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x 页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49H 页
梧峰先生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一年( 明宗大王十七年)壬戌七月十九日辛丑。(辰时)先生生于义城县下川新礼洞里第。(先生上祖。本鹅洲人。至九世祖按廉公。居尚州丹密县馆洞里。五世祖上将公。移居安东礼山县鼎寺洞。曾祖判决事公。又移居新礼洞。)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二岁。)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三岁。)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四岁。)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五岁。)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六岁。)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七岁)始受书。(先生自幼好读书。尝挟册请学于邻老。老方锄圃久不出。先生泣立樊外。必受课学乃归。)
 三年己巳。(先生八岁)十二月。丁母夫人朴氏忧。(先生哀毁如成人。有小妹生才十月。先生抱负痛泣不已。常置所处房内。亲求乳奶以哺之。)
 四年庚午。(先生九岁○尝往来义兴外家。见母夫人故寝房。辄绕壁叫泣。见者为之陨泪。)
 五年辛未。(先生十岁○先生有王祥之行。事继母吴夫人委曲顺志。有人所难能。而亦有人未及尽知者。)
 六年壬申。(先生十一岁)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十二岁)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49L 页
二年甲戌。(先生十三岁)往佳野谷。(安东北县)受学于惟一斋金先生。(彦玑○金先生隐居授教。倡进后学。游其门者数百馀人。先生与伯氏之孝。同往受学。先生厉志力学。昼夜不懈。金先生奇之曰此儿言貌谨重。笃学又如此。他日必成大器也。)
 三年乙亥。(先生十四岁)在佳野谷。(时同学七十馀人。递焫书室。一日先生与参判权公泰一,节度使朴公毅长。采薪于山。同伴偶推樵氓。氓坠崖角死。其子诉府。逮捕推者。先生曰吾三人同往。罪不可独蒙一人。相随入府庭争死。府伯熟视之。乃谓诉者曰三童子俱有宰相气象。不忍为一村氓偿命。官当备棺椁埋尔父。尔可去也。谓先生曰若等勿虑。退而读书。仍以书斋近村柴炭之入官者输书斋。以代樵劳。岁以为常。)
 四年丙子。(先生十五岁○弟之信。追至同受学。)
 
五年丁丑。(先生十六岁)
 六年戊寅。(先生十七岁)自佳野谷还家。○读书天榜山持宝寺。(义城县西○有村女美貌者来往寺中。见先生风仪。至夜深蹰躇不去。先生默识其意。据义严责。使其女取楚而来。挞而遣之。居数十日。其夫持酒馔来馈曰闻公以正道教村女。故来谢耳。盖其女感先生言。归告其夫也。)
 七年己卯。(先生十八岁)
 八年庚辰。(先生十九岁)
 九年辛巳。(先生二十岁)与伯氏读书冰山寺。(义城县南○寺壁有尹尚书国馨所题诗。先生次其韵。)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一岁)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0H 页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二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二十三岁)二月。聘夫人赵氏。( 赠刑曹判书址之女。渔溪旅之后。)
 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四岁)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十五岁)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六岁)
 十六年戊子(先生二十七岁)四月。闻惟一斋先生讣。奔往哭之。(有挽诗)
 十七年己丑(先生二十八岁)二月。捷增广大小乡试。○四月登文科甲科三人。(对异端策擢第一。时西厓柳先生为 恩门。有问者曰新榜壮元。其文何如。而等第若是巍巍。柳先生曰若品题其人则殆过于文矣。)五月拜务功郎司赡寺直长。○乞假下乡省亲。拜展惟一斋先生墓。○十一月。升宣务郎还 朝。
 十八年庚寅(先生二十九岁)四月。授承训郎。○五月授承议郎。○乞假下乡省亲。
 十九年辛卯(先生三十岁)二月。升成均馆典籍。○迁司宪府监察。○六月除礼安县监。(先生以亲老便养。愿赴近邑。鹤峰金先生惜之曰仕进之初。何可汲汲求外补乎。朝议将荐君骑郎。盍少待乎。先生答曰宦路通塞有数。且县近庭闱。为便于省觐。)七月到县。○往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0L 页
陶山谒退溪先生庙。(先生尝以生晚。未及抠衣陶山门下为恨。自莅本县。每月寻院谒庙。搜阅遗迹。以寓感发兴起之志。与当日及门诸贤。如月川赵公穆,雪月堂金公富伦,艮斋李公德弘,惺惺斋琴公兰秀往还从游。讲论经旨。壬癸之乱。军兴民隐。日不暇及。而亦不撤往复焉。)八月还乡省亲。历奠惟一斋先生墓。○十一月授奉直郎。(时有强盗十馀人。捕系县狱。节度使委本官刑杀。贼皆畏死战慄。先生命解缚。谕之曰若等本以良民。困衣食。自陷不义。今吾生若。若等能悛恶自新否。贼皆感泣百拜。愿归农。先生并舍之。自是县境无警。)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一岁)四月。还家省亲。设寿酌。○闻倭寇猝发。急驰还官。(先生在家闻倭变。使诸弟奉亲避乱于县东孔谷。先生急还礼安。行将发。忽有壮卒数十人称礼安民。谓迎使君来。及达治所。诸卒遂常随不去。先生怪而问之。乃前所活贼徒也。愿一死报德。)闻贼犯东边。领兵东赴。寻闻贼逼内地还衙。○五月兼安东府使。领两邑兵击倭。(时安东无守。柏岩金公玏为本道安集使。 启差先生兼管安东使。以安东,礼安兵。御义城以下之贼。)安集使褒 启。(安集使 启曰当此危乱之时。得人为急。礼安则县监申之悌挺然自守于列邑奔溃之际。使官事略无所亏。其忠义可嘉云。)再答雪月公书论时事。(初三日书略曰。倭虏消息。前日所闻外。更无他传。两使节制事。寂未闻知。此必列邑空虚。道路阻隔而然也。仄闻京城士民。皆怀逃散。城门昼闭。樵牧不便。若然诚非细故。何以为计。以愚遥度。彼贼甚巧诈。若时在庆州。则恐还从东西两海以发不测之变云云。初五日书略曰。倭贼已踰两岭。忠州镇亦见败。此说安东人从西来者传之。若然虽保一境。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1H 页
终将奈何。贼若犯京。则方伯连帅当领兵驰赴。而寂然无简书。毕竟 国事将税驾何地。贼既不犯县。当劝土氓。安事耕作。俾无饥饿。且练兵马。以应义将之募云云。)领兵赴龙宫地。遮遏贼路。(先生闻贼自龙宫向京城。招集两邑兵民。为遮绝贼路之计。及到龙宫境。紏聚之卒。望见贼势甚炽。无不溃散。先生以单骑独立。为贼所围。几不得脱。忽有壮卒七十馀人。突入倭阵。扶拥先生以出。时一官僮同在围中。攀附先生马后。马不能前。诸卒拔剑击之。即仆于地。比还先生知其为前所活贼徒。谓曰若等志固嘉也。犹戕害人。为能悛恶乎。诸卒叩头谢曰所害者小。所全者大。遂辞去。先生每念官僮。恻然不乐。)闻贼自安东将犯本县。复谋紏兵。(时月川赵公有答先生诗曰波澜起伏词何壮。肝胆精忠鬼亦悲。自古强梁终殄灭。只今筹策尽雄奇。自注其下曰闻有紏旅讨贼之举。故有雄奇之语云。)闻伯氏讣。(伯氏长先生一岁。先生事之如严父。至是伯氏避乱鹰洞岩穴间。为倭刃所害。临绝解䌷衫。濡血作书。寄先生勉以死国。先生系于官守。未即奔哭。平生痛恨入髓。寻常语及。辄呜咽流涕。)七月答雪月公书。请谕集散民。(书略曰兵相之行。正在明日。欲招集散亡以待。而民皆逃窜。百无应募之期。只率数三军官。谁可使唤而行号令于境内。举事之时。行军道路。设伏指挥等事。惟邑人是赖。凡避窜民人等。如或来现。请以义理开谕。奴仆中丁壮者。亦教以应来如何云云。)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二岁)春。遇孙聱汉。(起阳字景徵)于野城赋诗述怀。(诗载别集)五月闻鹤峰先生讣哭之。(金先生为右方伯。四月晦日卒于晋州。)哭金近始斋。(垓字达远○金公与先生同年。交契甚厚。至是金公为义兵将。先生相与语及 国事。慨然以为吾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1L 页
辈当一心殉 国。脱有不辛。可托以妻子。未几金公病卒于庆州阵中。先生痛惜不已。时值饥荒。公之阖室饥馁滨死。先生极力赒救。收置稚子于衙中。使夫人亲梳类之。哺鞠以全。○有诔诗)冬上方伯书。论筹策得失四条。(一赏典不明。二军律不中。三裨将不必多。四武备不可缓。○书载别集。)十二月会葬鹤峰先生。(鹤峰先生丧车。自晋州返葬于安东佳树川先生躬往致奠有祭文。○按先生祭文中。自谓吾人之不肖无状。往来于门下者。亦既有年。清凉游山录。又自谓鹤老吾所师事而今化为古人。东溪赵公亨道祭先生文曰。夙见知于鹤老。专步趋于陶谷。盖先生尝师事从游于金先生。而其登门月日。无以考认。故只录其闻讣会葬年月如右。)岁饥设赈。(兵乱之中。饿殍盈路。先生尽心赈济。日给斗粟曰。人情见多易费。不如随急辄救。县民赖免颠壑。远近流丐闻声坌集。先生曰均是赤子。不忍分彼此。遂并赈之。全活者数千馀人。)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三岁)正月。授通善郎礼曹正郎兼礼安县监。(巡察使以先生不离任所论 启。有是 命。)九月往清凉山。观险阻形便可据。(前冬。先生上方白书。谓先得险阻。如小白,清凉,周王,公山等地。审其形势。设其器械。诸阵分据。相为翼援。则或为一道云云。至是慕堂洪公履祥为方伯。属先生往观清凉。)历孤山。访惺惺斋琴公。仍与之偕。(有游清凉山录。略曰琴丈闻余至。候于舟。遂沿溯于潭。见退溪先生手题小诗留在崖石。敬玩之。笔迹昭然如昨。室中有退老诗悬壁。琴丈出宝帖二示余。尝聚先生平日往复书札及制述。为珍藏者。与琴丈行到清凉。日晚复投孤山。夜深入精舍。出书册披览。明日琴丈送余于舟上。大抵中国名山非一。而问令人起敬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2H 页
者。曰衡山曰庐山。为有南轩晦庵二先生游赏发挥也。东国名山非一。而问令人起敬者。曰清凉。为有退溪先生来往游赏也。千岩万壑。尚带杖屦遗迹。望其十二峰。有卓乎不可及者。有凛然不可犯者。有磅礴雄威。可依而归者。有端庄严毅。可仰而敬者。余之爱清凉。不但爱一山而已。嗟乎。生于东国也晚。归来今日。已后山颓之三十年矣。朴愚迂野。伥伥何归。风尘浩荡。事业蹉跎。私淑之志。又已非矣。清凉得无感于余心乎云云。)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四岁)四月。兼带春秋馆记事官。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三十五岁)二月。授朝奉大夫。○三月往奠惟一斋先生墓。(时惟一斋夫人在世。先生与同门诸公奠墓后。仍献寿夫人。)五月秩满。迁工曹正郎。○体察使李相国(元翼) 启请仍任。(从民情也)七月授朝散大夫兼带春秋馆记注官。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六岁)二月。拜司谏院正言。递拜 世子侍讲院文学。○三月以病辞。授龙骧卫副司直。○还乡省亲。○四月除巡察使从事官。○与方伯入守八公山城。(时倭寇再猘。方伯李用淳先入山城。因督列邑守宰。为出战入守计。先生偕入。与义城县令吕大老,义兴县监李大期,庆山县令赵亨道,庆州府尹朴毅长,新宁县监孙起阳,青松府使朴惟仁,河阳县监文贯道,蔚山郡守金太虚,永川郡守洪季男,防御使权应铢诸公。一心守死。终始同难。事载孙公所著公山志。)过礼安县。寄诗谢雪月公。(时先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2L 页
生以从事官过礼安。雪月公要相见甚恳。忙未克赴。以诗谢之。)与赵大笑轩(宗道字伯由)会语咸阳郡境。(先生尝自述其事曰公气岸轩豁。志操耿介。以大笑自号。遭乱宰咸阳。余时以幕官过郡境。公持酒出迎。席间语及时事。挥泪呜咽。仍诵其所作崆峒山外生犹乐。巡远城中死亦荣之句。未数月贼陷黄石山城。公与郭䞭同死云。)赴火旺山城。与忘忧郭公(再祐)同盟倡义。(郭公自石门山城移守火旺。复起义旅。先生往赴。遂题名倡义录。)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三十七岁)三月。题先伯氏手抄性理卷后。(识载别集)秋惺惺斋琴公写送古镜重磨方。(古镜重磨方者。退溪先生所编。载古今箴铭也。先生尝请琴公手书一通。至是写送。而卷末特书曰万历戊戌秋。为申梧峰书于孤山之精舍云。)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十八岁)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三十九岁)二月。授中训大夫拜全罗道都事。(有湖南诸作)五月子弘望生。(初先生无子。梦神人抱儿告之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锡君以桂阳儿。宜名以望字云。)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岁)正月。拜礼曹佐郎。○二月升中直大夫。拜礼曹正郎。(先生踪迹。未尝一及权门。人有劝者曰某宰相爱君风度。颇愿见。何不一往乎。先生不答。他日又来言曰以君才望。沈沦下僚。时宰之必欲见君者。其意将大用。屈志一往何妨。先生笑曰穷通有命。草野寒士。岂宜干谒权门乎。)七月与岭中诸公。设同道会于掌乐院。(有题名卷。凡二十七人。五峰李相公好闵为诗并序。)八月除全州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3H 页
府判官。(府中事务甚烦。先生尽心裁决。无不当理。抑强与弱。威惠并流。州人立石颂之。)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一岁)三月。拜司宪府持平。○授通训大夫为体察使从事官。○差全罗道暗行 御史。(剔吏蠹苏民瘼。黜陟公明。不饶彊御。守令莫不震慑。)七月被抄实录校正厅郎厅。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二岁)八月。差庆尚道军务按覈使。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三岁)五月。拜侍讲院文学兼春秋馆记注官知制 教。○制进 教李光岳高曦书。(皆壬辰功臣)录扈 圣宣武原从勋一等。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四岁)五月。拜司宪府持平。兼如故。 拜侍讲院文学还拜持平。○与同僚契会于霜台。(宪府同僚约为契会。列名写真。为十叠小屏子。各有一座。)应 旨草宪府劄子。(时有风水灾。自 上求言。劄略曰臣等窃念比年以来。天地日月星辰之异。江海木石鸟兽之妖。皆非 圣世之所宜有。如曰天视非自我则经为诬矣。曰人事无可言则天为诬矣。臣等若以持禄养资为计。苦口逆耳为嫌。而不以正对。是欺天也。言而不当。当伏妄言之诛。固不虚受 殿下爵禄也。目今邦本抗捏。中外困悴。纪纲日散。政令日紊。尚赖 祖宗遗泽。得保维持。非有 朝廷制置能使之然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3L 页
也。公道埽荡。私意横流。一以排摈为事。不以国事为念。每一番人进。一番人退。式至于今。几番人进而几番人退邪。浮薄新进之辈。担当时论。动摇庙堂。钳制台省。 圣明有所蔽而莫之察。 朝廷任其为而莫之禁。任燮理者无与于裁成辅相。责谏诤者未出于公是公非。南虞未弭。北警继急。今日之变。不但天灾而已。转移变通之几。不过曰立大根本。挈大纲领。细务不足为也。 殿下临御以来。格致诚正之学。参赞位育之功。非不讲之熟行之安。而未闻一二良相终始共贞。臣等未知 殿下用舍之际。以事君人者为贤乎。以安社稷臣者为贤乎。一则其言甘而易入。一则其行直而难容。用舍或差。存亡所系。尤不得不致念也。人君欲下之无私则当自克去私之一字始。比来每于除拜之日。外间之人。指点 圣朝必无之事。至于皂隶之徒。皆曰某有某因缘。某有某攀附。除目未下。物色先定。小官已为不可。大官亦或未免。希觊之私。爵赏之滥。致令物情不快。闾巷藉藉。臣等窃恐此等举措。大为 圣治累也。且宫家贻弊之事。为今日难言之膏肓。 经幄近臣 启及此事。辄遭谴谪。噫阙门之外。怨声喧沸。而使相臣近臣不言。 殿下于何得闻 王子之有过。而施以义方之教乎。 圣意以为不至大段。而群下讦以为直则近于不敬。臣等未知目见吾君之子陷于不义。而入则面从于 殿下。退而腹非心讪于家者为敬乎。瞽瞍杀人。为士者执之而已。设使执法之官。请论 王子为可。况诸臣建白。止于请罪厮养乎。况非宫奴而假称者乎。当时一二奸奴。按法正罪。揆之 国体。有何甚损。而重臣近臣交请不得。反受其祸。适足藉其口资其恶。狐鼠之类。假托城社。弥满四方。夺人臧获。侵人土田。谋昔之奴争投而反戈于主。逃役之民竞附而生梗于官。小或违拂。欺蔽多端。守令莫不俛首。方伯不能下手。外方人吏之典贡赋者或被侵欺。市井商贾之有银钱者。反招殃祸。擅用刑狱。一如公衙。抱枉呼怨。有不忍闻。若此种种。必非宫家所能尽知。而毕竟群怨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4H 页
归于何地。臣等切痛焉。况 圣朝螽庆大毓。玉派昌衍。将来效尤。有不可胜救。不得无虑也。伏愿 殿下先去系吝之萌。快示公共之道。光明正大之治。出于建中建极之心。然后公道可恢。私情可遏。窃念壬辰泥露之中。君臣上下戒谨省惧之心为如何邪。若使是心常存。则天心久已悔祸矣。未审 殿下渊蜎蠖濩之中。能不忘在莒之忧乎。在廷之臣。有能忧 殿下之忧者乎。古人有言曰灾多者兴。又曰亡者保其存。伏愿 殿下留神焉。时朴承宗为宪长。以劄语逼时宰。格而不奏。先生呈告还乡。)九月哭药圃郑相公。(有挽诗)陪左承旨公。约会李松坞(轸)南溪(辅)二公于鸺岩。(岩在义城桃李院○二公居军威。与左承旨公契谊甚密。至是以修契事约会。先生陪往。)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五岁)四月。授忠武卫副司勇。○七月除统制使从事官。(统营是工匠凑会之地。而先生性俭约。行装敝毁。未尝改造焉。○时乐斋徐公思远贻先生书曰帅幕非所以处贤者。淹滞独贤。不无瘴乡之叹。每仰聪明英特。超出等夷。不敢不以仕优之学。眷眷于左右也。)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六岁)三月。除江界府判官。以左承旨公有疾不赴。○四月丁左承旨公忧。○南溪李公来吊。○五月闻西厓先生讣。○六月行焚黄奠。(以先生参勋 赠考左承旨。母朴氏 赠淑夫人。吴氏封淑夫人。)七月葬左承旨公于比安县东花藏洞。庐墓三年。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四十七岁)二月。 宣祖升遐。(先生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4L 页
出庐门西望痛哭。)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四十八岁)二月。五峰李相公来吊庐所。○三月孙聱汉来吊庐所。○六月服阕。○七月卢敬庵(景任)来访。○八月始自庐所还家。○哭南溪李公于其第。(有祭文)十二月。拜工曹正郎不赴。(昏朝政乱。先生无意立朝。)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四十九岁)三月。除忠清道都事。(将行。苍石李公埈赠诗曰台阁即今多后进。朝廷谁复记先生。孤帆又向湖中去。风雨前江浪未平。○先生行到龙仁馆。赋诗曰芳草东南西去路。白头四十九回秋。伤心一洒杨朱泪。魂梦应知落某丘。先生伤时悼世。无意久宦。故诗意如此。)有送洪西潭(玮字伟夫)诗。(诗载元集)五月解归。○七月送郑梅窗(士信字子孚)赴 京。(有赠别诗)八月除咸镜道评事不赴。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五十岁)十月。除全罗道都事不赴。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一岁)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二岁)八月。除昌原府使。○九月以母夫人命僶俛赴任。(先生自湖西亚营解归后。无出仕意。屡次除官。曾未一赴。至是亦无意趋肃。吴夫人促行甚切。先生不得已强起赴官。○先生肃退在京邸。有当路嘱之曰治下有臧获当诣讼。幸为我善处之。先生曰公心明听。是非自分。亡或以非理干我否。嘱者赧然而去。竟不就讼。)汎舟南浦。登游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5H 页
月影台。(有台记)十月还乡省墓。奉母夫人来任所。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三岁)踏青日。与赵涧松(任道字德勇)游月影台。(有唱酬诗)成芙蓉堂(安义字精甫)来留屡日。(有唱酬诗)四月与孙聱汉汎舟空明亭下。访忘忧郭公于沧岩江亭。(亭在灵山。郭公所栖。○有前后唱酬诗。)营建学校。(本府兵燹之后。学校颓废。先生遂捐俸营建。劝课儒学。)五月和五峰李相公诗。(诗载元集)八月掌式科监试。○九月掌武科都会试。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四岁)四月。设母夫人寿酌。○八月还乡省墓。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会诸生于黉堂讲学。○二月奉还母夫人于家。(时有边警。未得解归。故先奉还母夫人。先生陪送至㓒谷。)同鉴湖吕公汎舟马浦。(有唱酬诗)四月李紫岩(民寏字而壮)全南溪(以性字性之)来访。○十一月哭柏岩金公。(有挽诗)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六岁)正月。哭孙聱汉。(有挽祭文)二月还乡省亲。仍与李敬亭(民宬字宽甫)紫岩会冰溪洞口。酌酒赋诗。(诗载元集)三月重修海亭。(亭在昌原。寒冈郑先生所尝栖息也。邑儒请改构。先生捐俸助役。有重修韵。○郑先生贻先生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5L 页
书曰。海上曾有弊亭。玆闻府下后生辈为改构讲学之计。殊非易事。窃想留念惠顾云云。)四月哭忘忧堂郭公。(有挽诗)五月升通政阶。(犷贼郑大立聚党累千人。出没海岛。焚掠州县。朝廷忧之。先生多设方略。悉捕巨魁。馀党瓦解。沿海诸邑赖安。事闻升资。 教书略曰惟尔刚以济柔。学而为政。昔乘骢于宪府。凛凛生风。逮割鸡于名成。恢恢游刃云云。○时仁弘在陕川。遥执朝权。先生宰近境六载。足迹一不及门。仁弘虽知其不附已。而犹未修却。有造言者谓府使私用宫纳绵布四十疋。播告仁弘。仁弘曰吾闻其为政。必无是也。先生闻之。令会府民于乡堂。俾覈布数。只省有无。不复问造言者。及先生递归。其人来饯路上。追谢而去。)与李石潭(润雨字茂伯)陪寒冈先生游海亭。(李公呼韵酬唱)有赠黄海月(汝一字会元)诗。(黄公以东莱伯秩满还乡。○诗载元集。)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五十七岁)述桧山杂咏序。(先生牵于亲意。强来莅官。而簿牒之暇。未尝不匆匆无聊。有去国违乡之恋。伤时悼物之志。往往发于词句。录为一册。名之曰桧山杂咏。自述其序。略曰斗米见羁。郁彭泽之归思。故吁嗟咏叹之馀。或激感寓怀。或无聊排闷。欲以此自慰云云。)二月往哭忘忧堂。(有祭文)三月递还。(归装只有书籍数箧而已。)七月卜居龟尾村。(先生生长下川梧桐山北。自号梧峰。至是卜新居于龟水之阳。又号龟老。竹林茅屋。寄兴溪山。歌咏消忧。尝有诗曰新卜龟庄一亩宽。平临碧涧背苍峦。力耕且足供饥饱。小构聊堪度暑寒。移竹兼梅存宿契。唤鸥和鹭托同欢。从今老矣无馀事。不信人间道路难。)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五十八岁)▣月。改葬左承旨公于安平桥洞。(县西石塔○妣朴夫人合窆)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6H 页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五十九岁)正月。闻寒冈先生讣哭之。(有挽诗)十月哭金云川。(涌字道源○有诔诗)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六十岁)二月。过孔谷有感述诗。(左承旨公尝避乱是谷先生经过述怀。)三月与崔讱斋(晛字季升)叙话龟智山。(先生与崔公交契素厚。至是相遇话旧。有诗二篇。○先是有一朝绅谓先生曰某宰相语子才量。愿见甚恳。先生责之曰吾与子俱以寒士叨科第。此亦足矣。岂又汲汲干进乎。子亦不可不慎其行止。未几其人罹祸网远窜。先生与崔公语其事。感念作诗曰。可惜南州沦谪客。失群何事落深坑。)
 二年壬戌(先生六十一岁)二月。闻金人陷中州疆域。有拨懑遣愤辽阳歌等诗。(诗载元集)哭金东篱。(允安字而静)
 三年( 仁祖六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二岁)二月。寓泉洞坟庵。(庵在泉洞先墓下。距家隔水。先生以洞壑稍窈。便于养疾。遂暂寓焉。庵前故有小池。先生修筑裁莲。歌咏其间。消遣世虑云。)三月 仁祖即位。○送李敬亭赴 京。(时李公以朝 天使来访一宿。先生有赠诗一绝。)七月除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辞不赴。(先生德望风采。为当世所重。 朝廷以公辅期之。 改玉之初。特蒙 恩擢。亲友无不劝行。先生才到比安县。陈疏辞还。其后敬亭李公祭先生文曰。出纳惟允之才。将试之于 新政。而公则不起。五峰李公挽诗曰银台新命辞 严召。葛峰金公得研祭文曰出处之正。惟安义命。东溪赵公祭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6L 页
文曰知微意之莫窥。抗一疏而旋复云。)十月母夫人有疾。自泉洞往侍。(时吴夫人在下川季子之敬家)十二月侍汤添宿疾。舁还龟村本第。(先生素患风痹。屡月侍汤。宿證添发。渐至危㞃。子弟请退休。先生不许。至奄奄不能省事。遂扶舁还家。先生口不能言。犹频问母氏何尝。)晦日丁母夫人忧。(时先生疾既革。无以省记。试以砂糖进口中。已不能吞下。惟喉间有微声曰此物进母氏否。)
 四年甲子(先生六十三岁)正月初八日。考终于正寝。(先生虽在奄奄。常有母病何如之言。既绝乃已。)三月十七日。葬于义城县西北羽谷坊栗谷亥向原。(先生一生大节。值昏朝政乱则屡除拜不赴。闻废主奔窜则潸然出涕。至辞 新命则只以短疏谢病。而从容宛转。略无几微踪迹之可窥。非树立卓然。德器浑成。岂足与议。后之尚论者。有不可不知焉。)
 
(仁祖大王二十四年)丙戌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
 
(显宗大王十年)己酉八月。士林建庙于藏待书堂之右。(书堂在新礼洞西。先生尝卜筑讲书于斯。旅轩张先生命其名曰藏待。取藏修以待之义也。至是一乡合辞谓先生德义。不可无崇奉之所。乃就堂之右。卜地建庙。邑宰道儒与之相应。○方伯李公观徵书送庙额曰景贤祠。副提学李公堂揆撰上梁文。)
 
(十三年)壬子十二月。奉安位版。(与敬亭李公并享。○翊赞李公惟樟撰常享祝文。)
 
梧峰先生别集年谱 第 557H 页
(肃宗大王二十八年)壬午四月。升祠为书院。
 
(三十二年)丙戌七月。竖碣石于墓前。(大司谏金公应祖撰铭。博士南公图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