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3H 页
年谱
皇明神宗万历四年( 宣祖大王九年)丙子八月二十日庚辰。(辰时)先生生于义城县东陶岩里第。(先生之先世。居尚州丹密县。至生员公。始移居义城县南元兴洞。悔堂先生再卜于陶岩下。)
五年丁丑。(先生二岁)
六年戊寅。(先生三岁)
七年己卯。(先生四岁)
八年庚辰。(先生五岁)始受十九史于从祖兄鼎峰公。(鼎峰公讳弘道字大中。以文学为世所推重。○先生自幼俊颖特达。于群儿中屹如也。及就学课读。必先于人。坐立有常处。鼎峰公异之曰是必为当世之大人君子矣。)
九年辛巳。(先生六岁)
十年壬午。(先生七岁)受小学。(时皇考城隐公教子弟有法度。先生每早起省重闱讫。净扫室堂。笃志向学。一言一动。皆仿小学而行之。)
十一年癸未。(先生八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九岁)读孟子。(读至舜何人予何人。辄竦身奋然曰大丈夫立志。固不当乃尔耶。遂自述四十言。书诸手板曰皇天赋予。初无贤不肖之异。虽圣贤亦非两口而四目。彼丈夫我丈夫有为者亦若是。期追前脩之徽躅。)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一岁)
皇明神宗万历四年( 宣祖大王九年)丙子八月二十日庚辰。(辰时)先生生于义城县东陶岩里第。(先生之先世。居尚州丹密县。至生员公。始移居义城县南元兴洞。悔堂先生再卜于陶岩下。)
五年丁丑。(先生二岁)
六年戊寅。(先生三岁)
七年己卯。(先生四岁)
八年庚辰。(先生五岁)始受十九史于从祖兄鼎峰公。(鼎峰公讳弘道字大中。以文学为世所推重。○先生自幼俊颖特达。于群儿中屹如也。及就学课读。必先于人。坐立有常处。鼎峰公异之曰是必为当世之大人君子矣。)
九年辛巳。(先生六岁)
十年壬午。(先生七岁)受小学。(时皇考城隐公教子弟有法度。先生每早起省重闱讫。净扫室堂。笃志向学。一言一动。皆仿小学而行之。)
十一年癸未。(先生八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九岁)读孟子。(读至舜何人予何人。辄竦身奋然曰大丈夫立志。固不当乃尔耶。遂自述四十言。书诸手板曰皇天赋予。初无贤不肖之异。虽圣贤亦非两口而四目。彼丈夫我丈夫有为者亦若是。期追前脩之徽躅。)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一岁)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3L 页
十五年丁亥。(先生十二岁)
十六年戊子。(先生十三岁)
十七年己丑。(先生十四岁)手书程子四勿箴揭之座隅。(始悔堂先生出入诸先正之门。以孝友成德。城隐公又能因其绪馀。不坠前烈。家庭授受之际。皆是古人为己勉学之意。先生自幼已知有内外轻重之分。日取圣贤格言。潜心玩索。靡不极其归趣。于程子四勿箴。尤反复而有契焉。)
十八年庚寅。(先生十五岁)
十九年辛卯。(先生十六岁)读书于长川书院。(先生尝以为士生斯世。抱负甚大。岂可以一善成名而自以为足乎。经旨讲究之暇。又尝究知前代兴亡之迹。当世治乱之故。以措诸事业为务。)
二十年壬辰(先生十七岁)四月。倭寇至。陪城隐公入黄鹤山。(在县东三十里)六月闻贼犯沙村。转向清凉山(时宗丈梧峰公之悌为宣城倅。暂往依之。)入白云洞。(在礼基郡。即今竹溪书院。)九月还城洞。(在黄鹤山中。有城洞即事五十韵。见元集。○时城隐公倡义在外。先生能出入死生。相几发虑。一门百馀口。赖而获济。)讱斋崔公(晛)来会。(崔公于城隐公两姨兄弟也。至是挈家而来。先生虽当颠沛之际。未尝暂时废业。人或有讥之者。辄曰昔许鲁斋于兵戈抢攘中。不废学业。终成大儒。男子合做底事。岂可以世乱而遽废乎。遂从崔公质疑问难。多所启发。)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十八岁)三月。祖妣淑夫人李氏卒。祔葬于八智悔堂先生墓左。(敛袭之具。葬祭之仪。先生
十六年戊子。(先生十三岁)
十七年己丑。(先生十四岁)手书程子四勿箴揭之座隅。(始悔堂先生出入诸先正之门。以孝友成德。城隐公又能因其绪馀。不坠前烈。家庭授受之际。皆是古人为己勉学之意。先生自幼已知有内外轻重之分。日取圣贤格言。潜心玩索。靡不极其归趣。于程子四勿箴。尤反复而有契焉。)
十八年庚寅。(先生十五岁)
十九年辛卯。(先生十六岁)读书于长川书院。(先生尝以为士生斯世。抱负甚大。岂可以一善成名而自以为足乎。经旨讲究之暇。又尝究知前代兴亡之迹。当世治乱之故。以措诸事业为务。)
二十年壬辰(先生十七岁)四月。倭寇至。陪城隐公入黄鹤山。(在县东三十里)六月闻贼犯沙村。转向清凉山(时宗丈梧峰公之悌为宣城倅。暂往依之。)入白云洞。(在礼基郡。即今竹溪书院。)九月还城洞。(在黄鹤山中。有城洞即事五十韵。见元集。○时城隐公倡义在外。先生能出入死生。相几发虑。一门百馀口。赖而获济。)讱斋崔公(晛)来会。(崔公于城隐公两姨兄弟也。至是挈家而来。先生虽当颠沛之际。未尝暂时废业。人或有讥之者。辄曰昔许鲁斋于兵戈抢攘中。不废学业。终成大儒。男子合做底事。岂可以世乱而遽废乎。遂从崔公质疑问难。多所启发。)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十八岁)三月。祖妣淑夫人李氏卒。祔葬于八智悔堂先生墓左。(敛袭之具。葬祭之仪。先生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4H 页
躬自营办。不贻忧于城隐公。见者莫不感叹。)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十九岁)二月。陪城隐公还八智墓下。(时贼势稍退。城隐公奉几筵居庐焉。)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岁)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一岁)七月。拜月川赵先生于陶山书院。(先生尝以未及抠衣于溪门为恨。至是闻月川先生讲学于陶山。即往拜之。月川先生一见敬重。告以溪门心学之诀。因赠诗曰千圣相传只一心。微言尚可卷中寻。要收已放归腔里。诚敬关头著力深。先生遂即和呈。见元集。)与金苟全(中清)仍留读朱书。○月夜泛舟濯缨潭。(与金溪岩坽诸公偕)与金苟全讲礼书于易东书院。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二十二岁)七月。陪城隐公复入城洞。(时贼再猘。举家奔避。弟悦道年才九岁。脚弱不能行。先生昼夜担负。越涉险阻。犹恐其或相遗失。)为亲旨负米于桐华寺。(时饥馑荐臻。人至相食。先生不惮险远。日以负米为业。昼则浑于行商。夜辄咿唔不辍。尝于河阳店上诵西铭。德信正鸾寿适奉 命而南。闻夜半读书声。邀与相见。讲问经义。靡不迎刃缕解。德信正大异之。及乱定。遂以女妻之。)往拜旅轩张先生于青松之涑谷。历拜朴大庵(惺)于松生。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十三岁)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二十四岁)二月。聘夫人李氏于京师。(德信正鸾寿女也。德信正号中垒。以经术见重当世。○尹相国昉,黄参判致诚,李延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十九岁)二月。陪城隐公还八智墓下。(时贼势稍退。城隐公奉几筵居庐焉。)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岁)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一岁)七月。拜月川赵先生于陶山书院。(先生尝以未及抠衣于溪门为恨。至是闻月川先生讲学于陶山。即往拜之。月川先生一见敬重。告以溪门心学之诀。因赠诗曰千圣相传只一心。微言尚可卷中寻。要收已放归腔里。诚敬关头著力深。先生遂即和呈。见元集。)与金苟全(中清)仍留读朱书。○月夜泛舟濯缨潭。(与金溪岩坽诸公偕)与金苟全讲礼书于易东书院。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二十二岁)七月。陪城隐公复入城洞。(时贼再猘。举家奔避。弟悦道年才九岁。脚弱不能行。先生昼夜担负。越涉险阻。犹恐其或相遗失。)为亲旨负米于桐华寺。(时饥馑荐臻。人至相食。先生不惮险远。日以负米为业。昼则浑于行商。夜辄咿唔不辍。尝于河阳店上诵西铭。德信正鸾寿适奉 命而南。闻夜半读书声。邀与相见。讲问经义。靡不迎刃缕解。德信正大异之。及乱定。遂以女妻之。)往拜旅轩张先生于青松之涑谷。历拜朴大庵(惺)于松生。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十三岁)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二十四岁)二月。聘夫人李氏于京师。(德信正鸾寿女也。德信正号中垒。以经术见重当世。○尹相国昉,黄参判致诚,李延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4L 页
平贵诸公。皆聘门姻戚也。见先生容貌俊伟。言行有度。无不敬服。许以国器。)七月往拜德信正。(德信正明于礼学。先生朝夕讲质。以尽诸家同异得失之辨。)十月和呈月川先生诗。(月川先生寄诗曰别来消息今安否。离恨朝朝未易裁。目送归云天远大。芙蓉山下首频回。○先生和诗见元集。)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二十五岁)二月。受诗诫于城隐公。(城隐公尝作诗诫诸子曰。持身如履薄。操心若奉盈。毋惰又毋荒。毋忝尔所生。先生日辄庄诵耳。)上月川先生书。(略曰某质本庸下。性又昏懦。寻常书册之工。犹不能自力做去。矧可望收拾本原。展拓地步。从事于古人所谓为己之学耶。先生不知愚陋不足以进取。屡烦章牍。曲赐奖励。其惓惓引诱之意。有足感动人者。某虽钝根。敢不惕然警悟。慨然奋发。以竭吾才力之所至云云。)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二十六岁)春。筑书塾于仙岩。(在县东十里先垄下。先生常病城市阛阓。且爱其水石幽绝。筑小斋为蓄书之所。扁之曰无忝。盖取城隐公诗中义也。○有诗一律。)
三十年壬寅(先生二十七岁)三月。答崔峰前哲书。(崔公持论太高。先生以下学上达等语警之。)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二十八岁)七月。旅轩先生临访。(时旅轩先生宰本县)十月参乡校朔望讲。(旅轩先生聚士设讲。先生执经问难。屡蒙推诩。)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二十九岁)三月。往拜西厓柳先生。(先生于途中有诗曰。何处春风座。河南花柳村。后生诚意薄。三十始登门。)九月登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二十五岁)二月。受诗诫于城隐公。(城隐公尝作诗诫诸子曰。持身如履薄。操心若奉盈。毋惰又毋荒。毋忝尔所生。先生日辄庄诵耳。)上月川先生书。(略曰某质本庸下。性又昏懦。寻常书册之工。犹不能自力做去。矧可望收拾本原。展拓地步。从事于古人所谓为己之学耶。先生不知愚陋不足以进取。屡烦章牍。曲赐奖励。其惓惓引诱之意。有足感动人者。某虽钝根。敢不惕然警悟。慨然奋发。以竭吾才力之所至云云。)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二十六岁)春。筑书塾于仙岩。(在县东十里先垄下。先生常病城市阛阓。且爱其水石幽绝。筑小斋为蓄书之所。扁之曰无忝。盖取城隐公诗中义也。○有诗一律。)
三十年壬寅(先生二十七岁)三月。答崔峰前哲书。(崔公持论太高。先生以下学上达等语警之。)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二十八岁)七月。旅轩先生临访。(时旅轩先生宰本县)十月参乡校朔望讲。(旅轩先生聚士设讲。先生执经问难。屡蒙推诩。)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二十九岁)三月。往拜西厓柳先生。(先生于途中有诗曰。何处春风座。河南花柳村。后生诚意薄。三十始登门。)九月登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5H 页
月波亭。为重阳会。(与朴公敦复崔公哲朴公愰偕。)为晦斋先生辨诬。治疏上京。(时高敬履等论五贤相传之统。而诋诬晦斋先生。)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岁)八月中乡解。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一岁)二月往拜梧里李相国。(因省试入都)十一月月川先生讣至。为位哭之。(先生时留京。与李石潭润雨诸公。会哭于三清洞。)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三十二岁)正月会葬月川先生。(有祭文)二月魁别试初试。○三月拜寒冈郑先生于花山府馆。○五月西厓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七月会葬西厓先生。(有挽诗)○十月以城隐公命贽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旅轩先生答城隐公书曰。贤胤委来请益。所谓借视听于聋瞽者。然若因此论量。得有所警发。则亦鄙人之幸也。)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三十三岁)二月 宣庙升遐。○上旅轩先生书。(略曰年前鄙县黉舍之会。某以故人子。获蒙先生容接之恩。因此而出入门屏。卒受炉韛之化。则庶可饬躬寡过。不遂为小人之归。而亲忧连仍。道里稍间。苒荏因循。尚未供一日洒扫之役。慕德不诚之罪。无所逃矣。向于进见之日。略已导达微悃。伏乞先生勿以僭妄而拒绝之。收置门生诸子之列。昭示古人为学之方。则某虽至愚极陋。谨当服膺勿失。用力不怠。其为激厉启发之效。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云云。)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三十四岁)四月男在生。○八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岁)八月中乡解。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一岁)二月往拜梧里李相国。(因省试入都)十一月月川先生讣至。为位哭之。(先生时留京。与李石潭润雨诸公。会哭于三清洞。)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三十二岁)正月会葬月川先生。(有祭文)二月魁别试初试。○三月拜寒冈郑先生于花山府馆。○五月西厓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七月会葬西厓先生。(有挽诗)○十月以城隐公命贽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旅轩先生答城隐公书曰。贤胤委来请益。所谓借视听于聋瞽者。然若因此论量。得有所警发。则亦鄙人之幸也。)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三十三岁)二月 宣庙升遐。○上旅轩先生书。(略曰年前鄙县黉舍之会。某以故人子。获蒙先生容接之恩。因此而出入门屏。卒受炉韛之化。则庶可饬躬寡过。不遂为小人之归。而亲忧连仍。道里稍间。苒荏因循。尚未供一日洒扫之役。慕德不诚之罪。无所逃矣。向于进见之日。略已导达微悃。伏乞先生勿以僭妄而拒绝之。收置门生诸子之列。昭示古人为学之方。则某虽至愚极陋。谨当服膺勿失。用力不怠。其为激厉启发之效。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云云。)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三十四岁)四月男在生。○八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5L 页
月中乡解。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三十五岁)三月中增广乡解两试。○闰三月中生员会试。○同柳修岩(袗)拜五峰李相公。(庭有晚梅未开。五峰令各赋呈。先生有诗曰晚托芳园里。清姿迥出尘。含情未肯吐。羞与柳争春。)四月设闻喜宴。(城隐公于是日。口号小诗以警之曰。祸是福所倚。福是祸所伏。是以贤远士。一视荣与辱。君子贵自勉。其要在勤学。又曰力学以致知。持敬以养德。寻常日用间。事事存检饬。须先克己私。庶可无愧怍。先生佩服终身焉。)五月书西厓先生手简后。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三十六岁)正月男圭生。○七月陪城隐公上京。(时贼臣仁弘当国柄用。诬逼退溪先生。城隐公为道儒倡。抗疏请讨之。)拜五峰李相国。○十二月哭鼎峰公。(有祭文)
四十年壬子。(先生三十七岁)五月拜寒冈先生于芦谷。郑先生出示心经发挥景贤等书。○八月拜旅轩先生。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三十八岁)四月拜讱斋崔公。(时崔公为郑造所诬。被削南还。)九月送李石潭(润雨)赴龙庭。(有送别诗)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十九岁)正月校正鹤峰先生文集。(崔讱斋留金溪。与金洗马潗书请焉。)四月丁母夫人忧。(母夫人寝疾二年。先生昼夜扶持。尝粪验差剧。及丧哀号不已。)六月丁城隐公忧。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三十五岁)三月中增广乡解两试。○闰三月中生员会试。○同柳修岩(袗)拜五峰李相公。(庭有晚梅未开。五峰令各赋呈。先生有诗曰晚托芳园里。清姿迥出尘。含情未肯吐。羞与柳争春。)四月设闻喜宴。(城隐公于是日。口号小诗以警之曰。祸是福所倚。福是祸所伏。是以贤远士。一视荣与辱。君子贵自勉。其要在勤学。又曰力学以致知。持敬以养德。寻常日用间。事事存检饬。须先克己私。庶可无愧怍。先生佩服终身焉。)五月书西厓先生手简后。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三十六岁)正月男圭生。○七月陪城隐公上京。(时贼臣仁弘当国柄用。诬逼退溪先生。城隐公为道儒倡。抗疏请讨之。)拜五峰李相国。○十二月哭鼎峰公。(有祭文)
四十年壬子。(先生三十七岁)五月拜寒冈先生于芦谷。郑先生出示心经发挥景贤等书。○八月拜旅轩先生。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三十八岁)四月拜讱斋崔公。(时崔公为郑造所诬。被削南还。)九月送李石潭(润雨)赴龙庭。(有送别诗)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十九岁)正月校正鹤峰先生文集。(崔讱斋留金溪。与金洗马潗书请焉。)四月丁母夫人忧。(母夫人寝疾二年。先生昼夜扶持。尝粪验差剧。及丧哀号不已。)六月丁城隐公忧。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6H 页
(先生荐遭巨创。哀毁几至灭性。丧葬之礼。一遵朱文公家礼。禀于旅轩而行之。)十二月丙午。合窆于县南五土山兑向原。(既葬庐于墓侧。不释衰绖。家事一无所问。)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岁)四月伯父监察公卒。(公讳伈字喜之。有士友望。壬辰倡义师。○先生躬亲敛袭。无间亲丧。)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一岁)八月服阕。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四十二岁)二月移寓于县南蔚马里。(在金城山下。先生见时象乖乱。将欲携家深入。为李敬亭民宬,紫岩民寏二公所邀暂寓焉。)八月往拜德信正。○九月榜会于三清洞。(会者三十馀人)十一月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舟行泊吴山。谒吉冶隐影帧。(有次旅轩先生五绝诗。)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四十三岁)三月薇山精舍成。(先生在京时。见尔瞻等谋废 国母。叹曰人道灭矣。即日束装南还。入黄鹤山中。披草斩木。搆茅屋三间。日处其中。以读书穷理为事。有时蔬粝不继。旷然不以为意。旅轩先生以书贺之曰近闻贤契举家深入。此人人所愿欲而未能者。殊切歆尚。耄尝有诗云大道难容世路分。此身端合卧山云。山云寂寞尘寰远。人是人非总不闻。正合贤契所处。因谩及此。可供闲中一哂也。○有薇山诸咏见元集。)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四十四岁)五月拜旅轩先生。论理气分合。(旅轩先生出示易学图说。仍教曰今人开口便说理气。诸贤知理气分合之妙乎。先生对曰理非别件物事。为此气之中而在此气之所以然。自不相杂而亦不相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岁)四月伯父监察公卒。(公讳伈字喜之。有士友望。壬辰倡义师。○先生躬亲敛袭。无间亲丧。)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一岁)八月服阕。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四十二岁)二月移寓于县南蔚马里。(在金城山下。先生见时象乖乱。将欲携家深入。为李敬亭民宬,紫岩民寏二公所邀暂寓焉。)八月往拜德信正。○九月榜会于三清洞。(会者三十馀人)十一月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舟行泊吴山。谒吉冶隐影帧。(有次旅轩先生五绝诗。)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四十三岁)三月薇山精舍成。(先生在京时。见尔瞻等谋废 国母。叹曰人道灭矣。即日束装南还。入黄鹤山中。披草斩木。搆茅屋三间。日处其中。以读书穷理为事。有时蔬粝不继。旷然不以为意。旅轩先生以书贺之曰近闻贤契举家深入。此人人所愿欲而未能者。殊切歆尚。耄尝有诗云大道难容世路分。此身端合卧山云。山云寂寞尘寰远。人是人非总不闻。正合贤契所处。因谩及此。可供闲中一哂也。○有薇山诸咏见元集。)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四十四岁)五月拜旅轩先生。论理气分合。(旅轩先生出示易学图说。仍教曰今人开口便说理气。诸贤知理气分合之妙乎。先生对曰理非别件物事。为此气之中而在此气之所以然。自不相杂而亦不相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6L 页
离。既知其不相杂。又知其不相离。庶不悖于分合之义乎。旅轩先生曰古之圣贤。既罕言理气。又未尝分言理气。析而分之者。名目之设也。合为一体者。理气之常也。若因其名目之分而遂以为界别相对之物。则理气便各自为本。双立并行于宇宙之间耳。理岂得为气之理。气何得为理之气哉云云。)九月闻德信正讣。(有祭文)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四十五岁)正月寒冈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三月会葬寒冈先生。(有祭文)历拜旅轩先生。(先生禀问圣人不制师服。但使申心丧之制。近世退溪先生之丧。禹秋渊诸贤但以布笠缟带终三年。今日寒冈门下之服似过重。未知如何。旅轩先生答曰孔门弟子。吊服加麻。乃是师服。门下执弟子之礼者。固当如是。至于远方未及门之人。亦为白巾者非礼矣。)勘定鹤峰先生言行录。(录即崔讱斋所编也。属先生磨勘。积数月卒业。)冬酬弟悦道咏怀诗。(仿陈子昂感遇诗以和之。所言皆伤时忧道之意。)
憙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四十六岁)七月赴救伯氏虎溪公(适道)于龟山县狱。(时虎溪公以冰溪洞主。削方伯郑造名于院录。移囚被刑。祸将不测。先生涕泣奔走。情极恳恻。查官感悟。论报得释。)九月赴哭德信正大期。仍撰行状。(有祭墓文)十月撰城隐公遗事。○往陶山谒尚德祠。(有诗一绝)历月川书堂。(有诗一绝)访金梅园(光继)金溪岩(坽)而还。(有唱酬诗)十二月男至生。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七岁)二月拜旅轩先生。(先生禀问南秋江达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四十五岁)正月寒冈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三月会葬寒冈先生。(有祭文)历拜旅轩先生。(先生禀问圣人不制师服。但使申心丧之制。近世退溪先生之丧。禹秋渊诸贤但以布笠缟带终三年。今日寒冈门下之服似过重。未知如何。旅轩先生答曰孔门弟子。吊服加麻。乃是师服。门下执弟子之礼者。固当如是。至于远方未及门之人。亦为白巾者非礼矣。)勘定鹤峰先生言行录。(录即崔讱斋所编也。属先生磨勘。积数月卒业。)冬酬弟悦道咏怀诗。(仿陈子昂感遇诗以和之。所言皆伤时忧道之意。)
憙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四十六岁)七月赴救伯氏虎溪公(适道)于龟山县狱。(时虎溪公以冰溪洞主。削方伯郑造名于院录。移囚被刑。祸将不测。先生涕泣奔走。情极恳恻。查官感悟。论报得释。)九月赴哭德信正大期。仍撰行状。(有祭墓文)十月撰城隐公遗事。○往陶山谒尚德祠。(有诗一绝)历月川书堂。(有诗一绝)访金梅园(光继)金溪岩(坽)而还。(有唱酬诗)十二月男至生。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七岁)二月拜旅轩先生。(先生禀问南秋江达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7H 页
可亲经二姓王之句如何。旅轩先生答曰吾东文献无徵。秋江想未详而云尔。岂可以此而疑圃隐乎。仍问曰世传按廉使公与冶隐携手同归云有诸。先生对曰先祖与冶隐为道义契。见丽季政乱。并辔南下。先祖居尚州。冶隐居善山。世代已逖。今无所考證。然以胜览所载皎洁其身。能得行藏等语观之。传来之言。恐不虚矣。旅轩先生再三叹赏焉。)十月送金忘窝(荣祖)赴北幕。(有送别序)十一月拜旅轩先生。讲质四七理气辨。(时讲心经。悦道进前曰朱子以四端为理之发。七情为气之发。其所为说各有地头。不可混而同之。比而合之否。旅轩先生答曰四端自是性触便感。不犯私为。故以理为所发之主。七情或涉私伪。不能纯善。故以气为所发之主。然七情固莫非四德之用。而四端亦非外七情而别自为端者也。以四端言之。恻隐即七情之爱与哀也。羞恶即七情之怒与恶也。辞让施于喜怒哀乐爱恶之际。是非别于顺逆轻重之境。则其于七情之外。别有所谓四端乎。以七情言之。哀爱欲是仁之发也。怒与恶是义之发也。喜与乐是礼之发也。七者随事随物。感应各当。是智之发也。其于四端之外。又有所谓七情乎。先生对曰四端之发。非不资于气。而理有以主张。七情之发。非无与于理。而气有以用事。就其所重而分别言之者。以其所从来。各有根柢苗脉。故朱子曰七情不可分配四端。恐不必牵引配合而强为一说也云云。)
三年( 仁庙元年)癸亥。(先生四十八岁)元朝作自警箴。(见元集)四月上旅轩先生书。(略曰向者理气说。援引广博。开晓明切。实发前人所未发。后生末学。但当笃信谨守而已。何敢措一辞于其间哉。第其立言主意。未见尽合于退陶定论。此必钝滞之甚。见得未透。不惟未晓先生剖示之义。盖于退陶之说。犹有所未尽领会而然也。试就閒寂处。潜心积虑。反覆究索有日矣。而弟子之惑。愈往愈甚。如
三年( 仁庙元年)癸亥。(先生四十八岁)元朝作自警箴。(见元集)四月上旅轩先生书。(略曰向者理气说。援引广博。开晓明切。实发前人所未发。后生末学。但当笃信谨守而已。何敢措一辞于其间哉。第其立言主意。未见尽合于退陶定论。此必钝滞之甚。见得未透。不惟未晓先生剖示之义。盖于退陶之说。犹有所未尽领会而然也。试就閒寂处。潜心积虑。反覆究索有日矣。而弟子之惑。愈往愈甚。如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7L 页
是而强其所不知。不思所以明辨而深覈之。则前面义理。卒未透得。而亦非所以奉承前后谆诱之盛意也。)送李敬亭(民宬)朝 天。(以书赠言)六月擢 明政殿廷试第一人及第。例授成均馆典籍。○七月南还。○上五峰李相公书。(论时务三事)九月拜旅轩先生。(时旅轩先生有持平 召命。先生陪行至善山而还。)十月 除成欢道察访。(驿当两湖要冲。经乱凋弊。大臣欲先历试白遣之。)辛丑赴任。(先生夙宵料度。一以抚疮起废为事。流亡四集。人畜俱盛。)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九岁)正月哭梧峰公。(之悌)○二月答忠清监司李公(命俊)书。论点兵筑城事。(时逆适与明琏合谋反。进据慈山。李公以书问策于先生。书见元集。)上五峰李相公书。(论御贼之策)甲午 大驾南幸公州。领夫马祇迎于境上。(变生仓卒。百官皆徒步从之。先生以差员临机设策。指顾之间。聚得夫马五百。以备仪卫。人以是益知有应卒之才。)四月上旅轩先生书。(论 筵中奏对)与黄朽浅(宗海)书论竹林祠追配事。(初寒冈先生之寓木川也。本邑章甫禀建竹林祠。将祀朱子及濯缨矣。未及奉安而寒冈易箦。黄公仍欲追奉寒冈于濯缨之下。先生以为儒林事体。当以道学为主。援引朱子南康故事。退溪川谷近例。而贻书辨之。黄公竟从先生议。以寒冈配朱子。别立庙以奉濯缨。书见元集。)五月疏陈驿弊六事。(一使行滥带之弊。二人马越站之弊。三位田陈荒之弊。四复户遗失之弊。五奴婢点考之弊。六县官侵扰之弊。事下该曹。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九岁)正月哭梧峰公。(之悌)○二月答忠清监司李公(命俊)书。论点兵筑城事。(时逆适与明琏合谋反。进据慈山。李公以书问策于先生。书见元集。)上五峰李相公书。(论御贼之策)甲午 大驾南幸公州。领夫马祇迎于境上。(变生仓卒。百官皆徒步从之。先生以差员临机设策。指顾之间。聚得夫马五百。以备仪卫。人以是益知有应卒之才。)四月上旅轩先生书。(论 筵中奏对)与黄朽浅(宗海)书论竹林祠追配事。(初寒冈先生之寓木川也。本邑章甫禀建竹林祠。将祀朱子及濯缨矣。未及奉安而寒冈易箦。黄公仍欲追奉寒冈于濯缨之下。先生以为儒林事体。当以道学为主。援引朱子南康故事。退溪川谷近例。而贻书辨之。黄公竟从先生议。以寒冈配朱子。别立庙以奉濯缨。书见元集。)五月疏陈驿弊六事。(一使行滥带之弊。二人马越站之弊。三位田陈荒之弊。四复户遗失之弊。五奴婢点考之弊。六县官侵扰之弊。事下该曹。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8H 页
令本道查实矫革。)重建成欢邮馆。(邮馆荒废多年。先生至之日。招集散隶。恢涤遗址。鸠材贸瓦。始役五十日而成。○有记文。)七月弃官归。(先生宦情如寄。呈病不待报而归。驿民镌石以寓思。)十月 除全州府判官。(金溪岩寄诗曰明时 宵旰轸南方。宣牧当如汉吏良。巨镇元来汤沐邑。幕僚曾是壮元郎。平生学道君今试。畴昔论交我岂忘。残雪暮城情思苦。病中辜负别知觞。)十一月赴任。(本府素称难治。先生抚民以惠。驭吏以严。凡所施设。务从便宜。一境晏然。)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岁)正月颁乡约学规于境内。作文以谕之。(先生尝谓风俗之颓败。乡约之不行也。士习之偷薄。学规之不讲也。为守宰者。苟不留心于二者。则终无激厉作成之效矣。于是仿古家塾之制。设书塾于四面。择定都学究一人,副学究四人。又选大夫士子弟及凡民俊秀者年十五岁以上。分置乡校及四书塾。都学究以都约正兼之。副学究以副约正兼之。里有月朔之会。面有四孟之会。乡有春秋之会。课督之方。劝惩之道。一举并行。灿然备具。每月朔诣黉堂谒先圣。与诸生讲论小学家礼等书。反复譬晓。以明体适用为主。又置善恶二籍。劝惩如约。期月之间。一境风动。谕文见元集。)五月弃官归京第。(府尹李公命俊见先生屡言乡约之难行。先生笑曰惟患不行耳。岂有难行之理哉。但此事甚重。苟非在上者至诚以措之。则徒致纷扰而无益于事。今上司之言如此。未见其可行也。即日引疾呈辞。方伯李公溟固挽不得。至令府尹催谢而终不挠。府民大小无不遮道掩泣。儒生或有追至数百里者。先生以诗谢之曰民病未医身病深。无端濡滞半年今。攀辕父老休劳苦。分付和扁两副心。○先是德信正为先生置小第于社稷洞。至是暂往留之。)撰定冠礼仪节。(先生以冠礼为成人之始。遂就温公所定仪节而参酌成书。令子孙世袭行之。)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岁)正月颁乡约学规于境内。作文以谕之。(先生尝谓风俗之颓败。乡约之不行也。士习之偷薄。学规之不讲也。为守宰者。苟不留心于二者。则终无激厉作成之效矣。于是仿古家塾之制。设书塾于四面。择定都学究一人,副学究四人。又选大夫士子弟及凡民俊秀者年十五岁以上。分置乡校及四书塾。都学究以都约正兼之。副学究以副约正兼之。里有月朔之会。面有四孟之会。乡有春秋之会。课督之方。劝惩之道。一举并行。灿然备具。每月朔诣黉堂谒先圣。与诸生讲论小学家礼等书。反复譬晓。以明体适用为主。又置善恶二籍。劝惩如约。期月之间。一境风动。谕文见元集。)五月弃官归京第。(府尹李公命俊见先生屡言乡约之难行。先生笑曰惟患不行耳。岂有难行之理哉。但此事甚重。苟非在上者至诚以措之。则徒致纷扰而无益于事。今上司之言如此。未见其可行也。即日引疾呈辞。方伯李公溟固挽不得。至令府尹催谢而终不挠。府民大小无不遮道掩泣。儒生或有追至数百里者。先生以诗谢之曰民病未医身病深。无端濡滞半年今。攀辕父老休劳苦。分付和扁两副心。○先是德信正为先生置小第于社稷洞。至是暂往留之。)撰定冠礼仪节。(先生以冠礼为成人之始。遂就温公所定仪节而参酌成书。令子孙世袭行之。)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8L 页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一岁)正月付忠武卫副司勇。○四月拜旅轩先生于仓谷。(时有 启运宫丧。旅轩先生因 召命入都。)六月陪送旅轩先生于麻田浦。历访李石潭金荷潭(时让)而还。○闰六月拜刑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知制 教。○九月移礼曹正郎。○十月差文烈公高敬命倡义使金千镒赐祭官。○十一月拜司谏院正言。上疏论时弊十条。兼陈修省之道。(一用贤良。二择守令。三收人心。四厉风俗。五纳谏诤。六决壅蔽。七慎庶狱。八省冗官。九均贡赋。十修军政。其末略曰 殿下爰自初潜。以至为君。仁孝恭俭之德。闻于四方。奋发乾刚。迓续大命。扶彝伦于既斁。存庙社于垂亡。则 殿下之立志不可谓不笃矣。昧爽丕显。对越上帝。内无声色之娱。外绝游田之乐。则 殿下之居敬。不可谓不密矣。引接臣僚。讲论经义。不以盛暑而或废。不以微㺊而暂辍。则 殿下之好学。不可谓不勤矣。而自古人君常患有始而无终者。其病皆在于心不能纯一。不审渊涓蠖濩之中。体天谨独之工。果能真实而无虚伪之杂。悠久而无间断之时乎。此则 殿下之所独知。而非臣愚昧所得以妄测者也。然窃自退省于施为运用之际。则求治之意虽切而端本之工全疏。私意根柢未尽芟刈。义理路脉未尽恢拓。因循荏苒。苟度岁月。了无尺寸之效可以仰酬 圣志。下慰人望者。此臣愚所以为 殿下惜之。而以 殿下平日向道之心。亦必慨然长吁。不胜其忧惧者矣。伏愿 殿下先就六经之文。以究其事理之当。旁及历代之史。以验其得失之迹。且将洛建诸君子之书。朝夕遮眼。细心䌷绎。以尽其旨义归趣之所极。要使吾之心地开明。义理昭著。而清闲燕逸之中。必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9H 页
存戒惧之心。思虑应接之际。益加省察之功。刚健而不已。诚实而无闻。则自然行解相资。动静交养。大本立而达道行。体用合而物我一。此中和位育之极功。体信达顺之成效。而臣之所陈十条。特其举措之具耳。何患乎难行哉。疏入 批曰条陈十事。无非至论。末端所言。尤为切实。予当体念而议处焉。)十二月递正言。 特旨还授。○行子在冠礼。(请愚伏郑先生行三加礼。时先生以岭人行古礼于洛中。李梧里,李五峰及全沙西湜,赵龙洲絅,洪东洛镐,吴竹南竣,尹公知敬,黄公㦿诸贤来会。见者皆称当时人物之盛。)
七年丁卯。(先生五十二岁)正月沈奴入寇。首陈亲征之策。(上引百官会议。 教曰贼骑长驱。为之奈何。昔红巾贼三日入松都矣。左右皆点然。李贵对曰 上教然矣。今明间若不出避。决不及矣。群臣皆曰贵言良是。先生进曰 大驾离都城一步。则民皆散矣。无可为矣。亟选精锐。分据江津。 亲御六辔。进驻坡州。以示先人有夺人之气。不宜先自摧缩以示弱也。且贼势甚急。凡干启劄。请勿书入。皆令台谏面陈焉。 上改容问曰此人为谁。记事官对曰正言申某也。大司谏李楘曰申某之言。决知其不可从也。姑徐出避之计何如。 上徐曰当与庙堂更议焉。)甲午扈 驾发都城驻通津。(贼势日急。卿宰以下争谋自避。先生不为动。及 驾发后。始送家属于黔川德信正别墅。)合 启论延平君李贵首唱去邠。请远窜事。大北罪人南省身等不可轻放事。并不 允。○二月送弟悦道赴关东巡使幕。(有赠别诗)送李石潭朴正郎(𤥚)赴岭南号召使幕。(有赠别诗)合 启请诸宰臣军官抄出防
七年丁卯。(先生五十二岁)正月沈奴入寇。首陈亲征之策。(上引百官会议。 教曰贼骑长驱。为之奈何。昔红巾贼三日入松都矣。左右皆点然。李贵对曰 上教然矣。今明间若不出避。决不及矣。群臣皆曰贵言良是。先生进曰 大驾离都城一步。则民皆散矣。无可为矣。亟选精锐。分据江津。 亲御六辔。进驻坡州。以示先人有夺人之气。不宜先自摧缩以示弱也。且贼势甚急。凡干启劄。请勿书入。皆令台谏面陈焉。 上改容问曰此人为谁。记事官对曰正言申某也。大司谏李楘曰申某之言。决知其不可从也。姑徐出避之计何如。 上徐曰当与庙堂更议焉。)甲午扈 驾发都城驻通津。(贼势日急。卿宰以下争谋自避。先生不为动。及 驾发后。始送家属于黔川德信正别墅。)合 启论延平君李贵首唱去邠。请远窜事。大北罪人南省身等不可轻放事。并不 允。○二月送弟悦道赴关东巡使幕。(有赠别诗)送李石潭朴正郎(𤥚)赴岭南号召使幕。(有赠别诗)合 启请诸宰臣军官抄出防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59L 页
守事依 允。○己亥陈 启请停奴营信使之行。(时奴差刘海到平山。投书督和。以拒绝 天朝为辞。朝廷议遣申景禛,张维等出待。先生挺身陈 启。略曰君臣大义。天之经地之纬人之彝也。况我国之于 天朝。义则君臣。恩犹父子。死生存亡。不敢有贰。虽此穷蹙靡聘之日。君臣上下。断当愤不顾身。分据江津。克壮天堑之势。拒绝奴使。坚定誓死之志。则彼虽莫强之敌。岂能提不万之师。乘不习之舰。轻犯我岛中乎。设或强弱异势。危逼之祸。百倍今日。吾于君臣之间。既已无憾。则其贤于屈辱而苟存。固已远矣。以我 殿下之英武明睿。岂不瞭然于安危之分得失之机。而但为凶锋所迫。妖言所惑。其于守御攻战之策。无一事措画。日与君臣从事于往复文字之间。惟恐片言只辞之触犯彼怒。未知如此委靡。将欲税驾何地。此臣所以失声长恸。不觉肝胆之坠地也云云。)合 启论完城君崔鸣吉主和误国请依律事 不允。○再启 不允。(略曰崔鸣吉偾国败事之罪。臣等已陈其大略矣。其于守御之备。攻战之策。无一事措画。而敛手安坐。惟以媚奴纳款为能事。竭一国之力。以充溪壑之欲。屈千乘之尊。亲接犬豕之丑。凡今庙堂之臣。均有辱国之罪。而主其事者乃鸣吉也。凡有血气者。莫不痛心愤骨。请亟斩鸣吉。以快舆情。 批曰凡事庙堂讲定而行之。尔等皆归咎于鸣吉。未晓其意也。少无可罪之事。亟停勿烦。○初启载八松集。)同三司劄救司谏尹煌。(时尹公煌斥和忤 上旨。有削职付处之 命。三司进劄伸救。 批曰尹煌之言。极为可骇。而尔等如是称誉。今日人心。亦难知也。尔等俱以有识之人。臣事降虏之言。不亦羞辱乎。勿为徒责寡躬。各自洁身退去。以为后日之地可也。○劄见元集。)启请还收司谏尹煌递差之 命依允。(政院封还尹煌削职传 旨。自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0H 页
上又有递差之 命。先生陈 启。略曰尹煌之疏。出于忧愤之至情。设使措语过当。岂宜遽加威怒。摧折之挫抑之若是乎。既谅其忠贞而有悔悟之心。则尤当优容宽假。以养其直气。又岂可递其职而噤其口。拒塞忠谏之路乎。城门开言路塞。前宋之所以亡也。而今也则城门未开而言路犹塞。其于 圣德何如。国事何如也云云。)三月疏陈惩前毖后之策。(及贼退。先生以不能自强。乞怜于犬羊。为极天之愤。遂陈疏屡千言。其略曰凶丑匪茹。敢抗大邦。吞噬全辽。假气自大。我虽危急存亡之日。其不可和也义理明矣。况以我国积累之势。君臣上下。苟能同心戮力。以死自誓。则纵不能奋扬威武。荡灭丑类。犹足以坚垒高壁。遏穷寇隳突之势。而计不出此。乃反堕其术中。赂以金缯。质以王弟。束手乞怜。苟冀朝夕之不亡。从古讲和。皆是无远虑者姑息一时之计。而其软巽苟且。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伏愿 殿下罢黜和议。奖率臣邻。积诚心以导之。立纪纲以振之。使中外士庶。晓然皆知 圣上之心。惟在于酬怨刷耻。而了无迁延前却之态。则凡有血气者。孰不欢欣踊跃。作心振气。为 殿下致死力乎。奴贼闻之。未必不为之气挫。而目前侵凌之祸。异日摧陷之患。或可以少缓矣。夫如是则理得势全。名正实利。其与姑息必不可成之虚计。而坐而待亡。不可同年而语也决矣云云。)再疏陈急务五事。(一回 銮舆。二择帅臣。三谨防守。四节财用。五收人心。其末略曰 殿下勿以贼至而轻动。勿以贼退而苟安。勿以国小而自危。勿以势屈而自沮。究观前史兴复之主。所以处患者如何。所以自修者如何。何以使群策毕集。何以使众才毕进。燕閒之所深思。朝昼之所猷为。惟在于湔羞泄愤而不以宴安玩愒之心。参错于其间。则内外之臣。亦各自励。举措施为。渐有条理。何患国耻之未雪也。朱子曰沮国家恢复之大计。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皆讲和之说也。若恃一和字而志不先立。计不素定。因循颓惰。不能自强。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0L 页
则义理渐晦。人心益坏。无以存天下之大防。而治兵理财之政。皆如画脂镂冰。无着手处。其于酬怨刷耻之机。不浸近而逾远矣云云。)作江都即事十八咏。(见元集)己丑差椵岛辨诬使。(时 天将毛文龙驻劄椵岛。搆诬我国。至以交虏袭岛等语。传播远迩。事机叵测。朝廷议遣使晓谕而难其人。兵判李公廷龟以先生 启差。)辛卯辞 朝。(先生即日登程。于马上有诗曰孽虏滔天计。宰臣误国谋。东窗当日事。谁雪 圣朝羞。)到海州宿神光寺。(与管饷使从事官崔惠吉偕。有诗见元集。)四月壬寅登船。(与唐差金声通,曾天成同舟。到洋中狂风大作。人皆号哭。先生独端坐看书。略无怖色。及风定。唐差问曰公居岭南乎。先生曰然。何以知之。唐差曰吾闻岭南多儒者。公临危无怖色。似有素养而然。是以知之。)与接伴使元铎同舟抵椵岛。(有诗见元集)龙骨义兵将郑凤寿,云岩义兵将金砺器来见。(郑凤寿等闻先生至来见。先生与语大奇之。谓之曰将军冒死守孤城。屡有斩获之功。苟非忠愤积中。何以至此。惟愿终始激励。亟剿凶贼。因解所带弓矢以给之。复 命之日。具陈凤寿等功绩。又贻书松留赵公翼,关东伯崔公晛。俾助军需。)癸亥诣督府行见官礼。(毛帅自薪岛还。见本国咨文发怒。至有无故引贼诚心讲和等语。先生进曰小邦之从事大镇。今几年矣。凭藉威灵。殚竭心力。誓灭此虏而后已。老爷不能无动于往来流言。不即驰报贼情。使自为计。又不沮遏凶锋。少舒其急。平日倚恃之意。果安在哉。小邦之臣事 天朝。已馀二百年。 太祖皇帝始定封号。 神宗皇帝再造邦域。式至于今。回已殄之伦。延几绝之祚。父父子子。世世安业。皆 圣天子赐。则即使小邦君臣。举族而殉白刃。犁庭扫穴。馘虏大社。犹不足以报其万一。忍反灭绝天常。潜与虏通谋。害我堂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1H 页
堂 天朝之帅臣乎。方贼之再三胁和也。沦亡之祸。非朝伊暮。 寡己犹守正不挠。峻斥虏使。至其逊辞请谢而后。姑许羁縻。以缓目前之急。此固老爷之所明知也。以是而谓之诚心讲和。有若纳款之为。则小邦情事。不亦冤甚矣乎。都督乃笑曰忠顺之国。岂真有此。讲和之为羁縻。我亦知之。但不可以此闻于 中朝。以贻天下之讥也。先生对曰君臣父子也。子不容有隐于父。臣不容有隐于君。小邦既迫于事势。有此不得已之举。则断当毕露情悃。备陈委折。以俟 圣天子处分而已。安敢为一时耳目。回互迷藏。自陷于欺天罔日之科哉。矧今小邦遭罹。实系天下事机之会。苟于登闻之际。有一毫漫漶之辞。则中外之情志未孚。前头之事变难测。将何以暴小邦之冤而解天下之惑乎。先是毛帅以退贼为己功。闻于 天朝。故牢讳讲和之说。及奏闻使至。必欲改搆奏草。先生与奏使力辨不置。辞严义正。毛帅知不可强。遣人称谢。)呈文督府。请送差官禁戢天兵杀掠之弊。因请刷还本国人被掳在岛中者。(贼之初犯也。我民多附于贼。谋害汉人。天兵因此激怒。杀戮我民。甚于虏贼。先生具陈事状。辞极恳恻。毛帅感悟。即差送守备金汝砺。尽还被掳在岛者七百馀人。)戊辰离发椵岛。(先生与刷还人同舟。搜聚馀饷。计口分赈。所过诸岛饥民之愿乞出陛者。使之登船。一体救恤。朝夕设粥。上下共之。如是者五六日。)壬申泊平壤石多山下陆。○留甑山。往见都事黄瀡。得使行储米以赈刷还人。(刷还人。累日绝食。羸悴不能行。先生欲得管饷米。或本县仓米以赈之。该倅皆托以无诸。先生正色曰此独非我 圣上赤子耶。公为朝家命吏。忍使数千生灵。才脱虎狼之口。又为乌鸢之食耶。适值都事行。得米十斛以赈焉。○时贼尚留浿西。战骨盈城。饿殍相枕。先生念国事至此。为之慷慨流涕。其对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1L 页
边镇守领。辄以设保障置屯田数事。屡言不已。)甲戌修闻见启驰驿以 闻。(先生于是行。历尽两西。备审山川形势。虏贼情状。遂以逐日所见闻者。别具启 闻。)甲申到海州。拜司宪府持平。(先生既竣事而还。愚伏郑先生尝于 筵中。又请调用斥和诸臣。故有是除。)乙酉上疏辞。(疏见元集)壬辰到坡州。再疏辞蒙 允。○甲午复 命。(上命入侍。询问毛营事情。仍降别谕曰申达道今行。能尽专对之职。且其缕缕所陈。无非为国忧爱之语。特赐豹皮一领。以示嘉奖之意。)六月复拜持平。○启请都元帅张晚远窜事。金搢朴惟建等依律事。诸宫家鱼盐船事。芦田革罢事。甑山李复匡罢职事。并 不允。(启见元集)再启三启并 不允。因诣 阙避嫌。(其略曰臣愚之请窜张晚。为后日筹边者戒也。请诛金搢,朴惟建等。为偷生苟活者戒也。芦田之请罢。欲以补军饷也。船税之请祛。欲以除民弊也。区区忧爱之诚。自谓不后于人。而 圣批一向牢拒。至于顷日所论甑山事。非惟不为 允从。至令监司行查。臣愚以为言官不可信。则监司独可信乎。大官有忠君爱国之心。而小官独无忠爱之心乎。一道之内。有此可骇可恶之事。而监司不能察。其不明甚矣。臣安忍雷同欺罔。自陷于不忠之罪哉云云。○玉堂陈劄请出仕。)庚戌启论右赞成李贵诋斥言官之失。仍避嫌。(时尹煌,赵絅等论勋宰骄横之失。李贵上章诋斥。自 上有台官严治之 教。先生即诣台自列曰。台谏是非。常随公议。公议所在。台谏安得不言。尹煌之启赵絅之疏。皆因公议而出于忠愤。非搆捏陷人之论也。 殿下诋斥之折辱之如此。臣恐直气摧折。公议泯灭。危亡之祸。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2H 页
将不旋踵矣。且庙堂台阁。歧而为贰。言必矛盾。计必枘凿。不知协和朝廷。而只要和好胡虏。不知攻击胡虏。而惟务排击台谏。夷狄侵凌。甲兵不多。非今日之忧也。朝廷不和。腹心受病。将至于不可救药。此诚今日之所大忧也。臣既参于尹煌论列勋臣之启矣。又参于赵絅除出四大将军官属于体府之疏矣。臣之罪戾。殆有甚于尹煌,赵絅。请 命罢斥臣职。)因左右相引避。有先罢后推之 命。(时左相申钦,右相吴允谦以启辞中庙堂台阁歧贰语。一时引避。 上大怒。下备忘记曰副司直申达道以悖妄之言。愚弄朝廷。侮辱相臣。使大臣不安厥位。此诚前古所无之事也。极为骇恶。姑为先罢后推。)宪府及左右相陈劄请收成 命。并不允。(大司宪郑经世,执义郑弘溟等劄曰臣等伏见申某避嫌之辞。多有过当之语。而原其情则不过书生忧国之馀。不暇择言而已。岂有愚弄朝廷之意哉。既罢其职。又 下严旨。至有推问之 命。甚非 圣明优容台谏之道也。台谏之以言递去者。非止一二。臣僚之间。已有以言为戒之忧。今日之 教。摧折又甚。言路所关。恐伤 圣德。请还收申某先罢后推之 命。答曰申达道侮弄相臣。厥罪非细。尔等如是救护。殊甚不当矣。此习不惩。国不国矣。更勿烦扰。 左右相联名劄曰臣等尸居难冒之状。已悉于前劄。而臣等于此又有所大惧者。申某缕缕所陈。无非愤世之戆言。救时之至论。而今因臣等引避之故。遽降无前之 教。不但有损于 圣上容谏之义。拒塞言路。实自臣等启之也。伏乞还 收成命。以便公私焉。 答曰大臣如是失体。朝廷之不尊无足怪也。推考之命。不必还收。)陈推考公缄。有夺告身之 命。(其略曰以今日国事言之。流离倾覆之馀。苟缓目前之祸。而贼情日益骄横。国势日益岌嶪。民生困而兵不可调。财力竭而粮不可峙矣。虽使上下同心。大小协力。相须相倚。如头目手足之为。尚恐无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2L 页
救于沦亡。况今朝著之间。无奋发振作之意。有震撼击撞之渐。寅协之义。或歉于具瞻之位。猜疑之形。已兆于振纲之地。秦越交驰。冰炭难容。交倾互轧。纷纭度日。至使君父孤立于上。无一可恃为经远之谟。岂不为之大可寒心哉。矣身虽极谫劣。既任言责。不忍负吾君于将亡之日。适因避嫌之章。略陈愚滞之见。而言辞拙直。不能酌浅深之宜。遂致相臣引避。 圣批严峻。终使爱君之忱。反归虚地。忧国之诚。转成祸阶。惶恐霣越。觅死无路。然以此谓愚弄朝廷侮辱大臣而为矣身之罪则千万暧昧云云。)己未陈再推公缄。( 上命更推。先生秉直不挠。再供与初无异。愚伏郑先生贻书晓谕。先生答书略曰下谕缕缕。诚荷见念之切。然区区所论。窃自附于尽言不讳之义。因此而削籍投荒。固所自分。若以鼎席之引避。 圣批之严峻。而不能固守己见。张皇失措。为俯仰可怜之态则罢软极矣。)壬戌因玉堂陈劄。始 收夺告身之 命。(劄略曰臣等伏见前持平申某顷日避嫌之启。蔓引不当引之言。自不觉其侵及庙堂。引避之辞。固不宜如是。言之失中。果有之矣。然其本心出于忧时愤激。言不知裁。若谓之愚戆则可也。谓之有心而发则似涉深文。而推考照律之际。宪府以私罪照启。使 殿下终未免罪言者之归。岂不惜哉。臣等此言。非为一申某也。实欲启将来忠谏之路耳。伏愿 殿下还收申某夺告身之命。 答曰令宪府更为照律可也。○先生直声振朝野。尝与尹赵二公。共斥和议之非。至是又交章力争。终始不挠。世以三学士称焉。)七月挈家南还。作归去来曲以见志。(诗见元集。○先生之归也。沙西全公湜与先生书曰。日昨凤鸣。令人增气。但南归殆急。不几于悻悻欤。虽迟三数日。何害于义也。惟在自反缩不缩如何耳。愚伏先生与悦道书曰贤仲氏大言时弊。忤时相意。竟以此卷怀而归。中心慨然。不但为蕙叹之私也。其为一时诸贤所推重如此。)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3H 页
筑晚悟斋于禾谷。(在县西十里。有水石之胜。先生尝爱其幽夐。疏荟蔚树花卉。为早晚栖息之所。至是营立数间屋子。扁之曰晚悟斋。因有诗曰阅尽惊波与险山。晚来方觉世途难。堪怜五十年间业。抛却安排放浪间。)十二月拜旅轩先生于不知岩。(先生以前后疏草。奉进旅轩先生。览讫叹曰士君子一生事业。尽在是矣。)撰先祖按廉使公遗事。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五十三岁)正月。叙拜礼曹正郎。○二月差 德安二陵奉审使。○癸丑辞 朝。○丁巳踰铁山关。历安边到咸兴。(各有诗见元集)辛酉奉审 陵寝。转拜崔讱斋于会宁匪所。(时崔公遭仁居变谪居焉。)三月回咸兴。游乐民楼。(有诗见元集)到安边游驾鹤楼。(有诗见元集)丙子复 命。疏陈西路饥氓流入关北状。请发军储以赈之。(其略曰西土之民。新经大乱。疮痍未起。而转壑之忧。一至于此。亟发列邑军实以赈之。固无不可也。或者曰军饷所以备不虞。不可轻施。臣以为不然。国家之所恃者民。有事则民尽兵也。无事则兵皆民也。何可以兵民异视。而为军兵日后备。使斯民尽刘于目前而莫之恤也。且西北之地。素称肥饶。而兵凶之馀。田功全废。沿路所起垦殆不能十之一。虽当礼年穰岁。其有呼庚之叹一也。宜令道臣。贫民之不能资业者。随便助力。流民之无所依赖者。大备农具。分屯劝农。如曹操许下屯田之法。则实为及时拯济之策。而异日足食足兵之道。未必不基于此矣。 上嘉之。令庙堂议处。议竟不行。)丁丑拜 世子侍讲院文学兼春秋馆记注官知制 教。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五十三岁)正月。叙拜礼曹正郎。○二月差 德安二陵奉审使。○癸丑辞 朝。○丁巳踰铁山关。历安边到咸兴。(各有诗见元集)辛酉奉审 陵寝。转拜崔讱斋于会宁匪所。(时崔公遭仁居变谪居焉。)三月回咸兴。游乐民楼。(有诗见元集)到安边游驾鹤楼。(有诗见元集)丙子复 命。疏陈西路饥氓流入关北状。请发军储以赈之。(其略曰西土之民。新经大乱。疮痍未起。而转壑之忧。一至于此。亟发列邑军实以赈之。固无不可也。或者曰军饷所以备不虞。不可轻施。臣以为不然。国家之所恃者民。有事则民尽兵也。无事则兵皆民也。何可以兵民异视。而为军兵日后备。使斯民尽刘于目前而莫之恤也。且西北之地。素称肥饶。而兵凶之馀。田功全废。沿路所起垦殆不能十之一。虽当礼年穰岁。其有呼庚之叹一也。宜令道臣。贫民之不能资业者。随便助力。流民之无所依赖者。大备农具。分屯劝农。如曹操许下屯田之法。则实为及时拯济之策。而异日足食足兵之道。未必不基于此矣。 上嘉之。令庙堂议处。议竟不行。)丁丑拜 世子侍讲院文学兼春秋馆记注官知制 教。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3L 页
(自是凡 除拜。皆兼三字衔。)四月拜郑愚伏。托子在从学。○七月移拜持平。以两司通避递免。(时悦道以冬至使书状官兼监察赴 京。因此辞递。)寻还拜文学。上疏再辞。 不允。(疏见元集)辛未送冬至正使宋公克讱朝 天。(有送别诗)壬申送弟悦道朝 天之行于弘济院。(有送别序)八月三度呈辞蒙递。(以病未即南还)甲寅请按廉使公碣文于郑愚伏。○乙卯拜侍讲院弼善。上疏辞 不允。(疏见元集)九月丁卯入侍 书筵。○戊辰入侍 书筵。(讲义佚不传)参会盟宴。策宁 社原从勋一等。推 恩赠考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 赠妣淑夫人。○十月乞暇焚黄南还。○十一月行子圭冠礼。(请柳修岩行三加礼)十二月升拜司谏院献纳旋递。(时愚伏先生新掌铨轴。首以先生荐进。)答金潜谷(堉)书。(金公知先生有难进之意。贻书劝起。答书见元集。)寻拜司宪府掌令。在道辞。○答郑愚伏书。(其略曰台鉴新掌铨衡。诚宜广求贤俊之士。使之更进迭入。匡辅阙失。而今此甄拔之举。首及于病废无用之物。某之被人笑骂。姑置勿论。独不有损于大君子任官择人之义。而乖 圣朝慎简之规。缺四方拭目之望乎。伏乞台鉴以平日眷爱之深。切勿更相掇拾。置之散地。俾毕馀生于丘园。则其恩轻重当如何也。)答赵龙洲(絅)书。(见元集)撰伯父监察公墓志。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4H 页
二年己巳。(先生五十四岁)正月行焚黄祭。(有告辞)二月拜旅轩先生。(时旅轩先生有 召命。)拜成均馆直讲不赴。○五月拜献纳不赴。○六月拜掌令。被 召还朝。(敬亭李公赠诗曰清时言路为难选。公论终归草野贤。喷玉骅骝来月窟。嘶云雕鹗上秋天。激昂人物须端本。振肃朝纲有纠愆。白首自怜多病久。愁心一倍向秦川。)七月启请诸宫家免税革罢事。阳陵君许䙗远窜事。并 不允。(启见元集)丙申启请 还收罗万甲付处张维补外之 命事。并 不允。(启见元集)启请前庆源府使金大乾拿推事。捕盗大将李守一罢职事。依 允。(启见元集)启请铁山府使金得振递差事。依 允。(启见元集)八月诸宫家免税事。连启 不允。因避嫌。(先生以宫家免税。为民国巨瘼。陈启至十八度。辞益剀切。其略曰惟我 殿下以上圣之姿。启中兴之运。百工仰德。四方承风。将何事之不可做。何弊之不可革哉。凡于政令之间。一以大公至正之道处之。庶可使朝廷尊重。邦本巩固。而今乃区区委曲于私恩小惠之际。不计民生之疾苦。不念国计之虚耗。不顾众论之纷纭。必欲使诸宫家任其所为。充其所欲而后已。臣等所谓蔽于私情者。果是过激之论乎。既蔽于私。而不知所以裁之。则惟此一念。潜滋暗长。有如火之炎炎。泉之涓涓。终至于燎原而滔天。因此而驯致危亡之祸。亦理势之必至也。 殿下非惟不能虚受。发怒于蔽私危亡等语。前后 圣教。愈往愈严。至有臣子所不忍闻者。不审 圣明本源之地。有何偏滞之病。而辞气之失平若是也。岂以今日居台阁者。皆非其人。而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4L 页
不顾分义。敢欲责难于君。斯为僭妄可罪者耶。抑以为一事之私。岂必至于亡国。而无难发口。强聒不舍。斯为狂诞可责者耶。易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沦亡之兆。衰替之渐。人皆见之。而 殿下少无忧惧之念。但思姑息之计。欲使群下粉饰太平。务为礼亨豫大之言。其于安危保存之道。不亦左乎云云。)癸亥入侍。启请兵曹判书李贵罢职事。 不允。(其略曰即日筵中。兵曹判书李贵诟辱左议政金瑬。至以尔瞻比之。使瑬果有尔瞻之罪则贵之言是也。瑬安敢在相臣之位也。贵之言诬也。贵岂可免搆诬大臣之罪也。诬辱大臣于 殿下之前。而 殿下无一可否语。臣未敢知其以李贵为是耶。其以金瑬为是邪。贵是则瑬非。瑬是则贵非。天下岂有两是之理哉。贵之搆诬而 殿下不为呵责。瑬之陈劄而 殿下优容以答。是 殿下两是之也。金瑬,李贵俱有旋天浴日之勋。其再造 宗社之功则一也。而 殿下既以瑬置之相位。则贵安敢挟勋骄恣。搆诬相臣。凌蔑朝廷。至于此极也云云。)哭李敬亭。(有挽诗)丁丑呈辞还乡。○十月拜献纳。被 召还朝。上疏陈遇灾修省之道。因辞职 不允。(疏略曰愿 殿下主敬以立其基。穷理以致其知。一念之发也。必先察之曰此果出于天理之公乎。一事之应也。必先思之曰此果合于义理之正乎。勿为私欲所汩荡。勿为外诱所扰夺。不敢有一毫放过。不敢有一刻间断。勉焉孜孜。至于积真之久。则方寸之地。廓然大公。俨然至正。措之事业。无所为而不如其志。何畏乎天灾。何有乎民怨哉。又曰臣闻先儒之说曰惟学可以养此心。惟亲近君子。可以维持此心。近因 玉候违豫。不接臣僚凡几日矣。臣固知 圣德天成。无藉乎诸臣薰陶之力。而深宫独处之中。亲爱狎昵之际。安知无天理渐消。人欲渐长之虑乎。方今 圣体尚欠康复。风日渐迫寒冷。虽不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5H 页
能开筵进讲一如平日。而时于静摄之暇。引入侍从喉舌之臣。未须讲书。只要从容相对。或讨论经旨。或商确机务。不惟于涵养本原之工。有些裨益。其于导宣壹郁开纳阳明之道。亦未必无补矣。 上赐批优纳焉。)十一月。呈辞南还。历拜苍石李公(埈)。(李公赠诗曰昨君才向西。今君还向南。方圆不相入。利禄非所贪。但学孤凤鸣。宁作秋蝉喑。上不明主负。下不吾心惭。风尘万辙奔。丘壑一瓢甘。眼看一世间。惟君独奇男。)十二月撰鼎峰公行状。
三年庚午(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与道伯李龟厓(溟)书。(有正士趣厉民俗等语。)二月哭金鹤湖。(奉祖。有挽诗。)拜旅轩先生于南山。(时旅轩先生遭夫人丧。)三月拜掌令。被 召还朝。○四月启请罢遣礼呈妓乐事。依 允。(其略曰今日国事之危急。比 先朝太平之时。为何如也。此非调习妓乐处以宴安之时。而该曹回启必欲抄置意见所在。臣实未晓也。况礼呈既行之后。到今仍留。亦甚无据。无论成才与否。请并 命罢遣。)参弘文馆录。(先生以直道见忤于世。至是始参瀛选。公论称快。)伸救桐溪郑公。(蕴)仍避嫌。(时郑公因求言。请复仁城官爵。兵判李贵以台论之不即峻发。诋斥言官。先生以为因求言抗疏。固无不可。独启伸救。因避嫌。 答曰勿辞。退待物议。○玉堂处置命出仕。○启见元集。)五月丁未。诣台又避嫌。(初以郑公事。诸台齐会。执义赵纬韩欲请加罪于郑公。先生曰因求言抗疏。本无可罪之事。亟停请罢之启宜矣。赵又言郑疏中宫闱不严女谒盛行八字。不当言之于盛时矣。先生曰女谒盛行。成汤所以自责也。忧明之戒。自是无妨。与赵不合而罢。至是陈启避嫌。 答曰勿辞。○启见元集。)戊申郑桐
三年庚午(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与道伯李龟厓(溟)书。(有正士趣厉民俗等语。)二月哭金鹤湖。(奉祖。有挽诗。)拜旅轩先生于南山。(时旅轩先生遭夫人丧。)三月拜掌令。被 召还朝。○四月启请罢遣礼呈妓乐事。依 允。(其略曰今日国事之危急。比 先朝太平之时。为何如也。此非调习妓乐处以宴安之时。而该曹回启必欲抄置意见所在。臣实未晓也。况礼呈既行之后。到今仍留。亦甚无据。无论成才与否。请并 命罢遣。)参弘文馆录。(先生以直道见忤于世。至是始参瀛选。公论称快。)伸救桐溪郑公。(蕴)仍避嫌。(时郑公因求言。请复仁城官爵。兵判李贵以台论之不即峻发。诋斥言官。先生以为因求言抗疏。固无不可。独启伸救。因避嫌。 答曰勿辞。退待物议。○玉堂处置命出仕。○启见元集。)五月丁未。诣台又避嫌。(初以郑公事。诸台齐会。执义赵纬韩欲请加罪于郑公。先生曰因求言抗疏。本无可罪之事。亟停请罢之启宜矣。赵又言郑疏中宫闱不严女谒盛行八字。不当言之于盛时矣。先生曰女谒盛行。成汤所以自责也。忧明之戒。自是无妨。与赵不合而罢。至是陈启避嫌。 答曰勿辞。○启见元集。)戊申郑桐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5L 页
溪罢职事。合辞停启。(从先生议也。)辛亥入侍朝讲。(讲说命)壬子入侍昼讲。○癸丑入侍昼讲。○启请宫家折受查禁事。尚州牧使宋硕祚罢职事。并依 允。(启见元集)癸丑启请竹山军民徙边事。依 允。(启见元集)甲寅启请禁断公私贱投属内需司之弊事。 严批不允。○乙卯再启。又承 严批。○丙辰诣台避嫌。(前后启见元集。谏院启请出仕。)丁巳启请兵曹堂郎推考事。依 允。(其略曰 反正之初。台谏请禁女人之出入 阙门者。盖有所惩创而痛革之也。自 上快赐允俞之 教。近日防禁随弛。无籍女人之冒禁出入者罔有纪极。其流之弊。何所不至。兵曹之官。阍禁是察。而专不捡饬。难免惰职之责。请该曹堂郎从重推考。)移拜掌乐院正。○七月呈由。由水路南还。(与裴都事尚益,洪撚髭同舟。有诗一绝曰千里长江片帆开。终南山色碧崔嵬。沙鸥自是忘机物。应笑斯翁谩去来。)九月参都堂录。○十一月膺湾尹荐。(时北忧日急。备堂齐会。议荐湾尹可堪才。月沙李相公荐先生。)
四年辛未。(先生五十六岁。)二月拜献纳不赴。○答赵渚浦(翼)书。(论关西移镇事。)三月拜掌令。被 召还朝。(先生自顷遭罹。益切难进之意。且宿患渐痼。将欲杜门静摄。至是 除旨连降。先生愀然曰吾既出身事主。岂以病势之难强。偃卧田庐。以重违慢之罪乎。遂力疾登道。历九日而始达都下。)上疏论追崇事。仍辞疾 不允。(时玉堂请寝追崇。
四年辛未。(先生五十六岁。)二月拜献纳不赴。○答赵渚浦(翼)书。(论关西移镇事。)三月拜掌令。被 召还朝。(先生自顷遭罹。益切难进之意。且宿患渐痼。将欲杜门静摄。至是 除旨连降。先生愀然曰吾既出身事主。岂以病势之难强。偃卧田庐。以重违慢之罪乎。遂力疾登道。历九日而始达都下。)上疏论追崇事。仍辞疾 不允。(时玉堂请寝追崇。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6H 页
上震怒。并命拿鞠定罪。先生因陈疏。略曰 殿下之欲为追崇。发乎尊亲之至情。而公议之以为不可者。欲 殿下之止于礼也。人臣事君。贵乎以礼。如使言无可否。事无是非。而惟 殿下之从。则将安用玉堂为哉。臣闻之。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亲亲恩也。尊尊义也。义之所在。恩有所屈。今玆之举。其于亲亲之道。固可谓至矣。而第未知十分无害于尊尊之大经大法乎。昔曹魏之制法也。有曰后嗣有由诸侯入奉大统者。不得顾私亲。朱子于纲目特书与之。盖恐以恩掩义也。 圣上既以支孙入奉 宣祖之统。所生之当为私亲。其义皦然。而诚孝所蔽。不自知其为过。必欲行曹魏所不为之事。臣窃伤之。 答曰已悉于诸臣之批矣。尔其勿辞。调理察职。)四月己酉呈辞蒙递。○五月丁亥。拜军资监正。寻拜弘文馆修撰。上疏辞 不允。(时先生调病休暇。而闻 命即起曰。吾起自寒门。历扬清显。揆分度义。感泪自零。遂引疾呈辞 不允。○疏逸不传。)丙申疾革。移寓城西阿岘。○六月甲寅。金荷潭,赵龙洲诸公来问。(时贼犯清州。先生闻之忧叹。遂力疾微视曰。北忧孔棘。愿诸公同心协辅。弘济艰难。则某虽死。与有荣矣。荷潭退语人曰传云忠臣死不忘君。其申君之谓乎。)有梦中诗。次示诸子。(先生虽气息凛缀之中。存省惕厉之意。不容少弛。尝于昼梦。吟成一绝曰。殇短彭脩只一间。不须忻戚死生间。朝闻夕可宣尼训。惟在熊鱼取舍间。觉后命子在。口号书之。仍次其韵以勉之曰。道非虚寄窅冥间。不出吾人日用间。却向平平荡荡去。分明至理在那间。实属纩前一日也。)十四日丙辰。(卯时)考终于寓舍。(变生仓卒。时无尺布斗粟。李五峰,赵龙洲,金东溟世濂,沈晴峰东龟,俞公省曾,韩公汝溭,尹公煌,洪公瑞凤,李公楘,尹公新之,尹公棨诸公。各发文出力。实主敛袭。终始无憾。)
晚悟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466L 页
讣闻 上震悼。令该曹别致赙物。( 上下教曰修撰申某正直方刚。有古诤臣之风。未克大施。凶闻遽至。曷胜惊悼。特命该曹优给丧需。仍令沿路出给担军。)甲子奉柩还乡。(卿宰以下奔走来问。其哭甚哀。江头护送者三百馀人。)七月甲戌。还殡于义城陶岩旧第。(本倅郑世规,军威倅蔡复亨,义兴倅曹汉宾,比安倅李大圭皆护来。)十二月初四日壬申。永窆于县西梧桐山卯坐之原。(校院儒生操文致祭会葬者数百人。 孝庙戊戌。以淑夫人李氏祔。)丙戌八月。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
识[申悦道]
余状先生行累千言。惟立朝言议之见于章奏者外。平日治心制行之节。并未及详焉。乃敢收召散精。别为年谱一通以附之。先生五十年出处首末。于是乎大略备具矣。然其气宇冲澹。风度凝远。于和乐中有毅然不可犯之象。于严正中有薰然可亲近之意。则终不能形容其万一。是为重可恸已。丙申南至节。弟悦道抆泪谨识。
识[申悦道]
余状先生行累千言。惟立朝言议之见于章奏者外。平日治心制行之节。并未及详焉。乃敢收召散精。别为年谱一通以附之。先生五十年出处首末。于是乎大略备具矣。然其气宇冲澹。风度凝远。于和乐中有毅然不可犯之象。于严正中有薰然可亲近之意。则终不能形容其万一。是为重可恸已。丙申南至节。弟悦道抆泪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