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a 页 WYG1281-05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一
            明 王世贞 撰
说部
  宛委馀编六
每见史传称百六阳九而不得其说按洪景卢续笔云
以历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七
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b 页 WYG1281-0566b.png
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
十岁则值其一然则阳九即当承百六而言所谓灾岁
盖不止阳九也及考张世南游宦纪闻所载王湜太乙
肘后备检则云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
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
阴数之穷与景卢所记不同而甚有理又曰后羿寒浞
之乱得阳九之数七赧王衰微得阳九之数八桓灵卑
弱得阳九之数九炀帝灭亡得阳九之数十周宣王父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a 页 WYG1281-0567a.png
厉而子幽得百六之数十二敬王时吴越相残海内多
事得百六之数十三秦灭六国得百六之数十四东晋
播迁十六国分裂得百六之数极而反于一五代乱离
得百六之数三此所谓应者也舜禹至治得百六之数
七周成康得百六之数十一小甲雍已得阳九之数五
而百六之数九庚乙武丁得阳九之数六不降得百六
之数八盘庚小辛得百六之数十汉明章得百六之数
十五唐贞观得百六之数二此所谓不应者也余尝以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b 页 WYG1281-0567b.png
此试楚士无一知者又有元二之厄不可晓或云即元
元也讹而为二耳又云杨孟文石门颂中遭元二西夷
虐残孔耽碑元二坎轲人民相食赵明诚云若作元元
不成文理然遍考历数书无之愚窃谓恐即入元百六
而为阳九次为阴九词人深晦阳九阴九之语为元二
耳姑记以俟知者
灵宝经阳九百六劫之大者也阳极于九故云阳九阴
极于六故云百六即阴六也小则三千三百年次则九
卷一百六十一 第 3a 页 WYG1281-0567c.png
千九百年大则九九八十一万年为劫终也又洞玄运
会经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道迹经言阳九者
天旱海涌而陆焦百六者大水海陆而陵渊按道经所
载阳九百六又稍不同附记于此
宋姚宏校战国策四百八十馀条太史公所采九十馀
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其正文遗逸如司马贞引马犯
谓周君徐广引韩兵入西周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
七王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史记正义碣石
卷一百六十一 第 3b 页 WYG1281-0567d.png
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春秋后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
古瑟之类略可见者今本所无也至于张仪说惠王及
韩非初见秦厉怜王引诗乃韩婴外传后人不可得而
质矣
梁书萧琛为宣城太守时有北僧南渡唯赍一葫芦中
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旧本琛固
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
之例作𨽻作篆琛甚秘之后以饷鄱阳王范乃献于东
卷一百六十一 第 4a 页 WYG1281-0568a.png
宫又刘之遴传太子令之遴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
同之遴上十事云案范本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郎班固上而今本无序传称中篇今本止称叙传今本
叙传载班彪事行范本云稚生彪自有传今本纪及表
志列传不相合为次而范本相合为次总成三十八卷
今本外戚在西域后范本外戚次帝纪下今本高五子
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宣元六王杂在诸传秩中范
本诸王悉次外戚下在陈项前今本韩彭等述云信惟
卷一百六十一 第 4b 页 WYG1281-0568b.png
饿𨽻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隐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
王范本云淮阴毅毅杖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
为侯王云起龙骧范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雅诂
而今本无此卷考今刻行之书唯今本而范本固不存
也然大约亦可取正吾尝欲去史记之褚先生与司马
贞而订为书及以鄱阳所上汉书卷数校刻之唯解音
释义不存似亦可考而补也书此以俟
孟子所称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按所嫁乃阖闾长子
卷一百六十一 第 5a 页 WYG1281-0568c.png
名终累俱早亡葬常熟北二里海隅山东南岭葬毕化
为白龙而逝又齐女日夜思其家哭因名其门曰齐门
今吾郡犹存化龙事虽怪诞第夫差不闻齐女为夫人
则终累为得之意是阖闾破楚后景公畏而女其子也
卑犹山为太宰伯嚭葬地后勾践灭吴以嚭不忠于所
事僇之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皆同然按左传哀之二
十二年越灭吴至二十四年公如越得太子适郢将妻
公而多与之地季孙惧使因太宰嚭而纳赂焉乃止杜
卷一百六十一 第 5b 页 WYG1281-0568d.png
预注曰嚭故吴臣也岂越初感伯嚭内应之恩而用之
后始僇之耶
壬寅暮秋余游西洞庭登毛公坛见所谓丹井石台遗
迹求所谓毛公者而不知其名寻入林屋洞访灵威丈
人之迹而不知其姓今见钱氏所寄陆广微吴地记毛
公即灵威丈人名苌始为之一快既而思之恐未真也
又有云般若台晋穆侯何曾置按何曾封安成公谥曰
孝当其卒于晋时吴尚未平也曾何得来此又永定寺
卷一百六十一 第 6a 页 WYG1281-0569a.png
梁天监三年苏州刺史顾彦先置禅房寺宋建武二年
苏州刺史张岱置按晋初有顾彦先天监初不闻也是
时吴郡属扬州不称苏州又不设刺史宴圣寺梁天监
三年司徒长史吴郡张融舍按融卒于齐不及梁天监
也公孙接田疆古冶子死于齐何得葬海盐东十五里
又古乐府载其墓在荡阴里甚明灵岩寺为晋太尉陆
玩舍按玩官司空赠止本官非太尉也又称葬鸡笼山
在吴县西北按既称陪陵葬当在建业支硎山支道林
卷一百六十一 第 6b 页 WYG1281-0569b.png
隐此后得道乘白马升天而去按道林性爱马故山有
洗马涧未尝升天也又诸樊立至夫差没一百七年按寿梦
卒以襄十二年哀二十二年而夫差没凡八十九年记俱误也
秦相范雎初但知有张禄而已至须贾入而真姓
名出陆逊初名议至为荆州牧始名逊袁粲初名悯
孙为侍中始名粲明张孚敬初名璁为少傅以上嫌名
改为孚敬姚崇初名元之又名元崇最后名崇三名俱
拜相明冯胜初名国胜次名宗异最后名胜封宋国公
卷一百六十一 第 7a 页 WYG1281-0569c.png
史称博陆侯不学无术废立大事伊训明徵乃问古有
如此不至答娈生兄弟书曰昔殷王祖甲一产二子曰
嚚曰良以卯日生嚚以巳日生良以嚚为兄良为弟许
釐庄公一产二女曰妹曰笩楚大夫唐勤一产二子一
男一女男曰贞夫女曰琼华近代郑昌时文长茜一生
二男滕公一生二女李黎生一男一女并以前生为长
此又近似该博老儒何也
王莽时勃海尹方年二十一无所师友性智开敏明达
卷一百六十一 第 7b 页 WYG1281-0569d.png
六艺魏都叔淳于仓奏方不学而文能读诵论义引五
经文文说议事厌合众人之心帝徵方使射蜚虫筴射
无不知者天下谓之圣人然则方之才技当在曼倩公
明间而遗言行迹不甚著定是蚤夭耳
祢正平气高一世如荀文若之类无所不诋讥仅与孔
杨善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无足言者
其至荆州独见赵戬而叹曰所谓剑则干将莫邪木则
椅桐梓漆人则颜冉仲弓也戬在三辅避乱之荆依刘
卷一百六十一 第 8a 页 WYG1281-0570a.png
表而名不甚著故记之伯喈重王仲宣时亦在荆土而
正平不称许不可知也
陆士龙诗故不如士衡耳至本传所载范阳卢志于众
中问曰陆逊陆抗于君远近机曰如君于卢毓卢珽志
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此哉机
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不知耶议者以此定二陆优劣
窃恐未尔武帝尝问吾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曰
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后彦为交州
卷一百六十一 第 8b 页 WYG1281-0570b.png
饷士衡兄弟士衡将受之士龙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
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乃止此段事绝同乃大相反
何也要之致严取与觉士龙为胜
汉告反之典封列侯为过盛韩信彭越皆吕后使人告
之也而彭越舍人传不载姓名其人亦不封告信者乐
说封慎阳侯享国五十一年至孙买之而始弃市国绝
告英布者贲赫封期思侯享国二十九年无后按告彭
越舍人当是帝后知是吕后使故不封而慎阳过享乃
卷一百六十一 第 9a 页 WYG1281-0570c.png
尔天道似未有知也
石敬伦每与王处仲入学戏见颜渊像而叹曰若与同
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间王曰不知馀人云何子贡去卿
差近石正色云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牖语人萧
敬范为湘州好宾友酣宴终辰座客满筵言谈不倦尝
谓湘东王曰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
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岂如临清风对
朗月登山汎水肆意酣歌也二语各有致未可尽非
卷一百六十一 第 9b 页 WYG1281-0570d.png
沈休文久处端揆有志台司与徐勉最善乃以书陈情
于勉其略谓今岁开元礼年云至悬车之请事由恩夺
又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
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
月增日笃取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不及前差后剧必
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
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若此不休日复一日将贻圣
主不追之恨冒言表闻乞归老之秩若天假其年还得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1281-0571a.png
平健才力所堪惟恩是策勉为言于高祖请三司之仪
不许但加鼓吹而已是休文一衰病老公不知止足者
也大是杀风景事而后世因瘦腰一语误入词调呼之
为沈郎又以为风流之症极大可笑沈语曲尽老态故
略存之
王莽初改匈奴单于为恭奴善于改囊知牙斯名为知
后以其叛改为降奴服于黜高句骊为下句骊武照改
突厥默啜为斩啜契丹帅孙万荣为孙万斩闰篡之人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1281-0571b.png
举动相同乃尔
生曰名死曰讳然汉时不必尔按樊毅西岳庙碑云弘
农太守河南樊君讳毅毅时在也赵明诚录云汉碑生
而称讳者甚众不特此又父母亡曰考妣而汉冀州从
事郭君碑云哀哀考妣追惟霣灵卜商号咷丧子失明
尔雅云父为考母为妣郭璞既引礼记生曰父母妻终
曰考妣嫔复援诸书以为非生死之异称犹今谓兄为
昆妹为媢耳笔此以俟考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1281-0571c.png
杨大年谈苑云千文字题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
韵敕字乃梁字传写误尔当时帝王命令尚未称敕至
唐显庆中有云不经凤阁鸾台不得称敕敕之名始定
据此可发一笑而赵明诚乃举后周赵文渊华岳河渎
碑书奉敕撰以辨之此又不必尔也按南北二史人主
命令俱谓之敕北齐乐陵王百年因习书书数敕字闻
之武成发怒召入杀之又齐废帝倖臣徐龙驹住含章
殿著黄纶帽被貂裘南面向按代帝画敕此岂僻事而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1281-0571d.png
杨不知之所谓不经凤阁云云者正以阻抑内降之敕
云尔
东昏侯三妃梁武初以潘妃不从赐缢欲留余妃纳谏
以赐王茂而不能已纳吴淑媛七月而生萧综以自疑
叛北良可笑综事极难处人至此岂非不幸耶
王粲乃毕万之后至惠王之子以王为氏王剪则周太
子晋之后五侯则齐田和之后田即陈氏陈之先为舜
故新莽以姚妫陈田王氏为宗室而已自取王所女东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1281-0572a.png
莱王基为子纳太原王沉女亦此意也
吾乡陆象孙谓投名刺既称顿首不当复言拜故尔然
周礼辨九拜之仪一稽首二顿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
顿首拜头叩地也又奇拜一拜也褒拜再拜也肃拜但
俯下手即今之揖也好奇者有称肃拜不知其自处于
倨而称顿首者亦无所不可若称奇拜褒拜亦通
野客丛书影字古用景自葛洪撰字苑始加彡为影战
阵之字古用陈王右军小学章旁作车为阵隋国隋州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1281-0572b.png
古用随杨坚以其近遁走去辵作隋叠字古作叠王莽
以三日太盛改从三田作叠古之对字丵下从口汉文
帝以口多非实改从土罪字自下从辛始皇以字形似
皇字遂改从网从非古劭字从刀刘宋太子名劭而恶
字文为召刀遂改刀为力其说颇新而可据然亦有不
尽然者纸纸二说尤穿凿故不复记
山海经曰西九千里曰夸父之山其北多有林焉名桃
林其中多马多马而放牛于其野亦可笑也又春秋文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1281-0572c.png
文公十三年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以备秦以曲沃
之官守之故曰曲沃城非曲沃也然则此为放牛地矣
沈佺期诗有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今本
作青山非也佺期集有从崇山向越裳诗序云按九真
图崇山距越裳四十里杉谷古崇山竹溪从道明国来
于崇山北二十五里合水欹缺藤竹明昧有三十峰夹
水直上千馀仞所谓放驩兜于崇山者盖此地也一统
志云崇山在慈利县西三十里即放驩兜之所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1281-0572d.png
一统志黄山有刘宋谢晦庙晦刺荆州尝过黄山顾瞻
久之后卒柩过不肯去因葬焉民为立庙宋封显应公
本朝定祭以八月二十九日晦逆臣也本末甚明宋人
既不之考而洪武天顺诸礼官儒臣皆似目无古人者
可笑可笑
淮南子马聋虫也用脩以为奇语按龙无耳牛耳皆实
其听皆以角可称聋若马则彼此能相语何言聋也
如淳汉仪注及胡母敬俱云武帝始置太史公位在丞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1281-0573a.png
相上以司马谈为之凡天下计出先上太史副上丞相
此言误也太史令六百石一云千石迁之自传云天子
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
且卒此岂位在丞相上者至所报任少卿书中所谓仆
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又云仆亦尝
厕下大夫之列又可徵矣所谓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
相盖上之天子而太史其守藏者也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1281-0573b.png
陆子渊谓宋太宗平列国所谓祼将之士颇多无地处之
于是设六馆脩大部书命宋白等总之三大部者册府
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也御览外又别脩广记五百
卷按三大部即御览广记英华也册府元龟脩于真宗

姑苏志载朱勔事其一叶氏笔衡云黄策为两浙漕使
被旨籍勔家策故迟其往且声言曰朱节使非他人比
罪不过进花木耳所以遣我者亦以乡人故也朱氏遂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1281-0573c.png
稍得为徙匿计吴中旧事则云勔败检其家资有黄发
勾者素与勔不恊既被旨黎明造其室家人妇女悉驱
之出小民之家无敢容纳其纪事之不同如此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昔人颇有以绛侯为失计者
王应麟则曰考之仪礼乡射疏凡事无问吉凶皆左袒
是以士丧礼及大射皆袒左惟受刑则袒右故觐礼云
右肉袒注云刑宜施于右是也以是考之勃诛诸吕之
计已定若为吕氏则有刑故以右袒令之耳吴兴陈霆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1281-0573d.png
则云淖齿弑齐王王孙贾入市中呼曰淖齿乱齐国杀
湣王欲与我诛淖齿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是勃之先
已有以袒右令众者今以袒右当受刑则市人从讨者
当刑否耶应麟之考据自以为得情而不能不屈于陈
氏矣然皆未得其情者也勃老将也已预知众心之归
刘氏而不能无疑于吕氏之有党盖令一下而或间有
右袒者或迟疑未左者立诛之以令众如杨素朱滔之
举耳岂至此而始觇人心之向背哉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1281-0574a.png
唐书皮日休后仕黄巢为学士以造谶文致忤见杀按
日休后实遁于吴越以善终其子曰光业为其国丞相
见陆游集
吴越春秋楚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遣使者驾驷马封
函印缓往诈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
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
奢为国相封二子尚为鸿都侯胥为盖侯按楚虽僣称
王其令尹公子虽至贵亲未有封侯者也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1281-0574b.png
今人不识字者称不识一丁唐书有挽两石弓不如识一
丁王楙考谓个字之误引续世说谓此个字及张翠微
考异亦谓个字又引蜀志南史皆有所识不过十字语
刘知几谓王平所识仅通十字复以为十字之误恐俱
未然庄子谓丁字有尾丁尾左引非右引也然则庄子
亦可谓不识一丁矣又秦符坚载记太元七年飨群臣
于前殿乐奏赋诗秦州别驾天水姜平子诗有丁字直
而不曲坚问其故平子曰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1281-0574c.png
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坚笑曰名不虚得因擢为上第
岂其时谓平子擢上第而不识丁字耶
余以癸酉之楚江行过黄州睹有浮而编竹木筏者连
十馀家鸡犬相望亦有豆棚瓜架之属取陆务观江行
记考之当时筏犹大铺以土可种菜今不尔也闻洞庭
湖中大者尚可种菜杨用脩引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
种王氏农书云即江南之架田也架田一名葑田以木
缚架为曲田系浮水面葑泥附木架上葑即菰根也根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1281-0574d.png
最系而善紏结以土泥著上刈去其蔓便可耕种江东
淮南二处皆有之其田随水上下东西故南方有盗田
复引郭璞江赋云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疏赋江
而云芒种嘉蔬又曰匪艺又曰自然非葑田而何余按
嵇含草木志薤叶如落苏而小性冷而味甘南人编苇
为筏作小孔浮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
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实南方之奇蔬也含亦引江赋
自然嘉蔬语然仅一种菜耳今谓为葑田恐王氏既误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1281-0575a.png
而用脩复承之且璞辞明云标之以翠蘙汎之以游菰
鳞被菱荷攒布水蓏翘茎瀵蕊擢颖散里盖菱芡石华
之属耳此岂葑田也吴中有门曰葑广韵注去声菰根
也吴中有葑田盖水田耳若谓浮水之田可以连畛接
亩未必有之
市巷人俚歌称杨业之子曰杨六郎延昭延昭之子宗
保宗保子文广征南陷南中其事多诬罔及览宋景濂
所撰杨氏家传杨端者其先太原人仕会稽为望族徙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1281-0575b.png
寓京兆唐末南诏陷播州端应募往复之遂有其地传
子牧南牧南传三公三公传次子实实生昭无子时宋
益州刺史杨延昭之子充广使广西与昭通谱以其子
贵迁后之自是有播州者皆贵迁之后也贵迁子光震
光震子始名文广后至粲而大迄今为播州宣慰使按
宋史延昭初名延朗仕至保州防禦使高阳关副都部
署有子曰文广从狄青南征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
累迁定州路副都总管以没今家传所记以子贵迁后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1281-0575c.png
杨昭者当广州钤辖时耶家传不言文广而云延广盖
以第三世复有文广故讳之耳宋史又不著文广有后
与否本朝杨武襄洪子俊从子信能俱有威名故人以
附会业延昭辈称杨家将却不足论
今徐州下百二十里为吕梁洪水势险急漕河之喉咽
也庄子所称吕梁在吕梁县南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
曰吕梁也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后渐平细又水经
注湳水出善无县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历于吕
卷一百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1281-0575d.png
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其岩层岫迂涧曲涯深巨石崇竦
壁立千仞河流激荡飙涌云驰雷渀电泄震天动地司
马彪曰吕梁在离石县西今人知徐之吕梁洪而不知
吕县离石之两吕梁洪也
沈佺期诗玄莬城南秋夜长或以为菟作平声非也按
袁绍典略睢固字白菟屯射犬或戒固曰将军字菟而
此邑名犬菟见犬其势必惊宜急去菟不从为魏太祖
所破诛然则菟当为兔从兔呼广韵于去声注草名又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0a 页 WYG1281-0576a.png
北复姓而不言与兔通故记之
太公望为汲人县民社宣白崔瑗令曰太公生于汲旧
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太公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
尊祖于是立坛祀之何其迂也不虞人以崔杼致讥乎
宋仁宗无子有一臣僚上言程婴公孙杵臼共存赵宗
而血食永绝所以后宫鲜胤乃诏封侯庙祭仍迁此僚
一官前后事俱可笑
十二属取牛鼠之类或以为形体有缺不全如鼠无胆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0b 页 WYG1281-0576b.png
牛无下齿虎短项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
瞳猴无脾鸡无外肾狗无肠猪无筋之类而亦有未然
者旸谷漫录云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
以为名鼠五指龙五爪马单蹄猴五指狗五指丑卯巳
未酉亥俱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牛两爪蛇双舌
羊四爪鸡四爪猪四爪王充论衡则云五行之气有贼
害含血之虫相胜服其验何也曰寅木也其禽虎戌土
也其禽犬丑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木胜土故犬与牛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1a 页 WYG1281-0576c.png
羊为虎所服亥水也其禽豕巳火也其禽蛇子亦水也
其禽鼠午亦火也其禽马水胜火故豕食蛇(阙/)
      而腹胀此说尤似不经都元敬辨之甚

羯鼓录虽存无有能传其法者开元帝最为妙绝宋璟
裴冕李皋亦精其理宋元祐中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
合蝉滴滴泉曲其人死遂绝又有尺八者小说所载酒
令遥望渔舟不隔尺八又明皇在仙宫以好吹尺八谪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1b 页 WYG1281-0576d.png
人间沈括云马融笛赋空洞无底剡其上五孔一孔出
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杨用脩云六孔旁一孔加竹木足
黄钟一均或谓之尺八管然则尺八亦笛类也
发属于心禀火气故上生须属肾禀水气故下生眉属
肝故侧生男子肾气外行上为须下为势故女子黄门
无势亦无须
晋人喜服寒食散云服之使人神志开朗至病发则云
散发反以为贵證又喜服五石散孙思邈云五石散大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2a 页 WYG1281-0577a.png
猛毒宁食野葛无食五石宜急焚其方以绝万世之祸
沈括言唐人诗多有言吴钩吴钩者刀名也刀弯今南
唐用之谓之葛党刀按吴越春秋阖闾既宝莫耶复令
国中作钩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
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诣
宫门求赏王问其故曰吾之作钩也贪而杀二子衅成
二钩王以举众钩以示之何者是也钩师向钩而呼二
子之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2b 页 WYG1281-0577b.png
口两钩皆飞著父之胸王大惊乃赏百金遂服之此吴
钩之所由名以为弯刃似也
陆士衡文集所为周孝侯墓碑其自西讨以前皆可据
独所谓弦尽矢绝番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而怒曰
此是吾按节授命之日何以退为大臣以身殉国不亦
可乎其下却云韩信背水之军未遑得喻工输萦带之
势早拟连踪莫不梯山架壑襁负来归戎士捍其封疆
农人展其耕织又云元康九年回疾增加奄延馆舍春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3a 页 WYG1281-0577c.png
秋六十有二天子以大臣之葬师傅之礼亲临殡壤建
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平西将军封清流亭侯谥
曰孝礼也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京城地五十亩为第诏
曰处母年老加以逆旅远人朕每悯念给其医药酒米
赐以终年以太兴二年岁在己卯正月十日葬于义兴
旧原娶盛氏有四子靖玘札硕此大可怪按本纪永熙
七年处及齐万年战败绩死之诏赠官爵赐赉恤母俱
与碑同但所谓回疾增加奄延馆舍何说也且惠悯怀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3b 页 WYG1281-0577d.png
元俱无元康九年号而元帝为晋王之岁追谥处为孝
侯今所谓建武元年者其明年也士衡以太安二年为
成都王颍所杀又十五年而为建武元年何舛谬如此
岂士衡先为文成其家至建武后始立碑讳战殁而改
其辞又增太安以后诏令乎传言三子玘靖札碑言四
子最少者硕
尚书之尚本当作上音读或云秦时人臣避上字故作
常音至今因之不改若二十八宿音秀则洪景卢以为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4a 页 WYG1281-0578a.png
当如本音且引说苑辨物篇曰天之五星运气于五行
所谓宿者日月五星之所宿也按宿之音秀北音误之
盖元人词曲皆入秀字去上韵至宿州之宿则入徐字
而以近徐州故别呼为南徐州北音之谬若此
晋人如温太真桓元子宋武帝之类皆好六博摴蒲唐
名相如房玄龄姚元之之类微时亦皆为之韩昌黎以
道学文章自任尤所笃好其所著画记云在京师甚无
事同居有独孤生申叔者与余弹棋幸胜之是也张籍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4b 页 WYG1281-0578b.png
与昌黎书云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前以
为欢此有累于盛德又商论之际或不容人之短如在
私尚胜者亦有所累也况为博塞之戏与人竞财乎废
弃时日不识其然愿绝博塞之好弃无实之谈昌黎报
书止言驳杂而不及博塞盖亦有所讳也
用脩谓苴字有十四音景卢谓委蛇有十二变俱可称
引證之博矣
左传币锦二两注云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一两一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5a 页 WYG1281-0578c.png
疋也然则一端不可以言一疋公羊传乘马束帛束帛
谓玄三纁二玄三法天纁二象地然则今人以一疋帛
为束帛亦非也
墨子云楚灵王好细腰故其臣皆三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缘墙然后起韩非子云楚庄王好细腰国中皆饿死
以理言之当是灵王也然谓宫中多饿死则近楚王之
好细腰谓女子也其臣何故三饭
隋书许智藏传秦王俊有疾上驰召智藏治之王梦其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5b 页 WYG1281-0578d.png
亡妃崔氏泣曰本来相迎许智藏将至当必相苦为之
奈何明夜俊又梦曰妾得计矣当入灵府中以避之及
智藏至为俊诊脉曰疾已入心当即发痫不可救也俊
果数日而薨及考秦王俊传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
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由是遇疾徵还京师明年薨妃
以毒王之故下诏废绝赐死于家然则梦中故妃崔氏
何人也其自相矛盾如此
魏志洛阳虽经破乱而旧三字石经宛然犹存至冯熙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6a 页 WYG1281-0579a.png
与常伯存相继为州废毁分用大至颓落按汉熹平四
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棠溪典等正定六经文字邕自
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后魏武定四年移邺
都河阳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者殆不得半然则冯
熙常伯存所损十之二三而堕水者又三四也周大象
中诏徙邺城石经于洛时为军人破毁至有窃载还邺
者船坏皆没存者破作桥基隋开皇六年自邺洛载入
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不果大业之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6b 页 WYG1281-0579b.png
乱多为柱础贞观初魏徵始鸠集之十不一存然传拓
之本犹在赵绰云唐造防秋馆穿地多得石经故洛中
人士逮今有之又宋初于唐御史府掘得十一馀石黄
黄伯思见尚书二百三十六字董逌见论语第一及第十
四一石二百七十字十八至二十一石三百五十七字
赵明诚有千馀字谓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乃魏时所
建不可知然前辈所记关中藩司尚有数石而余严访
之俱无踪迹岂其存者亦为柱础之类耶为一慨而书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7a 页 WYG1281-0579c.png

今世称三苏曰老泉东坡颍滨石林燕语则云苏子瞻
谪黄州号东坡居士东坡其所居地也晚又号老泉山
人以眉山先茔有老翁泉故云子由自岭外归许下号
颍滨遗老亦自为传家有遗老斋叶梦得之言恐自有

唐有四元崔延翰又为制科首也宋三元则王丞相曾
杨学士寘冯枢使京金孟学士宗献元王宪佥宗哲明
卷一百六十一 第 27b 页 WYG1281-0579d.png
商少保辂若欧阳少师脩则本州及太学礼部试称三
元而廷试在第五非真三元也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