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860-03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义门读书记卷二十三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
  后汉书
明八王传乐成靖王党和帝立崇兄修侯巡为乐成王
 注修县及条县皆属勃海条字或作修按修读为条非
有两县注误也
李恂传会鸿卒(至/)持丧三年 送鸿丧可也留起冢坟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860-0303b.png
持丧三年不又过乎
陈禅传故诗云以雅以南韎任朱离 注毛诗无韎任
朱离之文盖见齐鲁之诗也今亡按以雅以南之下盖
有脱文今独存四字耳非韎任朱离齐鲁别有此句
庞参陈龟传 二传特多长语所载文皆当痛削也
桥元传七世祖仁(至/)成帝时为大鸿胪 前书百官公
卿表无仁名
崔骃传 此传大抵本安平之谱牒殊过于烦冗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860-0304a.png
上有老母(至/)遂称疾去 欲洁已而不危所生仰药可
也否则称笃疾可也胡为受伪命哉篆尝劝其友孔子
建仕莽逡巡称疾特见莽将败巧于脱免非真明于义

著周易林六十四篇 即今所传之易林否更考之又
许峻亦著易林见方术传
骃拟扬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此文无一语摅写胸
臆脱椠而已写载真为无识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860-0304b.png
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 帝其叶
公乎达旨一篇尚不足为宾戏之舆台况固自有一代
著述耶
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至/)庆流无穷矣
崔琦外戚箴远不逮此篇
寔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 此文华而不实虽
意在救弊然殊不若王符谓不当数赦赎者为得其要
且桓灵以后非失之宽失在宽纵权戚奸阉严于清流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860-0304c.png
耳今不讨究用法之谬但劝其纠之以猛积衰之后重
以威虐徒促祚速祸而已(见东莱先生/论与鄙趣同)量力度德以上
宜大加删剪 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轻之也以严致
平非以宽致平也 此又曲为之说以申己意以下则
纵横之士遗唾也 历位边郡而愈贫薄(至/)无以殡殓
观寔以历边郡而贫薄见称则由来边吏多贪此国事
所以易败也
公卿州郡(至/)别自通达 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者公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860-0304d.png
卿也故灵纪云私令左右卖公卿若州县至黄绶则公
卖不讳贫者到官倍输方有左驺四出督收所负矣民
安得不困穷黄巾安得不三十六方同日反乎
徐稚传设鸡酒薄祭(至/)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通鉴所
采徐孺子此事参取袁记其叙致优于范书大树将颠
之语作以书戒之亦非此时语茅容
申屠蟠传太学生争慕其风(至/)今之谓矣 明季清流
何以竟不戒前车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860-0305a.png
杨震传宏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
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 前书杨敞不云是杨喜之
后安得据附托之谱学大书于史功臣表赤泉之后居
茂陵 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 伯起受经桓郁疑
杨宝乃是其祖
书奏不省 伯起可以去矣
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至/)有恚恨之心 赵腾死伯起
犹不去方急攻群小速其致死于我可谓忠有馀而智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860-0305b.png
不足矣
秉传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注误以闵子马为闵子
骞此传写致然文选注中亦如之
秉因奏览及中常侍具瑗 以理以势不容舍览矣奏
中无具瑗恐有脱文
书奏尚书召对秉掾属 政归台阁横妄如此
汉世故事(至/)竟免览官而削瑗国 秉言得行桓差胜
灵恨复用览耳然对语真知大臣之职者矣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860-0305c.png
章八王传千乘贞王伉悝自杀(至/)悉伏诛 冤酷至此
岂有不请于帝者段颎附甫罪通于天岂惟夷灭苏氏
之报哉
清河孝王庆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至/)庆出居邸 和帝
舍庆无可寄腹心者故假讲于白虎移庆自近观宪诛
后即出居邸可见其微帝时年十四庆年十五决策定
乱如取一鼠亦英异哉
张皓传犍为武阳人也六世祖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860-0305d.png
封留侯 功臣表元康四年良元孙之子阳陵公乘千
秋诏复家是子孙居阳陵无缘徙蜀也千秋当宣帝时
已为良六世孙不应自元康四年至世祖建武之元又
八十七年皓犹为六世孙也谱牒之学淆于六朝轻信
无稽傅托之说于是张鲁子孙皆冒留侯之后班氏不
信冯商言张汤与留侯同祖何其卓也又蜀志张翼传
皓作浩翼之高祖亦不言其出于留侯如孔明之于丰
邓芝之于禹来敏之于歙也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860-0306a.png
阳嘉元年复为廷尉其年卒官时年八十三 自顺帝
阳嘉元年壬申上溯世祖建武二十六年庚戍为年八
十有三皓之生去千秋复家时一百十有二年
王龚传山阳高平人也世为豪族 曹子建王仲宣诔
言王氏毕万之后则浚仪之王也
畅以明府上智之才(至/)不在用刑 敞之论得为政大
体李元礼辈惜不闻也
杜根传父安字伯夷(至/)时人贵之 安事亦略见乐恢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860-0306b.png
传注中年十三具此远识真奇童也
时和熹邓后临朝(至/)拜侍御史 按此皆采颍川先贤
行状以积十五年之语观之则事有违反和熹之崩在
永宁二年三月至五月而邓骘等以谮自杀计下诏求
根等即在是年考和熹既立安帝久不归政至是凡十
五年遂称制终身诚过于持权若永初初年帝尚未加
元服不得谓之年长根等何缘辄进谏哉
栾巴传以宦者给事掖庭补黄门令 此宦者乃所谓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860-0306c.png
五种黄门非割势之人
徵拜尚书 注所引神仙传乃依仿樊英事
上书极谏理陈窦之冤(至/)巴自杀 栾巴以此不入方
技然附见他人传后可也
刘陶传耳不闻檀车之声 通鉴注大明之诗曰牧野
洋洋檀车煌煌陶盖用此檀车言桀纣亡国之事
武旅有凫藻之士 武旅乃诗泮宫矫矫虎臣之义必
避讳作武耳诗有薄采其茆则毛传云凫葵也注谓周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860-0306d.png
武王之旅凫得水藻谬甚
帝殊不悟方诏陶次第春秋条例 宋人不管防秋但
管春秋类此
李云传乃露布上书移副三府 黄精代见此语岂可
露上帝欲不谛又指斥无忌宽饶眭孟合而一之晓人
不当如是
当有黄精代见 注黄精谓魏氏将兴也按云所言者
但据谶纬不指魏氏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860-0307a.png
盖勋传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 梁鹄出于鸿都素
与贵戚宦官相表里者也
臧洪传袁绍惮其能徙为东郡太守都东武阳 洪之
失在不早见袁绍之不可与尊奖王室后事则曲在绍
范议其偏忿者非也
洪答曰(至/)夫复何言 范节此书比三国志为优
岂悟本州被侵(至/)收泪告绝 洪不直绍尤在不听其
独赴故主之急故还为敌雠也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860-0307b.png
足下当见久围不解 句上三国志有足下欲使我轻
本破家数语其分析分义轻重甚明不当节去
独不念黄巾之合从耶 句下三国志有加飞燕之属
悉以受王命矣二语不当节去
夫仁义岂有常所(至/)不与将军同日生也 千载生气
士不可以成败论也
张衡传祖父堪蜀郡太守 此又一张堪非张君游君
游宛人后为渔阳太守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860-0307c.png
复造候风地动仪 风盛则地从而动于仪可徵
初光武善谶(至/)儒者争学图纬 谶傅于纬纬亦非为
谶设
自汉取秦用兵力战(至/)成哀之后乃始闻之 按贾谊
鵩赋已有谶言其度之文傅会五经以高远其所自来
则诸陋儒以渐润饰哀平之际如贺良辈又妄造异说
私相窜改弥益诬伪其实自汉而上非无谶也燕人卢
生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又在贾生之前矣淮南说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860-0307d.png
山训云畜生多耳目者不祥谶书著记之
尚书尧使鲧理洪水 理当作堙因下共工理水致误
而春秋谶云共工理水 共工防川事在鲧前四岳
佐禹则又共工从孙也事见太子晋谏壅榖水外传中
平子博极群书殆偶有遗忘耳
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诡对而
出犹为所谗衡盖不知命者也
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馀事 注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860-0308a.png
衡集其略曰易称宓牺氏王天下宓牺氏没神农氏作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史迁独载五帝不记三皇今
宜并录按不记三皇者书缺有间也世次不可得而详
矣后小司马因之补作不知量也
至于编年月纪灾祥(至/)建于光武之初 少帝非刘氏
子不作吕后本纪则事无所系若作元后本纪则元始
之时不当反退平帝不著于纪居摄之时政出自莽后
不预焉可谓进退无所据也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860-0308b.png
初今范氏用之然班氏律历志固未尝没其实张之说
盖出于班耳
马融传察淫侈之华誉(至/)宗重渊之潜龙 此兼讽不
当委政于舅族故颂奏而忤邓氏
蔡邕传六世祖勋(至/)授以厌戎连率 历官与蔡邕所
作祖携碑不合此云平帝时碑作哀帝此云为郿令碑
作邰长
骋驽骀于修路(至/)高受灭家之诛 伯喈晚为董氏所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860-0308c.png
縻正与释诲之旨违反故范氏载之其文则东方曼倩
扬子云之舆台也
邕乃自书册于碑 册当从水经注作丹
往来依太山羊氏 按羊祜为蔡邕外孙盖以婚姻依
之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 裴松之以为
伯喈不应发叹于子师之坐此谢承妄记
黄琼传初琼随父在台阁(至/)莫能抗夺 黄公练达守
正亦非有过人才识病笃乃奏谏书又不能极言宦官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860-0308d.png
不可擅权仅优于胡广而已
冀可比邓禹(至/)同于霍光 冀遂可比邓禹同霍光乎
此议虽不载可也
顺帝始以童弱反政(至/)可为恨哉 必欲一一规仿前
书弥见凡固东莱因其语遂谓东京人材莫盛于顺帝
之时斯耳学也
荀爽传拜郎中对策陈便宜 对策无一语及外戚宦
官岂不使谷子云胡卢九原哉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860-0309a.png
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 以火德
为孝则孝非达礼丧制可以改易矣迂曲不通汉儒之
蔽如此
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 慈
明之语比邵公于义长矣
及逢卒爽制服三年 为举主制服三年为君当如何
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此所谓君指太守令长言之
悦又言尚主之制非古(至/)违人不义 此即荀爽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860-0309b.png
对策中语何事复采
陈寔传伦谓众人言曰(至/)过则称已者也 如高伦者
亦真长者不以一𤯝掩
李固传 李之器识在杨震以上使清河得立可以致
主文宣天不祚汉尔其驳议发荆扬兖豫四州兵援日
南事在南蛮传中亦深悉边计
卢植传宜依古礼置诸子之官 诸子周礼夏官司马
之属掌国子之倅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860-0309c.png
申宥回枉 回屈也注训邪误
侯王之家(至/)以防未然 侯王以减削赋税思乱如明
之中叶以后宗藩无禄以给屡至哗诉此其徵也古今
之变两汉二书中备矣
赵岐传今海内分崩(至/)前后不绝 此亦汉室存亡之
机若表能尽用岐言先迎天子未遽为魏也
著孟子章句 儒林传程曾作孟子章句在邠卿之前
今曾书不传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860-0309d.png
皇甫规传及党事大起(至/)耻不得豫 若皆坐党被锢
谁与事君耻不得豫贤者之过
张奂传而召主簿于诸羌前 按水经注此主簿为张

段颎传朝廷知颎为郭闳所诬(至/)称为长者 非颎之
厚闳乃宦竖私人不敢言耳记事者当以其人其时裁之
煎当乱边马援迁之三辅 按徙滇吾馀种七千口
于三辅者乃永平初马武事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860-0310a.png
陈蕃传帝得奏愈怒竟无所纳 蕃言不用天命去汉
故桓帝下愚不移以为一时君子激切太过者是小人
谐媚设淫词而比逆乱者耳
论彼非不能絜情志(至/)数公之力也 天下一君四海
一国虽异姓之臣既当鼎铉固当祸福共之竭力致死
无所辞避事之不济则天也
王允传士孙瑞字君策(至/)为乱兵所杀 瑞事亦见董
卓传注中宜移之于此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860-0310b.png
党锢传李膺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按注
所引谢承书则固之官矣
膺等颇引宦官子弟 颇引宦官子弟犹以智免何不
于党祸未作稍济以宽宏使不致死于我乎无事则摧
破其支党以立名有急则连引其子弟以脱免又安能
服奄寺之心哉此牢修之狱发之自外朱并之章授之
自内也
杜密后密去官还家(至/)无所干及 不在其位不谋其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860-0310c.png
政周甫非功曹督邮何事多所陈托侵预太守刑赏乎
学季林者不失为刻鹄也
范滂投版弃官而去 注云版笏也按版非笏乃署其
职官氏名于版持以上谒者也
张俭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苑康传云杀常
侍侯览母以宦官传参考之不过追论览母生时罪恶
此云及者得其实
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至/)钦叹息而去 党锢者游侠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860-0310d.png
之变其行有清浊而以意气相死则同归也
岑晊晊与牧劝瑨收捕汎等(至/)终于江夏山中云 所
杀至二百馀人疾恶而伤于严酷矣况又遇赦乎又翟
超之狱事由张俭成瑨之死祸起岑晊府朝被难不闻
奔问与之同命而徒窜身自免揆之臣人之义亦有愧
焉宜乎公孝见拒于伟节也
贾彪吾不西行大祸不解(至/)于是咸服其裁正 伟节
亦游侠之魁然能知轻重故可与权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860-0311a.png
郭太传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奖而不训则徒合虚
誉何补于世然知人之明或不至则不可与言而强聒
者有矣
窦武传武召侍御史河间刘倏(至/)是为灵帝 刘倏未
必贤智其所称何可信也
时武出宿归府 方举大事而反出宿归府可谓疏矣
何进传诏使进弟河南尹苗出击之 苗朱氏子与皇
后同母异父冒何氏五行传作后异父兄朱苗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860-0311b.png
前窦武欲诛内宠(至/)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 魏
志注引九州春秋云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
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
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事势分晓
袁绍劝进便于此决之(至/)使捕案中官亲属 绍为司
隶校尉假节击断当进未决直尽收中官付一狱吏可
了此之不图而诈宣进教捕案亲族不亦不知要乎
孔融传初女年七岁(至/)遂尽杀之 井诛幼弱此司马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860-0311c.png
懿灭七族之权舆也
荀彧传乃为彧娶中常侍唐衡女 裴松之三国志注
云按汉记云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计彧于时年始
二岁则彧婚之日衡死久矣
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 弃彼二句宜并
删去今失文若本意矣虽回易彼此二字然兖州本所
固有不得云取此也以魏志参考乃知作史之难
各惧不得保其土宇(至/)责王贡之不入 保其土宇守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860-0311d.png
其兵众之下删去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一语
则此段遂无要领矣一旦生变之下删去袁尚得宽其
死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三语亦不见天下未
可图之实下先定河北四语指陈得失不见其反覆透
切矣陈范叙事其高下难以数计也 一旦生变指马
超韩遂而言 坚营固守徼其军实 操表出荀别传
今载裴注中无坚营固守徼其军实二语按乌巢之谋
许攸来奔而后定非文若素筹及此今并归之为失其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860-0312a.png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表留彧 复存此表
徒使纸费
皇甫嵩传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至/)何以求安
乎 张元说张温以诛宦官清君侧此则直教义真以
反耳然用元之言必至如忠之计骑虎岂得中下其归
于逆乱一也其后王国之乱忠亦卒为逆魁
见中常侍赵忠舍宅踰制(至/)嵩不与 此威明家法东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860-0312b.png
汉士习
初平元年乃徵嵩为城门校尉(至/)将遂诛之 徵嵩乃
卓之意非天子之命也放兵入朝则一匹夫矣梁衍之
计异乎阎忠不从者为闇于义矣
朱隽传令过本郡简募家兵 隽击却黑山犹赖家兵
徵调之卒非素拊循仓卒难用
更封钱唐侯 钱唐自秦时有此名以唐为塘乃俗字
耳注家谬信水经注故引之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860-0312c.png
赞亦弭于越 注谓平许昭也按传斩梁龙非平许昭
注误平许昭乃臧旻事在其子洪传
董卓传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至/)卓兵士大盛
 魏志云时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
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独在卓数字异同事
势分晓 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至/)擢用子孙 此
事当书之窦武传末
越骑校尉汝南伍孚(至/)言未毕而毙 琼与孚疑是一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860-0312d.png
人因其被害时人造此事以归之耳裴注中采谢承书
亦致疑及此
论然犹折意缙绅迟疑陵夺(至/)于焉而极 山东鼎沸
蜂起卓奔败不暇非迟疑也盗亦有道操为近之卓徒
为操驱除耳傕泛即卓之馀殃何事抑扬称量哉但当
追本何进轻于召寇王允闇于应变致斯祸败耳
刘虞传 魏志公孙瓒传注中颇有虞事宜采之入注
 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 东海恭王光武之子虞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860-0313a.png
于宗室为最亲故诸人欲奉之
公孙瓒传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 瓒辽西人
安得先墓在北芒
论自帝室王公之胄皆生长脂腴(至/)或未闻焉 按魏
志瓒传注引吴书云虞遭世衰乱又与时主疏远仕县
为户曹吏以能治身奉职召为郡吏以孝廉为郎则生
长脂腴不知稼穑之论于伯安为阔远矣
陶宴传大起浮屠寺(至/)且万馀人 民间起寺自笮融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860-0313b.png
始而融后被杀
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融利广陵资货遂乘酒酣杀
昱 按魏志注引谢承书云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
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与此互异
袁绍传绍壮健好交结 此指绍父成言之衍绍字
绍勃然曰 勃然与上诡对相违反虽小处亦以承祚
为优
义兵伏楯下一时同发 以步当骑非楯不济此战必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860-0313c.png
观魏志绍传注中所引英雄记乃分晓此太略
斩毒及其众万馀级 英雄记斩毒下有及长安所署
冀州牧壶寿一语则收复邺城乃为分晓
颍川郭图淳于琼曰(至/)非计之善者也 魏志云天子
在河东绍使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此用裴注所引献帝传语互异
今迎朝廷于义为得(至/)于是以中子熙为幽州刺史
绍所以终于无成者在不先迎天子所以身没一败涂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860-0313d.png
地者在继嗣不定故并叙立案此承祚作传纲领而范
因之 乃下诏书于绍(至/)而但擅相讨伐 先下诏责
绍所谓名其为贼也然操以绍耻班在其下遽让大将
军于绍则仍蓄力俟时不先动以挑强寇故能从容取
布破备无后忧耳
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希简
绍虽失计不迎天子然既已据有四州若能外修职贡
内抚其民以待事机纵曹氏难图犹足宰制大河以北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860-0314a.png
未至一败涂地也
若不得通(至/)渐营河南 师曲为老欲其出有名也
监军之计在于将军 三国志注中载献帝传作监军
之计在持牢将军二字传写之误
父嵩乞丐携养 注引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
侯氏子惇之叔父魏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也按惇渊
之子皆与魏室缔姻有以知曹瞒传及郭颁世语之妄
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袁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860-0314b.png
氏倾覆以纪配立少促之配后虽抗节不足多也
尚逆击破操操军还许 小失利而遽还者缓之使自
相图则取之易也故后度河救谭尚既还邺仍复引还
俟尚再出攻谭乃乘虚攻邺城
初交殊族卒成同盟 二语文义难晓疑有脱误
昔三王五伯(至/)而徼富强于一世也 数语词理悖谬
宜从削略
刘表传时江南宗贼大甚 宗恐与巴賨之賨同义南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860-0314c.png
蛮号也
在荆州几二十年家无馀积 尽费于养士亦不厚敛
于民故能保境殁身也
蒯越等侯者十五人 封列侯者十五人此子布等所
以望风劝权迎操也然琮本凡才不失为保族之计傅
巽谯周亦难同论在人所审处
赞窥图讯鼎禋天类社 窥图谓绍以耿包白事示僚
属也刘表郊祀天地事在孔融传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860-0314d.png
既云天工亦资人亮 天工范直指天命言
刘焉传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州任重而土地分裂卒
成鼎足之运
焉遣叟兵五千助之 注汉世谓蜀为叟孔安国注尚
书云蜀叟也按孔颖达尚书疏云叟者蜀夷之别名汉
世不即谓蜀为叟也光武纪注中引常璩华阳国志云
武帝元封二年叟夷反将军郭昌讨平之因开为益州
郡是蜀人谓其西南劳深靡莫诸夷为叟乃今云南地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860-0315a.png

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 今米道之后云自陵传有玉
印岂因鲁尝得之犹假以欺人耶
吕布传袁术待之甚厚(至/)复去从张杨于河内 魏志
云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与此互异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860-0315b.png
 
 
 
 
 
 
 
 义门读书记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