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年谱
皇明穆宗皇帝隆庆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二月十八日丑时。先生生于星州八莒县石田里第。(先生先世本出州之碧珍郡。后凡三迁居。至曾王考进士公。始卜于八莒之石田里。○八莒今隶㓒谷府。)
 三年己巳(先生二岁)
 四年庚午(先生三岁)
 五年辛未(先生四岁)
 六年壬申(先生五岁)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六岁)春。随大夫人崔氏往觐外王母李氏于大邱解颜村。(时先大夫孔岩公登第。为李夫人设宴于其家。宾友满座。或指先生而言曰此儿若长。将继此宴乎。盖先生儿时。姿貌秀异。举止不并凡儿故云。)
 二年甲戌(先生七岁)
 三年乙亥(先生八岁)秋。随大人孔岩公拜寒冈郑先生于广一岩。(岩在洛江。时寒冈先生寄书于孔岩公。与李梅堂仁悌,李洛滨弘宇。作浴沂之游于洛江。先生与诸先生子弟往参焉。寒冈先生命对舞于岩上。竟夕而罢。)随孔岩公往南原任所。(孔岩公释奠入斋。与献官诸员。同坐明伦堂。招先生出拜。一献官以母字呼韵。先生即跪曰愿以余之情制焉。咸曰诺。即口占以进曰母望我身我望母。盖以身在南原。大夫人在星州故也。诸公大奇之曰此儿非但才华。有诚孝可嘉。)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四年丙子(先生九岁)春。始受史略。(先生侍孔岩公在南原。始受学。聪悟易解。尝作鸿门宴赋甚警绝。见者皆器重焉。)
 五年丁丑。(先生十岁)随孔岩公还乡。
 六年戊寅。(先生十一岁)与李畏斋厚庆李复斋道孜诸公。读书于石田精舍。(时孔岩公以诱掖后进名。一时鼓箧者盈门。而莫有能先先生者。)
 七年己卯(先生十二岁)
 八年庚辰(先生十三岁)冬。孔岩公赴庆兴。以大夫人命。受学于乐斋徐公思远。(母夫人常饬先生曰吾之有尔。如瞽之有相。自尔大人北行之后。一不读书何。至有怒而不语者数日。遂令就学于乐斋。是于先生有戚谊。而方在丧中。不肯许教。先生进曰丈于小子有契分。且慈母有命。乐斋乃笑而许之。留令诵读。声如碎玉。又使制温公念中论。见其起头云不偏不倚之谓中。大加称誉。)又学于宗丈上舍公守谠。
 九年辛巳(先生十四岁)秋。随大夫人往参外王母李夫人寿宴。(一时诸公皆见赏曰此儿能文。不久当折桂。)○随大夫人迎会孔岩公于京城于义洞第。(是年夏。孔岩公自庆兴还洛中。令一室团会。○一日咏残菊云香英破缺风来日。绿叶凋残霜落时。孔岩公喜曰制述颇有将来之望。)往拜判府事元公混于壮义洞。(元公乃曾王考进士公同年友也。须眉皓白。着紫芝衣。闭目而坐。见先生喜甚。因言己卯唱榜及往来孔岩精舍时事。亦及于古今盛衰消长之变。而论安处谨祸变事尤详。)拜西厓柳先生于弘文馆。(柳先生与孔岩公为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生员同年。交契甚好。)
 十年壬午(先生十五岁)六月。在京第行痘。
 十一年癸未(先生十六岁)在京第。夏与郑公仁涵权公寿男。肄业于竹箭洞。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七岁)在京第。○寒冈先生来访。(时寒冈先生以同福县监入京。)○八月丁大夫人忧。奉榇南归。(时孔岩公出宰仁同县。先生以童丱遽当大故。无谁顾恤。先生独杖而执事。戚易备尽。赵上舍玹为之感怜。看护尽心。)冬行大夫人襄礼于石田村后原。因居庐墓下。(守墓侧。昼夜不离。遂成水湿之疾。)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八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九岁)八月服阕。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岁)三月。聘夫人玄风郭氏。(宗簿寺正竹斋赶女。)朴大庵惺郭存斋䞭郭忘忧再祐诸公见先生仪度。甚敬重焉。(竹斋公简亢小许可。素闻名声。许以女归。委禽之夕。忘忧公相之曰他日志节名位。必大有立于世。)赋诗呈聘君竹斋公。(竹斋公以旌善郡守。受由而来。及旋索别章于先生。先生即赋进四韵一章。竹斋公甚奇爱之。)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一岁)谒寒冈先生于桧渊请业。(寒冈先生特加敬重曰近日士友。其内守之确。劲直之风。未见如此友。他日有立者必斯人。)○与李石潭润雨李洛浦宗文诸公。读书于鹿峰精舍。(舍在今㓒谷府西巨灵山下。即锦溪黄公俊良创建讲学之所。)读春秋。○拜旅轩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张先生于玉山。(张先生以道义推许之曰若人真不负乃翁家学。)转拜谦庵柳先生。(时柳先生莅任仁同。)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二岁)春。往拜金开岩东冈两先生于沙月村。○随孔岩公改修獐山竹内两先墓。(孔岩公与诸族既修墓。因讲花树会。内外孙咸集。寒冈先生及李弘器,李弘量,李弘宇诸公来会。共议立碣事。)○拜寒冈先生。仍留讲学。
 十八年庚寅(先生二十三岁)秋。中生员试乡解。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四岁)春。中生员覆试第四十四人。○西厓柳先生与药圃郑先生。来访于兴德洞。○郑柏谷及寒冈先生。并辔来访。○十一月拜旅轩先生于玉山庐次。
 二十年壬辰(先生二十五岁)春游太学。(左袒文围。时誉藉甚。)○四月在兴德洞第。闻岛夷入寇。还奉两亲。奔窜岭左。(先生自京第千里步还。独奉两亲。奔迸山谷。供养无阙。及继母成夫人遘疠几危。时当饥馑。得病者百无一全。先生惊遑奔救。孔岩公以独子不许侍疾。先生涕泣恳祈。譬谕多方。孔岩公恻然感动。不忍强禁。先生每以身请代。奔走医药。成夫人竟获全。先生亦无恙。人以为孝感云。)寄寓于安东石泉亭。(亭即权冲斋先生杖屦之所也。先生与其孙来有旧。遂留止于此。权公每资菽水。情契益密。)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二十六岁。)闻郭忘忧倡义宜春。赴其阵。(时孔岩公闻郭公倡义。慨然欲往赴焉。先生泣止之曰大人年今耆艾。何可从戎。请自往以雪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国耻。遂购战马四十匹。赴郭公所。与吴沄,赵宗道,徐思远,朴惺,李鲁,金沔,郑经世,成安义,吴长,李大期,朴斋贤,卢钦,李净,李你诸公。共议讨贼。人称忠孝两全。载龙蛇倡义录。赵丰原显命序曰录中诸公。盖多名硕。同声之求。可谓盛矣。以若尔书生。奋赤手抗凶锋。卒能成保障江淮之功。金尚书始炯跋曰龙蛇应募录。是何死士之多也。录中诸君子之凛然忠义。历百世而不可泯。)与郭忘忧驻兵宜咸之间。遏沿江屯贼。○三月拜鹤峰金先生于晋阳。论御贼事。○未几以亲癠复还安东寓所。○五月哭鹤峰金先生。○七月哭聘君竹斋郭公。(有挽)○十月随孔岩公往拜雪月金公富伦于奉化。(孔岩公与金公。晚托道义。赋诗见志。)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二十七岁)八月。丁孔岩公忧于安东旅寓。(金雪月,权石泉诸公匍匐护丧。)九月奉榇还乡。○主倅曹芝山好益来问丧次。○冬行孔岩公襄礼于石田后山原。因居庐墓下。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八岁)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九岁)八月服阕。(自是必鸡鸣盥栉。展拜家庙。出入必告。祭必斋沐致诚。)○与李白川天封往拜寒冈先生于横城。(时寒冈先生为江原巡察。)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岁)赴火旺山城。(城在昌宁府。○时体察使李公元翼开府岭南。与郭忘忧,朴大庵诸公。合势守城。先生复赴。)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一岁)送郭忘忧之关东寓居。(时郭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公挈家入关东。往来故乡。)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十二岁)赴庭试。(与宋龙溪光启及李石潭二公同往。)○三月陪旅轩先生讲学于鹿峰。(时李润雨,权浃,宋光启,宋后昌,张乃范,张显道诸公同会。)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三岁)秋陪旅轩先生及乐斋公讲义于石田精舍。因向乐斋伊川别业。(旅轩,乐斋并辔来访。于时张公显道,张公乃范及冠童六七人咸集。因讲讨讫。乐斋请曰吾之半亩方塘。菊花盛开。可往观乎。旅轩先生曰诺。乃与一行人。乘夕偕往于伊川。满庭菊花烂熳。清香拥鼻。乐斋曰此间不可无佳句。旅轩先生即以白发相访黄花下命题拈韵。先生即云竹坞秋来客亦来。黄眉开处菊花开。清香足当三杯乐。况此花前又一杯。旅轩,乐斋相与叹赏。)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四岁)除 顺陵参奉不就。(时方伯应朝命荐孝廉之士五人。先生首与焉。)○次汉阴李相公德馨韵。呈乐斋公。(时汉阴以本道体察使。历访乐斋。题赠四韵诗。厥后和者非一。乐斋语人曰前后和者。惟李君显初句。顾有不敢当处。而乃其风韵则居最。盖指其天作名区竹作门。伊川远接泗洙源而云。)
 三十年壬寅(先生三十五岁)往玄风省竹斋郭公墓。因与大庵朴先生讲学。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三十六岁)春中东堂试于汉城。○秋赴会试。登甲科第一。(殿策题安危治乱居魁。及登第。人皆贺之。先生独以为恐不能卒业于师门。寒冈先生闻之。益加敬重。○汉阴李相公来访甚器之曰何释褐之晚也。他日有立于吾党者必此人。)十月例拜成均馆典籍。○闻东冈金先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生讣。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十七岁)二月由还。会东冈先生葬礼。即复命。○夏访郑桐溪蕴于疏厅。(郑公以请祀五贤疏首入京。先生访之。因论疏事。)○八月还乡。往拜大庵朴先生于青松周王山下。○十月拜工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八岁)五月。迁兵曹佐郎。兼如故。○送赵上舍玹之葬。至杨州楼院。(赵公见上甲申条。按赵龙洲撰先生碣曰余髫时。侍先王父于娥林县客居。有冠儒冠来拜王父。王父曰夫夫乃吾故人子。既长审之即公。其后十馀年。公以骑曹郎又至京师。拜王父如娥林时。俄又送王父丧至郭外一舍云云。)○九月哭药圃郑先生。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九岁)正月迁刑曹佐郎兼如故。四月复拜兵曹佐郎。六月除庆尚都事之任。○七月往陶山谒尚德祠。因访月川赵先生。○往荣川开都会试。回路入醴川。吊药圃郑先生。○八月历拜西厓柳先生于河上。○十月哭月川赵先生。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岁)春改葬先考妣墓于仁同西镇山。(合堋○旅轩先生来慰而蕫役。)○往玄风会大庵朴先生葬礼。(有祭文)○五月哭西厓柳先生。○九月与宋哑轩远器,李南溪辅。会梳山(在州北)泛菊。○书绝郑仁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L 页
弘。(时仁弘名位日隆。权移朝廷。人皆媕阿趍附。而先生的见其心术之微。故深恶而痛绝之。由是大为所忤。书逸。)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一岁)二月初一日。 宣祖大王升遐。陪寒冈先生赴哭 阙下。(时寒冈先生擢拜宪长在直。先生日侍讲学。)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二岁)正月。除江原都事兼春秋馆记注官。(先生上书告行于寒冈先生。答曰许身之人。游宦远方。亦在所不已。安用匏系。固守一陂耶。○李五峰好闵赠诗曰仙山灵草总佳名。独寄当归倘有情。应念池边蹲老凤。劝教清洛趁春耕。)○历览金刚形胜。(宿正阳寺。答李淮阳尚吉书。)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三岁)闰三月。复拜成均馆典籍。○郑桐溪来访。(时郑公以奉慈殿参奉承 命赴朝)○四月复拜刑曹佐郎。○柏岩金先生来访。○秋还乡。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四岁)九月与宋龙溪光启。饯郑桐溪于州北。(时郑公以侍讲院说书。应旨上洛。取路星州。故先生设酌于路傍而饯。详见桐溪日记。)○十月请獐山竹内两先茔碣文于寒冈先生。刻而立之。(孔岩公尝与寒冈先生议立两处墓碣。而因经乱离。赍志未遂而殁。先生每以是痛恨。是岁寒冈先生谓曰此两墓于吾亦为外先。终不可无碣。遂赞助而蕫其役。○有祭墓文。)○往尚州。会金沙潭弘敏葬。○与宗中诸公。讲义于孔岩精舍。
 四十年壬子(先生四十五岁)夏送李石潭左迁输城察访。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H 页
(李公迁北时。托其子道章于先生。先生受而教之。)十一月副室子重镇生。○闰十一月。郑桐溪来访。因留讲讨。(时郑公以佥正上京历访。)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四十六岁)七月国有逆变。与宋龙溪同行赴 阙。(先生谓宋公曰国有大变。臣子不忍安坐。遂作此行。)路过不知岩。入拜旅轩先生。(当寝问旅轩先生曰子路何如人。旅轩先生曰圣门高弟而实百世之师。曰何以死难于拒父之国乎。我则不仕于无母之国也。旅轩先生执手叹曰不图今日复见百世之师矣。)八月入洛。○与李白沙恒福,李月沙廷龟论逆狱事。(时李尔瞻阴嗾死囚朴应犀。自狱中上变。言延兴君金悌男与无赖贼徐羊甲等。推戴永昌大君。废主大震。罗织成狱。上累 慈殿。先生与白沙月沙诸公。见尔瞻于会中。责之曰八岁王子。安知逆谋。且延兴无辜罹祸。 慈殿日夜忧泣。他日 慈殿如有不讳奈何。尔瞻大言曰亦且并废 慈殿。谁复有不可者乎。先生与诸公力主全恩。闻者哗然。目以护逆。)○拜礼曹正郎。寻迁司仆寺佥正。○十二月副室子景镇生。○拜户曹正郎。寻迁司仆寺佥正。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七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三度呈辞。二月递付龙骧卫副司果。十八日还拜正言。○二十一日谏院请讨前弼善郑蕴之罪。先生以义不合。隔帐论 启。时李尔瞻既杀金悌男。又使江华府使郑沆搆杀永昌大君于围篱中。祸机不测。人莫敢言。郑桐溪蕴以前弼善。抗疏曰以 殿下仁圣之德。不幸遭人伦之变。欲尽其处之之道。而终不得自由。未免假手于粗悍之武夫。其为圣德之累。不既大乎。今之论㼁罪者。一则曰祸本。二则曰奇货。其言固不为无理。而试以济王竑之事。援而比之。亦有说焉。济王初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L 页
为皇子。见疾奸臣。退处藩邦。未几为贼徒所拥。黄袍加身。约誓已成。虽知其事之不济。旋有讨平之功。而身负恶名则有之。以今观之。当时祸本。莫竑若也。凶贼奇货。亦莫如竑也。弥远阴谋而杀之。可谓宁社之忠。而时人冤其死。后世甚其杀者何欤。观夫真德秀之言曰三纲五常者。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人而无此。冠裳而禽犊。国而无此。中夏而裔夷。其言之痛切如此者。诚以竑之迹。虽或云云。而其心本无可疑。故原其情而雪其冤。仍请追封立后。今㼁一王子耳。心迹与此悬殊。只出贼招。未尝有拥立之迹。蒙无知识。亦安有谋逆之心。如使德秀辈立乎本朝。其不肯请杀明矣。殿下深怜童子之无知。仰体 先王之遗教。思所以保护而全安之者。盖无所不用其极。而郑沆迫之使死。使 殿下不能如大舜之处象。而未免为汉唐以下人君处置未尽合理之归焉。噫杀人者死。国法甚严。杀凡人无辜。且罔赦。况杀吾君同气之亲乎。臣愚以为不斩郑沆。恐 殿下无面目立先王庙庭也。命有司追复永昌之号。葬以大君之礼。又下哀痛之教。使四方臣庶。晓然知 殿下友爱之本心。则上可以慰 先王在天之灵。下可以解万民视听之惑。而传之后世。亦将有辞矣云云。疏既入。废主方食见疏。读至何面目立 先王庙庭。忿甚趯倒食床。以玉钉撞侍女捧疏者头。因大凭震电。即下政院曰如此凶疏。何承旨捧入乎。勘罢捧入承旨。又传曰予治逆务宽。逆党鲜被重律。故怪鬼辈因此争投疏章。侮弄无忌。人心至此。何以为国。政院居喉舌之地。而凶妖之疏。公然捧入。今后杂疏。一切勿入。同副承旨柳潚待罪启曰前日郑蕴呈疏。臣见其多误字。又云逆贼之子。犹有待年之法。同僚以为当令自改误字。且本无待年法。似当改。臣言人臣告君之辞。不可不十分详慎。假手二字。何所指欤。亦未可改之耶。蕴即改法以事。改假手以见欺。窃念臣初见其疏。不蕂(一作胜)惊骇。恐以此播人耳目。又院中古例。凡疏劄有未安语则还出给。使之改来。故至于发言以致删去改呈。推思未安。惶恐敢陈。备忘记曰郑蕴疏中假手郑沆之语。非寻常误字之比。使之改入。事甚可骇。柳潚推考。右副承旨郑岦以同参待罪。都承旨李德泂亦待罪。合司启曰郑蕴疏柳潚使之改入。郑岦酬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H 页
答参看。李德泂以一院之长。不为止之。请潚罢职。岦递差。德泂推考。答曰依启。于是三司一会。执郑蕴上疏。大槩议罪直拟极律。先生独抗议力救。大司谏金致欲动先生以祸福。嘱掌令裴大维曰彼正言乡人也。不识时论。君故与故。胡不以利害谕之。大维出而附耳语曰今日之事。同则生异则死。先生大责曰平生读古人书。今日乃有是言耶。死生亦大矣。各任其志耳。遂隔帐避之。即启略曰臣今日本院罢齐坐后。进参于两司一会同席。皆言当论郑蕴上疏之罪。而咸欲宪长谏长科罪论律。然后具启草。宪长又令参席之人。各言其志。臣意以为未见蕴疏之全文。见其全文。然后论其罪与律。轻重必得其当云。而同僚之意则皆欲于不见疏文之前。径先为之。有违同僚之意。不可忝在言地。请递臣职。答曰勿辞。退待物论。时正言姜大进见先生隔帐。为之激昂叹赏。力主先生之论。大司宪朴楗,大司谏金致,掌令裴大维,李挺元,持平柳活,献纳朴弘道启曰伏见副司直郑蕴上疏大槩。有曰请斩郑沆。以正擅杀之罪。追复永昌之号。葬以其礼。臣等相顾惊骇。不觉发竖而胆裂也。㼁虽幼𥠧。为逆之首。三司百僚。按法请讨。圣上特以私情。不忍加法。出置江华。假息经年。完保首领而自毙。蕴乃敢目以郑沆擅杀。又欲复永昌之号。葬以其礼。其罪固不可一刻不论。故原疏虽未下。直据大槩。欲为论例。今日席上相议之际。正言臣李彦英以原疏未下。不可径论之意。至于引避。合司莫重之论。既发而中止。臣等何敢仍冒言地乎。请命递罢臣等之职云。备忘记曰初见郑蕴疏。有郑沆杀吾君同气之语。不觉发竖。即欲拿沆。与之凭对。而予有心疾。恐妄作而堕其计。姑待外廷之议。追闻原疏有假手之说。始知其意不在郑沆。乃指寡昧。见陷至此。将无以解后世之疑。欲严鞫郑蕴。覈处明快。此意议启。又传曰郑蕴不可不拿鞫。诸大臣及鞫厅堂上并命招。 ○二十三日因玉堂处置。独启引避。(玉堂启略曰郑蕴疏满纸不道之言。为 殿下臣子者。孰不思以讨㼁者讨蕴乎。近来如有大论。避事成风。或引疾病。或托呈告。或缓论掠美市恩。宁忘君父。不忍负私党。以此而得士论之名。为后日之地。此所谓能臣也。然而罪蕴之论。人心同然。两司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L 页
多官之见。虽迟速不一。岂有同异于其间。待见全文。议论轻重。乃所以重事体。直据大槩。急欲请罪。亦所以恢公论。俱无可避之嫌。请命并出仕云云。先生因避独启。略曰臣于昨昨论郑蕴一事。必欲见其疏之全文者。盖欲详其曲折。以论罪之轻重。亦非有一毫私意而然。今见玉堂处置之辞。有曰或引疾病。或托呈告。或缓论掠美市恩。宁忘君父。不忍负私党。以此而得士论之名。为后日之地。虽似泛论。有不若专指臣身。而三或之中。亦必有指斥臣身而言者。臣虽无状。岂有忘君父之心哉。臣于郑蕴。仅得识面。平生相面。不过草草四五番。非但臣之不党于蕴。蕴之不以臣为其党。人之所明知也。而指之以不忍负私党者。非所以知臣者。臣之于蕴。少无党救之意。而第惟戊申年间。蕴独抗疏。至参勋盟。且其受业有自来。似不为护逆之论。以负 圣明。而今见其疏。则许多辞说。非臣子所忍言者。职当就席论议。而既被儒臣之斥。势难仍冒。请命罢斥臣职。答曰勿辞。正言姜大进启曰及见正言臣李彦英引避之启。则以玉堂处置之辞。有曰或引疾病。或托呈告。或缓论掠美市恩。三或之中。亦必有指斥臣身而言者云云。臣之因病呈告。于蕴疏之前。虽在人所共知。而既在呈告。则难逃指斥。臣与李彦英无异。何敢仍冒言地云云。)与两司会议郑蕴远道安置。(是日两司复议按律。先生曰郑蕴虽罪合万死。自祖宗朝以来。未尝以言事殒身矣。参酌科罪。务从轻典可也。因力主不齐之论。合司启请远道安置。答曰不须安置。虽不安置可矣。仍下备忘记曰三司者主一时公论。凡论事不可以其爱恶有一毫轻重于其间也。予见上年领府事李德馨陈劄。别无大端失语。而其时三司直请按法。不遗馀力。予窃怪之。今者郑蕴之疏。无君不道之说。极其浪藉。而仅仅以安置科罪。其蔑君上护私党甚矣。三司如此。将何以为国。予言非出于欲重罪蕴也。盖怪三司论事之无章。此意政院知悉。副提学李惺,副应教韩缵男等启曰臣等待罪玉堂。讨逆经年。不能使逆魁伏法受诛。径毙围中。心常愤惋。及见郑蕴疏。凶辞悖语。令人胆裂。往者李德馨为首相。举义讨贼。乃其职也。敢为护逆。张皇上劄。使国论不定。人心疑惑。臣惺待罪玉堂。敢先按法之请。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其时物议以为玉堂非议律之地云。故今于罪蕴。但请快从公论。伏承备忘之教。惶恐待罪。答曰职思其忧。公耳忘私。)二十四日回批旨未安。与两司合启引避。(大司宪朴楗,掌令裴大维,持平柳活,正言姜大进及先生合启曰昨日合司席上。各陈所见。论议不一。大司谏臣金致外。终皆以远窜为言。而或云拿鞫远窜之参酌科律云。或云然则当安置。臣金致亦从之。臣等非不知蕴死有馀罪。第蕴于戊申春有抗章讨逆之事。故其或不无持难。遂归一入启。今承下政院之教。臣等之罪。万死无惜。其何敢腼然仍冒乎。请命罢斥臣等之职云云。是日两司皆避嫌焉。)二十五日。因三司请按律。挺身独启。(至是废主以为郑蕴不可不杀。使尔瞻日夜伺察。威胁万端。于是两司合启请按律。先生叹曰三司者。主一国之公论也。公论所在。其可听人指嗾。乃独启略曰臣论事无章。罪合万死。玉堂又请出仕。职当就席。更论郑蕴上疏之罪。而第以蕴乃是前日抗疏讨逆之人也。以前日讨逆之人。为今日护逆之人。反复思惟。臣窃怪焉。不即请之以重律者。岂其有蔑君上护私党之心哉。蕴之罪。虽万死无惜。而既与多官论议归一。请以安置。则不可更改初见。有所低仰。势难忝冒言地。请命罢斥臣职。答曰勿辞退待物论。姜大进避辞曰伏见正言臣李彦英引避之辞。则有曰蕴之罪虽万死无惜。而既与多官论议归一云云。臣亦多官之一也。何敢偃然处置同僚乎云云。于是金致,李挺元,朴弘道等避嫌启曰伏见正言臣李彦英避嫌之辞。有曰蕴以前日讨逆之人。为今日护逆之人。反复思惟。臣窃怪焉。不即请之以重律云。其意盖以蕴之罪。似不至于护逆而有此言也。蕴之凶疏。极其忘君护逆之罪。人所共愤。而李彦英敢为避事之计。至于再为引退。似有营护之迹。臣等方会议处置之际。正言臣姜大进以李彦英启辞中既与多官论议归一之语。引以出避。臣等亦与多官之中。果难仍为处置。臣等昏不觉察之失大矣。请命罢斥臣等之职云云。掌令裴大维,金梦虎,持平柳活等启曰伏见正言臣李彦英避嫌。有多官归一之辞。谏院既以此引避。臣等亦不可晏然处置云云。大司宪朴楗启曰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今日与同僚来诣。仍为合司之坐。共议律名。闻谏院方欲处置正言臣李彦英。俄而正言臣姜大进以李彦英多官归一之言引避。谏院全数避嫌。宪府亦多官之一。其不得处置。与谏院无异。俱为引避云云。)被孙倜论劾。递付副司果。(持平孙倜处置启曰大司谏大司宪以下并引避而退。从轻入重。言事之常体。而托以难改初见。径先引嫌。显有营救避事之迹。势难在职。论议归一之说。本出于援證己私。不足与较。而既在举论之中。则不为处置宜矣。何嫌可避。请正言臣李彦英递差。大司谏大司宪以下并命出仕。答曰依启。)待罪东大门外。(时知旧皆缩颈有如不相识者。然惟李大期,朴𧂍,朴文柍乘间来寻。以致慇勤。○郑世矩言于人曰不料岭南有此直士也。李元翼叹曰贤哉若人也。真不负谏官之职矣。沈喜寿曰国之元气。尽在于岭南矣。郑蕴在狱中曰以我之故。诸公之被时论如此。冤哉冤哉。)二十六日。合司请依律定罪。答曰不必依律。二十七日再启请依律。答曰加等之论。似由予言。良可哂也。二十八日三启请依律。答曰当议处。二十九日三司劾以营救郑蕴。请削夺官爵。初启即允。(三司合启曰郑蕴凶疏无君不道之状。国人所共知。而副司果李彦英前在言地。两司论蕴之日。首发避事之计。连日巧避。张皇辞说。显有营救之迹。请命削夺官爵。答曰依启。姜大进同日被削。自是三司直请极律。废主犹嫌杀谏臣之名。询于诸大臣。李完平元翼劄曰郑蕴措语颠妄。陷于大罪。初岂有无君党逆之心。圣人断罪。原情议律。伏乞恢廓德意。特从宽典。答曰蕴疏字字阴凶。非无君党逆而何。不可不严鞫覈处。右议政郑蓬莱昌衍劄曰㼁身已死。无他日可要之福。讨逆方严。有目前必至之祸。蕴虽至愚。其不为身上之利明矣。无身上之利而犯不测之罪者。岂不以 圣上包容之度。服乎人心哉。伏愿小霁䨓霆之威。益恢天地之量。答曰具悉卿意。当议处。沈青城喜寿疏曰郑蕴陈疏。言不知裁。极有狂妄之说。罪固万死。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究厥事理。岂有一毫他情。领议政奇自献启曰郑蕴事。以狂妄非之则可也。鞫问则不当矣。前日大臣李元翼,沈喜寿,郑昌衍等。俱以此意陈达云云。两司引避启曰今见右相疏。臣等不能原情。律之失着矣。因议李彦英,姜大进加罪。奇领相曰此非系于逆狱者比。且郑蕴之罪。固未结案。而有此云云。甚非朝家体貌也。于是事遂寝。)○三月放归田舍。(先生于去国之日。自有不平之怀。因赋一联。以赠朴𧂍曰白岳云飞汉水波。归程遥指楚天涯。昭昭肝胆谁能识。五十年前鬓已华。朴公送别曰孤舟未免脱风波。汉水归人洛水涯。渐觉终南回首远。一鞭长道恋京华。○按许眉叟撰桐溪行状曰时直公者皆被谴。而陷公者接迹得显仕。争相媒孽。危祸日迫。李彦英,姜大进皆以论列得罪。吴长指为党人谪死。朴明榑禁废。南士一言及冤者皆抵罪云云。盖桐溪抗疏之初。微先生几乎难矣。始院会之日。群少鼓吻。指桐溪为党逆。直拟极律。不容一刻。而独抗议以为原疏未下。不可径论云者先生也。及其极律之论旋止。而或云当远窜。或云当拿鞫。或云当安置。则延拖时日。使之归一者先生也。及其请安置。而霆威震叠。多官引嫌。则独挺身駮言。既请以安置。不可更改初见。有所低仰云者。亦先生也。噫举朝昏浊。势焰熏灼。而能只手扶纲。使桐溪得逭于当日罔测之祸。则先生之于桐溪。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当是时。同声右先生者。惟姜大进一人。而亦同日受祸。夫然后一时诸大臣若李完平,奇领相,沈青松,郑蓬莱及其他若吴长,朴明榑,宋兴周,李溟,姜沃,李惟说诸人。相与论救。竟使桐溪止于安置之科者。莫非当日先生先着之力也。)寒冈先生闻先生下还。来待于椧谷。(寒冈先生执先生手叹曰今朝班。不谓无人。而能办一死回纲常。则惟吾辉远若君显二人而已。如公真所谓君子人也。吾甚心服而敬重焉。)○杜门谢客。(时南州士大夫闻先生下还。多逐日来慰。先生以为罪废踪迹。有难迎送。因杜门屏迹。不与外人交接。寒冈先生闻之。累书慰之。使不得屏迹。)○移卜于吾道宗村。(村在州东十五里。即权参判应昌旧基。)旅轩先生来慰。○六月闻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废主亲鞫郑蕴。慷慨愈切。○秋朴西浦东善来访。(朴公以安东府使来访。赠诗曰秋日来寻处士闾。芝眉相阻几居诸。薇垣风采人皆想。直道何妨闭户居。)○陪旅轩先生往斗峦。(旅轩先生以诗赠别曰禅房三昼夜。已觉隔尘纷。不得无来往。犹嫌有合分。歧千山外路。迹绝峡中云。携手出泉石。泉收声莫闻。)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八岁)四月哭徐乐斋。○八月夫人郭氏卒。○九月哭宋龙溪。(有祭文)○十月禀疑礼于寒冈先生。○葬夫人于西镇山。○旅轩先生来访。○十二月宋龙溪墓志成。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九岁)聘继夫人安东权氏。(主簿思性女)○往拜寒冈先生于芦谷。与郑拙斋锤。同留讲讨。○寄诗讽朴光先。(光先即女婿宗胄父。父子附会大北。势焰熏灼。莫之知避。先生每陈说彝伦。痛加规责。又寄诗讽切之。诗逸。)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岁)四月。哭郭忘忧。(有挽)○往泗上。拜寒冈先生。因与及门诸公。参订五先生礼说。○五月副室子徽镇生。○七月陪寒冈先生往浴东莱温井。行至玄风水门而还。(寒冈先生自洛江乘船而下。一时名硕若蔡梦砚,郭永禧,李天封,李厚庆,裴尚龙,李𥳕,李堉诸公皆从之。而先生因事径还。主倅金槃川中清题一绝诗送来。先生和之。诗在集中。)○九月哭权石泉。十月哭吴正言长。(吴公乃德溪健子。尝救桐溪。死于兔山谪中。)○闻废母议起。感涕恻怛。益无意世事。(时群凶以废大妃事。纠结谋议。先生闻之感涕曰。岂意宗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社之亡。在于此辈之手哉。)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一岁)旅轩先生闻先生有娠。以书贺之。(书在附录中)○子斗镇生。○哭白沙李相国。(李公上章救 母后。谪死于北青。先生闻甚悲之。)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二岁)春。制大成殿还安祝文。○夏患湿日甚羸悴。○六月晦陪寒冈先生往浴温井。○七月丁大夫人成氏忧。(自温泉奔丧。寒冈先生及同门诸公护送。柳尚书涧时为蔚山倅。亦使其子护丧至道村。○年在不毁而哀毁尽礼。一如前丧。)冬行大夫人襄礼于西镇山。旅轩先生来问。○十一月子昌镇生。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五十三岁)正月。哭寒冈先生。四月行寒冈先生葬礼于州南苍坪山。(有祭文)○夏患痢沉谻。几危获差。○闻 神宗皇帝崩。为位而哭。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五十四岁)七月服阕。○冬移书朴光先。勉以早退。(光先字克懋。至是先生知其不免于祸。以书戒之。世称七端呜呼书。书在集中。)○筑亭于洛江浣岩之上。(在州东二十三里。沿南江边。前有巨石浸江。以其可以浣纱也。故俗名浣岩。至是始卜筑。以为晚节逍遥之所。扁以浣石。因以自号。盖取软红污人思欲更浣之义也。尝有诗曰朝日初明白鹭洲。渔矶寂寂兴悠悠。早知清趣真如此。岂向红尘紫陌求。)○十一月往省外王考妣墓于大邱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L 页
宝斋山。(有祭文)○禹月谷拜善碣文成。
 二年壬戌(先生五十五岁)正月。往哭寒冈先生再期。(有祭文)自百梅园还路。遇崔讱斋晛。因与游赏伽川胜地。(时金行可,赵靖,李堉,崔恒庆,宋暹,朴明胤诸公从之。)○追次东冈先生韵以见意。(先生尝曰东冈先生立朝以来。常以补阙拾遗为愿。终未免长沙之贬。到铁岭有四韵诗。至今照人耳目。余亦闻先生之风而兴起者。难禁景仰之私。遂步其韵。诗在集中。)○寒冈先生桧渊祠成。答本州士林书。谕以东冈先生并享事。(是年春。本乡士林为寒冈先生建院于百梅园。以东冈先生并享。事有歧议。盛礼将举。而仁善士林飞文诮责。于是本乡士林。欲为之别立院宇。请质于先生。先生答之以并享之意。辞甚峻整。)○四月与密阳士林书。谕以申松溪追配事。(密阳礼林书院。即佔毕斋金先生主享之所。而邑士方议追配松溪江西。一种浮议。沮遏多端。先生特以一书通谕。于是士论乃定。卒成缛仪。)○与同门诸友。议校寒冈先生遗集。○撰先考孔岩公碣文。就正于旅轩先生。十一月竖孔岩公墓碣。(有祭墓文)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五十六岁)三月。 仁祖大王反正。始拜成均馆直讲。(上首求昏朝节义之士。时岭南八学士。同膺 宠命。桐溪自安置而还。先生自禁锢而还。)四月赴朝肃谢。○书诀朴婿宗胄。(时先生寓于于义洞权克吉家。权谓曰尊之婿朴宗胄。今日被台论。将置极刑。先生闻而悲之。翌日委书以诀。叹曰余之前妻。只有一女。择对之际。惟望其五福之一。而婿也罔念。竟至于此。可胜痛哉。)○五月郑桐溪来访于于义洞。(郑公以司谏始入京。闻先生来。即日委访。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H 页
而及其两对。寒暄之外。更无杂说话。闻者皆叹曰君子之交淡如水云者。正谓是也。)○六月升成均馆司艺。(是日郑公亦拜直讲。)未几移拜内赡寺正。八月以内赡寺正兼司宪府掌令。(初一日参台论 天点。与尹煌,金憙,奇协等入侍 便殿。达本寺之弊。语及奴婢免贱免役之事。 上嘉纳。先生退而叹曰咫尺 天颜。诚当得言之秋。而拘于俗例。所职之外。不敢献一言论一事。归卧江湖。应切无穷之悔耳。)九月充湖西考试官。(时与泰安倅李东溟泰仁。同试于全义县。有酬唱诗。)复拜内赡寺正。○十月受暇还乡。○闺十一月初三日。 下谕拜司宪府掌令。赴 阙肃谢。陈疏乞递。 上优批。(疏略曰臣禀性愚鲁。素乏谏诤之姿。往在甲寅年间。忝冒言地。只畏一死。不能尽言。犹未免获罪。岭外十年。自分命脉之难保。岂意 天日重明。而 圣朝无弃。猥蒙擢拔。今玆掌宪之职。曾是梦寐之外。踧踖罔措。惊汗遍身。顾惟疲软驽劣。臣亦自知。不能尽言于前日者。其何能尽言于今日乎云云。)未几拜军资监正。○十二月立春制进 中殿春帖诗一章。
 四年甲子(先生五十七岁)正朝。制进 中殿迎祥帖一律。○上元日。与同年诸公。会于李公惟侃之家。(于时饯睦长钦之林川。闵汝任之罗州。沈綩之衿川。李公使其子景稷题名于壁上。因请诗于诸同年。先生有诗一绝。在集中。)与李苍石埈会于云星旅舍。饯洪正言镐南归。○访郑桐溪于吏曹直房。(时郑公以吏曹参议赴朝。)○二月初八日。以逆适之乱。扈 驾渡汉江。十三日到公州。(贼适举兵叛。元帅以下皆恇怯不能制胜。贼兵由开城府渡临津犯京城。是夜二更。 三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L 页
殿播迁。)十五日鞍岘大捷报至 行在所。差献馘祭执礼。二十二日 大驾还宫。○三月初五日。拜旅轩先生于宪府。(旅轩先生以掌令。是日入京。先生日侍讲学研究。佩服为多。)○二十七日。以 扈从劳特升通政阶。陈疏辞不 允。(先是 行朝命录扈从功。率多奔走署名。先生曰臣子而从君父。固其职耳。岂可奔走署名。以为日后要功地耶。事定未参赏加之列。后因筵臣启辞。指陈实状。特 命加秩。)○陪旅轩先生会于李东洲敏求书斋。○二十八日差 诏使中书舍人许立礼接伴使。(时奴贼屯据辽阳。都督毛文龙来镇椵岛。为二国声援。军士苦于久役。故 皇帝钦差许中书奉敕慰之。中书即昔年天使许文穆公国之子。)二十九日。发行向铁山。(旅轩先生与李梧里,郑桐溪,崔讱斋,成芙蓉诸公累十人。来饯于汉江。)四月初八日。到铁山蛇浦。行见官礼。封启言状。(时大小衙门。往来织路。遇我陪臣。礼貌颇疏略。及见先生。傧待之礼。无不合宜。中书不觉起敬曰虽是国事。而缘俺之故。贻此多劳。○是日行茶礼毕。先生奉许文穆皇华集一卷以呈曰。大老爷在昔奉使东方。今将六十年。此日老爷又到于玆。不胜欣幸。谨将大老爷遗集以来。言未毕。中书欣然纳之。披阅再三。因问曰先人所制印出此卷外。更无闾阎遗在之文乎。答曰东人钦慕大老爷之声华。如得片言只字。以为家藏世宝。而第缘乱后多致散失。故今方搜集。欲为重刊。又致谢曰吾东幸赖 圣天子恩。得以准封而还。三韩臣民咸戴鸿恩。曷有其极。中书曰 中朝已知东方人心之如此。故准封一事。容易成来云。词语间多有喜色。退馆后。中书即行回礼。)初九日。与平安巡察使李尚吉毛都督接伴使尹毅立。共赴中书衙门宴次。(是日都督中书设大宴款接。酒数行。中书闻先生为文科壮元。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H 页
喜动颜色。以四韵一章。题扇面赠之曰藩邦多秀异。君独冠词曹。藻翰连昆璧。徽音振海涛。清逾鸭水绿。名并铁山高。何幸承薰坐。相将庆誉髦。因求和恳至。先生屡辞不得。口占以次。)还官翌日。书呈 御讳单子。(昨日宴次。中书言于先生曰昭敬王御讳欲知之。仍以小纸书他字示之。先生对以非是。且曰 先王御讳。不敢书呈于酒席之间。中书改容起敬曰。不意外国有如许大人。因问 昭敬王何年即位。对曰 恭宪王以 隆庆丁卯六月升遐。 昭敬王嗣位。其时大老爷行到肃宁馆。闻 国恤之报。 昭敬王行迎 诏之礼。接待大老爷矣。中书出一小册拈示之。乃我朝 璿系相承次序。而至于 中庙朝王子名字君号皆录之。 德兴大院君名下有子三人。且其末端录 河城君继统云。其意盖欲知 昭敬王嗣位次序。先生对曰 恭宪王无子。德兴君即 恭宪王之亲弟。其第三子 河城君。即 昭敬王曰。然则 昭敬王即 恭宪王之亲侄乎。对曰然。又曰先人集中有世子赠言。世子谁欤。对曰其时 昭敬王虽已嗣位。未受册封。权署国事。故必称以世子云。答曰然。从容酬酢。极其款洽。竟夕而罢。退馆后遂书呈 御讳单子。○中书以 天朝相门之子。风度俊秀。才华发越。与人应接之际。辞气简重。不轻一笑。虽以都督之尊。极其敬貌。则陪臣傧待之任。有难承当。而先生不但于一言一动之间。无不合宜。至于 璿系御讳之问。是何等难处。而亦不失正大体面。能应对不穷。人皆韪之。)两度封 启。付忠武卫司正。○十一日。送许中书入椵岛。又封 启。(中书乘船发行。谓先生曰以俺之故。既已多劳。愿从此好还。勿入椵岛。答曰接伴为职。安敢此日告归。当更拜于椵岛。中书犹请还不已。○先生又追步前韵一章以赠。)十六日乘船入椵岛。行见官礼。(中书从容言曰接伴之遇俺最厚。必是体 国王之诚意而然也。 国王事大之诚如此其至。故皇天知此意。得以准封而还。俺若还中国。当传 国王事大之诚云云。)十八日。与李巡察尹接伴。设酌于中书所馆。毛都督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L 页
并参。日暮罢。(中书礼单。秋色软纱翠蓝软纱各一段。拙字二幅诗扇二柄。)翌日朝辞还蛇浦。(中书终始应接。极其诚款。见官之时。每令楹内设席。行相接礼。出入之际。陪臣例由西门路。而中书劝先生必由正门。临别中书曰以俺之故。既贻千里之劳。忽然相逢。旋又作别。今日之怀。黯然难堪。平生此会。长入梦想。因令除拜。相揖而去。一时荣之。○中书礼单。官绿丝䌷松花丝䌷各一段。绒袜云履各一双。新安制墨二函。沉香一封。诗扇一柄。家刻一部。竹丝图书匣一器。苏注一执。○毛都督礼单。大红潞䌷秋色潞䌷天青花䌷玉蓝花䌷各一段。金补一部。香囊一个。朱履绫袜各一双。金扇二柄。扇坠二枚。○先生有别章一绝。)二十日还到铁山府又封 启。(闻李尚吉,尹毅立及迎慰使元铎。已登舟向蛇浦。先生亦乘扁舟追及。时天兵竞渡。舟因风急。忽致倾覆。几危获全。)五月还 朝复命。 上甚嘉之。付佥知中枢府事。○六月饯蔡湖洲裕后赴皇都。(有别章)○清阴金公尚宪来访。○买第于仁城府岘。(自于义洞。移居于此。)○与李苍石赵黔涧诸公。作岭南会于掌苑署。饯李雪川宜活赴咸镜都事。(有别章)○十二月下 谕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未几转右副承旨。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八岁)正月。子文镇生。○迁左副承旨呈辞。不 允。启论天使行夫马发送事蒙 允。(时诏使将致兵曹处事颇失当。先生 启曰臣适得辛酉年天使出来时兵曹誊录考之。差备军分定价布。每一名。远道则正木五匹。近道则四匹。而今此木贵之时。远道八匹。近道七匹。其视辛酉所定。各加三匹。非但今年民不堪命。若日后因为誊录。则生民之苦。有不可胜言。而安知不节次滥觞。又有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H 页
加于八匹七匹之外者乎。辛酉固非爱民之日。而其所分定。尚止于此。况今视民如伤。而分定之数。过于辛酉。则大可寒心。决不可加定于前规。而举一反三。则修理军之朔价。亦不必至于九匹之多也。并令该曹更加参商。 答曰依允。)○仁城狱起。台章论以罪类共叔段。先生力主全恩。诵克段传以證之。(时有上变者。引 王子仁城君珙亦知其事。于是廷议方张。三司交章。论以罪类共叔段。请杀之。先生对台官手展弹文。遽起坐诵克段传。不错一字。以指画地而證之曰仁城以何罪类叔段乎。台官愕然不能答。三省吏足立。失色喧传。一日遍都下。大为时论所忤。先生不以为怖。故事两司诣台厅启事。承旨为主。相向抑首读弹文已。乃捧入以 启。是时人或讥先生失出入体面。而持公议者皆叹赏其正直。)三月以不合时议。再度呈辞。递付龙骧卫副护军。未几又呈辞还乡。○除大邱府使不赴。○七月郑桐溪来访于浣石亭。(郑公以大司谏承 召来访)九月闻旅轩先生赴 召命。以书贺之。(张先生累徵始起。委书告行。要其一言之示。先生有是书。略曰 恩命自天。谢行将启。一以为朝廷贺。一以为生民喜也。不知岩烟月。未免为时世所知。使其主人不得安于白𩿨波边。自古莘野磻溪傅岩之潜庄。初虽不愠于不知。而终开太平之基。庸非天意而谁耶云云。)○著种西瓜说以自警。(缕缕喻为学工夫变化之妙。说在集中。)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九岁)正月二十日。闻 国恤(启运宫丧)赴阙。○二月初一日。遇郑桐溪于竹山旅次。达宵同话。○二月初三日。例付西衔。肃谢 阙下。越四日不呈辞发还。是时以身带军衔。欲呈辞旋归。郑都宪经世,李领相元翼俱来见曰。 主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L 页
上方在谅闇中。义难于此际呈辞。徐图未晚也。先生意已定。故不得已未及呈辞。径出城门宿焉。盖入城才四日。是夜李承旨民宬来戏曰柯(一作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先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曰不待呈辞而去可乎。曰汉时子陵之归桐江也。未闻有呈辞也。曰君非子陵而犹效子陵所为乎。曰汉之子陵。早达之子陵也。朝鲜之子陵。晚达之子陵也。遂分袂而归。 ○九月与同志诸公。作重阳会于石田。(李𥳕,李天封,金辏,李润雨,李堉,裴尚龙诸公同会。)十二月主倅闵芝厓馨男来访于江舍。(有昌酬诗○自是之后。日啸咏自适。益励难进易退之节。惟以读书教人为乐。)与申右相钦书。(申公当时名相也。时掌殿试考官。子与孙俱参榜眼。世或目以私。乃避嫌于江舍。先生知其必不以私自污。故寄书辨之。)○改筑江亭。(李花泉山赉扁楣○先生尝曰余少时尚奇伟。自谓事业若不能窥皋夔安社稷。宁优游于芦月沙汀之上以自遣。不意衰晚误落世网。颠倒风埃。 圣恩如天。特许归田。更寻𩿨鹭之盟于世外名区。所谓浣岩是也。许眉叟穆题额记文。李判书元祯录入京山志。)
 七年丁卯(先生六十岁)正月。闻虏入平山。 大驾幸江都。即治发扈从之行。历拜旅轩先生于仁同府。旅轩先生以号召使 启请为右道义兵大将。翌日辞免义兵将。发向金山。(旅轩先生见先生喜曰余以七旬之年。因时事艰虞。圣旨恳恳。不获已而起。今日逢君。天与其便。即状启于 朝。略曰李彦英以本道之人。详知首末。且有才略。请与同事云云。因以李民宬为左道义兵将。以先生为右道义兵将。以洪镐为左道管饷官。以李埈为右道管饷官。即 启请焉。先生以为前日侍从之臣。不待 朝命而留在乡曲。极为未安。且莫遂扈从之初计。顾念分义。自然有难遏于中情。恳辞发行。)二月扈从 分朝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H 页
于全州。(行抵砺山。遇 分朝南下。 分朝执先生手涕泣曰国事至此。卿将安之。先生亦涕泣因随下全州。时体相李元翼,右相申钦,判府事沈悦,判尹崔瓘,兵判李命俊,吏议李圣求,赞画使李植及春坊学士李景宪,金堉,尹墀,赵坰,吴达升等从焉。) 分朝求言于抚军司。应 命献议斥和。(时虏贼以和字误我。我以和字自误。一日 分朝下令求言。先生乃献议曰欲祛弊须祛私。欲祛贼须祛怯。欲祛耻须祛和。三不祛。大事祛。诸臣皆啧啧称奇曰献议好则好矣。而奈主和者之不悦何。)酬洪牧使思敩,李承旨民宬韵以见意。(时与李公在 扈从。所唱酬诗句。以泄其忠愤。诗曰说到平戎语更新。胡尘应洗鸭江春。书生一剑轮囷胆。其奈盈廷误国人。傍有一朝士问曰张旅轩可任击贼否。先生笑曰岂闻凤凰搏击兔雉耶。其人遽谢失问。)○三月扈 分朝到江都。李月沙,郑桐溪,崔讱斋诸公来访。○被两司 启劾。 特命推考。(台官李敬舆,吕尔惩,李行远等以诸臣之扈 分朝。而不即赴江都。请罢十人。先生亦参其科。)因公论停 启。(廷议以 大朝分朝。宜不区别。而台官轻易论 启。亦不洽当。李敬舆等即为停 启。盖扈从 分朝者。或有三月追及者。或有身在本道而元不扈从者。不计早晚。不问是非。混请罢职。诚不洽当。而先生之亦在十人请罢之列者。专由于前日献议之故也。)四月扈 驾还都。未几还乡。(与郑桐溪同日还乡。)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六十一岁)八月拜掌隶院判决事不就。○拟朝天使望。(先生平生常有季子观周之愿。累拟使望而未果。尝有江南未谒明天子。汉北空悲老丈夫之句。)○十一月往拜旅轩先生。仍参焚黄祭。○十二月除密阳都护府使。(先生前此屡孤 恩命。至是黾勉赴肃。)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L 页
二年己巳(先生六十二岁)二月之任。三月将治任旋止。(时绣衣韩兴一来到本府。适有邑人朴春连诬叫事。先生将决意弃归。绣衣归达于榻前。 上曰李彦英勤于国事。何可以一人之诬叫而轻递乎。巡察使洪景望亦恳致缱绻之意。于时边报不绝。人皆荷担而立。此非弃官之时。故不获已未免淹留。)兴学校。(时经大乱。学校颓废之中。密尤甚。先生慨然以兴学为务。公暇日与诸生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利民之事。士论大服。期月之内。学徒坌集。)五月以久旱躬行祈祭于境内山川。(有祭文)九月参武科乡试考官于庆州府。(与府尹郑文翼登凤凰台有唱酬韵)与日本使玄方,宣慰使郑弘溟。会于凌波堂。(玄方号桑林。才气豪迈。有唱酬诗。)○哭金沙溪长生。(有挽)○往玉山。参张注书应一闻喜宴。
 
三年庚午(先生六十三岁)三月弃官归。(邑士朴寿春,权焘诸人有别章。以寓去后思。○李泽堂植寄诗曰潦倒偷微禄。风尘愧暮龄。欣闻李承旨。归卧洛江亭。)○九月子颖镇生。
 四年辛未(先生六十四岁)夏闻虏贼再警。治发京行。○与许眉叟穆会话于金四寒昌一南郭侨寓。○六月与李石潭书论御敌。(时胡兵渡鸭江。移书我国。愿借船只以袭椵岛云。)○七月例付副司果。旋除清州牧使。九月之任。承 朝命讨土贼。(清乃湖之大都护也。奸民啸聚。久称萑蒲之薮。至是大炽。 朝廷虑其仍以为乱。 命守臣讨捕之。先生及营将朴玄成。实干其事。玄成武人也。幸其因事就功。至欲闭城门以备之。人心日益疑惧。先生曰潢池盗弄。固将安之。何至发兵耶。乃设为方略。尽执其巨魁。馀悉不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H 页
问。民赖以安。)饯金东溟世濂赴玄风。(东溟言事补外。有别章。)闰十一月弃还。(州民赵汝彬,洪锡箕诸人有别章。)
 五年壬申(先生六十五岁)与门生李荣世诸人。讲春秋于江亭。○六月闻 国恤。(仁穆王后丧)七月付副司果。
 六年癸酉(先生六十六岁)正月。除善山都护府使。○苍石李公来饯。(有唱酬诗)○二月拜旅轩先生于玉山。问为政之道。历访崔讱斋。○暇日会邑士讲学。○祭耕隐先生墓。○三月吊郑愚伏于尚州愚山。○七月参乡试考官于密阳。(先生累掌考试。一循公正。故所取多文人钜公。)八月弃官归。(先生前后历典三邑。尽心抚字曰。为政之道。尽吾心焉耳。及归行李萧然。不以一介自随。惟图书衣衾而已。)○十月竹斋郭公状录成。○金鹤沙来访。(时金公以善山府使。来访于江亭。)
 七年甲戌(先生六十七岁)入乡校。议定校规。因与一乡士友讲学。○五月闻旅轩先生擢拜判书往贺。○七月付副司果。○哭梧里李相国。
 八年乙亥(先生六十八岁)十月。移付副司直。○十二月闻国恤。(仁烈王后丧)舆疾赴 阙。○吊月沙李相国。还路逢郑桐溪于旅次。论封疏事。○谢客。(所患水湿之疾。至是转痼。遂杜门摄养。谢遣世事。)○沧洲亭还与郭注书。弘祉(竹斋郭公以沧洲别业。许给先生。以为往来游赏之所。至弘祉登第。还与此亭以志庆。盖弘祉竹斋公之曾孙。而自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L 页
少受业于先生者也。○亭址在玄风。)○哭李苍石。
 九年丙子(先生六十九岁)三月。添风痹。夏沉谻。四月强疾行 因山望哭之礼。○十二月闻清兵猝至。 大驾入南汉。惊遑痛迫。莫知所依。○答巡察使赵竹阴希逸书论御敌。(略曰国家不幸。虏入京都。而 大驾在播越中。臣民愤痛。可胜言哉。元帅及诸将方在何处。而未闻接一战决一胜负。此何事也。顾此奄奄命脉。朝夕入地。思之不觉涕下而胆裂也云云。时先生重婴疾病。未效执靮之忠。然每以朝廷备预不虞。愤迫忧伤。至发于咏叹书疏者。类多如此。)
 十年丁丑(先生七十岁)闻南汉解围。西向恸哭。(先生自闻城下之报后。至废寝食曰。二百年礼义之邦。一朝为犬羊之所陷矣。生亦何为哉。因以 崇祯历一卷置案上曰推此以计。可知千岁之日也。安用今世之日耶。至是旅轩先生入立岩。桐溪郑公栖支石。先生闻之叹曰吾俟病愈。偕与子同归矣。日处浣石亭。子弟屡请还第调病。终不听。)○九月哭旅轩先生。(有祭文)十二月送子斗镇。行旅轩先生葬礼于吴山。
 十一年戊寅(先生七十一岁)
 十二年己卯(先生七十二岁)九月寝疾。(遗书示子弟曰吾世受 国恩。过蒙知遇。位跻上大夫。分已极矣。晚得四男。福已厚矣。平生无大过恶。上不欺君。下不欺心。而得年七十有二。死亦何憾。)门生李董齐,禹达海来侍疾。○咏古诗三章以寓意。(其一曰诸侯八百不期会。天命人心属圣王。牧野当年斜日下。磻溪华发又鹰扬。此咏太公也。其二曰万古孤忠伯夷清。首阳薇蕨亦生香。狡童曾解斯人意。念系苞桑不必亡。此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6H 页
咏伯夷也。其三曰白马翩翩路向周。达权能荷圣恩优。三仁同得宣尼许。万古纲常日月悠。此咏微子也。)十六日(丑时)考终于吾道村溪庄。(属纩之际。谆谆若梦中语曰不能早死。遭此 主辱之日。不如速死之为愈。若辈无哀焉。)十月葬于仁同若木县斗峦山庚坐之原。(会者屡数百人。)
崇祯纪元后二十七年(孝宗大王五年)甲午十一月。迁葬于孔岩公墓下酉坐原。
 五十一年(肃宗大王四年)戊午十一月。迁葬于金山郡孔子洞村后壬坐原。(继妣权氏合堋。)
 五十三年庚申十月自斗峦移竖墓碣。(赵龙洲絅撰碣。李东洲敏求撰志。曾孙翰林柱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