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六 第 1a 页 WYG1280-080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十六
            明 王世贞 撰
文部
 策四首
  湖广第二问
 问天官家言谈说灾祥祸福若指诸掌其大槩三焉
 有远而不变者如元会所纪阳九百六之类是也有
卷一百十六 第 1b 页 WYG1280-0806d.png
 近而可推者日月薄蚀五星躔度正犯之类是也有
 卒来而不可究者彗孛凌变寒暑霜雹震骞水旱之
 类是也然推天以徵人则于法有合有不合推人以
 徵天则于数有验有不验果何也说者以为三代时
 人主之精诚彻于天天视听为一而后不能尽然又
 谓太史失其官躔野变其度而不尽能一一应然欤
 否耶当世宗末海内报灾异者不虚月而奏其祥者
 辄上闻然至于今而寓宇宁晏外藩宾服民心忻如
卷一百十六 第 2a 页 WYG1280-0807a.png
 也即往者星异小小而圣主哲辅交相为儆固借此
 益脩其德以仰承仁爱顾其数有可推而其道有可
 尽者乎诸生毋以不经对请用以观异日
执事发策而以上天之运象与灾祥之应否为问诸生
鄙人也上之不能穷神知化以契上帝陟降之精而下
之束于制不能窥见天官推步占候之法毋乃以臆问
而令诸生以臆对乎虽然窃有以窥问者之旨不在天
而在人也盖执事之问三而人事不与焉其曰阳九百
卷一百十六 第 2b 页 WYG1280-0807b.png
六者自然之运也载于太乙肘后甚详曰凡四百五十
六年而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而一百六阳九奇数也
为阳数穷百六阴数也为阴数穷皆所谓厄候也考之
羿浞而得阳九七周赧而得阳九八汉延熹光和而得
阳九九隋大业而得阳九十周厉幽而其间得百六十二
敬王而得百六十三六国与秦之际而得百六十四晋
为十六国而得百六之数极而反于一五代而得百六
之数三其分裂乖散可谓章章应矣然舜禹而得百六
卷一百十六 第 3a 页 WYG1280-0807c.png
之数七小甲雍已而得阳九之数五百六之数九庚乙
武丁而得阳九之数六不降而得百六之数八盘庚小
辛而得百六之数十周成康而得百六之数十一汉明
章而得百六之数十五唐文皇而得百六之数二此于
时不大小称治哉而又胡以盭戾若此也夫气运不足
言也至于近而可推者日月薄蚀及五星躔度正犯之
类是也象见而天下之祸福因之所谓天感人也卒来
而不可究者彗孛凌变寒暑霜雹震骞水旱之类是也
卷一百十六 第 3b 页 WYG1280-0807d.png
几动而天之灾祥应之所谓人感天也日月之交月行
黄道而日为掩则日食是曰阴胜阳其变重月行在望
与日冲月入于日暗虚之内则月食是曰阳胜阴其变
轻圣人扶阳而尊君曰日君道也于其食谨书而备戒
之然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所著见不过三十六而已
前汉二百一十三年而食者五十三后汉百九十六年
而食者七十二岂春秋之际为能治于汉耶说者谓史
佚而不尽载近矣而是所谓日食者其尽能为灾于汉
卷一百十六 第 4a 页 WYG1280-0808a.png
否也自日月而下者毋过五星为其能尽天之五行也
岁星最吉其所居国不可伐能伐人填星次之凡国居
久则福厚荧惑最凶所居国受殃太白次之辰星又次
之要之犯道变色则皆足以为灾久伏不出则必化而
为彗彗之所指靡不立祸然亦安能一一而令人应耶
夫吉星不能挽之而使留凶曜不能推之而使去则所
以感人者亦辽邈也吾姑举数者以證之夫吕后以日
食而逝然此非人主比也殁未几而真主自代来以二
卷一百十六 第 4b 页 WYG1280-0808b.png
十二年之治而永汉祚于四百日食抑何祥也秦王以
太白经天而有天下然此非易姓比也立未几而仁义
行有效以二十三年之治而昌唐历于三百安在太白
之为天下兵也文帝时一日而裂山者二十九一雨而
为日者二十五坏民居至八千之众法以为君道废坏
民失所应也夫君道不坏而民安佚孰有踰文帝者也
又其四年六月雨雪法以为诛杀过当应也君仁而不
过诛杀孰有踰文帝者也世治则凤凰见麒麟游芝草
卷一百十六 第 5a 页 WYG1280-0808c.png
生凤一见于汉桓之元嘉再见于灵之光和苍麟十六
骖驾于石虎芝草数万供养于宣和彼四君者是遵何
德哉世之为解者曰三代而上人主之精诚与上帝相
为流通上帝日卑其视听而待之是人主与天一也故
一遇变而立应一脩德而立改三代而下既不克斋明
其德以默与之契而又未尝中心慄慄以承其变是人
主与天二也是以有应有不应也然所谓九年之水于
尧而七年之旱于汤者亦未闻其能逆销之也则夫箑
卷一百十六 第 5b 页 WYG1280-0808d.png
脯蓂荚屈轶觟䚦之类吾不敢尽以为和德应也则又
曰帝尧之世羲和钦昊天而其仲若叔分殷四时矣夫
以杳眇不易测之政冠万机而推策无可据之人踞四
岳九官十二牧之上其事若迂而甚专笃是以职脩而
动辄验汉兴太史公之职等于卜筮供奉而今且以一
书算白丁充之矣夫安能望其明天道而察民故也是
或一道也则又曰分野非故也夫以益州而远属魏以
冀州而属蕞尔之卫燕在北而东配析木鲁在东而西
卷一百十六 第 6a 页 WYG1280-0809a.png
配降娄秦西北而鹑首次东南吴越东南而星纪次东
北盖自古犹疑之况于今荆扬二州地半天下而户口
人物实当天下十之八夫躔度安得而不下移也且当
春秋战国时国各以地应今废郡国而尽欲以朝事当
之又安能一一验也是又一道也凡此皆执事之所疑
也愚则以为天地大矣人于其间取吾形气之似者而
欲配之已取吾机之相通者而测之已又取吾法之可
推者而模范之谓天地在是矣其合者固恒而不合者
卷一百十六 第 6b 页 WYG1280-0809b.png
亦恒也当嘉靖时彗若蚩尤之旗无所不犯山陜之间
坼地千里摧百万人之命夏霜冬雹水旱霆火靡岁无
之远方波臣不得尽睹脩省之实而宗伯所陈事非瑞
芝即白龟鹿也私心固不胜其忧矣而十载之内岁益
登纲纪益振朝野益恬穆无事岂所谓不在天而在人
者盖有道耶抑高皇帝之功德贻后者与宇宙并而灾
祥不能撼耶客岁象异特小小耳既非五星之精所化
不过周伯王蓬之属而其在阁道上下者占不过兵革
卷一百十六 第 7a 页 WYG1280-0809c.png
寇窃伏奸在侧耳圣主哲辅公卿台諌恐然而交相戒
者何也愚有以窥其故矣夫人主之摄下也无所不靡
而其于言动也无所不快意盖天下让尊焉使非有更
尊而为天者以临之而又出灾异以警示之几何而不
日流于骄且怠耶不然彻乐避殿减膳菲服要亦责躬
之虚文而所谓求言宥过赐租省刑亦有国之常政又
何必待示变而始克举也是故人主而能祗敬则大戊
之桑榖高宗之雉雊为大戊高宗昭德也宋景之荧惑
卷一百十六 第 7b 页 WYG1280-0809d.png
为宋景昭贤也人主而汰则含誉彗矣平虑鬼目矣甘
露雀饧矣愚故曰执事之旨不在天而在人也
  第三问
 问史有二家左氏志编年而太史公列传纪其得失
 亦大略相当自荀悦袁宏之流祖左氏班固陈寿范
 晔之伦业司马由陈范而晋南北朝至胜国犹宗之
 而左氏盖寥寥也至宋涑水氏始略法其凡而著通
 鉴业以佐人主治道而已明兴国大政閟于金匮石
卷一百十六 第 8a 页 WYG1280-0810a.png
 室而不得窥然以脩史者徵之代出人手其贤否不
 一也不至无矛盾否国史家乘其亦可信而徵否吾
 欲用班固兰台例尽出国史之藏而使贤而才者司
 其事务合于昔贤之所谓三长者而后成书宋以后
 事别列为编年而续涑水氏以备人主乙夜之览不
 识有可以当之者否不佞请因诸君子以观倚相之
 绪
愚尝读文中子之书曰史之失自迁固始也记繁而志
卷一百十六 第 8b 页 WYG1280-0810b.png
寡则又未尝不叹其言之失也夫经有不必记者而
史有不必志孔子之作春秋也而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之伦著焉中国荆蛮君子小人之界判焉盖二百四十
二年而千万世揆是也故经不敢续也亦无所事续也
至于史则不然一代缺而一代之迹泯如也一郡国缺
而一郡国之迹泯如也贤者不幸而不见德不肖者幸
而不见慝故夫三代非无史也周衰天子之史不在周
而寄于齐晋之盟主盟主衰而又分寄于列国国自为
卷一百十六 第 9a 页 WYG1280-0810c.png
史人自为笔至秦务师吏斥百家而史亦随烬矣五帝
之事若有若无三王之事若存若亡则非史之罪也祖
龙为之也执事试进操觚之士而质之史其论三代有
不尊称尚书者乎然自舜禹汤武及桀纣而外有能举
少康武丁太康孔甲之详以复者否周之季有不尊称
春秋者乎然自桓文而上有能举宣平共和之详者否
二汉而下有不稗官晋齐谐六代期期唐书芜宋史而
猥琐辽金元三氏者乎然一展卷而千六百年之人若
卷一百十六 第 9b 页 WYG1280-0810d.png
新而其迹若胪列也则是史之存与不存也愚非谓晋
氏六季唐宋而下之能史也谓治史之有地也凡天下
之言史者有二家其编年者居其一而左氏为最纪传
者居其一而司马氏为最左氏之始末在事而司马氏
之始末在人重在事则束于事而不能旁及人苦于略
而不遍重在人则束于人其事不能无重出而互见苦
于繁而不能竟故法左以备一时之览而法司马以成
一代之业可相有而不可偏废者也自汉孝献帝命荀
卷一百十六 第 10a 页 WYG1280-0811a.png
悦约略班史之文而用左法凡三十篇曰汉纪而袁宏
复为东汉纪亦三十篇其文辞华实略相当后世颇称
述焉而其他如张璠孙盛干宝徐贾裴子野吴均何之
元王邵柳芳崔龟从之流曰春秋曰纪曰略曰志曰历
大约又因二纪而为书执事谓寥寥者非也特其书多
散佚不传耳继司马而盛者则无如班氏而范晔之后
汉陈寿之三国亦其亚焉大约如司马而小变其凡例
或不能备表志如寿耳自是而后以人主之命撰者则
卷一百十六 第 10b 页 WYG1280-0811b.png
房玄龄等之于晋沈约之于宋萧子显之于南齐姚思
廉之于梁陈魏收之于魏令狐德芬等之于周魏徵等
之于隋刘煦等及欧阳脩宋祁之前后于唐卢多逊等
之于五代欧阳玄等之于宋辽金是也其自撰者则伏
无忌刘珍蔡邕之为东观记谢承之为书华峤之为典
张勃之为录何法盛之为说崔鸿之为十六国春秋何
承天徐衍之为宋邓彦海之为代李百药之为北齐是
也欧阳脩纪新唐而刘煦寝志五代而卢多逊废则或
卷一百十六 第 11a 页 WYG1280-0811c.png
以其文哉述左氏者宋涑水司马光氏故好为史而当
熙丰之际不胜其爱君之念纂资治通鉴以上之起周
威烈而迄后周世宗于治体无所系则宁削正史而不
书有所裨则旁采异书而不废虽其繁简不能超时而
自为法然世主称良焉夫明兴其治统政化人才卓然
越百世而于史抑何湮略弗振也夫金匮石室之閟度
非草茅所与闻然往往传之荐绅云革除靖难之际其笔
不能无曲与讳也输款而美其知义抗节而诬其乞哀
卷一百十六 第 11b 页 WYG1280-0811d.png
乃至英宪孝之际秉如椽者陈庐陵刘慱野焦泌阳之
辈往往鸱张其臆一人而代各贤否一事而人各是非
甚或责阙供于仁孝之里诋掠金于戡定之臣将何所
取衷哉野史亡虑数十百家其在朝者脩郤而灭其公
是逞已而欺其独非在野者剽一时之耳而遂为目信
他人之舌而用为笔则又不可信也家乘稍具生卒世
系迁转履历而已要之无非谀墓者改事之非而称是
略人之美而归已则又不可信也愚故不自量辄因执
卷一百十六 第 12a 页 WYG1280-0812a.png
事之问而有请夫班氏脩其父业而仇者以私史间之
乃章帝益出秘书给笔札于兰台之署而俾续成史以
宪帝之世天下日寻干戈而犹能命荀悦脩汉纪况于
今圣天子秉睿哲履昌运日以文教揆海内而公卿大
夫熟于坟典丘索之业者哉有如一旦悉出金匮石室
之閟录其副以授夫载笔之臣而益以郡国志记及向
所云野史家乘之可采者使公平该博之士持衡其是
非而尔雅遒古之才藻润其辞事会典之所辑星官之
卷一百十六 第 12b 页 WYG1280-0812b.png
所职六尚书之故牍可以书可以志可以表而我明一
代之业当无逊于西京矣其事体稍重大而有益于治
道者或起自赵宋而至先朝用左氏之体而达涑水氏
之忠微益以文而严刈其杂合所谓通鉴者而上之虎
观诸儒得进读于燕间而黼座之表回清瞩于乙夜其
益非浅鲜也或谓众力易就也然见错而辞不驯独为
不易也然志专而体不杂故夫左氏也司马班氏也寿
与晔也非晋唐与宋之可儗也欧阳氏史五代而传史
卷一百十六 第 13a 页 WYG1280-0812c.png
新唐而不传无他众力与独之异也夫所谓独者执事
毋亦难其人乎愚以天下大矣不敢逆缩焉而谓无人
愚故尚欲法司马氏而窃意其于帝纪孔氏之文训故
尚书家语而节略之以为不称又生不及遇左氏传故
其叙春秋诸世家舛忽而不详好自发其意故于刺客
游侠货殖伎幸之伦遍采而不忍斥有能节其凡例自
羲黄而下迨于今为一家言以藏之名山大川愚且愿
为之执鞭而终其身也执事毋以为迂否
卷一百十六 第 13b 页 WYG1280-0812d.png
  第四问
 问西汉尚事功不如东汉矜节义固也然事功之效
 能立见于国而节义则先养名而晚收效且寺人党
 锢之祸亦云有以激之夫晋人贵清谈六代开靡词
 其驱江左而削弱亡论己末宋之季明理学者视其
 人何啻天壤乃入朝而奋袂以称恢复群居而敛襟
 以谈性命或者谓宋势之不复振亦与有力焉何也
 国家履恒泰之运治平久而弘正间有倡古文辞者
卷一百十六 第 14a 页 WYG1280-0813a.png
 其俦颇推扬之大槩少伸而多抑其卓然欲以节明
 志者往往抗谏诤而殉封疆君子称之天下北孽敌
 南孽倭搢绅先生投笔而脩羽檄之业暴起腾贵及
 至于性命之学兴云合而景从而一切下视为土苴
 为焦螟也是四者于古之所矜尚同耶异耶其于世
 果孰益而孰损也诸生有辨志之学否
天下未尝乏才也人主欲就天下之治故不得不求之
以实天下之所谓才者因而自就其欲故不得不应之
卷一百十六 第 14b 页 WYG1280-0813b.png
以虚应之以虚虚之久而人主卒无以得其实也不获
已而相袭以成虚求之以实而竟无得也人主之求亦
虚而天下之材卒无以自见其实上与下交为虚而名
与实相为悖如之何其得用人之益也夫岂唯无益且
有大损今夫山鸡之于长离也鍮石之于金也珷夫之
于玉也杞柳之于楩梓也君子见而恶之为其殽名实
也犹之乎可也若夫狂鸟冠而似凤脩蛇角而似龙则
见者且却避矣何也谓其似之能为害也执事之策诸
卷一百十六 第 15a 页 WYG1280-0813c.png
生果取其实乎抑欲得其似而遽己也愚尝论世而窃
思唐虞之际矣禹稷契咎繇各以其职成天下治归而
陈谟训而靡匪心法也亦靡匪至文也凡执事之所谓
事功文章节义理学者固无繇见也三代而后治日以
驳而名始出矣汉高帝不爱真王彻侯之印以膻悦天
下而所谓求贤诏曰从吾游者吾能尊显之其意不过
欲尽一世之才而为我用而世之应之者毋论其时萧
曹韩彭之属而已也辅相则魏弱侯丙少卿将帅则卫
卷一百十六 第 15b 页 WYG1280-0813d.png
长平霍冠军赵营平受遗则霍博陆戡难则周绛侯条
侯父子循良则黄颍川龚渤海韩冯翊材干则赵张二
京兆尹扶风奉使则张博望苏属国立功则傅介子甘
陈之属人主之求材也若探囊而取之所求立至其效
用也若探符而合之所效立验故终西汉之世人主之
用在下而不在上而天下之权在上而不在下虽以元
成偷而外藩宾服黎庶愉乐郡国之政脩而国势彊者
其人才为国尽也光武感二龚诸贤之事故欲风天下
卷一百十六 第 16a 页 WYG1280-0814a.png
以节义友庄光而不之臣褒卓太傅俾冠元勋而天下
翕然改观矣是故安隗托节于坚苦逢周矫志于冥逸
陆戴致躬于府主弘彪昭让于姻封即欲出而用世者
靡不束发自励羔雁成群舒徐而应步武鼎铉而年且
老矣而李太尉陈太傅又以劲节峻行而鼓舞之李元
范孟博之流为之祓濯缕剔君俊顾及之说兴而天
下之贤士君子日与权戚佞寺角而汉事变矣当是时
人主与左右之好恶伸于上而天下之是非各伸于下
卷一百十六 第 16b 页 WYG1280-0814b.png
是故终东汉之世而贤人君子与社稷而俱尽者或以
谓节义激之也晋氏谈玄老而王乐为之倡至于东晋
浸淫极矣建安脩丽辞而曹刘为之冠至于六代浮靡
极矣夫以魏晋拓跋日侵寻于干戈而为之君臣者嬉
嬉焉以清谈丽辞而待之社稷几何而不削且沦废也
然是数者皆上以是求而下以是应者也至于南渡之
宋其国势无以大过于东晋六代而一时诸贤名理学
者洁脩其行而高其说意欲一洗千古而空之而上接
卷一百十六 第 17a 页 WYG1280-0814c.png
三代之绪顾日以恢复之义闻于朝而莫之响应也日
以格致诚正之说闻于黼扆而莫之究用也退而脩明
六经尊其统而正之曰宇宙之在汉唐忞忞耳至宋而
始大明也藉令玄谈丽辞者曰吾不益晋六代也若安
能救宋亡呜呼宋亡非诸贤罪也盖下以是待上求而
上顾不以是待下应也至我高皇帝神武定天下而一
时忠荩硕画之士若徐中山常开平李韩公刘诚意辈
各出其长以就功名之会所谓云蒸龙变盖先后无偶
卷一百十六 第 17b 页 WYG1280-0814d.png
焉而上甫下金陵贤故元大夫福寿旌之为予祠春秋
祭己才故元学士危素授之官而为其失节窜临淮不
复用微示天下以轨矣而是时方拮据马上业乃驰书
币而聘宋文宪王忠文陶安魏观辈俾之司纶綍而所
以奖慰恩礼有加盖彬彬称多贤焉而亡何忠文与吴
忠节能殉滇孙左司能殉闽叶南昌能殉楚熊岐宁能
殉敌至于鼎革之际而庥采之列为方为铁为陈为卓
之流其争先而就义者何众也则是高皇帝以实求而
卷一百十六 第 18a 页 WYG1280-0815a.png
天下以实应也夫高皇帝未尝不言理学也其文辞发
于论心论洪范诸书而其事见于尊崇夫子及诏天下
先以经术而取士大指欲搢绅士大夫发明心得之学
以黼黻皇猷佐理国事无愧夫子之教而已不欲令其
标户别轨以出于所谓功业节义文章之外而创为尊
也列圣益培植之盖百馀年而诸搢绅大夫往往以实
应故扬文贞李文达辈出而为辅蹇忠定夏忠靖王忠
肃王端毅马端肃刘忠宣辈出而握铨枢于肃悯王文
卷一百十六 第 18b 页 WYG1280-0815b.png
成出而戡大难庶几哉事功有徵矣而李刘章钟之抗
疏是以谏明节也陈刘孙许之殉义是以守明节也所
谓以实应者犹故也当弘正间天下不胜其质人文之
所蕴崇浡发而为李何徐薛辈相与脩明骚雅西京之
业颇翕然争言古矣执事乃谓其少伸而多抑何也骤
习之而稍怠事则抑骤言之而稍骇听则抑露其华天
下以其华而掩其实则抑欲自致于用天下不信其用
而信其无可用则抑然文士类多沾沾自喜上者厌薄
卷一百十六 第 19a 页 WYG1280-0815c.png
一切而下者相倾为竞也自喜则途分而不为党厌薄
一切则多避而无所营相倾为竞则各露其短而不能
掩故其为损浅也事功之臣大者股肱腹心而次亦禦
圉干城亡论己德靖之季而天下相率尚通以就功善
恣肆讳而为恢廓善干谒讳而为敏捷善诇刺讳而能
用间善乾没讳而能用仁甚或竭天下之力之半以内
投隙而外就私然举事一不当而持衡之臣犹得以议
其后其为益与损半也节义之士致命而遂志者尚已
卷一百十六 第 19b 页 WYG1280-0815d.png
其大之批龙鳞抗论扆陛之上次亦请尚方搜城社折
槛锁树而不动天下高其风而愿为之下然亦有因是
而遂自谓高恣行胸臆而莫之能挽天下敢议而不敢
折顾其介特自好必不忍舍其旧而下之也其为益大
而为损小也自理学出而三者俱下风矣即笃行如河
汾卓识如新建如新会而畴得而议之彼能见其大者
远者而芥视此数端而亦宜也奈何笼天下之鲜脩鲜
学者而合之取其最污最下而谓为远且大也鲜学则
卷一百十六 第 20a 页 WYG1280-0816a.png
避之闻见之外以为良鲜脩则避之性命之表以为卓随处
体认则随处缘而喻利万物一体则一体贤不肖混淆而
便其私一语合则嚣嚣然而遽谓尧舜一不合则哓哓然
而詈其非人稍抑必借巧而更扬此负必要彼而求胜故
夫理学之为益者大而其为损者亦非小也夫所谓理
学者非能外是三者而创为高者也其矩矱在心而其
用在伦常日用之内出之而业则为事功功成而纪述
之则为文章功有尼而不得遂则为节义而其体固未
卷一百十六 第 20b 页 WYG1280-0816b.png
尝变也然则执事亦务以实求之而已求之而应以实
则进之求之而应以虚则退之而天下自是无虚应矣
夫精白一德竭肺腑而媚其上者应之者责也责行辨
志眈眈逐逐以来贤者而不示好尚之隙以为天下窥
此非应之者责也愚生之见乃尔毋亦以为虚而弁髦

  第五问
 问今天下为边害者毋如敌为漕害者毋如河即小
卷一百十六 第 21a 页 WYG1280-0816c.png
 夫孺子能言之而今敌已幸𣢾塞矣河幸一切徙去
 漕道通矣说者乃尚谓敌款不足恃一旦而解盟而
 边患犹故也河徙不足恃一旦而横溃而漕患犹故
 也即胡以待之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
 牗户今所以绸缪者何筴也主计之臣议通海漕以
 助河业已睹其效矣将遂漕海耶抑姑为道以俟缓
 急耶而功名之士尚欲计复河套未已也夫海漕可
 暂通而河套似不可复也亦能明其所以否诸生异
卷一百十六 第 21b 页 WYG1280-0816d.png
 日为国家用睹兹二者恐不宜默默也其悉以对
执事以天下大筴试诸生而诸生业铅椠者见以为计
画无所之耳虽然不敢不罄一得以对夫所谓天下大
筴者边防也漕计也国家建都燕盖北迫敌而南仰三
吴之粟以自给故边譬之肩背也漕河譬之喉咽也夫
肩背喉咽者人之所恃以为命也奈之何其易言之也
当今为边害者莫如敌而为漕害者莫如黄河其悍猛
善溃奔突而来若震霆而莫可禦迅疾若风雨而莫之
卷一百十六 第 22a 页 WYG1280-0817a.png
控揣为势同也居数岁辄一溃溃辄入为候同也其溃
而入纵横汗漫而无所不陷害听其来听其息而手足
无所措其不敌同也厚集而禦之乘险而拒之为堤为
墙数千里咫尺之地瑕而是数千里者皆瑕矣其不易
防同也未至而请为备大司农靳金钱弗肯予即予之
而覈者乘其后既至而备大司农推金钱以予之予而
不必尽用于边与漕也其积弊同也盖嘉靖中而敌之
雄若谙达者率其黠弟悍子以数十万骑牧于云中上
卷一百十六 第 22b 页 WYG1280-0817b.png
谷之间而与我共不入犯三辅则东躏辽西齧晋又西
而掠秦凉夏朔之境中国罢于奔命者三十年矣天子
为之北顾而兴嗟至数四废旰食乃隆庆中谙达不胜
其孽稚之爱而输其要领以𣢾我縳中行翕侯于鼎俎
之上谷蠡屠耆而下面内请命者数百人国家因其人
而假以封爵大小羁縻之然不为给禄食也以汉文之
盛犹廑廑称兄弟国焉而我明若天之覆彼而日益尊
彼不能讲敌礼也汉供呼韩邪岁费四十四亿而我市
卷一百十六 第 23a 页 WYG1280-0817c.png
马不过一二邑之租而已不为倾左藏也且纳𣢾之端
在彼而不在我制𣢾之权在我而不在彼即魏绛扬雄
所称何啻焉或以为敌诈而𣢾我非也敌不𣢾我何以
制之而彼故为诈且谙达诚老厌兵其孽稚诚感我之
厚待而思效顺夫焉得为诈也又谓敌卒解媾轻骑閧
于互市之下而疾驰叩居庸卤昌平缓急何以应之又
非也夫敌将大举必先后集诸部祠蹛林暴糒晾骑形
见势动而我故得先为备也大约中国因𣢾而息肩而
卷一百十六 第 23b 页 WYG1280-0817d.png
得专精于敌则可因𣢾而息肩而遂忘敌则不可夫所
谓专精者何也比蓟镇岁益省调各边鲜按伏赢金钱
当以万计不可裒而积之近镇乎秋稍登商贾时集赎
锾爵赀不可捐而平籴以实边乎盐筴屯政不可时举
乎冗卒不可汰而骁骑不可益练乎山海而西以至雁
门不可削夷而为险乎犹未也而敌酋计已耄且死耳
其贰者必杭台吉而是孽孙故不变也其势必内猜而
不相容降人之在寘颜者因中行翕侯之縳而中恨且
卷一百十六 第 24a 页 WYG1280-0818a.png
自疑也当其时有能两匈奴其国而中度辽且为维州
其降人乎是一大奇也然而不敢尽言也漕之役当嘉
靖末而黄河决而东注自华山入飞云桥截沛以入昭
阳湖逆历湖陵以至谷亭四十里其南溢于徐为巨浸
天子为之南顾而兴嗟亦数四勤宵旰而大司空出计
以为仍故道则河益狎而攻无已强捍之则暂见其利
而终酿害谋于捍与徙之间而行求废趾有河自南阳
折而南东至于夏村又东南至于留城而浚之橇檋版
卷一百十六 第 24b 页 WYG1280-0818b.png
筑之役兴而谤腾上谓捐天下之财以填无益之壑天
子意不能无动而会采辅臣言委计视河者乃止前后
役夫九万有奇白金以两计者四十万而粟石称是两
岁之间漕道通而大司空再受赏而吏士赐爵有差或
谓河不久复当变胡以费水衡钱万万者非也汉武帝
之塞瓠子避河害耳而至发卒数万人自湛白马玉璧
群臣从官自将军而下皆负薪置决口功成而筑宫以
侈之今兹通漕大计胡以费也或谓不当逆拒河也逆
卷一百十六 第 25a 页 WYG1280-0818c.png
之则决而为漕害顺之则借以为漕利又非也夫河性
能决而不能安为顺也言借河利者引寇而入室者也
然则为今之计者如之何曰河决有渐也度其来或增
筑堤以抗之或决其下流而别引之霖溢有时也多集
木石以为楗严耳目以为侦而已自淮而北则多横溃
而成溢自淮而南则或涨入而成塞皆不可不预计而
逆为之所也夫漕河通而海运之说渐绌矣海运之说
得之漕河阻而后入其言大计二曰岁往返不过四月
卷一百十六 第 25b 页 WYG1280-0818d.png
而艘卒以三之二而自便耗馀可小裁而羡镪可积也
曰县官即万一以喉咽忧能别于喉咽之外而济大命
诚亦利便哉然而不克如胜国终始之海利者何也胜
国业下宋而宋之戈船下濑之卒啸聚而不敢归者无
虑数万此其人皆习风涛踯躅待命者也朱清张瑄一
剧盗耳骤以东南天下之半而委之金虎符万户而下
听其自爵赏而不从中命也钱榖听其自出没而不从
中訾也故清瑄得以毕见其才而为百馀年之利然国
卷一百十六 第 26a 页 WYG1280-0819a.png
纪溃而清瑄亦并族矣今亡论守臣自一嚬笑外斤斤
束三尺士亦安能舍燕中牍而见富贵乎夫艘与卒阳
为募而阴则拘摄也别妻子若脱褓见制阃若束湿不
待纳之鲸鲵之口而称就死矣吾固筴海漕之不可以
久也然亦知创之者之甚难而湮之者之甚易乎哉一
旦有缓急凿空而后思其故则晚矣夫边计博而悍锐
之臣亦或有理先帅之绪而思复河套者乎藉令国家
都长安借河套之地以为外屏而益斥远敌可复也长
卷一百十六 第 26b 页 WYG1280-0819b.png
安今不得言重矣我以十万之众逐敌而敌果去也势
必设八卫卫五千人而后成军何所取调也若移镇何
镇可移也势必错卫所州邑得二万民户以配之何户
可徙也势必筑五六城以犬牙错河所取瓦石材木也
敌必争争当以兵数万卫之何所取饷也河池饶即可
屯敌不能无蹂践乎何以能且耕且战也敌既失地独
不能合东大酋而并力我乎大酋即不东独不能从之
而西以取偿于京辅乎我竭天下以奉陜而陜不益安
卷一百十六 第 27a 页 WYG1280-0819c.png
乃以京辅委者非筴也故曰海运可暂通而河套卒不
当复也海纵不暂通吾不可遽而废其道河套纵可复
吾且缓而待数十年之后呜呼天下之事见以为名美
而其实不易举者固志士才臣所欲迫得以为功而元
老耆哲之所徘徊而却顾者也敌𣢾而吾日汲焉若有
事即敌无𣢾而吾坦焉若无事漕通而吾日虞河之决
即河决而吾不虞漕之通举以提衡天下易易耳宁独
此二端也
卷一百十六 第 27b 页 WYG1280-0819d.png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