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记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1H 页
盆池莲记
余自少有花卉癖。所好非一品。而独爱莲异甚。盖爱其品洁而不妖。色净而不艳。通中而直外。可玩而不可亵。古之君子所以友而爱之者。盖亦以此。而其为物。非水不生。水又智者乐也。余愚不德。无君子之实。而行有愧于智。然所爱乐则庶几得似之。阶于北窗之下才半亩。略植黄菊数丛为庭实。而顾无池可以种莲。上下而相之。朝暮而营之。既数日而终莫之如何。则埋小盆以储水泥其中而莲之。盆水澹澹而镜开。荷叶田田而钱叠。天光云影。上下同形。露珠烟幕。朝暮异态。开窗宴坐。啸傲相对。足以洗心适情而忘外物之累。已亦幽居之一助也。何必洋洋而后可以乐饥。灼灼而后可以悦目也哉。抑余于此。有所感焉。不惟有感。又有所敬焉。今夫盆之水才一勺之多。其视江湖川泽之广。不啻若九牛毛之一。而犹澄虚静涵。不失其性。怀济泽之仁。敛分别之智。鉴物则妍媸皆分。灌阶而枯槁以苏。而莲又能屈拳泥之中。而停特自秀。不为物染。如正人端士。张拱正笏。独立衰季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1L 页
之世。而终始不变守焉。吁其诚可敬也已。有所儆余者多矣。书以识之。
庭前枯竹记
竹古人以譬君子。余尝见其为物。外秀而直。中通而节。净净亭亭。冬夏不变色焉。信乎植物之最异者也。岁庚戌春。回自京师。复寻河上之旧栖。堂北有隙地可阶。辇土而筑之。既种菊。又沼其下。种莲菖蒲。凡余平日所爱玩而不离者略具。而犹无竹。余病焉。使小奚求得一丛同本而异出者。与菊对植。朝暮而灌之。初甚猗猗焉。既而为旱炎所侵困。稚笋壮叶。太半摧倒于阶砌之间。枯槁无生意。余悲焉。恨余无造化转移之手。不能救汝于赫炎如焚之下。而使汝移根出土。客寄吾阶。以促其死。则是实余之罪也。虽然余怜其焦枯已甚而贞姿犹不改。其节犹固也。其心犹通也。长竿独立。犹有干云之势。自与凡卉众草之枯死泯灭者不同。亦可贵也已。如有善竹者器之。则折而杖。可扶颠持危而不迷于冥途。断而箫。可回淳剥漓而奏格于神祇。宁可以枯槁忽之哉。但未知今之世能取而用之者何人也。噫。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跋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2H 页
题日录后
日录者何。日之所为。必书于册。所以备观戒而资改耳。然则曷自庚戌始。前乎此者。岁远而不可详。而旧箧有庚戌春日记。因而录之。而其后事亦多出于追记。其间或有人来而访余。余往而寻人。与夫辞受动静之际。言论是非之实。尚有可录以自省者。而往往得其人而遗其事。得其事而遗其日。存者未十一矣。独其祸变之惨。愈久而愈不忘。瞭然心目间。故今载其始终日时特详焉。甲寅以后。逐日所记。固无不悉。而亦有閒酬酢不足为后考者则去之。不以病溪藤云。甲寅季夏上浣书。
题渭滨明农记后
余愚且贱。不谐于俗。隐而居其志也。而栖栖十年而不居。耕而食其分也。而眛眛五谷之不分。卒使身无定所。家无馀业。甚至追远人道之重而祭祀不得尽情。居室人伦之大而嫁娶未免失时。病妻弱儿相与啼饥呼寒于丰暖之岁。莫非从前惰慢。不善谋生者。有以致之也。岁戊午春。自河庄移寓渭水之阳。始乃惩前虑后。屈志回头。就老农而求耕耘之法。且置小册子于前。随所闻所见而录之。名曰明农记。庶几以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2L 页
为食力之计。而性本迂疏。事多无实。往往举此而失彼。得一而忘十。终岁所作。不足以为一年之资。而犹不敢舍之而自逸者。盖以服勤求食。犹愈于束手待毙也。昔樊迟请学稼。吾夫子斥之以小人。则专心致志。兀兀穷年于田亩间者。非君子之所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韩文公作蕫生诗曰嗟哉蕫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戊午九月日。渭滨渔隐书。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格致说
大学之道。莫先于格物。格者穷格之谓。物者事物之谓。盖天地之间。无一事一物而无其理者。以一身言之。则耳目口鼻头面手足皆物也。而耳之聪目之明口之止气之肃头之直色之庄手之恭足之重则皆理也。以人伦言之则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皆物也。而父之慈子之孝君之仁臣之忠兄之友弟之恭夫妇之别朋友之信则皆理也。今于耳目口鼻头面手足则当格其聪明止肃直庄恭重之理。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则当格其慈孝仁忠友恭别信之理。推而至于事事物物。因其所接者。而各穷其所具之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3H 页
理。量力循序。日日格之。使是理之所以然。与夫所当然者。瞭然于心目之间。纤微不差。毫发无疑。此之谓物格。此之谓知至。然后而意诚。然后而心正。然后而身修。至于家齐而国治而天下平则特举此而措之耳。此格致所以居八条之先也。
杜鹃说
我国无杜鹃。世之所谓杜鹃者。皆伪也。非真也。何以言之。盖杜鹃。鸟之偏受阴气者也。是以其出也。夜而不昼。山栖而不野。在西南而不在东北。洛阳天下之中。犹无杜鹃。况我国在东海之徼。去洛阳又万里者哉。此其为證一也。且中朝诏使络绎于我国。凡道途之间见闻之物。虽一草一虫之微。无不感于思而出于口。以形诸文字之间。而独无一言及于所谓杜鹃者。此其为證二也。望帝冤魂。托为杜鹃。漂落远外。苦思乡土。故其啼必道不如归。其说虽诞。而其声则固有相近者矣。今此鸟则不然。虽使明汉音者闻之。亦不解其为何声也。此其为證三也。余然后知我国之杜鹃。异于中国之杜鹃也。时与人语。辄以是證之。人且习于见闻。不以为然。而反以为怪。噫此山鸡之所以为凤于楚也。吾见亦多矣。岂特杜鹃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3L 页
余既作此说后。有友人来过。语及此事。友人曰然。向在戊戌年间。遇一明人于永嘉府之民舍。夜语久之。忽有杜鹃来窗外树啼甚悲。余问明人曰此何鸟也。此是杜鹃邪。明人曰非也。尔国无杜鹃。吾以是知子之说信也。余曰噫子之得遇明人幸矣。遇明人而又得闻子规尤幸矣。不然必且以我为怪为妄。岂知斯说之不诬哉。呜呼。禽鸟一微物也。目之于分者。有羽毛之异。耳之于别者。有声音之殊。而犹且不知而以伪为真。况不为微物。而又能饰其羽毛好其声音。务以欺世盗名者哉。人之惑而信之。且必万倍于杜鹃。而视吾之不以为然。又不但指以为怪为妄而已。呜呼。今世之为杜鹃多矣。安可更得子之所遇明人者而布之于国中。使无其实而假其名者。无以遂其奸。而人且不惑于斯邪。噫。
谕清道儒生文
昔舜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此教学之所由始也。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性有五。曰仁义礼智信。其伦有五。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伦者日用当行之道。而性即其所具之理也。学者学此而已。教者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4H 页
教此而已。故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又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孟子曰徐行后长者谓之悌。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然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横渠先生曰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狠。秖为未尝为子弟之事。病根不祛。随所居所接而长。观此数条。而为学之得失可知矣。至于子朱子小学一书。集古今圣贤格言善行。以为小子培养德性之根本。而其所眷眷者。惟在于入孝出悌。隆师亲友。正容谨节。慎言笃行而已。何尝教之以尚气放言。凌蔑长者。言人过失。争辨好胜。以为高也。孔子大圣也。犹曰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盖以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不可以贤智加之也。惟其如是。故彝伦叙风俗厚。他日立身行世。皆可自此推之。所谓本立而道生也。本郡文献之盛。著自邃古。自英宪公而下。闻人达士。史不绝书。以至节孝先生之诚孝格天。濯缨先生之节操凌霜。三足先生之德义范世。虽在百代之下。千里之外。尚且闻风而感发。仰德而兴起。况我诸君。生于斯长于斯。耳之而相属也。目之而相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4L 页
接也。岂无私淑而自奋于其间者乎。但自兵燹之后。经残教弛。耆老宿德多老死。童蒙后生失其养。在家不闻唯诺之声。出门不知肩随之义。稍长而冠则见父兄之执。并行而欲揖。遇师长之尊。却立而不拜。甚者至于分门割户。各立私党。互相诋斥。不合不公。致使远近之人。莫不鼻笑而心鄙之曰。伊西之乡风如此。士习如此。颓惰偷薄。最出于诸邑之下。呜呼。此岂今日圣世之所宜闻。而亦岂不为一乡多士之羞哉。郡守亦一经乱后人物耳。少不勤学。老而无闻。其于训迪导养之方。无异聋𥌒之于闻见也。然既在其位。则虽欲辞之而不可得。于是抄选儒生之年少聪俊者。择定训长而教诲之。每月朔望谒圣毕。因与训长难疑答问。启发其旨意。高下其勤慢。而其于升降揖让进退之节。孝悌忠信笃敬之本。尤加戒焉。诸君诚能不笑其迂阔。不惮其劳勤。学而讲之日益明。习而行之日益进。优游涵泳。毋急毋怠。则为圣为贤之功。亶在于是矣。若夫名虽为学。而不以本原为心。或逐日应课。苟免责罚。或徒尚文辞。益长浮薄。非今日设讲之意。而亦非所望于诸君也。诸君勉之哉。
佔毕斋金先生庙前官田许给文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5H 页
先正文忠公佔毕斋金先生祠宇。在冶炉县。其址一边则官屯田也。锄犁相寻于庙庭之侧。而吏日来门外徵其租。呜呼。此庸非守宰之责邪。谨按金先生道德文章。为一代儒宗。至今人之仰之。若奎璧之丽于天。而当时及门之士。若寒暄金文敬公,一蠹郑文献公。皆以纯明笃实之姿。身任斯道之责。上以承圃隐之传。下以启静庵之学者。实自先生而发之。则其有功于吾道亦大。道内如一善密城等地。皆有书院。立庙以享之。而此县独阙焉。其为欠典。亦已甚矣。况此庙宇。为先生妥灵之所。而官且分裂之耕耰之。道路起嗟。子孙怀忧。余于到任之初。按知其故。欲有处置而未果。今则春耕已迫而归意又急。若不于此时。略为区处。则平生尊慕之诚。将无以自见。而后来人事。又可必邪。玆令先生之后孙金忠继呈状受立案。别定监官。打量立标后。爻周官案。永为许给。使其宗孙世世奉守。勿复侵夺事。
 余既成此文。或有难之者曰。子之处置则然矣。尊尚先贤之意则至矣。万一他日或有以擅夺官田为罪。则子之一张空文。可能絷后来者之手邪。余应之曰不然。吾但为吾之所当为者而已。过此以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5L 页
往。非吾所知也。噫秉彝好德。人所同得。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诚愿同志之人。相与共守此意。永久不替。则庶几为斯文之幸云。
渭滨丛谈
晦斋李先生在江界谪所。推论人君修齐治平之道。著为成书。名进修八规。既成而先生殁。盖先生之学。既有以接夫道统之传。而推其绪馀。又足以致泽君民。跻一世于熙皞。不幸 勋华继陟。大祸斯作。使先生爱君忧国之诚。为小人乘时酬怨之资。卒至离亲去国而卒于遐荒。自常情观之。若可小沮。而犹且眷眷焉作为此书。冀以感动天衷而复于正道。其言皆周程张朱之言。而其心即史鱼成忠之心也。所谓精金百鍊而愈刚。流水万折而必东。至今读之。令人陨涕。呜呼至哉。
晦斋先生大学补遗。以致知一章。为未尝亡。遂移经文中语以补之。先生之学。上接伊洛。而其为此说。又与王柏蕫槐诸贤之论。异世而同符。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后学小生固不敢妄议于其间。然向尝窃闻父师之言。晦庵朱夫子以亚圣之才。用平生之力。以为此书。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6H 页
加矩。后之学者。但当遵守而服行焉。尚安可以求异为哉。先儒尝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传。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愚于朱夫子亦云。
沙伐国传。晦斋先生之所作也。卢稣斋修先生年谱而并录此传于先生居忧之下。先君子尝曰此传不当在此。或去之为宜云。
退陶先生文集。多至数十百卷。万历戊子。先君子与鹤峰先生会于屏山。为之删其重复。正其讹误。定为四十馀卷。即今之印行本是也。先君之意。盖欲尽去其循俗吏读文字及日用閒酬酢不切于论学者。一时如赵月川,禹秋渊诸公。皆以为不可。事竟不就。识者恨之。
年谱末有文集告成文。告刻天渊台二篇。赵月川所补。非先君之意也。览者不可不知。
先君尝自金溪访金鹤峰先生。赵斯文宗道,权斯文好文亦来。仍语及少年游学之乐。鹤峰谓先君曰吾辈从先生久。未尝有一言之许。公一见先生而先生许以大器。以为天生此人。必非偶然。使达而行其道。岂不大有为于国家乎。不审公何以得此于先生。权上舍终允亲闻其语。为孤道之如此。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6L 页
鹤峰先生世居安东之临河县。后徙府西金溪村。受业于退陶之门。先君与之游三十馀年。道义之契甚密。鹤峰尝曰西厓我之师表。我何敢与之友。而先君亦以鹤峰刚毅果断为不可及。其相敬重推让如此。愚伏郑先生谓李外兄焕曰近阅退溪年谱。中有且校正文集五字。意其不出于我先生之手。必是宣城人所追补。既而验之果然。
秋江冷话。朱溪君深源以婚姻附远。为后圣所创。而秋江公是之。此说却甚可疑。禽兽之中。亦有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雎鸠之夫妇。在禽兽犹然。况于人为最灵者乎。其所以厚宗族别嫌疑之心。皆出于自然之天。圣人特因其所固有者而导之耳。若曰人之生也。本无此心。而圣人乃凿虚架空。要以立万世之大防云尔。则是圣人之设教。适足以拂人之性。而荀卿性恶之说。告子杞柳之喻。不得罪于天下后世矣。岂不谬哉。
杂录
传曰狐鸣鼠舞。不常为灾。大人见之则吉。夫狐鼠之妖。非祥也。大人虽贤智。曷能使之吉哉。说之者曰传所谓吉。非能使狐鼠而吉也。虽有狐鼠。亦不能害其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7H 页
吉也。大人心安于命而不外求。故见妖不妖。见怪不怪。而不忧喜于祸福。举天下之物。无以动其中。况彼狐鼠之微。又安能操其命而逞凶邪于其间哉。适足以明大人之不惑。若是则虽谓之狐鼠吉可也。余自壬子冬。厌居于河。挈家渡河而北。就于渊舍。前江后山。草木畅茂。其地又多恶虫怪兽。朝暮出没。妖孽百端。乃甲寅季春。有山獐夜嗥于江皋。朝起视之则尚在岩台下不去。见人始缘石迁而下。过家门外以逸。人以为不祥。哗然来问。甚者至谓避家祈佛以禳之。噫余非达者。无大人之德。其何能不动于妖怪而不为祸福动哉。虽以好语答来诘者。而内实自疑。然后亦无事。
人之害德。莫过于谄。所谓谄者。不必趋走拜跪于上之人。以求其悦己。然后方可谓之谄。凡遇侪辈。或已下之人。至如奴隶之贱。往往强为非所欲言之言。以曲循其意。或彼有难从之请。而不能严辞直言以距之者。大率皆谄之类也。余有此病。酒后尤甚。书此以为警。甲寅季夏晦日书。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先言人心而后及于道心者何也。余尝反覆而得其说。若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7L 页
以偏正轻重之序言之。则道心固为当先。今以学者用力之地言之。则必先察于人心而精之。然后方可一于道心而守之。易所谓闲邪存其诚。夫子所谓克己复礼皆一意。常时屡与同志者言。皆不省。间尝质之愚伏先生。则先生曰子之言甚精。吾所未及思者也。
天下之患。莫大于名有馀而实不足。名有馀则人之所以望我者必重。实不足则我之所以应物者必疏。以必疏之人。居必重之地。虽欲盛名不失而重望不孤。譬如无根之木无基之墉。其不至颠覆者几希。是以江左深源。卧系苍生之望。而终有书空之恨。东汉樊英。出负高士之名。而竟召难副之诮。既以取笑于当时。又且贻讥于后世。不亦可笑矣哉。故君子不务其名而专务其实。实有馀矣而犹恐其不足。名不足矣而犹恐其有馀。使内之所存。恒有以胜其外之所闻。至于一朝实大而名宏。积厚而流光。则名于是也不期而自至。行于世而无愧。垂诸后而不朽。呜呼。此岂声音笑䫉之所可为哉。
或问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故礼于是日不饮酒不食肉。素服而居于外。追慕之诚至矣。世俗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8H 页
前期一日或二日。不饮酒食肉者。于礼无据。然好古爱礼之君子。犹且不能变而从古何也。余应之曰前期不食肉之说。果非出于礼。然既为世俗通行之制。虽使古之圣贤复起于今。必且因而不革。以存从厚之意何也。古者父母之丧。二十有五月而祥。既祥而又择是月之中以为禫。至郑玄误以间一月择中月。复有二十七月之制。君子以其从厚而因之。四时节日之祀。亦创于宋之魏公。而君子又以从厚而因之。凡此类甚多。何独至于忌日而疑之乎。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人之所行。既皆近厚。则虽不适中。亦不害其为君子也。传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此类之谓也。
孤年十七八时。侍先君子受中庸。先君子问曰郑一蠹尝读中庸章句。至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之说而疑之曰。朱子误矣。岂有气后之理乎。汝且道一蠹说然否。对曰然非欤。先君子曰一蠹说未然。孤退思数日而犹未达。后十馀年。在玉渊书堂。复取中庸而反覆之。然后似若略窥其髣髴者。盖以本原之初论之。则先有理而后有气。若以人物之禀赋者而言之。则有是气而后理随以具。凡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8L 页
有形质而盈于天地之间者。莫不有其形而具其理。苟无其形。理何由赋。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朱子之意盖本于此。一蠹于此。恐偶未之察。而先君子当日之旨。亦或因此而可以得之否乎。孤露馀喘。无从禀问。仰惟遗训。涕泪交零也。
古人婚姻必择其偶。我贫而彼富。非偶也。我贱而彼贵。非偶也。我不肖而彼贤能。亦非偶也。今世之求婚姻者。余惑焉。不度其事势。不恤其同异。惟高之欲攀。女恶而求佳婿。子愚而择贤妇。门阀寒矣而希媾于金张。财产空矣而望托于陶朱。呜呼。贫贱者尚厌贫贱之人而求于富贵。则富贵者又安肯弃富贵之人而与贫贱结婚哉。世谓土鼠求婚。甚善喻也。然土鼠高望不遂。犹得与土鼠相婚则非失矣。今乙者厌乙之卑而求于甲。甲终不许则势去时晚。虽欲复与乙者婚而不可得。必下就而求诸丙丁。此则人反不如鼠矣。得无为鼠所笑矣乎。故并著之以为世戒。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祭寒冈郑先生文
伏以天有奎璧。公禀其精。地有河岳。公钟其英。清标玉洁。馨德兰薰。早自得师。立雪溪门。动静有养。表里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9H 页
交修。学博而正。理微必求。进德之诚。至老深笃。卫道之功。昔贤同烈。进位于朝。国倚蓍龟。忠言嘉谟。植伦扶彝。退讲于家。为世儒宗。秉义明礼。启发昏蒙。斯文未丧。正脉在是。小人所畏。君子攸恃。孰谓一疾。遽促大期。吾道益孤。我痛非私。呜呼哀哉。穷通一梦。芳秽千年。殁而不朽。惟圣与贤。先生忠义。昭揭宇宙。先生事业。仰若山斗。出处愈章。身名俱完。夫我何伤。公归即安。瞻彼湖泗。维水泱泱。渊源有自。永流东方。呜呼哀哉。昔我先君。生并一世。声应气求。道合心契。逮余小子。又获考德。一违凤仪。屡换蓂叶。山川悠邈。疾病缠绵。纵阙负笈。实切慕膻。云胡不淑。而有今日。没不举棺。病不启足。奔赴后人。死有馀责。单杯荐虔。有泪盈襟。惟灵不昧。庶赐监临。呜呼哀哉。
祭愚伏郑先生文
呜呼哀哉。山河毓精。奎璧降神。絪缊钟聚。笃生哲人。资禀既异。充养又至。曰明曰诚。维敬维义。两进夹持。阔步长趋。德崇业广。蔚为名儒。馀事文章。浑浩无涯。允矣君子。学优而仕。玉署论思。银台出纳。 当宁倚重。同朝取法。职思其居。用无不可。铜章分忧。棠阴宣化。有挟仇正。彼谗胡厉。中遭溷浊。益坚操履。风雨如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9L 页
晦。鸡鸣不已。弃外亦言。遇遁仍封。嗟惟不辟。反雠大忠。二年囹圄。十载田园。伤时发白。忧国心丹。逮至 圣作。首膺宠接。职专帷幄。责大经纶。耻君未尧。非舜不陈。了翁章奏。淳夫讲说。从容启发。委曲恳恻。庶究所学。以臻至治。那知梦楹。奄成骑箕。大厦方搆。梁木遽摧。砥柱既折。狂澜莫回。国亡人鉴。士失宗师。彼苍者天。胡宁忍斯。呜呼哀哉。先生之心。秋月寒水。先生之学。玉洁金粹。自少至老。典于终始。经史子集。传记注笺。靡不贯穿。提要钩玄。晚于云谷。得其绪言。捐华讨实。反本穷原。刍豢悦口。精义入神。德成犹恭。道大弥光。俗贤便佞。其巧如簧。时尚诡随。其柔如韦。先生守正。惟道是依。刚和合度。语默惟时。高托山林。长往不顾。卑就功名。胥溺靡悟。先生不然。惟义与比。退非忘世。进不慕位。事有同异。蓍龟可稽。物有轻重。权衡不迷。瞻彼洛矣。维水泱泱。渊源有自。永流东方。呜呼哀哉。恭惟先君。分义深切。心诚向𨓏。不间存没。既编遗文。又状实德。发挥阐扬。孰非公力。施及小子。益敦眷恤。进之门墙。施以鞭绳。虽缘朽质。学而未能。然仰高山。永为依归。云胡不淑。而至于玆。顷在中夏。还自下邑。公方寝疾。往拜于室。首问先稿。锓刊之艰。中言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0H 页
症候。调摄之难。末又勤恳。申以婚姻。自惟卑贱。分不敢当。丁宁教诏。反复谆详。何意斯言。遂成永诀。兴思至此。五内如割。庶几承奉。不敢违失。即远有期。佳城已卜。单杯荐虔。曷罄寸心。不亡者存。冀赐昭临。呜呼哀哉。
祭卢敬庵文(辛酉)
呜呼哀哉。惟灵乌山毓粹。洛水钟精。风仪秀朗。气质清明。弱不喜狎。长益求道。从容函丈。妙契深造。涑水一言。屏山三字。禀赋既异。修养又至。深衣大带。阔步长趋。青松出壑。丹凤在梧。学优而仕。羽仪 王庭。銮坡接武。凤池蜚英。邈彼东海。屠伯希功。谓天可欺。冤骨成丛。公时按劾。不畏彊御。民心咸服。 王法乃举。庶究厥施。泽我东埏。其行或尼。外符长悬。共理惟良。馀事多能。静如烹鲜。缓若治绳。政成何所。曰泉曰基。方在丹阳。遏密缠悲。独申方丧。饭蔬三霜。人谓其难。公以为常。最后莅星。秉志愈砺。不惕于威。宁媚于势。有挟仇正。彼谗胡厉。归来初服。适意丘园。萱闱日长。荆树春暄。不政亦政。难进何伤。义理刍豢。泉石膏肓。烟霞无𧏮。鱼鸟相亲。人间清福。尽在公身。谓必遐算。永保真乐。冰木一稼。大期斯促。白发倚门。黄口无知。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0L 页
呜呼先生。胡忍于斯。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先生之姿。玉温冰清。先生之量。海纳川停。俗贤利口。其巧如簧。惟公简默。不待勉强。时尚诡随。其柔如韦。惟公坚确。特立不移。学富而醇。行峻而修。才剸盘错。识别薰莸。清而有容。和亦不流。何德之备。而寿之啬。邦家殄瘁。朝野嗟惜。士论谁匡。众疑谁决。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余以无似。早承善谕。逮至中年。恩眷益厚。我有疾痛。济之药饵。我有违戾。施以炉锤。随时随处。即物即事。丁宁启发。反覆规箴。相期日深。揣分何堪。惟思卒业。庶补尤愆。孰云微𧏮。永诀终天。日月愈远。影响寝微。门墙犹是。杖屦莫追。风悲素帷。月照虚斋。了了心目。触绪增哀。未死而生。曷胜摧慕。一杯长恸。万世伊阻。呜呼哀哉。
祭金正字(延祖)(癸丑)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二十有九年矣。以清明脱洒之资。加沈潜笃实之学。气夷且温而毅然有难犯之色。行峻且方而泊然无近名之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而公不以苟得为心。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而公不以苟避为意。至于天理人欲消长之几。吾道异端邪正之辨。严毫釐之剖析。极泾渭之区分。宁为黍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1H 页
稷之未熟。不愿稊稗之有秋。此公之所以绝出等夷。而非今世可得以多见也。呜呼。以如是之志。抱如是之才。又有如是之见识。吾谓公方且见用于当世而展布其所蕴。则上将以补吾 君之德。下将以遂吾民之生。且使不耦而卷怀于家。犹将阐微明幽立言垂世。庶几追前修之逸轨。俟后学于无穷。夫孰知二者之不一遂。竟赍志而沦没。早岁相从之乐。晚年同榜之情。特吾私耳。呜呼痛哉。呜呼痛哉。死生祸福之理。余未知其如何。卒使伯牛而病。颜渊而夭。而富贵寿考备享诸福者。往往世之所谓阘茸无状者。是果何理也。岂天之所好恶。自与人殊欤。抑或杳杳冥冥之中。祸福与夺。一任其自然而然欤。是未可知也。呜呼痛哉。呜呼痛哉。昔我先兄与公。志同韵合。与之游十年。道义之契甚密。兄亡才阅岁而公又继逝。地下相见之乐。想亦不减于平日。而煢孑人间。号呼而莫及者。但余此身耳。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即远有期。厚夜将闭。宛宛仪容。从此辞矣。追惟往昔。言不尽矣。敬酌行潦。来告我哀。物虽菲薄。诚则可歆。呜呼痛哉。
祭金鹤湖文(庚午)
惟公圭璋令质。瑚琏美器。资禀既异。充养又至。白莲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1L 页
丹桂。声驰艺林。清标苦节。望重南金。中遭溷浊。益励操守。雪霜虽严。松柏自茂。我 圣在位。群贤蔚起。犹淹展骥。久滞栖枳。潜德俄彰。 命书屡锡。人望方属。天夺何速。百身难赎。九原莫追。吾道益孤。我恸非私。呜呼哀哉。冠缨世阀。孰如公门。积厚流光。委祉后昆。及公之身。益大以昌。玉树交辉。棣萼联芳。簪笏充堂。兄弟匪他。荀龙数少。薛凤荣多。光生里闾。庆溢门阑。天外难知。人间未闻。谓理之常。永保其乐。胡不百年。乃有今日。呜呼哀哉。余以顽鄙。早袭兰馨。年惟兄事。义若师承。攻苦屏院。公玉我石。论怀洛城。我胶公漆。望公方进。喜公未衰。人生难信。万事俄非。旧架图书。虫鱼独饱。故山烟月。猿鹤相吊。门墙犹是。典刑难亲。了了心目。触绪悲辛。单杯瓣香。曷尽衷曲。不亡者存。庶赐歆格。
祭金德裕(基厚)(癸酉)
嗟嗟德裕。而至于斯邪。岂时运之多舛而天不为憖遗邪。抑脩短之有数而神莫能扶持邪。呜呼痛哉。家传诗礼。学有渊源。有出人之姿而处之以谦。有高世之行而辅之以文。孝友笃于家庭。惠爱推于邻里。朋友服其信。宗族慕其义。斯古人之所难。兄独兼之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2H 页
俗。既天之啬其施。又不畀乎遐寿。进不得行于时。退无以传于后。嗟嗟德裕。而至于斯邪。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独于吾友乎。何此理之反常而不可详邪。念孤儿之藐玆。年始九而嶷茂。意者天之报施。其将在于此欤。呜呼痛哉。我实无似。兄辱与游。玉石互磨。胶漆相救。兄许我之疏慵。我悦子之孤洁。闷世情之万变。爱此心之如结。虽范马之异姓。若兄弟之同气。引千斤于一发。犹恃兄而无惧。今其已矣。柰何乎天。上年二月。我自陜川。遂问兄于菊潭。旋送余于玉渊。相与连床而剧谈。夜已分而不能眠。其所惓惓而责勉。无非古人出处之大方。虽愚未能以践此。言犹在耳而不敢忘。呜呼。余滞南陲。道阻且长。兄哭天伦。余闻不时。兄方寝疾。又未及知。困赋敛之倥偬。羡高蹈之清閒。时控状而引疾。方恳乞于休官。庶将赋归乎田园。复遂前日之团栾。嗟人生之难必。奄一夕而长终。哭寝门而失声。泪彻泉而无从。呜呼痛哉。海内知旧。零落殆尽。此实昔人之所悲也。近自六七年来。乡邦不禄。祸殃荐叠。一时朋侪。相继沦没。然犹恃而自慰。幸及公之未愆。何厌世之溷浊。又弃我而遽先。凉凉孤影。独立无依。居无与语。出无所之。伤哉吾道之益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2L 页
孤。余复何乐于人间。死而有相从之理。早晚当叙此怀于重泉。如其不然。吾与兄从此辞矣。形容閟闭于一丘。神魂飘荡而无归。听之而不可闻。视之而不可觌。彼苍者天。曷有其极。言之至此。长痛欲绝。呜呼痛哉。
祭伯兄察访公改葬文(己酉)
呜呼哀哉。兄之托于此。已五年矣。宅兆之便否。体魄之安未。有不可知。而情势之所不得已。将以今日奉迁于寿洞新卜之原。不知果惬于兄之意乎。呜呼哀哉。昔兄之没也。先君丧之。兄之葬也。亦先君命之。凡同托于一山之内者。无非内外祖先若诸亲。而其去先妣贞敬夫人茔域尤至近。其所以为兄永远虑者至矣。而九原之下。亦庶有依而不孤矣。不幸去丁未夏。先府君捐馆舍。不肖袗等日夜号痛。谨与诸门丈及他解事者。来审于此。既地势陜隘倾侧。土色又粗恶多石。不待术士之言。而情理有不能忍者。遂去而他求。得地于安东府西寿洞村之后。既奉安冠履矣。而又涓吉日。迁移先妣玄宫。以体平日同穴之愿。今其期至矣。呜呼。母往而子随义也。求之神理。岂远人情。而况吾兄一生爱亲之念。不间于终始。今若冥然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3H 页
漠然无所知识则已。如其不然。岂愿须臾而离我父母之侧哉。且兄之遗孤。今年才十二。茕茕孑孑。独立无依。设使成长。固不可望其去家百里而来守此丘陵。况于未成立之前乎。荒山宿草。断垄孤峙。节序祭祀之不继。樵火盗贼之不虞。其为痛伤。可忍言哉。呜呼。曾祖考赞成府君妣贞敬夫人墓。同在一麓。而地既绝远。香火断续。守护之责。专委于奴仆之手。而子孙或不识墓门者有之。而况于兄乎。今若拘于小嫌。因循不迁。则非所以慰九原之魂而为久远之计者也。是用焦念。夙夜靡宁。禀诸伯嫂。遂及门族。新卜真原。坐子向午。盖去先考妣茔域仅数十步。异麓而相望。此实兄平日之志也。伏惟尊灵。鉴此诚意。不震不惊。相我后嗣。呜呼。重泉侍从。其乐融融。死者然矣。生者曷从。单杯告辞。长痛欲绝。呜呼哀哉。
祭仲兄洗马公文(壬子)
呜呼哀哉。兄之至此。余之罪也。兄能活我于万死之中。而余不能救兄于一旬之内。使兄客寄京邸。积忧焦心。加以饮食过时。起居失宜。以至于一朝病发而不可为。则无非余之积恶无状。得罪于天地神明者有以致之。咎实在余。夫复何言。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3L 页
兄天性孝友。绝出等夷。家庭之间。人无异言。至于待朋友以信。处乡党以礼。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有济物利人之志。有忘身殉国之意。有九死不变之节操。有千仞壁立之气像。有其材足以剸盘错。有其识足以辨薰莸。而又能深藏若虚。不自表襮。群居休休而人不测其涯涘。此则兄之素行。固已质之神明。无待于余之赘说也。呜呼。余与兄为兄弟于世三十有一年矣。自孩提至于成立。无时无日而不相随共处焉。余赋性褊急。往往或不能承兄意。而兄处之怡然。惟一日相离则思。思而不见则相爱之情。形于往来书尺之间者。皆蔼然可掬。他人见之。尚且感动。余虽无状。其何忍忘之。其何忍忘之。至今年春。意外不测之变。出于梦寐之所不到。兄间关千里。随我西行。昼夜驱驰。寝食俱废。至竹州境上。旧患痿痹之症。挟劳更发。上下马必待人扶持。余再三强劝。事已至此。同去何益。请少留调数日。从容入京未晚也。兄顿足挥泪曰此何言此何言。我虽气力不逮。死于道路。实所甘心。今何忍使汝独去。而不及见于入狱之日乎。及到汉江。天日未明。相与握手大痛。只以余且入城即死。不复相见为永诀。岂知余尚蒙 恩。得延视息。而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4H 页
兄之微𧏮。遽至于此。使余终抱无涯之痛邪。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兄病虽出于积月焦煎之馀。而初发不甚为苦。若调理得宜。则庶有可痊之望。而余既恶极诚薄。不能感动鬼神。虽赖在朝尊老遣医送药。前后相望。而到今追思。深恐所得非良医。所用非良剂。种种不幸。皆余之罪。幽明此痛。极地穷天。余有何颜。复立于世。余与兄皆无男子。只有伯兄之子。又未长成。先父母祭祀之托。其他大小紧关料理之事。皆萃余一身。余若又死。则一家日后之忧。将有所不可言者。玆用黾勉饮食。以苟活为心。岂复有一毫人世念邪。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兄逝之翌日。梦见兄与伯兄。皆被黑袍曳黑履。纱帽角带。乐工十馀人。先后作乐。声戛金石。乘云御风而去。余瞻望不及。伫立以泣。兄顾谓余曰早晚当相见。勿以为念也。呜呼。兄与伯兄友爱深隆。兄弟三人。常时每以生时一处。死后一处。不暂相离为言。想今聚会于冥冥之中。至乐陶陶。而孑孑人间。攀号而莫及者。只有无状之一弟耳。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兄有一女而嫂氏承兄遗意。不欲托兄祀于外孙之家。将取从兄之子为嗣。余方与二从兄及一二同志。谋所以为兄久远之计。庶不孤平生之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4L 页
愿。而但以欲取其长。事势相碍。欲取其少。长养为难。向日余之病卧于上驾山也。兄之梦告于余者。不知果兄之意邪。兄若果有是意。则何不再梦于余。或梦于嫂氏。使之释然以定也。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兄之与我恩为骨肉。义犹师生。而又有终始全活之恩。昔邓伯道弃其儿而存弟嗣。弟子绥服丧三年以报之。君子以为合礼。今兄之所遭。视伯道尤难。而积忧腐心。终至丧命。则又伯道之所无也。余虽顽愚不即从死以殉。而三年之内。誓不食肉听乐。不与人宴饮。略如古人所谓心丧之制。不知幽明之中。亦能鉴此微诚否。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余本多病。常时已不及人。又此失兄之后。心气益伤。精神益虚。往往如痴如醉。不省人事。兄亡已五月。而犹疑兄之或出远处。庶几复还。今日不来则望来日。今月不来则望来月。日暮如有所待。出门如有所见。虽朝夕号痛。而犹未觉兄之亡也。虽亲宾来慰。而犹未信兄之没也。岂其哀过丧心。发狂至此邪。近月来元气渐薾。如年老垂尽之人。呼吸短促。行步无力。以理推之。盖亦难久于世。死而有相从之道。则不久见于地下。如其不然则吾与兄从此诀矣。茫茫天地。会合无期。煢孑人间。余将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5H 页
归。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志铭
  
令人宋氏墓志铭
令人姓宋氏。陜川冶炉县人。宋为我东大姓。而出冶炉者尤著而远。高丽时有讳孟英。官至谏议大夫。自是冠冕不绝。代有闻人。至讳构。入我 朝为嘉靖大夫京畿监司。生讳吉昌冶城君开城府尹。生讳千佑判决事。生讳守谦镇岑县监。生讳绍司酝署直长。生讳邦贤忠武卫副司直。寔令人高祖。曾祖讳希奎通政大夫尚州牧使。祖讳铉成均馆学谕。考讳惟慎中直大夫礼宾寺副正。妣顺天康氏。学生顺成之女。以嘉靖己未十一月癸巳生令人。禀性端肃。闺范夙著。幼鞠于祖母朴氏。在朴氏之侧十馀年。和愉敬慎如一日。未尝有忤。及笄归吾堂兄察访公。承夫子以顺。敬舅姑无违命。生事死祭。尽其礼。处兄弟娣姒之间。柔顺和悦。久而弥敦。与邻里宗族。和而有节文。子女慈而教。婢仆严而有恩。家庭雍睦。上下化之。壬辰倭乱。副正公在善山遇害。康夫人独以身免。窜伏饥渴。令人闻之。日夜号痛。募得数健仆。昏夜潜行。穿贼中寻觅。迎致而忠养之。其他亲属之无托者。皆率以归。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5L 页
尽心抚恤。累年不懈。宋氏血嗣之不尽糜灭。迄今保有其乡井。承奉其祭祀者。皆令人之德也。善之人多道之者。万历癸卯。察访公没。令人哀毁过礼。自是恒抱羸瘁之疾。至天启癸亥二月辛未终。享年六十五。其年十二月丁酉。祔葬于察访公之墓。盖距察访公之葬二十有一年。有二男一女。长元直。先娶县监安聃寿之女。后娶士人权赅之女。皆无子女。次元方早卒。女士人权尚贤。生一男轼。四女幼。呜呼。袗之不肖。幼失所恃。伯父谦庵府君时取而抚养之。令人方以冢妇承宗事。待袗兄弟恩礼有加。视如同气。顾袗无状。无以报德于万一。今日之托。不可以不文辞。谨考元状。次其梗槩。而继之以铭。铭曰。
蝉联茂族。笃生贞淑。表里如结。君子友之。中馈▣仪。室家是宜。何德之全。而命之偏。独不遐年。我铭其实。纳于幽宅。永世是式。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行状
  
折冲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权公行状(壬戌)
公讳采字公亮。安东人。高丽大匡亚父功臣太师讳幸之后也。权氏自太师而下。代有闻人。圭组相望。世数巨阀。而权氏必居首。其在我 朝。有讳琨宣略将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6H 页
军龙骧卫副护军 赠吏曹判书。生讳士彬成均生员 赠议政府左赞成。生讳橃官至议政府右赞成后 赠领议政谥忠定。贞忠大节。亘宇宙揭纲常。而谪终遐方。不克大施。委祉于后。世济其美。寔公之祖考也。考讳东美司宪府监察。恪谨奉公。所至有声迹。妣晋州柳氏。学生讳义之女。以嘉靖丁巳八月二十一日生公。公生而秀异。监察公又能教之以义方。及长雄伟不群。无世俗鄙猥之态。有世家子弟之风。事亲孝祭祀谨。友于兄弟而笃于宗族。待僮仆严而有恩。与人交不设畦畛。客至必置酒欢如也。乙酉春。丁外忧。庐墓终三年。足不践私室。乡党称之。壬辰之乱。八路兵燹。独公之居邻于山。地僻稍安。流民来集者日以百数。至则无所仰哺。枕藉而死者相望也。公见而怜之。为饘粥以救之。全活者甚众。癸巳 天兵南下。 朝廷以粮饷为忧。许令中外士民入粟拜官。遂授公朝散大夫军资监副正。丁酉冬。又拜义兴县监不赴。戊戌春。超授折冲将军龙骧卫副护军。或贺之。公曰无功而受赏滥也。以财而发身耻也。滥且耻。其敢以章服自荣。于是顶不玉腰不红。车马衣服无改旧。以终其世焉。盖公天资近道。常时虽不读书为文。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6L 页
而其制行之美。往往皆此类也。万历己亥七月二十九日。以疾终于家。享年四十三。是年冬。葬于奉化县酉谷坐辛向乙之原。从先兆也。公先配广州李氏。忠义卫讳善庆之女无后。再娶永阳李氏。将仕郎讳光承之女。判中枢府事孝节公讳贤辅之曾孙也。生三男二女。男长尚贤次尚信次尚节。皆业儒。女长适进士柳袗。次适李长茂。尚贤娶察访柳袾之女。生一男轼。四女皆幼。尚信娶郡守金友益之女。有三子。尚节娶牧使琴恺之女。有二子一女。柳袗有一子千之。八女士人金时敏,申嵩耇,琴处谦其婿也。馀幼。曾孙男女又若干人。公之没也。葬不志封不碣。今二十有馀年矣。岁月既久。影响寝微。诸孤等惧夫懿行,硕德。湮没而无传。将以求当世之大人先生而请为志若铭焉。以袗入公之门最先。可知公实迹。使最其大致为草记。余惟无状。受恩深重。义不可以鄙拙辞。谨次其世系而录其梗槩如右。庶几秉笔者有所考云尔。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遗事
  
正字金公(延祖)遗事
丙午岁。先君子在西美洞。公与孤等兄弟。共栖中台寺。逐日往来。受资治通鉴纲目。寺在山之最高顶。去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7H 页
洞甚远。而公挟册徒步。数月不怠。先君子每称之曰此子颖敏嗜学。今日后生中鲜有其比。
公有彊毅不屈之志。而补之以学问。有清高独出之操。而济之以和平。色温气烈。智圆行方。平居与人相对。终日静默。若无所可否。而及至遇事敢为。勇往直前。不为威惕。不为利疚。世俗营为计较之私。无一动于其中。与吾仲氏洗马公志同道合。交契最密。其言论处事。虽不相谋议。而必与之符合。人皆以远大期之。不幸壬子岁。仲氏以忧卒于京。翌年癸丑。公又下世。所谓邓林之材。未成栋梁而遽折于风霜。可胜痛哉。
公好善嫉恶。出于天性。苟为善。虽佣丐之贱。好之如芝兰。苟为不善。虽赵孟之势。绝之如仇雠。然其水镜无私。权尺必审。溢美已甚之言。未尝出于口。
公常于行役中。路逢㫌闾。则必下马致敬而过。人或言其太劳烦。公曰中心自然感动。不得不尔也。
安东乡校婢子素有女色。本府士子多未免为其所污。公尝游黉舍适如厕。有一女子从墙外投木实以挑之。公知其为校婢。即捽致庭下。杖而数之。其后溪岩金公闻之曰我自不犯而已。何至于是乎。公弟鹤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7L 页
沙公曰溪岩言固好。然先兄之所以如此处置者。盖以激励士风也。
公年十七。从参判公山阴任所。始受易于翼轩吴公。吴公素以文行鸣于南。见公仪表玉立。才学超诣。固已心爱之。尝语人曰吾尝与诸学子讲学盘石上。坐地倾侧。且无毡席。人皆不安其坐。而独金君终日危坐。不少见其欹侧困倦之态。其志操坚固。有如是矣。癸丑秋。公在城山精舍。余往访之。时公病已革。气息奄奄。而犹能自力整冠巾。端坐敛形。谈话移日。不少见其忧怖辛苦之态。余暗暗称奇。退而叹曰今人平居。不无以礼自勉者。及至临死之时。忧愁恐怯。失其常度者滔滔是也。今公以未三十之年。遇不可堪之疾。刺割痛毒。朝暮且绝。而心定气随。临凶若吉。苟非学问之力。充积于中。深达死生之理者。能如是乎。
伯仲两兄遗事
伯氏天性颖悟。于书无不通。虽天文地理阴阳卜筮医药算数之说。无不精思力究。不假师承。而尤邃于性理之学。凡经传所载微辞奥旨。他人之口讲心惟。穷日终年而不能解者。公一见便瞭然。如烛照缕析。而平居未尝轻与人言之。故人亦鲜有知之者。家又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8H 页
甚贫。妻子不免饥寒。而处之晏如也。世俗营为计较之私。不但不出之于口而已。先君子尝称之曰吾儿清苦雅洁。略似公励而识量过之。公励。完平李相国元翼字也。
伯氏端静简默。色温而气和。外柔顺而内刚决。行又修饬。终日端坐。一事不妄作。虽一家之人。未尝见其有惰容戏动。拜长水道察访入都。吏卒从之。未有号令施为。而举皆信慕畏服。无一人犯罪者。还道疾甚。未赴官而卒。驿民闻者皆流涕。争输米布以赙之。其德感人之速如此。
伯氏有经济之才。尝以诸葛武侯,范文正公自期而人莫之许。独余以为信然。公尝谓余曰世无知我者。惟汝知我而亦未尽也。不幸短命。抱才不售而卒。每思之惨怛。不但为同己之情而已。呜呼痛哉。卒时年二十八。
仲氏彊毅峻整。公明仁恕。有毅然难犯之色。而济之以和平。有确乎不拔之志。而辅之以学问。见人之善。虽在佣丐之微。好之如芝兰。闻人之恶。虽在赵孟之势。绝之如仇雠。以故一时名流。皆乐与之游。而忌嫉者亦且不少。年三十三。卒于京师。公之友金正字延
修岩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08L 页
祖孝锡以诗哭之曰。满袖清风洒雪霜。一团和气在中央。庶几能形容实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