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秋潭先生文集跋
秋潭先生文集跋 第 x 页
秋潭先生文集跋
  
秋潭先生文集跋 第 171H 页
跋[吴骏善]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又必使论其世。窃惟秋潭先生金公。平生未尝以文章自许。而其诗文之出于先生者。当世与后人。无不贵重而诵说之。岂无所自而然哉。盖先生我 宣 仁间人也。世以文翰为国中名家。自少颖出侪伦。甫弱冠。当丁酉之乱。见我人男女数千人号泣中野。问知为天兵驱掠。直入军门。如段公之于郭晞。天将为之动容。直斩主乱者数人。人民皆致谢而去。值光海斁伦。弘瞻辈诱胁泮儒。上废母疏。以次书名。次及于公。公以前进士。取笔直书之曰。生于母者。不入此疏。凶徒大骇。削名儒籍。及登大科拔去。直日走还乡里。自是弧矢之志既倦。遇境触物。必发于吟咏。凡七情之郁于中者。以至四时推敚景色物态。有所感会。一于诗发之。一味平淡。绝无雕镂之态。此其所谓真诗人也。一自丙丁以后。痛国雠之未报。鹤驾之未回。悲愤之怀。往往发于中情。其慷慨忠义之气。亦可以想见矣。在 仁庙初。月沙李文忠公荐公行义于朝。除寝郎而亦不屑焉。盖公于荣贵利达。泊如也。不以事物经心。所与交。皆名人韵士。亦可论其世也。后孙肯铉等。收拾
秋潭先生文集跋 第 171L 页
遗稿。将以刊行于世。命骏善勘校编次。余以渺然末学。何敢承当也。呜呼。公之遗文。曷不使当世名贤长德删定绣梓。而沉沦近三百年。今始图传后之计。是未可知也。余于先生。高山之思。蓄积有素。不敢终辞。鱼鲁讹谬。或有点化处。后之览者。庶不以为僭也耶。时著雍执徐复之上休。锦城吴骏善谨书。
秋潭先生文集跋[金肯铉]
 
秋潭先生文集跋 第 172H 页
吾先祖秋潭先生。以人物文章道义冠一时。殁后三百馀年之久。而文集尚未刊行于世。此岂非先生之不幸欤。世之不曾读先生之诗若文而论先生者。又焉知先生之所以为先生也。盖先生能早自得师。所与交。皆当世名流。遭时板荡。愠于群宵。贫贱忧戚。流离厄困。与夫天地间事物之变。可惊可愕可喜可怒。一切发之于诗。故诗多于文。而尤明于华夷之辨。君臣之义。母子之伦。惓惓焉。忧国伤时之作。十居七八。杜北征秋色争高。不足多也。至今读之。使人兴感。有廉顽立懦之意。然则先生文集之不行。非先生之不幸。世道之不幸也。虽然先生之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粹然一出于性情之正。而初不用意。为有德者信有言矣。因其言而求其实。则先生之高风峻节。未始不本乎学问。是以其刚方正大之气。直与风霆雷雨。并驾同行。虽中间兵燹回禄之灾。屡加横侵。而先生之诗尚无恙。是岂偶然哉。此则斯文之一大幸也。先生之诗。本四千馀首。久在箧笥。或不能无一二散轶断烂者矣。今与士友诸公。精加校雠。去其重复。删其浩漫。编成四册。付之剞劂。总若干言。噫。尤有所感焉。
秋潭先生文集跋 第 172L 页
先生长子薇山公。即不肖七代祖野逸翁府君之伯氏也。公唱酬之诗。章奏之文。 圣朝祭文及诸贤诔诗。不为不多。而没入六丁之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惧夫愈久而愈失其传。玆敢编次。并附先生文集之末。昆山片玉。虽少亦珍。后之观此者。庶可以考公德矣。呜呼。凡我宗族。懋益光大前烈。垂裕后昆。毋以是集之刊编。谓吾事已了。
  时己巳七月日。八代孙不肖肯铉忘僭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