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x 页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499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明宗大王十四年)己未十月二日辰时。先生生于军威县西外良谷里第。(先生六世祖广兴仓使公始下南土。累迁至县南鸠池村定居焉。至考右尹公。遂卜居于县西外良谷里。)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二岁。)
 四十年辛。(先生三岁。)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四岁。)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五岁。○与群儿游戏。器度举止出凡儿。右尹公奇之。尝曰此儿必光我门户。)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六岁)始受学于先考右尹公。(先生姿禀英迈。聪明颖悟。自受句读。能通文义。)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七岁○读小学)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八岁)
 穆宗隆庆元年。( 明宗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先生九岁)六月。 明宗大王升遐。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十岁。○读大学。)
 三年己巳。(先生十一岁。○力学劬书。文词早成。见者莫不称赞。)
 四年庚午。(先生十二岁。)
 五年辛未。(先生十三岁。○读中庸能辨大旨。)
 六年壬申。(先生十四岁。)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499L 页
神宗万历元年( 宣祖大王六年。)癸酉。(先生十五岁。○遂志于学。讲明经传。日夜诵读不怠。)
 二年甲戌。(先生十六岁。)
 三年乙亥。(先生十七岁○先生至诚事亲。定省温凊。犹恐或愆。朝夕供养。进必先尝焉。)
 四年丙子。(先生十八岁。○自此潜心于濂洛性理之书。探赜玩味。至或忘食。)
 五年丁丑。(先生十九岁。)聘夫人乔桐印氏。(监役之信之女。宝文阁学士元宝之后。)
 六年戊寅。(先生二十岁。)
 七年己卯。(先生二十一岁。)二月。执贽请业于西厓柳先生。(进谒之日。得闻持己制行之方。自此益刻意勉学。自经传以至古今诸集。无不阅览。其思索讲论之际。多发其蕴奥。先生大加称叹。)
 八年庚辰。(先生二十二岁。)
 九年辛巳。(先生二十三岁。)十二月。长子宗庆生。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四岁。)春。谒西厓先生于河隈。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五岁。)
 十二年甲申。(先生二十六岁。)二月。答李苍石立志论。
 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七岁。)十二月。仲子善庆生。
 十四年丙戌。(先生二十八岁。)春。拜西厓先生于南溪书堂。因讲学。(时厓翁乞暇还乡。县是厓翁邱墓乡也。至是述先志始成坟庵于其先垄之南。堂曰霜露。斋曰永慕。以为斋居之所。东有玩心斋,鸢鱼轩。以处受业诸生。日夕讲论。先生进焉。与郑愚伏,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0H 页
李苍石,卢敬庵诸贤。道义相磨。)夏。柏潭先生具公凤龄讣至。陪先生哭之。
 十五年丁亥。(先生二十九岁。)秋。中乡解。
 十六年戊子。(先生三十岁。)春。中生员会试。○与申梧峰之悌,崔认斋晛。同游泮宫。
 十七年己丑。(先生三十一岁。)七月。季子重庆生。
 十八年庚寅。(先生三十二岁。)春。游太学。与诸生日讲中庸大学。辨析旨义。
 十九年辛卯。(先生三十三岁。)春。访李南溪(辅)于骊寺。(有诗二首)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四岁。)四月。倭寇猝至。先生奉二亲入太白山避乱。(时公私荡然。计没资养。先生躬自负米于数百里之外。以资菽水。每于道上。不废诵读。未尝以遭乱忘学业也。)○七月。在吉安。叹关防失守。吟诗寓怀。(时 大驾驻义州。有愤极神人应见佑。会将收复旧封彊之句。)○八月。闻屯贼退去。与李光英来见本倅柳澈。奉审乡校列 圣位版于埋置所。(先生避乱奔窜之日。与李光英率校隶埋置于洁地。终得全安。)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五岁。)二月。丁先考右尹公忧。时右尹公自宇(一作寓)所还故庄。遇贼摽掠。不屈而终。 ○九月。丁先妣贞夫人忧。合窆于槛洞子坐之原。(先生荐遭变故。哀毁几仆。初终及襄奉诸节。一如平时。晨夕哀号墓所。虽祈寒暑雨。未尝癈焉。)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0L 页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六岁。)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七岁。)四月。阕斩衰服。○十一月。阕齐衰服。(前后服阕之日。哀痛崩霣。无异袒括时。见者为之感泣。)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三十八岁。)四月。倭酋再猘。(先生常恨韦布残力。无计歼贼。有时中夜拊枕奋然。作诗曰亲雠国辱身当死。事去时违命未谋。此夜知心惟一釰。五更星月独登楼。)七月闻 天兵渡江。吟诗识喜。(在元集中)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三十九岁。)为书上体察使梧里李相公元翼。(先生闻天将许和之议。不胜愤慨。时李相公体察南道。遂备陈斥和攻战之策。缕缕千百言。而曲尽时务。其末段曰生天地间一罪人也。忍戴一天。苟存馀命。感相公之忠勤。愤时世之艰难。谨竭愚贱云云。李相公读之改容曰。国家有事。草野之言。重于泰山。手书赐答。极其礼敬。)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四十岁。)送 天将麻提督。作歌谣以颂之。(先生闻天兵凯还。不觉极喜。作歌谣以送之。其略曰恭惟我提督。再将天威。一清海氛。游魂远遁。旌旆内旋。偏封无国而有国。遗民必死而免死。凡我三韩之同有血气者。亲戴 圣天子威灵。瞻仰老爷之功德。孰不刻骨洪造。思效一死也哉云云。继之以诗歌。提督见其文。迎入礼遇。大加奖诩。)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四十一岁。)三月。往拜西厓先生于玉渊书堂。(时厓翁被劾还乡。在玉渊书堂。故先生进慰。又与愚伏,苍石往复诗札。二公尝称之曰才学行谊如洪某者。诚学子标准。或时睽离则书问鼎鼎。其惠好之情。溢于纸面。)七月。与佥正弟璞。入陶山谒退陶先生庙。转向商山。访郑愚伏于栗里。讲说大学格致之要。○八月。与李松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1H 页
(轸),南溪(辅)。访卢敬庵于善山。登梅鹤亭。咏诗一绝。(在元集中。)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十二岁)七月。 懿仁王后升遐。赴哭 阙下。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三岁。)四月。登式年文科。(甲午丁酉二式年。以倭乱不行。庚子式亦退行此年。无书册。讲四书一经。入格者五十二人。○先生以亲命勉修科业。而雅意林泉。笃志问学。又因干戈久废科试。故至是始释褐。父老知旧皆以晚就为恨。而先生犹不以躁进为意也。)○六月。选补成均馆副正字。○七月。授从仕郎副正字。移授从仕郎议政府司录。○八月。升承仕郎司录。○十一月。授成均馆正字。○十二月。又授承仕郎议政府司录。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四岁。)二月。授从仕郎司录。○三月。升启功郎司录。○十月。授启功郎成均馆正字。○十一月。升务功郎奉常寺参奉。○十二月。授宣务郎奉常寺参奉。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五岁。)三月。兼成均馆著作。○始修南阳洪氏之谱。(先生尝以兵燹之后。世谱派系之散佚无传为慨。每欲因家藏旧谱而益广之。是岁偶得洪中枢逸童所为序文及谱于西川郑相公昆寿家。比旧谱尤详。遂参互考證。蒐辑缮修。以成南阳洪氏之谱。而为文以序之。作一绝诗书于卷末曰子子孙孙八百春。兄兄弟弟几千人。孝慈友爱成家法。亿万年来愿益新。)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1L 页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六岁。)春。进参 殿讲。讲中庸入格。蒙 恩赐内阁性理群书一部。○五月。證质谱系于西厓先生。受序文。(厓翁既在外孙之列。且嘉其用力于博考。遂为之序文。)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七岁。)八月。升宣教郎博士。○九月。省克堂金公(弘微)讣至哭之。(金公以文章高行。见重于世。而与先生善。至是殁于江陵任所。先生痛惜之。)○十月。授承训郎博士。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四十八岁。)正月。授承议郎博士。○四月。升奉训郎博士。○六月。拜奉训郎监察。○八月。掌监试学礼讲。(有一章甫讲义不通。先生正色绌之。同僚曰此乃奇相自献之侄也。先生终不听。奇相闻之。称叹曰此人执法公正。可大用于世也。)○十二月。拜工曹佐郎。移礼曹佐郎。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四十九岁。)二月。移兵曹佐郎。(时有诏敕天使来。先生以骑郎选入侍卫。周旋进退。动以礼法。天使大加奇之。)○四月。授忠武卫司果。○五月。西厓先生讣至。为位哭之。○七月。会葬西厓先生于安东县西寿洞山。(有祭文及挽诗。○时先生奉职在京。故未暇临哭。至是始会葬。)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五十岁。)正月。授果毅校尉。授龙骧卫副司勇。升成均馆典籍。移拜兵曹佐郎。移差统制使从事官。(时才经乱离。 朝家益以南路为忧。 上命择文武才猷者为统营从事。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2H 页
如北评事之例。先生首膺是选。既赴幕。语其帅曰安危大计。虽在舟楫。而残民之废耕耘者。亦可念也。赞画边筹。惟以理船抚卒为务。统制使李云龙亦倾心敬接。每事必待先生决之。有次统使韵四首。)○二月。 宣祖大王升遐。赴哭 阙下。○六月。哭李南溪。(有祭文及挽诗。)○七月。李鹤洞(光俊)讣至。哭之。(有祭文及挽诗)
 三十七年。(光海主元年。)己酉(先生五十一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兼春秋馆记事官。○上谏院疏。先生一心奉公。毅然守正。出入台院。知无所不言。既得言责。以 上新即位。胪刻上疏。极言辨邪正,绝嗜欲,亲君子,远小人,广 圣学,兴治道缕缕万言。出于忠悃。其略曰人主一心。万化之本。而危微精一之法。万世道学之宗也。二帝三王之治本于学。二帝三王之学本于心。舍心而言学。舍学而言治。则皆苟而已。是以古之圣王。虽性质粹美。才气高迈。而必先为讲学之地。以为出治之本。范祖禹所谓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安危治乱之机者。诚不诬矣。伏惟 殿下养正之功。虽笃于旧学之日。劝讲之道。尤急于临御之初。而即位二年。尚未开筵。臣等实未知 圣意之所在也。以为忧服之中。哀疚未遑。则太甲戍(一作成)王之学。实基于居忧在疚之日矣。以为 诏使之来。烦扰不暇。则秀夫大学之讲。尚在于崖海流离之际矣。然则今日之事。何独至于癈讲也。至于 圣体未宁。不能临筵。则臣子忧悯之不暇。何敢仰烦以讲读哉。然古人论师保之责曰。保者保其身体也。先儒又释之曰。保其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然则人主之讲学。亦所以保其身体也。清燕之暇。时 御讲筵。论说义理。亦岂甚害于静摄哉。虽然帝王之学。与韦布不同。居养易移。嗜玩多端。邪正杂进。曝寒无常。明诤显谏之易疏。而潜消默夺之可忧。故必广延儒士。亲近正人。日开经筵。朝夕讲劘。然后得以成就圣学。能臻至治。臣等未知 殿下深居九重。渊然独处。而其精一之功。果无愧于帝王之心乎。 圣学之进。果无待于辅导之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2L 页
力乎。纵令深造独诣之功。实有如臣等之所望者。然而人心难保。怠忽易乘。而隐微之中。存省之念。或有所间断。则岂非可忧之甚者。而劝讲之举。其可少缓乎。宋臣程颐为讲官。尝言于帝曰。陛下虽睿圣之资。得于天禀。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器成就。且以迩英渐热。乞移就宽凉处开讲曰。夫以文武之齐圣。必欲朝夕承弼。今乃数月不接儒生。甚非先王辅导养德之意。则其不欲以寒暑撤讲亦明矣。吁此岂非万世人主讲学之药说。而程颐之所以爱其君者。岂后世人臣之所可及哉。伏愿 殿下念祖禹之言。体程颐之说。特恢 圣聪。亟开经筵。且进儒臣之通明学术晓达治体者。日与之讲论经训。咨访治务。使 圣学日就。善治日兴。则其为 宗社生灵之福。孰大于此。且如陆贽奏议。切中时弊。二程,朱熹,真德秀之奏劄。极论天德王道之体。至于我 朝儒贤如李彦迪,李滉诸臣之疏。亦皆切于讲学出治之道。伏愿 殿下命写一通。置诸左右。讨论经传之暇。时赐阅览。如与诸贤相对讲问。则是乃前代之儒臣。皆为 殿下之讲官。而当时之不尽展用者。得行于 殿下之今日矣。其为 圣学之裨治道之益。岂曰少补之哉。至于舍己从人。纳谏奖直。亦今日之急务也。何者。盖君之尊天也。其威雷霆也。以天之尊。挟雷霆之威。以临群下。而顺志者爱所由来。逆意者恶所从至。则人臣苟非为国忘身者。谁肯犯颜色触忌讳。以搏其死哉。是以古之明王。知其若此。求谏如不及。纳善如转环。谅直者嘉之。讦犯者义之。愚浅者恕之。狂诞者容之。犹惧忠言之或未尽闻也。置敢谏之鼓。植告善之旌。设诽谤之木。以来天下之直言。而重赏以劝之。制刑以儆之。传所谓兴王赏谏臣。书所谓臣下不谏。其刑墨是也。后世则不然讳其过举。忿其直言。以谀说为纳忠。以谏诤为指过。甚者迁其赏于不谏。用其刑于直谏。使天下之人。皆以言为戒。终至于鹿马易形而不知。危亡立至而不悟。吁言戒之于人国。其祸惨矣。恭惟 殿下即位之初。他务未遑。而首开言路。至曰言虽狂直。固当嘉纳。 王言一下。四方拭目。咸曰太平万世之业。实基于此。故言者日进。而下情得达矣。 殿下聪明冠古。睿智出天。明照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3H 页
八表。思周万务。临 御听断。曾未几时。人之情伪。无不揣知。事之是非。无不洞烛。疏愚触犯之言。未必皆当于理。则 殿下好察乐闻之诚。渐不如 殿下之初矣。是以台谏所论。虽狐鼠至贱之辈。蚁虱至微之事。亦不听纳。至于危言或进。 严谴辄随。言事之臣。屡被斥逐。故台谏为备员之官。朝廷无謇谔之风。 殿下虽下求言之旨。而未有进言之臣。近者正言金致远。又以论事递罢。凡在瞻聆。孰不惊惑。昨日大臣宰列交章极论。而 圣意犹未释然。或不为之酬答。或更斥其诈谎。臣等之惑。滋甚焉。人臣直言。非人臣之利。乃国家之福。诱而奖之。犹惧不尽。拒以斥之。谁肯敢言。唐臣陆贽告德宗曰。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武。恣刚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谄谀顾望畏愞此三者。臣下之㢢也。九弊未祛。不败何待。此诚历代之通患。而今我君臣之所当深戒者也。伏愿 殿下更加留省哉。臣等既以讲学纳谏之道。献忠于前。请以敬天勤民之戒。申诰于后。盖人君上有一天。下有万民。而位于其中。则体天而保民者。君之职也。故书曰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则天命去就之际。民心离合之机。甚可畏也。 殿下即位以来。未尝不敬天也。未尝不勤民也。而以天变言之。日蚀地震之变。水旱风雹之灾。姑不暇论。而元年正月。白虹贯日。自夏及秋。太白恒见。又于近日。营头告妖。历考前史。灾咎之象。未有如今日。而其应之惨。有不忍言者矣。古人言天心仁爱人君。则必出灾异以警惧之。天心之于 殿下。可谓厚矣。而 殿下未尝发一善言。以退荧惑。则在上之天。何以知 殿下之心乎。以民怨言之。荒残蔀屋之下。疮痍孑遗之民。疲于军赋之征。困于蛇虎之政。加以再经 诏使。膏血几尽。又值凶歉。耗斁已极。则仰事俯育。百尔无策。哀我颠连。将不免沟壑之填矣。传曰民勤于力则工筑罕。民勤于食则百事废。今之民力民食。不止于勤矣。而斜科之征。犹未尽祛。宫室之役。尚不停罢。则至愚之民。何以知 殿下之心乎。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宋臣文天祥曰天变之来。民怨招之也。则今日之天心。虽未可测知。而灾异之叠见。安知不由于民怨之已极乎。诗曰无贰无虞。上帝临汝。书曰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伏愿 殿下以侧身修行为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3L 页
本。以勤恤民隐为先。蠲无名之徵。罢不急之役。务按民生。克享天心。则天变或可得以弭矣。 批旨曰省疏具见。忠言谠论。深用感伤。予当置诸左右而终始体念焉。○原疏在文集中。而刊役后始得 批旨于家藏旧本。故未及刊行于元集耳。 ○移拜兵曹佐郎。又拜侍讲院司书。升朝散大夫司谏院正言。升朝奉大夫正言。升奉列大夫司宪府持平兼春秋馆记注官。(一岁中除正言者三。除持平者再。随事必谏。直言不讳。人谓有诤臣之风。)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五十二岁。)二月。授龙骧卫司果兼春秋馆记注官。○三月。作松京之行。感两先生殉国故事。(时以台谏。昏朝不合。浩然归路临西华。仰慕静轩祖遗躅。因拜圃隐祠。有诗而失传。)○四月乞暇扫坟。行到商山。有猖獗者。命箠之。(方持宪故箠之)其人因忽病死。有不悦者谓杀不辜。竟被逮。(时亲友劝以善供。先生笑曰人臣事君。其可欺乎。遂以彼当运尽之期。此值大祸之会。吾虽不杀。由我而死等语作供辞。往议于李五峰。五峰惊曰忠直则有之。奈杀人者死何。稍加窜改云云。先生曰天日照临。岂敢隐回以冀侥倖耶。即直招。人皆危之。) 上果知无罪特原之。流兴阳。(时李苍石,申梧峰,曹颐斋,李鉴谷。皆有别章。○兴阳邑子数十人。挟筴请学。先生诲之不倦。随才设教。成就有渐。及其还也。以诗赠诸生曰进学无他术。须看上水船。朝耕夜可读。人百己当千。至宝宁求远。明珠只在渊。临分更一语。莫谓有来年。且奖励之意。出于言表。学徒各写一通。以备警省。裹足远将者累十人。)○九月哭舍弟察访讣。具奠羞祭文。使仲子善庆代哭。(时察访公以诬祸被缧绁之辱。系在郡狱。及先生就理。兄弟分离。先生以平生友爱之笃。尤为怜闷伤怀。而家乡落落。只自南望涕泣而已。既在兴阳。仲子来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4H 页
传丧报。谪中情事。尤极惨痛。遂具时羞。使仲子代哭之。)○十月始蒙放还。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五十三岁。)县西慕鲁洞前得泉石奇胜处。卜筑小台。号西潭。(自兴阳还后。世道日乱。无意仕进。退在田庐。卜筑两岩台。左右图书。静坐其间。颐神养性。恬然自得。日以看书为事。而尤喜朱子书。每与村秀及子侄辈。讨论经籍。务得归趣。又于东岗斗起处。斸山为台。可坐数十人。通望四野。俯瞰长川。幽阒奇爽。风景绝胜。先生日夕啸咏。以为终老计。尝有诗曰云开雨歇夕阳时。问柳寻花到水湄。剩得鸢鱼无限趣。个中真乐有谁知。)秋筑望先台。台在县西凤溪山巅。距德洞先垄相望之地。故筑台登临。以宇(一作寓)瞻慕之怀。○时郑仁弘极诋晦陶两先生。先生闻之愕然曰奸凶如此。事将奈何。愤然作诗曰秋入伽倻杀气多。豺狼藏壑路嵯峨。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四岁。)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五岁○是时昏主政乱。奸小用事。罗织成狱。祸及永昌大君。先生闻之。恻然流涕。虽在屏蛰中。其忧国如此。)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六岁。)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七岁。)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十八岁。)春。送仲子善庆于京试。(时相李尔瞻招延游学。广其羽翼。有尔瞻绍紒者。劝其投谒。又劝参疏。善庆以有父兄。不可自专之意辞之。至其甚迫则称疾不动。及还俱以事告之。先生喜曰士子行止。必审义理可也。尔能坚守素志。不为利势所屈。可谓无忝尔所生矣。五峰李相公亦闻而叹曰非是父。能有是子乎。人乐有贤父兄之言。信不诬矣。)○秋。长子宗庆中进士会试。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五十九岁。)营家庙于正寝之东。家庙之制。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4L 页
一遵朱文公家礼。神门之外。分左右置一房一库。祭用器皿铺陈等物。皆藏于库。祭之日。出以洗条(一作涤)拂拭。用之前期。改斋于房中。使仆隶梳沐洁衣服。以供使令。四时行正祭。有时物则必荐焉。 ○先生教诲子孙。每以主敬二字勉之曰。圣贤工夫。无过于此。果能力践。则施之万事。何所不当。因作诗以戒之。(见元集中。)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六十岁。)春。约善山松亭会。(时张旅轩以前持平。养德南山。金云川涌宰善山。金东篱允安宰大邱。卢敬庵景任递宁海。先生亦以前持平在座。讲论道义。尽日团圆。李公景节作诗以记之曰。座中三府使。松下两持平。此会千秋后。兰亭夺胜名。时人莫不艳慕而传诵之。○按东篱集云善山府伯柳时会而无金云川名。按家藏则有金云川而无柳府伯。一如家藏记之。)○夏闻 西宫变。居常掩泣不已。(先生自庚戌以后。谢迹京洛。有时语及朝著。未尝不嘘唏叹咄。至于此变。尤极悲痛。)○撰先考右尹公墓碣。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六十一岁。)二月。与郑愚伏,李月涧苍石,卢敬庵诸贤。会于屏山书堂。纂修西厓先生文集。(是时朝野纷挠。未暇纂集。士论皆以为及时修正。故与道内有识章甫及本孙。搜觅文集而编次。)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六十二岁。)十月。哭金云川讣。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六十三岁。)五月。哭金东篱讣。
 二年壬戌。(先生六十四岁。)春。议南溪书院。以议论不一。累以书禀定于五峰李先生。先生以南溪一曲。乃西厓先生斋居讲学之所。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5H 页
虽过百岁之远。遗风馀馥。宛然不泯。宜有俎豆之享。以宇(一作寓)羹墙之慕。遂与同门友愚伏,苍石,东篱及本乡诸益。议建书院。而诸议多不归一。或云财力不赡。仍旧础修缮为宜。先生犹以为仍旧修缮。便是私舍。一邑之同心共成。未可必。且鹤老曾见此地。以为位面不可云。此老岂无所见而然耶。不如稍长物财。改定位面。先立庙宇。然后斋房次第营立。今年作一舍。明年作一斋之意。禀定于五峰李先生。 ○二月。仲子善庆除义禁府都事。○十二月。长子宗庆殁。(有祭文。)○问服制于张旅轩。(显光)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六十五岁。)四月。拜兵曹正郎。(时李五峰子景严以参判适在贺班。贻书劝起曰草野群贤。待 圣代而起。尊兄之重入骑省。乃在今日。勿以白首郎为嫌。式遄其归。毋以孤区区之望也云云。遂赴 召。)○五月。拜成均馆司艺。又拜兵曹正郎。○六月。季子重庆殁。(时先生供职在京。故公上来侍省。患痘疾不救。)除安东府使不赴。仍除醴泉郡守。(时先生子丧在京。朝议以为非南路则难以返榇。即除安东府使。不赴任而递。仍除醴泉郡守。)○七月。赴任。(既到官。先问一邑㢢瘼。次问民间疾苦。竭心尽力。一以苏残祛瘼为务。数月之内。恩信周遍。吏民称平。)○八月。差右道监试试官。○十一月。弃官归家。(前十月。御史到郡。以签案谬录。执罪色吏。盖有不悦者嗾绣衣生梗。先生遂浩然决归。行装萧然。道路观者皆称其廉洁。后 上果知无实。 命原之。)
 四年甲子。(先生六十六岁。)正月。申梧峰讣至哭之。(有挽词二首)○二月。闻逆适之变。 大驾播迁。行在公州。先生即与乡儒李立可等。召募将士。办备军粮。力疾驰赴。贼已授首。 銮舆旋轸。追到 阙下。以惩前毖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5L 页
后黜陟修攘之意上封事。言甚切至。(呜呼。京城失守。 跸辂播越。臣民之痛。尚忍言哉。凶梗歼荡。钟簴不移。 宗社之庆。可胜道哉。此诚无彊惟恤。而亦无彊惟休也。臣等俱以腐儒贱臣。僻在岭外。虽无○以下失传。 上深加奖叹。而即下 徵命。而病未就。自是以后病愈深。遂阖门调养。无意世路。)○八月。二十一日。遗书戒子侄。(时先生病㞃。召子侄戒之曰。吾病有加无减。大命将尽。死有何恨。而但无忠孝之实。上不能报答 国恩。下无以阐扬先德。是乃吾平生耿结于心者。汝辈须体我意。以言忠信行笃敬。终身佩服。且观谱末所题诗意。各自惕励。毋负我遗戒之意。则孝莫大焉云云。)二十二日命洗衣巾正席。又命子侄谢宾客。(时先生病深重。宾客之问病者。不能强起酬答。命子侄谢之。)是日申时考终于正寝。○十二月某日。葬于县西德洞子坐午向之原。(儒生来会者二百馀人。)○立墓碣(苍石撰碣文○后二十六年己丑。淑人印氏卒。以先生宅兆不利。迁墓合窆于治西斗建谷负兑之原。○后二百三十二年 当宁庚午。改竖墓碣。溪堂柳畴睦序。石山金益容篆。)
崇祯后二乙巳。( 正宗大王十年。)纂修先生文集。(小山李光靖校正有跋文。)
 
(十一年)丙午士林奉安位版于良川书院。行释菜礼。(院在治西五里良谷里东。配七代祖文正公阳坡先生。祖孙合啜。克协情文。○李小山撰奉安文常享祝。纯祖大王十一年。)辛未刻西潭二字于两岩台。(台在县西慕鲁洞并水上。○六代孙国子生文杓书。)
西潭先生文集○续集卷之二 第 506H 页
(今 上三十四年。)丁酉两岩亭成。(九代孙矩燮撰开基祝文。○张判书锡龙撰上梁文。○柳都事道献述记文。)
 
(三十六年。)己亥修儒稧于岩亭。(柳慈仁道奭发论修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