在矣。
湖南倡义录(略)
崇祯丙子十二月。清兵直犯京城。 大驾幸南汉。 中殿率 世子及嫔宫入江都。虏骑围南汉甚急。徵兵 教文。自围中出来。先生奋发大义。与崔蕴,梁曼容,李兴浡,李起浡。檄谕道内。分定列邑有司。募兵聚粮。期会于砺山。行到清州。闻出城之报。北向痛哭而归。遂决意遁世。每语丙丁事。辄慷慨太息。
道臣驰 闻
孝宗二年辛卯十月十一日。先生易箦。乡人徒弟。皆变服哭吊。至于闾巷小民。亦出涕。四境为之罢市。监司沈泽。即为驰 闻。 上悼惜不已。 命优给葬需。
御史书 启
闵老峰鼎重。时为本道御史。 启曰。故咨议柳楫。以学行有重望于士林。且居乡勤于教诲。学徒甚众。闻风而向善者亦多。臣之奉 命湖南也。闻楫之死。其门人服丧从葬者。数百馀人。人皆歆艳称之。师弟之礼。三代以后废已久矣。于今复见。此诚稀有之事。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4L 页
孝庙嘉叹。 赠司宪府持平。
尊周汇编 正宗朝选录
柳楫。字用汝。文化人。从文元公金长生学。长生称之曰。吾党有人矣。 万历丙辰。中生员。时光海昏乱。人士多附邪论。楫独扶植正义。赖而获免者甚多。 仁祖即位。举贤良之士。长生荐楫于 朝。除獒树道察访。未几。弃归。丁卯。虏入平山。长生为号召使。邀楫咨以筹策。丙子之乱。楫与弟棹。传檄列邑。为勤 王计。李兴浡等。亦募义旅而至。至清州。闻和成。痛哭而归。自是筑室于山谷中。种树疏泉。学徒多从之。己丑。 仁祖薨。楫赴临而归。延阳府院君李时白挽之曰。群贤方汇征矣。公不可少留耶。楫不听。 朝廷以侍讲院咨议 召之。楫已病。叹曰。 君命至而不能趋造臣子之礼废矣。遂卒于家。棹亦好学有名。拜童蒙教官。不就。
诸家记述
金慎斋答宋同春书曰。仄闻听松,牛溪两先生碑碣。方浮石于忠州城中。卿士已鸠财力。而两湖寂然。盖未及闻知而然也。诸长者皆愿出文收聚云。左右须与诸益。相议出文。使鄙名字。亦参其末。且通于柳楫,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5H 页
金东准。使之出文于其道。如何。
赵沧江(涑)砚上杂录曰。柳白石楫。沙溪门人。以隐逸在 仁祖朝为师傅。 孝庙朝为咨议。沙溪先生尝曰吾道之托。正在斯人。甲子适变。丁丙虏乱。皆倡义而勤 王。余曾莅其郡。详得其迹也。
金凤谷(东准)行录曰。受业于沙溪金先生。与石溪崔命龙,苔川金地粹,柳白石楫。讲磨正学。为世师宗。昏朝时。公为凶徒诬告。𥚁将不测。因白石柳公之伸辨。终免逮究云。
宋同春文正公(浚吉)。撰具竹牖莹行状。有曰。自少专务敛藏。交往甚鲜。故知公者盖寡。而其知之者必倾心焉。如李参判楘,金殿中东准,柳咨议楫,朴旌善安行,宋主簿时荣。皆为之尽者也。
宋尤庵文正公(时烈)撰具竹牖墓碣铭。有曰。如李参判楘,金殿中东准,柳咨议楫,朴旌善安行,宋主簿时荣。皆忘形友也。
宋尤庵文正公撰金凤谷东准墓碣铭。有曰。光海朝戕杀同气。 母后从而幽辱。怂臾者显荣。非议者死徙。公时在全州。乡人有驱率邻并。将上疏附会之。号于众曰。不从者死。公凝然不动曰。吾有死而已。时与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5L 页
公同志者。崔石溪命龙,柳白石楫父子。皆溪上门下人。凡有所谓于家及于其乡。既禀于师门。退又私相参證。惟是是从。故时则前有爵禄之诱。后有威祸之怵。而乡人之不从乱者。甚众。
李陶庵(縡)撰权青霞克中行状。有曰。公与金凤谷东准,柳白石楫。为道义之交也。
赵相国(文命)撰权青霞墓碣铭。有曰。公之学。始问于石溪公。终就正于沙溪,慎斋两先生父子间。得尽闻性理之说。磨砻于金凤谷东准,柳白石楫。其师友渊源之正。既如是云。
尹屏溪文宪公(凤九)撰柳盘谷棹墓志铭。有曰。湖之南。古有清修笃学之士。曰白石柳公楫。早闻为己之学于沙溪金先生。行谊著闻。既殁而乡人慕仰不衰。为立祠俎豆之。公白石之弟也。志洁而行修。与白石公。并美齐芳。蔚然为南国之望。
挽词[金 集]
廿载迩来吾道穷。旧交回首水流东。石川偲切人何在。芚岳从游梦已空。尘世几经存没痛。暮年长隔别离容。如今执绋嗟无及。他日重泉会得逢。
     慎独斋金 集
挽词[赵龟锡]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6H 页
儒林标望早超伦。嗜古平生气味醇。达识久知名是幻。灵襟惟认道为真。清修志谢芬华境。迟暮神颐寂寞滨。太史他年高士传。芳声应不让前人。
     藏六堂赵龟锡
挽词[赵涑]
淑气湖南地。吾贤乃特超。士林推道德。经幄被 徵招。遽此摧梁栋。更何访范标。追随平日谊。题挽祇魂销。
     
(沧江赵 涑)
挽词[李惟泰]
忆曾溪上语。吾党有伊人。践履皆由正。渊源果得真。幽音悲此日。清诲拜何辰。休道泉台邈。芳声不泐沦。
     草庐李惟泰
挽词[具莹]
后学将安竹。先贤孰可追。悠悠葬日促。惨惨路人悲。道以诗书大。贫惟爵禄辞。焉知鸡忝约。竟作九原期。
     竹牖具 莹
挽词[权克中]
白贲丘园士。姿质是天成。师事沙溪子。学讨自明诚。图书数间室。一生有馀清。水月让光彩。松竹愧坚贞。生官号咨议。死后 赠持平。
天道冥冥不可知。高贤终未寿期颐。沉埋雪月冰壶彩。摧折贞松苦竹姿。无复诗书函丈诲。有遗典则后生垂。郡侯应表康成里。千古观瞻在立祠。
     青霞权克中
挽词[尹拯]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6L 页
波潭一脉到文元。夫子平生早得门。醇行在躬心慥慥。教思容物德温温。先人契在渊源共。市老文传侑享尊。病蛰末由观缅礼。敬将萧挽向秋原。
     明斋尹 拯
祭文[权克中]
维年月日。安东权克中。敬祭于白石柳先生之灵曰。呜呼。金玉追琢。鸾鹤清癯。以文章彦。为君子儒。资禀既异。复有师熏。小少抠衣。石溪之门。中年更事。沙溪夫子。从二贤闻。闽洛遗旨。自后归来。掩关尚志。藏器于身。不鬻不市。綗虽袭锦。其美日章。 朝家徵辟。累到幽庄。嚣然不起。偃蹇郊扉。义尽姜被。仁笃莱衣。士师和德。公绰家声。乡里矜式。儒林宗盟。颜氏陋巷。陶潜弊庐。园松径竹。左图右书。少微所照。硕人攸基。感人诚德。今后益知。公之卧病。浃旬淹时。七十门徒。赢粮侍疾。病尝汤药。丧服麻绖。孔门心服。不过七十。何期事迹。与圣相似。大小有殊。尊崇无异。叔季弊习。师道尤坠。猗欤诸公。待师独至。不有先施。何能至此。百世向慕。非特止玆。通德表里。乡贤立祠。君实之行。康节之年。瞻聆所及。俱无间然。士生两间。如公几人。损记孤踪。独自伤神。论怀无共。命驾谁寻。质亡郢斲。弦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7H 页
断牙琴。操文寄奠。老泪淫淫。呜呼哀哉。尚飨。
墓碣铭(并序)[尤庵宋时烈撰]
白石柳公讳楫。字用汝。 孝宗大王二年辛卯卒。其乡人徒弟慕其义。相与立祠于所居金堤郡之胜盘山。以俎豆之。又将建石墓前。以图不朽。而问铭于余。余惟世人贵耳而贱目。必曰今人不如古人。若公者从师问学。修身善俗。此岂不如古人。然则公自不朽矣。何待余铭耶。后十馀年。复来速之曰。虽然。必为之。余遂考其状文而叙之曰。柳氏出文化者。始自高丽太师车达。历十七世。簪缨不绝。至公曾祖讳阳辅。祖讳德新。皆不仕。考讳泰亨。有名南州。官佐郎。妣赵氏。以贤行称。公生于 万历乙酉。幼俨然如成人。遇群儿斗争。则必诃止。不止则必敛身而避。七岁丧母夫人。人见其馈奠哭泣。无不嗟异焉。时王母在堂。人或赐之饮食。则必以献之。王母受而尝之。然后退。公自龆龁已知读书。长者虑其勤瘁。有时谕止。暂循其意。旋复咿唔。丁酉。从佐郎公避兵关东。虽在苍黄颠沛间。其容止言辞。未尝放过。挈橐行乞。其愿款之状。感动于人。故人无所爱。而其亲甚赖焉。乱已。家中只馀大学一部。公诵读不辍。自是尤骤进而能守在色之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7L 页
戒。不欺暗室。人以为难。石溪崔君。学于文元公老先生。退而教授。公从而学焉。时门徒甚盛。而崔君独于公。称许甚重。既而又游老先生门下。受心经近思等书。先生深嘉奖曰。吾党有人矣。年三十二。中生员。时伦常斁塞。人士趋附邪论。公扶植正义。赖而获免者。甚多。 仁祖新化。老先生荐于 朝。除獒树道察访。公尽心职事。驿路复苏。公不欲离亲。未几弃归。后复有义禁府都事。麒麟道察访。 王子师傅之除。皆不就。丁卯虏变。老先生为号召使。召致幕下。咨以筹策。事定。益无当世意。筑室于山谷。种树疏泉。学徒多从之。佐郎公殁。居丧尽礼。己丑。 仁庙宾天。公赴临而归。李相时白挽之曰。群贤方汇征矣。公不肯留。以咨议召。公叹曰。 君命至而病不能趋造。臣子之礼废矣。翌年辛卯十月十一日。卒于家。先数日。弟棹以公病。不欲赴举。公勉其行。既革。急足促还。托以家事。公事继母。孝敬常尽。独以不得终养。为大恨。母氏临诀。公命侍者扶起。侍者请止。公不听。冠带拜辞曰。不肖子楫。不得终养。永辞庭闱。九泉之下。难可瞑目。又谓门生曰。余今日不得其正者乎。原始反终。全生全归。复有何憾。只以老亲为念矣。挥妇人使去曰。男子不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8H 页
绝于妇人之手。悉召家众。授以训戒之辞。无异平日焉。以其年十二月十七日。葬于郡西葛公山卯坐之原。配宋氏后八年殁而附焉。公始卒。道臣以 闻。命给葬需。门生自病时来会汤剂者七十馀人。仍持服治丧。下至氓俗吏胥。葬前不肉者甚多。判书闵公鼎重。时廉问本道。 启曰。故咨议柳楫。以学行有重望于士林。且居乡。勤于教诲。学徒甚众。闻风而向善者。亦多。臣之奉 命湖南也。闻楫之死。其门人服丧从葬者。数百馀人。人皆歆艳称之。师弟之礼。三代以后。废已久矣。于今复见。此诚稀有之事。 孝庙嘉叹。赠公司宪府持平。公既资质甚美。而浸灌于师友。尝论为学之道曰。圣贤之言。布在方策。后学舍是何求哉。须以身体之。则自然习与性哉矣。又曰。道体浩浩。何处下手。先立诚心。便有巴鼻处耳。吾亦泛读诸书。蹉过半生。悔无及矣。又曰。孝悌忠信之道。具于书。只在读以求其理而法之而已。与长者言。言教子弟。与子弟言。言事父兄。至于与射猎耒耟者言。莫不因其事而开导。见其有过。则又从容譬谕。使之自改。故人无贤愚贵贱。无不爱慕焉。或有问于公曰。公未尝有隐于人。其学司马公乎。曰吾何敢。但吾守拙。故无甚过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8L 页
失。而无难言者耳。公无子。以弟棹子伯荣为后。余既为之序。而因又追记辛未之岁。遇公于老先生门下。公诵先生言曰。汝不能奋发而卒业。可谓无勇矣。吾不觉愧汗浃背。而只汩于冗务。不能一意于学矣。余曰。朱子以为钱谷甲兵。无非为己之学。公曰。方物出谋。物来顺应。岂是易事。至今追思。余不能实用其力。故易言之。公则内省之密。故知其不易。公于是乎不可及矣。呜呼。今日何处得来。遂为之铭曰。
忠信笃敬。化行乡里。盖有甘白。本既立矣。从师受书。渊源端的。所造浅深。人虽不识。苟亦无实。人岂化服。有俨其祠。俎豆莘莘。曷不敬止。有来千春。
行状[屏溪尹凤九撰]
公讳楫。字用汝。柳氏贯文化。高丽大承车达。其远祖也。自是历十数世。簪组不绝。入我 朝。检汉城尹元显。最著。曾祖讳阳辅。 朝廷闻其潜德。连 除寝郎监役。时权奸用事。遂不起。终于家。祖讳德新。考讳泰亨。少游沙溪先生之门。以才学。有名南州。昏朝时。抗疏以明伦常。后卒官刑曹佐郎。妣赵氏。 赠承旨惟精之女。有淑女行。以 万历乙酉五月初八日。生公于金堤之树谷。公自幼器度俨然。异凡儿。出遇群儿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9H 页
斗争。则必诃止之。其有不止。辄自引避。不与焉。自在龆龁。已能知书。诵读不辍。殆忘寝食。长者或虑其勤瘁。谕令止读。暂循其意。还复矻矻。盖其素性然也。七岁。遭母夫人忧。哭泣悲哀。人不忍闻。躬执馈奠。无异成人。乡党咸嗟异之。时王母在堂。人有赐以菰果者。辄献之。王母受而尝之。则喜而退。丁酉。倭贼充斥。佐郎公挈家避兵关东。公虽在伧荒琐尾之中。动止安详。躬乞供亲。辞气恳恻。闻者皆感激无所惜。亲厨赖而无阙。乱已南还。家中只有大学一部。公读不释手。自是专心问学。文艺日就。少从石溪崔公命龙学。崔公学于文元公金先生。退而教授。学徒甚众。而每称公为第一。既而谒文元先生。受心经近思录等书。先生亟加奖许曰。吾党有人矣。丙辰。中生员。时光海昏乱。彝伦斁绝。人士争趋附邪议。公独守正不挠。扶植士论。善类多赖焉。癸亥。 仁祖改玉。朝廷广举贤良之士。沙溪先生荐公文学。 除獒树察访。以亲命。勉赴之。殚心职务。修举废隳。驿路复苏焉。已而以久离亲侧。弃归。丁卯虏乱。沙溪以号召使。倡义两湖。召致公幕下。小大必咨之。事定。公遂无当世意。筑室山谷。种树疏泉。倘佯以自乐。学子从游者甚众。日夕讲磨。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9L 页
随材授业。蔚然有安定湖学之风焉。庚午。 除禁府都事。丙子。 除麒麟察访。丁丑。 除王子师傅。皆不就。辛未。沙溪先生易箦。公服加麻三月。心制终丧。壬午。丁佐郎公忧。毁几灭性。己丑。 仁庙宾天。公赴临即归。李相国时白挽之曰。群贤方汇征。公不可少留耶。公终不留。庚寅。 孝庙以咨议召之。时公已病矣。叹曰。屡辱 君命。而病未趋造。臣子之礼废矣。翌年辛卯十月十一日。卒于家。病革。遗书托后事于季氏教官公。悉召家众。各授训戒之辞。母夫人临诀。公命侍者扶起。待者请止。公曰。吾虽病。犹省人事。岂可伏枕而见亲乎。遂强起冠带。拜辞曰。不肖子不能终养。永辞庭闱。九泉之下。难可瞑目。又谓门生曰。今日之事。余有不得其正者乎。原始反终。天理之固然。全生全归。其有何憾。但以老亲为念耳。挥妇人出。从容整暇。无异平日。恬然而逝。呜呼。苟非素养之深。何能正终若是哉。以其年十二月十七日。葬于郡西葛公山卯坐之原。从先兆也。道臣驰 闻。 上悼惜不已。 命给葬需。门人侍病者。七十馀人。仍持服治丧。吏胥村氓。亦多有葬前不肉者。老峰闵相公鼎重。时为本道御史。还 启曰。故咨议柳楫。以学行。有重望于士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0H 页
林。且居乡勤于教诲。作成者甚多。及其死也。其门人服丧从葬者。百馀人。人皆艳称师弟之礼。三代以后。废已久矣。于今复见。诚稀有之事。请加褒赠。 上嘉叹。特 赠司宪府持平。翌年壬辰。两湖多士。立祠于所居胜盘山下以俎豆之。至今称之曰。白石先生。德义之感人。有如是夫。公姿性笃厚。孝友天得。事亲。爱敬备至。亲癠。色忧心瘁。衣不解带。居丧。戚易兼备。虽盛暑。不脱衰绖。每遇丧馀。哀恸如袒括时。事继母。克尽诚孝。与诸弟爱而能教。其子女率养于家。恩义笃至。操守端礭。尤严于在色之戒。少时读书郡庠。邻有少艾。慕公风仪而欲蛊之。终不能乱焉。公从祖欲试公。尝夜遣女隶以动之。公读自若。若不见也。其不欺暗室如此。及长。依归大贤。沉灌日深。往复讲劘。益知其所未知。尝论为学之道曰。圣贤之言。布在方策。后学舍是何求哉。须以身体之。则自然习与性成矣。又曰。道体浩浩。何处下手。先立诚心。便有巴鼻处耳。吾亦泛读诸书。蹉过半生。悔无及矣。又曰。孝悌忠信之道。具于书。只在读以求其理而法之而已。此可见公用工之本末矣。接人款厚。与长者言。言教子弟。与少者言。言事父兄。至于射猎耒耟之类。莫不因其业而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0L 页
晓导之。见人有过。则又开牖善端。使自迁改。故人无贤愚贵贱。无不感服爱慕。至有相戒而不敢为非义者。或有问于公曰。公未尝有隐于人。其类司马公乎。公曰。吾何敢。但吾守拙。故差寡过。少难言者耳。呜呼。此其所以为成己成物之本也欤。为文章浑厚雅健。不失古作者规范。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配砺山宋氏。县监由中之女。温顺寡默。甚有妇德。睦族宜家。动中规则。后公八年而殁。葬附公墓左。无子。取弟教官公子伯荣。为后。生四男二女。男载乾,载益,载恒,载和。女适李宇鸣,李鼎昌。载乾无子。取载恒子文虎。为后。实主公祀。二女适权佑,吴命福。载益四男二女。男文凤,文博,文郁,文得。女适尹晋采,具敏行。载恒四男三女。男长文虎。次文鲲,文龟,文鹏。女适宋孝进,李东夔,吴宗海。载和一男。文兴。内外曾玄。总若干人。公从师问学。饬躬善俗。其遗风馀韵。尚令旷世之后。肃然起敬。以不负师门有人之奖。而抑惟我尤庵先生铭公墓石。称道不厌。既曰不可及。终之以何处得来。噫。苟其无实。岂能得此于师友之间哉。大君子一言之重。足以不朽公于百代之远。顾何待后人之表扬。姑摭其家乘。以备惇 史之采录。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1H 页
建院时通文[守愚金声夏制]
右通谕事。从古贤人君子。或有以道学炳著。亦有以节义显称。而于此二者。其能兼备。果于世有几。求之于今。其惟 白石柳先生乎。先生素有天资之美。以斯文为己任。而少从师于 沙溪金先生。得其吾道托之推许。至若为国之事。甲子逆适之变。募其义旅。丙寅虏使之来。上章请斩。及于丁丙二乱。又皆勤 王。道学节义之著显。乃为士林之模范。累被 朝家之徵辟。而天不慭遗。遽见梁摧。四境之罢市。一郡之不肉。此固非大小群情之自然化感欤。呜呼。鄙等之于先生。幸并一世。逐项事业。耳目之所亲。而高山景行。自玆安仰。先生虽殁。其风范德教。将及百世。而有不湮泐。则在于后学颎慕之道。不可无享礼之举。而况闻湖西诸长者。亦有此同声之议云。伏愿吾党佥尊。协心齐力。即设俎豆于先生藏修之地。以宇尊奉之忱。不胜幸甚。
书院刱立年月
金堤郡之东十里许。有胜盘山。丘壑深邃。林木茂密。白石柳先生。自丙子讲和以后。无意世事。藏修讲学之所也。先生生于 万历乙酉。易箦于 孝宗辛卯。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1L 页
翌年壬辰。两湖士林。营建祠宇于此。癸巳六月十三日。奉安神位。以设俎豆之礼。而沧江赵先生。曾于 仁祖乙酉。来按本郡。清白之节。儒化之盛。蔚兴一境。而素与先生。志同道合。丽泽甚厚。乃于 肃庙丙子十二月十五日。追配本院。
院宇上梁文[青霞权克中制]
林木葱青。风烟潇洒。神鬼所秘。哲人之宫。恭惟先生美质天成。德性生得。湖邦素称才薮。多出真儒。堤郡最有淳风。笃生君子。大要略述于梁颂。实迹详载于志铭。学术文章。举世无不起慕。忠信笃敬。乡里尤为深知。矜式典刑。后生何可忘也。丹青芬苾。百世端合享之。抛梁东。座上春风。悠久不泯。蔼然和融。抛梁西。树谷烟迷。平日所住。邻笛声凄。抛梁南。夹路松杉。樵夫不折。为驻高骖。抛梁北。官路行客。指点仁闾。拜手敬轼。抛梁上。天宇旷朗。德性扬光。恍然气像。抛梁下。春秋丁夜。多士会同。奉香奠斝。伏愿上梁之后。粉袍青襟。论诗说礼。朝曛盈耳。弦诵之声。
奉安祭文[市南俞 棨制]
先王制礼。祀典有秋。施法善俗。寔居其一。没而祭社。今古相望。礼隆揭处。民得依仰。于休先生。秉道贞纯。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2H 页
早登师门。侪友推仁。温温其表。兢兢其操。辞荣履素。静养允蹈。和风煦物。至行范世。乡井沐德。贤愚敬长。大丘平心。颖俗归美。彦方善诱。里称君子。梁摧几年。士慕愈深。爰刱新祠。白石旧林。大小骏奔。不谋同声。丹青奂轮。倏告厥成。日月有吉。象设将安。崇贤表德。永诏不刊。瞻言榱桷。悲感交切。敢伸群忱。用荐芬苾。
  春秋祭享祝文(市南俞 棨制)
操心公正。德性慈祥。远近悦服。百世难忘。玆值中丁。精禋是常。谨以牲币。醴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 飨。
设讲规下帖文(晚悔李有谦。始为本院缙绅掌议时。)
劝课儒生。亦系七事之一。而曰惟校院。乃为首善之地。则必置训长。直月之任。春秋卜日。而多士齐会。或讲焉或制焉。敦崇学业。自有儒宫之遗例矣。今此本院以先生道学之超卓。俎豆之享。特在于祥期之内者。寔非他和。那设祀之郎次儗伦。而士林之尊慕。尤当作如何也。尊慕既笃。宜设其肄习弦诵之规。上以挹先生之遗芬。下以启后学之课程。于不美欤。从事佥贤。亟以定式之意。收议为宜。
赵沧江追享时通文[柏峰郑祥龙制]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2L 页
右通谕事。人于此世。虽有一善之出于等夷。尚必景仰而尊慕之。况其道学节义之俱可矜式乎。从古俎豆之设。盖由是也。窃惟 沧江赵先生。家庭渊源。有得于坡山。而兼慕古之司马公家法。用工于务实。守节于清苦。粤在癸亥。与靖社诸公。协赞谋猷。翊戴 真主。而以尽其忠孝之大伦。又去乙酉。按莅堤郡。治教之泽。廉白之迹。寔可标范于是世。而素与白石柳先生。相为道义之契。探讨讲明。使夫一境之人。作成者甚多。至今儒化之蔚兴。莫非两先生遗风馀芬之所召。则揆以平日同德之义。而必为跻享于白石院宇。以伸追慕之忱。实合于事礼。惟愿佥君子齐心同声。须于祁寒之前。亟期竣事。千万幸甚。
赵沧江追享时告由文[北溪李世白制]
于休先生。德性精纯。巍乎气像。与物同春。渊源正学。今古罕伦。时惟沧江。推许相长。探讨讲明。吾道亨畅。梁摧多年。后学安仿。志切景慕。议合啜享。猗欤两贤。宛若畴曩。德必不孤。士林有光。俨然一堂。祀典是常。今玆告成。永世无疆。
赵沧江奉安祭文[北溪李世白制]
惟我先生。行义由性。力践深造。一心诚敬。平生所履。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3H 页
司马家法。饬躬端庄。准平绳直。唱义谢勋。辞富居贫。会莅玆邑。儒化黎民。旧泽犹存。遗教不泯。没世何忘。礼享即宜。妥灵有所。白石旧祠。追想道交。舍斯奚适。德必有邻。两贤一室。俎豆并荐。宛若平昔。啜事终始。以告吉日。醴胾虽薄。愿赐歆格。
玉果倡义祠事实
丙子虏乱。先生与崔蕴,梁曼容,李兴浡,李起浡。相会于是县。发檄倡义。而道内士林。慕仰不衰。至 纯宗癸巳。刱立倡义祠于县东动乐山下云峙洞。并享五贤。又以本县有司梁山益,许暹,许廷亮,金弘绪,郑云鹏五公跻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