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893-052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御览卷四十七
            宋 李昉等 撰
  地部十二
   会稽东越诸山
   稷山       麻山
   鸡豕山      浊女山
   龟山       秦望山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893-0527d.png
   嵊山       涂山
   重山       罗山
   鹤山       陈音山
   铜牛山      土城山
   亭山       洛思山
   乌带山      龙头山
   坛宴山      白石山
   小白山      缙云山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893-0528a.png
   桃都山      椒山
   覆釜山      石篑山
   括苍山      天姥山
   消山       白鹤山
   仙石山      石新妇山
   灵石山      临海山
   崛门山      石公山
   石城山      金胜山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893-0528b.png
   长山       毕岭   铜山       昆山
   骑石山      江郎山
   石室山      天阶山
   太湖山      孤山
   泉山       梨岭
   武夷山      阑干山
   鸡岩       乌岭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893-0528c.png
   金泉山      演仙山
    稷山
越绝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麻山
越绝书曰麻山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鸡豕山
越绝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于此山以养死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893-0528d.png
    浊女山
吴越春秋曰浊女山者诸寡妇女淫泆犯过者皆输此
山上越王将伐吴其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意    龟山
吴越春秋曰怪山者琅邪东武海中山也一夕自来百
姓怪之故曰怪山形似龟体故谓龟山
孔□会稽记曰城西门外百馀步有怪山越时起灵台
于山上又作三层楼以望云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893-0529a.png
会稽志曰龟山之下有东武里即琅琊东武县山一夕
移于此
    秦望山
水经注云会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涉境
便见史记曰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至山顶七
里悬磴孤危峭路险绝记云攀萝扪葛然后能升山上
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山南有嶕峣中有大城
越无馀之旧都也故吴越春秋云勾践语范蠡曰先君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893-0529b.png
无馀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又有会稽之
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也又曰㨂山越绝云㨂犹镇
也盖周礼所谓扬州之镇山矣山形四方多金玉下多
玞石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吴越春秋称山
覆釜之中有金简玉字之书黄帝之遗识也山下有禹
庙庙有故圣像礼乐纬云禹治水天赐神女圣姑即其
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
因而葬之言鸟为之耕春衔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893-0529c.png
官令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山东有陉去庙
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云东游者多探其穴也秦始
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丞相李
斯所篆也又有石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
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
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为
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闇则米贵故谚云射的白斛
米百射的玄斛米千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893-0529d.png
    嵊山
水经注曰剡县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
沙渚平净浦阳之东北经始宁县嶀山峤峤壁立临江
欹路峻狭不得行并行者牵木梢以进不敢俯视峤西
有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涌溪寻上
于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方洁还复更寻遂迷前
路言诸仙之所集宴故以坛宴名山峤北有嶀浦浦口
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盗窃必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893-0530a.png
为蛇虎所害北则嶀山与嵊山接二山虽曰异县而峰
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水风馨触岫延赏
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居山记宋书曰张稷子嵊字四山稷初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
名嵊字四山
    涂山
郡国志曰涂山禹会万国之所有石船长一丈云禹所
乘者宋元嘉中有人于船侧掘得铁屐一双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893-0530b.png
又会稽记曰东海圣姑从海中乘舟张石帆至二物见
在庙中又有周时乐器名錞于铜为之形似钟有颈映
水用芒茎刜则鸣宋武修庙得古圭梁武初修之又得
青玉印
    重山
孔晔会稽记曰重山大夫种墓语讹成重汉江夏太守
宋辅于山南立学教授今白楼亭处是也
    罗山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893-0530c.png
会稽记曰诸暨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所
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晒纱处今名苧罗山王羲之墓
在山足有石碑孙兴公为文王子敬所书也
    鹤山
孔灵符会稽记曰射的山西南水中有鹤山此鹤常为
仙人取箭曾刮壤寻索遂成此山汉太尉郑宏少贫贱
以采薪为业尝于山中得一遗箭羽镞异常心甚怪之
顷之有一人觅箭宏以还之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893-0530d.png
又射的山半岭有石室仙人射堂东有高岩临潭有石
的形甚圆明视之如镜矣
    陈音山
会稽记曰陈音山昔有善射者陈音越王使简士
习射射于郊外死因葬为冢今开冢壁悉画作骑射之
象因以名山    铜牛山
会稽记曰铜牛山旧传常有一黄牛出山岩食草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893-0531a.png
采伐人始见犹谓是人所养或有共驱蹙之箠及辄失
然后知为神异
    土城山
会稽记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苧罗山
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
施浣纱石
    亭山
会稽记曰晋司空何无忌临郡起亭山椒极望岩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893-0531b.png
阜基址犹存因号亭山
    洛思山
会稽记曰永兴县东五十里有洛思山汉太尉朱
为光禄大夫时遭母哀欲卜墓此土将归洛下冢师
相地因谓云去乡既远归思常深忽极目千里北望京
洛遂萦咽而死葬山顶故以为名
    乌带山
孔灵符会稽记曰诸暨县西北有乌带山其山上多紫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893-0531c.png
石世人莫知之居士谢敷少时经历诸山往来迁昜功
费千计生业将尽后游此境夜梦山神语之曰当以五
十万相助觉甚怪之旦见主人床下有异色甚明试取
拭视乃紫石因问所从来云出此山遂往掘果得其利
不赀
    龙头山
孔灵符会稽记曰上虞县有龙头山上有兰峰峰顶盘
石广丈馀葛洪学仙坐其上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893-0531d.png
    坛宴山会稽记曰始宁县有坛宴山相传云仙灵所宴集
处山顶有十二方石石悉如坐席许大皆作行列
    白石山
会稽记曰剡县西七十里有白石山上有瀑布水
悬下三十丈岩际有蜜房采蜜者以葛藤连结然后至
    小白山
名山略记曰小白山在会稽阳城赵广信以魏末入小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893-0532a.png
白山受李氏服气法又师左元放受守中之道后炼九
华丹丹成服之太一遣迎今在东华宫为真人
    缙云山
郡国志曰括州(即处/州也)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有
孤石特起高二百丈峰数十或如羊角或似莲花谓之
三天子都有龙须草云群臣攀龙髯所坠者    桃都山
郡国志曰台州桃都山上有大桃树上有天鸡日初出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893-0532b.png
桃树上天鸡即鸣鸡下闻之而鸣树下有两鬼持苇索
取不祥之鬼食之
    椒山
郡国志曰越州椒山吴王遣木客入山求大木不得工
人忧思作木客吟一旦神木自生合抱长二十丈献吴
王造姑苏台
    覆釜山
郡国志曰台州覆釜山云夏帝登此得龙符处有巨迹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893-0532c.png
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
    石篑山
贺循记曰石篑山其形似篑在宛委山吴越春秋云九山东南曰天柱山号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石其书金
简青玉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巡登衡山杀四马以祭之
见赤绣文衣男子自称元夷仓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
简书知导水之方者斋于黄帝之岳禹乃斋登石篑山
果得其文乃知四渎之眼百川之理凿龙门通伊阙遂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893-0532d.png
周行天下命伯益记之名为山海经
开山图曰禹开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如月长一尺二
寸也
    括苍山
五岳图序曰括苍山东岳之佐命
登真隐诀注及吴录云括苍山登之俯视雷雨也
    天姥山
郡国志曰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刋字蝌蚪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893-0533a.png
高不可识春月樵者尝闻箫鼓之声聒耳元嘉中遣
名画工写其状于团扇即此山也
    消山
郡国志曰消山下有夫人祠山北湖阴又有消御史庙
孤石耸出似妇人艳妆而坐
    白鹤山
郡国志曰白鹤山者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
之声震洛阳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893-0533b.png
临海记曰郡西有白鹤山山上有池泉水悬溜远望如
倒挂白鹤因名挂鹤泉
又郡国志曰汉末有徐公于白鹤山成道控鹤腾虚而
去又有鹤挂岭犹有翱翔之势
    仙石山临海记曰仙石山上有馆土人谓之黄公客堂两边有
石步廊触石云起崇朝必雨有四竿修竹风吹自垂空
际拂石皆净即王方平游处也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893-0533c.png
    石新妇山
临海记曰石新妇山亦名似人山土石悉绀色列石参
差似人形远望如鸟之俯仰宋文帝遣画工模写山状
时一国盛图于白团扇焉
    灵石山
临海记曰灵石山者山有寺当孙恩作叛毁材木以为
船舸山石即于空中自然而落贼每有所伤故曰灵石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893-0533d.png
    临海山
临海记曰临海山山有二水合成溪曰临海一水是始
丰溪一水是东女溪至州北两溪相合即名临海溪山
因溪
    崛门山
郡国志曰崛门山在海中腹有孔上达于顶有声即大
风不风即水涌出必见大兵吴将平孔内有声远闻千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893-0534a.png
    石公山
东阳记曰石公山孤石望如石人坐其傍又有如石人
状似新妇著花履焉或名新妇岩
    石城山
吴录曰永康有石城山
海内南经曰三天子都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云在新安
歙县东又引张氏土地记云东阳县南四里有石城山
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山即三天子都也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893-0534b.png
    金胜山郡国志曰金胜山昔有人于此拾得金胜因以名之山
有赵炳祠炳善方术庙至今无蚊虫
异苑曰孙权时建康人入山还得大龟烹之不烂即此
山也
    长山
郡国志曰长山相连径三百里一名金华山即王方平
初起遇道士教以仙方处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893-0534c.png
吴录地理志曰常山仙人采药处谓之长山山南有春
草岩折竹岩岩间不生蔓草尽出龙须云赤松羽化之
处有似龙须而粗大者名为虎须不中为席但以其心
为灯炷
又抱朴子云左元放言金华山可以合神丹免五兵洪
水之患又按舆地志云金华山连亘三百馀里
    毕岭舆地志曰东阳毕岭之下有钱岭往往人于岭下获大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893-0534d.png
钱今俗谓之钱岭
    铜山
东阳记曰铜山下有泉色鲜白号为铜泉
又按异苑曰吴时有军士五百人破洞得一铜釜将欲
破之水从中暴发遂成湖被溺人皆死于此
    昆山
东阳记曰昆山顶上有一孤石高可三十丈其形如甑
人谓之石甑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893-0535a.png
    骑石山
郡国志曰骑石山如人骑马而无头昔有神巫以印指
马马头即落则此山也
    江郎山郡国志曰江郎山有三峰峰上各有一巨石高数十丈
岁渐长成昔有江家在山下居兄弟三人神化于此故
有三石峰在焉有湛满者亦居山下其子仕晋遭永嘉
之乱不得归满乃使祝宋言于三石之灵能致其子靡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893-0535b.png
爱斯牲旬日中湛子出浴水边见三少年使闭眼入车
栏中但觉去如疾风俄顷间从空堕恍然不知所以良
久乃觉是家园中也
    石室山
郡国志曰石室山一名石桥山一名空石山晋中朝时
有王质者尝入山伐木至石室有童子数四弹琴而歌
质因放斧柯而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状如枚含之
不复饥遂复小停童子语曰汝来已久何不速去质应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893-0535c.png
声而起柯已烂尽    天阶山
建安记曰天阶山在将乐县南二十里山下有宝华洞
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并
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自上而滴
人以服之登山顶者若升碧霄故有天阶之号
    太湖山
建安记曰太湖山在浦城县西南一百里一名圣湖山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893-0535d.png
湖在山顶昔有采药者止此湖畔见满湖芙蓉涉水采
之乃石也亦有禽鸟远望如飞近视则石
    孤山
建安记曰孤山在环嶂之间其地坦平悉是沟渠阡陌
以此山挺然孤立因以名之
梁江淹为吴兴令云此地有碧水丹山珍禽灵木为吴
胜境
    泉山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893-0536a.png
泉山记曰山顶有泉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建溪即
汉书朱买臣所谓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
得上即此山也
    梨岭
泉山记曰梨岭因梨以名之记云南岭下道东有种梨
古亭迹存焉
    武夷山
萧子开建安记曰武夷山高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色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893-0536b.png
望之若朝霞有石壁峭拔数百仞于烟岚之中其石间
有水碓砻簸箕箩竹箸等物靡不有之顾野王谓之地
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之故因名之又坤元录云建
阳县上百馀里有仙人葬山亦神仙所居之地
    阑干山
建安记曰阑干山南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石室可容
千人岩口有水阑干飞阁栈道远望石室中隐隐然有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893-0536c.png
床帐几案之属岩石间悉生古柏悬棺仙葬多类武夷
    鸡岩
建安记曰鸡岩隔涧西与武夷相对半岩有鸡窠四枚
石峭上不可登履时有群鸡数百飞翔雄者类鹧鸪
魏王秦坤元录云武夷山涧东一岩上有鸡栖即此是

    乌岭
乌岭山记曰乌岭峻极不通牛马因其乌居山连接因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893-0536d.png
为名
魏王秦坤元录云邵武北有庸岭一名乌岭北隰中有
大蛇为将乐令李诞所杀者
    金泉山
建安记曰金泉山南枕溪有细泉出沙彼人以夏中水
小披沙淘之得金山西有金泉祠
    演仙山
建安记曰演仙山故老相传云演氏鍊丹于此山灶之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893-0537a.png
馀基仅存焉此山东面亦略通人径山中出橘其味甘
人有食者则可携之出山即迷道有演仙水出此山当
郡城北为大河莫知其深浅其下有暗窦入城流出于
剑潭居人资之常流不绝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893-0537b.png
 
 
 
 
 
 
 
 太平御览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