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9H 页
与权守之(泰一)
炎热。不审孝履若何。慕庸之情。靡日不切。每拟委进庐下。一遭稳款。而贱病冗故。转辗相仍。迄未果焉。寻常念及。如食物之在咽而不下也。就中有一段事。须通议于哀兄者。本府书院之建。多至五六。而各占人丁。以为典属。当此艰危之日。极有难处之事。以故近来士论。欲以屏山临川两院。合于庐江。而一乡士林将会议于黉堂。此盖末梢难可守护。而为是不得已之举也。未知龙山则当何以为之。佺曾随后尘。而同承謦欬于柏潭之门。其情曷尝斯须忘哉。第以窃瞷诸人意向。于屏临两院则似无异同。而于龙山则似未必翕然大同。此固世间一边议论之所不可知者也。遽为发言之后。如有一种纷纭之说。则后生轻发之失。固不足道。而适足以贻累于所尊。故佺欲言而嗫嚅。将发而还咋。以至于今日矣。不审哀兄谅之否乎。大槩此等事。皆外人闹谈耳。于柏潭何与焉。事体重大。本院当于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79L 页
齐会之际。发文以通之耶。抑细察群情。审思以处之耶。须十分商量。如有可为之宜。则无惜示及。
答权守之
即蒙哀复书。备尽曲折。政如亲承绪论。感荷厚意。罔知攸谢。合院事。诸友之意。亦非有他。阖境之内。建院之处。非止一二。时事多艰。典属难保。末梢无以成形故耳。方伯奉 朝命。除出院属。龙山亦岂免此患乎。既以经远之计。附于江院。则龙山亦当与焉。而哀示中所虑云云。决不可以口舌争之。与其轻发而召闹。无宁审察而慎处乎。吾府中如权忠定公忠义大节。亦不与于今日之议。则妄意窃料为尊奉柏潭之计者。似不须枉费辞说。玆敢隐默于当初。而更议于哀兄。无乃褊狭衰飒。未能振发而然耶。如有可示之意。幸传于述夫诸人之行以教之如何。
与郑康侯(维藩)
国事艰危。至于此极。孑遗民生。直欲吁天而无从也。即玆春寒。不审雅履若何。佺病剧九朔。未省人事。顷者馆人来传手札。垂问委曲。滨死残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0H 页
命。谁相顾念。感荷至意。罔知攸谢。似闻静源令公已向京城。信然否乎。 鹤驾发行沈阳后。京中胡骑。尽捲还云。此亦果是的传耶。病仆穷村。不如鼎铛之有耳。幸以所闻者示及。至仰。
与权仁甫(宏)
毒热。不审尊履若何。八九日前。因南大守得闻尊驾返宅。而今始伻候。人事可叹。去岁九月间手札。自马岩周村等处。传传下来。腊月乃奉见。远地一书。非至情不能。感荷厚眷。常不得忘怀。佺自仲春。奔避染病。四月旬后。仅得还泊。种种忧患。无日不侵。盲卜言今年厄重。慎勿出入。尤忌东南云。而乡序望报下帖。以约正训长等事。方被侵嬲。年垂七十。何可支堪。抚躬自叹。末如之何耳。似闻泮林风波大起。此中诸友势难容接。未知宅甫何以经过耶。两边并为陈疏云。果信然否。病伏孤村。影响无缘。幸随所闻示破如何。
与权宅甫(寏)
野城之会。迨尚耿耿。即承手翰。宛挹风度。慰豁倍万。西行之示。可强人意。吾兄年芳气锐。宁可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0L 页
以一败自沮也。老拙亦有共鞭之愿。但以行具难办为虑耳。式年东堂。定在何时。圆点之数。定为几点也。试期不远。而点数颇多。则劳行无及。自贻困顿而已。佺汩没孤村。百无所闻。不如鼎铛之有耳。随所闻寄示是仰。
与权邻哉(益邻)
春和。未委雅履若何。阻奉经年。恋怀日积。佺病伏穷庐。更无所希。流闻 谒圣在于今月望日。意谓左右往在泮中。而昨乃因人获闻。尚留乡家云。不胜缺然。未知有何魔障耶。顷与宅甫兄联枕同宿。考其讲功。若河决下流。佺苦劝其早往毕点。而为乌川新行所牵。未克勇往。此恨何极。佺年老病深。既废举业。日望宅甫邻哉之登科。不翅如饥渴。此固亲切间至情也。不审兄亦谅之否乎。
与权尚友(思邈)
昨日便来。凭审尊履平吉。深慰。旱馀得雨。农家之幸可言耶。佺去朔三旬。日日稳展。而遽为来此。依怅之怀。比前尤倍。况来时适缘事故。未能更奉。益觉缺然。既来之后。所患贱疾。不即平复。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1H 页
而近闻校任三四员。议定训长于鄙劣。城主差帖来督病卧中。自顾残骸。负此重任。何以胜堪。校任若望报训长则事当大会各院诸儒及一乡长老议择可也。似闻尚州则李苍石。仁同则张旅轩为之云。信斯言也。吾府中如辛务安丈年齿虽高。而独不可为之耶。且权益昌氏与张行原。以学行齐名已有年。行原虽下世。而权丈尚无恙。校中有司。宜大会通议。以次列书辛权两丈。进于城主。使之裁定。甚合事理。而若尔校任不肯。徐观他邑之所为。半日之内。私自荐报。悤率如此。恐非公议。良可笑叹。佺方在病昏中。期欲辞免。幸尊兄思量指教如何。
与权尚友
迩来不审尊候若何。曩日奉拜。迨犹依仰。佺廑保如前。就中再昨之昨。见李伯宪。闻婚礼定于十二月初八日云信否。此日乃退陶先生忌日也。自前此间士族家婚姻宴饮。皆避此日。而官员儒士。不参于宴席。况伯宪。先生之姓亲也。渠亦颇以为疑。未知此日外更无吉日耶。幸尊商量焉。
答权尚友
恋中蒙惠书慰极。下示事。尊我相切间。岂待勤教。但先君平日令一家子弟。不得宴饮于此日。到今违之。甚为未安柰何。当以翌早驰进面谢是计。
答权尚友
阴雨支离。成礼之际。想多窘束。不审何以经过耶。佺昨拟晋叙。而天不早晴。路滑日晚。今则母忌只隔二日。未克趋造。情薄信亏。罪恨何极。即玆走伻。敢以状谢。
答李监司(敬舆)
伻来辱垂存问。兼以腊剂五种。穷阎残喘。何以得此。佺年既七十。重病二载。就木不远。去夏驻节本府之日。窃拟乘病间趋拜。而不能运身竟未也。令监不以为罪。今又宠赐药饵。衔感铭骨。无以言喻。呻痛中不知日月之大小。益觉无聊。幸惠新历一件否。
与李荣川(厚基)
伏惟新祉川增。瞻贺无已。佺年衰病剧。更无足云。昔年倾盖。未能忘怀。同榜以后。云树渺茫。近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2H 页
闻鸣琴邻邑。会面亦难期。人事可笑。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告由文
  
庐江尊道祠位版改造时告由文
伏以配位位版。长短失宜。今于春享。将以改为。
     
(右正位)
伏以位版长短。未得合宜。玆因春享。将以改为。
     
(右配位)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祭鹤峰金先生文
呜呼。先生殁矣。 国家何所倚毗。士林何所取则。民彝何所赖以扶。世道何所恃以为重也。先生禀刚毅正大之气。厉壁立万仞之志。正色 朝端。百僚震慑。专对殊方。蛮夷詟服。及其狂寇肆方张之势。江淮无保障之遮。则奉 命雪涕。仗钺登途。忠肝义胆。直使日星昭森。草木变色。天之降精委任于先生者。似非偶然。而先生之所以就此者。何莫非平日学问中所推来耶。盖先生早尝立雪于陶山之门。主敬以立其本。精义以致其用。知明而行峻。德备而才全。以至当大难大棘之日。特立不惧。弗动声气。而运用神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2L 页
速。人心向合。惜乎。天不佑宋。将星遽陨。徒使忠臣志士。酿满襟之泪也。呜呼。佺猥以憃愚。久蒙教育。虽朽木之质。终不得雕。而提撕诱掖之恩。沦于肌而镌于髓。庶几天心悔祸。 庙社重安。角巾林泉。颐养晚境。则更执门下之役。卒承朝夕之诲。而今其已矣。此生何处。陪杖屦而听謦欬也。天南一涯。兵戈阻绝。病未扶救。殁不敛袭。平生情义。此焉俱阙。旅榇既还。窀穸已迫。瞻望旐翣。肝崩心裂。含哀致诚。敬奠一酌。
祭权守之文
嗟嗟我公。而至斯耶。惟我与公。丱角追随。年既同庚。学又同师。相狎相爱。人莫与贰。或唱而和。或欢而戏。切切怡怡。无适不宜。岁在摄提。偕游洛师。归趁秋风。联骑共被。壬癸乡陈。同掌书记。寒厅遥夜。交足吐意。无处不从。款曲偏私。年踰三十。人事参差。公登青云。我在泥涂。升沈虽异。肝胆相孚离合相寻。悲欢几日。戊辰之春。邂逅京毂。暂历忠原。欣然迎入。顿弃拘捡。朋情益昵。夜深醉别。相看脉脉。俄闻升秩。仗节湖南。棠化才洽。乃鞭归骖。汩没穷庐。我以事牵。会面未易。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3H 页
简札翩翩。今岁春初。我就门屏。忧时发白。遇我眼青。屈指谓余。分手四龄。近又戒行。祇拜 王廷。那知此别。永隔幽明。关西千里。灵輀返驾。往候西亭。有陨如泻。追惟畴曩。以胶投漆。今其已矣。峨洋弦绝。昔公论怀。每叹无儿。竟托幼侄。天道无知。载卜玄宅。先垄之侧。即穸期迫。增我惨恻。升公之堂。语言莫接。劝以酒胾。亦不可得。历叙旧情。侑之以辞。一声长号。孰知我悲。
祭成府使(纯古)(代人作)
夙登云路。历扬华秩。南迁岭外。备尝𦤞卼。逮我 圣明。重入脩门。专心竭力。典饷西藩。去岁冬初。作宰玆府。蘖去牙角。专意吹煦。簿书堆案。牒诉盈庭。虑或咈民。宁失不经。循蹈故迹。一无变更。吏胥欢悦。效能殚诚。爰饬州里。劝行乡约。敦以孝友。勿事刑法。残龄怯寒。深居燠室。期趁春和。快莅铃阁。文庙舍菜。载谋吉蠲。黾勉固往。薰沐莫愆。孔熯式礼。仍感蛇弓。归调郡斋。大限俄穷。境内黎元。孰不悽悲。铃下掌故。号泣涕洟。嗟惟我公。岂弟且慈。惠泽未究。仁心莫施。天之何为。而至于斯。故山千里。丹旐北飞。桐乡父老。伫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3L 页
立沾衣。幽明既隔。难馈青钱。谨具薄奠。伏哭柩前。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策
  
[为治在顺民心]
王若曰为治在顺民心。
臣对。臣谨按书曰永绥民。又曰丕从厥志。所谓永绥也丕从也。非苟循目前之谓也。惟在建久安之策。尽吾心之诚焉耳。恭惟我 主上殿下。拨乱更化。嗣无彊大历服。莅政临民。其可苟焉而已乎。臣徒抱漆室之忧。未曾 前席之问。今者获近 瑶墀。叨奉 玉音。惓惓乎民心之从违。而欲问从欲傒志之应。臣初见 君父。此是第一程。惟臣不言。有厥咎。臣伏读 圣策曰人有恒言。(止)亦拂于常情欤。臣拜手稽首而飏言曰大哉 王言。一国臣民之福也。臣闻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为治而不顺乎民者。未之有也。虽然古之人君。不以人言之所不同者为重。而惟审其利害之实。以人情之所不言而同然者为之本。而处之有方。行之以诚。其所以顺人心者。如斯而已。夫如是故。政治有成而国家安泰。若稽古昔。天诛造攻。为民除残而亳众不悦者。惮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4H 页
役之私怨也。圮于河水。试以汝迁而商民不率者。浮言之胥动也。岂可以此而谓二君不顺民哉。徐偃王之仁义。见灭于周穆。子太叔之宽政。不及于子产。韩碑左史。固难尽信。缘此而谓宽仁不足以得民则似或偏矣。承刘璋闇弱之后而诸葛尚其严猛。在皇路险倾之日而崔寔讥其恩贷。因时制宜。不得不尔。不可以是而谓民之向背。拂于常情也。伏愿 殿下留意于长治久安。而以成汤盘庚为法焉。臣伏读 圣策曰予以否德。(止)其道何由。臣再拜稽首而飏言曰一哉 王心。一国臣民之福也。惟天惟 祖宗。既付东国民越厥疆土于我 殿下。无彊惟休。亦无彊惟恤。臣伏睹 殿下自肇位以来。不遑暇食。知骏命之不易。而图治孜孜。虑小民之失所。而勤恤恳恳。不刚不柔。以保以釐。戒存朽索。望切雍熙。六年于玆矣。有虞之民。宜见从欲之休。而成周之令。或有惟反之患。发一谋而谋不集。举一事而事不成。以赋役之不均也。于是乎立大同之法。而病之者有焉。以逃军之未充也。于是乎设号牌之制。而苦之者有焉。为之营将。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4L 页
使治戎兵。而扰民之訾间之。为之管饷。使给军饟。而榷利之说沮之。众怒群议。掣肘矛盾。噫国家大计。固不可废。臣民舆论。亦难强拂。此朝绅之所难断。而 圣策之所垂问者也。臣请以数者之事。为 殿下权之。大同者所以均役也。号牌者所以充伍也。则不可以呶呶之谈而疑之也。臣闻天不以一人之呼寒而辍其冬。地不以匹夫之艰行而废其险。天地之道。惟至诚无息。而施之有渐耳。臣以此而赞今日之政可乎。 殿下之诚。苟极其至。而行之有术。则大同也号牌也营将也管饷也。皆所以安民生卫国家者也。邱民虽贱。亦有秉彝之天。夫孰不悦而从之乎。乃者奉行之人。不体设立之至意。大同之司。循私不均。号牌之括。猝遽无渐。营将或至于扰民。管饷或底于专利。是固有司之罪也。而抑恐 殿下之诚。未能感动而然耶。 殿下苟能恻恻于民生之戚。震震于国家之计。则庶尹百僚。无不感奋。而数者之弊。特措置中一绪馀耳。高宗之永绥。盘庚之丕从。不独专美于有商。而 圣策中所谓从欲傒志之应。其不在玆乎。伏愿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5H 页
 殿下懋哉懋哉。臣伏读 圣策曰子诸生(止)其各悉心以对。臣拜手稽首。不胜陨越于下。臣山野朴愚。未达治体。何足以奉大对。然丹衷所激。不能自已。敢以未尽之怀。申诰于终曰。古今言盛治者。莫虞舜若也。风动之化。固本于浚哲之德。而犹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然后庶绩咸熙。今我 殿下怵惕惟厉。至诚图理。而百职之未修。民生之不安。得非考绩之不明。黜陟之不公乎。 殿下继自今。警动有位。严明考绩黜陟之典。则亦长治久安之一助也。臣不胜屏营之至。
[理之为名]
王若曰理之为名。
臣对。臣谬忝有司之举。获进 玉阶之下。拜手稽首。叨奉 清问。眷眷焉以理之一字为目。而欲闻天地位万物育之效。此实微臣平日所尝讲究以冀赞襄者也。初见 君父。是第一程。惟臣不言。有厥咎。臣伏读 圣策曰理之为名。(止)理有古今之变欤。臣谨圭复再三。而飏言曰大哉 王言也。臣窃惟理之为理。最难名言。庖羲画卦。始阐其源。盖具于无形之外。而体乎有形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5L 页
之中。原乎天地之先。而后乎天地之终。苍然而形于上者天也。而其所以然者即理也。隤然而形于下者地也。而其所以然者亦理也。人物之于两间。禀是理以生。而人者万物之主也。是以天地也人物也。大小虽殊。而其理则一。理既一。故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与天地相为流通。人民之休戚不同。而天地之灾祥类应。断不僭差。贲若草木。为人上者。柰何不敬。上古之隆。民安物阜。非常之变。未有闻焉。叔季以降。人愁民怨。妖怪之作。不可胜记。是盖政有淳漓之殊。夫岂理有古今之变哉。伏愿 殿下克修在我之政。而必以古昔圣贤为法焉。臣伏读 圣策曰予以否德。(止)各得其理之当然欤。臣谨圭复再三。而飏言曰一哉 王心也。皇天既付东国民。越厥疆土于我 殿下。无彊惟休。亦无彊惟恤。恭惟我 殿下诞膺景命。享有一邦。抚民莅政。其可有违于天乎。惟天之所以眷命于 殿下者。惟欲其内亲附百姓。外镇御戎狄。以承我 祖宗之洪休耳。 殿下自临政以来。匪安厥位。日乾夕惕。哀闷元元。明徵定保。百为之度。一循乎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6H 页
理。是宜子惠之恩。洽于民心。克配上帝。罔有天灾。而柰之何三年而不见有成。五年而未闻为政。式至今日。治效愈邈。民不怀于有仁。而天不亲乎克敬。以至于象纬告灾而寒暑不时。山崩水溢而不宁不令。则天地之反理甚矣。夷狄凭陵而逆臣继起。禽兽呈怪而草木多妖。则人物之背理极矣。呜呼。以 殿下之明圣揆之则宜追隆古之治。而理外非常之变。反甚于叔季之世。臣不敢知厥故何其。若以为理之或然而不可容人力云尔。则古人云君相不言命。臣何敢以不容人力之说。仰陈于 殿下哉。臣谨按春秋子产曰天道幽远。非所敢知。遂修其政事而郑不复灾。又按宋史真德秀进言于理宗曰天人非二致也。得人斯得天矣。宋不能用。卒至于危亡。此非其明效大验欤。盖天人一理。通达无间。为民父母。而使同胞之民。不得其所。困苦怨咨。则日监在玆之天。安得不以符命警告之乎。臣贱远也。迹阻朝端。 圣上发政施仁之源。诚不得以知之也。姑以闾里间所目见者而溯之。则 殿下爱民之仁。恐或有所未尽。而上天所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6L 页
降之灾。无乃抑有所召耶。 殿下更化之初。一国民人。如闻震霆。如睹白日。虽老羸癃疾。咸愿少须臾无死。思见德化之盛也。自后五六年来。如伤之仁。虽切于 细毡之上。而若保之泽。未及于蔀屋之下。臣请尽言无讳可乎。掊克无艺。色目如猬者。废朝之积弊也。 殿下许令荡涤。而遐方守宰或徵废朝之遗簿。录尽民数。身佩号牌者。 朝廷之实政也。 殿下初令修举。而奉行诸臣不体 朝廷之至意。或诛求不已。或猝迫无渐。使父子不相保。兄弟妻子离散。室如悬罄。朝不谋夕。粟米常贡。尚未输纳。以至于犴狱充溢。桁杨狼藉。加以毛军之粮。倭奴之供。西贼之馈。经费无穷。而皆出于民。孑遗之民。何以支吾。书曰天视自我民视。传曰民以食为天。食乏如此。民生之困苦固也。民困如此。天灾之荐臻宜矣。古今天下。最易失者莫如人心。而最易感者亦莫如人心。转移之机。殆类反掌。诚能师大禹克艰之训。法虞舜养民之政。尽仁爱之诚。殚抚字之方。一民或饥则曰予之政有未尽也。匹夫失所则曰予之德有未至也。不徒从事于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7H 页
文具之末。而必尽其恻怛之实。则民焉有不被其泽者乎。先儒曰理本于天道而著在人心。不以古今而存亡。上之所为。一与理合。则不待教令而自孚。旨哉言乎。盖无一事不孚于人心。则自无一事不当于天意。允若玆。则民皆悦服。丕应傒志。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矣。 圣问中夷狄之侵凌。逆臣之继起。有不足勤 圣虑。而天灾地变昆虫草木之妖。皆不足言矣。子思子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物之性。能尽人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朱夫子释之曰能尽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此乃体用兼该。而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也。 圣问中所谓天地位万物育。各得其理之当然者。其不在玆乎。吁在尽性在安民。惟 殿下懋哉懋哉。臣伏读 圣策曰子诸生(止)其各悉著于篇。臣圭复再三。不胜陨越于下。臣草野朴陋。不识时务。何足以奉大对。虽然一片丹衷。天不与啬。敢以未尽之怀。申诰于终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大舜以圣继圣。古今言至治者。莫虞舜若也。四方风动之化。固本于浚哲文明之德。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7L 页
而亦必三载考绩。三考黜陟。然后庶绩咸熙。大圣人为天下虑。至深且密矣。今我 殿下至诚图治。六年于玆。而百职之未修。烝民之未绥。得非以考绩之不明。黜陟之不公耶。齐威王烹阿大夫。封即墨大夫。而莫敢饰诈。齐国大治。况不为威王者乎。 殿下继自今。警动有位。明考绩黜陟之典。以责实效。则亦安民生享天心之一助也。臣从下土来。妄触忌讳。意切言狂。罪当万死。臣不胜屏营战兢之至。
问相职
对。愚闻人君之职。在于论相。相臣之职。在于进贤。愚之诵此先正之说。而欲一容喙于当时者久矣。今承明问。其敢默默。窃为之说曰辅相者。百责所萃。上以匡乃辟。下以统百官。可以燮理阴阳者在于是。可以挽回世道者在于是。吁欲尽其职。夫岂易然。盖国家大物也。非一人之才智所可独运。故必博求贤哲。网罗群英。合天下之智。以筹天下之事。收天下之才。以应天下之务。然后可以釐百工熙庶绩。而无负于相之职矣。是以古之名臣硕辅。莫不以用人为急。明以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8H 页
察之。公以取之。不以所见之同异而为喜怒。不以己私之好恶而为取舍。杞梓连抱则不以尺朽而弃之。葑菲可采则不以下体而遗之。才能为之用而憸邪不得间焉。此所以能成治务而措世于雍熙者也。苟或察之不明。用之不公。好恶有拘于同异之偏。取舍不免于党比之私。阘茸比肩。贤才纳履。而欲望治道之成。则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多见其惑也。呜呼。终古以来。居大臣之位者。孰不欲得人致治。而卒不能取舍得宜。时升大猷者何哉。天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则能为一世之相而致平平荡荡之治者。岂无其人。此在为人君者。慎择之委任之而已。请就明问而条陈焉。明扬侧陋而九德咸事。旁招俊乂而吐握不暇。则唐虞三代之相。卓卓乎不可尚已。世降隆古。臣乏股肱。就其彼善者言之。则画一清净之萧曹。宽大不伐之丙魏。炎汉之宗臣也。善谋能断之房杜。应变守正之姚宋。李唐之名相也。以至韩范富欧之于宋室。其施为举措。所以卒成庆历之宏规者。固非萧曹房杜所可拟伦。然皆不能极其公明。而薰莸或至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8L 页
于杂进。则岂可谓能尽其道哉。正谊明道之董。道济天下之韩。固是汉唐人物之冠冕也。伊川以王道为心。横渠以三代为法。此真王佐之才。不世出之大贤也。设使得其位则必能大公至明。彰善瘅恶。而其相业之隆。岂前数子所可髣髴其万一耶。亲贤远奸之意。恳恳于奏疏。人才士习之语。惓惓于告君。则孔明宋瑞之于相道。可谓知所务矣。而天命将讫。莫之为以殁。岂可以此而议二子之所为哉。大抵相职之修否。而邪正之消长系焉。邪正之消长。而国家之治忽关焉。是宜其难其慎。用之如不得已。而或出于偏私。或不得于其君。赓载绝响。历世寥寥。乌足为今日道哉。恭惟我 王明明在上。遵则哲于帝尧。师克宅于文王。岩廊秉匀。总是仔肩之弼。夙夜图猷。无非吁俊之方。宜其相臣之公明而善类之布列也。柰之何迩年以来。桃李尽植于私门。玉石同糅于一槩。阴阳互争。胜负相寻。一人得路。群党汇进。以至卜相之 教一下于九重。而指目之议。已腾于闾巷。某也入相而知某之弹冠。某也罢相而知某之屏迹。吁古之立贤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9H 页
无方之道。固如是耶。夫人君之所以委任宰相者。为社稷也。宰相之所以进退人才者。为国家也。必循义而不徇私。为国而不顾身。存心以公。察人以明。然后绝偏党之累而爵罔及恶德矣。方今上下失同寅之和。士林成排轧之风。只知异己者之为可恶。而不知同己之未必贤。则可谓察之以明乎。入乎彼则出乎此。入者主之而不问其人之贤愚。出者奴之而不问其事之是非。则可谓用之以公乎。援引党类。以厚纠结之势。击去孤直。以杜排己之路。而登能抑枉之道。匡君经国之猷。付之相忘之域。漫不省何事。则愚未知近日之相职。为得耶为失耶。噫相之设。岂端使然哉。愚闻舜举皋陶而不仁者远。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然则进贤退邪之要。得人致理之绩。在古可徵。而在今可法也。盖朝廷之上。非一人之聚。智愚贤不肖。辏集并进。而知人之智。实古今所难。苟非尽公明之实。如古昔圣王之佐。则其何以识其贤邪而进退之耶。诚能明帝舜之四目。体成汤之惟己。诚以求之。惟恐不及。择其光明正大。如青天白日。中立不倚。如泰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89L 页
山乔岳者。爰立作相。委以国匀。不徒用之而信之必笃。不徒信之而责之以成。则必能自任以国家之重。而明以察之。公以取之。其有朋奸立党诬上行私者。必排击而痛绝之。其有同心协力笃棐王室者。必汲引而登崇之。夫然后好恶无拂。举措合宜。而众正有拔茅之庆。群小无螮蝀之患。朝著清明。百僚师师。荡荡乎平平乎。至治馨香。太和洋溢。而邦其永孚于休矣。执事于篇终。又教之曰他日为相。用何道而法何人邪。尤有以起愚生之惑也。士生斯世。抱负甚大。天之所以与我者。固非偶然。则其所期待。岂在于古君子之下哉。愚尝以臆意评之曰萧曹刀笔之吏也。姚宋救时之相也。丙魏不能救贤人之死。房杜不能正其君之失。韩范富欧有德业文章之美。而其于道。槩未闻焉。董韩二子。足为一代之豪杰。而其为学未甚纯也。孔明天祥。秉忠贞之节而遭时不淑。关洛两夫子。抱经济之具而不得于君。亦君子之不幸也。士君子何遽以此而自期哉。夫欲为臣者。当尽臣道。臣哉邻哉。四方风动者。禹皋陶之所以为相也。咸有一德。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0H 页
辑宁邦家者。伊尹之所以为相也。世变风移。四方无虞者。周公之所以为相也。先儒谓不法乎古则皆苟而已。然则士君子所当愿慕而取法者。其不在是耶。呜呼。世已末矣。公道埽矣。兰荆同畹。茅丝并纫。草野迂儒。目击时事。心游盛世。敢竭狂简。仰塞明问。嘐然之说。不知所裁。惟执事进而教之。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论
  
颜杲卿衣禄山金紫论
论曰。身可辱乎。身不可辱也。义可屈乎。义不可屈也。君子立心。惟义与比。身外无义。义外无身。身屈矣而可以伸义。愚未之信也。况乎屈辱一时。以图后效。则将来之功。固未可期。而一身已陷于不义之中。其心虽出于忠荩。而谓其行事尽合于理则未也。谨按唐史。杲卿君子人也。禄山赐以金紫。不义服也。以君子之人而服不义之服。辱其身也。曾谓杲卿之贤而有是事哉。呜呼。杲卿岂不以猪龙骤兴。绵力难胜。故姑受不义之服。以缓其身之死。而冀图后日之效乎。然以余观之。杲卿之志。忠则忠矣。殊不知事之成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0L 页
败。非可逆料。而身被不义。已为莫大之累矣。何以言之。君子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义。在造次则尽臣子造次之义。一日造次而有违于义则君子之实亡矣。后虽有格天之功。有不足计也。而况功不可必就乎。当是时也。杲卿唐之臣也。衣君衣而委其身凡几年矣。羯奴之阴养士马。潜怀异志。殆将十岁。储嗣泣谏。宰臣苦口。中外之人。皆以为疑。杲卿身任藩城。峙于要冲。素其位而尽其力。岂无可为之道乎。吾意以为杲卿宜收召武勇。激发义气。与子同袍。敌王所忾。则禄山赐金紫之日。此正赋无衣埽妖氛之秋也。而今既不然。远于稿城。迎之勤也。衣以金紫。受之厚也。指诸途中。耻之甚也。心乎王室而身乃贼衣。则内自顾省。宁不忸怩而怛中乎。噫生或重于泰山。死或轻于鸿毛。首虽可折而身不可辱。身或可辱而义不可屈。禄山之叛。不必迎也。金紫之服。不必衣也。及就中桥之缚。禄山乃以何负于汝。藉为口实。则骂羯之声。虽不绝口。而顾念前日所受之衣。杲卿之心。应亦戚矣。剐舌不屈。节则高矣。而死节之前。不过为衣贼衣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1H 页
之一臣耳。忠贞之节未著。而守身之义已亏。丁斯时也。而身遽殒焉。则于何以观其志节也。惟其势迫就擒。然后始得以忠烈显焉。吁亦幸矣。愚尝读张巡传曰。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士君子立心制行。固宜如此也。难者曰杲卿之忠。千载一人。子朱子纲目特笔予之。而何子过之深也。曰死节则固可尚也。而金紫之受则诚不可掩其失也。噫其为死一也。而竟死于衣金紫之后。未免于贻白璧之瑕。岂不深可惜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专在于此。苟或服不义之服。陷不义之名。而曰我姑有待于异日云尔。则其不至于失身而害义者几希。先儒曰三代以下。杰然可观者。皆血气用事。而不纯乎理。故虽有节义而未能无过失。吾于杲卿亦云。
杜衍以韬晦戒门生论
论曰。或问杜祁公于余曰可以为忠信直亮之君子哉。以为忠信则固矣。以为直亮则韬晦之说。非所以诲门生也。余应之曰此祁公之所以为祁公。而非常情之所能测也。呜呼。志尚端悫。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1L 页
勿为少枉。则公之行己。可谓正矣。当履中道。不宜矫饰。则公之训人。可谓直矣。而今乃特举韬晦以为戒者。岂无微意于其间哉。夫英气害事。先哲所诫。未信而言。君子不与。故欲行其道者。先自韬晦。其韬晦也。非徒韬晦。乃所以为他日大行之资。则祁公之所谓韬晦。其诸异乎人之韬晦欤。盖气像少含蓄则思虑未详。圭角多㬥露则谗毁丛集。往往前辈抱兼人之才器。负一时之名望。而一朝出来。担当太锐。竟至于外贻深诮。内违素志者。正坐于不自晦耳。而况令之职。所以贰于太守。地嫌而势偪。苟不能藏锋敛锷。蘖去牙角。则掣肘矛盾。跋前疐后。虽有奇才异能。将安所施。适足以害其躯而已。然则为祁公计者。其将劝之以衒能乎。导之以自晦乎。向使祁公不以崇深诲之。而俾新进之人。仰首伸眉。直前无畏。则末俗易高。险涂难尽之讥。乌可免乎。且夫鸷鸟之翔。必先敛翼。尺蠖之伸。必屈其腰。士之欲行其道者。必也有而若无。内而不出。察其事势。审其机会。然后以道殉身而得行其志。如或衒能矜智。不为引重。以致峣峣之缺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2H 页
皓皓之污。则虽有雄才直气。何以望桑榆之功乎。异日之大行。实基于今日之韬晦。则公之此戒。岂欲其终当隐晦哉。尝观祁公位至监司而人尚未信。见侵范公而不以为意。则公之韬晦亦有日矣。使其伉直狷介于筮仕之初。则封还诏书之直节。未必显于庆历之盛际。然则今日毁方之戒。实自公之身体验中来耳。大抵行己以直。诚为可嘉。而无益取祸。亦非得宜。故石守道刚直君子也。而范文正犹以新进犯颜为嫌。忠贤所见。大槩如斯。祁公之意。可谓微矣。虽然处身之道。惟义与比。善事官长。古人不取。则我公之训。得无有意圆语滞之病耶。噫。
呵道过楼门论
论曰。人臣事君。莫大于敬。而敬之见于外者。其敬也浅。敬之存乎中者。其敬也深。是以古之君子。不以趋走卑逊为敬。而惟以引君格非为敬。愚于刘温叟见之矣。呜呼。温叟清谨自守底人也。礼过阙则下。见路马必式。况清跸所驻处乎。温叟非不知其可敬。而乃前呵以过焉。吁温叟之敬。其诸异乎人之敬之欤。夫臣之历君也。色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2L 页
勃足躩者敬也。而固不可以是为尽其敬也。必也竭心殚力。随事尽忠。有愆则绳之。有谬则纠之。圭角隐晦。诚意恳至。防患于几微。无柢于有悔。然后斯可谓敬君之深也。此温叟之所以真得敬之之道。而当时之人。皆莫如温叟之敬王也。艺祖龙兴。肇国垂统。其一动一静。皆后世子孙之所取则也。而不遵常法。不备威仪。屡为微行。举动无节。至于晚登门楼则出御非其所也。黄门数人则陪卫非其人也。瞋目老将。犹能垂涕于禁中之枕宦。况职带近密如温叟。遭时得君如温叟。而当作何如怀耶。欲效汉臣之排闼也则只彰君上之过举而反为逆耳之资。欲效卫贤之下车也则人知玉趾之微行而或萌奸窥之计。为温叟者当勃如躩如。以循末节之敬耶。当前呵自若而随宜引君。以成格君之敬耶。呜呼。举动人君之大节。动非其时。习以为常。则白龙鱼服之患。不可不戒。人臣畜君。固非一端。故郅恽拒关而不纳。魏徵昏睡而熟视。忠贤所见。大槩如斯。温叟呵过之意。可谓微矣。为人君者。必有威有仪。威仪之失。驯致大患。故成王末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3H 页
命曰尔无以嗣子冒贡于非几。宋祖之不豫也。宋后独侍。而晋王已在于座。烛影之变。起万古之疑。其威仪之不谨。安知已兆于临御门楼之日哉。温叟之欲示众以非时不动。其计远矣。其为敬。岂不大哉。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墓志铭
  
济用监参奉龙峦权公墓志铭
公讳纪字士立。安东人。先祖讳幸。新罗宗姓之金也。以安东附丽祖。丽祖仍之大破甄萱。遂取岭南。由是勋为上等。位至太师。赐姓权氏。邑人立庙以祀之。至于今不废。子孙蕃衍。赫世冠冕。太师后十四世而有讳靷。礼仪判书。又历四世有讳琛。于公为曾祖也。祖讳眉寿部将。考讳梦斗 赠通政大夫。娶英阳士族南汉粒之女。以 皇明嘉靖丙午二月三日生公。姿相丰厚。举止端详。七岁丁母丧。家内适造麦饼。公盛以洁器。手捧头戴。伫立殡门。有若神灵降歆然者。其悲恻之容。使人陨泪。终三年不食肉。甫十岁随诸儒游广兴寺。诸儒以戏语试之。其所对。殊异乎诸儿。人皆奇之。严府怜其早失所恃。不肯劝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3L 页
学。年十七。就县监高兴云请业。敏而能勤。高公赞叹不容口。一岁馀。依归于松岩门下。得闻儒者路脉。日夜刻厉。岁戊辰。高中乡解。年廿三矣。自是每榜连栖而辄屈于覆试。如是者凡十有六焉。命也。公承奉严府之志。常应科举。及严府殁。断不赴试。如礼文法律地理等书。靡不博通。而深自韬晦。人无知者。严府尝患背肿。症势甚危。医云宜用蚓汁。时当冻寒。公祝天再拜。掘地一尺。得蚓十数。取其汁。先尝以进之。严府感而服之。肿溃疾瘳。严府又苦患泄痢。思鱼脍。公往水滨。独立良久。有大鱼长尺馀。摇尾沿流。伏于公所立傍。即持归以奉之。时人以为孝感所致云。太守闻其贫窭。遗以米斛曰助具甘旨也。公欲辞焉。松岩公以为为亲馈之。君何为不受。明年太守又如是。公固辞以还之。公资禀纯实。仪表严正。人无少长。皆爱敬之。公尝从鹤峰金先生讲究礼仪。极其详悉。鹤峰殁后十年。府使黄克中知礼人也。谓乡任曰此府素号文献。愿见乡人饮酒之礼。乡任邀公使执礼。公设木牌。明庶位。使习之。乡人会者二百馀人。礼毕。府使曰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4H 页
此实古者乡饮酒礼。而今幸得见之矣。称叹啧啧。仍书木牌及曲折而归。公之邻老尝就见鹤峰。鹤峰曰权某勤于读书乎。邻老曰权某奉养老亲。惟日孜孜。不暇于学。鹤峰曰是乃所以为学也。都元帅权慄大会姓亲。祭太师墓。以族谱事属公。公旁搜远探。派别支分。纂成权氏族谱十六卷。西厓柳先生欲使公志本府事迹。以传于后。公以不文辞。西厓以为中朝则处处皆有志。而我国独无焉。此一欠事也。君何用苦辞为哉。强之不已。公乃禀定其纲领节目。裒成若干编。未及就正。而西厓捐馆。公又患眼疾。不能视物。终未得雠正。常以是为恨。药圃郑先生叔父。公少时同里人也。药圃为都承旨。来见其葬。凡事未办。深以为忧。公曰此不足虑。请自料理。须臾事皆办集。药圃大器之。每恨其才学未见用于世也。晚年 朝廷辟为济用监参奉。公时在外艰。而廷臣远莫之知矣。公病未出门十有七年。而甲子岁正月十日终于家。春秋七十九。公之禀于天者既如彼。力于学者又如此。不幸而早丧慈亲。又不幸而未登仕路。又不幸而脑脂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4L 页
遮眼。竟至于莫之为以殁。此固上天之难谌而鬼神之所戏也。公虽未克显扬。而处身行事。务尽其道。奉祭祀极其诚敬。待兄弟竭其友爱。御婢仆兼其恩威。尝曰生为儒士。当上不愧天。内不愧心而已。人之知不知。于吾何有哉。公之配晋州河氏。父曰琏 赠通政大夫。景泰中死节臣纬地之后也。有一男一女。曰思邈业儒而谨信。女适奉事真城李智遵。思邈娶士族原州边庆遇女。生一子曰养得。养得又生一子二女皆幼。而养得早卒。李智遵有四男二女。公丧室后有侧室闻韶金姓也。生一女一子。女为清州郑佺之妾。子曰思近。有三子一女皆幼。思邈有庶子数人。亦皆幼。先是公葬河氏于所居西山外辛坐之麓。遗命葬我于同麓。及公之丧也。卜人言今玆岁未可以祔。会 国有兵乱。仓卒间奉窆于所居东麓外螺迁上谷兑坐震向之原。其后每拟改迁兆域而迄未能云尔。公之殁已及十年。未有墓表。思邈氏谓佺曰子盍志诸幽隧。以永厥垂哉。佺不敢当。辞之甚固。踰年后思邈氏又致恳曰先君志行。在人耳目。年岁寝久。恐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5H 页
遂沈没。且虑百世后或有毁伤者。而刻石以志之古礼也。吾亦老且病矣。知先君者莫详于子。亲而厚者亦莫过于子。是用更告。言甚悲切。于是乎不敢辞。略叙其世系行实如右。铭曰。
荆山美璞。价足赌膏壤之连城。涧壑长松。材可扶大厦之将倾。有之而人罕得知。知之而用不及时。岂天之尚未定也。庶后嗣百禄之是荷。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行录
  
叔父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世子左副宾客。行通政大夫掌隶院判决事知制 教府君行录。
府君讳士信字子孚号梅窗。郑氏系出清州。十五代祖讳克卿及子讳孝闻。皆中郎将。子讳顗朝议大夫神虎卫大将军。 赠正议大夫上将军。载丽史忠义传。 宣庙朝立祠平壤成川。子讳儇监察御史。 赠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子讳瑎匡靖大夫都佥议赞成事延英殿大司学谥章敬公。以文章德行。为丽代名臣。子讳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5L 页
㥽重大匡清河君。娶文英公金恂女。夫人祖忠烈公方庆亟称之曰某真男子也。子讳䫨金紫光禄大夫重大匡司徒上柱国西原伯谥文克公。号雪轩先生。与弟雪谷先生誧。皆负当世重望。俱有文集行于世。子讳琛奉善大夫少府正尹。自中郎至轩谷。具载丽史列传及牧隐先生所著郑氏家传序。西原伯后夫人恭悯外姑也。正尹当革命危疑之际。以外家忠烈公别业。来居于安东。子讳义龙司正。子讳若入我 朝为中训大夫都官佐郎。子讳普文真殿直。生龙骧卫司直讳仁老。是府君高祖。曾祖讳允韶义盈库直长。祖讳彦辅进士。以德量见重于人。乡邦号为颜子。娶真城李哲孙之女。退陶先生再从妹也。考讳枓朝奉大夫司赡寺佥正。娶忠义卫司果安东权轼之女。高丽太师幸之后。祖乙成显信校尉。曾祖徵司宪府持平。以嘉靖戊午八月十七日生府君。府君天资颖异。八九岁。文义已通。伯兄县监公受业退陶门。经传子史。极其研精。知府君有成。教训不倦。年十七八。学柏潭具先生门。具公亟加奖许。乙亥举进士初解。丙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6H 页
子丁外艰。壬午登乙科第二人及第。时栗谷李公为主司。擢府君复斋琴赋置上等曰。此人词藻。求之当世。无与比伦。登第将还也。具先生谓府君曰时议欲荐君翰林。于分馆前。须暂留也。府君以迟徊干进为耻。放榜即归。具公深叹焉。选入承文院。以护送官往东莱。疾老译奸滥。 启鞠之。译附权门有气势。反诬府君。遂见罢。甲申始授著作。乙酉升博士。迁奉常直长。丙戌为礼曹佐郎。移刑曹。丁亥拜司谏院正言。转礼兵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以亲老出为礼安县监。将搆宅舍。以在官营私为未安。己丑以月课不制递归。又拜兵曹佐郎。 上兄河原君乘暮抵端门。徒从过盛。府君令闭门不纳。君怒甚诃叱。良久不得入。异日面愬。请罪直郎。 上奇其守法。不之问。升工曹正郎。改兵曹正郎兼知制 教。录入弘文馆。拜副修撰兼 经筵检讨官。 宣庙数以名物字义之隐僻者。下试 经筵入侍之臣。鲜能详悉。府君从容随后。剖析以对。皆有引据。进讲之际。纵横论说。敷衍推明。辞气朗畅。声音雅亮。 上入内谓左右曰年少乡儒。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6L 页
何其该博至此。首相李公山海退自 经席。叹曰真劝讲才也。其佐知贡举。监别若神。考第精当。一时以文章自任者。亦推服焉。以不制赦文忤当路。迁成均典籍。庚寅又拜兵曹正郎。时奏正 璿系。 亲祭 太庙。府君以大祝录光国原从功。辛卯春。拜礼曹正郎。又入弘文馆为修撰。冬复转为正言。举劾无所避。时令中外举学行之士。以布衣得除拜者八九人。皆知冒伪而莫敢言。府君独 启其冗滥。汰去过半。论者快之。又劾一铨郎潜滞配囚之罪。下狱鞠问。其人方见重当世。不敢致怨。反加叹服。朝议患邮传残弊。欲苏息之。虽近臣大官不许乘驲。府君以亲病乞递。特 命给马归觐。人以异数荣之。壬辰夏倭寇猝发。孤身旅宦。只有一骑。纳于战马。夜闻 大驾出城。苍黄窘步。不知所向。道路阻梗。飘泊关东。自谓以台侍落 扈。非常秩比。义不可归见私亲。久滞关岭。召募土兵。捕斩游贼。监司姜公绅 启闻首级。请假守襄阳。癸巳春道路始通。解官赴 行朝。除醴泉郡守不赴。甲午蒙别叙拜庆尚都事。疏陈落 扈情事。 备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7H 页
忘记传曰今观郑士信陈疏。事势适然。而然 辞事回谕。供职踰年。 启黜一邑宰之贪纵者。以是忤权贵见罢。乙未除善山府使不赴。时群怨合势。乘衅交斥。府君自是绝意世路。屏居田野。戊戌丁内艰。庐墓致哀。情礼备至。辛丑秋。 上问于政院曰昔日正言郑士信何在。或人素不悦府君。恐其复进。以罪废远方。不知存殁为对云。丁未蒙别叙。降给职牒。戊申光海即位。拜司仆正赴 朝。陈一纲八目疏。移司䆃正。擢重试乙科第三人。升秩。时西坰柳公根以文衡主试。谓府君作为第一。同席议不合。竟以李尔瞻为壮元。府君居第五。尔瞻遇府君于道曰令公何以不为壮元。府君素轻其为人。笑曰我无灯烛。又无集句人。何敢望壮元。尔瞻惭愤色变而去。自是诋毁府君。不遗馀力。以安胎使往公州。还为枢府佥知事。己酉以饯慰使出关西还。又为枢府佥知事。庚戌以贺至使赴 京。府君尝愤我国陪臣行礼天庭。不服朝服。而独以玄袍入参班行。使仪章斑驳不齐。将行陈疏禀请。拟革沿袭之陋。独进礼部呈文。论辨往复甚坚。礼
松坞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97L 页
部深是其言。而以轻改为难。事虽未谐。时议韪之。辛亥春。还拜掌隶院判决事。初坐院日。立决滞讼之牵连权势者二事。简牍旁午不为动。闻者以为难。递为龙骧卫副护军。癸丑秋。拜密阳都护府使兼庆尚中道防御使。未几为北党群小所诬。罢归家居。不通一字于京洛者七年。己未正月二十五日。以疾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二。九月葬于义城县南五土山西五里胜坊洞震坐之原。至癸亥改 玉之初。首拟银台 批下。始知下世已久。僚友莫不嗟悼。用庚寅光国功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平生所著诗文。散逸兵火。只若干卷藏于家。配永川李氏。观察使 赠礼曹参判光俊之女。生二男二女。男长亿早卒。次侙 章陵参奉。女长适洗马柳褍。次适别坐金时忱。侄宣教郎义禁府都事佺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