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录
附录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4H 页
崇祯处士藤庵裴公墓碣铭(并序)[许穆]
万历末。穆从先人累官大岭之南。初识公于居陀客馆。公自守严取与正。乐称君子之风。穆心敬之。其后寒冈郑先生殁。相吊于加麻之列。后相阻十馀年。因南中士。求见前贤遗籍。时有上变者。连累善类。公以缧绁入京。持五先生礼说授之曰。吾死不负矣。后数年。穆避乱岭外。从长者益闻所不闻。每过公以老德事之。顷年闻公之丧。哭于寝门之外。其葬也。为之作哀词。今遗有二孤既三年丧毕。将表其先君之墓。问铭于穆。穆以慕德之诚。不让论撰公善行表著者书诸石。公少才识过人。有文章。累选公车。不幸遭先将军非命。不复求举。没命不出。力作以养母。有一弟幼孤。公心愈苦。病绝割指出血以救。教训以礼。有过则涕泣而挞之。学日就。名闻南州。此裴尚虎季章也。升太学。无命早夭。公哭之伤心。益无意人事。或荐其贤。公不肯顾。以没其身。早登郑先生门。受义理之学。平生好善无穷。亦耻人之恶。未尝一言假借。峻洁如此。亲亲仁爱。推及疏远。一门皆劝。教子弟严而有恩。所
万历末。穆从先人累官大岭之南。初识公于居陀客馆。公自守严取与正。乐称君子之风。穆心敬之。其后寒冈郑先生殁。相吊于加麻之列。后相阻十馀年。因南中士。求见前贤遗籍。时有上变者。连累善类。公以缧绁入京。持五先生礼说授之曰。吾死不负矣。后数年。穆避乱岭外。从长者益闻所不闻。每过公以老德事之。顷年闻公之丧。哭于寝门之外。其葬也。为之作哀词。今遗有二孤既三年丧毕。将表其先君之墓。问铭于穆。穆以慕德之诚。不让论撰公善行表著者书诸石。公少才识过人。有文章。累选公车。不幸遭先将军非命。不复求举。没命不出。力作以养母。有一弟幼孤。公心愈苦。病绝割指出血以救。教训以礼。有过则涕泣而挞之。学日就。名闻南州。此裴尚虎季章也。升太学。无命早夭。公哭之伤心。益无意人事。或荐其贤。公不肯顾。以没其身。早登郑先生门。受义理之学。平生好善无穷。亦耻人之恶。未尝一言假借。峻洁如此。亲亲仁爱。推及疏远。一门皆劝。教子弟严而有恩。所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4L 页
重冠婚丧祭。编刊郑先生文集。竖碑建院。有功于斯文亦大矣。晦迹之初。筑室武屹下。从泉石以自老。别号曰藤庵。讳尚龙字子章。姓裴氏。星州人。大父司宰监正讳德文。考岭南水军节度使讳楔。二世皆 赠户曹参判。妣贞夫人宋氏。籍冶城。忠顺卫源之女。公明万历二年我 宣祖七年甲戌十月六日生。 孝宗六年乙未八月廿八日殁。年八十二。孺人居昌慎氏。军资监正仁恕之女。贞淑温仁。先公廿三年癸酉七月初三殁。年五十一。合葬之墓在州西厚理洞。有二男二女。男世维,世绵。婿李惟铨,金是燧皆士人。公既殁。其遗风馀教。亦在子孙可观。铭曰。
呜呼。怀宝遁世。不见知而不悔。确而和忠。悫而不侉。乡人畏服。尚有懿德。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春秋馆观象监事许穆撰仍篆。
故处士藤庵裴公墓志铭(并序)[张应一]
裴氏系出星州。其最先而著者曰三韩壁上功臣讳位俊。有讳晋孙判工部。有讳絺水军总兵。仕我 朝以清白名。于公为七世祖。曾王父讳绸参奉。妣陇西李氏。陶隐先生五世孙。王父讳德文文科通训司宰监正。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
呜呼。怀宝遁世。不见知而不悔。确而和忠。悫而不侉。乡人畏服。尚有懿德。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春秋馆观象监事许穆撰仍篆。
故处士藤庵裴公墓志铭(并序)[张应一]
裴氏系出星州。其最先而著者曰三韩壁上功臣讳位俊。有讳晋孙判工部。有讳絺水军总兵。仕我 朝以清白名。于公为七世祖。曾王父讳绸参奉。妣陇西李氏。陶隐先生五世孙。王父讳德文文科通训司宰监正。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5H 页
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妣贞夫人善山白氏。参军巨鳅之女。参军公胆勇闻一时。遂称白将军。公世有将家风。实自此云。考讳楔折冲庆尚右水军节度使。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妣贞夫人冶城宋氏。左议政濂之六世孙忠顺卫源之女。以万历甲戌十月六日生公。公讳尚龙字子章。自少时沈凝厚重。早绩文攻艺。累捷试围。中罹家祸。不复为举子业。终身不出。自号为藤庵居士。公既不得终事参判公。其奉养大夫人也。爱敬备至。大夫人之所欲为而事之无害于义者则必委曲承顺。若其滫瀡之供。可推而知也。迨寝疾而侍药也。终年不解带。尝矢审證。无所不极。既至大故。终三年执礼不变。士之称行谊者归之公。有弟进士公一人。生六岁持丧。疾不可为。公断指出血以全之。怀抱抚摩。如保婴儿。课读笞教。不以爱弛。时复相对涕泣曰遭天降割。先君早世。吾又与世相违。异日门户之望唯在汝。汝何放过为乎。既授室。公自管其生产。不令与知。盖其意不欲以家累关心。而专意于学也。进士公遂发愤力学。知名士友。岂非人乐有贤父兄者耶。不幸卧笃疾。公至诚忧劳。每夜沐浴泣祷家庙。请以身代。其殁也。自小敛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5L 页
至于大敛。比及葬。靡不身亲理之。情文备具。其友于出于天性者然也。曾王父参奉公墓道旧有徵文。乃公王父参判公自撰写者也。曾踣伤于兵火中。公改伐石。临刻旧文。一画不差误。祖若考两世墓碣文。公皆自叙。外曾祖墓若从父墓若外祖墓。俱无嗣以主者。公恐久而不识也。并营立短表。且奉外祖母归。生事死葬无憾。属次子以祀。其于奉先之礼。尤致谨焉。虽隆冬必澡浴斋心。洁精祭需。省先墓无道里远近。每春秋必躬瞻扫。至老而犹不废焉。鞠两侄以其早孤也。眷爱加于己子。疾病死亡。必尽心力。遇庶母群孽。务得心无间言。仲妹早寡无儿。孑依夫族。公倡议优给臧获。使得以资之。其待诸姊妹皆此类也。公早登寒冈郑先生门。执为弟子礼。先生特仗之。凡有事属公。公又从吾先子游。出入两门。事之如一。逮丁卯寇乱。吾先子膺号召义旅之 命。公追随戎幕。参决军政。公于师门凡可以致力者。无不殚竭其诚。郑先生文集之刊也。书院之设也。神道碑之竖也。公实多所规画焉。公尝以人鲜顺天知命为言。疾革进药物。公挥手不许。其不动于死生之际而自守达见有如此者。公以生质之美。而尽孝友之实则尽笃矣。如待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6H 页
族党处乡党。善行之可称者。岂无所推。而其得于师友观感之间者。亦岂少哉。其局量类可以当大事。其识能类可以剸盘错者。而公自不求于世。卒老于丘园水石之间。亦可谓之命欤。公以乙未八月二十八日终。用明年丙申二月十七日。葬于州治西厚理洞巳向之原。享年八十二。孺人居昌慎氏。军资监正仁恕之女。判书仁道之七世孙。县监柳诚其外祖也。温惠淑慎。处兄弟娣姒睦如也。先公殁。享年五十一。初窆于公王考参判公兆右。公葬迁祔焉。男女各二人。男长曰世维。娶参奉清州郭以昌女。次曰世绵。娶生员坡平尹英男女。女一适士人李惟铨。一适士人金是燧。内外孙男女若干人。公既葬。孤世维等。以家状来泣。且谓曰先君平日属不肖等。吾死而求铭。必于子。今也罔极而先君弃诸孤。谨以请焉。噫此死生之托也。且公于吾外氏。戚而亲者。岂可以芜拙辞。以负公见许之志。以伤孝子之心哉。谨叙其世系行略如右纳之竁。铭曰。
裴氏爰初。有德有位。于后垂裕。克世不坠。乃有藤庵。实其贤嗣。既硕既凝。亦文亦史。遭罹家祸。杜门屏事。终身痛慕。人苦其志。孝奉偏堂。奚啻甘旨。天殛荐酷。
裴氏爰初。有德有位。于后垂裕。克世不坠。乃有藤庵。实其贤嗣。既硕既凝。亦文亦史。遭罹家祸。杜门屏事。终身痛慕。人苦其志。孝奉偏堂。奚啻甘旨。天殛荐酷。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6L 页
哀礼自持。弱弟婴疾。指血淋漓。谁无兄弟。友爱因心。相彼先山。珉碣森森。奉祭诚悫。至老弥笃。恩施无缺。姊妹若孽。早就有道。寒冈大老。亦复师事。于我先子。几年坐春。薰袭身亲。师门致诚。无憾平生。病挥瞑眩。达去如斯。其畜既厚。将若以为。其穷不赢。吾为之悲。厚理洞原。有崇四尺。栾栾孝子。泣请先托。我按其状。用为铭章。匪媚于辞。实阐幽光。月日。通政大夫前成均馆大司成张应一谨志。
处士藤庵裴公行录[朴震耇]
公讳尚龙字子章。星州本贯也。三韩壁上功臣讳位俊之后。入我 朝有讳絺。为水军总兵。以清白名。于公为七世祖。高祖讳孟成。妣仁州李氏。曾祖讳绸参奉。妣陇西李氏。陶隐先生五世孙。祖讳德文。通训大夫司宰监正。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司宰公受业于七峰金先生希参之门。号书岩。才德日就。声名藉甚。癸丑登文科。内践地部郎,汉城庶尹。外补彦阳,盈德,蔚山,古阜。壬辰之乱。本州赤山寺僧赞熙交通倭奴。引入州城。公率家僮数十。击斩之。时招谕使报闻 行在所。 宣庙教谕本道士民 旨曰闻提督裴德文。又
处士藤庵裴公行录[朴震耇]
公讳尚龙字子章。星州本贯也。三韩壁上功臣讳位俊之后。入我 朝有讳絺。为水军总兵。以清白名。于公为七世祖。高祖讳孟成。妣仁州李氏。曾祖讳绸参奉。妣陇西李氏。陶隐先生五世孙。祖讳德文。通训大夫司宰监正。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司宰公受业于七峰金先生希参之门。号书岩。才德日就。声名藉甚。癸丑登文科。内践地部郎,汉城庶尹。外补彦阳,盈德,蔚山,古阜。壬辰之乱。本州赤山寺僧赞熙交通倭奴。引入州城。公率家僮数十。击斩之。时招谕使报闻 行在所。 宣庙教谕本道士民 旨曰闻提督裴德文。又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7H 页
杀贼僧赞熙云。予信本道忠义在今日犹未艾也。事载州志。妣善山白氏。世称白将军参军巨鳅之女。考讳楔。折冲将军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节度公英毅明秀。投笔登癸卯虎榜。再调边堡。皆有声绩。壬辰之乱。从防御使赵儆南征倭贼。儆败。倡率乡兵。冲冒锋刃。奇功冠一时。招谕使金诚一以公为假将。公领兵镇于扶桑。以遏截往来之贼。星州屯倭与开宁屯倭。约为七夕会。才到洞口。揭竿大呼。诸贼背走。公鸣弓赶逐。十里平郊。僵尸相枕。倭将黑甸句。带箭坠马之际。见洒金尾扇飘落取而视之则题一绝于扇面云梦里分明归故乡。双亲迎我问扶桑。可怜七月初三夜。竹露真珠月似芒。其败死扶桑之兆。见于此诗矣。事载州志。乙未升本道右水使。俄徙善山。筑金乌城。丁酉复拜水使。士卒相庆。(所获倭将之宝釰。传于本孙家。)妣冶城宋氏。忠顺卫源之女。左议政濂六世孙。从夫职封贞夫人。
公以万历甲戌十月六日。生于道村外家。乙未八月二十八日。考终于桑梓故里。享年八十二。丙申二月十七日。葬于州西厚理谷巳向之原。
公天资厚重。至性纯美。自幼已有异众之行。及长孝
公以万历甲戌十月六日。生于道村外家。乙未八月二十八日。考终于桑梓故里。享年八十二。丙申二月十七日。葬于州西厚理谷巳向之原。
公天资厚重。至性纯美。自幼已有异众之行。及长孝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7L 页
友弥笃。且局量弘广。仪表方严。凝然有法度。
公志气远大。才识过人。学业早成。词藻高洁。妙年累中发解。人皆以大有为期之。己亥遭家祸。绝意荣进。秘迹丘园。自号藤庵居士。终身不出。以成其志。
奉母贞夫人。务尽爱敬。虽穷居草野。甘旨之养。不让专城。恐一事或伤其志。事之无害于义者。必委曲顺从。一以无违为念。
母贞夫人患宿疾。公经年侍汤。衣不解带。尝矢甜苦。察病歇剧。至于叩地之日。已迫迟暮之年。而理丧持服。一遵礼制。血泣三年。未尝少懈。
奉先之礼。尤致诚谨。虽在隆冬。必裸身浴灌。著明衣终日端坐。不以他事交于心目。祭需之供。亲自省视。以致精洁。先世坟茔。不计道里之远近。每岁春秋。躬行瞻扫。七旬之后。犹不废焉。
外祖宋府君无嗣早殁。公奉外祖母朴氏。养于家。生事死葬。爱敬备至。别设祠庙。以奉祀事。因属次子世绵。以为永世不坠之计。
曾祖参奉公墓道徵文。乃王考参判公自制自书。而破折于兵火中。埋置墓侧几累十年。公改备新石。印刻旧文。一字一画。少不差误。父祖两世墓碣文。皆亲
公志气远大。才识过人。学业早成。词藻高洁。妙年累中发解。人皆以大有为期之。己亥遭家祸。绝意荣进。秘迹丘园。自号藤庵居士。终身不出。以成其志。
奉母贞夫人。务尽爱敬。虽穷居草野。甘旨之养。不让专城。恐一事或伤其志。事之无害于义者。必委曲顺从。一以无违为念。
母贞夫人患宿疾。公经年侍汤。衣不解带。尝矢甜苦。察病歇剧。至于叩地之日。已迫迟暮之年。而理丧持服。一遵礼制。血泣三年。未尝少懈。
奉先之礼。尤致诚谨。虽在隆冬。必裸身浴灌。著明衣终日端坐。不以他事交于心目。祭需之供。亲自省视。以致精洁。先世坟茔。不计道里之远近。每岁春秋。躬行瞻扫。七旬之后。犹不废焉。
外祖宋府君无嗣早殁。公奉外祖母朴氏。养于家。生事死葬。爱敬备至。别设祠庙。以奉祀事。因属次子世绵。以为永世不坠之计。
曾祖参奉公墓道徵文。乃王考参判公自制自书。而破折于兵火中。埋置墓侧几累十年。公改备新石。印刻旧文。一字一画。少不差误。父祖两世墓碣文。皆亲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8H 页
述焉。外曾祖白参军墓山在于庆山。外祖宋府君墓山在于桼谷。从父处士府君墓山在于金山。而俱无似续。公恐久而湮没。竭尽心力。并立墓表。
弟进士公生六岁遭天丧。执丧之节。一以公为则。感伤荣卫。疾病危苦。公断指出血。以续垂绝之命。
公爱进士公出于至情。食必同案。寝必共被。抚摩煦濡。如保婴儿。尤勤于教诲。或阙课程。则严加警责。小不假贷。既施鞭扑之后。又怜其痛楚。必相对涕泣。
进士公少时气宇豪迈。怠于肄业。公尝垂涕而言曰遭家不造。先君早世。吾又与世相违。门户之望。唯在于汝。而汝今放过。吾将何恃。进士公遂发愤力学。竟至成就。进士公有室之后。凡干产业。公躬自管摄。使进士公不得与知。而专意于学。
进士公登司马榜。到门之日。公欲依父母生存例。别给田民。而祖业鲜贵。特以妻边来奴一口给之。
进士公得终身之疾。沈绵累岁。渐至危域。公食不下咽。寝不贴席。奔走医药之外。未尝少离其傍。每夜鸡鸣。沐浴入家庙。泣祷于考妣神位前。请以身代。及其殁也。哀恸过度。治丧营葬。情文俱备。
孺人慎氏贞淑温仁。事姑承祀。一遵妇道。公深敬重
弟进士公生六岁遭天丧。执丧之节。一以公为则。感伤荣卫。疾病危苦。公断指出血。以续垂绝之命。
公爱进士公出于至情。食必同案。寝必共被。抚摩煦濡。如保婴儿。尤勤于教诲。或阙课程。则严加警责。小不假贷。既施鞭扑之后。又怜其痛楚。必相对涕泣。
进士公少时气宇豪迈。怠于肄业。公尝垂涕而言曰遭家不造。先君早世。吾又与世相违。门户之望。唯在于汝。而汝今放过。吾将何恃。进士公遂发愤力学。竟至成就。进士公有室之后。凡干产业。公躬自管摄。使进士公不得与知。而专意于学。
进士公登司马榜。到门之日。公欲依父母生存例。别给田民。而祖业鲜贵。特以妻边来奴一口给之。
进士公得终身之疾。沈绵累岁。渐至危域。公食不下咽。寝不贴席。奔走医药之外。未尝少离其傍。每夜鸡鸣。沐浴入家庙。泣祷于考妣神位前。请以身代。及其殁也。哀恸过度。治丧营葬。情文俱备。
孺人慎氏贞淑温仁。事姑承祀。一遵妇道。公深敬重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8L 页
之。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之。而其于待进士之际。或有一事不如意。则以正色峻辞。自咎自责。孺人尽心承顺。遇进士过于公。待其娣如同气。
公之子二人。进士公之子亦二人。公以两子两侄。鞠于膝下。而以其幼孤尤加钟爱。对食则置之坐侧。当寝则怀之左右。得一美味。必先两侄而次及其子。悤遽之际。亦不少变。
长侄世安沈疾弥年。公衰老之年。携往医家。躬执药物。竭诚救疗。
公有二庶母二庶弟三庶叔。一以诚意待之。虽诸母群孽。出入家内。一家安和。少无违言。
公亲爱姊妹诸兄。至诚无间。教养诸甥。无异己出。恤穷赒急。常若不及。
仲妹早寡无子。托于夫族。公尤不胜悲恋。通议一家。优给臧获。俾得为生死依赖之地。
待内外族属。不论亲疏。唯务敦睦。在先行则尊敬之。为弟侄则爱恤之。救其穷乏。济其阨难。其有才气稍优者。则必置之床下。训诲不倦。
公早岁纳贽寒冈郑先生门。服膺义理之训。克尽事一之道。先生深加器重。凡有事必属之于公。先生易
公之子二人。进士公之子亦二人。公以两子两侄。鞠于膝下。而以其幼孤尤加钟爱。对食则置之坐侧。当寝则怀之左右。得一美味。必先两侄而次及其子。悤遽之际。亦不少变。
长侄世安沈疾弥年。公衰老之年。携往医家。躬执药物。竭诚救疗。
公有二庶母二庶弟三庶叔。一以诚意待之。虽诸母群孽。出入家内。一家安和。少无违言。
公亲爱姊妹诸兄。至诚无间。教养诸甥。无异己出。恤穷赒急。常若不及。
仲妹早寡无子。托于夫族。公尤不胜悲恋。通议一家。优给臧获。俾得为生死依赖之地。
待内外族属。不论亲疏。唯务敦睦。在先行则尊敬之。为弟侄则爱恤之。救其穷乏。济其阨难。其有才气稍优者。则必置之床下。训诲不倦。
公早岁纳贽寒冈郑先生门。服膺义理之训。克尽事一之道。先生深加器重。凡有事必属之于公。先生易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9H 页
箦后。又游旅轩张先生门。以事先师之礼事之。尚德之诚。终始如一。
公寻常言语间。必称道两先生。使子弟有所矜式。至于祭祀之仪。婚丧之礼。皆仿而行之。
公拳拳一念。常在卫道。凡所以为斯文致力者。无不曲尽其诚。郑先生遗集之刊道碑之竖。皆从公手中出。
壬戌。公与院长崔恒庆,进士李𥳕,生员李天封及地主康复诚刱建祠宇于百梅园。乃先生平日讲道之址也。时当晦昧。士气摧折。而公确然不为动。躬自蕫役。至六年丁卯。始克揭虔焉。堂室门庑。井井有序。垣墙阶级。矗矗不错。凡片石一砖。无非公点捡指挥云。武屹乃先生冥栖考槃之所。公为山长。斋室倾颓则稍广旧制而增筑焉。书舍渗漏则通于士林而重修焉。至于一草一木。无非公栽培沾溉云。
公杜门屏事。若将无意于世。而国有变乱则不胜桼室之忧。或驱驰戎马。赞画机宜。或倡义鼓勇。激励士气。亲上死长之志。前后不衰。
甲子适变。监司闵圣徽以本道观望向背。发兵势难密启。公移檄道内。谕以声罪吁 阍之义。远近闻之。
公寻常言语间。必称道两先生。使子弟有所矜式。至于祭祀之仪。婚丧之礼。皆仿而行之。
公拳拳一念。常在卫道。凡所以为斯文致力者。无不曲尽其诚。郑先生遗集之刊道碑之竖。皆从公手中出。
壬戌。公与院长崔恒庆,进士李𥳕,生员李天封及地主康复诚刱建祠宇于百梅园。乃先生平日讲道之址也。时当晦昧。士气摧折。而公确然不为动。躬自蕫役。至六年丁卯。始克揭虔焉。堂室门庑。井井有序。垣墙阶级。矗矗不错。凡片石一砖。无非公点捡指挥云。武屹乃先生冥栖考槃之所。公为山长。斋室倾颓则稍广旧制而增筑焉。书舍渗漏则通于士林而重修焉。至于一草一木。无非公栽培沾溉云。
公杜门屏事。若将无意于世。而国有变乱则不胜桼室之忧。或驱驰戎马。赞画机宜。或倡义鼓勇。激励士气。亲上死长之志。前后不衰。
甲子适变。监司闵圣徽以本道观望向背。发兵势难密启。公移檄道内。谕以声罪吁 阍之义。远近闻之。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9L 页
莫不同愤。剋期齐会商山。以抗章刷耻回答。
丁卯寇乱时。旅轩先生膺号召义旅之 命。公追陪幕下。参决军政。代制通谕文。
丙子乱初。前承旨李彦英推公为州义将。公倡励乡生。纠合义旅。兵粮器械。几至就绪。会有媢嫉者沮焉。公弃之。将窜入伽倻。俄应军书催召。即赴元帅幕府。时沈监司演留镇于境上。以公为谋主。共议戎政。其后公挽李知礼腆诗曰谈兵戎幕听危论。曹使君挺融哭公诗曰闻喜军中获拜公。皆言其会同岭底时事也。
辛未年中。公遭搆捏之变。被逮。多赖廷臣伸理蒙释。崔监司晛亦同时就拿。许眉叟穆撰公墓碣文。时有上变者。连累善类。公以缧绁入京是也。
公之一时其先辈则有徐乐斋,宋后村潜滋薰陶之力居多。故一生尊慕。亚于函丈。其侪辈则如李石潭,李德耀,李叔发,朴子龙,李诚伯诸公。皆道义交也。
赵涧松任道以儒雅称公。晚契于旅轩门下。托为知己友。尺牍来往。多有推重。其取善如此。
许和父穆早负重名。公遇于客馆。知其远到器。授以图书。期待不浅。其藻鉴如此。
丁卯寇乱时。旅轩先生膺号召义旅之 命。公追陪幕下。参决军政。代制通谕文。
丙子乱初。前承旨李彦英推公为州义将。公倡励乡生。纠合义旅。兵粮器械。几至就绪。会有媢嫉者沮焉。公弃之。将窜入伽倻。俄应军书催召。即赴元帅幕府。时沈监司演留镇于境上。以公为谋主。共议戎政。其后公挽李知礼腆诗曰谈兵戎幕听危论。曹使君挺融哭公诗曰闻喜军中获拜公。皆言其会同岭底时事也。
辛未年中。公遭搆捏之变。被逮。多赖廷臣伸理蒙释。崔监司晛亦同时就拿。许眉叟穆撰公墓碣文。时有上变者。连累善类。公以缧绁入京是也。
公之一时其先辈则有徐乐斋,宋后村潜滋薰陶之力居多。故一生尊慕。亚于函丈。其侪辈则如李石潭,李德耀,李叔发,朴子龙,李诚伯诸公。皆道义交也。
赵涧松任道以儒雅称公。晚契于旅轩门下。托为知己友。尺牍来往。多有推重。其取善如此。
许和父穆早负重名。公遇于客馆。知其远到器。授以图书。期待不浅。其藻鉴如此。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0H 页
庚戌闻朝廷有先将军伸冤之议。即赴京洛。祇受 赠牒。
公于西厓完平两相公。均被覆焘之泽。含恩感德。没齿亲戴。
公于交际之间。取必以端接必以礼。有所谋议则倒廪倾囷。诚心开导。有所顾护则不辞剧易。极力周旋。信义昭著。款厚兼至。一门侪辈。莫不爱悦倾向。托以心期。远方贤士。亦皆闻风而乐与之为友。
其在乡党。谦以处己。诚以待人。温醇之德。溢于色辞。未尝有一毫表𧟊之心。人无老幼贵贱。率皆输心慕望。而亦有不恶而严底气像。故媢嫉者时或有之。
每遇亲旧丧。必为文以祭之。致赙以助之。闻人匈讣。虽非相厚之间。如有一面之分。则悼惜行素。到老犹然。
公居家宽而且严。教子弟必以轨仪。御奴隶并施恩威。内外上下。咸得其宜。
自遭蓼莪之痛。愈不喜纷华。凡所服用。皆尚朴素。奢丽之物。未尝近身。
公自守坚贞。不以毁誉之自外至者。有所动其中。凡遇阨穷患难。以理自遣。
公于西厓完平两相公。均被覆焘之泽。含恩感德。没齿亲戴。
公于交际之间。取必以端接必以礼。有所谋议则倒廪倾囷。诚心开导。有所顾护则不辞剧易。极力周旋。信义昭著。款厚兼至。一门侪辈。莫不爱悦倾向。托以心期。远方贤士。亦皆闻风而乐与之为友。
其在乡党。谦以处己。诚以待人。温醇之德。溢于色辞。未尝有一毫表𧟊之心。人无老幼贵贱。率皆输心慕望。而亦有不恶而严底气像。故媢嫉者时或有之。
每遇亲旧丧。必为文以祭之。致赙以助之。闻人匈讣。虽非相厚之间。如有一面之分。则悼惜行素。到老犹然。
公居家宽而且严。教子弟必以轨仪。御奴隶并施恩威。内外上下。咸得其宜。
自遭蓼莪之痛。愈不喜纷华。凡所服用。皆尚朴素。奢丽之物。未尝近身。
公自守坚贞。不以毁誉之自外至者。有所动其中。凡遇阨穷患难。以理自遣。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0L 页
公识虑深远。料事过人。且临事果决不疑。
公既以生质之美。又有践履之笃。平生云为。率循道义。
公酷好书籍。架插万轴。静坐一室。手不停披。知古今事迹。甚详悉焉。且性癖山水。筑室溪上。泉石自娱。常往来徜徉于立岩武屹之间。想像先生遗风。若遇佳宾韵士。则蹑芒,扶藜。携手而行。跌宕啸傲。乐而忘归。公遗戒以铭旌。只书居士。勿以郎阶加诸。及终依命。吊者悦服。
公尝以顺天知命为言。疾革子弟请进药饵。则挥手不许。盖自知天命之已定。而安于顺受也。
铨曹因一乡荐闻。注拟累次。未年荫补宣教郎。
公平日所著诗若文。与师友间往复书札。藏置乱稿中。
孺人居昌慎氏。行通训大夫军资监正仁恕之女。判书仁道七世孙。县监柳诚其外祖也。淑慎之德。克合其配。入门之日。一家相庆。先公二十三年而殁。享年五十一。初窆于王考参判公兆右。公之葬也。迁祔焉。男女各二人。男长世维。娶参奉清州郭以昌之女。次世绵。娶生员坡平尹英男之女。女一适士人李惟铨。
公既以生质之美。又有践履之笃。平生云为。率循道义。
公酷好书籍。架插万轴。静坐一室。手不停披。知古今事迹。甚详悉焉。且性癖山水。筑室溪上。泉石自娱。常往来徜徉于立岩武屹之间。想像先生遗风。若遇佳宾韵士。则蹑芒,扶藜。携手而行。跌宕啸傲。乐而忘归。公遗戒以铭旌。只书居士。勿以郎阶加诸。及终依命。吊者悦服。
公尝以顺天知命为言。疾革子弟请进药饵。则挥手不许。盖自知天命之已定。而安于顺受也。
铨曹因一乡荐闻。注拟累次。未年荫补宣教郎。
公平日所著诗若文。与师友间往复书札。藏置乱稿中。
孺人居昌慎氏。行通训大夫军资监正仁恕之女。判书仁道七世孙。县监柳诚其外祖也。淑慎之德。克合其配。入门之日。一家相庆。先公二十三年而殁。享年五十一。初窆于王考参判公兆右。公之葬也。迁祔焉。男女各二人。男长世维。娶参奉清州郭以昌之女。次世绵。娶生员坡平尹英男之女。女一适士人李惟铨。
藤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21H 页
一适士人金是燧。皆有子女。略述世系言行如右。以俟夫立言之君子云。丁酉三月日。甥侄进士凝川朴震耇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