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x 页
白石遗稿卷之四
附录上
附录上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3H.gif)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中生员。
天启四年。(甲子)六月二十日。拜宣教郎。獒树道察访。
崇祯三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一日。拜义禁府都事。
九年。(丙子)七月十一日。拜通善郎。麒麟道察访。
十年。(丁丑)闰四月二十二日。拜 大君师傅。
孝宗元年。(庚寅)正月初十日。拜朝奉大夫。 世子侍讲院咨议。
谕旨
同年月十一日。世子侍讲院咨议柳楫。开坼。
今以尔为世子侍讲院咨议。书筵入番事紧。尔其斯速乘驲上来事。
三年。(壬辰)五月十九日。 赠司宪府持平。
湖南募义录(略)
天启四年。即我 仁祖二年甲子。而是年正月。逆适与韩贼明琏。称兵犯京城。二月初八日。 大驾幸公州。先生时以生员。奋发敌忾。偕进士辛惟一。监察高循厚等。而募兵聚谷。以为勤 王之计。及贼徒授首。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3L.gif)
两湖举义录(略)
万历戊午。建虏搆乱 天朝。我国擢姜绅之子弘立。为元帅。赴援。弘立行到马家寨。不战而降于虏。因居焉。至 天启甲子。韩贼明琏之子润。入于虏。见弘立。瞒以我 朝夷灭渠家。挑其枭獍之心。而丙寅虏使之来。先生与诸士友。请斩其使。一世韪之。其翌年丁卯正月。弘立引虏骑。突入义州。 大驾幸江都。 东宫下全州。时沙溪金先生。受两湖号召使之 命。建幕府。驰檄文。辟前府使宋兴周。为副使。前持平尹烇。为从事。前郡守宋尔昌。前博士宋国泽。处士柳楫。(先生前行察访。而金先生常以处士称许。出沙溪年谱。)为参谋官。咨以筹策。寇退随金先生。驰赴江都。拜辞 行宫而归。
宋睡翁(甲祚)日记(抄)
天启丁卯二月初十日。往见府尹。(府尹即元公斗杓。睡翁时在 庆基殿参奉。)则为言时事。辞气忾然。余亦感泣。俄而令公承 召而入。挽余留待。与元主簿斗枢。柳察访楫。仍坐说话。暗泪盈眶。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4H.gif)
湖南倡义录(略)
崇祯丙子十二月。清兵直犯京城。 大驾幸南汉。 中殿率 世子及嫔宫入江都。虏骑围南汉甚急。徵兵 教文。自围中出来。先生奋发大义。与崔蕴,梁曼容,李兴浡,李起浡。檄谕道内。分定列邑有司。募兵聚粮。期会于砺山。行到清州。闻出城之报。北向痛哭而归。遂决意遁世。每语丙丁事。辄慷慨太息。
道臣驰 闻
孝宗二年辛卯十月十一日。先生易箦。乡人徒弟。皆变服哭吊。至于闾巷小民。亦出涕。四境为之罢市。监司沈泽。即为驰 闻。 上悼惜不已。 命优给葬需。
御史书 启
闵老峰鼎重。时为本道御史。 启曰。故咨议柳楫。以学行有重望于士林。且居乡勤于教诲。学徒甚众。闻风而向善者亦多。臣之奉 命湖南也。闻楫之死。其门人服丧从葬者。数百馀人。人皆歆艳称之。师弟之礼。三代以后废已久矣。于今复见。此诚稀有之事。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4L.gif)
尊周汇编 正宗朝选录
柳楫。字用汝。文化人。从文元公金长生学。长生称之曰。吾党有人矣。 万历丙辰。中生员。时光海昏乱。人士多附邪论。楫独扶植正义。赖而获免者甚多。 仁祖即位。举贤良之士。长生荐楫于 朝。除獒树道察访。未几。弃归。丁卯。虏入平山。长生为号召使。邀楫咨以筹策。丙子之乱。楫与弟棹。传檄列邑。为勤 王计。李兴浡等。亦募义旅而至。至清州。闻和成。痛哭而归。自是筑室于山谷中。种树疏泉。学徒多从之。己丑。 仁祖薨。楫赴临而归。延阳府院君李时白挽之曰。群贤方汇征矣。公不可少留耶。楫不听。 朝廷以侍讲院咨议 召之。楫已病。叹曰。 君命至而不能趋造臣子之礼废矣。遂卒于家。棹亦好学有名。拜童蒙教官。不就。
诸家记述
金慎斋答宋同春书曰。仄闻听松,牛溪两先生碑碣。方浮石于忠州城中。卿士已鸠财力。而两湖寂然。盖未及闻知而然也。诸长者皆愿出文收聚云。左右须与诸益。相议出文。使鄙名字。亦参其末。且通于柳楫,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5H.gif)
赵沧江(涑)砚上杂录曰。柳白石楫。沙溪门人。以隐逸在 仁祖朝为师傅。 孝庙朝为咨议。沙溪先生尝曰吾道之托。正在斯人。甲子适变。丁丙虏乱。皆倡义而勤 王。余曾莅其郡。详得其迹也。
金凤谷(东准)行录曰。受业于沙溪金先生。与石溪崔命龙,苔川金地粹,柳白石楫。讲磨正学。为世师宗。昏朝时。公为凶徒诬告。𥚁将不测。因白石柳公之伸辨。终免逮究云。
宋同春文正公(浚吉)。撰具竹牖莹行状。有曰。自少专务敛藏。交往甚鲜。故知公者盖寡。而其知之者必倾心焉。如李参判楘,金殿中东准,柳咨议楫,朴旌善安行,宋主簿时荣。皆为之尽者也。
宋尤庵文正公(时烈)撰具竹牖墓碣铭。有曰。如李参判楘,金殿中东准,柳咨议楫,朴旌善安行,宋主簿时荣。皆忘形友也。
宋尤庵文正公撰金凤谷东准墓碣铭。有曰。光海朝戕杀同气。 母后从而幽辱。怂臾者显荣。非议者死徙。公时在全州。乡人有驱率邻并。将上疏附会之。号于众曰。不从者死。公凝然不动曰。吾有死而已。时与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5L.gif)
李陶庵(縡)撰权青霞克中行状。有曰。公与金凤谷东准,柳白石楫。为道义之交也。
赵相国(文命)撰权青霞墓碣铭。有曰。公之学。始问于石溪公。终就正于沙溪,慎斋两先生父子间。得尽闻性理之说。磨砻于金凤谷东准,柳白石楫。其师友渊源之正。既如是云。
尹屏溪文宪公(凤九)撰柳盘谷棹墓志铭。有曰。湖之南。古有清修笃学之士。曰白石柳公楫。早闻为己之学于沙溪金先生。行谊著闻。既殁而乡人慕仰不衰。为立祠俎豆之。公白石之弟也。志洁而行修。与白石公。并美齐芳。蔚然为南国之望。
挽词[金 集]
廿载迩来吾道穷。旧交回首水流东。石川偲切人何在。芚岳从游梦已空。尘世几经存没痛。暮年长隔别离容。如今执绋嗟无及。他日重泉会得逢。
慎独斋金 集
挽词[赵龟锡]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6H.gif)
藏六堂赵龟锡
挽词[赵涑]
淑气湖南地。吾贤乃特超。士林推道德。经幄被 徵招。遽此摧梁栋。更何访范标。追随平日谊。题挽祇魂销。
(沧江赵 涑)
挽词[李惟泰]
忆曾溪上语。吾党有伊人。践履皆由正。渊源果得真。幽音悲此日。清诲拜何辰。休道泉台邈。芳声不泐沦。
草庐李惟泰
挽词[具莹]
后学将安竹。先贤孰可追。悠悠葬日促。惨惨路人悲。道以诗书大。贫惟爵禄辞。焉知鸡忝约。竟作九原期。
竹牖具 莹
挽词[权克中]
白贲丘园士。姿质是天成。师事沙溪子。学讨自明诚。图书数间室。一生有馀清。水月让光彩。松竹愧坚贞。生官号咨议。死后 赠持平。
天道冥冥不可知。高贤终未寿期颐。沉埋雪月冰壶彩。摧折贞松苦竹姿。无复诗书函丈诲。有遗典则后生垂。郡侯应表康成里。千古观瞻在立祠。
青霞权克中
挽词[尹拯]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6L.gif)
明斋尹 拯
祭文[权克中]
维年月日。安东权克中。敬祭于白石柳先生之灵曰。呜呼。金玉追琢。鸾鹤清癯。以文章彦。为君子儒。资禀既异。复有师熏。小少抠衣。石溪之门。中年更事。沙溪夫子。从二贤闻。闽洛遗旨。自后归来。掩关尚志。藏器于身。不鬻不市。綗虽袭锦。其美日章。 朝家徵辟。累到幽庄。嚣然不起。偃蹇郊扉。义尽姜被。仁笃莱衣。士师和德。公绰家声。乡里矜式。儒林宗盟。颜氏陋巷。陶潜弊庐。园松径竹。左图右书。少微所照。硕人攸基。感人诚德。今后益知。公之卧病。浃旬淹时。七十门徒。赢粮侍疾。病尝汤药。丧服麻绖。孔门心服。不过七十。何期事迹。与圣相似。大小有殊。尊崇无异。叔季弊习。师道尤坠。猗欤诸公。待师独至。不有先施。何能至此。百世向慕。非特止玆。通德表里。乡贤立祠。君实之行。康节之年。瞻聆所及。俱无间然。士生两间。如公几人。损记孤踪。独自伤神。论怀无共。命驾谁寻。质亡郢斲。弦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7H.gif)
墓碣铭(并序)[尤庵宋时烈撰]
白石柳公讳楫。字用汝。 孝宗大王二年辛卯卒。其乡人徒弟慕其义。相与立祠于所居金堤郡之胜盘山。以俎豆之。又将建石墓前。以图不朽。而问铭于余。余惟世人贵耳而贱目。必曰今人不如古人。若公者从师问学。修身善俗。此岂不如古人。然则公自不朽矣。何待余铭耶。后十馀年。复来速之曰。虽然。必为之。余遂考其状文而叙之曰。柳氏出文化者。始自高丽太师车达。历十七世。簪缨不绝。至公曾祖讳阳辅。祖讳德新。皆不仕。考讳泰亨。有名南州。官佐郎。妣赵氏。以贤行称。公生于 万历乙酉。幼俨然如成人。遇群儿斗争。则必诃止。不止则必敛身而避。七岁丧母夫人。人见其馈奠哭泣。无不嗟异焉。时王母在堂。人或赐之饮食。则必以献之。王母受而尝之。然后退。公自龆龁已知读书。长者虑其勤瘁。有时谕止。暂循其意。旋复咿唔。丁酉。从佐郎公避兵关东。虽在苍黄颠沛间。其容止言辞。未尝放过。挈橐行乞。其愿款之状。感动于人。故人无所爱。而其亲甚赖焉。乱已。家中只馀大学一部。公诵读不辍。自是尤骤进而能守在色之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7L.gif)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8H.gif)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8L.gif)
忠信笃敬。化行乡里。盖有甘白。本既立矣。从师受书。渊源端的。所造浅深。人虽不识。苟亦无实。人岂化服。有俨其祠。俎豆莘莘。曷不敬止。有来千春。
行状[屏溪尹凤九撰]
公讳楫。字用汝。柳氏贯文化。高丽大承车达。其远祖也。自是历十数世。簪组不绝。入我 朝。检汉城尹元显。最著。曾祖讳阳辅。 朝廷闻其潜德。连 除寝郎监役。时权奸用事。遂不起。终于家。祖讳德新。考讳泰亨。少游沙溪先生之门。以才学。有名南州。昏朝时。抗疏以明伦常。后卒官刑曹佐郎。妣赵氏。 赠承旨惟精之女。有淑女行。以 万历乙酉五月初八日。生公于金堤之树谷。公自幼器度俨然。异凡儿。出遇群儿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9H.gif)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69L.gif)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0H.gif)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0L.gif)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1H.gif)
右通谕事。从古贤人君子。或有以道学炳著。亦有以节义显称。而于此二者。其能兼备。果于世有几。求之于今。其惟 白石柳先生乎。先生素有天资之美。以斯文为己任。而少从师于 沙溪金先生。得其吾道托之推许。至若为国之事。甲子逆适之变。募其义旅。丙寅虏使之来。上章请斩。及于丁丙二乱。又皆勤 王。道学节义之著显。乃为士林之模范。累被 朝家之徵辟。而天不慭遗。遽见梁摧。四境之罢市。一郡之不肉。此固非大小群情之自然化感欤。呜呼。鄙等之于先生。幸并一世。逐项事业。耳目之所亲。而高山景行。自玆安仰。先生虽殁。其风范德教。将及百世。而有不湮泐。则在于后学颎慕之道。不可无享礼之举。而况闻湖西诸长者。亦有此同声之议云。伏愿吾党佥尊。协心齐力。即设俎豆于先生藏修之地。以宇尊奉之忱。不胜幸甚。
书院刱立年月
金堤郡之东十里许。有胜盘山。丘壑深邃。林木茂密。白石柳先生。自丙子讲和以后。无意世事。藏修讲学之所也。先生生于 万历乙酉。易箦于 孝宗辛卯。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1L.gif)
院宇上梁文[青霞权克中制]
林木葱青。风烟潇洒。神鬼所秘。哲人之宫。恭惟先生美质天成。德性生得。湖邦素称才薮。多出真儒。堤郡最有淳风。笃生君子。大要略述于梁颂。实迹详载于志铭。学术文章。举世无不起慕。忠信笃敬。乡里尤为深知。矜式典刑。后生何可忘也。丹青芬苾。百世端合享之。抛梁东。座上春风。悠久不泯。蔼然和融。抛梁西。树谷烟迷。平日所住。邻笛声凄。抛梁南。夹路松杉。樵夫不折。为驻高骖。抛梁北。官路行客。指点仁闾。拜手敬轼。抛梁上。天宇旷朗。德性扬光。恍然气像。抛梁下。春秋丁夜。多士会同。奉香奠斝。伏愿上梁之后。粉袍青襟。论诗说礼。朝曛盈耳。弦诵之声。
奉安祭文[市南俞 棨制]
先王制礼。祀典有秋。施法善俗。寔居其一。没而祭社。今古相望。礼隆揭处。民得依仰。于休先生。秉道贞纯。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2H.gif)
春秋祭享祝文(市南俞 棨制)
操心公正。德性慈祥。远近悦服。百世难忘。玆值中丁。精禋是常。谨以牲币。醴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 飨。
设讲规下帖文(晚悔李有谦。始为本院缙绅掌议时。)
劝课儒生。亦系七事之一。而曰惟校院。乃为首善之地。则必置训长。直月之任。春秋卜日。而多士齐会。或讲焉或制焉。敦崇学业。自有儒宫之遗例矣。今此本院以先生道学之超卓。俎豆之享。特在于祥期之内者。寔非他和。那设祀之郎次儗伦。而士林之尊慕。尤当作如何也。尊慕既笃。宜设其肄习弦诵之规。上以挹先生之遗芬。下以启后学之课程。于不美欤。从事佥贤。亟以定式之意。收议为宜。
赵沧江追享时通文[柏峰郑祥龙制]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2L.gif)
赵沧江追享时告由文[北溪李世白制]
于休先生。德性精纯。巍乎气像。与物同春。渊源正学。今古罕伦。时惟沧江。推许相长。探讨讲明。吾道亨畅。梁摧多年。后学安仿。志切景慕。议合啜享。猗欤两贤。宛若畴曩。德必不孤。士林有光。俨然一堂。祀典是常。今玆告成。永世无疆。
赵沧江奉安祭文[北溪李世白制]
惟我先生。行义由性。力践深造。一心诚敬。平生所履。
白石遗稿卷之四 第 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813A/ITKC_MO_0813A_B022_073H.gif)
玉果倡义祠事实
丙子虏乱。先生与崔蕴,梁曼容,李兴浡,李起浡。相会于是县。发檄倡义。而道内士林。慕仰不衰。至 纯宗癸巳。刱立倡义祠于县东动乐山下云峙洞。并享五贤。又以本县有司梁山益,许暹,许廷亮,金弘绪,郑云鹏五公跻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