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三



卷四百三 第 1a 页 WYG0896-06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御览卷四百三
            宋 李昉等 撰
  人事部四十四
   道德       阴德
    道德
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卷四百三 第 1b 页 WYG0896-0635b.png
又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育生/也峻)
(高大/也)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
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又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
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
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又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卷四百三 第 2a 页 WYG0896-0635c.png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
不足不敢不勉
又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子曰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又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又曰大道不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也)
又乐记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
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不乐(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
卷四百三 第 2b 页 WYG0896-0635d.png
尚书大禹谟曰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失道求名/古人贱之)
又洪范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言无有乱为私好恶/动必循先王之道)
又旅獒曰志以道宁言以道接(在心为志发气为言皆/以道为本故君子勤道)
周易系辞曰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论语学而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有道谓/有道德)
(者正谓问/事是非也)
又公冶长曰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
卷四百三 第 3a 页 WYG0896-0636a.png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又曰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又卫灵公曰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又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又曰君子学以致其道
又曰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卷四百三 第 3b 页 WYG0896-0636b.png
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又颜渊曰季康子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欲使季康子先自正/也偃仆也草加之以)
(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于上)
大戴礼曰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顺道天子疑则问应而
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之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王弼曰可道指事造形其非常
卷四百三 第 4a 页 WYG0896-0636c.png
道可道
庄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子思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

又曰祝牧谓其妻曰天下有道我韨子佩天下无道我
负子戴
又曰原宪处鲁居环堵之室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匡/正)
(也/)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
卷四百三 第 4b 页 WYG0896-0636d.png
宪革冠踪履杖藜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应
之曰宪闻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之谓病今宪
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文子曰夫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治乱以为定上下之仪
也上有道德即下有仁义积道德者天与之地助之人
辅之
鬻子曰发政施命为天下福谓之道
公孙尼子曰道为智者设贤为圣者用
卷四百三 第 5a 页 WYG0896-0637a.png
淮南子曰圣人之道若中衢樽过者斟酌虽多少不同
而各得其宜也
扬子法言曰仲尼之道犹四渎经营中国终入大海
又曰君子之道有四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
见也法而易言也
又曰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众人重其禄而轻其道盐铁论曰以道德为城文王是也以道德为胄汤武是

卷四百三 第 5b 页 WYG0896-0637b.png
桓谭新论曰三皇以道治五帝以德化王道纯粹其德
如彼霸道駮杂其功如此
王逸正部曰仲尼门人餔道醇饮道宗
昌言曰道德仁义天性也织之以成其物练之以致其
情莹之以发其光
任子曰道德之怀民道春阳之柔物也履深冰而不寒
结本条而不折
杜氏幽求子曰盖道清淡以无为为家恬虚寂静宽广
卷四百三 第 6a 页 WYG0896-0637c.png
多包岂非圣人所宅乎
又曰有道之国其鬼不神
崔元始正论曰国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
傅子曰君子审其宗而后学明其道而后行中论曰道之于人甚简且易不如采金攻玉涉艰难也
符子曰为道者日损而月章为名者日章而月损
释名曰德得也得事宜也
周礼地官下师氏曰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至/德)
卷四百三 第 6b 页 WYG0896-0637d.png
(中和之德敏德仁义/顺时孝德尊祖爱亲)
礼记学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又祭义曰天子有善让德于天
又中庸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
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又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又礼记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
又大学曰富润屋德润身
卷四百三 第 7a 页 WYG0896-0638a.png
左传桓公曰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
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又僖公中曰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又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又曰太上以德抚民
又文公上曰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又宣公上曰楚子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卷四百三 第 7b 页 WYG0896-0638b.png
又成公上曰四王之王也(汤禹/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
又襄公四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又昭公三曰盛德必百世
毛诗荡烝民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尚书舜典曰玄德升闻乃命以位(玄谓幽行道德/升闻天朝遂见徵用)
又大禹谟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迈行种布/也皋陶布)
(行其德下洽于/民民归服之)
又曰惟德动天无远不届
卷四百三 第 8a 页 WYG0896-0638c.png
又伊训曰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又曰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又太甲曰德惟治否德乱(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
又咸有一德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
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
不凶
又泰誓曰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力钧则有德者胜/德钧则秉义者强)
又曰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
卷四百三 第 8b 页 WYG0896-0638d.png

又曰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立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
又洪范五福曰四曰攸好德(所好者德/福之道)
又旅獒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
又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周官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为德直道而/行于心逸豫)
(而名/日美)
又君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卷四百三 第 9a 页 WYG0896-0639a.png
周易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又系辞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者无为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共之)
又里仁予曰德不孤必有邻
又先进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又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又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古之善马在德/谓在五御之威仪)
卷四百三 第 9b 页 WYG0896-0639b.png
又季氏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尚书大传曰有德者尊其位而重其禄
史记曰一年种之以榖十年树之以木百年来之以德东观汉记曰张湛字子孝右扶风人以笃行纯淑乡里
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又曰淳于恭字孟孙北海人以谦俭推让为节人有刈
恭禾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门外
上有盆邻里牧牛而争饮牛恭恶其争多置器其上为
卷四百三 第 10a 页 WYG0896-0639c.png
预汲水满之小儿复争恭各语其家父母父母乃禁怒
之里落皆化而不争
三辅决录曰冯豹字德文母为父所出后母遇之甚酷
豹事之逾谨时人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德
王隐晋书曰庾衮字叔褒颍川人少遭大疫二兄亡次
兄毗又疫其疠气方炽衮父母诸弟皆出避衮独不出
诸父强之不可曰衮性不畏病纳浆粥扶持不舍昼夜
省柩哀临十有馀旬疫势既歇家人乃反而衮亦无患
卷四百三 第 10b 页 WYG0896-0639d.png
害宗党叹曰异哉此子能守人之所不能守能行人之
所不能行
晋中兴书曰卫玠字叔宝常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
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其喜愠
齐书曰张绪字思曼为吏部尚书每朝见太祖目送之
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
又曰王秀之字伯奋为南郡内史州西曹荀丕欲交秀
之拒而不纳报丕书曰仆以德为宝足下以位为宝各
卷四百三 第 11a 页 WYG0896-0640a.png
宝其宝于此敬宜也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为德(上/德)
(之人不德每有德下/德而德之必有失焉)
文子曰山高者其木脩地广者其德厚
又曰闲九窍灭志意弃聪明反无识含阳吐阴而与万
物同德也庄子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
韩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卷四百三 第 11b 页 WYG0896-0640b.png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鹖冠子曰德及万人者谓之豪德过百人者谓之英
孔丛子曰晏子身长不过六尺齐国莫不宗焉赵文子
身如不胜衣相晋国以宁诸侯敬服其德故也
扬子法言曰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
傅子曰上德之人其齐万物也犹天之有春秋时至自
生非德之力
太公金匮曰德行则福德废则覆
卷四百三 第 12a 页 WYG0896-0640c.png
易参同契曰道成则就伏候时
海内先贤行状曰王烈字伯善时有盗牛者主得之盗
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将改子既赦矣幸无使王烈闻
又曰戴良字叔鸾高才磥硌义声远播少者怀之长者
慕之乡里缙绅下至黎庶莫敢有分争之家
又曰徐孺子徵聘未尝出门赴丧不远万里当夏江夏
黄公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供赍磨镜具自随每至
卷四百三 第 12b 页 WYG0896-0640d.png
所在赁磨取资然后得前既至设祭哭毕而返陈仲举
为豫章太守召之则到馈之则受但不服以成其节
又曰仇览字季智学通五经选为亭长民有孙元少孤
与母居诣览告元不孝览谢遣之属母归勿言方为教
之后览赍礼诣元为陈孝子供养之意元遂感激卒为
孝子时令河内王涣政尚清严闻览得元不治心独望
之乃问览在亭不治不孝得无失鹰鹯之志乎对曰窃
以鹰颤不如凤凰故不为也涣感览言用措威刑
卷四百三 第 13a 页 WYG0896-0641a.png
会稽典录曰郑宏字巨卿为郡督邮上计吏时计掾勾
章任尚居素温富乘鲜车驾肥马宏恒在后尚辄骂宏
无愠容宏尚在京师游学还郡俱见府君府君所问宏
无不对而尚不知出又问宏掾行道数相折辱何以不
荅宏谢曰过奉显使无光国之美马羸行迟掾恐失期
贺以相催促自是其宜愚闻两虎共斗大者必伤小者
必死两为无益故不敢荅府君叹曰此谓长者太守所
不能也
卷四百三 第 13b 页 WYG0896-0641b.png
汝南先贤传曰黄宪字叔度不矜名以诡时不抗行以
矫俗窥其门者莫敢践其庭睹其流者不能测其深时
人论曰颜子复生乎
襄阳耆旧记曰庞德公子奂字世文晋太康中为牂牁
太守去官归乡里居荆南白沙乡里人宗敬之相语曰
我家池中龙种来归乡里仰其让德少壮皆代老者担
陈寔别传曰寔字仲弓颍川人自为儿童不为戏弄等
所归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
卷四百三 第 14a 页 WYG0896-0641c.png
直返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
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
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遂至于此如梁上君是矣盗
大惊自投于地稽首归罪寔徐譬之曰似君子状貌不
似恶人宜深尅已反善然此当由困贫令遗绢二疋自
是县无复盗窃
荀氏家传曰荀彧德行周备名重天下海内英俊咸嘉
卷四百三 第 14b 页 WYG0896-0641d.png

又曰钟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百行不二其过者
唯荀彧乎或问繇曰君推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其
可得闻乎繇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
每大事常为先咨又荀彧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
命而行犹或不尽去固远耶潘勖别传曰勖宽贤容众与天下人等休戚同有无不
以家财为己有
卷四百三 第 15a 页 WYG0896-0642a.png
任嘏别传曰嘏字照先乐安人幼以至性称遇见荒乱
家贫卖鱼会官发鱼鱼贵数倍嘏取直如常会太祖创
业召海内至德嘏应其举为临淄侯庶子
   阴德
左传宣公下曰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
也初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
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病疾则乱吾从其治也及
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抗杜回(亢禦/也)杜回踬而颠
卷四百三 第 15b 页 WYG0896-0642b.png
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
治命余是以报
汉书曰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狱平罗文法
者于公所决皆不恨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
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曾
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
又曰邴吉字少卿鲁国人为丞相宽大好礼初吉有阴
德于孝宣帝微时帝即位众莫知之吉亦不言吉从大
卷四百三 第 16a 页 WYG0896-0642c.png
将军长史迁至御史大夫帝闻将封之会吉病甚将使
人加绶而封之及其生也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
也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今未获其乐而
病非其死病也后果愈乃封博阳侯终飨其禄
后汉书曰何敞六代祖比干学尚书于晁错注云比干字
少卿经明行脩兼通法律为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平活
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天大阴雨
比干在家中日梦贵客车骑满门觉以语妻语未巳而
卷四百三 第 16b 页 WYG0896-0642d.png
门有老妪年可八十馀头白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
沾渍雨止送至门乃谓比干曰公有阴德今天赐公策
以广公之子孙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长九寸凡九百
九十枚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如此算
又曰和熹邓后叔父陔言常闻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兄
训为谒者使脩石臼河岁活数千人大道可信家必蒙
福初太傅禹叹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
代必有兴者
卷四百三 第 17a 页 WYG0896-0643a.png
又曰永平中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
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
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
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吏皆
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
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其奏帝感悟即报
许得出者四百馀家
又曰虞诩字升卿祖经为县狱吏决平尝曰东海于公
卷四百三 第 17b 页 WYG0896-0643b.png
高其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
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吾子孙何必不为九卿耶故字诩
曰升卿
谢承后汉书曰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举孝廉在郎
署有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剪求无已重乃密以
钱代还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重曰非我之为将有同
姓者终不言惠
吴志曰钟离牧字子翰会稽山阴人少居永兴自垦稻
卷四百三 第 18a 页 WYG0896-0643c.png
田二十馀亩临熟而县民识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
耳遂以稻与县人
沈约宋书曰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而爱好老易郡州
凡二十命皆不就有人窃其园菜者外还见之乃自
逃隐候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唐书曰载初中徐有功为大理丞时酷吏来俊臣等搆
陷无辜公卿震恐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
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
卷四百三 第 18b 页 WYG0896-0643d.png
吕氏春秋曰宋景公时荧惑在心问子韦子韦对曰祸
在君可移宰相公曰宰相所以治国家曰移于民公曰
民死谁与为君曰移于岁公曰岁饥民必死子韦北面
再拜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赏告荧惑果徙三舍
贾谊书曰楚惠王食寒菹得水蛭王不欲以饮食伤人
乃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
辅是夜惠王之会溷而蛭出其久病心肠之积皆愈
又曰孙叔敖之为儿也出游归遂忧而不食其母问其
卷四百三 第 19a 页 WYG0896-0644a.png
泣而对曰今日见两头蛇恐死其母曰今蛇安在曰
敖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吾恐人又见之杀而埋之母曰
无忧汝不死矣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以福果不死

高士传曰初晋宣帝布衣时与胡昭有旧昭同郡周士
等谋欲害帝昭闻而涉险邀士于齐渑之间止士不肯
昭泣以示诚士感义乃止昭虽有阴德于帝口终不言
续齐谐记曰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黄雀为鸱
卷四百三 第 19b 页 WYG0896-0644b.png
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
唯食以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
向宝再拜曰我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
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数矣
会稽典录曰郑宏为灵文乡啬夫民有弟用兄钱者未
还之嫂诣宏诉之宏卖中单(即今之/汗袖也)为叔还钱兄闻之遣其婢索钱还宏宏不受
又曰夏香字曼卿永兴人门侧有大井傍设水瓮里中
卷四百三 第 20a 页 WYG0896-0644c.png
儿童各竞牛争水共斗香预为汲水多置器瓮由是无
争专以德化香至四节先庆酌二亲退赍酒入肴劳问
里中父老以此为常
益都耆旧记曰王忳常诣京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
困悯而视之书生谓忳曰我当到洛而得病命在须臾
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赠死后乞葬藏骸骨未及问姓
名而命绝忳即鬻金一斤营其殡葬馀金悉置棺下人
无知者后归数年县署忳大度亭长初到之日有马驰
卷四百三 第 20b 页 WYG0896-0644d.png
入亭中其日风飘绣被复堕忳前即言于县马遂奔走
牵忳入他舍主人见之喜曰今擒盗矣问忳忳具道得
马并绣被状主人怅然良久乃曰被堕飘风与马俱亡
卿何阴德而致此二物忳思自念有葬书生事因为说
之道书生形貌及埋金之处主人惊曰是我子姓金名
彦前往京师不知所在不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报天
以此彰卿德耳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
忳辞让而去时彦父为州从事因告新都令假忳休息
卷四百三 第 21a 页 WYG0896-0645a.png
与俱迎彦丧馀金具存由是显名(后汉书/亦载)
广州先贤传曰罗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也有邻家牛
数食其田禾既不可止遂为断刍多著牛家门中不令
人知数如此牛主惊怪不知为谁阴察求之乃觉是威
自后便相约率收拾牛犊不敢复践伤于威田
豫章耆旧志曰施阳字季儒迁书令及除出发之官道
经江夏遇寇贼兴起劫夺阳无贼去后车上席下尚有
五千钱追以与贼
卷四百三 第 21b 页 WYG0896-0645b.png
荀氏家传曰荀遂字仲阳夫人有至行时岁荒饥有馀
粜之夫人恒㧻斛籴者倾量辄过本时人号曰㧻斛
夫人
 
 
 
 
 太平御览卷四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