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60-00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义门读书记卷三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
  论语上
学而篇学而时习之章首节 注后觉者必效先觉之
所为按效先觉自立志始 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按明善是知复初是行 善者所性固有之善也复其
初者复其性也性有五而仁统四者故下章言仁仁之
卷三 第 1b 页 WYG0860-0023b.png
施以亲亲为大故为仁必求端于孝弟合内外皆诚然
后复其性故三章戒巧令义理自丝贯绳连
时复绎思(至/)则说也 此一段是知
学者将以行之(至/)立时习也 此二段是行
第二节 注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按人性皆善故信
从 私笺云到得说田地已是君子了按非乐不足以
语君子盖君子者成德之名成不独成合内外之道也
第三节 此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同意非谓世
卷三 第 2a 页 WYG0860-0024a.png
无见用者也此对上说乐二字故云不愠中庸对上半
涂而废故云不悔耳
其为人也孝弟章第二节 注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
是由孝弟可以至于仁否按此汉儒延笃仁孝前后之

巧言令色章 此与下章连类记极有深意正是提撕
教人加之省察切已反求从言猊细微处实下手做工
夫起不是汗漫观人之法
卷三 第 2b 页 WYG0860-0024b.png
吾日三省吾身章 忠信所以进德也故曰得为学之
本传习是业 人生日用要务如事亲从兄处事接物
何往非切于身乃独约举三者不亦疏乎须认取省字
盖省察工夫必加意于易忽之处乃为至精至密人生
为己谋无不尽为己之私慝谋亦无不尽至于泛泛悠
悠之人则容有不忠者矣人于父兄之前不敢不以实
君上之前不敢不以实至于相狎相等之友则容有不
信者矣人于苦心劳力所得未有不益求精熟者至于
卷三 第 3a 页 WYG0860-0024c.png
见成传授出口入耳得之甚易视之无难则容有不习
者矣于此日加省察乃不惟日用要务皆反身而诚且
至精至密他人易忽之处工夫无所遗矣如此看三不
字正极包括周备非疏漏也乃安溪先生看此章书之
大意三者皆要从身字认取而用先生之说细细洗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字对下朋友言之
道千乘之国章 何以聚人曰财故为政莫先于戒专
利若侈用无节则财匮不得不出于聚敛矣故敬信之
卷三 第 3b 页 WYG0860-0024d.png
后即继之以节用也然民之疾苦非上所能尽知苟其
虑之不周虽有良法美意庸有不被其泽者必随时随
事常存爱人之心而后能以身体之民生可得而遂也
 世得云以时只是重农故归于务本而五者皆是论
其所存正德间文尚如此分晓 东汉韦彪云农人急
于务而苛吏夺其时欲急其所务当先除其所患是末
句善据 注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按各有次第乃
读经之要法也
卷三 第 4a 页 WYG0860-0025a.png
贤贤易色章 法言孝至篇曰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乎竭力句当如此二句
君子不重则不威章 首节收其放心次节养其德性
三节兼致知之务末节举力行之要 此章次于子夏
论学之后盖能以尽伦为本则虽得之生质者多而不
得谓之未学若不能居敬存诚迁善改过切已用力虽
既尝学之亦浮游而无实之功已 朱子答章蜚卿云
为学约而易操者莫如敬敬则凡病皆可去如不重则
卷三 第 4b 页 WYG0860-0025b.png
不威章敬是总脑不浑在散句里必敬而后能不轻如
主忠信亦先因敬不敬则诞谩而已何以主之合之郑
文相所录四者皆是身修之要就其中主敬又是最要
若不主忠信便正衣冠尊瞻视只是色庄一条此章之
义乃备纂大全者专取后一条故近日作文四柱之外
仅知主忠信句当重而于首节变化气质工夫殊少理
会又岂程子所谓未至于诚则敬然后诚之次第耶南
轩曰学以重为先严于外也忠信者存乎中者也存中
卷三 第 5a 页 WYG0860-0025c.png
以制外严于外所以保其中也而资友以辅之改过以
成之君子之学不越于是矣参观此说则四节之轻重
自明
首节 此君子或指始学之士言 不是决其后日不
固也当下便如此故朱子云学则不固与不重不威只
一套事 学字内兼包致知 志向虽高知识虽敏亦
不坚固
第三节 朱子云朋友才不如我时便无敬畏之意而
卷三 第 5b 页 WYG0860-0025d.png
生狎侮之心如此则无益按不待到他损我上细极
注友所以辅仁按将与讲习也
第四节 注自治不勇按不是不改但不能如风雷之

总注 游氏云云按以威重为质小学也学以成之直
贯下以忠信为主存心也以胜己辅之致知也吝于改
过无以入德力行也 游说将末句另提起说
礼之用章首节和为贵 言人之用礼贵于和人多认
卷三 第 6a 页 WYG0860-0026a.png
注中推原处为正面
第二节 班固曰事举其中礼取其和不以礼节则失
中而归于不和矣何可行之有
总注 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按中和相因未有
不中而可以为和者也
信近于义章恭近于礼 过与不及皆非礼也
食无求饱章 金云敏于事三字截断前后总摄入此
三字而字直贯下句亦佳徐思旷文如此
卷三 第 6b 页 WYG0860-0026b.png
贫而无谄章第二节 朱子答张敬夫云引诗正谓孔
子以无谄无骄为未足必至于乐与好礼而后已有似
乎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
磨之盖不离是质而治之益精之意也
末节 注其所己言其所未言按两言字与上句萦抱
最𦂳往来二字又无禅病
不患人之不已知章 两截各开说
为政篇为政以德章 此节即中庸笃恭而天下平之
卷三 第 7a 页 WYG0860-0026c.png
义德字要在诚敬上说 注无为而天下归之按无为
二字贴居其所说 北极非北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 总注故因其近似以自名云
云又以圆程子之说
子游问孝章 敬只在养内如曾子必请所与必曰有
两必字即是敬即是至处 至于犬马只从能养极言
若从事亲说下便背理伤道且夺下矣
子夏问孝章 曰弟子曰先生则以幼事长之常道也
卷三 第 7b 页 WYG0860-0026d.png
罔极之恩可以是为报乎
吾与回言终日章 助我起予此足发者也不违则不
足矣退省其私亦足以发此亦字之根也发发明吾道
也 注坦然由之而无疑按无疑二字与不违二字相

温故而知新章 知新当从大本大原中出不是逐节
去学来底
由诲女知之乎章 能勿以所不知自欺自必求至于
卷三 第 8a 页 WYG0860-0027a.png
知而不能已焉
知之为知之 私笺云本来真知按此隆庆戊辰后杜
撰邪说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章孝慈则忠 此孝字兼慎
终追远而言
或谓孔子曰章第二节 注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按
乃始也不要说煞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章首节 子张所欲知者不是今
卷三 第 8b 页 WYG0860-0027b.png
日风明日雨盖以世变无穷则治道容有难以预定者
将欲立百王之大法竟何所守故问之注中事字极分

第二节 不言唐虞夏继世者其道同也若汤武革命
去旧污而即新政宜若有难知者矣然大经大法固不
外乎夏殷先世所行之旧不过与时变通小小损益而
已观往事知来者世变虽无穷而规模之大者即与天
地相终始可也又何所不可知哉 注非若后世谶纬
卷三 第 9a 页 WYG0860-0027c.png
术数之学也按不必说到此
非其鬼而祭之章 私笺云谄与无勇乃即其事而断
之之词非推原也
八佾篇孔子谓季氏章 私笺云庙制室外为堂堂外
为庭按庙庭本马季长注
三家者以雍彻章 小序云雍禘太祖也以问禘章注
语反看则穆穆之义方见亦非天子无此容异乎寻常
之僾闻忾见矣 升歌在上贵人声也故曰于堂歌则
卷三 第 9b 页 WYG0860-0027d.png
明明可辨故以奚取问之
林放问礼之本章第三节 注俭戚则不及而质按质
朴了便可反本孔子从先进亦此意 程子近于本之
说最精
夷狄之有君章 尹说不得程子之意惟大夫僭乱皆
有无君之心此春秋所以作也
巧笑倩兮章第二节 此句正解素以为绚注中犹人
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乃申上节以素绚句继倩盻之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60-0028a.png
意也时文读注不明并上节注中如有素地而加采色
句遂云子夏言诗而夫子忽通之绘事直以缪解便其
油腔耳
第三节礼后乎 须抱定上文绘事后素讲出礼后来
方切因论诗而知学下文可与言诗之脉亦贯注泛讲
道理便失语气 中庸以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为道问
学之事忠信为质则尊德性以立其大本也
夏礼吾能言之章 圣人自曰能言则岂无徵者然亦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60-0028b.png
须得把宋之文献为證佐天下乃肯信从今二国之文
献不足则能徵者不得不有所拘限矣然则如何而足
耶其中材守之勿失其能者修明而讲求之则圣言因
而可徵矣
禘自既灌而往者章 两汉刋误补遗曰韦元成传刘
歆曰大禘则终王师古曰每一王终新王即位乃来助
祭仁杰按礼不王不禘王非谓天子盖所谓终王者郑
康成孔颖达以禘为郊祭谓非天子则不郊殊不思下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60-0028c.png
文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诸侯及其太祖则是禘非郊
祭而为天子诸侯之所通矣韦元成等议亦引祭义乃
谓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此郑孔之失所从起也
国语荒服终王韦昭曰终谓终世也朝新王及即位而
来见与颜注小异夷考二说略为近之据国语祭公谏
王谓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则是
彼以即位来见耳非为新王而来颜说止及一事而韦
说及两事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60-0028d.png
或问禘之说章 注先王报本二句一层非仁敬三句
二层而不王不禘二句三层 真西山云凡人于世之
近者则意其精神未散或尝逮事而记其声容必起哀
敬之心而不敢忽若世之远者相去已久精神之存与
否不可得知人素不识其声容则有易忽之意故禘礼
非极其仁孝极其诚敬者不能知其理不能行其事惟
仁孝之深者能知此身之所自来惟诚敬之至者能知
我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也 参观张子西铭则治天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60-0029a.png
下不难之义自见
祭如在章 注祭神祭外神也按外神二字乃对先祖
言之夫子之分所得祭者亦不过室中五祀而已
王孙贾问曰章第二节 一思量到媚便是逆理便是
得罪于天
周监于二代章 吾从不过咏叹周文之盛与中庸殊
别入手即提从字者非也周文之盛全由监二代来二
代抬得高则郁郁句益有精神矣第二句亦不可截断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60-0029b.png
讲第三句从日用躬行上体贴方是实事亦不可槩指
国家典章
子入太庙章 仪文度数圣人岂是不知其名其每事
问者亦随事讨论一番使大家可以感格神明耳圣人
谦退只似不知而问不露讲求之迹故或人疑之耳
是礼也 是字要实贴每事问敬谨之至乃注中推其
意惟每事问所以为敬谨之至若说成敬谨处即礼便
与或人之疑不相对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60-0029c.png
射不主皮章 贯革之射息谓军皆入东西学耳非先
王直废武射也 古道二字空描不得复尚贯革题中
所无添出不得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章 春秋正义云天子颁朔于
诸侯诸侯受而藏之于祖庙每月之朔以特羊告庙受
而施行之遂听治此月之政谓之视朔因以其日又以
朝享之礼祭皇考以下谓之朝庙又云告朔谓告于祖
庙视朔谓听治月政视朔由公疾而废其告朔或有司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60-0029d.png
告之不必废也论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必是废
其礼而羊在盖从是以后更有不告朔者故欲去其羊
耳 视朔亦谓之听朔玉藻说天子之礼云听朔于南
门之外诸侯皮弁听朔于太庙 注请而行之按行之
二字包视朔在内 鲁自文公始不视朔按六年书闰
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十六年书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第二节 上节注云犹供此羊则礼未废也但弗躬弗
亲名存实亡耳此节注中然礼虽废废字乃吾不与祭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60-0030a.png
如不祭之意不可作人见为羊吾见为礼等呓语 六
年书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则但怠于临朝不听治此
月之政及其末失则有司仅供其羊而君并不自请于
庙但谓之饩羊明不亲杀也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子
贡欲去之注中礼废句有两层意
总注 杨氏云云按禀命于君亲此句是头因而视朔
是尾
定公问君使臣章 大小皆礼常变皆忠 人臣不合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60-0030b.png
而去亦是冀君之悟
哀公问社于宰我章首节 注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
为主也按如今世俗神树模样非是将木来截作主也
以木名社如栎社枌榆社之类 社主用石见新唐书
儒学传中卷张齐贤所议中
管仲之器小哉章第二第三节 管仲本贤大夫只是
学问粗不曾谨小慎微便不知不觉流入于侈僣后生
叙两节中事都是他极意要如此这便是三家了此乱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60-0030c.png
臣贼子何止器小哉 或人但骇仲之何以为小故疑
而问若何者是器则始终不知亦不能问也
第三节 或人当周末文胜故疑不俭为知礼 小而
又不俭故疑是拘于礼节
子语鲁太师乐曰章 此是正乐之本能备此则无残
缺失次矣以成内须透出此旨
总注 谢氏云云按乐之始作只有人声与钟磬琴瑟
耳言五音六律上蔡不知考于经也从之只是笙入时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60-0030d.png
亦但可云八音克谐人声与八音如一清浊高下四字
到皦如内方可用绎如则清浊高下之相生如珠贯也
时文辄入旋相为宫等语亦谬此只论音声也
仪封人请见曰章 古者相见必由绍介逆旅之中无
可因缘故称平日未尝见绝于贤者见气类之同致辞
以代绍介故从者因而通之夫子亦不拒其请与不见
孺悲异也
子谓韶章 揖让征诛何妨说出题中有两谓字本合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60-0031a.png
断做不必顺衍口气也私笺谓宜空说者非也
居上不宽章 无处观他了不要看作馀不足观
里仁篇 自一章至七章皆论仁惟第三章是治人之
事其他皆由浅及深自治之功志仁无恶诱之使进于
仁也观过知仁虽观人之法亦引之使不终弃于不仁

富与贵章 此章工夫一层高一层首节不过为仁初
入手事终食不违则无时非仁矣造次颠沛则又无处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60-0031b.png
而非仁也
第二节 恶乎二字须从君子心上作自警自问语不
敢以取舍明为可恃方鞭辟得下节起盖时时自问自
警便是存养省察事也
末节 世得云造次二句亦如孟子夭寿不贰之意
青湖云造次难在始颠沛难在终 终食犹是无事之
时造次则异于閒暇颠沛则又异于造次矣
总注 则其取舍之分益明按此盖云其于仁如此而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60-0031c.png
又何不处不去之难与有耳通章皆言为仁不重富贵
贫贱不可粘煞首节讲
吾未见好仁者章首节 注此皆成德之事按便是颜
子得一善拳拳服膺曾子任重而道远与启手足处故
为成德之事(本语类/)
第二节 注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按力是气能用是志
讲章多不分明
第三节 注盖不敢终以为易云云按程子有言圣人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60-0031d.png
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知得此
意则下二节反覆属望处自说得有味
人之过也章 苟志于仁则无恶矣功夫未密过不能
无然观过可以知仁终无流于不仁者也 各于其党
谓为学未至于纯则或偏于刚或偏于柔时而为气质
所使 末句但云观其存心之厚薄则于仁之离合可
知矣便不于题面外添出不仁二字
朝闻道章 程子曰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夕死可矣是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60-0032a.png
不虚生也 知之真便信之笃行之力守之固如此则
生不虚生亦死不徒死
士志于道章 学莫先于立志志于道是矣然志又要
笃笃志则必力行而不肯外慕 这志字只是略知向
慕之意与述而篇不同道字宽朱子以为有志为学便

放于利而行章 不能大公无我则放利所不免也此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四句对面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60-0032b.png
不可粗看 利与害对不与义对处处择利而蹈则害
必归人怨者四起已亦归于蹈害矣 南轩云损以远
害益以兴利非谓去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也害于己
者远之如惩忿窒欲是也利于己者兴之如迁善改过
是也远如远佞人之远兴如兴于诗之兴先生云损身
之过则物害亦远益己之善则世利可兴更看得圆足
持此以观亦可以得远怨之道矣 不必为害人之事
但处处要占便宜则人自有受其害者高苏生文体贴
卷三 第 19a 页 WYG0860-0032c.png
注中欲字必字最好 注欲利于己二句只是不恕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章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不患无位章 知须在位之先何以反说在下二句盖
此是反已自修之事愈鞭辟向里故第二层收𦂳一步

参乎章 曾子一日三省其为学主于诚身诚者圣人
之本也故下学之功既至而上达者已不外此一闻夫
子呼而告之即反求以得众理所自来矣然当夫子之
卷三 第 19b 页 WYG0860-0032d.png
卒其年才二十有九后此尚有完养吾一以几于熟而
化者观其战战兢兢之言正中庸戒慎恐惧孟子存心
养性实功盖死而后已焉今人徒见此章已得其传而
不知其求进于圣人天道之极者方未止也 注盖已
随事精察而力行之按曾子只知逐事皆要实心做出
夫子便与直捷总说万事皆从此出
第二节 注竭尽而无馀之词也按竭尽无馀当照真
积力久说谓即这个忠恕做到到家处便是 如心为
卷三 第 20a 页 WYG0860-0033a.png
恕按推己者人道如心者天道
总注 忠者天道道当作理以程子遗书改正安溪先
生云天道不如天理之确 圣人教人各因其材云云
按曾子年甚少夫子亦示之知本使不求之汗漫耳一
唯之后正有事在非传道已毕也其应之速而无疑则
以平日笃学事事反身切已下工夫故涣然便得其本
耳后人看做通身汗下一悟百了则异端之高者犹不
肯云尔也
卷三 第 20b 页 WYG0860-0033b.png
父母在章 第三句但言游而不言远恐伤父母之心
也只离膝下便是远何必他邦异域 注去亲远数句
都在人子心上讲出不字 亦恐亲之念我不忘倒补
在上极有意亲之念子固情理所必然为子者必当先
意承志若待其若此而后辍行则不可以为子矣
父母之年章 只这寿上又惧其来日之无多(本朱子/)
古者言之不出章 言之不出安得有躬之不逮耻字
原是虚景比唯恐有闻更活只可于也字推原指点寓
卷三 第 21a 页 WYG0860-0033c.png
湛刻于活泼之中一著实讲相去万里
以约失之者鲜矣章 俭约意亦当带说欲败度之与
纵败礼其失维均故注中非止二字亦自斟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章 此章言行各开说非相
顾之谓尹氏所谓君子之志乃欲字根本也 不可说
似耻其言而过其行 胡氏说甚精
德不孤必有邻章 泛论事之理德字只作好事看
事君数章 朱子谓子游之言以儆学者于几微之际
卷三 第 21b 页 WYG0860-0033d.png
须说得细 程子曰责善之道要使诚有馀而言不足
则于人有益而在我者无自辱矣 注是以求荣而反
辱二句按求荣求亲谓使君与友过而能改则臣主俱
荣且可取善辅仁之意但不学无术便反致疏辱不可
说得汗下如凌茗柯朋友数二句文也
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章首节 可妻也三字画断下
特明其非罪以见不害为可妻若以下二句为可妻之
实则虽观过可以知仁然非必待其有过而后可知也
卷三 第 22a 页 WYG0860-0034a.png
第二节 南容是世卿之家故云不废
子谓子贱章 朱子云此君子亦是大槩说恐子贱未
能强似子贡按此二章书不必牵连如子行三军则谁
与是子路欲自质其学问不必牵连夫子独许颜渊来

赐也何如章 亭林云记曰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
是夏曰琏殷曰瑚也此仍古注之误 盛黍稷之器则
虽未至于成德而亦有馨香之德足以感神明也须兼
卷三 第 22b 页 WYG0860-0034b.png
发此意不可但说三代法物玉之所以美者亦以其德
也 注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器按此句与上以君子
许子贱照应
或曰雍也章第二节 被人看破所以取憎不但正人
憎之即同为佞者亦憎之所谓口戕口也故曰屡 全
体不息之谓仁心德略有一毫欠缺便未全即全矣而
此心略有一息间断便非不息故曰不知其仁
子使漆雕开仕章 朱子曰信者自保得过之意按自
卷三 第 23a 页 WYG0860-0034c.png
保得过四字最妙如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
不为也如被虎伤者谈虎而色变岂非自保得过之谓
夫子所谓求为可知也可字亦在自保下学而上达知
我者其天乎亦是自保得过到此方可谓能信 信字
不独在知上说盖明德工夫已该格致诚正也 朱子
曰曾点开阔漆雕开深稳又曰曾子父子却相反按参
也以鲁得之点也能见大意而不能实实下手做工夫
故一贯之传不传其父而传其子颜渊深潜纯粹心解
卷三 第 23b 页 WYG0860-0034d.png
力行兼到可惜早夭而未达一间漆雕开能见大意故
不安于小成不以小成自安故为笃志然未能见得透
彻故一贯之传到底未得亚于颜子者其子路乎天资
高朗毫无渣滓若达却为国以礼道理便是尧舜气象
乃粗处未能克去卒以行行死故夫子于其死亦曰天
弃予圣门高第弟子在此五人而优劣判焉故吾道独
归曾氏
注此圣人所不能知二句 惟他人所不及知故开曰
卷三 第 24a 页 WYG0860-0035a.png
吾 其材可以仕圣人元非误使
道不行章 无所取材只在一喜字上便觉意思过当

女与回也孰愈章第二节赐也何敢望回 望字便见
得大相悬绝已含下知十知二
吾未见刚者章 邵子曰中刚则足以立事业处患难
刚在内者也若掩袭于外未有不临事忽然丧之也以
孟子集义所生节求之自见 观物篇补注曰内刚则
卷三 第 24b 页 WYG0860-0035b.png
无欲此语甚好 夫子忽然发叹正是激人立志注中
有志无志二句极当玩味 程子云禹不矜不伐至柔
也然乃见刚此言与悻悻自好正相反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章 程子又曰我不欲人之加
诸我也我亦欲无加诸人中庸曰施诸己而不愿亦勿
施于人正解此两句然此两句甚难行故孔子曰赐也
非尔所及也安溪先生谓此说比注优盖君子之道四
丘未能一焉恕即甚难尽不必又言仁者之事不待勉
卷三 第 25a 页 WYG0860-0035c.png
强 总注无者自然而然按曰欲无何尝不是禁止之

子路有闻章 徒闻而不行则为口耳之学而无以实
有诸已矣子路勇于必行所以为升堂之选欤
子谓子产章 或问云四者亦有相因之序按此说可
资科举之学
令尹子文章 子张称子文在三字必字上称文子在
又字上人能勉于暂而不能勉于久故疑其仁也 未
卷三 第 25b 页 WYG0860-0035d.png
知焉得仁与不知其仁也异直言他何处得个仁来也
第二节 十乘是世守食邑所出不可看得轻小所之
之邦皆有高任重禄足以系縻不难富于其旧而文子
志在洁身去乱不俟终日泊然无所动于中方与下仁
字清字有关涉
总注 文子之仕齐云云按只当责其不数岁而复反
正君讨贼非其任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 注引使晋之事只以證三思
卷三 第 26a 页 WYG0860-0036a.png
非举此以议其失
宁武子章 武子之愚只是但知有君不知有身并不
知有成败利钝始终奉君以周旋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其
后晋怒卒解成公卒归其初实未计及向使不幸为士
荣针庄之续成公不免于酖君臣同尽亦其所心安理
得略无梗避者故曰其愚不可及若但以济君于难立
论则曹之侯獳得而及之矣
子在陈曰章 惟狂故简或云其一种高旷绝俗之致
卷三 第 26b 页 WYG0860-0036b.png
便是成章处非也勇成个勇艺成个艺不是高旷绝俗
伯夷叔齐章 朱子曰要见得他胸中都是义理按有
私意便不能不念旧恶惟都是义理则可恶在彼吾无
与焉恶既旧则吾恶之之念亦与之俱化矣 清者之
量乃是圣人表幽阐微处与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章
说和者之介正同
颜渊季路侍章 此章伊川数条至矣尽矣而李守约
所录朱子语云二子之异于夫子者更有一意无憾对
卷三 第 27a 页 WYG0860-0036c.png
憾言之也无伐无施对伐施而言也二子日前想亦未
免此病今方不然夫子则更无惩创不假修为者也合
之其家处谦所录一条以看程子所谓未免于有意如
天地之化工者觉意味亲切
第二节 尤重在敝之二字上横渠云仲由乐善故车
马衣裘喜与贤者共敝从愿字至敝之为句 白虎通
德三纲六纪篇以共敝之为句此张子所本也又张文
昌赠殷山人诗有同袍还共敝苏子瞻戏周正儒坠马
卷三 第 27b 页 WYG0860-0036d.png
诗有故人共敝亦常情句不独张子如此读也 马戴
边馆逢贺秀才诗鹿裘共敝同为客 北齐书唐邕传
云显祖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
与卿共敝 今人往往粗看子路先儒讲为国以礼云
若达却便是尧舜气象可见子路胸次开朗毫无渣滓
故曰亚于颜子者子路也
第四节 全体此心随感而应方能因物付物不可只
有下半截上面大德敦化下面小德川流也总注中如
卷三 第 28a 页 WYG0860-0037a.png
天地三字略一读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节是其
义疏
总注 然未免出于有意也按小大在此分 二子用
力者也夫子自然者也
十室之邑章 忠信二字口气中要说得活相只如天
资笃实不汨于习染流于浮伪可以为向道入德之基
注中如圣人三字不可太执着
雍也篇雍也可使南面章第二节 简字只就不烦说
卷三 第 28b 页 WYG0860-0037b.png
第三节 上行简是简要下行简是简略居简是简静
末节 因上有不亦可乎之辨故注曰未喻
总注 程子云云按东阳许氏曰有主以理言无物以
欲言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章 怒未便是己不迁处见他
克己过则是己不贰处由他克己
总注 所谓不善只是微有差失(至/)便更不萌作按不
贰过韩子说自好程子所谓微有差失者与韩意同看
卷三 第 29a 页 WYG0860-0037c.png
来朱子力辟不贰之言行之说与易不远复意思稍阔
远今须兼两家之意谓非但言行之过不贰即一意始
萌亦不贰之于言行如此则颜子初时下手后来成就
地位皆能包括矣
子华使于齐章首节 私笺云与釜与庾便是义所当
与义所当益若谓不当与不当益而夫子姑示其意则
为徇人矣按义者宜也情之所可通则亦不失其义也
五秉则过情过情非义也使受之者不安
卷三 第 29b 页 WYG0860-0037d.png
第三节 以九百为多故辞非不受禄也
第四节 注有馀自可推之以周贫乏按有馀对九百
以周贫乏应周急
总注 圣人宽容不欲直拒人按二句得圣人气象
思辞其多按辞多故有邻里乡党一语当体会 可见
圣人之用财矣按结以用财之语可见通章眼目止论
当与不当与
伯牛有疾章 汉书楚王嚣传成帝诏书中引此作蔑
卷三 第 30a 页 WYG0860-0038a.png
之命矣夫是亡字当读为无也释文阙 亡之言无可
以致此疾之道
贤哉回也章 史记载孔子答子贡贫富之问云不如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乐道之说自是稳当 注学者但
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云云按所乐者岂有外于是

子游为武城宰章 总注愚谓云云按苟字邪字贴由
径贱字媚字贴非公事至朱子无一閒字如此
卷三 第 30b 页 WYG0860-0038b.png
孟之反不伐章 策马句注中鞭字当活看抽矢于弸
则犹殿后之备策马者急欲自掩耳
谁能出不由户章 或问何莫之云犹云何莫学夫诗

质胜文则野章 鹤滩看质字只是质朴之意方妥
须发得七分是质三分是文之意分明盖无本不立无
文不行此之谓彬彬也观注复存杨氏之说于圈外可
以得朱子之意矣
卷三 第 31a 页 WYG0860-0038c.png
樊迟问知章敬鬼神而远之 卜筮稽疑亦质鬼神事
程朱语录非一条不可专指祀典就祀典论若胪列国
家大事不切学者日用于樊迟何与耶
先难而后获二句 先难者克己也程子亦统言其无
私之意若以克己实疏所难则此因樊迟之失而告之
遽躐等而希颜子之乾道哉例以先事后得只当就处
心积虑上发明仁者循天理之自然无计功谋利之私
意 就凡事泛说 注民亦人也按此恐人误以此为
卷三 第 31b 页 WYG0860-0038d.png
有位之事耳
知者乐水章 此章须看六个者字
齐一变章 此章只指国俗说向谓变齐只是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者尚阔于情事也
仁者虽告之曰章 注而忧为仁之陷害按陷元板作
蹈字极善
君子博学于文章 此章不过入门之规模颜子则由
于规模而直至于成德者也虽不是两个然浅深大小
卷三 第 32a 页 WYG0860-0039a.png
则悬绝即如博学于文有身通六艺之文多学而识之
文闻一知十之文 约汉人读曰要
如有博施于民章 分三段看
述而篇德之不修章 第一句是涵养第二句是致知
第三第四句是力行但分迁善改过所以圣人说有四
项新安一条略得大意
志于道章首节 注而心必之焉按之字内包用力不
是空空志
卷三 第 32b 页 WYG0860-0039b.png
第三节 注则存养之熟按游艺亦是熟之事末句当
帮贴在依仁中说内既常存外亦无所放也
末节 艺从小时已学到此只是涵养
子谓颜渊曰章二节 注自负其勇按此句说得太粗
子路此时亦复茫然自失乃以所能质证更求进步耳
第三节 安溪先生云临事而惧对暴虎冯河好谋而
成对死而无悔盖暴虎冯河是无惧也死而无悔不计
其成也邵子云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若只以断字
卷三 第 33a 页 WYG0860-0039c.png
下注脚恐未是子路对症
富而可求也章 总注杨氏在天之说盖以命言不如
古注郑曰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若于道
可求者虽执鞭之贱职我亦为之独以义言为当疏引
秋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乃下士之职士字亦有下
落伊川和靖以义言为胜不知何以却取杨氏也 义
命二者本相为表里孔子亦曰有命贱职虽士字较有
下落然亦是国家所设之官与从吾好语气亦不合
卷三 第 33b 页 WYG0860-0039d.png
此圣人举下之言从所好句尚未须论到极精微处
子在齐闻韶章 不图一叹全从学之三月内生来
私笺云向吾已知其尽善尽美也而不意其一至于斯
也按尽善尽美便是至字下面更着不得不意一转矣
 安溪先生云只将注语略一那动云不意古今为乐
者至于如韶之美方合题面亦不似夫子平日全然不
知舜者并无罅漏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章第二节 怨乎句只问他当
卷三 第 34a 页 WYG0860-0040a.png
下可有感愤矫激为非中正否不是后来追悔或问中
甚明 陈文子注中怨悔是后来不甘贫贱一时勉强
终有悔心此则谓其贤知之过非天理人情所安犹有
可怨悔者则不可以古律今也 注夷齐扣马而谏按
扣马牵马也 则视弃其国犹敝蹝尔按不可误看此
二句此段并不为卫君一直说下故也
饭疏食饮水章 乐字当贴知命不忧之意说圣人尽
性至命者也义命是对待字方与下截相关
卷三 第 34b 页 WYG0860-0040b.png
加我数年章 不可以易而学意不重易道固无穷无
过亦不易言也到不踰矩方是无过 看系辞中独许
颜子之不远复以为庶几便知学易须胶粘无过说来
上二句不可落空 此章惟云峰胡氏说最好与无大
过方贴合注语理则是而按之题语却汗漫 胡氏曰
易占辞于吉凶悔吝之外屡以无咎言之大要只欲人
无过故曰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悔则过能改而至于吉
吝则过不改而至于凶使人人皆知学易则可以无大
卷三 第 35a 页 WYG0860-0040c.png
过此夫子教人之深意也
子所雅言章 谓之曰雅言则自言教人及辨析经意
皆是 不可只指教人说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第二节 注未得则发愤而忘
食按未得之上补出立志来二字方有着落
子以四教章 世得云小学先行而后文弟子章是也
大学先文而后行此章是也接续看圣门施教次第方

卷三 第 35b 页 WYG0860-0040d.png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章 程子云不知而作妄作也圣
人固无所不知也在众人虽未能知之若能多闻择善
而从多见而记识之亦可以次于知之者也观此及注
意则下三句乃为未知其道而欲求知者言之特愈于
不知而作故曰次此节分两层看实知其理四字即指
上二句夫子身上事说 生知之人有不待于闻见小
知者众人而欲效之则为妄作矣须补此意末句次字
方有下落
卷三 第 36a 页 WYG0860-0041a.png
仁远乎哉章 乎哉是唤醒非反诘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章末节 注孔子不可自谓讳
君之恶二句按若作一节题须即粘在巫马期以告上
翻落使首句都有情文势亦𦂳死着皆活矣言期岂不
知是讳恶然窃计又难自言岂不知娶同姓非礼孔子
亦不肯曲辨然又碍讳恶故告之以观孔子更如何处
此乃比时文得一先著
子与人歌而善章 必使反上蒙引补自停其歌四字
卷三 第 36b 页 WYG0860-0041b.png
细甚 注圣人气象从容四句皆包两层说世豳谓上
二句是圣人盛德之至下二句是动容周旋中礼世得
则欲以诚意恳至句为主而以从容包谦逊意审密包
不掩人善意
奢则不逊章 失中意不必做不逊则无中之可论矣
 此节只要痛讲奢之害大不可赘加俭之害小一层
君子坦荡荡章 循理则为其所当为非有为而为无
往而不得其自然何所不宽平舒泰乎故范杨之言居
卷三 第 37a 页 WYG0860-0041c.png
俟上蔡之言不忧不惧朱子以为不出程子规模之内
而往往偏于一事也南轩之言求之在己而无必于外
大略与范杨同纂修大全者复取而附益之坐无识耳
泰伯篇泰伯章 父子兄弟之间一露形迹便使太王
有废长立少之嫌季历有夺嫡干统之咎虽能让而不
可谓之至德矣泰伯之不可及只在民无得而称上定
之若与文王之至德作一个局势看则尚阔于事情也
 后人拘泥天下二字偏主让商往往至说不去 汉
卷三 第 37b 页 WYG0860-0041d.png
书地理志云殷道既衰周太王亶父兴岐梁之地长子
太伯次曰仲雍少曰公季公季有圣子昌太王欲传国
焉太伯仲雍辞行采药遂奔荆蛮公季嗣位至昌为西
伯受命而王故孔子美而称曰云云安溪先生云用此
段事实意脉以解论语便自明白不须纷纷谓让商天
下 或问中只指让国于父子兄弟之间泯然无迹说
天下乃后日推本而言 南轩解天下二字巧而不稳
辨疑中取之
卷三 第 38a 页 WYG0860-0042a.png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章第三节 许鲁斋云君子所
贵乎道者三洪范九畴猊言视听思便次五行圣人于
天道于此可见以此知大节目与天地同流颜渊问为
仁之目夫子告以视听言动而已凡人行事大乖忤大
和合利害成败无非在于气槩容色之间于此少有忽
焉则祸有不可胜言者朱子谓修身之要为政之本
远暴慢主敬是大本近信则有其质远鄙倍则有其文
 循物无违谓信颜色取接物故曰近信
卷三 第 38b 页 WYG0860-0042b.png
以能问于不能章 不校是容而消之 说吾友尝从
事便是欲追踪颜子不徒泛叙往事 非徒希颜正欲
如颜子之希圣耳
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初看才志卓然已是君子及后
来益复坚定完固大小处无一点渗漏则其为君子更
无可疑矣方是下章一毅字层次洗发则设为问答口
气亦到
兴于诗章首节 立志致知之助
卷三 第 39a 页 WYG0860-0042c.png
第二节 居敬力行之助
第三节 尽性至命之助 胡云峰曰兴于诗是知之
事成于乐则知之精故曰义精立于礼是行之事成于
乐则行之熟故曰仁熟
民可使由之章 当时之人疑先王之以私意愚其民
但使之率由其政教而不告以深者故特言此以晓之
盖有为而发也 安溪先生谓此章当以朱子或问中
所发明智者过之贤者过之等意参看乃可以明不可
卷三 第 39b 页 WYG0860-0042d.png
使知之意乃深于使之知者也若泛讲深微难知便不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 骄吝亦缘不能尽其才若圣
人为不厌诲不倦政与此二病相反之极 骄吝则无
补于世而才为天地间之弃馀有累于已而才为身心
之赘馀馀字要洗发
笃信好学章第二节 危邦二句去就天下二句出处
 注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按中庸所谓遁
卷三 第 40a 页 WYG0860-0043a.png
世不见知而不悔也惟其慎于始故能保其终
第三节 上言天下则是无邦也曰隐则是避世也比
之不入不居尚有所择者更过之矣然亦有身虽将隐
而托迹是邦势亦未能即去如柳下惠三黜之后而居
鲁孔子当灵公出公之时未反鲁而居卫是也则惟有
不居其位则进退自如足以归洁其身矣大抵两有道
句皆是陪说圣贤言语周备 此章发端即说到守死
自是为身际季世者立之准绳权衡而子路死于卫不
卷三 第 40b 页 WYG0860-0043b.png
为圣人所予者于好学善道盖犹未也不然食孔悝之
禄死孔悝之难亦何过之有 私笺云此只发明上节
见隐意按若只明上节不变文曰邦矣
狂而不直章 而字是就一人身上流荡到不好处去
了方与古疾今亡有别
学如不及章 无两层亦无两候只是汲汲用功之中
常常如此提醒注中一警字最有味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章 此节要照卒
卷三 第 41a 页 WYG0860-0043c.png
章杨氏之说两路俱到
大哉尧之为君也章 只有性可与天准则天者尽性
之极也 独称尧之为大盖兼圣德与历数言之邵伯
温述康节之意所为极治之盛莫过尧先乎此者有所
未至后乎此者有所不及也惟天为大体味注中故字
亦如字自当以天德言之主形体者大全误载饶氏语
折以朱子手定之书则或问谓范氏尹氏为得之精义载
范太史云孔子赞易乾元曰大哉称尧亦曰大哉天运
卷三 第 41b 页 WYG0860-0043d.png
于上无为而物成尧亦如之矣尹和靖云天道之大无
为而成唯尧则之以治天下故民无得而名焉尹氏说
今采入集注试参之中庸无为而成上二节同体同用
之说必兼神化言之方合朱子本意注不言尧德之精
微而言德之广远自并大业皆是德所统贯下节特又
从不可名之中指其一半可见者示人不得判然分属
微显遂疑下节非仍广远无能名之事也 一篇尧典
皆其君德之大也自以亲九族而下譬之四时行百物
卷三 第 42a 页 WYG0860-0044a.png
生此则为可见者耳德字贴为君上说则兼体用非仅
得于已之谓也岂可将德业看成两截乎下节人因注
中并存尹氏所可名者其功业文章巍然焕然而已之
语遂误以两有字对上无字谓此则可名者则失朱子
言尧之德不可以名其可见者此耳句本意矣巍乎焕
乎经文同是赞叹不尽之词明道先生云文章成功有
成象可见只是极致事业然所以成此事功即是圣也
从此体味则成功文章仍为无能名何疑
卷三 第 42b 页 WYG0860-0044b.png
总注 所可名者按此名字仍当作见字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章第三节 唐虞之际二句若
云本为周而援及唐虞则上文何以并举立案解注者
必以经文为本也观大全中所采陈定宇语云此言人
才难得自古而然尧舜以圣圣继作而后禹皋之徒圣
贤之才出焉文武亦以圣圣继作而后周召之徒圣贤
之才出焉此天地间贞元会合之运亘古而仅两见者
也绝无欹樯侧柁之说必须如此平放然后徐徐找出
卷三 第 43a 页 WYG0860-0044c.png
惟字乃字口气为下文二句收足难字转捩地始八面
俱到自蒙引于此节之首冠以孔子之言盖主周言嘉
靖初存疑继出又谓夫子说才难时必是举武王予有
乱臣十人之言下文始承之曰于斯为盛不然则斯字
似虚下虽有九人而已之语终未明白舜有五人而天
下治或是门人因圣人此言而着一句则尤以文害辞
妄生穿凿试取经文一再读之果如次崖辈之云否也
 只就上文所记相较亦何必以周倒入而注中先从
卷三 第 43b 页 WYG0860-0044d.png
周室人才之多起义者为才难直贯下文二句也后人
乃谓唐虞为宾周为主二句转为周之盛而发则不善
读注而非夫子上下古今之意矣 注才者德之用也
按难字从德之用看出与知能技艺之才不同 注降
自夏商皆不能及按夏虽禅授而所存者仅前代之馀
才商非继治而笃生者惟伊朱之二佐不能及不可一
样说
末节 私笺云三分有二只是以人心计之大概三分
卷三 第 44a 页 WYG0860-0045a.png
人心已有二归文王矣按纣都在豫州之地如奄国之
属皆在东方则云青兖豫近之只说人心则以字无着

禹吾无间然矣章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此沟洫二
字即班固沟洫志所本乃治天下之小水非指行井田
也朱子或问中以浚畎浍距川释之为得本意天下之
小水无所不治则尺土寸壤无不可宅与上卑宫室对
照尤密 注备旱潦者也按旱无可为者备涝而已朱
卷三 第 44b 页 WYG0860-0045b.png
子生长东南未知北地不可槩用翻水车也 或丰或
俭世得欲以无小无大易之较为檃括 各适其宜各
字是各自无间不用看煞而字合说
总注 所谓有天下而不与也按不与在心上说是无
间之根
子罕篇达巷党人章 无所成名言其大而不可以一
事名也注中惜字当浑之私笺难名之说是末节注中
誉字与此惜字自相矛盾
卷三 第 45a 页 WYG0860-0045c.png
麻冕章首节 纯变了礼 俭是由烦难而趋简约
太宰问于子贡曰章第二节 固天纵之四字须一顿
圣是夫子所不居然殆是矣方得答问口气 安溪先
生谓讲圣字断以中正仁义方与多能界际分明按此
四字在性分上说今人用聪明睿知等语便是中庸小
德川流之事搀过多能界分矣
吾有知乎哉章 吾有知乎哉五字即在下截有问必
答处生出(说本朱子/) 程子曰无知也者尽以告人他
卷三 第 45b 页 WYG0860-0045d.png
无知也与吾无隐乎尔同 鄙夫固空空然义理本其
所自具叩而发之则可尽以相告矣
凤鸟不至章 不欲斥言明王不作故仅以文明之瑞
为言
总注 则夫子之文章知其已矣按文章安得已
颜渊喟然叹曰章首节 或问此四言正是颜子得见
圣人之道真实高妙而苦未端的处 世得云无穷尽
在知一边说无方体在行一边说
卷三 第 46a 页 WYG0860-0046a.png
第二节 语类循循善诱非特以博文约礼分先后次
第博文亦自有次第约礼中亦自有次第有个浅深次
第故高者有可攀之理坚者有可入之理在前在后者
可从而审其归之理
第三节 颜曾资禀不齐成功一也卓尔当以一贯参
观 注所谓卓尔亦在日用行事之间按颜子亦向下
学处精察力行到后方卓然见得夫子动容周旋莫非
天理流行只是这大本中出耳 从之便是达天德事
卷三 第 46b 页 WYG0860-0046b.png
 注非所谓窈冥昏默者按庄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
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总注 而归功于圣人也按或问曰归功一句未安盖
此非有所归功但叙其所学之本末而叹其未能遽至
于圣人耳
吾自卫反鲁章 汉礼乐志云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
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云云固当即指得所为正乐
事也 只主区分雅颂方使题中各字有着落不可以
卷三 第 47a 页 WYG0860-0046c.png
南与风混搅侈其烦富 得所兼篇章及用之燕飨祭
祀言之
子在川上曰章 注无一息之停不已也道体之本然
全体也莫如川流一事也时时省察慎独也无毫发之
间断纯亦不已也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章 此章不必依史记讲
语之而不惰者章 不惰只在力行上见颜子比子路
尤行得尽
卷三 第 47b 页 WYG0860-0046d.png
苗而不秀者章 为自恃苗无不秀秀无不实者警
后生可畏章 上二句勉之下二句警之
法语之言章 绎须说到悔悟上
三军可夺帅也章 以帅将兵其勇在他人以志帅气
其持守在自已夺不但外来境遇凡一身中嗜欲皆是
 匹夫非常人对上三军看犹云一人也志泛说
衣敝缊袍章第二节 胡康侯解诗云不忮则能惩忿
不求则能窒欲朱公迁云仁则不忮义则不求此又是
卷三 第 48a 页 WYG0860-0047a.png
子路进步境界
第三节 子路心中但能无累未曾有主求进于道者
存心养性则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又何有于不耻

岁寒章 须将范氏说翻转看君子之在治世或与常
人无异唯至岁寒而其节益贞耳不重在旁观者说
岁寒言其岁异于常岁非四令之冬
知者不惑章 程子谓仁者不忧三句是德之序此是
卷三 第 48b 页 WYG0860-0047b.png
学之序 烛理明自然乐循理 不蔽于欲则自反而

可与共学章 为学必始于致知致知必在于精义权
字义理在共学时便已见得大意只是必待涵养践履
到义精仁熟地位然后时措皆宜惟变所适耳若说可
与立时尚不识轻重恐圣贤无此学问也杨氏所谓信
道笃是诚身事权则诚能动物推之而通感之而化矣
己亥夏以可与立二句题课徒漫纪于此惜乎师友凋
卷三 第 49a 页 WYG0860-0047c.png
谢无从质正也 注权谓能权轻重使合义也按正蒙
乐器篇权过中而合义者也
乡党篇孔子于乡党章首节 此节兼言猊之不同恂
恂者信实之猊朱子谓亦有上蔡所解温恭之意乃通
指与乡党之人周旋容猊似不能言是于猊中兼及其
言下唯谨尔是于言中兼及其猊
入公门章首节 公门是最外库门
第二节 礼玉藻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左
卷三 第 49b 页 WYG0860-0047d.png
扉立于其中一本作阖门左扉 入自左扉出自右扉
皆由闑右而不敢当中也 注礼士大夫出入君门按
士大夫当作大夫士此曲礼之文也
第三节 位在库门之内外朝也 内朝是治朝非路
寝之燕朝 此外朝国有非常之事然后御此致万民
而询谋之焉
第四节 堂在雉门之内堂高七尺阶有七等 堂是
治朝郑氏玉藻注所谓路寝门外之正朝 注两手抠
卷三 第 50a 页 WYG0860-0048a.png
衣按衣谓裳 近至尊按此则已至堂上也 气容肃
也按言气包色在内
第五节 路寝是燕朝在路门之内 臣常朝而出君
乃退适路寝听政 复位中庭之位 注舒气解颜按
舒气二字带上屏气来
执圭章首节 李云聘问所执非命圭朱子常觉其误
而欲改之偶未遑耳 瑑圭璋八寸(聘/)璧琮八寸(享/)
覜聘见考工记玉人之事条注瑑文饰也众来曰覜特
卷三 第 50b 页 WYG0860-0048b.png
来曰聘聘礼曰凡四器者惟其所宝以聘可也 鞠躬
入门时上揖下授升堂时足蹜蹜如有循将授时 按
入门不敢趋进升堂不得摄齐汪说极与聘礼合执圭
唯在此入庙门升堂时也聘礼后亦有皇且行入门主
敬升堂主慎二语注云复记执玉异说盖上文已云上
介执圭如重授宾宾入门皇升堂让将授志趋志趋谓
审行步与此异也 曲礼执天子之器上衡谓高于心
弥敬也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绥读曰妥
卷三 第 51a 页 WYG0860-0048c.png
妥之谓下于心 注手与心齐按升堂让注云让举手
平衡也 战色战而色惧也按郑注战色敬也视今义

第二节 注发气满容按亭林曰仪礼文作发气焉盈
容汉人避惠帝讳盈曰满此当改而不改也
君子不以绀緅饰章首节 注饰领缘也按举领以包
袖袪
第二节 亵服当黑色
卷三 第 51b 页 WYG0860-0048d.png
第四节 李云俗分朝聘祭服非是此包礼服常服言
耳盖此节眼目在裘字不在衣字故注云衣以裼裘又
云注言裼以包袭耳 裼与袭即是一衣袒而不尽覆
其裘则谓之裼尽覆而不使裘见于外则谓之袭礼注
以覆盖裼衣之美为充美此恐有微误盖袭者藏也非
重也 表裘不入公门恶其亵也是亵裘不裼 蜡祭
亦用皮弁素服息民则黄衣耳
第五节 亵裘亵字对上朝聘祭而言
卷三 第 52a 页 WYG0860-0049a.png
第六节 长李读本音
第七节 居谓亵裘
第八节 举佩以包带
第九节 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男
子则深衣亦必具衣裳之象也 注裳用当作用裳至
此为读见朱子文集中答欧阳希逊书
齐必有明衣布章齐必变食 私笺云洁其口按不但
洁其口而兼欲充其气如玉藻所谓朔食加于日食一
卷三 第 52b 页 WYG0860-0049b.png
等是也
食不厌精章首节 注牛羊与鱼之腥按牛羊与鱼当
作牛与羊鱼此少仪之文也 腥是生肉 聂而切之
为脍按礼记注聂之为言䐑也先藿叶切之复报切之
则成脍疏云谓先䐑为大脔而后细切之 脍粗则食
之不化矣此固必欲如是者也 不厌是言其工夫节
度不可苟简不在圣人心上说注中下一句乃补此非
为口腹而欲如是当善会
卷三 第 53a 页 WYG0860-0049c.png
第三节 割不正丛说兼取邢疏折解牲体脊胁臂臑
之属礼有正数若解割不得其正则不食之意极是
第八节 祭于公以下文势若自为一节者安溪先生
文与上扇对 祭之明日尚有绎恐分其诚敬之心第
一日无暇致膳与赐胙第二日又不可以诸父昆弟与
煇庖翟阍同日故必待第三日乃遍也若出三日则留
神惠而肉亦败矣不宿肉亦兼为已将三日不可更稽
也比君所赐可少缓当以是会之杨氏谓家祭可以宿
卷三 第 53b 页 WYG0860-0049d.png
食矣似欠体贴 韦昭国语注天子诸侯曰绎以祭之
明日卿大夫曰宾尸与祭同日更考之
乡人饮酒章第二节 郊特牲篇乡人裼孔子朝服立
于阼存室神也注中后一说正非无稽
问人于他邦章 如亲见便是诚不可泛言其礼 人
字不可放过圣人虽诚敬无所不在然亦未有非其人
而槩施也盖择而后交久矣
君赐食章首节 注故不以荐句则馀当以颁赐矣句
卷三 第 54a 页 WYG0860-0050a.png
私笺旁批并云不重按也须照管到此节注精密极矣
原本孔解邢疏而正席则采范太史义下二段则采杨
文靖公义逐字有发明
第二节 周礼注云品者每物皆尝之导尊者也 玉
藻云若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先饭辩尝
羞饮而俟若有尝羞者则俟君之食然后食饭饮而俟
上一段祭是客礼命之祭君不祭可知而仍先尝君食
乃不敢当客礼也下一段则侍君而偶赐之食与礼食
卷三 第 54b 页 WYG0860-0050b.png
异不为君所客者则君使膳宰自尝羞而不先饭夫子
本仅侍食而犹先饭者盖以臣之侍君尤当远嫌不必
待以客礼而始不敢当也
第三节 古人之堂东向北墙南牖病者本寝北墙下
君来则迁于南牖下使君自东入堂南面视己则人臣
虽病亦不失北面之意矣详见四书丛说伯牛有疾章
朋友死无所归章首节 注中当补云朋友以义合本
不当殡之于家若其死无所归而委之道路则义有不
卷三 第 55a 页 WYG0860-0050c.png
足不得不殡意乃完备
第二节 私笺云祭肉则拜正以形容车马之不拜按
义理如此不是空空形容
寝不尸章第三节 注负版持邦国图籍者按图地图
籍名籍
第五节 左传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疏云风不以
理舒散而暴疾害物雷不徐缓动发而震击为害
色斯举矣章末节 注梁桥也按今口外犹呼高岭为
卷三 第 55b 页 WYG0860-0050d.png
梁此古语之流传者叔明之说疑非 共向也 色斯
举矣翔而后集集解中本不与下雌雉相属朱子亦据
胡氏谓雉之飞也决起其止也下投无翔集之状故虽
与下通为一节注中仍谓色斯举矣二句上下必有阙
文其谓色举翔集即雉移山梁雌雉一句冠于首则辞
意尤明者始于陈定宇近所用也三嗅而作定宇犹主
不食之说既遇拱执亦不得语于见几矣若取注中晁
氏一条则可仍归于远举之意
卷三 第 56a 页 WYG0860-0051a.png
 
 
 
 
 
 
 
 
卷三 第 56b 页 WYG0860-0051b.png
 
 
 
 
 
 
 
 义门读书记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