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皇明穆宗皇帝隆庆二年(宣祖大王元年)戊辰二月十八日丑时。先生生于星州八莒县石田里第。(先生先世本出州之碧珍郡。后凡三迁居。至曾王考进士公。始卜于八莒之石田里。○八莒今隶漆谷府。)
三年己巳(先生二岁)
四年庚午(先生三岁)
五年辛未(先生四岁)
六年壬申(先生五岁)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六岁)春。随大夫人崔氏往觐外王母李氏于大邱解颜村。(时先大夫孔岩公登第。为李夫人设宴于其家。宾友满座。或指先生而言曰此儿若长。将继此宴乎。盖先生儿时。姿貌秀异。举止不并凡儿故云。)
二年甲戌(先生七岁)
三年乙亥(先生八岁)秋。随大人孔岩公拜寒冈郑先生于广一岩。(岩在洛江。时寒冈先生寄书于孔岩公。与李梅堂仁悌,李洛滨弘宇。作浴沂之游于洛江。先生与诸先生子弟往参焉。寒冈先生命对舞于岩上。竟夕而罢。)随孔岩公往南原任所。(孔岩公释奠入斋。与献官诸员。同坐明伦堂。招先生出拜。一献官以母字呼韵。先生即跪曰愿以余之情制焉。咸曰诺。即口占以进曰母望我身我望母。盖以身在南原。大夫人在星州故也。诸公大奇之曰此儿非但才华。有诚孝可嘉。)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五年丁丑。(先生十岁)随孔岩公还乡。
六年戊寅。(先生十一岁)与李畏斋厚庆李复斋道孜诸公。读书于石田精舍。(时孔岩公以诱掖后进名。一时鼓箧者盈门。而莫有能先先生者。)
七年己卯(先生十二岁)
八年庚辰(先生十三岁)冬。孔岩公赴庆兴。以大夫人命。受学于乐斋徐公思远。(母夫人常饬先生曰吾之有尔。如瞽之有相。自尔大人北行之后。一不读书何。至有怒而不语者数日。遂令就学于乐斋。是于先生有戚谊。而方在丧中。不肯许教。先生进曰丈于小子有契分。且慈母有命。乐斋乃笑而许之。留令诵读。声如碎玉。又使制温公念中论。见其起头云不偏不倚之谓中。大加称誉。)又学于宗丈上舍公守谠。
九年辛巳(先生十四岁)秋。随大夫人往参外王母李夫人寿宴。(一时诸公皆见赏曰此儿能文。不久当折桂。)○随大夫人迎会孔岩公于京城于义洞第。(是年夏。孔岩公自庆兴还洛中。令一室团会。○一日咏残菊云香英破缺风来日。绿叶凋残霜落时。孔岩公喜曰制述颇有将来之望。)往拜判府事元公混于壮义洞。(元公乃曾王考进士公同年友也。须眉皓白。着紫芝衣。闭目而坐。见先生喜甚。因言己卯唱榜及往来孔岩精舍时事。亦及于古今盛衰消长之变。而论安处谨祸变事尤详。)拜西厓柳先生于弘文馆。(柳先生与孔岩公为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十年壬午(先生十五岁)六月。在京第行痘。
十一年癸未(先生十六岁)在京第。夏与郑公仁涵权公寿男。肄业于竹箭洞。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七岁)在京第。○寒冈先生来访。(时寒冈先生以同福县监入京。)○八月丁大夫人忧。奉榇南归。(时孔岩公出宰仁同县。先生以童丱遽当大故。无谁顾恤。先生独杖而执事。戚易备尽。赵上舍玹为之感怜。看护尽心。)冬行大夫人襄礼于石田村后原。因居庐墓下。(守墓侧。昼夜不离。遂成水湿之疾。)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八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九岁)八月服阕。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岁)三月。聘夫人玄风郭氏。(宗簿寺正竹斋赶女。)朴大庵惺郭存斋䞭郭忘忧再祐诸公见先生仪度。甚敬重焉。(竹斋公简亢小许可。素闻名声。许以女归。委禽之夕。忘忧公相之曰他日志节名位。必大有立于世。)赋诗呈聘君竹斋公。(竹斋公以旌善郡守。受由而来。及旋索别章于先生。先生即赋进四韵一章。竹斋公甚奇爱之。)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一岁)谒寒冈先生于桧渊请业。(寒冈先生特加敬重曰近日士友。其内守之确。劲直之风。未见如此友。他日有立者必斯人。)○与李石潭润雨李洛浦宗文诸公。读书于鹿峰精舍。(舍在今漆谷府西巨灵山下。即锦溪黄公俊良创建讲学之所。)读春秋。○拜旅轩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二岁)春。往拜金开岩东冈两先生于沙月村。○随孔岩公改修獐山竹内两先墓。(孔岩公与诸族既修墓。因讲花树会。内外孙咸集。寒冈先生及李弘器,李弘量,李弘宇诸公来会。共议立碣事。)○拜寒冈先生。仍留讲学。
十八年庚寅(先生二十三岁)秋。中生员试乡解。
十九年辛卯(先生二十四岁)春。中生员覆试第四十四人。○西厓柳先生与药圃郑先生。来访于兴德洞。○郑柏谷及寒冈先生。并辔来访。○十一月拜旅轩先生于玉山庐次。
二十年壬辰(先生二十五岁)春游太学。(左袒文围。时誉藉甚。)○四月在兴德洞第。闻岛夷入寇。还奉两亲。奔窜岭左。(先生自京第千里步还。独奉两亲。奔迸山谷。供养无阙。及继母成夫人遘疠几危。时当饥馑。得病者百无一全。先生惊遑奔救。孔岩公以独子不许侍疾。先生涕泣恳祈。譬谕多方。孔岩公恻然感动。不忍强禁。先生每以身请代。奔走医药。成夫人竟获全。先生亦无恙。人以为孝感云。)寄寓于安东石泉亭。(亭即权冲斋先生杖屦之所也。先生与其孙来有旧。遂留止于此。权公每资菽水。情契益密。)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二十六岁。)闻郭忘忧倡义宜春。赴其阵。(时孔岩公闻郭公倡义。慨然欲往赴焉。先生泣止之曰大人年今耆艾。何可从戎。请自往以雪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二十七岁)八月。丁孔岩公忧于安东旅寓。(金雪月,权石泉诸公匍匐护丧。)九月奉榇还乡。○主倅曹芝山好益来问丧次。○冬行孔岩公襄礼于石田后山原。因居庐墓下。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八岁)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九岁)八月服阕。(自是必鸡鸣盥栉。展拜家庙。出入必告。祭必斋沐致诚。)○与李白川天封往拜寒冈先生于横城。(时寒冈先生为江原巡察。)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岁)赴火旺山城。(城在昌宁府。○时体察使李公元翼开府岭南。与郭忘忧,朴大庵诸公。合势守城。先生复赴。)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一岁)送郭忘忧之关东寓居。(时郭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十二岁)赴庭试。(与宋龙溪光启及李石潭二公同往。)○三月陪旅轩先生讲学于鹿峰。(时李润雨,权浃,宋光启,宋后昌,张乃范,张显道诸公同会。)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三岁)秋陪旅轩先生及乐斋公讲义于石田精舍。因向乐斋伊川别业。(旅轩,乐斋并辔来访。于时张公显道,张公乃范及冠童六七人咸集。因讲讨讫。乐斋请曰吾之半亩方塘。菊花盛开。可往观乎。旅轩先生曰诺。乃与一行人。乘夕偕往于伊川。满庭菊花烂熳。清香拥鼻。乐斋曰此间不可无佳句。旅轩先生即以白发相访黄花下命题拈韵。先生即云竹坞秋来客亦来。黄眉开处菊花开。清香足当三杯乐。况此花前又一杯。旅轩,乐斋相与叹赏。)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三十四岁)除 顺陵参奉不就。(时方伯应朝命荐孝廉之士五人。先生首与焉。)○次汉阴李相公德馨韵。呈乐斋公。(时汉阴以本道体察使。历访乐斋。题赠四韵诗。厥后和者非一。乐斋语人曰前后和者。惟李君显初句。顾有不敢当处。而乃其风韵则居最。盖指其天作名区竹作门。伊川远接泗洙源而云。)
三十年壬寅(先生三十五岁)往玄风省竹斋郭公墓。因与大庵朴先生讲学。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三十六岁)春中东堂试于汉城。○秋赴会试。登甲科第一。(殿策题安危治乱居魁。及登第。人皆贺之。先生独以为恐不能卒业于师门。寒冈先生闻之。益加敬重。○汉阴李相公来访甚器之曰何释褐之晚也。他日有立于吾党者必此人。)十月例拜成均馆典籍。○闻东冈金先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十七岁)二月由还。会东冈先生葬礼。即复命。○夏访郑桐溪蕴于疏厅。(郑公以请祀五贤疏首入京。先生访之。因论疏事。)○八月还乡。往拜大庵朴先生于青松周王山下。○十月拜工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八岁)五月。迁兵曹佐郎。兼如故。○送赵上舍玹之葬。至杨州楼院。(赵公见上甲申条。按赵龙洲撰先生碣曰余髫时。侍先王父于娥林县客居。有冠儒冠来拜王父。王父曰夫夫乃吾故人子。既长审之即公。其后十馀年。公以骑曹郎又至京师。拜王父如娥林时。俄又送王父丧至郭外一舍云云。)○九月哭药圃郑先生。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九岁)正月迁刑曹佐郎兼如故。四月复拜兵曹佐郎。六月除庆尚都事之任。○七月往陶山谒尚德祠。因访月川赵先生。○往荣川开都会试。回路入醴川。吊药圃郑先生。○八月历拜西厓柳先生于河上。○十月哭月川赵先生。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岁)春改葬先考妣墓于仁同西镇山。(合堋○旅轩先生来慰而蕫役。)○往玄风会大庵朴先生葬礼。(有祭文)○五月哭西厓柳先生。○九月与宋哑轩远器,李南溪辅。会梳山(在州北)泛菊。○书绝郑仁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L 页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一岁)二月初一日。 宣祖大王升遐。陪寒冈先生赴哭 阙下。(时寒冈先生擢拜宪长在直。先生日侍讲学。)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二岁)正月。除江原都事兼春秋馆记注官。(先生上书告行于寒冈先生。答曰许身之人。游宦远方。亦在所不已。安用匏系。固守一陂耶。○李五峰好闵赠诗曰仙山灵草总佳名。独寄当归倘有情。应念池边蹲老凤。劝教清洛趁春耕。)○历览金刚形胜。(宿正阳寺。答李淮阳尚吉书。)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三岁)闰三月。复拜成均馆典籍。○郑桐溪来访。(时郑公以奉慈殿参奉承 命赴朝)○四月复拜刑曹佐郎。○柏岩金先生来访。○秋还乡。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四十四岁)九月与宋龙溪光启。饯郑桐溪于州北。(时郑公以侍讲院说书。应旨上洛。取路星州。故先生设酌于路傍而饯。详见桐溪日记。)○十月请獐山竹内两先茔碣文于寒冈先生。刻而立之。(孔岩公尝与寒冈先生议立两处墓碣。而因经乱离。赍志未遂而殁。先生每以是痛恨。是岁寒冈先生谓曰此两墓于吾亦为外先。终不可无碣。遂赞助而蕫其役。○有祭墓文。)○往尚州。会金沙潭弘敏葬。○与宗中诸公。讲义于孔岩精舍。
四十年壬子(先生四十五岁)夏送李石潭左迁输城察访。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H 页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四十六岁)七月国有逆变。与宋龙溪同行赴 阙。(先生谓宋公曰国有大变。臣子不忍安坐。遂作此行。)路过不知岩。入拜旅轩先生。(当寝问旅轩先生曰子路何如人。旅轩先生曰圣门高弟而实百世之师。曰何以死难于拒父之国乎。我则不仕于无母之国也。旅轩先生执手叹曰不图今日复见百世之师矣。)八月入洛。○与李白沙恒福,李月沙廷龟论逆狱事。(时李尔瞻阴嗾死囚朴应犀。自狱中上变。言延兴君金悌男与无赖贼徐羊甲等。推戴永昌大君。废主大震。罗织成狱。上累 慈殿。先生与白沙月沙诸公。见尔瞻于会中。责之曰八岁王子。安知逆谋。且延兴无辜罹祸。 慈殿日夜忧泣。他日 慈殿如有不讳奈何。尔瞻大言曰亦且并废 慈殿。谁复有不可者乎。先生与诸公力主全恩。闻者哗然。目以护逆。)○拜礼曹正郎。寻迁司仆寺佥正。○十二月副室子景镇生。○拜户曹正郎。寻迁司仆寺佥正。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七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三度呈辞。二月递付龙骧卫副司果。十八日还拜正言。○二十一日谏院请讨前弼善郑蕴之罪。先生以义不合。隔帐论 启。时李尔瞻既杀金悌男。又使江华府使郑沆搆杀永昌大君于围篱中。祸机不测。人莫敢言。郑桐溪蕴以前弼善。抗疏曰以 殿下仁圣之德。不幸遭人伦之变。欲尽其处之之道。而终不得自由。未免假手于粗悍之武夫。其为圣德之累。不既大乎。今之论㼁罪者。一则曰祸本。二则曰奇货。其言固不为无理。而试以济王竑之事。援而比之。亦有说焉。济王初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L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H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L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八岁)四月哭徐乐斋。○八月夫人郭氏卒。○九月哭宋龙溪。(有祭文)○十月禀疑礼于寒冈先生。○葬夫人于西镇山。○旅轩先生来访。○十二月宋龙溪墓志成。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九岁)聘继夫人安东权氏。(主簿思性女)○往拜寒冈先生于芦谷。与郑拙斋锤。同留讲讨。○寄诗讽朴光先。(光先即女婿宗胄父。父子附会大北。势焰熏灼。莫之知避。先生每陈说彝伦。痛加规责。又寄诗讽切之。诗逸。)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岁)四月。哭郭忘忧。(有挽)○往泗上。拜寒冈先生。因与及门诸公。参订五先生礼说。○五月副室子徽镇生。○七月陪寒冈先生往浴东莱温井。行至玄风水门而还。(寒冈先生自洛江乘船而下。一时名硕若蔡梦砚,郭永禧,李天封,李厚庆,裴尚龙,李𥳕,李堉诸公皆从之。而先生因事径还。主倅金槃川中清题一绝诗送来。先生和之。诗在集中。)○九月哭权石泉。十月哭吴正言长。(吴公乃德溪健子。尝救桐溪。死于兔山谪中。)○闻废母议起。感涕恻怛。益无意世事。(时群凶以废大妃事。纠结谋议。先生闻之感涕曰。岂意宗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一岁)旅轩先生闻先生有娠。以书贺之。(书在附录中)○子斗镇生。○哭白沙李相国。(李公上章救 母后。谪死于北青。先生闻甚悲之。)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二岁)春。制大成殿还安祝文。○夏患湿日甚羸悴。○六月晦陪寒冈先生往浴温井。○七月丁大夫人成氏忧。(自温泉奔丧。寒冈先生及同门诸公护送。柳尚书涧时为蔚山倅。亦使其子护丧至道村。○年在不毁而哀毁尽礼。一如前丧。)冬行大夫人襄礼于西镇山。旅轩先生来问。○十一月子昌镇生。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五十三岁)正月。哭寒冈先生。四月行寒冈先生葬礼于州南苍坪山。(有祭文)○夏患痢沉谻。几危获差。○闻 神宗皇帝崩。为位而哭。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五十四岁)七月服阕。○冬移书朴光先。勉以早退。(光先字克懋。至是先生知其不免于祸。以书戒之。世称七端呜呼书。书在集中。)○筑亭于洛江浣岩之上。(在州东二十三里。沿南江边。前有巨石浸江。以其可以浣纱也。故俗名浣岩。至是始卜筑。以为晚节逍遥之所。扁以浣石。因以自号。盖取软红污人思欲更浣之义也。尝有诗曰朝日初明白鹭洲。渔矶寂寂兴悠悠。早知清趣真如此。岂向红尘紫陌求。)○十一月往省外王考妣墓于大邱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L 页

二年壬戌(先生五十五岁)正月。往哭寒冈先生再期。(有祭文)自百梅园还路。遇崔讱斋晛。因与游赏伽川胜地。(时金行可,赵靖,李堉,崔恒庆,宋暹,朴明胤诸公从之。)○追次东冈先生韵以见意。(先生尝曰东冈先生立朝以来。常以补阙拾遗为愿。终未免长沙之贬。到铁岭有四韵诗。至今照人耳目。余亦闻先生之风而兴起者。难禁景仰之私。遂步其韵。诗在集中。)○寒冈先生桧渊祠成。答本州士林书。谕以东冈先生并享事。(是年春。本乡士林为寒冈先生建院于百梅园。以东冈先生并享。事有歧议。盛礼将举。而仁善士林飞文诮责。于是本乡士林。欲为之别立院宇。请质于先生。先生答之以并享之意。辞甚峻整。)○四月与密阳士林书。谕以申松溪追配事。(密阳礼林书院。即佔毕斋金先生主享之所。而邑士方议追配松溪江西。一种浮议。沮遏多端。先生特以一书通谕。于是士论乃定。卒成缛仪。)○与同门诸友。议校寒冈先生遗集。○撰先考孔岩公碣文。就正于旅轩先生。十一月竖孔岩公墓碣。(有祭墓文)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五十六岁)三月。 仁祖大王反正。始拜成均馆直讲。(上首求昏朝节义之士。时岭南八学士。同膺 宠命。桐溪自安置而还。先生自禁锢而还。)四月赴朝肃谢。○书诀朴婿宗胄。(时先生寓于于义洞权克吉家。权谓曰尊之婿朴宗胄。今日被台论。将置极刑。先生闻而悲之。翌日委书以诀。叹曰余之前妻。只有一女。择对之际。惟望其五福之一。而婿也罔念。竟至于此。可胜痛哉。)○五月郑桐溪来访于于义洞。(郑公以司谏始入京。闻先生来。即日委访。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H 页

四年甲子(先生五十七岁)正朝。制进 中殿迎祥帖一律。○上元日。与同年诸公。会于李公惟侃之家。(于时饯睦长钦之林川。闵汝任之罗州。沈綩之衿川。李公使其子景稷题名于壁上。因请诗于诸同年。先生有诗一绝。在集中。)与李苍石埈会于云星旅舍。饯洪正言镐南归。○访郑桐溪于吏曹直房。(时郑公以吏曹参议赴朝。)○二月初八日。以逆适之乱。扈 驾渡汉江。十三日到公州。(贼适举兵叛。元帅以下皆恇怯不能制胜。贼兵由开城府渡临津犯京城。是夜二更。 三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L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H 页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L 页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八岁)正月。子文镇生。○迁左副承旨呈辞。不 允。启论天使行夫马发送事蒙 允。(时诏使将致兵曹处事颇失当。先生 启曰臣适得辛酉年天使出来时兵曹誊录考之。差备军分定价布。每一名。远道则正木五匹。近道则四匹。而今此木贵之时。远道八匹。近道七匹。其视辛酉所定。各加三匹。非但今年民不堪命。若日后因为誊录。则生民之苦。有不可胜言。而安知不节次滥觞。又有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H 页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九岁)正月二十日。闻 国恤(启运宫丧)赴阙。○二月初一日。遇郑桐溪于竹山旅次。达宵同话。○二月初三日。例付西衔。肃谢 阙下。越四日不呈辞发还。是时以身带军衔。欲呈辞旋归。郑都宪经世,李领相元翼俱来见曰。 主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L 页

七年丁卯(先生六十岁)正月。闻虏入平山。 大驾幸江都。即治发扈从之行。历拜旅轩先生于仁同府。旅轩先生以号召使 启请为右道义兵大将。翌日辞免义兵将。发向金山。(旅轩先生见先生喜曰余以七旬之年。因时事艰虞。圣旨恳恳。不获已而起。今日逢君。天与其便。即状启于 朝。略曰李彦英以本道之人。详知首末。且有才略。请与同事云云。因以李民宬为左道义兵将。以先生为右道义兵将。以洪镐为左道管饷官。以李埈为右道管饷官。即 启请焉。先生以为前日侍从之臣。不待 朝命而留在乡曲。极为未安。且莫遂扈从之初计。顾念分义。自然有难遏于中情。恳辞发行。)二月扈从 分朝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H 页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六十一岁)八月拜掌隶院判决事不就。○拟朝天使望。(先生平生常有季子观周之愿。累拟使望而未果。尝有江南未谒明天子。汉北空悲老丈夫之句。)○十一月往拜旅轩先生。仍参焚黄祭。○十二月除密阳都护府使。(先生前此屡孤 恩命。至是黾勉赴肃。)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L 页

三年庚午(先生六十三岁)三月弃官归。(邑士朴寿春,权焘诸人有别章。以寓去后思。○李泽堂植寄诗曰潦倒偷微禄。风尘愧暮龄。欣闻李承旨。归卧洛江亭。)○九月子颖镇生。
四年辛未(先生六十四岁)夏闻虏贼再警。治发京行。○与许眉叟穆会话于金四寒昌一南郭侨寓。○六月与李石潭书论御敌。(时胡兵渡鸭江。移书我国。愿借船只以袭椵岛云。)○七月例付副司果。旋除清州牧使。九月之任。承 朝命讨土贼。(清乃湖之大都护也。奸民啸聚。久称萑蒲之薮。至是大炽。 朝廷虑其仍以为乱。 命守臣讨捕之。先生及营将朴玄成。实干其事。玄成武人也。幸其因事就功。至欲闭城门以备之。人心日益疑惧。先生曰潢池盗弄。固将安之。何至发兵耶。乃设为方略。尽执其巨魁。馀悉不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H 页

五年壬申(先生六十五岁)与门生李荣世诸人。讲春秋于江亭。○六月闻 国恤。(仁穆王后丧)七月付副司果。
六年癸酉(先生六十六岁)正月。除善山都护府使。○苍石李公来饯。(有唱酬诗)○二月拜旅轩先生于玉山。问为政之道。历访崔讱斋。○暇日会邑士讲学。○祭耕隐先生墓。○三月吊郑愚伏于尚州愚山。○七月参乡试考官于密阳。(先生累掌考试。一循公正。故所取多文人钜公。)八月弃官归。(先生前后历典三邑。尽心抚字曰。为政之道。尽吾心焉耳。及归行李萧然。不以一介自随。惟图书衣衾而已。)○十月竹斋郭公状录成。○金鹤沙来访。(时金公以善山府使。来访于江亭。)
七年甲戌(先生六十七岁)入乡校。议定校规。因与一乡士友讲学。○五月闻旅轩先生擢拜判书往贺。○七月付副司果。○哭梧里李相国。
八年乙亥(先生六十八岁)十月。移付副司直。○十二月闻国恤。(仁烈王后丧)舆疾赴 阙。○吊月沙李相国。还路逢郑桐溪于旅次。论封疏事。○谢客。(所患水湿之疾。至是转痼。遂杜门摄养。谢遣世事。)○沧洲亭还与郭注书。弘祉(竹斋郭公以沧洲别业。许给先生。以为往来游赏之所。至弘祉登第。还与此亭以志庆。盖弘祉竹斋公之曾孙。而自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L 页

九年丙子(先生六十九岁)三月。添风痹。夏沉谻。四月强疾行 因山望哭之礼。○十二月闻清兵猝至。 大驾入南汉。惊遑痛迫。莫知所依。○答巡察使赵竹阴希逸书论御敌。(略曰国家不幸。虏入京都。而 大驾在播越中。臣民愤痛。可胜言哉。元帅及诸将方在何处。而未闻接一战决一胜负。此何事也。顾此奄奄命脉。朝夕入地。思之不觉涕下而胆裂也云云。时先生重婴疾病。未效执靮之忠。然每以朝廷备预不虞。愤迫忧伤。至发于咏叹书疏者。类多如此。)
十年丁丑(先生七十岁)闻南汉解围。西向恸哭。(先生自闻城下之报后。至废寝食曰。二百年礼义之邦。一朝为犬羊之所陷矣。生亦何为哉。因以 崇祯历一卷置案上曰推此以计。可知千岁之日也。安用今世之日耶。至是旅轩先生入立岩。桐溪郑公栖支石。先生闻之叹曰吾俟病愈。偕与子同归矣。日处浣石亭。子弟屡请还第调病。终不听。)○九月哭旅轩先生。(有祭文)十二月送子斗镇。行旅轩先生葬礼于吴山。
十一年戊寅(先生七十一岁)
十二年己卯(先生七十二岁)九月寝疾。(遗书示子弟曰吾世受 国恩。过蒙知遇。位跻上大夫。分已极矣。晚得四男。福已厚矣。平生无大过恶。上不欺君。下不欺心。而得年七十有二。死亦何憾。)门生李董齐,禹达海来侍疾。○咏古诗三章以寓意。(其一曰诸侯八百不期会。天命人心属圣王。牧野当年斜日下。磻溪华发又鹰扬。此咏太公也。其二曰万古孤忠伯夷清。首阳薇蕨亦生香。狡童曾解斯人意。念系苞桑不必亡。此
浣亭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6H 页

崇祯纪元后二十七年(孝宗大王五年)甲午十一月。迁葬于孔岩公墓下酉坐原。
五十一年(肃宗大王四年)戊午十一月。迁葬于金山郡孔子洞村后壬坐原。(继妣权氏合堋。)
五十三年庚申十月自斗峦移竖墓碣。(赵龙洲絅撰碣。李东洲敏求撰志。曾孙翰林柱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