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64-02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云麓漫抄卷四     宋 赵彦卫 撰
官府多用申解二字申之训曰重凡以状达上官必曰
申闻施于简劄亦曰劄子申呈然皆无重意解古隘切
训曰除聚而词人上于其长曰解士人获乡荐亦曰得
解皆无除去之义举世咸用之政与欧阳子言打字同
版行东坡长短句贺新郎词云乳燕飞华屋尝见其真
迹乃栖华屋水调歌词版行者末云但愿人长久真迹
卷四 第 1b 页 WYG0864-0293b.png
云但得人长久以此知前辈文章为后人妄改亦多矣
宋景文公修唐书藁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
傍以朱笔改之尝见所修韩退之传藁末云学者仰之
如泰山北斗涂之改云景星凤凰复涂之仍书泰山北
斗字
刑统皆汉唐旧文法家之五经也国初尝修之颇存南
北朝之法及五代一时指挥如奴婢不得与齐民伍有
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之语及五代私酒犯者处死之类
卷四 第 2a 页 WYG0864-0294a.png
不可为训皆当删去
三礼图出于聂崇义如爵作雀背承一器牺象尊作一
器绘牛象而不知爵三足有雀之髣髴而实不类雀牺
象皆作牛象形空其背腹以实酒今郊庙尽用此制而
国子监所画方州所用则从崇义说不应中外自为差

张忠文公叔夜嵇仲靖康间以南道总管知邓州首提
兵勤王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既议和传到讣音云
卷四 第 2b 页 WYG0864-0294b.png
靖康丙午闰十一月内提兵次安上门除签书枢密院
在国子监街东陶潜园子内住十二月二十五日京城
陷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丁未年三月二十七日离
京北去道中不食至白沟或曰过界河也仰天大呼遂
不复语明日薨在易州孤山寨五月十六日也抬三程
遂火化第六子仲熊字慈甫随行祭祀丁巳年十一月
十八日到东京相国寺慧林禅院后于天寿院前幕士
冯真家下戊午年十月十七日酉时葬于阳翟县旌忠
卷四 第 3a 页 WYG0864-0294c.png
功德坟寺及录到挽诗四首追授朝奉大夫汴京副留
守赐紫金鱼袋李俦二首声名凛凛动寰区忠义存心
老不渝奋不顾生惟尽节虑无遗策悉嘉谟独提南服
三千旅首冒重围万死涂时事已更身已逝惟将阴德
付鹓雏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殒身因卫社嗣德岂
无人丹旐西原路輀车万里春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
巾清河张孝纯二首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恩威彰
辅郡忠孝卫都城许国志何壮为山功莫成西风故林
卷四 第 3b 页 WYG0864-0294d.png
道萧瑟感秋声季世遭奇祸烦冤痛可论交情伤死别
亲属恸遗言空想还家梦难招去国魂一朝成万古斜
日下平原李俦张孝纯皆本朝旧臣视忠文公自当愧
死何颜面复为此诗故书之以戒为臣之不忠者绍兴
间赠太傅谥忠文录用其子孙省劄云尚书省勘会到
张叔夜靖康间勤王及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所有
叔夜初除签书枢密及罢政恩数难以引用别因事故
釐革并特令给还事具列传从弟克戬守忻州亦死事
卷四 第 4a 页 WYG0864-0295a.png
赠延康殿学士谥忠确时一门死事者二人盛哉
自汉以来中国财用耗于边惟东汉为甚段颎传云永
初诸羌反十有四年用二百四十亿永和之末复经七
年用八十馀亿本规三年之费用五十四亿后平东羌
费四十四亿袁安封事云汉之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
岁一亿九十馀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向来议者
但怪遗契丹之数多而不知汉之费尤甚
汉天子崩皆葬后祔庙毕新君即位于庙中始行以日
卷四 第 4b 页 WYG0864-0295b.png
易月之制故葬日甚速文帝自崩至葬凡七日景帝十
三日惟哀帝最久一百五十日时王莽专政葬之迟速
不较也
汉为吏长子孙居官为姓氏于夏侯婴可见矣婴自高
祖起沛为太仆历惠吕文三朝不改
地理家不知起于何时自黄帝今大挠定甲子以支干
相配而分五行今地理家则有大五行之说如壬属水
地理家曰属火之类参以人之姓归五音分三十八将
卷四 第 5a 页 WYG0864-0295c.png
山以定吉凶近年又多用郭璞锦囊先看山从何来得
金山或木水火山土山各以五行生旺轮之吉方则要
山高水来凶方反是复以七星配之谓之天星法又有
用古青囊者只使三垣以壬亥为紫微垣丑艮为天市
垣乙卯为天乙巽巳为六尚书丙巳为少微垣丙丁老
人星辛酉为午太乙庚酉为天纲柄水出入俱无妨惟
坤申是地母不可用皆非圣人卜其宅兆之意然世人
贪于名利多惑其说
卷四 第 5b 页 WYG0864-0295d.png
古人戴冠上衣下裳衣则直领而宽袖裳则裙秦汉始
用今道士之服盖张天师汉人道家祖之周武帝始易
为袍上领下襕窄袖幞头穿靴取便武事五代以来幞
头则长其脚袍则宽其袖今之公服是也或云古之中
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亦古逢掖之衣
司马温公作通鉴两汉用荀悦袁宏汉纪唐用旧唐书
故与汉书及新唐书语不同非不欲始于三皇五帝盖
周平王以来包春秋经不可损益又不欲继获麟贻续
卷四 第 6a 页 WYG0864-0296a.png
经之讥故断自命韩赵魏为诸侯然春秋以后事杂见
于诸家而无统纪刘恕道原在局中探公意自三皇五
帝接于通鉴为前纪其言曰鲁隐之后止据左氏国语
史记诸子而增损不及春秋则无预于圣人之经其书
载三代事颇详苟得大手笔稍删其冗附于通鉴与之
并行上下数千年事如指诸掌司马公与之作序亦此
意也刘续改前纪作外纪然非通鉴外事盖不欲先于
司马也
卷四 第 6b 页 WYG0864-0296b.png
选人之制始于唐自中叶以来藩镇自辟召谓之版授
时号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摄耳国朝既收诸镇权自
一命以上皆注吏部选而选人有七阶留守判官至观
察判官为一等今承直郎节度掌书记观察度支使为一
等今儒林郎防禦团练军事判官京府至观察推官为
一等今文林郎防禦团练军事推官为一等今从事郎
县令录事参军为一等今从政郎试衔知县知录事为
一等今修职郎军巡判官司户等参军主簿尉为一等
卷四 第 7a 页 WYG0864-0296c.png
今迪功郎宣和间方改从今制有举官五员及六考以
上无过许改入京官国初任子进士甚鲜内而侍从官
常参官外而监司守倅皆得荐举历任及四考有举官
四员许改官增考为六考举官为五人于皇祐罢常参
官荐举于康定罢知杂御史以上荐举于治平罢通判
荐举于熙宁禁补发于乾道削荐纸严岁额于淳熙增
教官添县丞诸司属官而员益冗举削日减人有滞淹
之叹
卷四 第 7b 页 WYG0864-0296d.png
临安知府迁职至殿撰多兼工部兵部侍郎尚书盖二
部事简故也虽出于近制然亦是故事开封尹自真宗
由此建储不置尹改少尹作权知府以翰林学士之久
次者兼之谓之省府学士若以侍从充知府则望重有
事即得回奏自庶官进侍从则未免委曲应酬而权轻

绍兴既讲和务与民休息禁网阔疏富家巨室竟造房
廊赁金日增庚午辛未年间知江阴军赵隽之稍镌房
卷四 第 8a 页 WYG0864-0297a.png
金民间乐之相传云有旨蠲减镇江卖药人高嵩年十
九携小刀假皂衫幞头如京都亲事官状袖黄纸一绐
府门子云秦太师今赍知府迁转文字来府中人欣然
与之通传时知府张楠才仲就便坐见之展刺拜谒如
礼云太师有指挥乞退左右张挥去之嵩出袖中黄纸
徐步展于侧边桌上笼手近前遂出刀刺之张皆避过
微划损面上又刺其颈张仰首刀自其吻过张齧住一
指高负痛刀落巾为风飘出外虞候等入视见两人相
卷四 第 8b 页 WYG0864-0297b.png
持遂捕送狱鞫成具奏伏诛黄纸写云镇江府张楠违
背圣旨不放房钱自后房缗顿减矣
徽庙既内禅寻幸淮浙尝作小词名月上海棠末句云
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隆祐保祐之功盖谶于此谚语
谓风为孟婆非也段公路北户录云南方祝船神名曰
孟姥孟公梁简文船神记云又呼为孟公孟姥刘思贞
云元冥为水官死为水神冥孟声相似即元冥也
王荆公之生也有獾出于市一道人首常戴花时人目
卷四 第 9a 页 WYG0864-0297c.png
为戴花道人来访其父曰此文字之祥是儿当之他日
以文名天下因述其出处甚详俟至执政自当见之荆
公父书于册后休證不少差荆公甚神之洎拜两地戒
阍者有戴花道人来不问早暮即通一日道人果来荆
公见之述父所记渴见之意道人曰自此益得君谨无
复雠荆公叩之曰公前身李王也戒之遂辞去出戴花
道人传
高宗即位初隆祐送小冠曰此祖宗閒燕之所服也盖
卷四 第 9b 页 WYG0864-0297d.png
国朝帽而不巾燕居虽披袄亦帽否则小冠宣政间人
君始巾在元祐间独司马温公伊川先生以孱弱恶风
始裁皂䌷包首当时只谓之温公帽伊川帽亦未有巾
之名至渡江方著紫衫号为窄衫尽巾公卿皂𨽻下至
闾阎贱夫皆一律矣巾之制有圆顶方顶塼顶琴顶秦
伯阳又以塼顶服去顶内之重纱谓之四边净外又有
面袋等则近于怪矣魏道弼参政欲复衫帽竟不能
宣和以前士大夫辈行相等皆称字虽通上官亦不过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64-0298a.png
呼若大夫以上只云运判大夫之类秦忠献与人简尺
多云丈世俗效之虽贻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
朝议以下皆学士秦薨臣寮论列未几昔日之朝议进
而为太中学士进而为朝议近年尤甚知州而上皆有
太中通奉之称矣
古尺牍之制某顿首或再拜或启唐人始更为状末云
谨奉状谢不宣谨状或云谨上状不宣谨状月日某官
姓名状上某官北梦琐言云唐卢光启受知于租庸使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64-0298b.png
张浚浚出征并汾卢为致书疏凡一事别为一幅后不
闻他人为之唐末以来礼书庆贺为启一幅前不具衔
又一幅通时暄一幅不审迩辰颂祝加餐此二幅每幅
六行共三幅宣政间则启前具衔为一幅又以上二幅
六行者同为公启别叠七幅
当秦忠献当国有投以劄子者其制前去顿首再拜而
后加右谨具申呈月日具官姓名劄子多至十馀幅平
交则去申字庆元三年严叠楮之禁祇用三幅云后又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64-0298c.png
祇许用一幅殊为简便
国初公状之制前具官别行叙事后云牒件状如前谨
状宣和以后始用今制前具官别行稍低叙事讫复别
作一行稍高云右谨具申闻谨状
国朝印制仍唐旧诸王及中书门下印方二寸一分枢
密院宣徽三司尚书省诸司印方二寸惟尚书省印不
涂金节度使印方一寸九分涂金馀印方一寸八分观
察使印亦涂金又有朱记以给京城外处职司及军校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64-0298d.png
等其制长一寸七分广一寸六分今之印记多不如制
军校印尚有存者盖可考也
绍兴初尝获北方探事人云北人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
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加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
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即
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绍兴中军旅之兴急于用度度牒之出无节上户和籴
所得减价至三二十千时有无路不逢僧之语觉果了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64-0299a.png
诸人皆青出蓝者每人会下不啻一二千人徜徉江浙
间士夫富室巨家为之倾动小民亦信向佛法之盛无
出斯时东坡云殆非浮屠氏之福者是也果之南迁亦
坐此后禁度牒二十馀年间僧徒消烁殆尽福建诸寺
多用保甲看管今度牒卖八百贯人竞买之守之以坚
真良法也
古者马以驾车非朝臣正礼也宣帝时韦玄成以列侯
侍祠孝惠庙晨入庙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骑至庙下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64-0299b.png
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坐削爵唐睿宗时太子将释奠
有司草仪注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左庶子刘子元曰古
大夫乘车驾马騑服魏晋朝士驾牛车李广北征解鞍
憩息马援南伐据鞍顾盼则鞍马行于军旅戎服所便
江左尚书即乘马御史治之颜延年罢官骑马出入世
称放诞自唐迄本朝却以乘马朝服为礼如入朝及谒
庙先乘车至门外换马入宫门若从驾则宰执侍从官
皆骑从南郊祀上帝则宰相骑导以此言之古以乘车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64-0299c.png
为礼骑为不敬今人以骑为礼乘车为不恭古今异宜
如此
汉以丞相御史为两府杜延年传与两府及廷尉分章
赵充国传两府白遣义渠安国行视诸羌是也本朝自
改官制以少师少傅少保革太尉司徒司空宣政间改
武官又以太尉为武阶之长为真两府盖比参政枢密
也自五代以来尚书省为东府枢密院为西府自是参
枢亦云两府也而太尉即呼为两府太尉云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64-0299d.png
陆羽茶经云江左近日方有蜡面之号李氏别取乳作
片或号京挺的乳及骨子又云浙西湖州为上常州次
之湖州出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中常州出义兴(今宜/兴)君山
悬脚岭北岸下唐重修茶舍记贡茶御史大夫李栖筠
兴郡曰陆羽以为冠于他境栖筠始进故事湖州紫笋
以清明日到先荐宗庙后分赐近日紫笋生顾渚在湖
常间当茶时两郡太守毕至为盛集见蔡宽夫诗话玉
川子谢孟谏议寄新茶有手阅月团三百片又云天子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64-0300a.png
须尝阳羡茶则孟所寄乃阳羡茶也又湖守袁高诗云
捣声昏系晨众功何枯栌则阳羡又知是饼茶不特始
于李氏也袁诗又云黎氓辍耕农采掇实苦辛一夫且
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
掬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阴岭茶未吐
使曹牒已频今人不复为饼岂坐是耶
今有蜡梅按山谷诗后云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
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64-0300b.png
蜡梅木身与叶乃类蒴藋窦高州家有一丛能香一园
王立之诗话云蜡梅山谷初见之戏作二绝缘此盛行
于京师诗云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
味极不浅体熏山麝脐色染蔷薇露披拂不满襟时有
暗香度
山谷山矾花二首序云江之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
高数尺春间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
栽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64-0300c.png
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海岸孤绝处补陁落伽山
译者以谓小白花山予疑此山矾花尔不然何以观音
老人坚坐不去耶杜渊释之云此诗及序皆以山谷手
迹校过近世曾慥端伯作高斋诗话云唐人有题唐昌
观玉蕊花诗云一树珑璁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今
玚花即玉蕊花也介甫以比玚谓当用此玚字盖玚玉
名取其白山谷又更其名为山矾谓可以染也庐陵段
谦叔家有杨汝士与白二十二一帖唐昌玉蕊以少故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64-0300d.png
见黄耳自来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
也则知玚花之为玉蕊断无疑矣诗云北岭山矾取意
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
回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
笑把断花光水不通则知二花因山谷而名始著
水仙花有单叶者有千叶者杨诚斋云世以水仙为金
盏银台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盏深黄而金色至千
叶水仙其中花片捲皱密蹙一片之中下轻黄而上白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64-0301a.png
如染一截者与酒杯之状殊不相似安得以旧日俗名
辱之要之单叶者当命以旧名而千叶者乃真水仙云
薤叶葱根两不差重蕤风味独清佳薄揉肪玉围金钿
浅染鹅黄剩素纱台盏元非千叶种丰容要是小莲花
向来山谷相看日知是它家是当家
晏元献公鹿葱花诗云宫后扇开青雉尾羽人衣剪赤
霜文农皇药录真无谓不向萱丛辩纠纷注云本草经
云萱一名忘忧一名鹿葱今验此花中有鹿斑文与萱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64-0301b.png
小同而大异其开花亦不并时则知当以有鹿斑文者
为鹿葱无斑文者为萱云
李卫公草木记有永嘉之簇蝶今此花来于浙东四布
如蝶中有攒蕊晏元献云疑是簇蝶也公有玉蝴蝶诗
注此于下苏子由又有万蝴蝶花诗云谁唱残春蝶恋
花一团粉翅压枝斜美人懒向钗头插犹恐惊飞避鬓
鸦则知簇蝶万蝴蝶即今之玉蝴蝶也
今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64-0301c.png
为骨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鸡林志云高丽叠纸为扇
铜兽靥环加以银饰亦有画人物者中国转加华侈云
字有二义二十冠而字礼成人之道也仪父子突是已
五十有伯仲之字檀弓谓周道也仲遂叔肸是已今人
不复列即冠而便加伯仲非礼也
金石刻盖欲传久故必择石之良者峄山碑云刻此乐
石说者以谓石之可以为乐如泗滨浮磬之类近地惟
吴县之太湖铅山石最佳浙东石多带砂刻则费刀印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64-0301d.png
多则字边倒顿失字体尝见会稽禹庙一碑无字脉络
凸起甚奇古背有宣和间人刻字云初过时见有字今
重来字皆剥落恐后人疑作古碑非也碑额乃南朝人
字体后台州军资库前一碑下一分已剥落无字正与
禹庙碑相似上二分则有字乃是石之成层者缘打多
震起故余刻台州登瀛图取太湖石既坚且莹击之有
声郡人以为奇云
汉郡守权重据数千里之地官属皆自辟置生杀亦自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64-0302a.png
巳出故唐高祖易郡为州置刺史凡前日郡守之制皆
不可用至中叶置节度以统之权反甚于汉之郡守五
代其权为尤重艺祖尽收节度使归京师授以虚名而
赋厚禄命朝臣出知州事则前日节度之制亦不可用
复置转运提刑为监司以督察之其法暗合于唐而制
御之术益尽善矣
建康经图有孔子巷晋孝武太元十一年立宣尼庙后
移庙过秦淮水北以旧处为孔子寺巷曰孔子巷今平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64-0302b.png
江府亦有孔夫子巷盖崇观间兴三舍于此建长洲县学
后罢舍法学亦废今基址如故地则归临安裴氏目为
孔夫子巷嘉泰改元郡立坊名不知考此遂榜为孔圣
坊大抵南中言孔夫子巷者皆此义正如道家说黄帝
凡山水耸秀皆云黄帝于此上升曾不知黄帝未尝南
游也
柩之有旐礼曰死者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古人施
于柩侧近俗多用竹悬出于屋阴阳家从而附会之以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64-0302c.png
为死之魂悠扬于太空认此以归如浙东温台以至江
东诸郡兼采释氏之论从而易为幡植巨木高入云表
苟多子则立幡相接尤可怪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四分度之一者以一/日分为四分日之一)
(分/也)每月行二十九度半馀则十二月计行三百四十八
度又加十二半馀总六度计成三百五十四度所剩小
月馀度六日并五日及四分度之一六日共十二日以起
闰月一月一周天又二十九度半遂与日会且月以二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64-0302d.png
十九日过半而日不可分故两月各以二十九日半通
一月作小一月作大也太玄八十一首每首当四日半
七百二十九赞每日当二赞计七百二十九赞只当三
百六十四度之半欠半度并四分度之一计欠三分将
踦嬴二赞足其数成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据每
赞当一日二赞计四分却剩了一分老苏自为加分之
法将踦嬴二赞除去却将踦嬴所加四分分作一百八
分又开作四分每分当二十七除去一分外所存三分
卷四 第 20a 页 WYG0864-0303a.png
有八十一分每首加一分则与周天数合
古者于宗庙之祭盖九献始作乐九变以降神尸在室
中王用圭瓒酌郁鬯灌于地求神而后以璋瓒酌郁鬯
以亚灌王乃迎牲于庙门之外而大夫赞币从牲祝则
迎尸出于堂户牖间之位后先荐笾八豆八于前而王
丽牲于碑射而杀之以毛告纯以血告杀然后解为七
体腥之以献王以玉爵酌醴齐以献尸后亦以玉爵酌
醴齐以献尸用酌献尊此之谓朝践则朝事之笾是也
卷四 第 20b 页 WYG0864-0303b.png
馈食朝践之后体解其犬豕牛羊烹而熟之将献之时
后又先荐笾八豆八以配王之荐熟尸未入室之前王
与后再酌醴齐以献谓之馈食既讫后又献加笾八加
豆八而王又酌以酳尸后亦从王酳尸此之谓加笾之
实而羞自此进矣既酳而后又献羞笾八羞豆八而诸
臣进以酳尸焉故王与后各一灌而三献与诸臣之酳
是为九祭太祝又索祭于祊乐舞入以乐皇尸兼作六
代之乐遂行加爵为旅酬之始加爵者太子三公之长
卷四 第 21a 页 WYG0864-0303c.png
一人九卿之长一人各行一加爵复有三献若祭天则
七献汉世五供但一献人主即坐于东厢后世虽备三
献但责之有司而王后不预
古人多自称下官见于传记不一盖汉晋诸侯之国并
于其主称臣宋孝武孝建中始有制不得称臣止宜云
下官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书是也今人犹有言者
使臣之义始于藩镇国初武官处以三班号祇应官有
左右班供奉班是也太宗以其资品少又创三班借职
卷四 第 21b 页 WYG0864-0303d.png
三班奉职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东西头供奉官有司
号为小使臣内殿崇班内殿承制为大使臣宣政改制
易为郎使臣之名不改二字害义为多即与汉晋诸侯
王得臣其境内一同况此自是王官而称于比肩事主
之人尤碍理
西京杂记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射之
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
示厌辱之也故汉人目溷器为虎子郑司农注周礼有
卷四 第 22a 页 WYG0864-0304a.png
是言唐讳虎改为马今人云厕马子者是也
汉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今多言宝
跗盖出西京杂记
 
 
 
 
 
卷四 第 22b 页 WYG0864-0304b.png
 
 
 
 
 
 
 
 云麓漫抄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