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x 页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2H 页
有明朝鲜国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梧峰申先生行状。[李民寏]
夫源深者流远。根厚者枝茂。此天理之必然也。水木尚尔。况积善之馀庆者乎。观于鹅洲申氏家尤信。在昔丽朝。全罗道按廉使申祐。版图判书允濡之子也。有至行。庐墓三年。日夜号哭。有双竹生茔前。人以为诚孝所感。事闻旌闾。丹阳郡守希信乃其孙。即公之七代祖也。公讳之悌字顺夫。考讳梦得。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祖讳应奎。 赠嘉善大夫工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承仕郎 恭陵参奉。曾祖讳翰。 赠通政大夫掌隶院判决事。妣 赠淑夫人月城朴氏。士人敏树之女。 厚陵参奉亨孙之孙也。以嘉靖壬戌七月辛丑生公。公天性至孝。生八岁丁母夫人忧。执丧终制。无异成人。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2L 页
小妹生未晬而母夫人下世。襁褓中啼声甚哀。公亦稚龄。痛自悼念。常抱置所处房内。勤求乳奶。亲自护养。昼夜不离手傍。闻者异之。自幼刻意为学。邻有一门老。挟册请学。门老方锄圃久不出。公辄涕泣立于樊外。必受课学然后乃辞去。稍长益辨志励业。考左承旨公慨念门户衰替。日夜劝督。冀其成立。闻安东金上舍彦玑有学行教诲生徒。公年未成童。负笈往从之。厉志力学。夙夜勤苦。金公奇之曰此儿言貌谨重。笃学又如此。他日必成大器。年十七读书山堂。一日有村女美貌者。就见。因以往来。或至夜深踌躇。公默识其意。使其女取楚来。正色曰汝无端到此。夜分不还。必有意于吾也。汝以村妇。阴怀贰心。欲亵书生。焉得逃其罪乎。挞之以送。居数十日。一汉持酒馔进馈。公素不相知。问其故。汉曰闻公有盛德。教村女以正道。故来拜耳。盖其女感其言。还告其夫也。公自少持身庄严类如此。万历己丑。擢增广甲科第三人。拜司赡寺直长。朝中人见公风仪秀出。动止閒习。无不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3H 页
啧啧称叹。辛卯春。升成均馆典籍。即授司宪府监察。秋除礼安县监。金鹤峰惜之曰仕进之初。何汲汲求外补乎。近日朝议将荐君兵郎。盍少待乎。公答曰仕路通塞有数。且县近庭闱。便于省养。即赴任。翌年壬辰。遭倭变。领兵赴东边。闻贼充斥内地。还守本县。安集使以安东无守。檄公兼任。仍招集两邑兵民。亲领赴龙宫地。遮截贼路。兵散而还。贼自安东犯本县。公更谋举兵。贼退乃止。当乱初抢攘之日。列郡守令。皆弃城逃窜。而公以白面书生。独提兵奋义为遏贼之计。时论韪之。巡察使以公不离任所。论 启赏职。兼礼曹正郎春秋馆编修官。时岁荒民饥。公尽力赈救。逐日分给斗粟曰人情见多则易费。不如随急辄救。以此县民赖免颠壑。远近流丐闻声坌集。公无不赈恤曰此皆国民。何分彼此。全活者甚众。公尝慨念年少未及溪门。自莅本县。往来陶山。与长老士友。讲究学问旨诀。商确政务。殆无虚日。公与乌川金内翰垓同登己丑榜。乱离中公守本县。金内翰为义将。因以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3L 页
相从。交契甚笃。每语及时事。辄相与慨然曰吾辈当一心殉国。脱有不幸。可托以妻子。未久金内翰卒逝。阖家饥馁滨死。公为之悯念。尽力赈济。率致稚儿于衙内。羸瘠骨立。惨不忍见。夫人承公命。亲自梳颒。去其垢虱。先以稀粥润其枯肠。经月后始饭之。得以保活。幽明之间。终始不负。公之高义。可谓无愧古人矣。丙申夏瓜满。体察使 启请仍任。丁酉春拜司谏院正言。递授侍讲院文学。以亲家在南方。去贼薮不远。无意远宦。从事于巡营幕下者二年。庚子春。拜全罗都事。辛丑除礼曹佐郎升正郎。秋除全州判官。巡察使以兼任留营。事务烦剧。公尽心裁决。咸当于理。巡察弟恃势干请。公一切挥斥。抑强扶弱。威惠并行。吏民莫不畏服。递后州人立碑颂之。壬寅春。拜司宪府持平。旋递为体察使从事官。为全罗道暗行 御史。癸卯按覈庆尚道军务。甲辰夏。复除文学兼春秋馆记注官知制 教。参宣武扈 圣勋一等。乙巳夏。复入为持平。兼职如故。时有风水灾。自 上求言。府中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4H 页
将陈劄。公搆草。有权奸当国语。大司宪朴承宗怒其语逼时宰。格而不奏。遂呈告归乡。丙午秋。除统制使从事官。行装诸具。无不破毁。人有言统营工匠聚会处。何如是罢弊邪。公曰吾尝见统制使内外求请轴。其中所载。不可胜计。目阅可骇。吾何忍添名于其间乎。丁未春。除江界判官。以亲病未赴。其夏丁外艰。庐墓三年。哀毁尽礼。足迹不出山门。己酉服阕。时昏朝政乱。除工曹正郎不赴。庚戌除忠清都事。李苍石赠诗曰台阁即今多后进。朝廷谁复记先生。数月即解归。秋除咸镜道评事。辛亥冬。除全罗都事。皆不赴。癸丑秋。除昌原府使。为继母养。黾勉赴任。当路者以奴婢相讼事请嘱。公据理斥之。时郑仁弘以领相在陕川。遥执朝权。四邻守令莫不奔走干谒。惟恐或后。而昌原去陕川不远。公绝不到其门。仁弘虽知其不附。而亦无以怒也。有一品官做言府使私用宫阙绵布四十疋。播告于仁弘。仁弘曰吾闻其为政。必不为此也。公闻之。即令乡所会府民。查覈绵布。而终不问做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4L 页
言者。及公之归也。其人来饯路上。追谢而去。盖其心服也。本府兵燹之后。学校颓废。公即鸠材营建。劝课儒学。有犷贼群聚岛中。持兵阻险。出入焚掠。邻邑惧不能下手。朝家甚忧之。公设为方略。悉加剿捕。其党瓦解。沿海诸郡。赖以无事。事闻升通政阶。戊午春递还。閒居六年。至癸亥春。 朝廷清明。公闻 反正之夜。废主苍黄逃窜。即潸然出涕曰自取谁尤。今上(仁庙)即位。初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以病陈疏不赴。甲子正月初八日。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三。葬义城县羽谷面栗谷里巳坐亥向原。丙戌追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盖以公在 宣庙朝参勋。故有此 恩例也。公天资粹美。器度宽伟。居家以孝悌为本。持身以忠信为主。平生以早失所恃为至痛。义兴外家母夫人结缡时寝房犹在。公自少往来之日。尝到房外。绕壁叩窗。悲泣不自胜。傍人为之陨泪。奉继母吴氏。至老不懈。滫瀡之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5H 页
供。尽力取足。凡家间事。无不将顺。惟务适意。有人所难能者。而亦有人所不及知者。伯氏长于公才一岁。而自儿时事之如严父。爱敬备至。壬辰乱遭鸰原之变。身縻职事。未及奔赴救护。寻常追恋。辄泫然流涕。友爱诸弟。常加警诲。恩掩俱笃。是以人无间言。公悯念宗侄之少孤零丁。祠庙之修。享祀之具。必躬自措置。分己田土以助奉先之资。祭祀时必前期斋沐。悲感之容。见于颜面。及其老病。犹教督侄孙。略无暇日。子弟等谏其病中勤苦。公即斥之曰何忍使亡兄子孙为禽兽乎。岁癸亥公年过六十。已患风痹。往调山斋。而继母吴氏亦感疾。公以山斋去亲家稍隔。即强疾来侍汤药。过三冬日夜不怠。元气萎薾。殆不支持。子弟亲属咸言他子弟多在亲侧。公宜退家调病。公坚不许。及其病笃不省人事。而忧虑母病。顷刻不弛。吴氏病革。公亦奄奄。子弟舁公还家。而母氏何尝之问。呜咽在口。侍者以砂糖入口。不能下咽。而惟闻喉中微声。此物进母氏否。身后事。无一毫言及。而母病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5L 页
何如之说。既绝乃已。呜呼孝乎。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者。其公之谓乎。公性勤俭仁厚。庄毅有守。居常晦默。不自矜伐。乐闻人善而务掩其过。每早起头不脱冠。腰不解带。虽一家人未尝见其惰慢之容。平生华靡之服。不挂于身。常著木绵衣曰此服于余甚便。平居手不释卷。在官时。昼则整理公务。夜则张灯读书。辄至夜分。夫人曰释褐已久。何乃自苦至此。公笑曰读书岂但为立扬而已乎。常戒其子弟曰吾以草莽。幸叨科第。汝等须十分谨慎。勿言人之恶。人或议己。切勿相较。内外亲属之贫穷者。曲加矜念。随力周急。至于婢仆下贱。饥寒疾病。无不救恤曰。是亦人子而寄命于我者也。惠爱勤至。咸得欢心焉。其处乡也和气蔼然。与人有父母者语。必教之以孝养。与有兄弟者语。必勖之以友爱。与儒士语。必劝之以读书。待人接物。一以诚款。故至今乡人莫不敬慕焉。其立朝也。志操坚确。进退明正。律己清谨。务持大体。常曰居官者。以罢职为恐则不得不屈于人。是以在官为政。必行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6H 页
己志。寘散之日。寻常书札。绝不入京。一生踪迹。未尝及于权贵之门。尝在京时。有连姻时士来见曰某宰相爱君欲见。君须往拜。公不答。他日又来言。公曰草莽寒生。何敢迹及权贵门庭乎。其人怫然而去。邻邑有一朝士。方幸于权门。一日夜。来宿公寓所曰某宰相常语及君颇愿见。君可往拜。公切责曰君我俱是寒士。滥叨科第。此亦万踰涯分。况仕路穷通有命。不可汲汲有荣进之心。我则决不敢。君当自慎行止。其人惭恨而去。未久竟遭窜谪。公閒居有诗曰可惜南州沦谪客。失群何事落深坑。自注其下曰灾厄之来。有系于天。有系于人。系于天者。吾无如何。系于人者。可慎而避之。某也不念友生忠告之情。急于仕进。自蹈祸机。惜哉。渠能记忆吾言否。世之知公者。皆以公辅期之。卒之位不满德。年未耄耋。岂非有数存乎其间。而抑难进易退之节。有以致之邪。柳西厓一见称其为第一人物。张旅轩亦谓公贤人。称道不已。其诔词曰温恭雅度非虚矫。乐易真情是自然。先兄敬亭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6L 页
祭文。有曰确乎难拔之操。毅然难犯之色。恢乎有容之量。今不可得而复见矣。又曰秉简而著直节之名。理剧而腾循良之声。余虽不言。世固有知者云。则公之风神事迹。槩可想见矣。公初居梧桐山北。自号梧峰。晚年移居龟尾村。又号龟老。公娶咸安赵氏。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通训大夫珍山郡守铜虎曾孙 赠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址之女。生一女一男。女适进士李举。男弘望前司谏院正言。娶前参判李民寏女。有一男八女男曰汉老。女婿士人柳重河,金时任,李朝衡,任世准,都尔卨。馀未嫁。庶子汉杰,汉伯。公在宣城。当大饥。血诚赈救。全活者累千人。时公无嗣。梦忽有神人来告曰君积善。天将锡君奇儿。君其受之。以望字名焉。庚子正言果生。积善馀庆。其理有必然者。有才行为士类所重。当不坠家声。流远而枝茂者。其将复在斯欤。其将复在斯欤。年月日。嘉善大夫前刑曹参判李民寏谨状。
梧峰先生行状后逸事识[李光庭]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7H 页
梧峰申公先生行状。参判李公民寏所撰。公与先生同乡。少相善。且有潘杨之好。习知先生生平者莫公若也。宜其叙事商覈。无毫发遗恨。而第闻公不待本家所录。直述平生所知见。又其状草晚出。未及磨砻订正为净藁。而公不幸惜哉。其间有出于传说之的确而不可阙者。先生玄孙上舍震龟氏追录数三事。使光庭系诸后。公童子时。受学于惟一斋金公彦玑。门徒七十馀人。日樵爨书室。一日公与参判权公泰一,节度使朴公毅长。次当樵。有老氓采于山。同往乞其薪。氓不肯。出恶言。同伴怒而推之。氓偶坠崖角而毙。其子诉于官。即逮捕推者。公谓同伴曰往吾三人。罪不可独蒙一人。相随入府庭。与之争死。府使熟视三公。谓氓之子曰此三童子者。俱异日宰相。不可为尔父偿命。出葬具与氓之子而免三公。且令书斋旁近柴炭之当入官者。属之书斋。以代樵劳者三十馀年云。公之初任礼安也。有强盗捕系者数十馀人。节度使属公尽杀之。将行刑。公见死囚系于官柳。战怖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7L 页
树为动。公怜之。谓死囚曰若等俱天氓。困于饥馑而吏不知。使若等陷于不义。今吾生若。若等能改行为良民乎。贼皆叩头。公并舍之。县无狗吠之警。及壬辰春。公归寿亲。四月倭卒抢。边警日急。公欲还。忽有壮卒数十人自称礼安人。为迎使君而至。公与之偕到官。卒不去曰氓等使君前所活者贼徒也。当以死报德。安东无守。公兼任。五月领两邑兵。遮贼龙城。兵溃。公在围中。七十馀人冒死冲围以公出。问之并所舍者贼馀徒也。方出围。一官僮攀马随。马不能前。卒剑击。僮仆地。既免。公意悲。语卒曰若等云改行。乃杀无罪。皆顿首曰势不俱全。乱平卒始辞去。公语及官僮。常恻然。辛酉。公解昌原。龟家居数年。火盗疑有货。乘夜大至。及门呼曰禀主公远避。公不为动。分付家人辟去。小婢背公三岁孙女而出。遇贼于门。贼诫婢曰无伤贵儿也。公端坐明烛。贼不敢近。有顷谓贼徒曰己如所欲否。可去也。贼诺诺而出。相顾曰误听人言。乃空还。失火乃去。邻人救之。家半火。明日视之。贼乱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8H 页
斫册笼。书满庭。多灰烬者。
 上之十四年三月 日。通仕郎 惠陵奉事李光庭谨识。
墓碣铭(并序)[金应祖]
公姓申讳之悌字顺夫号梧峰。鹅洲人。鼻祖讳允濡。高丽版图判书。生讳祐。全罗道按廉使。有孝行旌闾。曾祖讳翰。 赠掌隶院判决事。祖讳应奎。 赠工曹参判。考讳梦得。 赠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月城朴氏。以嘉靖壬戌七月辛丑生公。少力学。己丑擢文甲科。由司赡寺直长转典籍监察。出为礼安县监。鹤峰金先生惜其去勉留之。公为便养赴任。壬辰八路刳于兵。公纠乌合。进驻龙城欲遏贼。闻者壮之。巡察使以公独能不失官守闻。 命兼礼曹正郎。异数也。丙申以体府 启仍任。丁酉拜正言。自是至丁未。于内除礼曹佐郎正郎。再为持平,文学兼知制 教。于外为全罗都事,全州,江界判官。巡察,体察,统制三营从事官。夏遭内艰。庐墓终三年。戊申 宣庙上宾。时事一变。公未免沈冥卑冗。除工曹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8L 页
正郎,忠清,全罗都事,北评事。癸丑拜昌原府使。有犷贼据岛出入。焚掠邻邑。莫能制。公设方略悉捕之。事闻增秩升通政。癸亥 仁庙改玉。朝政清明。拜同副承旨。以病辞。公素患风痹。至是疾益甚。甲子正月八日。终于正寝。同年月日。葬义城县西栗谷之亥向原。先是甲辰。公参宣武扈 圣勋。丙戌追 赠吏曹参判。呜呼。公天资醇粹。仪度秀伟。西厓柳先生尝称其为第一人物。旅轩张先生亦以为贤人。称道不已。性笃孝。八岁持母夫人丧如成人。事继母吴氏尽孝。当其末疾。奄奄语不可了。犹亟问亲癠。既绝乃已。爱 君忧国。出于至诚。尝闻废主逊位时事。为之泫然流涕。风流笃厚。律己甚严。人有要公见权宰者。公谢不敢。仍讽戒之。其人不能从。未几果被祸。宪府遇灾将陈劄。属公搆草。语触权奸。为同列所沮。即呈告下乡。郑仁弘势焰薰灼。公莅近境。六期一不染迹。仁弘心服公政治。不敢修却。尤留意文教。礼安,全州,昌原之政。一以兴学为先务。于礼安每至陶山。招诸生讲学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9H 页
不怠。夫以公德之厚才之伟。乃不得与颠夭辈。齐驱而并美。其如天何哉。配贞夫人咸安赵氏。 赠刑曹判书址之女。生癸亥殁庚寅。祔葬于栗谷。生一女适进士李举。一男曰弘望。今丰基郡守。有男一汉老。女八。柳重河,金时任,李朝衡,任世准,都尔卨,权炰,朴文约,朴望之。曾孙男女若干人。公在礼安当大饥。血诚分赈。旁邑皆归之。所全活累千人。公时无嗣。梦神人告曰积善之家。当生贵子。庚子果生男。即丰基公也。有才行见重于士类。岂终屈下邑。积善馀庆。其理有必然者。铭曰。
版图之业。按廉是继。孝思感神。笋生泣洒。厥绪遥遥。庆毓于公。资醇以粹。学博而通。鸾鸣桂树。凤仪明庭。县州不卑。台省非荣。乃应时须。屡佐幕府。铁券勋名。窀穸 恩数。中遭不辰。外符长县。日月重明。宠擢最先。方期展布。胡不憖遗。尚有典刑。传芳白眉。王公不做。于门必大。莫谓天高。此理非昧。年月日。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金应祖谨撰。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19L 页
墓志[李光庭]
上舍申君震龟。以高王父梧峰先生遗集。授光庭令校雠可传。且曰吾祖幽堂之铭。久未有属。子既序遗文矣。盍因而铭诸。光庭固辞以非人而不得者。不敢终拒。乃次其世系履历行治事始终而系以辞。谨按申氏系于鹅洲者。祖高丽版图判书允濡。其子祐有至行。父丧庐墓。致双竹之异。是为全罗道按廉使。按廉之孙曰丹阳郡守希信。于公为七代祖。曾大父翰。 赠掌隶院判决事。大父应奎 恭陵参奉 赠工曹参判。父梦得 赠承政院左承旨。母曰月城朴氏。孝子 赠工曹参议敏树之女。 赠淑夫人。公以嘉靖壬戌七月辛丑生。八岁而丧母夫人。执丧如成人。能自力学。己丑擢增广甲科第三名。即授司赡寺直长。辛卯升典籍。转司宪府监察。秋除礼安县监。鹤峰金先生惜其出止之。公为便养赴任。壬辰岛夷大抢。列郡鸟窜。公独提兵为捍御方略。 朝廷嘉之。以公兼礼曹正郎春秋馆编修官。既瓜。体察使 启留之。丁酉拜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20H 页
司谏院正言。旋授侍讲院文学。公以亲庭去贼近。求从事巡营二年。庚子除全罗都事。辛丑拜礼曹佐郎转正郎。秋除全州判官。壬寅拜司宪府持平。旋递为体察从事。为全罗道暗行 御史。癸卯按覈庆尚道军务。甲辰除文学知制 教。参宣武扈 圣勋一等。乙巳拜持平。以府劄语切当路。忤长官意谢归。丙午除统制使从事。丁未春除江界判官。以亲病辞。夏丁承旨公忧。庐墓哀毁。三年足不出门。己酉服阕。光海嗣位。除工曹正郎不赴。庚戌除忠清都事。数月弃归。秋除咸镜北道评事。辛亥除全罗都事。俱不赴。癸丑除昌原府使。以捕犷贼劳升通政。戊午解龟家居六年。癸亥 仁庙改玉。拜承政院同副承旨。以病辞。甲子正月八日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三。以三月十九日。葬义城西栗谷巳坐原。丙戌以原从勋 赠吏曹参判。公资性仁厚勤俭。宽而有容。笃于人伦。严于律己。为政必本于仁恕。幼失母夫人。哀念不已。过故寝房。必绕壁涕泣。事继母吴氏。曲尽其心。有人所难能。而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20L 页
亦有人不及知者。至临终。吴氏病革。公口不成语。喉中惟闻母病如何。既绝乃已。伯氏死于兵。语必流涕。教养遗孤。分己产业。区画祭田。为久远谋。病甚犹诲督兄孙曰不忍先兄之后之无教也。儿时受业于惟一斋金公彦玑。学徒递焫书室。公与二同伴拾薪。一人误推樵者坠厓毙。推者当坐。公引同往争死。州义之。并舍不坐。乱初与金内翰垓约死王事。内翰为义将。未几殁。家无赖。公竭诚救济。致儿孤官中。使夫人哺鞠以全。在礼七年。遇大饥。焦心单力。军兴不乏而官事理。所赈活不问土不。不知其几。公久无子。神梦公。以尔积善。天锡嘉胤。初之县。有贼死囚。当刑群惴。公哀之。教而舍之。县自此无警。及遇乱。七十馀人冒死救公以免。童子时读书山斋。村女过意。公挞而遣之。立朝绝不与贵近相知。有要公见用事者宰相。公谢不能。乡友亦有言。公因戒之。其人不省。卒谪去。常曰居官者。以罢职为意。不能不屈于人。故公在官。必行己志。全州时法不饶贵势。抑强与弱。威惠并流。理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21H 页
烦剂剧无滞冤。公归民刻石追思。及赴昌原。沮当路请。郑仁弘家不远。公不往。仁弘知不附己。亦无以过之。有诬公滥用宫布。仁弘曰吾闻其为政。必不有此。公为政持大体。所至以兴学育材为先。性好学。常以不及陶山时为恨。在礼安常往省院祠。与及门诸老。讲究旨诀。商搉政务无虚日。平居手不释卷。衙罢必张灯读书。夫人曰既释褐。何复自苦。公笑曰读书非止立身为。每日晨兴。整饬冠襟。虽家人亦不见公有惰容。不喜华靡。常衣木绵曰为便体也。从事时。资具破弊。亦不易。常戒子弟曰我起草莽。而曹谨慎。勿言人不善。恶我勿校。内外亲戚之贫无依者。随力赒济。下及仆隶。饥寒疾病。无不致意曰。是亦人子。而寄命于我者。与人处。和气肜如。语人子弟以教友。语诸生以读书。随人劝勉。人乐亲附。西厓柳文忠公称公为第一人物。旅轩张先生亦以公为贤者也。当时公诵。莫不以公辅期。公卒蹇滞栖皇。不得安于朝廷一日。若可恨。亦见公明于去就。孑跱孤雊。不为时俗所喜
梧峰先生文集附录上 第 521L 页
故。呜呼其真贤矣哉。 显庙壬子。士林享公藏待院祠。公讳之悌字顺夫。初居梧桐山北。自号梧峰。晚居龟尾。又称龟老。夫人咸安赵氏。渔溪旅之后。 赠刑曹判书址之女也。生一男女。男弘望司谏院正言。继公有名。女适进士李举。正言有一男八女。男汉老宣教郎。女士人柳重河,金时任,进士李朝衡,士人任世准,都尔卨,权炰,朴文约,县监朴望之为其婿。又有侧室子汉杰,汉伯。女二。曾玄以下内外至八百馀。积善之庆也与。系曰。
李敬亭言。公有确乎难拔之操。毅然难犯之色。恢乎有容之量。今去公百馀年。以是三者。犹可以得公之彷佛。神于土者犹有灵。更千百亿。其呵禁不祥。以无忧其体与魄。
 上之十四年端阳日。通仕郎 惠陵奉事李光庭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