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附录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3H 页
家状[都尔望]
公姓都氏讳圣俞字廷彦。自号养直子。隆庆辛未八月二十二日。生于大丘河滨县东里第。生有异质。聪睿绝人。六七岁。能作字属文。十岁以亲命受学于松溪权应仁。不喜游戏。潜心讲读。其于性理文字。撮要抄紧。日以耽玩。松溪赠以心经一部。曰惟子真可以读此书也。丙戌抠衣于乐斋徐先生思远之门。不以举业为事。专意为己。语默动止。已有成法。同门诸贤。不以年少待之。敬重如宿德焉。壬辰倭寇充斥。奉二亲避乱于八公山中。闻乐斋先生与孙慕堂处讷李六休辀。倡起义旅。不胜愤奋慨慷。遂逐日来往。随事赞画。激起士友之奴丁。募取闾阎间斗粟。旅律将就。时值大人属疚。未克从事。十二月六日丁忧。癸巳春。返葬于达川之丑坐原。奉母夫人转避于义兴之麟角山中。乙未返于故庄。己亥乐斋先生归自西原。卜筑书室于伊川。燹棘馀。问学之地犹得静专。公频频来往。讲道问学。益加密焉。辛丑夏。遭祖妣丧于京第。千里舆榇。祔葬于虞侯公墓。癸卯秋。寒冈郑先生谢仕还山。公陪乐斋往拜。自是深得两先生诱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3L 页
掖之方。闻识日博。造诣深至。郑先生以公才行兼备。操履坚确。奖许不已。凡礼说之有雠校。图箴之可摹写者。皆命公而手焉。乙巳春。郑先生来临。公与门侪。陪两先生设月讲于仙查书斋。摹得先圣暨濂洛诸贤真像。妆成一簇子。以为讲会时焚香瞻拜之仪。戊申丁母夫人忧。祔于先考坟次。遂庐墓三年。哀毁踰礼。两先生累临庐次。慰谕勤挚。庚戌服阕。时寒冈先生为朴而立所诬。祸将不测。公与孙慕堂诸贤。议所以辨雪。定会于商山。为章甫叫 阍之举。使从弟汝俞陪疏以送。辛亥有五贤从祀之 命。而仁弘丑正之疏。诬罔晦退。罔有纪极。又议辨诬。陪疏上京。连月留待。竟得蒙 允。八月从享礼成。诸先生神版。皆公手书也。壬子寒冈先生移寓芦谷。甲寅又移泗水。杖屦渐近。讲学愈便。公与同门侪友。分治斋房。一如康节入洛故事。泗水伊江。连源接渊。讲学之暇。或赏莲罗池。或观澜东溪。公未尝不在于杖屦之先后。道意之洽浃。气味之薰袭如是。当日两先生的钵之望。亦已属之公矣。乙卯徐先生寝疾。以公为斋长。斋中凡节。专委于公。四月先生易箦。公不胜山梁之痛。殓殡葬祭。亲自营画。以尽事一之道。丙辰寒冈先生亦以风痹之症弥剧。公日夕诊侍。及先生殁。斯文廓落。羹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4H 页
慕益切。于是搆精舍于卧龙山下。扁以养直。一任閒适。稳理旧业。裒集性理论说之散出于经传及诸子百家。昉以性理大全而编类成书。名曰性理正学。标著正文附注考證。一如真西山心经逐条折中之意。作为一统。俾为学者。一见而无疑贰。又抄退溪先生丧礼问答。寒冈先生五礼论说。许多条节。合成篇帙。以为后学便览之资。此与赵公振所集大同小异。盖赵公取丧祭两礼。公并取四礼仪也。邑有画岩书院。乃乡先辈肄业之所。而曾于祭(一作癸)丑。奉安退溪李先生。壬戌公与同志。议定配享郑先生。而既享之后。院中规模。无不躬自创备。至若中朝及我东诸贤建置书院。右文兴化崇贤养士之规及诗文记述有可观者。编成院志。兼修定院录。略仿吕氏乡约之条。以为劝进德业。敦尚风教之地。与一道章甫。疏请院额。其卫道兴学。一遵朱夫子白鹿洞遗规也。又将以徐乐斋别享墙外祠。而全溪东位次之论起则事体有未安者。公以为仙查书斋。乃先生平日讲道之所。仍旧啜享亦甚便当。遂立庙妥灵。伊江书院是也。及丙子之乱。京师陷没。至有城下之盟。闻郑桐溪蕴抗节斤和。冒刃求死。愤然长叹曰数百年父母国恤小之恩。扫地尽矣。而惟扶纲秉义。不为左衽者。惟郑蕴一人。则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4L 页
我安适归。其惟金猿之一片乎。自是以后。无意世事。杜门隐居。虽平日情好之人。罕与相接。有时乎悲愤抗慨之意。发于吟咏之间也。庚辰新设㓒谷府。将建文庙于八莒县。其基地即公之世传旧址也。主事者请买之。公曰文庙之建。乃斯文莫重之举。何以价为。遂许之。年及大耋。而好学不倦。劝课弥笃。至于研经伊江讲学期会之事。则不以老耄而废之也。尝参伊院享礼。坐玩乐堂中。谓诸生曰抠衣丈席。宛如昨日。而已成陈迹。独馀衰癃此堂。今日岂无感昔之怀耶。惟愿诸君无敢怠忽。永图依归。不负先师之本意也。常聚一乡志学之士。讲读不辍。谆谆勉进。无异于先生在世时也。己丑正月三十日。考终于精舍。享年七十九。以四月二十日。祔葬于㓒谷梧谷虞侯公兆下夫人墓乾坐原。公禀质精纯刚毅。神气清爽。性度简易。笃志力行。不求名声。而闻道既早。行谊夙著。入而为父兄之所倚仗。出而为师友之所推重。一时硕士名公。莫不礼遇而致敬。其事亲也则方剧乱奔窜之中。先公遘疾危笃。粥饮药饵。未尝乏绝。左右奉持。一适亲意。及遭罔极之痛。虽干戈抢攘。道涂艰险。而亲自扶榇。返故山安窀。送终节礼。亦得无憾。倘非诚孝之感得天助。至于斯耶。其奉慈氏及王母夫人。一心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5H 页
尽诚。常得其欢意。定省之节。不以疾病而或惰。瀡滫之奉。不以艰匮而或阙。以至居忧哭踊之节。祭奠之礼。考之先王之制。一遵而无愧矣。其奉先也则晨必冠栉。展拜家庙。出入必谒。有事必告。尤谨于祭祀之礼。致其如在之诚。而沐浴更衣。不茹荤不饮酒。一有不诚。则终日怵惕。不安于心。时当节日。则虽旁亲无后。必以纸榜班附。并祭如仪。每于己之生日。则必具酒馔如朔望仪。以寓悲感之怀。子弟或欲致客设酌。则止之曰是日亡亲劬劳之日也。人子哀慕之不堪。何忍宴乐为哉。其尊师也则生而尽事一之诚。殁而切羹墙之慕。松溪殁而无嗣续。其所著诗文遗藁。手自编缉。使其文章行迹。不泯于后。至于两先生则陈疏雪诬。配庙设院。遗集裒而不使散逸。礼书校而得全篇帙。俾师道明于世。而后学知所考业。其理家也则处夫妇。惟和惟顺而必以敬。教子弟必以义方而无或怠慢。御婢仆必以恩信而无不曲当其情。处亲族也则公无兄弟。与从弟锄斋公汝俞。接屋而居。湛乐如同气。道契如朋友。起居出入。未尝须臾离。其馀远近诸族。咸致敦睦。若其乡党交友之间。则先以敬信为度。疾病患难。其为扶护之道。靡不用极力也。其好学也则必以心经近思录。为修己之先务。而上溯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5L 页
邹鲁。下及关闽。谟言至训。精思而力践。常曰学者立心。当以孔孟为期。欲学孔孟。必先以程朱为准。又曰而道不在高远。在于卑近。其至与不至。顾吾力行何如耳。端坐整衿。对越方册。穷探蕴奥。极究归趣。间以我东先贤性理论辨。疑释义分。反复寻绎。参以己意。以验自得之如何。手额敬义二字。揭诸座右。俾作常目之资。尤喜退溪遗集。尝曰退溪先生吾东方夫子也。自恨生晚虽末及执帚于门。而今读其书诵其诗。想得当日气像。若奉侍周旋于天渊之间。其心悦而诚服也如此。则非真有所得而然耶。至于启蒙象数之学。天文地理之诀。无不周览。先辈之撰述编书未及就梓者。亦皆缮写成帙。图书满壁。经籍盈架。优游涵泳。浩养其中。日用应接之间。见人有过则谆谆诲谕。使之自改。见人有善则称赏不已。若己有之。律己以严。容众以宽。坦夷简易。无不周遍。非有大好恶之事。喜怒不形。故虽家人父子。未尝见其疾言遽色也。其好善之心。尚贤之诚。志道之坚。自行之卓。皆自学问中做出。而亦可见资禀之粹美矣。且其所居。间于伊泗河南。水号里称。偶同于先圣贤相传之渊源。尤有所兴慕者。而时于琴湖春水。龙山秋月。山巾野服。轻舟短棹。上下溯洄。依然若听点瑟于当时。间六七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6H 页
而咏归。其閒养自得之趣。有如是哉。晚年绝閒出入。虽同门诸老。罕与相接。沙月堂柳公时藩书以赠之曰吾兄养真林泉。自守不出。盖叹公践履之笃韬晦之贞也。默轩罗公应淑赠诗曰弟兄相对明窗下。论道治心得味优。藤庵裴公尚龙挽公诗曰铁画知心正。冰操见性真。五拙孙公湍尝曰公体小端重而容貌洒落。辞气严正。真近世儒宗也。及修地志。载公于德行篇。投岩蔡公梦砚撰乐斋行状。历举诸贤。以著达城一统渊源。而乃以公系之者。盖有以矣。乐斋尝以易学一书赠公者。亦岂非传心之意耶。公配广州李氏。遁村集五世孙心海女。淑慎宜家。壸仪著闻。先于公二年丁亥卒。无子。以从弟汝俞第二子慎与为嗣。癸酉进士。辛卯文科。官成均馆司艺。生二子。长尔益。次尔望中司马。其馀孙曾十数人。而烦不尽记。呜呼。公之所著礼书及诗文。不为不多。而屡经回禄。荡失无馀。祗有略干诗篇。传授吟五经图无极吟诫子诗等篇而已。虽欲阐扬潜德。发辉幽光。其𠅩从而徵之。窃恐世代浸远。湮没而无传。则不肖等亦何敢辞其责耶。谨以年谱遗事及寒乐两先生文集。其他诸贤遗集之散出者。参互考證。录其梗槩。以冀当世秉笔君子之有所考据焉。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6L 页
不肖孙尔望谨状
行状[李万运]
公讳圣俞字廷彦号养直子。百济盖娄王时都弥。即其鼻祖也。其在于丽。有㓒谷府院君陈。工曹典书恒。高祖讳义文佥节制使。曾祖讳舜卿展力副尉。祖讳钦祖兵马虞侯。考讳元国秉节校尉。妣仁川蔡氏。训导应龟之女。公以辛未八月二十二日生。少受学于权松溪应仁。既而就正于乐斋徐先生思远。卒业于文穆公郑先生逑之门。公事亲尽诚。常得其欢心。壬辰避倭寇于八公山中。丁外艰。虽当乱离艰险之际。而亲自扶榇返故山。以礼克襄。戊申遭内艰。庐墓三年。尤勤于奉先之礼。晨必拜庙。祭必沐浴。年几大耋而不废。松溪殁而无嗣。公收拾诗文。手自编写。以传于世。乐斋先生讲学于伊川书斋。及寝疾以公为斋长。令士子矜式。乐斋之丧。殓殡葬祭。亲自营画俾无憾。将以乐斋啜食于研经别祠。乡议欲校年甲序位次。公曰妥先师之灵不可也。即立庙奉享于伊川。郑先生移于泗水。公与同门侪友。分治斋房。一如康节入洛故事。先生命公摹先圣及濂洛诸贤遗像。又令模朱子亲笔。以为非公莫能也。公体小而容貌端重。整衣冠终日危坐。书敬义二字揭诸座右。常目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7H 页
存省。裒集性理诸说。类编成书。名曰性理正学。又作五经体用分合之图。又为条列学之理道要目。各为注解。瞭然若指掌。居贫守约晏如也。㓒谷府将建文庙。其基地即公之世传旧址也。主事者请买于公。公曰文庙之建。岂卖之云乎。不受价而许之。善隶书。作字甚敬。未尝胡乱。常聚一乡志学之士。通讲于仙查画岩之间。劝进不懈曰愿诸君无负先师之意也。己丑正月三十日。考终于卧龙精舍。葬于㓒谷梧谷虞侯公墓下枕乾之原。配广州李氏。心海之女。有淑德。族人称之曰夫贤妇哲。无子取从弟汝俞之子慎与为嗣。文科司艺。生二子尔益,尔望。尔益通德郎。有五子万始,万复,万纲,万叶,万容。尔望生员。有三子万甲,万祉,万钟。曾玄以下相继繁衍。公所著诗文失于回禄。无以详得其平日微言奥旨。惜也。槩公之制事刚毅。用工精敏。笃志力学。得于观感既深矣。而其爱亲隆师之节。修己训蒙之方。日可见之者。皆可以范于后而考信于君子云。
     前掌令广陵李万运谨状
墓碣铭[洪昕]
公讳圣俞字廷彦。自号养直子。百济盖娄王朝都弥。于公即为鼻祖也。世居星山八莒县。有㓒谷府院君陈。仕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7L 页
王氏朝。其季也有典书恒。于公为七代祖也。高祖讳义文佥节制使。与李琴轩长坤友善。己卯之祸。有急难义。曾祖讳舜卿。展力副尉。祖讳钦祖庆尚左道兵马虞侯。尝以文武才能见荐。考讳元国秉节校尉。德器浑厚。至今乡党称之。妣仁川蔡氏。训导应龟之女也。公以隆庆辛未八月生。生而有美质。受业于乐斋徐先生。既长出入于寒冈郑先生之门。两先生皆奖许之。一时交游之士。莫不推重焉。早废举业。笃志力学。居家处乡。恂恂无间。言语必慎。动静有法。其事二亲也。无违志。前后居丧葬祭。一以哀与诚。与诸从弟友爱如同气。教迪各尽其方。家甚贫。箪瓢屡空而常晏如也。乐道守约。不以外事为念。尝手书小额敬义二字及五经体用各一。各分体用之图。而至若学之理学之要学之道学之目。各为作图。注释其入道次第。揭诸座右。以为常目存省之地。年几大耋。不废晨谒祠堂。临祭沐浴。一如盛壮之时。平居必具衣冠。终日危坐。俨然若对圣贤。远近学子之问业请益。各因其才。劝进不懈。素善隶书。而未尝以胡乱之习。加其字画之间。平生操守之正。于此尤可见也。雅好林泉之胜。每于佳辰令节。命驾出游。风咏而归。其悠然自得之趣。令人有兴起感发者矣。所著诗文不为不多。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8H 页
而公殁之后。俱灾于回禄。世不得传。可胜叹哉。公配即广陵李遁村集之七代孙心海女也。有贤行。公无嗣。取从弟锄斋公汝俞之第二子慎与为后。中癸酉司马。登辛卯文科。官直讲。生二男长尔益通德郎。有五子皆幼。次尔望辛丑生员。有三子二女皆幼。女四。长适严允耇早寡。次适郑姖棱有二子一女。次适申晋锡有二子。次适郑泰世早寡。内外孙曾揔二十馀人。铭曰。
显允大都。胤胄蝉联。历仕三朝。絓组世传。逮至于公。学有所宗。进道之诚。老而弥隆。任真为乐。处士高风。有淑其配。遁村之后。琴瑟静好。六十年所。俱享期寿。今古罕有。葬近先垄。是依是托。一原同穴。万古吉宅。𠅩阐潜德。用振颓俗。
     缶林洪 昕(文谷)
先考处士府君墓志[都慎与]
先府君讳圣俞字廷彦。自号养直。百济盖娄王朝有都弥。事载三纲行实。是为上祖也。其后世为星山八莒县人。有㓒谷府院君陈仕高丽。末有工曹典书恒。于府君为七代祖也。高祖讳义文佥节制使。曾祖讳舜卿展力副尉。祖讳钦祖兵马虞侯。考讳元国秉节校尉。妣仁川蔡氏。小监泳后孙训导应龟之女也。府君生于隆庆辛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8L 页
未八月二十二日。禀性刚毅。神定气清。事亲孝与人恭。幼时始学权松溪应仁。甫童受业于乐斋徐先生思远。既长出入于寒冈郑先生文穆公逑之门。两先生皆以年少穷理笃学。每加推奖。门下之士。莫不敬服焉。自两先生殁。能尽事一之礼。家甚清寒。而安贫处约。至诚奉先。而享必以礼。居家处乡。恂恂无间。言语必慎。动静有法。年至大耋。其学问条理。践履工程。弥勤不厌。尤极其归趣。远近士友来往留连。质疑讲问。事之以师道。而府君一向谦虚。终不自居。凡圣贤之训性理之说有可以自警者。皆积成卷轴。或抄录之。常玩味服膺。所居有泉石之胜。每当佳辰令节。必杖屦倘佯于其间。或孤舟短棹。游泳终夕。以尽风味之趣而已。善肄书。当时校院神版。多是府君手书。己丑正月三十日。以疾卒。享年七十九。同年四月二十日。合窆于梧谷先妣墓乾坐之原。实祖考虞侯公兆次也。先妣广陵李氏。高祖讳挚。曾祖讳德符生员。祖讳进庆。考讳心海。妣顺天朴氏。参判彭年后孙 赠判书继昌女。夫人以隆庆庚午十二月三日生。壸仪闺范。淑懿且贤。事姑敬抚下惠。承顺公意。虽贫乏而能经理周悉。尽诚享祀。致敬宾客。乡里族人。咸称曰两美相合。丁亥十月十二日卒。享年七十八。先于府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9H 页
君之殁十有六月矣。呜呼。天道无知。不幸无儿。而以不肖慎与为嗣。慎与自三岁既受鞠育之恩。又承义方之训。辛卯始中科第。未及荣养。不逮之痛。尚忍言哉。重以奉守无诚。府君平生所著诗文。不为不多。而未及修正。乱稿遗墨。失于灰烬之中。使后世无所考證乎府君之文章德行。襄奉已过十年之久。而墓道尚阙显刻。他日之泯没无闻。诚不胜罪惧也。谨含悲录槩。因著子孙焉。慎与娶白参议元澄女。生二男四女。男长尔益。次尔望。女长适严允耇早寡。次适郑姖棱。次适申晋锡。季未笄。尔益娶孙庆后女。生五男。尔望娶金煃女。生三男二女。皆幼。盖承家继绪。子孙之绵绵乃如此。岂非积善之遗庆也哉。忘其辞拙。敢为之识。呜呼痛哉。昊天罔极。
     不肖孤直讲慎与泣血书
龙湖祠奉安文[宋履锡]
伏以泗水之上。伊江之漘。绛帐高辟。群贤如云。于时我公。早岁抠衣。生有异质。长有依归。薰陶琢磨。乃成德器。敬义坯墣。孝友根柢。礼说雠校。箴训图书。先师所命。字画森如。圣贤遗言。抄录成帙。年登大耋。不厌不息。事一诚至。功著师门。江湖占胜。永矢考槃。逍遥觞咏。沂雩在玆。富贵如云。箪瓢如饴。学子闻风。鼓箧亹亹。行孚乡党。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9L 页
谟贻子孙。遗芬在人。百世不谖。恭惟世德。亦既贲然。有弟锄斋。有侄止岩。士论齐发。祭祀宜今。爰举俎豆。以并以配。于乎不显。德厚而培。襟佩骏奔。肃将苾芬。春秋敬享。永世无愆。
     冶城宋履锡(南村)
  春秋常享祝文
学合义道。功著三千。师门有光。庙食无愆。玆值▣▣。涓吉▣丁。谨以牲币。昭格明灵。以止岩都公配食尚飨。
     冶城宋履锡制
龙湖书院升号告由文(丁亥)[柳寻春]
伏以盛代高贤。斯文令望。薰陶淬砺。泗水伊江。学问精深。行谊纯笃。埙篪唱和。燕翼贻谟。一室三贤。于乎不显。殁而可祭。于彼仁庐。尚仍祠名。久郁公议。时固有待。事惧终稽。庙宇重营。邻牍齐发。于焉崇奉。有煌新扁。龙山嵯峨。琴水清泻。门墙在迩。燕申若承。日吉辰良。襟佩济济。佑我牖我。于千万年。
     前翊赞礼山柳寻春谨撰
庙宇重修还安文(丁亥)[柳寻春]
伏以百年遗庙。即旧图新。士殚工竭。轮焉奂焉。诹吉还奉。仰止弥勤。精灵如在。永世是安。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0H 页
前翊赞礼山柳寻春谨撰
龙湖书院庙宇上梁文(丁亥重修时)[柳寻春]
山川储灵淑之气。萃一室于三贤。庠塾值文明之时。贲旧庙于新制。事若有待。地不相违。恭惟 养直锄斋两先生。盛代高贤。斯文重望。穷理笃学。道合同堂。弟兄养志。纯诚行著。居家日用。朝夕函丈。澡身乎伊泗真源。左右图书。潜心乎闽洛至诀。公山倡义。慨勤王之伊谁。猿岑入瞻。要与子而偕适。居敬集义之目。二字元符。尊贤卫道之诚。两疏正论。养以直而俯仰无怍。处于野而闻达不求。仙查研经。表一心之景慕。花田锦水。留百载之遗芬。粤若止岩先生。干蛊青毡之珍。从师绛帐之秀。掌中列八卦。异哉孩提之知。壁上揭五箴。凛然临履之意。辨奸于早。自是薰莸分明。言志于前。宛然风咏气像。广川天人之对。的见大原。武城弦歌之治。恢有馀地。良田禾稼。戒勿缓于锄功。出泥芙蓉。常自持于冰操。猗欤传家谟训。蔚然并世楷模。德行文章。可见舆诵之不替。风猷才学。特为士望之所归。兄唱弟和而如闻埙篪。父诏子受而若承唯诺。即其地也慕益切于羹墙。殁而祭之礼曾设于俎豆。数弓桑梓之不远。三架庙貌之有临。属于祠号之已升。厥有年久而可改。仍旧贯而营度。卜云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0L 页
其良。会多士而诹谋。举无或失。上宇下栋之制克备克完。方裁圆斲之宜不侈不俭。秩然三位之还奉。神理攸安。焕乎一方之观瞻。人情允惬。春秋泂酌。灌荐精禋之以时。内外明宫。奔趍将事之无碍。英灵如在。想德仪于当年。礼度无愆。振儒佩于今日。再拜陈颂。六曲成章。抛梁东。泗水伊江一带通。欲识源流所自处。篙师须费上滩功。抛梁西。碧篁岩畔凤凰栖。何年来作虞廷瑞。戛击声中彩羽齐。抛梁南。绿树青岚满眼参。个里风光如许好。肯教游子谩评谈。抛梁北。卧龙山下硕人轴。南阳不独躬耕人。此地英才几钟毓。抛梁上。云收碧落森星象。吾心本自净如斯。莫使一毫私累障。抛梁下。曲曲清江流不舍。傍有源泉盈后行。圣人岂是欺余者。伏愿上梁之后。家崇礼让。士敦风流。屋背青山。契静仪于胡丈。湖心素月。挹清意于邵翁。恭惟百世苾芬。永作一乡依仰。
     前翊赞礼山柳寻春谨撰
五经体用图序[朴命燮]
夫五经之作久矣。自西汉以来。注疏家缕析毫分。殆无馀说。而治易之家专于易。治春秋之家专于春秋。鲜有能统领条贯。该全体而备大用者也。至于有宋濂溪氏著太极图说。学者按其图而讲其说。明辨于天人性命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1H 页
之原。惟我东退陶先生撰进圣学十图。凡立根基而显功效者。莫尚于此矣。余于养直都先生遗稿有感焉。噫先生之诗文。佚而若而篇矣。先生之道。隐而不施矣。独其五经体用图说。灿然具存。以易为全体。春秋为大用。书诗礼以政以言以行。各专一事。有若四德之亨利。此可谓备矣尽矣。而继之以各分体用之图。又以学之理之要之道之目。图与说。纤悉通透。瞭然指掌。先生真积力久之功。可见。而惜乎先生之学。体用具全。而先生之道。未展于世也。然寒冈乐斋诸先生之所传授如彼其重。先生卫道崇贤之论。大有功于斯文。先生之道。不可谓不全著矣。
 岁己未五月。通训大夫善山府使朴命燮谨序。
遗事
舆地胜览曰都圣俞师事乐斋徐思远。出入寒冈郑逑门下。以德行文章。见推于世。号养直子。优游林下。年几八十。一向穷理笃学。又善隶书。
蔡投岩梦砚撰乐斋行状曰己亥归自清安。又得后进都圣俞之辈。其所以教训者。亦如旧时之所以倡起而加密。
孙五拙湍尝曰养直都公。真近世儒宗也。体小端重而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1L 页
容貌辞气洒落。少时尝见公于研经书院。独危坐仁智堂正中。终日不动。罕言语。律己甚严重有法。百年之下。余所罕见者也。
当壬辰倭乱。公年二十二。(按乐斋日记。有都尽孝尽诚。自悟道庵来往三圣庵。尽孝公初名。)闻贼势渐张。已犯京城。 銮舆播迁。遂愤惋将欲倡义。时乐斋先生与孙慕堂处讷,李六休辀。倡起义旅。公往来相议。激起邻近邑士友。募聚闾阎间斗粟。将至就绪之境。而公以亲患累朔危笃。因丁忧而止。
倭乱奔窜之中。先公之病累朔沉绵。粥饮药饵。必亲自手备。未尝全委于内子婢妾等。夙夜忧灼。巨创之后。克尽初终之礼。虽值贼势弥蔓。道路艰险。而犹且扶榇返葬于故山。不踰三月之制。居丧诸节。一依于礼。
及丙子之乱。 大驾入南汉。孤城事危。神州陆沉。痛 国家事雠之耻。常叹曰能扶纲秉义。不为左衽者。惟郑蕴一人。我安适归。其惟金猿之一片乎。遂杜门不与人往还。悲愤慷慨之意。至发于吟咏之间。
邑有画岩书院。乃乡父老所创建。为子弟讲学之所。以退溪李先生尝有诗及记文。又手书扁额。及公之世。立祠奉安李先生。后又以寒冈郑先生配享。公与蔡投岩取中朝及本朝古今诸贤所以建置书院。崇贤养士之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2H 页
规。诗文记述之有可观者。编次成书。名曰研经书院志。又置院录。皆所以劝进德业之意也。又疏请 宣额。
乐斋先生殁。公以尊师尚贤之义。又承郑先生奖令立祠之意。因邻近邑士论同声之文。岁丙子。营建祠宇于仙查书斋。值乱而止。越四年己卯。奉安揭号伊江书院。与士友志学之徒。讲学其中。设教之方。无异于先生在世之日。其春秋祭享。必极诚尽礼而参焉。寿至八十而终无少懈。
寒冈乐斋二先生在世也。从游薰陶。殆无虚日。及两先生易箦之后。因废绝出入。常处卧龙精舍。或在达川坟庵。左右图书。颐神养精。以教训子弟为乐。
郑仁弘搆捏晦退二先生。诬辱侵侮。上自搢绅。下至馆学及八路章甫。封章卞诬。连月留滞。遐方陪疏儒生。率多托故径还。而公与疏首五度一向伏閤。乃克伸雪。因蒙五贤从祀之 允。神版皆公手书也。
庚辰㓒谷府之新设也。将营建文庙于八莒县。县即公之世传宗基也。士林请以价买焉。公曰文庙斯文莫重之事。士林之所共尊仰者也。何必买卖为也。遂许之。即今㓒谷乡校是也。
先公及仲父右尹公。先后零落。祖母淑人李氏。常以晚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2L 页
景逆理之痛。不宁其怀。公克诚克孝。得其欢心。及其殁也。公持承重服。时年纪已晚。且有羸瘁之疾。而哭泣之哀。颜色之戚。一如前丧。
于祭祀之节。尤致诚敬。严于致齐。慎于备馔。沐浴更衣。不茹荤不饮酒。及其将事也。端庄肃敬。必如见其所为齐者。一有不诚。则终日蹙蹙不安于心。奉先仪式。以朱子家礼。斟酌古今时宜。时祢忌墓四祭之仪。誊为一帖。行之于家。
冠礼久废不行。公曰冠礼成人之始也。其为不行于世。岂不慨然哉。遂先自行之于家。邻近士友多效之。
幼时学古文前集于权松溪。识得雅意格趣之所在。及至老成。尤好渊明子美诗及濂洛风雅退陶诗。常曰诗本性情。而君子而有君子诗。圭复不已。或寓兴得意则辄口占。有妙契自得之趣。
凡在燕间独处之际。必静坐持敬。未尝暂离书册。至于众人稠会之席。亦终日危坐。严庄端重。虽亲厚侪友之间。无谐谑戏笑。
每接门下士。有问难请益之事。则必开尽曲悉。以致其反复晓喻之道。
兵燹之后。世传故家不能保。更将营建。先立祠堂于正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3H 页
寝之东。四时正祭。一如古礼。又以傍亲之无后。皆班附并祭如仪。
乐斋先生尝以周易总目赠公曰君精微之学。亦当在此。又以玉壶冰赠之。
寒冈先生勉以心经曰当以此为先务。
  遗事后序
养直都公之殁世已二百有馀年矣。公既不爵于朝。而老于林下。子孙又零替鲜少。公之幽光潜德。宜若堙晦。而至今人士尊慕景仰之不已。立祠而祀之。百世之下。可见公议之不泯矣。 宣庙四年辛未八月二十二日。生于大丘府河滨县岛村里第。有异质。自龆龁聪明英睿。已知属字作文。甫成童。受学于权松溪应仁。出入步趍。俨若老成。奉承教导。诵读不懈。爱好于性理之文。潜心玩索。至忘寝食。松溪大加称赏。以心经一部赠之。其期许劝勉之意深矣。丙戌执贽于乐斋徐先生。不事举业。而专心为己之学。癸卯纳拜于寒冈郑先生之门。质疑请益。自是闻见日博。造诣深至。首先从事乎小学之书。而其所谓禔躬谨节。正伦理笃恩谊者。固已心仪之。而既偏观乎心经近思朱子书退陶先生集等书。从容沉潜。以究其旨意之所归。与侪友讲论之际。推说本源。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3L 页
明白条畅。大为一时诸先生所奖许。初无声病利禄之意。而独味乎众人之所不味。惓惓以此事为安身立命之地。作为图说。付诸壁间。常目玩赏。其图有五经体用合一及五经各分体用之图。又有学之理学之要学之道学之目之图。各分注释。昭揭为学规模次第。使初学瞭然易知。苟非心有所契悟而专精探讨。能如是乎。是故其载舆览曰养直都公年几八十。而一向穷理笃学。而又善肄书。五拙孙公则赞之曰都公近世儒宗。而体小端重。容貌辞气洒落云尔。则其所以推重于一代者。为如何哉。壬辰之乱。 銮舆播迁。公陪徐乐斋,孙慕堂诸贤。倡起义旅。区画兵粮。而遭巨创乃止。及夫丙子。有宗国非常之变。痛 国家事雠之耻。杜门废举。绝意世事。虽连栋比檐之人。罕与相接。悲愤慷慨之语。或发于言志之际。则其抗大义扶伦常。究诸往史而罕见其俦矣。呜呼。画岩之建院。奉退陶先生。仙查之立祠。祀乐斋先生。而至若许宗基而建置文庙。为晦退而伏閤伸雪。因蒙五贤从祀之 命。而手题神版。则可见公卫道慕贤之诚。而奉先仪式。一依朱晦庵家礼。而为四祭之规。冠礼久废。遂自行之于家。而为邻近之效。平居燕閒之际。端拱危坐。持敬之工。未或少懈。而有时乎葛巾野服。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4H 页
倘佯于水石之间。倏然有出尘之象。有来请学。开心见诚。反复晓谕。盖其内行修洁。操槩峻整。天禀之美。而潜锻隐鍊之工。皆从学文中出来者矣。汝弼忝在外裔之末。而盖尝祗谒龙湖祠。祠则妥奉先生与先生之从弟锄斋公。而先生之从侄止岩公配焉。固不胜其高山景行之仰。而今又奉置遗文于丌上。雪手披玩。益令人肃然起敬。不揆僭妄。略叙其所感于心者于遗事之后云尔。
     生员金汝弼
祭文[都慎修]
呜呼。乐斋徐先生。得郑文穆公学。讲道伊上。时公与吾先子。并武于两先生门下。得闻为学大方。世号养直先生。小子性本愚钝。而以家庭之所尝服事者。亦踵而师之。然自五岁时。受读孝经。窃覸公日用行事者。今四十七年矣。居家也严有法度。接人也笃推诚信。喜怒不形。惰慢不设。家本大宗。累世承祀。一依朱文公家礼。杂以我东诸家仪疏。图列定式。朔望必荐。时忌祭前期齐沐。以致如在。祭品惟务精洁。晨兴先谒祠庙。退整琴书。日以五经体用学之要之目。图揭座右。又取洛建遗书。潜心研究。书字亦不令一点放过。其要盖出于心学。而敬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4L 页
为之用也。寒爷之勉心经。乐师之赠周易。默然有授受旨诀。则不贤而能之乎。平生不事举业。而丙丁后益自韬晦。日与先君子连床对讨。友爱深笃。语及时事。悲愤之辞。至发于吟弄之间。而岁值庚冬。不肖罪积。先考见背。则家间耆德。公独在焉。欲以所事吾父之心。替侍我公。顶门一针。冀砭暴弃之症。而天夺斯速。无其斯文之厄。而家运之否耶。此小子之终始受恩。粉骨难忘。而今日之长恸者也。即远有期。卜宅于五谷虞侯公兆下。孙以祔祖。情礼允当。于千万劫。体魄永宁。呜呼痛哉。
     从侄慎修
挽[裴尚龙]
尚德如兄几。伊川又泗滨。安详承诲密。精敏着工新。铁画知心正。冰操见性真。从游推许意。那可短章陈。
     裴尚龙(藤庵)
挽[徐思选]
先生门下曾多士。庄敬端详孰似公。甫仲和来皆早世。今公终逝马群空。
四时之序不须惊。只恨先生碣未成。吾侪已矣将谁托。永叔诸人任至诚。
吾两间情与分义。长天为纸讵能书。一生言行曾无报。后嗣当兴积善馀。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5H 页
徐思选(东皋)
挽[吕灿]
函丈曾随泗水滨。大贤门下有斯人。才高罗隐那堪命。德厚于陵任食贫。义自家君联契重。情因宝树断金亲。庞休久隔玄关闭。绵渍还惭古道沦。
     吕 灿
知旧酬唱
  客里吟呈
落地为兄今始验。心情犹胜旧相知。达城一片云间月。应照分明两地思。
     权坦然(平彦号井山夫)
  
看花戏赠
登临閒赏百花浓。历遍崎岖赖一筇。无数乱山妨极目。望乡应欲刬千峰。
     权应仁(松溪)
  可止岩感怀奉赠
小艇渡江来。登临无限哀。桃花春浪事。欲说意难裁。
     徐思选(东皋)
  病中奉呈(四首)
弟兄相对明窗下。论道治心得味优。病汉欲承佥会席。脚无筋力坐如囚。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5L 页
三仙海上一仙逃。四老商山两老无。千载高风今宛尔。想应他日更移图。
前月中间身病发。连旬痛卧极沉绵。脱身鬼手争毫发。偶获生还岂匪天。
衰翁于世别无何。非月非年存几多。气力已澌神又散。朝难待夕夕难过。
  又奉次(三首)
稊米微身大块中。参三于世降明衷。明衷莫若公心德。克复功深岂不公。
人心活物元无迹。或放须臾众慝从。舍则亡而操则在。操存之法敬为宗。
前月之稍身病发。经旬惫卧极呻吟。岂知今日摧颓里。得下顶门第一针。
     罗应淑(默轩)
  娥林馆冬至夜奉呈
无臭无声地底雷。生生天意未全开。授时圣化娥林馆。一脉微阳纸上来。
     李景旭(石村)
师友简牍[寒冈]
即今调况何似。曾审雅履乍愆。深虑深虑。仆亦痛痹比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6H 页
益加苦。深悯深悯。家礼会通之书。曾借于京中宰相。今既三载。方被督推。此于礼学甚关之书也。欲图誊写。其中多图画。欲请君指教。而君适方在调护可恨。其中序文朱子亲笔也。欲摸取而弁其首。人皆言非君手不能摸。切乞为礼家无惜暂顷挥笔之劳如何。冒寒往来。恐妨调护。欲望清窗静坐。任便摸出。此意如何。君若必欲来临。商议为之。则亦自不妨。惟在君深谅动止何如耳。即奉辱惠问书。就审雅旆驻近。苏感无已。第认曾患暑症。时未快焉殊用奉虑。逑所患贱疾。久而愈重。悯苦罔涯。久阻面晤。病中倾溯。不任鄙怀。
     
寒冈先生
师友简牍[乐斋]
分去思录。想沉潜玩诵方勤。得味而悦口否。若不然则奉劝之望虚矣。幸推所得示及。慰此颙企。但此处无连次卷无吐册。第二卷今去童运送。一览阅后还之为计。其间以悬吐册。相推互读可也。秀夫(申之悌)證况差歇否。忧念。谐仲虽未还。册必在家耳。
荐承哀帖。每阙修报。方为愧恨。今又书问。更见童子。如亲深墨。尤以为慰。但念日月流迈。哀怀尤苦。而及此静居之日。奠祀之馀。念学不可悠悠。此望惟在吾哀侍诚笃之工。千万千万。适又客至。草草不多及。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6L 页
乐斋先生
师友简牍[金尚容]
平生向溯之情。归来数日。若有所得。又况入眼皆非俗物。两树寒梅。千竿脩竹。清香高节。与主人风格相类。令人叹赏。尤不能一刻忘于怀也。玆蒙委伻垂问。辞意惓惓。若承面谈。每用慰感。无以为喻。鄙人昨到 胎所。明日完役。则当即发还。取路竹岭而去。行色匆忙。未得再叩山扉。从此岭路迢迢。千里相会。只凭中宵片梦之往还。可胜惘怅。自馀千万。书不能尽。只希若序保重。时因风便。一赐警诲。以慰瞻恋之怀。
     金尚容(仙源)
师友简牍[李润雨]
一自移栖后。相距稍远。闻问莫通。瞻恋殊深。玆承惠书。备审动止有相。眷集均庆。甚慰甚慰。生老病废弃之中。得此 除命。触热远行。难保其得达。其悯如何。且以从嫂之症。奄奄待尽。莫保朝夕。远征已迫。且有此挠。忧恼不可言。拟过初三大忌后。即日登道。潦水至此。恐未及期限也。平陆成江。势难飞渡。末由奉别。怅缺实深。只祝顺序珍卫。以副区区。谐仲父子前忙未修状。此意传致幸甚。
新正佥履茂膺新祉。仰贺仰贺。仆老病日益甚。旧患痢症。入新年尤苦。可闷可闷。令胤想治经已熟。必雪会稽
养直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87H 页
之耻。预贺预贺。腊药清心一苏合三送上。分用如何。谐仲前忙未修别幅。幸传二字。
     李润雨(石潭)
师友简牍[裴尚龙]
玆惟峭寒。雅履顺序。益不胜倾溯倍品。仆衰日渐甚。困日益增。殊无新岁况。乐斋奉先师书简一幅。得见于武屹书龛中。藏者久矣。意佥贤收聚遗稿。敢用奉上。而辞意非寻常问候之帖。可弁元集之首。幸幸。缘何对青。打遣隔远老怀耶。临楮倍切依怅。不宣。
     裴尚龙(藤庵)
师友简牍[罗应淑]
前此病苦之中。专人书问。兼以和篇两词之贶。意寄勤厚。殊非愚分所堪。吟玩累日。病怀如豁。真所谓清风醒病骨者也。感幸之意。岂胜言喻。至于关心多少事独坐惕然思十字。仰认贤兄静养得味之深矣。不胜敬服。向来体中微患。今已脱体否。贱症未获苏期。荐遭腰痛。须人转侧。不得任意屈伸。令人不堪苦苦。伏惟矜察。爱慕之至。不觉缕缕。复制二十八字三绝。仰尘清览。乞赐斤教。忘僭草上。悚仄悚仄。
     罗应淑(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