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五



卷七十五 第 1a 页 WYG0893-07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御览卷七十五
            宋 李昉等 撰
  地部四十
   沟        渎
   渠        圳
   浍        汎
   湾        浦
卷七十五 第 1b 页 WYG0893-0724b.png
   沟
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搆也从横相交搆也
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
沟方十里为城城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传曰梁伯好土功乃沟公宫
又曰鲁将与齐战师不踰沟樊迟曰请三刻而踰之众
从之
卷七十五 第 2a 页 WYG0893-0724c.png
又哀元年吴城䢴沟通江淮杜预曰于䢴江筑城穿沟
北通射阳湖西北至禾口入淮通粮道也今广陵䢴
江是又史记云䢴沟即吴王夫差所开漕运以通上国者
国语曰吴王夫差杀申胥不稔于岁(稔谓岁/熟也)乃起师北
征开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开掘地/商宋也)北属之沂西属之
济以会晋定公于黄池
论语曰禹尽力于沟洫
史记曰汉王四年王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
卷七十五 第 2b 页 WYG0893-0724d.png
起兵居梁地往来略楚兵绝其粮道齐王信又进击楚
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
沟而东者为楚项羽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羽
解而东汉王欲引而西用张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博物志曰徐偃王治其国仁义著闻欲周行上国乃通
沟陈蔡之间得朱弓朱矢郦道元水经注曰高唐县有甘枣沟水侧多故俗取
名沟焉
卷七十五 第 3a 页 WYG0893-0725a.png
又曰酒泉延寿县南有山石水出于莒地为沟
殷氏世传曰殷褒为荥阳令先多霪雨百姓饥馑褒乃
穿渠入河四十馀里疏导原隰用致丰年民赖其利号
曰殷沟而颂之
庄子曰寻常之沟洫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䲡为之制
孟子曰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
已推而内之沟中
杨子图经曰六合县东三十里从岱石湖入四里至沟
卷七十五 第 3b 页 WYG0893-0725b.png
中心与陵分界按后汉书张纲为广陵太守济惠于百
姓劝课农桑于东陵村东开此沟引湖水灌田以此号
为张纲沟
阮胜之记曰吴王濞开茱萸沟通运至海陵仓北有茱
村故以村立名
崔豹古今注曰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
也一曰羊沟谓羊喜抵触垣故为沟以隔之因曰羊沟

卷七十五 第 4a 页 WYG0893-0725c.png
古诗曰今日斗酒别明日沟水头蹀御沟上沟水东
西流
    渎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道达沟渎开通道路
尔雅曰沟注浍曰渎
汉旧仪曰祭四渎用牲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曰建元十二年坚以关中水
旱不时议仿郑白故事发王侯以下及豪强富民僮𨽻
卷七十五 第 4b 页 WYG0893-0725d.png
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田民赖
其利伏滔北征记曰姑熟西北有甘宁墓孙皓时占者云墓
有王气皓凿其后十许里曰直渎
越绝书曰铜姑渎长一百五十步去县二十里
    渠
史记河渠书曰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难以行平地数
为败乃酾二渠(汉书音义/曰酾分也)以引其河载之高地过降水
卷七十五 第 5a 页 WYG0893-0726a.png
至于大陆播为九河也郑国閒说秦令凿泾自中山南
西交瓠口为渠溉斥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
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因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
郑国渠
汉书曰禹作二渠以引河武帝时穿渠水岸苦崩乃凿
井相通行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龙骨渠起
谷口入栎阳注渭中名白渠民得其饶歌曰田于何所
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公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卷七十五 第 5b 页 WYG0893-0726b.png
又曰张掖郡有千金渠
范晔后汉书曰樊密所起庐舍皆有深堂高阁陂渠灌
注又池鱼牧蓄有求必给
魏志曰辽西单于冒顿尤强公将征之凿渠自滹沱入
孤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

又曰建安十八年九月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
又曰贾逵为豫州刺史通运渠二百馀里所谓贾侯渠
卷七十五 第 6a 页 WYG0893-0726c.png
北史曰郭衍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
大舆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馀里关中赖之名曰
富人渠
隋书谢胄为兖州刺史先是兖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
南流沉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
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谢公丰兖
唐书曰温造为郎州刺史在任开后乡渠九十七里溉
卷七十五 第 6b 页 WYG0893-0726d.png
田二千顷郡人获利乃名为右史渠造自起居舍人出

水经注曰汉司空渔阳王梁之为河南也将引榖水以
溉京师渠成而水不流故以坐免后张纯堰洛以通漕
洛中公私怀赡是以渠今引榖水盖纯之创也
又曰汉明帝之世司徒伏恭荐王景善能治水显宗诏
典谒者吴始作浚仪渠吴用景法水乃不害此即景时
所修故渎也渠流东注浚仪故复谓之浚仪渠也明帝
卷七十五 第 7a 页 WYG0893-0727a.png
十五年东巡狩至无盐帝嘉景功拜河堤谒者
又曰魏武帝又堰漳水回流东注世号天井堰二十里
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原分为十
二流皆悬水门自城西东入经铜雀台下伏流入城东
流谓之长明渠戴延之西征记曰洛阳城外四面有阳渠水周公所制
也建春门外二桥最大纵一横一
续述征记曰案河渠书沟洫志引河为洪沟一说秦至
卷七十五 第 7b 页 WYG0893-0727b.png
魏凿渠引河灌大渠名曰洪沟焉
崔寔政论曰战国海内十二分魏州有史起引漳水灌
邺民以兴歌蜀郡李冰凿离堆通二江益郡至今赖之
秦开郑国汉作白沟而关中号为陆海
郡国志瀛州平舒县古五渠水魏延兴初文安县人孙
愿等捕鱼此水先祭忽有群鱼从西而来有一人异甚
谓愿曰若得大鱼勿杀及下网果得大鱼乃杀之腹中
得尺素祭而食之群鱼并飞遂不复得因名此处为飞
卷七十五 第 8a 页 WYG0893-0727c.png
鱼口
邺城故事曰西门豹为令造十二渠决障水以溉民田
因是户口丰饶今渠一名安泽陂是
康图经曰前汉儿宽迁内黄令吏民大信表开六辅
渠以大溉灌获利因名曰儿公渠
    圳
说文曰圳水流也
周礼曰倍洫曰圳
卷七十五 第 8b 页 WYG0893-0727d.png
𥞇康养生论曰或益之以圳浍
    浍
说文曰浍水流浍浍也广二寻深二仞
书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尔雅曰谷注沟曰浍
释文曰浍会也小沟之所会也
    汎
续述征记曰齐人谓湖为汎汎中有九十九台皆生苇
卷七十五 第 9a 页 WYG0893-0728a.png

风俗通曰汎莽也言其平望汎莽无崖际也
    湾
郦善长注水经曰沇水又东历临县西为明月池白璧
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
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
江夏记曰败舶湾在县西北七里按吴志云孙权与群
臣泛觞于大船江中西上逢恶风权遣舵工张颉取
卷七十五 第 9b 页 WYG0893-0728b.png
洲谷利拔剑拟舵工急取樊口未及至口湾中船破因
名败舶湾权至岸谓谷利曰何怯于水也谷利曰大王
万乘之主欲涉不测之渊一旦倾危社稷何寄因登陆
路而归
浔阳记曰蠡湖西湾夏秋水渺涨商徒萦纡牵舟循绕
人力疲劳号为西疲湾亦云西湾又有白漕湾亦在湖
西汎涨惊波似雪汹涌漕湾因是名焉又有落星湾湾
内有落星石周围百步许又有神林下有庙祈福而获
卷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0893-0728c.png
前进由是名焉又有女儿庙祷祈亦有灵应即不许所
值亦无害
永嘉郡记曰乐城县三原亭去郡百二十里溪水清如
镜曩昔有得一死鲇者鬐大五六围一鬐辄得数十斛
鲊此湾无所不容有人能食者常自譬腹如三原湾无
所不容
水经注曰渭水东南与神涧水合开山图所谓灵泉池
也俗名之为万石湾泉深不测实称灵异先后漫游者
卷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0893-0728d.png
多罹其害
鄱阳记曰清湾在县东南七里隋开皇中太守梁文谦
莅官清洁取此湾水以自供后人思其德号为清湾
    浦
说文曰浦水滨也诗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郡国志曰夏曰浦有龙鱼昔禹南济黄龙夹舟之处
楚词曰望涔阳之极浦
卷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0893-0729a.png
述异记曰上虞县有石驰步水际谓之步也瓜步在吴
中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名也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
有灵妃步按吴楚间谓浦为步盖语讹耳
吴录曰富阳浦濮宋为吴县之津吴大帝时有浦通浙
江至庐溪故曰桐庐县东有大溪注庐口渌波青岩昔
晋徵士散骑侍郎戴勃游此自言山水之极致也
郡国志曰金陵西浦亦云项口即张硕捕鱼遇杜兰香
处也
卷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0893-0729b.png
江夏记曰南浦在县南三里离骚曰送美人兮南浦其
源出京首山流入大江春冬涸竭秋夏泛涨商旅往来
皆于浦停泊以其在郭之南故称南浦
续搜神记曰庐江筝笛浦浦中有大舶覆水内渔人宿
旁闻筝笛之声及香气氤氲云是曹公载妓船覆于此
 
 
 太平御览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