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x 页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6H.gif)
神宗皇帝万历三年(我 宣祖大王八年)乙亥六月十二日丁未辰时。先生生于丹城县丹溪里第。(先生之先。安东人也。七代祖监正公。移居三嘉。五代祖司勇公。娶丹城尹判枢公汴之女。始卜居丹溪。)
四年丙子(先生二岁)
五年丁丑(先生三岁)
六年戊寅(先生四岁)
七年己卯(先生五岁)始就学。(受周兴嗣千字。学字释终篇后。句读无碍。师大惊曰真天才也。因授他书。未终篇文理通畅。)
八年庚辰(先生六岁)
九年辛巳(先生七岁)
十年壬午(先生八岁)
十一年癸未(先生九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岁)通汉书。(文义肯綮处。自能心解时文忠公柳西厓以观察使到门。与之难疑。叹曰子吾之师也。自后文辞大放。)○从李松岩(鲁)学。(时李公居县东松岩里。)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一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二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十三岁)
十六年戊子(先生十四岁)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6L.gif)
十八年庚寅(先生十六岁)聘夫人晋阳柳氏。( 赠兵曹参判沃之女。)○十月哭伯兄处士公。(瀹)
十九年辛卯(先生十七岁)
二十年壬辰(先生十八岁)春。禀承旨公移家黄梅山。(先生当是年。先几倭讧。移家入山。众皆笑之。居数月。日本兵下陆。人始惊服。○时李孝廉斋擎柱侨居黄山。先生与之交游。契谊甚重。)○夏闻贼锋直上。乃还家。(时沿边避兵人士多来聚者。先生以米数百斛赈之。沟瘠之人。赖活者众。)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十九岁)四月。丁承旨公忧。(按龙蛇日记。壬辰五月。承旨公倡义。从郭忘忧再祐讨贼。参佐军务。筹画敌忾。○四月自阵中遘疠而还。竟致捐馆。既殡人皆劝避。先生不听。枕块寝苫。糜粥不进。哀毁踰礼。几于灭性。而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人。诚孝所感。)○五月葬承旨公于县北水清洞西麓。(母夫人以贼锋且迫。而柴毁过礼忧之。强劝粥饮。先生僶勉俯就。克终襄礼。)○闻贼锋踰岭。奉母夫人转寓湖西之怀德。(流离奔避。颠沛困顿。而晨昏哭泣。朝夕馈奠。定省母夫人。未尝少懈。湖人服其诚孝。皆资以养祭具。是以虽在乱中。祭必有鱼果。养必有帛肉。)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二十岁)四月。过小祥于怀德。○五月宋睡翁(甲祚)来问。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一岁)四月。过大祥于怀德。○六月服阕。○七月访宋睡翁于其第。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二岁)留怀德。(时岭南贼尚未退。故居怀德数年。)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7H.gif)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十四岁)五月长子克重生。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二十五岁)七月重游玉山。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二十六岁)是岁自星州奉母夫人还旧社。(先生以累年奔避。不遑讲讨为忧。至是屏居一室。日以经史自娱。)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二十七岁)赴增广中进士初试。(不赴省试。○先生尝入试场。考官与先生有素者。价人诱以关节。先生辄正色辞之。其人怃然而退。)
三十年壬寅(先生二十八岁)访卢立斋(钦)于三嘉。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二十九岁)冬拜寒冈郑先生于夙夜斋。(留侍数日。先生亟称其践履之笃实。经学之博雅。)○是岁常有羸悴之疾。○有悯忠阁赋。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十岁)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一岁)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二岁)往德川。谒南冥曹先生庙。迎拜寒冈先生。(时寒冈先生有德川之行。)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三十三岁)与吴思湖(长)。讲论朱夫子经筵义祧庙议状。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7L.gif)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三十五岁)七月修德川院录。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三十六岁)三月。赴增广中进士初试。○闰三月中会试二等第五。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三十七岁)
四十年壬子(先生三十八岁)拜旅轩张先生于不知岩精舍。(留侍讲易)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三十九岁)秋赴增广。中及第初试。○冬赴会试登第。(先生雅有重望。柄臣将拟以清选。先生知时事无可为。遂浩然而归。)○与吴思湖(长)论出处大义。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岁)正月。丁母夫人忧。(攀擗哀毁。几于灭性。)○五月葬母夫人于水清洞东麓。遂庐于墓侧。(既虞使从子克亮执奠。庐墓三年。日三上致其哀。虽疾风暴雨。未尝少懈。)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一岁)撰母夫人墓志。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二岁)三月服阕。○作扇枕诗寄怀。(诗本逸)○夏例付成均馆学谕不赴。(初郑仁弘早负时誉。为衿绅所推。先生尝一见于德川书院。退而语人曰人也烹鱼目睛。祸人家国者。未必非此人。人皆疑其太甚。及其遥执朝权。主张凶论。自擅威福。力斁彝伦。于是一时士友。相与诵言叹曰吕献可之先见。人所不及。)东溪精舍成。(溪在县北三十里。即故里之东也。峰峦耸秀。洞壑爽垲。溪水缭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8H.gif)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四十三岁)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四十四岁)秋与金鹤湖(奉祖)会于县斋。(时金公以地主解归。)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四十五岁)十月会李竹阁(光友)葬。(有挽诗)○撰郑参判(思恕)墓志。○造山阴祭吴思湖墓。(有祭文及挽诗。)○庶子克允生。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四十六岁)正月。闻寒冈先生讣。为位而哭。(挽见文集)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四十七岁)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八岁)
三年(我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四十九岁)正月。往参寒冈先生忌祀。拜旅轩先生于东洛。○二月与李芦坡(屹)游枕流亭。(朴凌虚敏之亭)○三月 仁庙反正。六月首 除承政院注书。(时延平君李贵。举昏朝洁身不仕之人。别置清选。如金坽,全湜,李埈等十馀人。而先生居首焉。又以立节知名之士。书于一册。名以学行。不次擢用。赵絅,金堉,洪茂绩,赵恭立,洪百顺,姜鹤年,尹善道,金孝诚,赵溭,李有谦,沈惕,李有让,韩梦参。先生亦与焉。)○七月赴 召。行到高灵。呈病还。○九月复 除承政院注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8L.gif)
四年甲子(先生五十岁)二月有适变。以翰林 扈从公州。贼平陪 大驾还都。(有翰苑日记)○三月录原从勋升成均馆典籍。论 启振武录功事。(时录振武功。而加资滥典。先生论 启略曰 国事不幸。事变叠出。金玉盈廷。识者寒心。虽无 祖宗朝旧例。亦当思所以变通之。况有成宪可以为监者乎。大臣之献议。有曰官资太滥。国计甚屈。宜从节省。不宜张大。有曰参酌时宜。有所裁处云。则大臣之意亦可见矣。请旧功臣及嫡长加资。并 命改正。依 祖宗朝故事别施恩赐)拜旅轩先生于京邸。○拜梧里李相公(元翼)于其第。( 国朝贡案。法久弊生。责应日滋。民不堪命。先生乱平后。即访李公。言及此事疵弊。陈其损益之道。李公曰公之言。即老夫之意也。数日后李公入 启榻前。自 上有留待贡案详定之 教。李公每对先生。以不即举行为恨。)受由还家。○六月 除司宪府监察不赴。旋 除兵曹佐郎赴 召。○七月著心官赋。(见文集)○八月拜兵曹正郎。○十月拜司谏院正言。 启请还收赵挺职牒。(见文集)○二十五日。陈 启论私庙 亲祭事。(时 上亲祭私庙。而豫为出斋。先生论 启略曰昨日私庙 亲祭。豫为出宫斋宿。与 宗庙祭享之节。少无降杀。已极未安。而今日时刻已晚。百僚就列。而迟留私室。尚未下豫备之 命。非所以严举动而防私昵之道也。 答曰尔言是矣。少无降杀之语则过矣。)○二十六日论 启启运宫出入 阙内时。承宣陪行事。(时礼曹 启目内。启运宫出入 阙内时。以承旨一员陪行事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9H.gif)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一岁)正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侍讲官。上劄请罢讥察仁城君珙。(时仁城出于逆招。而廷议不一。自 上命讥察其迹。先生上劄略曰珙之希冀之念。臣等不敢以为必有。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79L.gif)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0H.gif)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二岁)正月。付忠武卫司果。(时有启运宫之丧。故先生赴京。)○四月拜旅轩先生于京邸。○五月论启运宫葬时。返魂 阙内。(与李石潭润雨联劄。而劄本逸。)○七月以长子病呈还。○八月游头流山。(与李公得圻,士吉,后俊,宗人勋,勚俱焉。有诗见文集。)○十二月差庆尚左道号牌御史赴 召。旋拜弘文馆修撰。○治送柳奉事(爟)丧。(柳同闬人。时殁于京邸。)
七年丁卯(先生五十三岁)二月。金人来侵。 扈从江都。( 大驾之方幸江都也。以领府事李元翼兼四道体察使。火急发送。势甚苍黄。而先生以修撰承制 教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0L.gif)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先生五十四岁)正月。参鞫柳孝立逆狱。录宁 社原从功臣一等 赐马。○二月拜司谏院司谏。论宗室海平君佶罪。请 拿鞫。(时海平御人于街市而夺其妻。满朝莫敢纠劾。先生草 启请鞫。略曰宗室海平君佶。白昼大都之中。杀人而夺其妻。其乱扑殒绝之惨。逼迫宣淫之状。道路过者不忍正视。此实百年来所未有之大变。天子之父执之而已。何有于宗戚近属。请海平君佶 拿鞫定罪。○按此一条。司谏时事。而不知年月。故姑付于此。)○论 启乐安郡守林庆业苞苴事。(先生以公事往左相金瑬家。庆业馈四十八种。金有惭色。至于发明。先生曰大监如有清望。彼武夫何敢乃尔。即草 启论庆业。辞连左相。左相至呈辞待罪。 上震怒以待大臣不饶。至于削黜。大臣陈劄。台官陈 启请还收成 命。命补外。自是人心肃然。苞苴不行。当时朝著。号为清明云。○ 启本逸)五月补外兴阳县监。(及辞 朝。一时名流如金堉,李敬舆,金光炫,朴轸,赵希进诸公皆以诗慰其行。称之以秋天一鹗。)六月赴任。(李石潭润雨以潭阳守。邀慰淳昌曰兄之此行。无愧古人云。○县滨海。土俗颇陋。先生下车。创定邑规四条。行养老宴。八十以上咸给衣资。因聚生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1H.gif)
二年己巳(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为平安道推考敬差官。○四月拜司宪府执义。论斥承旨李靖。( 启本逸)○七月拜掌乐院正。还乡。○著身疾喻朝政赋。
三年庚午(先生五十六岁)正月。拜 世子侍讲院辅德还 朝。○ 宣赐击蒙要诀。○二月与郑愚伏(经世)参会试考官。○三月为体府从事兼迁 穆陵都监。○四月上疏论讨刘兴治事。(时兴治杀副总陈继盛。自领岛众。我 朝议遣李曙郑忠信为征讨之举。先生以 天朝控御之地。不可擅兴师拦入。上疏请与王承鸾同事。 朝廷是其言。议遂寝。○疏逸)○七月上疏陈民弊时变。(言甚剀切。有敬天修省等语。○疏本逸)○屡呈递都监还。○长子克重中进士。
四年辛未(先生五十七岁)夏有忧旱诗。(见文集)○七月以宗簿寺正有 徵命。(路访赵龙洲絅)○八月拜弘文馆校理。○九月拜 世子侍讲院辅德。○闻从子参奉克亮讣。○十月拜司宪府执义。论知事李贵昼讲失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1L.gif)
五年壬申(先生五十八岁)正月初四日上避嫌疏(以赴 召过限避嫌)○陈 启请推吏曹判书李贵。(时李延平以铨长。举劾台官安时贤。先生论 启请推考。略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政柄言责。不宜越俎相侵。而吏曹判书李贵偃然陈 启。举劾台官。李贵之口不择言。轻肆詈骂。乃其病痛。其在閒地。固当任之。而今为冢宰。大小注拟。皆出其手。则自我除拜。自我弹驳。职是冢宰。而兼行台阁之事。则该曹权柄。无亦太重乎。)复陈疏对举李贵劄子。因避嫌。(时延平上劄攻先生以欺罔君上。扶护时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2H.gif)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2L.gif)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3H.gif)
六年癸酉(先生五十九岁)五月。闻从父兄默翁公(潗)讣。(默翁守宁海。未递而卒。)○秋有 明政殿震变。审理蒙 赦。(时䨓变大作。 殿楹有震痕。自 上震惊。遂下求言之 旨。浦渚赵公翼以摈逐直言之臣为对。先生蒙 宥。及归湖岭人士。多会蟾津邀慰。)○八月还家。著天心无改移赋。(见文集)○九月文祭从子参奉克亮。○十月文祭李参奉(瑴)。○十二月以祧庙质疑事。遣侄孙斗庆往拜旅轩先生。
七年甲戌(先生六十岁)起家塾。与诸生定月朔讲会规。(塾凡三间。而有室有堂。先生以成就后学为己任。聚洞中诸生。授诗书。又选乡秀才分三科。上月二卷。中一卷。下半卷。每月一会讲。背诵所读书。因为之论难疑义。考其勤慢。第其赏罚。讲毕肄之以揖让进退之节。勖之以孝悌睦姻之行。循循善诱。各充其量。其规矩条目。大抵仿伊川月课之法。)○会朴无悯堂(絪)于孤山亭。○闰八月。闻李石潭讣。(有挽诗)○致书金东溟(世濂)请承旨公墓碣行状。○撰赵大笑轩(宗道)尚德祠奉安文。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3L.gif)
九年丙子(先生六十二岁)三月。赴京下 玄宫日。行望哭礼于郊外。( 因山后即还乡)○八月哭长子克重。○十二月闻清兵猝至汉都。 大驾入南汉。作赴难之行。(行至闻庆。岭路已塞。仍住观察使沈演阵。与全参判湜参佐军务。筹画应变。及双岭军败。力劝沈公收合散卒。以为勤 王之计。闻有城下之盟遂止。)
十年丁丑(先生六十三岁)二月。闻 大驾出城。奔问于 朝。(岭路才通。先生即日发行。星夜驱驰。以赴于 朝。)○叙拜弘文馆应教。知制 教兼 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先生以壬申议 谥事被削黜。至是始叙复。)○以都畿流民赈恤事。奉 命南下。(赈厅 启目。有特选各司中有德望实心奉公人。分遣三南广募。使弊不及民之奏。故先生膺是 命。)二十八日。踰岭留尚州。分差列邑募粟有司。(该厅 启目及御史开谕节目。分路送诣各官。)三月留山阴。(时募粟未及就绪。而畿辅新经兵燹。民无播种。先生取沿海列官元会租及各㨾谷先以漕运。为畿农种子。又请蠲出民府冬春支用之需。以为赈恤之资。而待募粟就绪。转次填补。盖畿辅为 国家根本。故先生于是役。竭节尽诚。左支右吾。而其所施措。若合符契。)四月留咸阳。(先生自承 命而南。出入闾巷。招集士民。言及 国计板荡。生民饿莩。辄挥涕晓谕。辞气慷慨。稍有馀储者。莫不感悦应募。遂陆续转输。以供该厅)设赈岭南流民。(时落南士民。扶絜啼号。而该厅事目。遗此一款。先生以为既奉赈恤之 命。则流离之民。何间京外。遂行文各邑。录呈姓名。而亲加点考。别设赈馈。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4H.gif)
十一年戊寅(先生六十四岁)七月。拜司谏院司谏还 朝。○递拜宗簿寺正。○撰李军威(宗文)墓碣。○九月兼 庄烈王后嘉礼都监。上疏辞加资。(以实仕日浅辞。○疏见文集)迁司宪府执义疏辞。○十月答俞杞平(伯曾)书。(略曰前年下城之变。宁欲溘然。会稽之羞辱。无时可洗。今日在廷之人。谁不深悲隐痛。腼颜于天地乎。惟以君臣分义。有死无贰。僶勉从君而不忍去者何限。今乃以去者为高致。则谁肯忍饥吃苦 扈从于危乱之时哉。国空之叹。良可寒心。)○上疏论天变民弊。因乞递。(略曰今日之事。不止于痛哭而流涕。丧乱甫定。饥馑斯酷。三南郡邑。赤地者几半。流离之惨。有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4L.gif)
十二年己卯(先生六十五岁)正月。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疏辞。○荐卢亨弼。(时自 上有举遗逸之 教。)○拜右副承旨。迁左副承旨。升右承旨。○三月迁左承旨。呈病还乡。著养心寡欲箴。(见文集)○撰朴龙湖(文柍)墓碣。○十一月。拜户曹参议还 朝。○十二月。受由还乡。
十三年庚辰(先生六十六岁)正月。到家封辞疏。递付龙骧卫副护军。○致书李观察使。(命雄)论筑岳坚山城。(城在三嘉。形势绝险。而岁久夷圮。故先生劝方伯修筑。以为东南保障之地。○黄石在安阴。而壬辰之后。颓废几尽。先生亦劝方伯增筑之。)○三月。闻 世子东还。力疾赴 朝。(与岭南散官。会于明礼洞。)○四月拜兵曹参知。○俄拜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5H.gif)
十四年辛巳(先生六十七岁。○自是屏居丘园。惟以修养性情为事。尝以诗示从弟霜岩道甫曰。我病君莫忧。君病我不戚。七旬能几何。久为浮世客。世难败人意。大晚税羁束。归来卧一室。时把邻翁酌。十年为此乐。于世无不足。惟当顺元和。且莫亲药物。李云窗时馩尝见先生此诗。以为有乐天知命之意。)正月调病萧寺。(先生素患臂痛。至是经岁不差。)春与学者约会龙岩精舍。讲论太极,西铭,近思等书。○秋遣子克敩于安阴。文祭朴参判。(明榑)○就宜春之鼎岩下流。占精舍基址。(层壁苍翠。澄江皓洁。先生欲就数间精舍。为晚年栖息之所。而疾病未果。尝赋诗寄怀。○诗见文集。)
十五年壬午(先生六十八岁)春。造西溪校正德溪吴先生文集。○十月哭从弟霜岩。
十六年癸未(先生六十九岁)家训成。(先生之处家也。率以规矩。处以严恪。宗族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791A/ITKC_MO_0791A_B018_285L.gif)
十七年甲申(先生七十岁)秋寝疾。○八月二十七日辛巳亥时。考终于东溪精舍。(凶耗所及。朝野莫不嗟叹。)○十二月二十九日。葬于水清洞东麓负辛之原。(即祖考别坐公墓左也。○湖岭缙绅及校院儒生来会者。数百馀人。)
十八年乙酉特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显宗十三年)壬子。奉位版啜享于道川书院。
(正宗十一年)戊申。上疏蒙 允建书院于浣溪之东。(浣溪即东溪精舍旧址也。先生当昏朝。十年闭户。讲道于此。故士林因就其地营建焉。)
(正宗十二年)己酉八月丁卯。移安位版于浣溪书院。行释菜礼。
(纯祖二十五年)甲申十月。 赐谥曰忠康。(危身奉上曰忠。渊源流通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