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录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H 页
关东录下
  兼盐铁使从事官录
五月一日丙寅。朝入营。监封 大妃殿朔膳。封毕莅装。将巡关东。见朝报。有备局入 启。兼带余以盐铁等事。事目将至。亦不果发。势将维谷。悯极奈何。丁卯杆城京房子持京报至。备局 启辞。京畿等五道观察使兼管饷使。已为 启下矣。从事官不可不极择差送。全罗道林均仍为之。庆尚道韩亨吉。忠清道许洙差送。京畿江原则地方不广。不必别遣从事。令该道都事兼管饷使从事官。使之察任。此事虽令观察使指挥。而出入海曲。料理施设。不畏强御。俾无图免之人。痛革横侵之弊。以专输官其责徒在于从事官。令该曹别为事目。捡饬指授以送如何。 答曰依 启。戊辰巡相送人要见。即入拜。使余搆 启草。欲达本道鱼盐不便兴利不广之由。遂起草。辛未朝。牧伯来送行。别怀颇觉依依。晚入营辞行。午歇新林。夕到酒泉。壬申历访高贤。有族分。午歇龙井院。夕抵宁越。宁越之子高。善行之婿也。以故善行一家。来留于越。高闻余至。送人候船头。相与话于锦江亭。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2L 页
郡守辛君亦至。小酌而罢。癸酉留。甲戌早发到平安驿。乃平昌境也。郡守李公来候。又到行迈院。乃旌善地也。郡守申穟出候。乍接而发。日之夕矣。以炬而行者几十五里。夜深到郡。自越山至平安有二岘。曰松岘,分德。自平安至行迈。有一大岭。曰星磨。不见天日。峻险不可攀。得名不虚。自行迈至旌善。无岭而有迁。曰观音迁。乙亥朝发。郡守于所突川桥上。设帟幕饯行。去郡十里许。驰到中火馀粮驿。驿去桥二十五里。中有危栈。曰花迁。转出山腰。下临万丈溪壑。过者莫不竖发。疾驰五十里。宿江陵之临溪驿。以火行者数十里。到馆夜已更矣。丙子晚发。踰百福岭。岭路崎岖。如往而复者。不知其几。真所谓羊肠九折坂者也。递马岭上。中火新兴驿。是三陟境也。去临溪三十五里。自新兴至三陟。盖四十里也。夕驰到凝碧轩。府使与佥使来话。平陵亦至。丁丑留。与府使话于竹西楼。闻进贺使一行。以本月初一日到平壤。而中朝以大监胡良辅率一万五千兵。近日当到本国。己卯晚发到交柯。与辛士修稳话。到龙化不得饭。夕踰召公台。以火而行。到沃原宿。庚辰早发。中火兴答。主倅李君出接。权学官(尚远)远游与县儒田铣,进士崔士龙。投刺话良久。遂行到乡校前川。赏独松亭。到县与主倅话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H 页
甚稳。兼有海珍之贶。辛巳遂发。暂憩望洋亭。主倅黄缉尚州人也。出待。主人先行。余亦尾之。到郡日已夕矣。甲申朝。见主倅。因赏清香亭。遂向温井。与朴应梦同行。路赏八仙台。台在水中。怪状岩石也。坐移时。遂行到温泉。泉去郡三十里。分为上下室。以熟石为甃。周回一间有馀。上室二汤。下室三汤。水涌出如沸。临井气如蒸。俄而越松万户至而起居之。向夕一浴。温气薰身。精神昏昏。不若浴椒之为惺然也。夕与朴应梦。上白岩寺宿。乙酉到朴君家。小酌而罢。入郡与主倅话清香亭。主倅为设杯盘辞。乃还凤栖亭。气不平。丙戌早发马。才到十里。遇雨行。朝食望洋亭。使海人采鲍蛤。泅而入水。其状不忍见。雨大作。冒行十馀里。憩德神站。艰到蔚县。军官张准至自原。太守亦至。成一场谈话。丁亥气不平留。与远游终日谈诗。戊子早发。浴温之后。气连不平。憩兴富。达沃原。己丑发沃原。憩龙化。宿交柯。庚寅晚发。抵三陟拜巡相。(时巡使到三陟。)主倅暨平蔚,平陵皆会。酒数巡乃罢。昏结杖蔚珍。 启下之罪也。甲午与主倅及柳正字德甫,崔伯玉。稳叙于燕谨堂。夕闻胡良辅已到椵岛。声言直抵都城。乙未晚。泛舟竹西楼下。使相及府使,正字,佥使,察访,伯玉,赵君廷鹍同之。大凡竹西胜槩。都在楼船之观。宜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3L 页
其为关东绝景也。良久为雨所祟。撤上燕谨堂。六月一日丙申。使相向江陵。历赏凌波台。余与府使,佥使,察访从焉。柳德甫亦随。使海尺采鲍鱼红蛤脍之。仍小酌。戊戌见府使于东轩。佥使察访暨德甫皆会。酒三行罢。发马途中遇雨。宿平陵。己亥平明发马。朝饭羽溪。踰不老岘。中火安仁。乘昏抵江陵。辛丑与使相封殿最。行宴礼于倚云楼。银溪适来参。壬寅朝。哭李泰安。晚陪使相到唤仙亭。吊金献纳道源。登船至镜浦台。台圮危不可登。暂憩檐下。点心而罢。先到而候者。赵崔两君,殿参奉金公也。回路见同年金礼安。是日黄纸行状。自户曹下来。甲辰与府使及银溪陪使相。设白日场。乙巳乍话府使。辞使相即发马。再访金献纳于唤仙亭。话移时。中火于莲谷。夕抵洞山。襄阳倅出待。丙午晚发。中火祥云驿。留客堂。夕到府登太平楼。与权主簿小酌而罢。丁未驰到洛山寺。避暑梨花亭。禹学士奉承,朴进士宗文来话。夕宿宾日寮。戊申周览前后法堂。前堂曰正趣之殿。后堂庭中。有小塔仅数丈。上有风铎铮铮然。寺不知创于何代。晚出梨花亭避暑。崔上舍兄弟及禹朴两君皆会以酒。相与剧饮。夕伯玉,祥云亦至。己酉使相到梨花亭。陪话尽日。夕宿送月寮。辛亥午后。辞使相即发。到清涧亭。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H 页
高城已来待矣。登万景台。稳叙积阻。夜分。乘月下前庭酌酒。因联枕。壬子与高城为半日晤。午分携。余乃结船海行凡二十里。至公须津下陆。薄暮到捍城郡。甲寅遂发到烈山县宿。郑都事来话。乙卯自夜间有风从西北来。哮可怪。无奈西方有甚事耶。风歇继之以雨。冒雨发马。乍憩明波驿。秣马大康驿。历赏县钟岩。泛舟溯南江。税驾海山亭。丙辰雨注达夜崇朝。是日留。阻水故也。待雨歇。出城赏翼岩。岩在城西不一里。三日浦,九龙渊。沧溟雪岛环列在眼中。丁巳发马。朝饭养珍。午憩瓮迁。夕次头白。日尚欹。郡守出待。因入话。遂与郡守船行至金兰。昏黑路不分。艰到郡。歙谷倅驰进呈状。夜阑不得接。戊午泛舟丛石。郡守,县令从之。盖石之奇形异状。东国所无。虢山一枝。东延于海尽处为石。石柱面面如削。高者百馀丈。下者四五十丈。丛丛直立。如列屏障。环山北面皆石也。凡一里许。或有十馀柱束为一石而特立者。有五六十柱束为一石者。有百馀柱为一石者。有千万馀柱依山而削立者。有横者有倒者。有半折者。有全破者。有折破而沉于海中者。有全体埋于土中而露其头角。矗矗如批竹者。千态万状。不可胜计。令舟者鼓枻。随波上下。又系缆下陆。逍遥于四石之间。又扬波而北二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4L 页
里许。至穿岛。岛乃歙谷地也。虽连陆。石岸入海。其形磊磊。如众石相合然。即而谛视之。宛如丛石。状皆横卧。头角齐露。积成为岛。所以磊磊然也。回棹而北。至所谓穿穴处。石窟穹窿。海水相通。卧小船仰视。其盘盘囷囷焉。如蜂房水涡者。矗不知几千万状也。日暮回船。饭于丛石。别歙谷。乘昏还郡。己未晚发三十里。至门岩。有两厓相对为石门。高可十馀丈。上丰下尖。旁有凿穴。怪状也。又有盘松三四株。落落然生其上。石色如玉。品极殊绝。路出其中。盘马踌躇。不欲舍去。惜余仙缘未结。不得家此中也。夜宿头白。庚申早发到瓮迁。螺鬟三岛。罗列眼中。又南边山脉。如带跃入海中者。缥缈最绝奇。驰到养珍站。中火而到郡。山日已西。夜宿海山亭。辛酉朝霞而雨留。午雨收。主倅驰来。将游三日浦不果。
  游金刚录
本月(六月)二十七日壬戌。发向金刚。道访郑同知斗源。主倅从之。驰到憩房寺。憩房乃榆岾僧舂粮之所。去郡二十馀里。又二十里许。至百川桥。桥广可三十丈。下有深潭。亦可数丈。上起水阁杰然。能容驾轿之行。今春为野火所烧云。有榆岾篮舆僧十馀人候于桥。乃舍马渡桥。因逍遥岩石间。濯足清流。以篮舆行。僧徒汗沾。一肩难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H 页
独任。或五里而替。或数三里而替。越狗岾。岾甚高。有尼台及上中下三台。岾上有灵偆井。既踰岭有獐项。颇低于狗岾。沿谷而行。有川南注。是高城南大川之源也。逦迤杨麟之境二百七十馀里。还注高城。南流入海云。傍有县桥。断厓路绝。设三栈道。以通人行。历欢喜岾。不由之。直渡三峡,丹枫,明月桥。有刹弥满一洞。是榆岾也。前为水阁曰山映楼。歇行客。其次解脱门。门内有大圣寿报德寺。寺内有回转门。门有四天王。门内有泛钟楼。最内有能仁宝殿。(此四字。 中朝户科给事中商祚笔。)殿内安五十三佛。皆立像。庭中有十二层塔。藏百八金身。左应真堂。藏观音十六罗汉。右金堂。安金佛一躯。应真堂前。有冥府殿。绘十王像。其南有大权堂。有灵偆像。泛钟楼下。有钟重千斤。 光庙朝铸成。金守温铭。郑兰宗书。钟有灵异。有时流液则有非常之变。僧言壬辰汗而倭乱作。甲寅汗而寺火。癸亥汗而有反正之举。甲子汗而有贼适之乱。去年冬。又汗而有今春凶奴之变。今五月又大汗。未知前头有何灾厄。听之莫不心骇。是夜宿翠云堂。癸亥朝开窗。有小峰遮洞口。其形兀然。名曰沙弥。左右峰峦耸束云表。而此峰间于两山。名以沙弥有以欤。既饭。以篮舆行一里许。有浮屠三。西山,青莲,普云禅师也。又一里许。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5L 页
有曹溪庵今废。其上有船潭。水可数丈。以其潭形如船故名。又二里至云水庵。自云水至灵隐庵。中有上中下三台。或废或存。自庵北转而上约四五里。登万景台。岩石巉岌。但见侧柏蔓延而已。台在绝顶。东渐沧海。北至九井日月出诸峰。西至弥勒白马诸峰。森列眼前。于时狂风震荡。岚雾晦冥。如白马诸峰。望之不分明。俯临无地。魂𢥠骨惊。不可久留。遂行东转山腰。穷溪陟巘几十五里。抵隐仙庵。庵之东二里。有岩陡起。曰隐仙台。飙势复作。树木尽恶。余忽御风而登。左顾右眄。与万景台所见。大同小异。其所异者。九井之泉。流而为十二瀑。下为声闻百川之源。有时乎飞流喷风。乱雪漫空。甚奇壮也。适山霏捲尽。玉立诸峰。不可殚记。西有上元寺废。北有寂灭,柏巅等庵。顾眄之顷。风吹落帽。幸为从者所得。又东转越一岘跨一涧十馀里。有成佛庵旧基。榛莽荒秽。不可寻。其旁里许。石厓万仞。乃佛顶台也。突出断峰之角。俯临声闻百川。所见与隐仙台同。而十二瀑则已远矣。岩有一窦。其深无底。谚传有龙女从中出。进茶于佛顶台。因以为名。下瞰洞府。则有松林窟。五十罗汉从西域来者在此窟云。诞也。窟东才一里。有圆通庵。俄而树弟尾至。怕危栈高悬。乃免冠匍匐而行。一行捧腹。良久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H 页
兴尽还榆岾。明寂庵老师法坚来谒。同宿。与之语。能通经典诸子语。言论甚宏博。虽有伊蒲塞气。真释中之豪者。甲子朝雨大作。将行内山不果。主倅以书至。致海珍数味。向晚淮阳吏来探行李。报以明发。午雨歇。天气澄清。坚师日暮辞去。以遏欲存心进诫。临别余赠诗一律。七月一日乙丑。平明日候开霁。既饭而发五六里许。山霏成雨。草径全迷。急投隐仙庵。俟雨歇即发。涉涧越巘。历社主台几二十里。披草触雾抵水岾。表训,长安僧以篮舆候。淮阳下人以茶侯。乍憩即行。自此洞壑秀丽。水清石洁。去去益奇。即万瀑洞水源也。行六七里。见有清溪泻出于北洞。乃毗卢峰下流也。闻峰在北而雾暗不见。但见西南有穴望峰。峰主脉飞舞叠叠。为洞之青龙。妙吉祥之朱雀。万丈白玉。如攒剑戟。妙吉祥在其下。庵废已七八年。半已颓毁。行二百馀步得一台。石壁壁面。刻佛像甚伟。前有长明灯。台南有观音峰。又有五峰无名。北有八峰亦无名。其后又有二大峰。曰月出。曰元寂。自台沿溪而西。有一洞在北。中有佛智庵。岁癸亥。为积雪所压。今废。又有巨彬窟。岁乙巳。为斜堕所崩。又废。行一里至摩诃衍。登庵前小台。台乃金刚之正中。前有昙无竭峰。以其下有昙无竭石像故得名。庵北有峰。名曰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6L 页
万灰。数年前南汉城役起。庵僧一空。庵废不守。庭中有指空草。叶如韭。枝有刺花色紫。昔指空入此。其所立地。生此草故名。指空者。南天竺术士也。丽季入来云。阶下有桂。其大一围。高数十馀丈。枝疏叶细状如桂。然秋深则叶落云。其视风霜独秀否者。未知其为桂也。庵北有众香城峰。如列白玉屏。看看不厌。淮阳以书至。送厨备颇烦。招监官慰还。并与一吏一卒三官娼而归之。夕宿摩诃衍。从而直者树也。长安住持应浩也。营吏李应根也。马头朴天敏也善道也。淮之知印胜千也。官吏一罗将一。带行驿卒二人也。丙寅朝食。徐行未一里。有狮子庵在狮子峰下。南有穴望峰。峰中有穴。然可见故名。西有香炉峰。峭截特立。庵废数年。入庵见壁上。有题曰石潨道人乘成子携杺,㰒辈来游。临瀛士人金忠悫,权称从而游。时甲寅五月也。余于其旁。抽笔题名。僧指前峰头立石曰彼昙无竭真像也。望之略如人伛偻状。西行数百馀步。至火龙潭。有盘石大而平。上可坐十馀人。潭深丈馀。其下有船潭。状如船。又其下有龟石。状如龟。石底有潭。亦曰龟潭。潭边白岩如削。东望则狮子石甚分明。南望则鹰岩隐不现。谚传胡宗朝入此山。狮子当项喝之。有龙自潭出火光以拒之。又筑城以遮截之。宗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7H 页
朝不得入。以故潭名火龙。岩名狮子。又有自在城。累石如筑。在潭边。北行至真珠潭。洞水为悬瀑。可六七丈。如真珠万斛。散落半空。其下成潭故名。即中使来游时。一头目溺死之地。潭边盘石。可坐数十人。其旁纵横之石。斩削如屏。游山诸贤。皆题姓名。余所知者姜紞,赵濈,曹友仁,李芬,金世濂,金尚绩,朴安孝,吴行健也。俄而东风乍起。飞瀑乱空。变成云雾。不可久留。遂行至普德窟。窟在洞南绝壁上。西面,元浩两僧前导。跨溪披草。攀缘叠磴。仰见飞甍三层。翼然如在半空中。有一大铜柱长可十馀丈。镌厓而立。铁(二字缺)横带为板。起楼其上。妆其窟门。以铁锁子上下缠束。一端着岩石。一端着柱。又以一大锁子着窟上石角。从阁垂着于窟下石角。又以一大锁子着阁东石角。缠其阁。一端着于阁西石角。使不得挠。阁一间。又以半间为阁道。以沙观音奉之。是普德也。窟东累石为曲阶。凡二十五级。级尽又有一庵在窟后。南汉之役。废不守。游观者先由是庵。循曲阶而下级尽则入窟阁。阁上楼板声咿轧。使人魂𢥠。左右题名镌刻者。不可胜数。东板有石潨先生所题。依狮子庵例。余亦题名。庵边窟上。有塔安于甍上。以石磨为之小轮。各十三片。边刻梵字。大如广楪。小若将棋。贯以铁杖。如贯珠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7L 页
形。洞边石厓崭绝。洞流成瀑。正如雷霆怒吼。人语不辨。壮哉万瀑之名。不虚得也。行数百馀步渡溪。溪边石上。有小井如臼。曰手巾岩。又行四五百步。有岩如屏。曰金刚台。又行一里。过凝碧霞。有大溪自北洞合于万瀑。二水相敌。是永郎岾下流。为真佛圆通天德诸岩前众流也。潨间盘石广平尤奇绝。有杨蓬莱士彦草迹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大字。笔法遒劲可赏。杨斯文近世闻人。道一其胤也。小选肩舆。历五贤峰。到表训寺。坐般若堂。僧以懒翁眼光舍利示之。乃一碧珠如小豆者也。纳琉琉罂。藏以金银盒。函封百袭。盖贵之也。又肩舆上正阳寺。先观药师殿。药师者亦西来佛也。发愿在医病活人故名。东西四壁。绘十王诸菩萨甚妙。僧言吴道子画。诞也。抵后堂。有丈六金身。乃昙无竭也。寺废有年。徘徊东小楼。望诸峰。东南行一里。上天逸台。台在山角。开心台之一枝也。通望甚便。姑举其表著者。台之西北。有土峰丰厚而高大。曰西水晶峰。北有众石峰削立如笔尖。曰大藏,上开心等峰。东北有石峰无数环列。如白玉屏开者。曰众香城峰。其后有雁门峰,白云台。又其后有万景台。又其后有一石峰耸立云表者。曰毗卢峰。视诸峰。不知高出几千仞。众香峰前。又有石峰突兀。间以松桧者。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8H 页
曰大香炉峰。峰东又有石峰差低。曰小香炉峰。峰南有峰如玉笋束立者。曰昙无竭峰。石像特立顶上。望之俨然。东南又有石峰秀出者。曰穴望峰。近南而崔崒者曰望高台。台南又有笔峰缥缈而双峙者。曰白马,国望峰。西南有石峰六。曰十王,天灯,弥勒,观音,地藏,达摩其名。西有土峰曰放光。其馀四方众峰。不可殚记。遂还小憩三藏庵。归到表训宿。丁卯上望高台。寺僧难之。强而后行。行三四里。渐入深林。不见天日。颇有不远复之意。时树及营吏李应根,知印善道,孟承天。书者金大庆,罗将梦男,住持僧应浩,义元,肩舆僧灵隐,玄悟等凡二十三人从。遂因众前进行五六里。登陟益急。越一岾。有古城。石筑以补绝壁。茫不知何代功也。逦迤而东。陟一山顶。有二庵曰大小松萝。新罗敬顺王将降高丽。王子谏不听。王子乃痛哭入此山。麻衣草食以终其身。谚传松萝即王子所住。而当时僚属亦有从者。故有大小二庵云。乍歇。仍向望高台。藤蔓蓊郁。失路冥冥。且多绝磴危栈。自此以杖行。至东边山上。侧柏迷路。又大木横卧。拊膺胁息。仰见山石荦确绵绕。玉峰森列如戟。俯临无地。心神悚然。至鹰岩,僧床两厓间。前者履后人之顶。后者戴前人之踵。有铁锁垂下。以为攀缘登降之具。历尽四锁。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8L 页
登台眺望。则近而山中大小峰峦。千态万状。无不呈露。远而岭西山川。南自原州之雉岳。北至通川之湫池。其间八百馀里。群冈叠巘。或起或伏。或如眉或如鬟。或霭霭如云。或依依如画。或龙蟠而虎踞。或凤翥而鸾翔。浮空积翠。包括眼中。自此便觉胸襟旷荡豁然。苏子所谓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独立羽化者也。盖所处益高则所见益下。向之正阳,天逸。顾居脚底。而万瀑所历群峰。累累如培塿。惟北之毗卢。左临沧海。右控岭西。磨苍盘郁。仰望而不可及。然后始信此山之为金刚第一峰也。毗卢云暗。天气欲雨。遂下过松萝饭讫。行过故城。南转一二里。越一岘至显佛庵。板上有许沃汝题一绝。沿涧而下未一里。至十王百川洞。洞流益清。峰峦益奇。洞之南。有十王峰。峰之南。有天灯峰。峰之东。有弥勒峰。天灯,弥勒之间。有峰突兀临溪。曰观音峰。观音之西。又有一峰临溪。曰地藏峰。弥勒之南。又有土峰。曰达摩峰。达摩之西。又有土山。山之南。金银藏两庵故基。观音,地藏之间。即古城门。门前洞流激而成潭。潭边石平。可坐数十人。才一里。洞水与万瀑合流。为长安寺前川。到长安。有大雄宝殿。新罗法兴王时。有真表律师者入边山。寓不思议庵。奉真栍简子。入此山到钵渊。龙王献可居之地。于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9H 页
是创钵渊庵。又创不思议上中下三庵。复以其简子。又创此寺。立轮藏以安其简。律师常往来设法。名长安者。所以为诸佛之都会也。丽时为怀正所重创。 嘉靖己亥火。 万历丁亥又火。倾出内帑。大加营缮。越四年辛卯功讫。殿为二层。有三大佛四中佛。皆元顺帝所作。顺帝时丽朝有奇氏女。选入为皇后无子。后曰。妾东人也。东国有金刚山。山有长安寺。神僧所刱。有祷必应。必欲求嗣。盍祷于此。于是遣使增修造佛。使五百僧燃无尽灯以供之。后帝果有子。无尽灯者。亦顺帝所作云。戊辰雨。将留长安。向夕雨歇。遂发还向摩诃衍。行一里。洞流为瀑。瀑下成潭。潭深不测。是金同所陷郁渊也。谚传也。经新林废寺。到表训宿。癸巳早发历万瀑,普德,狮子,摩诃,妙吉祥庵。从北洞入。穿林壑转山麓。越二小岾。至雁门岾。岾高于万瀑诸峰。固二三倍矣。榆岾僧六七以舆候。高城吏以馈候。遂于盘石上。乍憩而行。时阴云蔽天。有顷雨。沾尽一行。历上开心。下至大藏洞。以其岩石叠积。如插万卷书故名。陟九阿越二岾。登九井峰。峰头有石如累棋者。不可枚数。至绝顶。石上有九井。洼窾可怪。僧传榆岾之始刱也。有九龙居其地。为五十三佛献其居。遂南徙至此峰头。各据一井而留。未几迁于九龙渊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49L 页
云。时大风作。东边开朗。海色呈露。茫茫万里。一碧玻瓈。须臾大雾晦冥。咫尺不辨。有若造物戏剧。遮藏万象而使不得游目也。遂冲雨而还。历九井白云废庵。至寂灭庵。有僧齐己者。四溟之弟子也。迎之入室。以四溟集一卷示之。说渠乱离从军事甚悉。庚子发。越一小岘。登欢喜岾。岾前有小人岭。路出山脊。倾斜而险急。真小人情状也。又十馀里至钵渊。渊边四面。皆倾厓而滑。人不敢近。夷上杀下。南为广。洞流成瀑而为渊。形圆如钵。深可四五丈。水幽暗。若有神物遁藏者然。又二里至驰水岩。岩石两边俱平。可坐百馀人。水中流为瀑。下为盘涡。释子游戏者。必于瀑上。折薪而坐。沿流坐驰。则巧者随水顺下。拙者头出头没。然石滑泽。不至伤人。故人不厌其戏。余使肩舆僧试之。颇惯不倒。适有一僧横驰而倒下。观者绝倒。行三十里。到高城海山亭。辛未使相自捍城入郡。余将候于鉴湖。适有郑斗源令公来话甚稳不果。为使相伻邀。遂驰赴。使相已与祥云察访舟于湖。将发棹矣。登舟拜叙。酌数巡。击空明纵所如。玩锦鳞之游泳。狎沙鸥之翔集。兴尽而行。小憩悬钟庵。赏石舟而访仙迹。向夕还海山亭。癸酉陪使相。为三日浦之游。通川,歙谷。祥云从之。主倅亦与焉。结船三只。自狮子岩至四仙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0H 页
亭。自四仙亭至丹书岩。随意所适。游目骋怀。甚可乐也。四仙亭北。越湖而望。则有梦泉寺旧基。寺之未废也。大小游赏者。多留宿为郡弊。郡人苦之火。狮子岩者。形如狮子也。四仙亭者。四仙所游处也。四仙者。新罗时安祥,永郎,水郎,南石凡四人也。丹书岩所书水郎徒南石行者此也。厓面丹字。至今不漫。傍有石刻诗藏于石窦。乃虚白亭洪公诗也。大槩此地螺鬟环列者。三十六峰。奇胜为关东八景之最也。甲戌使相为钵渊行。余又从之。沃余,振伯之嘱也。午后与振伯溯涧行至一石。又有杨蓬莱三大字。曰蓬莱岛。须臾使相返。一行皆尾之。乙亥使相入山中。余发捍城。振伯及黄司果(琢)同之。中火太康。遇郑都事于松林乍话。小憩明波。午后雨作。冲冒到烈山宿。丙子早食。行至捍城界。戊寅到客舍。主倅出候久矣。夕次祥云之留客堂。己卯晓。盲风㬥雨。禾谷尽偃。人不得出。晚乃歇。挥鞭而南。中火洞山。夕宿莲谷。庚辰为拜金献纳。直驰江门桥。舟于镜浦。小憩草堂。闻献纳为杨州行。遂促棹而进。话移日。午后饭于船中。驰入府。道访金参议,洪员外公恕。主倅之一家也。适来衙中。即来见。主倅亦至话良久。辛巳访府使于东轩。公恕同之。金礼安来话。乙酉晚。谢府使。暮宿丘山书院。丙戌早发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0L 页
踰大岭。中火横溪。夕宿珍富驿。丁亥中火太和驿。雨下如注。冲雨而发。越梨岘涉注津。暮投平昌郡。己丑发马踰草要峙。到酒泉县。庚寅早发。中火新林。到椒泉。使相已先浴。夕与使相退。宿一里许村舍。辛卯与使相同进椒泉一浴。驰入州内。日已夕。壬辰余自弱冠。闻教导官府君墓在原州。兵燹之馀。不知其所。自到原界也。访问宗党之在原者。皆已殁。惟外姓若干人在。外姓中有高参奉岘年七十馀。余巡到酒泉。高来谒。道门中故事甚详。且曰昔有都事金复一。自岭中祭外先墓而去。时诸申皆会。问墓所安在。高不知。余意官中有老吏可问。入州而问。亦不知。前参奉柳公忠戆。以博闻名。乃往问。果与高说同。而祭需办于申应繁家云。今应繁父子皆殁。无可凭问。问老吏。申悦家旧苍头则庶可知云。乃走急足访之。申悦亦故。其老奴名必运者。年八十馀。使其子指某丘曰是也。使树往审之。果有封。即往省之。墓在州东三四里大荒堂洞辛向。乃合祔也。前竖片碣。曰教导官申公某墓。盖玆山远自雉岳。震来丙作。龙虎端正。明堂如画。今香火虽废。亦不至芜秽幸也。丁未以横城祭需行奠献礼。时崔上舍山辉。以方伯之胤在营下。金上舍炰。亦以新 恩至。二人皆公外裔也。咸造与祭。备三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1H 页
献。又崔君之胤如博。墓下外裔洪世杰,元恺,元克禄,洪奉诚四五人同参。呜呼。岭外内外诸孙。不为不多。而于今始得府君墓而拜之。且吾三人者。不期而会。得伸追远之情数也。岂偶然哉。辛亥驰到兴原宿。以西平府院君丧柩将抵山所也。壬子舟行至山所。与牧伯及平昌,宁越,洪川倅话终日。是日往见礼葬官。乃咸阳郑弘绪也。癸丑晚出江川边。候丧柩。午后至。 大殿中使, 中殿中使等护来。入哭灵筵。拜两 殿中使。甲寅还州内。九月三日丙寅。向西平山所。为奠西平故也。丁卯入奠灵筵。与牧伯酌中使。戊辰还州内。丙子牧伯以声乐饯余。丁丑洪同知,崔别坐,李利城。皆以酒饯。昏使相饯余于牧伯之室。极欢而罢。戊寅递任南归。
丙子录
自数十年来。建酋兵强。数寇边为中国患。戊午春。 天朝大发兵。为一举扫荡之计。以兵部侍郎杨镐经略辽蓟军事。徵兵于本国。遂以校理李岑赍咨诣军门。陈其难便之状。经略大怒回咨。语甚峻。咨到。朝廷震慑。以掌令郭天豪诣军门回谢。乃以姜弘立为都元帅。金景瑞为副元帅。以助兵势。十月弘立等奉密 旨发西路。(密 旨。有观势进退。勿与轻战之语。)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1L 页
[己未二月]
己未二月。杨经略分路进兵。一军从辽西入。总兵杜崇为前锋。经略为殿。众号十馀万。一军从满浦越边入。都督刘綎为前锋。我师随之为继援。亦号三四万。建酋使其子贵盈哥为大将。统领诸师。以突骑数万逆战。大破杨大军于辽西。又闻一军从东入。乃倍日并行逐之。三月。我师踰牛尾岭。深入百馀里。两军相遇。刘兵放丸如雨。虏不敢前。贵盈哥枭二将于军中。于是铁骑豕突。势若长风捲沙。一瞬之顷。鏖尽靡遗。我师两营败殁。而将军金应河死之。姜弘立,金景瑞以中营军退次。欲乞降。从事李民寏将自刎。其侄从傍夺剑。从事又与弘立谋决战。景瑞以密 旨示之。两将遂降。从事被拘。一军尽陷虏庭。
丙寅冬。余以关东亚幕。乞觐归乡。明年正月。闻贼攻陷义州。直犯宣川。乃并日疾驰还营。时贼势长驱。凶锋所向无前。平山以南。无不望风溃裂。 慈殿, 中殿发向江都。 大驾继幸。 东宫分朝南下全州。时贼大陈在平山。半月雨潦。师不宿饱。前阻临津。后有浿江。悬军深入。其势实为狼狈。惟恐和事不谐。胡差往来络绎于江都。而 行朝乃许和。贼全师以退。遂使只轮皆返。
  [丙子二月]
丙子二月。闻 天朝红眉贼起。官军屡败。弥满山东。椵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2H 页
岛唐军粮路断绝。鍊卒散溃。将欲夺据江华。不是细忧。
二十四日。闻奴酋僭称帝。宣言蒙古来呼万岁劝进。酋汗以为朝鲜乃兄弟国。不可不通。遂送胡差。与俱蒙古将百馀名。号三百馀人。自义州至都城。方胡差之入城也。杂以西獭。逞其僭称之计。㬥加侵辱。持平洪翼汉 启请斩之。奸徒以其 启辞潜示之。龙骨大等大惊奔还。至有涕泣于慕华馆者。胡差之过境路也。例以油蜜果高排进呈。他供称是。平安监司 启请不从。差强人意。然此小节耳。答奴酋书。 庙堂其能以天无二日。截然牢拒之耶。既失于江都之刑马。致此羞辱。又谁咎也。闻数日前。水鸟千万为群。斗于恭俭池。渔人得之。鸭头皆碎云。
  [丙子三月]
三月初七日。闻西边事急。自胡差怒归后。 朝家戒严。御营炮手,束伍炮手外。加括各道私炮手。两南各六百名。期以四月一日逢点京中。都元帅金自点已西下云。
十七日。龙宫县监下帖院中。以有 旨内辞意谕告。云邦运不幸。卒值丁卯之变。不得已权许羁縻。而十年之间。溪壑无厌。恐喝日甚。此诚前所未有之羞耻也。含愤忍痛。思欲日有所奋。以湔此辱。而今者此虏益肆猖獗。敢以僭称之说。托以通议。遽尔出来。此岂我国君臣所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2L 页
忍闻者乎。不量强弱存亡之势。一以正义断决。却书不受。严斥其辞。胡差等累日要请。终不得接。至于发怒。不辞而遁去。都人士虽知兵革之祸迫在朝夕。而反以斥绝为快。八路若闻有此举。必有以闻风激发。誓死同仇。岂以远近贵贱而有间哉。卿其晓谕列邑。使忠义之士。各效策略。勇敢之人。自愿从征。期于共济艰难。以报国恩云云。
二十一日晚。抵孤山川边。遇义兴倅洪再荣。闻平安兵使处。募兵御贼有 旨。为龙骨大所得。骨大怒归云。人心叵测。不可说也。自 上下死守之 教。以镇民心。而宫中则潜移帑藏于江都。几已毕输。都人士女分散四出。城中一空云。时事寒心。
  [丙子四月]
四月二十日。闻山陵礼毕。而发靷前一日。城中虚惊。讥察满城云。
  [丙子五月]
五月十二日。闻建酋已于四月十二日僭称帝。
  [丙子八月]
八月十七日。闻 天朝以罗德宪,李廓不屈虏庭。授总兵爵。 皇敕下降。又以我国绝和。 敕书以奖之。监军,御史以节制本国。近将出来。支供百种。分定各官云。
  [丙子九月]
九月二日。闻陈都督以三十万兵来住义州。求割地。国家不得已许之。我军之防戍者退次安州。黄监军又将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3H 页
以二十八日入京云。
十四日。闻黄监军已于今初二日入京。宣言奴贼犯 皇都。都城被围。请 上亲自将兵往救。许之。又请战马五千匹。许之。又请假獭甚众。方在辽阳。速征解兵。 朝廷难之云。
  [丙子十二月]
十二月十七日。监司羽檄云有 旨书状。贼已为现形。事在呼吸之间。在我措备。不容小缓。先后精抄军。急急徵发。御营军,一等军,体府军,官牙兵,道内武士及自募军。听兵使分付。罔昼夜交付。成册上使。束伍军则尽数调发。各其营亦为急急交付。鳞次上送。毋违军期。各项军兵等粮料。各其官上元谷云云。
十九日。以胡变急。即发向尚州。(时方省亲留青松。以方伯待变于尚。故欲就见相议。)夕宿社谷。
二十日早发。饭于龟村申进士弘望家。至比安闻 大驾播迁南汉。 东宫入江都。闻来五内震惊。夕宿丹密。
二十一日鸡初鸣。发到洛东观水楼前。闻 行在所被围。初义州府尹林庆业初九日状 启入来。鸭绿江边。贼骑弥满云云。十四日贼已到弘济院。都城震荡。巳时大驾辇出南大门。为贼所迫。复以马装退出水沟门。艰得入山城。是夕贼追围之。相持数日不战。欲以 东宫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3L 页
为质而㥘和。 上怒。乃夜亲巡城中。募得敢死士三百馀人。期于必战。十八日有 旨趣召岭南兵马使。直使缒城而下。疾驰到。二十日未时。监司祗受。即发咸昌。大槩直使所言。贼兵仅可七千馀名。韩润为大将云。润明琏之子也。曾闻已死。今乃将之。未知信否。若信则尤可愤。闻此奇。直向咸昌。又闻方伯今午发向闻庆。度不能及。遂还栗庄。
二十二日。趣措行粮备军装。晚发直走闻庆。闻监司留闻庆点兵。至幽谷后岘。逢军威,新宁两倅从闻庆来。问京来消息。答云事无可为。 行朝被围。今已九日。贼先锋初围一面。而大军鳞次而进。今则围之数重。无隙可通往来。有 旨阻绝。大槩城中积粟。仅二千馀石。而一日放粮。几四百石。即今想已乏食。贼势自北连续。充满都城及新院板桥等处。俺则以运粮差员下去云。闻来哽塞。至新院。日黑不能前。投入军幕。道内官军塞路。适遇韩义男,沈礼达,徐永吉等。与之同息。
二十三日夜半。发马到闻庆。小憩机张倅金柱宇下处。与兴海倅洪叔京令公。入见方伯。闻南汉消息。贼要请和。以 东殿为质。又闻十九日贼登城。城中逆战。贼乃退云。是日方伯踰岭。不得留。与叔京回来栗庄。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4H 页
二十四日。将赴尚州。义兵厅以有龙宫举义来请。不果。
二十五日。余冒受义将之任。即出副将一员,(郡守权抟)参谋五员,军官▣员,典兵▣员,典粮▣员。各面抄兵有司,收粮有司。并二十馀员。
二十七日。新青松姜任甫单骑过县。追造乍话而别。
二十八日。各面抄兵成册到。闻贼分为大陈。一陈屯三田浦。一陈屯炭岘。一陈屯 献陵前。一陈屯庆安。旁设伏兵。以防我军之掩袭。是日从事官金贯之入县。往见。
二十九日。各面所抄军兵无形。典兵诸公束手无策。遂谋出工曹案付席匠一百馀名。地主不许。报巡使及从事。从事快许。且令从事转报巡使。于是取席匠案于本县布令。席匠辈相与猜忌。以谚字录一百十一名。呈义厅。典兵诸人畏地主。却立袖手。可痛。
三十日朝。招席匠,户首,色掌等。乃下令。遂任责独当。翻译一秩。督以明日。扫尽案付齐现。闻南汉城中。犹有数月之食。可慰。
  [丁丑正月]
丁丑正月二日。义厅。无一人来者。发传令趣使各莅其事。晚席匠,色掌及丁壮军三十馀兵现。余坐典兵厅。亲抄三十七名。令以明日无遗来点。是日闻三处贼陈。会屯于箭串。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4L 页
三日。方伯回题。不许席匠等。义厅无着手处。余亦解体。挂榜将出。典兵粮诸公。愤慨激发。勒抄有武才士族庶孽十馀人。并各面所抄三十馀丁。期以明日犒馈发行。
四日。行军定期。而军兵无来点者。发差四捕。如聚生蚤。夕犒馈。将以下参谋二人,书记一人,军官九人,领将一人。军士凡八十九名。出宿乡校村。
五日。昨虽犒馈。军容未备。是日留。将以明日行军。闻二十九日南汉城外。炮声终日不绝。又于晦日白岳山下。炮声动天地。想必留都大将沈器远。与贼交锋者也。未知胜败云。又闻从事官都庆俞以督战将进军中。斩右兵使,兵房军官。又棍左兵使,兵房军官。师期将在数日之间。此巡营兵房军官。报知金从事者也。
六日夜半。军前消息至。初三日本道右营。为贼所袭。全军溃裂。左兵使许完逃生于乱兵中。右兵使闵栐火发药匮自焚死。以下将官守令等。亦不知死生。败军逃还者。填塞踰岭。粮饷辎重。举皆弃走。左兵营镇下安应福首先来告都事。都事自闻庆夜报从事。从事即发闻庆立马来语余。期以午前会议于闻庆通义厅。以兵属领将全贵兴。行首军官金益瑭使之从后发军。留陈于山阳细桥。以单骑驰诣闻庆。行到虎溪。遇大雪成雨。沾尽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5H 页
戎袍。四体冻粟。投入新院。燎衣秣马。参谋权天游,尹应三,军官郑赫,权时经追到宿。是日败卒填路而归。
七日大风。人马冻皴。尹汤聘落后。诸人偕行。朝至闻庆钱起南家。见从事闻的报。遂与权静甫,姜学颜,曹盈德以正兄弟,郭正字弘祉。折简邀监司。时监司以大军见败。遂留屯木溪。还本道谋再举。故有是书。日晚闻监司踰岭。尽日悬望。二更监司至。遂与静甫,学颜诸人。入见谋议。时新经败䘐。心胆惊寒。群策毕陈。而未得尽善。惟以再抄各邑诸色匠人,官属公私贱,庶孽,士子品官中可用者为兵。又令各官收拾散卒。
八日。晚入营议兵事。时昌原府使,泗川县监皆殁战陈。以曹挺生为昌原假守。南碝为泗川假守。各官军粮之踰岭者。乃以闻庆县监为差使员。留捧其粮。又以金从事(宗一)典兵事。余典粮事。一道重任。虽不能堪。以时艰虞。不敢辞。夕逐队而退。
九日。方伯以学颜为从事。(都从事失律罢黜故代之。)曹以正及余兼参谋。一纸 启请调度粮饷。专委于余。义将自递代授权天游。送之细桥留陈中。乃与学颜,以正坐金从事公厅。令营吏权宗立。四分道内远近列邑。为先后运饷之策。又以道内田结多少。磨鍊石数。如上道则十五结一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5L 页
石。中道则二十结一石。下道则廿五结一石。远道则三十结一石之类。是日与咸昌倅联枕。闻散卒收拾之难。气唈不能语。
十日。入官厅莅事。道内军粮夫马。以田结磨鍊。而以三万名一月之食计之。凡一万二千石。入军门禀之。大将颇以为过重。更以二万名二十日食磨鍊。则上道二十五结。中道三十结。下道四十结。远道五十结。出空夫马一驮。使之运纳闻庆米于军前。盖各官三四运军粮。以兵溃之故。退自岭上闻庆积置者。多至五千馀石故也。且二万名二十日粮。五千三百三十三石五斗。各官夫马改磨鍊。而前卜定错矣。夕 行在所赏功事目。自都体府军门至。乃初五日发也。是日闻庆倅遭父丧。
十一日朝。见正甫,学颜。入军门。巡使以余假差闻庆倅。兼运粮都差使员。以邑之荡竭而接济浩繁。惧不能策应得递。是日大丘,庆山,永川义兵有司徐精甫,蔡樊,郑子坚,金扬善等。相继而至。季明以书至。南贞悫又自龙宫义兵所至。统制尹璛领兵入县。夕将归下处。下堂失足。腰胁牵痛不堪。
十二日朝。入官廨。闻全副学为义兵大将。曹参谋之婿。乃咸安郡守李敏发也。双岭之战。兼晋州营将。领四千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6H 页
兵马。败北之后。至今不现军门。巡使方欲按军律。曹参谋与裨将吕孝孟周旋。腰痛甚。即出舍馆调理。夕义城义兵将。以军官洪仁亮,郑后周二人来问义兵节次。从事学颜,巨济县令卢孝诚,熊川县监魏廷列来问病。
十三日未明。张从事,南昌绪,学颜,贯之皆来问病。闻沈器远为八道都元帅。传令本道。戒勿轻进。南北兵方来。而金自点亦以馀兵来住兔山。期与诸路兵合势并进。
十四日。统制尹璛踰岭。闻庆,安东,尚州,醴泉,咸昌新抄军至。无所统属。论议多门。甲者以为方伯初偾大军。时无左右兵使。若属此兵于统制。使之节制。则军心所系。形势有恃而镇定。乙者以为若属此兵于统制。则巡使无以号令。权归统制。莫如择武士中。出各营将。假差左右兵使。使之领进。此言似矣。而知其一未知其二者也。尹璛名武也。高官宿将。众心所系。众心既系。则军声必振。今以未谙军律之辈。统新抄棘矜之卒。将不知兵。兵不恃将。兵刃未接。一呼溃散。则死义者死。而大功则不成。岂国家之福哉。众论遂沈。
十五日。闻平安监司斩蒙古万馀。金元帅自鼎方山城出向岭西。北关中道。遇贼合战。斩数百级。今在兔山云。奭儿至自青松。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6L 页
十六日。自十四日岭近邑新抄军。相继而至。独龙宫无消息。方伯怒欲用律。从旁救解。请待今夕。夕龙宫成册果至。太守亦至。是日请于方伯。以裴时亮为左兵使。许东立为右兵使。
十七日朝入营。晚再入营。日昃退。是日叔京令公至。
十八日早朝。蔡以恒来传吉报。大槩都体府在城中。传令及赏功事目。发于初五。而有 旨则不来。此则可怪。晚入公廨。都元帅沈器远及金元帅传令于方伯。使之起送军官。以听分付。方伯使姜从事花山伯装赴夕发。左兵使裴时亮,右兵使许东立。遂具三物囚之。是日各官以新抄军咸集。如安东,尚州,兴海,荣川,善山,义城,宁海及道内前衔。不可枚举。成校理亦以参谋至自木溪。
十九日。赵英汶自岭上来传昨夕贼兵已到可兴仓。一兵焚荡阴城。烟焰涨天。全副学移义陈。退次岭上。即刻方到云。俄而全副学果至。所言如赵传。大槩阴城焚荡之贼。至南仓结陈。南仓之去剑岩。仅可二十里。即抄营下军。分遣两岘设伏。又使勇士六七人。分两路斥候。人心遑遑。若不保今夕。
二十日晚。入军门计事。言不见施。非大将之自用。其如是乎。不听则可去。而奈时抢攘何哉。盖自近日。上道各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7H 页
官。因当初巡使传令中逃卒父母妻子枭示之语。收散督急。囚系满狱。远近一空。荡无人烟。方当运饷之际。将无以号令。方伯始为瞿然。发慰谕民间之令。使曹参谋作移文。此余四五日前千虑之得。而不蒙采择者也。夜军中汹汹。如有虚警者然。是日青松,大丘两倅至。
二十一日早朝。斥候人来报。昨日午时。贼骑入延丰焚官舍。即命左右兵使。设伏于两岭。以文希圣为巡营中军。节制左右兵事。然后事有统属。颇系众心。夕从事姜学颜,安东府使申埈。不向元帅陈前回来。赞画使权沈自帅府向湖西。行至忠原阴城境。遇贼被围。脱身驰到东仓。与学颜遇。细陈帅府陈下事。大槩两元帅军兵及南北兵马三万馀名。方在食乏之中。以本道粮饷接济事。移关来到。故即于营中。卜定发传令。以竹岭底近邑空夫马。各载本邑粮饷。运送米豆四百石。
二十二日。入官廨。终日蕫事。皆各官军粮文报也。是日因斥候闻贼骑五六。追逐戴妇于古沙里。夺其卜物。又自安保至水回村。驱逐守护军粮人六十馀名。差使员松罗察访。为贼所迫。弃衣马而走。跋履险阻。向夕到军门。又闻五六骑至梁山后岘而归。实为探知山川险夷。我兵虚实而来耳。叵测哉。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7L 页
二十三日朝入军门。尚牧报状。贼骑来踏龙和,率面等地。即以尚州溃散军。遮截化宁之路。盖此贼出没。其意所在。未可测也。晚见都事与学颜。坐衙堂署料记。
二十四日晚。方伯以下祭主屹山。朝得副元帅尹璛抵本道监司传令 行朝有 旨。以统制兼诸道副元帅。趣发军兵前进。闻帅府前所送军粮百五十馀石。为贼所获。又闻水回粮为贼所觉。有被夺之虑。极可寒心。是日即令官军义兵把守各岭。以截贼路。署料记。日夕还。历见右兵使。
二十五日朝。青松,大丘,兴海伯皆会。闻各官收散军。多道亡。木溪陈僧军。日渐亡去。三岭伏兵军。亦有稍稍亡去者。事势已无可为。哽塞柰何。元帅传令又至。趣令监司急急进赴军门。而花山伯今日又向副帅陈前。其陈方在黄江之神堂。
二十六日晚。与宁海,蔚山两倅拜方伯。坐衙舍署料记。是夕赞画使权淰自竹岭来入县。闻贼势深入原春境。搜荡龙门山士女。惨不忍闻。元帅军前路阻。粮运不通。势无柰何。盖自念一日惊动之后。人心不固。岭中文南士夫为前衔者。稍稍散去。无一存者。副元帅既以都庆俞自望从事。又以郑子见为从事。推促传令至都之请。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H 页
二十七日朝。入营见赞画。闻山城二十四五日间。炮声不绝。至二更乃罢。未知吉凶如何。周拜昌(卜者)曰。喜报必在惊蛰之后。三月则贼兵必退云。夕李从事而壮送人问。
二十八日。入军门建议曰。李从事民寏谋计过人。宜速致营下。听其规画。而方伯卒莫之致。所以有今日之窘也。道内菅蒯。无遗招集。而独此遗弃者。以己未之败也。若然则亦何以使文希圣寘中军之位乎。盖自丁卯之变。迂儒多议。使高才屈而不伸。况今之事势。与丁卯顿殊。奇谋束阁。何益于胜败之数乎。今其筹画。有曰贼路形势。以豆尾江边为要冲。而江冰将解。必以舟师为水战之具。乃可济事。今若责集忠原以上船夫。诱以重赏。则可得上流数三十船只。须以防牌装船。载兵粮器械。顺流而下。则豆尾两岸险高。我师登岸陆战。则炮丸所及。贼矢不能当。登船水攻。则胜字放铳。贼骑不敢近。彼方前困于炮。后无继援。不旬日而解围必矣。营中群策。皆以为上计。即使李从事驰赴副帅陈中。○出战将沈总军中。有出身许惠祥者。斩胡一级来献捷。是日送奭儿归安德。盖舍弟书中。有老亲阖家避窜山谷之语。故急送儿尼之。安德乃乱世福地也。自古以来。兵火所不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8L 页
及。殊不觉大山长谷。控围一境。作一桃源也。岂可使老亲去家温突。而窜山谷之理乎。误矣误矣。夕山城捷音至。今二十四日。南北兵。与贼相战于豆尾江边。连三日克捷。城下列陈之贼。悉众迎战。困疲之际。城中悉发京炮。前后夹击大破之。围乃解。群贼败走。入据京城云。是日安尚乾侦探来告曰。到槐山檀滩。闻贼已退。又因被掳女人辈闻廿六日。贼在阴城马浦洞。有二贼以红旗一骑。白马一旗。急驰来报陈中。有相应答之状。军中大惊。即撤陈疾走。尽弃掳获而去。吾辈得生还云。营下幕佐暨各官守令诸武士辈。入军门相贺。
二十九日四更。有来传南北军与城中夹击破贼。贼退屯三田浦。南北军陈于古广州。相距十五里。有连战之势。此言亦在副元帅陈下云。夜梦吉。有喜报耶。晚入官得周拜昌焦易占辞。遇师之困。以卦推之。南汉之解围。贼兵之退屯明矣。此后寅卯日。亦似有连次大功云。○体府从事赵锡胤入县。
三十日朝。入营传令各营将。明日行军之际。每名各给五日粮。知会于放粮差员。○木川县监以家累避贼咸昌。惊动咸尚金开数邑之民。可斩。
  [丁丑二月]
二月一日朝。犒馈大军。每四百名。馈一牛一豕。午左右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9H 页
兵使行军。左兵陈尧城。右兵陈主屹山。前夕元帅府军官蔡先容至。军门报的奇。南汉之解围虚传也。先是贼每战。必以我国之俘为先登。使之糜烂然后。以真獭继之。故死者甚鲜。至是贼以为城中绝烟火五六日。食乏力尽。多设云梯。争先登城。为陷城计。城中逆战甚力。放大炮却之。贼一陈皆殁。盖自二十三至二十六连四日。贼兵败退。皆聚屯城下。游骑之四出掳掠者。皆撤还城下云。又闻金元帅与贼战于杨根破之。贼退保龙津。两元帅以乏食不能进击。方苦待岭南粮饷。而南运至砥平被掠。二运方使洪仁杰将兵护行。今朝又以二百驮送载水回粮。赴军前。
二日晚。为送左右兵使。驰向尧城。其军已发。又与曹参谋进见右兵使陈。送其行。○闻庆留在军粮。只有二千馀石。军饷太半不足。夕朴无悔至自把守所。孙应台至自黄江陈所。黄山召村来。议运粮事。
三日朝。料理左右道运饷石数。使差使员输运于左军之前。○右兵使发陈向岭路。○元帅府题书目。有添兵之后事机之危迫。至十倍前日之语。惊惨惊惨。洪仁俊赍金元帅传令。至自杨根。促军与饷。两元帅军中来会者。咸镜,江原监司及南兵使诸将军三千名。明日当到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59L 页
军门。其来也。到春川遇游贼。突驰逐之贼散。以此得无事出来。大槩军中乏食三日。近日搜皮谷若干石于骊州及兴元仓。仅以连命。日望本道接济。而时无一石来献。悯急悯急。又闻元帅将以所领军。进陈于黔丹山。督进岭兵甚急。
四日朝。料理左右兵粮饷。帅府督饷甚急。而粮道不通。帅府从事洪茂绩自丰基巡历左道。每邑督米至千百之数。人民一空。各官苦之。又自本营输米二百石。号令速火。极悯。
五日。入官莅事。题送两兵使书目。仍传令各官。○沈总报来山城消息。已于晦日讲和。 大驾还都。留 东宫于贼陈。惨不忍闻。四座流涕。束手无为。
六日朝。入营见李敏发报状。晦日韩胤率贼诣江都。 王子以下诸宰。无遗被擒。来至城下。倡言于城中曰 王子已为被执。尚今不接耶。初一日朝。 上出城见汗。为贼所迫。仍还都。○骊牧韩必远自山城还州。送书于其弟清风守必厚。细陈山城溃裂之事。清风以此致书忠伯。忠伯又通于岭伯。○群从事赵锡胤,吴䎙,郑太和,俞榥。皆归忠原。
七日。闻孔耿两贼。将以舟师入江都。鏖戮士女。获两大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0H 页
君及 世子嫔宫以归。又以 列圣 庙主行。即日至城下。劫迫凤林。手书于 主上殿下。又索斥和台臣甚急。城中罔知所为。自 上见凤林书。大伤恸将出降。群下争之不得。遂与 东殿偕行。贼将一人立门外。点出陪从者三百人以行。馀皆门禁。百官太半不得出。 主上出。虏骑皆伏待之。如有礼貌。及其还都。则 阙内仪仗如旧。铺陈筵席。一无污毁。府库封锁亦如旧。凶哉凶哉。
八日。自变初至今。本道状 启凡十馀度。皆不得达。及大驾还都。始为陈 启。首称罪戾中。叙本道举兵首末。下又待罪。全篇似皆自列。○居昌人李宣传应春自南汉出来。中路得清敕书而至。所言不忍视。李言南汉之受围也。日日请和而贼不许。必出 世子及斥和臣然后可和。及汉添兵。兵势益急。盖南自铜雀。北至三田浦。贼骑弥满连亘三十里之间。列炬如星。围城者或十重。或八九重。或三四重。状如长蛇绕匝。及廿四日之战。红夷大炮声震天地。雉堞崩圮。士卒力竭。皆归咎斥和之臣。上言力争曰。必缚给斥和人然后乃战。城中罔知所为。 东殿自出欲降。二十九日。乃缚给尹集,吴达济二人。贼笑而解其缚。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0L 页
九日。军粮会计。送呈营下。将为奔问之行。方伯许以资粮。盖自正甫,学颜以下。皆以客里作行故也。两从事,四参谋皆与焉。○戌时。宣传官赍有 旨自京来。余急往营下。正甫诸人已会。有 旨内。京中无卫卒。上番军士急速起送。三仓荡竭。道内田税。趁今月晦日输纳云云。见宣传官问凡奇。贼大陈已发归。孔耿二将方留造船。其党在城中者。往往夺人衣粮云。
十日。以理装未备不得发。惟金贯之,成汝习,金孝徵,张经叔,丁彦璜等先发。皆从汉原之路。
十一日。闻蒙古馀贼。初八日间。在清木之间。掳掠如前。奔问之行。极可艰也。
十二日。蓐食发。净甫,以正,学颜,无悔同之。俄而咸安尾至。韩永春梦逸追及。一行便成六七。夕到水回宿。
十三日。早发至楼岩。闻贼尚住三田浦,西江等处。夺掠人财畜。留沈安阴于司谏寓所。与之宿。
十四日发马。遇李注书。闻 东殿 嫔宫大君夫人西狩之报。大槩贼兵通前后二十万云。午憩可兴仓。夕宿泉浦。
十五日未明发马。朝饭骊州地。午憩清心楼下。从间道行。至 英陵迷失道。窘步抵利川境。
河阴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161H 页
十六日蓐食发。又迷失道。逦迤行十馀里。雨雪甚。驰入空村宿。此是双岭近处。家家有僵尸。咿嘎惊恐。不忍闻。○申晋甫自山城来。如见再生之人。诵汗书。有云误我西抢之大计。残尔城中之生灵。又闻崔鸣吉主掌和事。答汗书节节不欲闻。金尚宪见之裂其纸。责之曰。何至于此。鸣吉微笑云。
十七日。蓐食发十馀里。过双岭地。新经败䘐。积尸如麻。惨目不忍视。到吏部岘歇马行。回望山城。见城外木栅。距城牒连亘四五里。贼所设也。至三田浦。见贼垒为二层。乃汗黄屋御座处也。盖自双岭以北至此四十里之间。贼大陈棋布星列。不可胜计。牛马毙者相枕籍。往往为乌鸢交集。欲渡江。有船无橹。以米给价。艰得涉。疾驱入枉寻村宿。
十八日朝入城。万家一空。寓于倭馆洞曹鸾瑞家。遂定上疏之议。
十九日晚。与同行呈疏 阙下。
二十日。 批答下。( 答曰。省疏。嘉尔等为国之忠。)
二十一日。与无悔,汝善,经叔,权季明(以亮),曹德立(挺华)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