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银槎日录]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1H 页
日录下
  [己亥二月]
兵部等衙门尚书等官萧等谨题为。奉职无状。横被恶名。席槁待命。止以雪冤痛事。兵部抄出朝鲜 国王姓讳奏。前事等因。奉 圣旨。兵部会同府部九卿科道看议了来说钦此钦遵。除各衙门注籍诸臣不到外。臣等遵奉 明旨。于本月初五日齐赴东阙。臣等会同看朝鲜奏。该国是否通倭。应勘与否。烦各出一单。直书简明数语。以便入疏具覆。谨此启知。
后府都督掌府事定国公徐文璧等看得。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威逼势微。私通倭奴。理亦有之。第七年为彼救援。兵饷浩巨。且 天朝隆恩。彼亦有人心者。岂不知报主。或情出于不得已。宜责令省愆。无为小计取容苟免可也。
右府都督佥事彰武伯杨世阶等看得。朝鲜与岛夷搆怨。国土残破。已结世仇。乞兵救援。恢复旧土。彼国顶戴 皇恩。似无他意。其奏卞事。迹情有可原。
中府掌府事靖远伯王学礼等看得。朝鲜累世恭顺。今又救其倾危。彼自当感恩图报。岂敢负固逆天。若谓其通倭。是自取祸也。岂肯为乎。查勘东事。前已特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1L 页
遣。
前府掌府事永康侯徐文炜等看得。东事已蒙特遣查看。其朝鲜恭顺有年。世受国恩。且倭奴残其彼国。 天朝积兵饷救援。自有图策。如或通倭。是乃自移其祸也。当宣谕善后事宜。
吏部尚书李戴等看得。朝鲜奉事中朝。世称恭谨。被倭破其城垣。毁其宗庙。断无诱倭自残之理。诉情恳切。知无异志。似宜降敕安慰。仍令修德自强。以防再犯。
户部尚书杨俊民等看得。国家以朝鲜为外藩二百年来。威德远畅。而朝鲜亦世守臣节。称礼义忠顺之邦。比缘倭奴匪茹。并吞海外诸岛。盘据釜山巢穴。蹂躏箕封。 皇上赫然震怒。大张挞伐之威。兴师十万转饷数千里。所以剪鲸鲵而拯藩国者不遗馀力。遂使关酋夺魄。群丑悸遁。尽挈沦没之区宇。还之朝鲜。兴灭继绝。功高千古矣。 天朝再造之恩。不为不厚。朝鲜图报之义。不敢不诚。即其控诉恳切。亦情理之可信者。今海氛已靖。撤兵有期。宜责其君臣。卧薪尝胆。雪耻除凶。毋狃岛夷之退而弛防。毋恃中国之援而忘备。巩固彊圉。屏翼 天朝。以毋负我 皇上扶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2H 页
持安全德意。一切所指纪年称号及诱倭复地诸事。似当置之不问。俾其归附心坚。疑贰顿释。柔远能迩之道。无出于此者。至于善后事宜。悉听督抚诸臣。从长计议。亟请施行。
礼部左侍郎余继登等看得。凡藉寇兵者。必有所利为之也。倭入朝鲜。破其国都。掳其王子。毁其宗庙。刘其人民。走其君臣。为祸惨矣。彼何所利而招之使来也。或畏其威而不敢绝其使命。此未可知。若曰争一州而破一国。此事理之必无。不待卞而明者。朝廷恤小。不爱士马之力转输之费。今倭始退国始安。彼方切感激。何可令顿生疑畏。此不必勘。亦无可勘者。
刑部右侍郎蕫裕等揭称。朝鲜为国家东藩。夙称恭顺。其国邻倭。因与倭互市亦非一日。乃其倾心内向。不假道于倭。唯纳款 天朝者。则其忠之可尚者也。 皇上悯其失国。为兴十万之师。长征万里之外。不惜百万之饷。而焦劳七年之久。是恤小之至恩。帝王之义举也。今倭奴三路奔衄。釜山一倭不留。使朝鲜无国而有国。古称跨海东征。扬威万里外者。莫盛于今日。而自树藩屏。使朝鲜为海上长城者。抑莫盛于今日。而自军兴以来。朝鲜通国军民缮兵给饷。无敢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2L 页
告劳告匮者。诚真心仇倭。而委命 天朝。亦自可见。安得以通倭引倭。疑而罪之哉。夫国家于朝鲜。既悯其穷而救之恤之。复疑其贰而外之仇之。为德不终而自撤外屏。亦非帝王以至诚待夷狄之道也。所据朝鲜奏卞。通倭等情委有可谅。似应免勘。庶国是大明而夷情亦小安也。
工部尚书杨一魁等揭称。朝鲜国 王姓讳。自来忠顺。适遭倭寇变乱。满望我朝主战保全。断无诱倭迎倭之事。据奏卞之辞。悉忠肝义胆。天理人情。无纤毫可疑。横被口语。凡有识者。皆知其冤。咸欲伸理。 圣明在上。不待勘而自明也。
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等揭称。据勘科徐疏称朝鲜通倭事委不必勘。则其说已与众论合矣。似应免勘。以终 天朝字小之仁。以释属国疑畏之虑。
通政司使范崙揭称。朝鲜忠顺 天朝。从来已远。矧今 皇上悯其危亡。遣将徵兵。兴灭继绝。恩同再造。感服无地。岂有忘君事仇之理。即海东纪略所载。原系交邻仪节。日本今虽敌国。昔为友邦。难借此旧昼。以为今日口实也。想应免勘。以安其心。以全终始字小之仁。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3H 页
大理寺卿甘士价等揭称。朝鲜国 王姓讳所奏。反覆数千言。皆叙该国羁縻日本。恭顺 天朝来历。及力卞丁赞画原奏交通倭贼结党朋欺之诬。情词极其恳切。夫朝鲜我属国。世效忠顺。其君臣正苦倭患。岂有反引贼入寇。自取颠覆之理。即六七年来。今日报声息。明日请兵饷。皆皇皇望救于 天朝。终未见有阳顺阴逆之迹。且朝廷既不惜殚竭财力。拯之颠沛危亡之中。彼独何心而忍背恩向仇。肆行欺蔽。昨见徐勘科疏揭。亦信其为不侵不叛之邦。即此可断断谅其无他也。谓宜亟谕勘科及监军御史。免其查勘。仍敕该国君臣以朝廷推心置腹之意。勿得毫有疑虑。速与督抚诸臣。将善后机宜。悉心计议。努力图存。务期倭患永弭。世世藩屏中国。庶朝廷益彰恤小之深仁。而该国益明尊王之大义也。
吏部都给事中赵完璧等揭称。朝鲜之不必勘。言者屡矣。今观其疏辞。其辨甚明。其情甚悲。矧 圣明劳七年之士马。费百万之帑金。方全一属国。而即置之刑章。字小之谓何。恐天下后世非所以为史册荣也。勘科身在朝鲜。公明并用。不勘为宜。即此槩可见矣。窃以为今日事。不必论虚实。总之不勘为便。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3L 页
户部都给事中包见捷等揭称。朝鲜为冠带属国。春秋所治二百年无二。自倭奴发难。箕封不绝如线。顷缴 天灵。藉 圣指文武将吏。拮据七载。而钟𥲤不移。釜穴荡扫。可不谓功焉。夫肤功既奏。尚亦有议论乎。乃者朝鲜国 王姓讳烦冤愤懑。不忍为赞画丁应泰所污蔑。席槁请刑。读其疏。涕泗涔涔欲下。仰赖 圣明心动。下廷臣议。愚以为即拟国 王疏。固知赞画之诞也。夫情节之著事理之明。具在讳疏中。即今勘科疏揭。一则曰属藩恭顺。一则曰朝鲜素尚节义。一则曰应泰一时偏见。面指其失。则泾渭判而庭楹别已。独既以田蚕礼义之邦。不幸为兵燹所丘墟。又不幸为唇舌所挡㧙。宜其仰指天俯画地而刻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也。先该部覆免勘。无烦再议。谓宜请敕。亟叙文武将士之劳苦。仍温谕该国君臣。勿以谮口芥滞。益励薪胆。犹倭寇之在门庭。则今日昭雪海东之诬。与曩昔昭雪宗系之乱。万世而下。仰见 圣朝燠庥属藩。功德甚钜远。而其他善后事宜。督抚诸臣。自有借箸之筹。玆不伏赘。
礼部左给事中刘馀泽等揭称。朝鲜日本。相望一衣带水。釜山为市。匪朝伊夕。即迩年迫于凭凌。或有如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4H 页
郑之于楚者。然非臣而贡之也。且自倭奴煽惑以来。蹂躏其土地。虔刘其人民。吴越世仇。薪胆苦状。不独鲜王自励。亦天下所知也。 天朝兴援。于今七𥜥。恩有所自。怨有所归。朝鲜虽至愚。讵肯德所怨而负所恩。为操戈入室之逆行。起开门延盗之拙谋哉。丁赞画兽心剑舌。闪烁如电。只以鲜王保留旧经理。遂加以不韪之名。陷以不赦之罪。意欲以箕子千秋之祀。一朝而斩之。此朝鲜君臣所为呼天鸣冤者也。即勘科近疏。大言本国为不侵不叛之臣。不一而足。则赞画之厚诬明甚。鲜 王之心迹亦明甚。何所行勘乎。
兵科都给事中张辅之等看得。朝鲜为国藩篱。馀二百𥜥。其律历大典。一秉中国。若海东纪略。乃成化时陪臣申叔舟得之倭人所记其国世系风俗地图。特就其书。加一添注。以著倭奴僭窃反覆之态。并寓羁縻之意。 国王原疏。卞之甚明。此系百年断简。不足为今日断案。且勘科徐观澜极陈其节义。又为中国不侵不叛之臣。今丁应泰祗为助和挠战之故。诬以通倭重情。谬悖甚矣。几不至携属国之心而撤中国之藩篱乎。是驱朝鲜入于倭而螫毒于我也。此事可忍。又何事不可忍。免勘为当。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4L 页
兵科给事中桂有根看得。朝鲜遵奉 天朝。已延数世。我 皇上遣兵拯救。又历七年。倘有通倭情由。数万口岂不早报 阙下。若果通和倭酋。则倭亦以属国字之。安忍加兵残杀。至于此极耶。此说激于鲜 王申救抚臣杨镐。大拂应泰仇恨之意。遂欲并弃朝鲜。破坏东事耳。故谓倭素与朝鲜市易则可。谓鲜通倭以贻祸国家则非。况科臣徐观澜久在彼中。极称不背不叛之邦。当此恢复之日。正可抚慰振作。永固藩篱。岂可无端行勘。以增疑惧。
刑科右给事中杨应文等看得。朝鲜素称礼义之邦。法用大明律。岁用大统历。方物必献。岁时必至。二百年来。竭诚尽忠。其不敢愚弄朝廷明甚。至倭奴蹂躏七载。夷其祖墓。火其宗庙。国 王父子君臣流离不绝者。仅如线耳。岂有交通倭奴。诱其入犯。而乃自试于死亡者哉。至于海东日记及争地等情。 国王疏中所陈甚明。无容别议。大都祸起留杨镐一疏。故赞画极为诬诋。以泄其愤。不知朝廷累世抚绥外邦。恩义极厚。七年征兵促饷。无虑亿万。今仰仗 皇上威武。倭奴尽遁。累世盘据釜山。一朝恢复。猥称熙朝盛事。彼朝鲜所以感戴洪恩。当同覆载。通倭诱倭。万万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5H 页
必无。若因睚眦小忿而加以不韪之名。非所以终 圣朝字小之仁。永坚朝鲜忠顺之节也。
工部都给事中韩学信等看得。朝鲜 王疏奏卞白情辞。亦悲且惋矣。其国世笃忠贞。亦世沐 天朝覆载。何敢妄生他念。引寇入室。以自取丧败。使果与倭通而诱其入也。则七年来蹂躏之惨。倭宜不忍于鲜。而素与香火。反致其倒戈之向鲜。虽愚不至若此甚也。直以疏保经理。因而失欢赞画。凡可以中之祸者。信口捏污。而鲜 王之冤案成矣。第赞画心死舌存。其事之本无而言之妄加也。路人尽知之。但属国疑惧。理合剖心求明。而 圣度汪涵。自可置腹示诚。先是台省各臣曾交疏为解。而奉 圣旨勘科亦云不侵不叛之邦。不必行勘。且致恨于赞画之偏见也。不难面叱其非也。则事之情伪昭然矣。
浙江等十道御史赵士登等揭称。朝鲜为国家东藩。秉礼执义。奉 天朝命。迄今惟谨。顷者不幸而有倭患祸。至残八路覆三都夷二墓火五庙。国之阽危。直如一发引千斤。势至极矣。犹誓不屈首于倭。而控吁中朝。不啻赤子之求慈母。国家亦素谅其无他。不惜七年征讨之费。以有今日。揆之情理。朝鲜之仇倭而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5L 页
德 天朝。岂待智者而后卞哉。夫诱倭内犯。▣大有利于朝鲜而后可。乃朝鲜之被倭。岂惟不利。而社稷几不保焉。诱者顾如是乎。假道逼䝱。向即疏奏。举国颠危。尤坚决斗。 天兵所至。不惮搜控负担。以供刍菽。而三军将士盈八万人耳目。曾无一人谓朝鲜诱倭者。独一丁应泰无端诬之。是信乎。职等谓朝鲜万无诱倭之情。既无其情。万不宜勘。第得 明旨慰谕。毋令久不自安。庶几塞谗贼之口。而怀柔道得矣。
各等因看得。朝鲜国 王姓讳具奏前事。臣部遵 旨会议。在诸臣大都谓朝鲜世笃忠贞。无背德通倭之理。疏极悲愤。有跼高蹐厚之情。咸愿我 皇上鉴彼二百年不贰之心。免行一时无端之勘。或敕谕早叙功劳。或旨慰 国王安意。各据所见。并出条揭。但此奠外安内之举。仰关 朝廷威福。未敢擅专。谨将各臣论议。备录 上鉴。恭候 圣明裁定。臣等遵奉施行。
刑部萧尚书一本。异常奸险。横肆利口。泼噬蠹功。大损国体。谨明心迹。乞赐处分。以昭公道事。奉 圣旨。朕念倭奴横肆多年。近始荡平。实赖天地祖宗眷佑国家。释朕忧劳至意。宜早举告谢大典。以答灵贶。且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6H 页
将士冲冒矢石。辛苦万状。朕深加悯恤。屡旨催叙功次。何为忽生烦言。互相争执。勘事官职主严察。有闻固宜驰奏。但自古功疑惟重。罪疑惟轻。朕今参酌事理。独断于心。还著从优叙录。不必苛诘。以示朕庆赏德意。今后各官方得怀执一己私争。妨误军国大事。卿秉忠竭诚。朕所倚注。国计已定。勿以人言介怀。宜安心任事。吏部知道。
初九日己未。阴寒。朝雪晚晴。留馆。○臧郎中差人赍银笺来求纸笔。行李已竭。不能优酬可愧。○大宁卫千户刘三槐一本。乞与内臣一员采矿事。 圣旨这所奏进献。自置矿山。忠义可嘉。准差右小监王相前去开采。
初十日庚申。晴寒留馆。○府事右卫千户陈保一本。乞差内臣李凤开采雷州等处珠池。兼市舶司征税银两。 圣旨准。○礼部一本。据中兵马司开报。淑女名造册到部。乞命司礼监官二员选择。 圣旨京城淑女少待 入府报到之日。一并差官刷选。
十一日辛酉。晴寒留馆。○吏部一本。司属缺官甚多。乞赐允用。唐选候执躬等。○兵部尚书田平一本。滥被新恩。乞赐罢斥。 圣旨卿忠猷素著。新简兵枢。宜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6L 页
遵命前来。率属任事。○户部一本。东师未撤。或朝鲜全出。或本部量助云云。(在后)
十二日壬戌。阴。留馆。○主事黄大节来坐厅。臣等令南胤咸往禀曰日者老爷所求览海东纪。为因兵部见堂日。萧尚书要见因留。久未呈上。极为惶恐。主事曰自萧尚书处。送来于本部余侍郎矣。堂上官见后。俺等自当次第览讫当还云。其后萧尚书又送人问海东纪。胤咸等曰闻在礼部。时未推还云。其人即向礼部里去。前于会议东阙日呈文时。萧亟问臣等礼部呈否。又指挥臣等面诉礼部。今又以海东纪先送礼部。萧意以礼部非但该掌外国。又余侍郎方拟阁老重望。恐主张廷论故然耳。○兵科给事中姚文蔚一本。言官循职效忠。谗口横加反噬。又福建道御史于永清一本。朋比奸臣。大挠国是。乞 圣明乾断事。俱参丁应泰。 圣旨已有旨了。该部知道。○徐观澜一本。竭忠报国。受侮辱命等事。 圣旨。朕念朝鲜恭顺属国。数年不惜供费。一意驱剿倭氛。今既荡平。宜叙功次。以慰将士血战之心。尔原奏查勘秉公持正。仰体朝廷宽恤。勿得苛求。事竣即回。便着督抚会议善后事宜。上紧班师。以省劳费云云。(在别册)○光禄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7H 页
寺送下程。
十三日癸亥。晴留馆。○于永清一本。是日得见之。
十四日甲子。晴留馆。○姚文蔚一本。是日得见之。○邢玠一本。自陈不职乞赐罢斥。以公考察事。 圣旨。卿总督东师。宜益宣猷善后。以待委寄。不准辞。○万世德一本。罢斥事。奉 圣旨吏部知道。又一本。恭报边江粮运事。 圣旨户部知道。○桂有根一本。潞王宿娼事。 圣旨着法司会问来说。
十五日乙丑。晴留馆。○经理万世德一本。东事尚未会勘。科臣遽出王京。谨据实奏闻。以俟 宸断事。圣旨这所奏内勘科徐观澜。赞画丁应泰去住急迫。朝鲜军民。泣告申言。殊为骇异。且各官军。鳞集王京。会勘岂可迟缓。着该科作速看议来说。○邢玠一本。科臣查勘已毕。会审未竟。先行官军久候。人心惊疑。谨宜叙先行勘始末等事。 圣旨吏兵二部。会同部府九卿科道。一并看议来说。(俱在别册)
十六日丙寅晴。留馆。○贵州巡抚江东之一本。播酋杨应龙命子杨朝栋率众招苗等事。参都司舒文俊等事。 圣旨兵部知道。
十七日丁卯晴。留馆。○邢军门万经理上项二本。是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7L 页
日得见。○主事黄大节来厅。○前日户部东事未撤一本。是日得见之。 圣旨览奏俱见卿等筹国至计。频年用兵。费难获已。今既荡平。宜早议善后。若复迁延时月。费饷何穷。奏内事。着该总督经理上紧定议来说。○定国公徐文璧等一本。丁应泰贼臣赂倭卖国。邪臣横诋怙奸等事。萧大亨奏异常奸险等。又该徐观澜奏竭忠报国等事。 圣旨这丁应泰本说。用贿买倭。退兵自可。公论理断。狂寇岂可五千两银。能买其退。败军国大事着。府部多官会议既称。朕明见万里。国是已定。人心翕服。如何只以数语。覆奏了事。昨发邢玠万世德二本。又不并议来。姑不究。速将后二本。详议来说。兵部知道。(在别册)
十八日戊辰晴。留馆。○前副使张宦移差本。新副使裘大誉请见。如见张礼。○兵部一本。徐文璧等会议。是日得见之。
十九日己巳阴。留馆。
二十日庚午晴。留馆。○副使裘大誉送礼。○月沙适患霍乱。
二十一日辛未晴。留馆。得见张辅之等覆题。 圣旨未下。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8H 页
二十二日壬申晴。留馆。光禄寺送下程。
二十三日癸酉雪。留馆。○提督来馆。令南胤咸委禀曰前日老爷欲见海东纪。愿出票帖。委往萧尚书前。访来呈上。因为探听 圣旨。陪臣等久在锁馆。无由得闻。敢此冒陈。提督曰 圣旨已为准下云。即出票帖。
二十四日甲戌晴大风。留馆。○得见 圣旨。因再番会议。下兵部等衙门一本。贼臣赂倭卖国。邪臣横议怙奸等事。奏会议丁应泰事情。奉 圣旨。览卿等奏。今此会议。各出公论。详明更无异辞。国是方定。人心方服。如何前议止以数言了事。岂朕委托之意。国体军情。皆朝廷大事。朕以一小臣私忿妄讦。不念将士久戍劳苦。与属国君臣泣吁苦情。丁应泰举动乖谬。威制勘科。几误大事。姑着回籍听勘。徐观澜奉有专敕。还赴王京会勘。各须秉公持正。以称任使。一面着督抚。详列四路功罪。善处留撤事宜。星夜驰奏。勿得妄怀忧疑。稽留军情。朝鲜王你部里移咨慰谕。俾知朕始终字恤德意。仍令训戒国人。益坚恭顺之节。
令李彦华诣兵部打听。萧尚书适在火房。告曰小邦奏本上进。时日已多。而至今未闻如何。极为悯郁。敢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8L 页
此专禀。尚书曰你国奏本入后。 圣旨久未下。故顷日会议之时。以 圣旨未下之意。并为申禀。到今 圣旨并为论下。当马上差人送文书。慰谕国 王矣。彦华曰所谓文书。敕书耶咨文耶。答曰 圣旨内移咨国 王矣。本部当一面马上差人专谕。一面你们归时付送咨文矣。彦华曰然则查勘何以为之。答曰你国免了勘矣。只教徐给事会勘 天兵。叙功讫。于你国亦必有诏敕矣。彦华又告曰小的前日堂呈之意则愿捧敕书去矣。答曰 圣旨内已为移咨矣。谁敢更题。尚书因辟左右谓曰倭贼过海已久。你国谢恩何至今不来耶。 天朝七八年劳费。 皇帝东顾之恩为如何。而你国不为大谢恩耶。谢恩之时。必须方物马匹等优数上进。先行此大谢恩。次将今次卞诬之事。又为谢恩可也。 皇帝明见尔国事情。满朝诸老爷。亦以忠勤恭顺称之。 国王席槁待罪。今得昭释。此不该谢恩句当乎。你将此意说与陪臣。火速为之。彦华又告曰 国王席槁待 命。日急一日。今得蒙恩昭释。不胜感激。陪臣欲得火牌。先报 国王。敢请讨给。尚书即许之。海东纪五礼仪二册则置在刑部里。明明日你宜受去云。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9H 页
二十五日乙亥晴风。留馆。○主事黄大节来坐正厅。时一馆牌子等。以前日獭子来馆时。互相潜商。至卖铁甲事现露。尽数捕系厂理厅。其馀网漏者。亦为逃窜。而主事频加捡敕。故至通报等事。一切无从得见。是日午时。臣等先差前宣传官李祯庆译官李彦光赍状启及会议呈文草回还。搢绅便览及各日通报。亦为付送。
二十六日丙子晴。留馆。○令李彦华复诣兵部。受来海东纪。因禀移咨迟速。则尚书出给答咨一道曰昨昨尔请火牌。不知已为差人先送乎。对曰昨已发行矣。尚书曰你们几时回还耶。对曰前日 圣旨未下。因此久留。今则老爷已给答咨。岂不欲即日趱程。而礼部有多小未完之事。若蒙老爷一言。令礼部速为处置。则回行应在不日。而不敢望焉耳。尚书曰我当送人于礼部云云。彦华谢以退。答咨自有完本。录在别册。今不并载。
二十七日丁丑晴。留馆。○主事黄大节来馆。令南胤咸委禀曰陪臣等今此留馆。已阅月馀日矣。而昨者萧尚书又招通事李彦华。出给回咨一道。使事已完。别无他可延之事。望老爷衙门速为处置。使循例应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89L 页
施节目。趁即施行。毋使久滞也。主事曰知道。
二十八日戊寅晴。留馆。时臣等自见邢万二疏内。朝鲜军民等粘榜关庙一款后。未知 皇意以为如何。廷论以谓如何。比来必有外间纷纭。而身在馆里。日益悯郁。欲令事知译官打听。而已见前旨。无辞可托。欲申前日堂呈之意。更禀于萧尚书。而恐有何语。开口亦难。至二十六日李彦华持来答咨。臣等即开读之。则弁辞专揭丁应泰疏语。会议亦专指邢徐勘撤事宜。观其一篇措意。似非为 国王卞诬发也。而 国家专差陈卞之意。似落第二义。此盖臣等上本之后。中间有许多追来疏奏。 圣旨以此屡下。廷臣以此屡议。转辗之间。遂至如此。而臣等只赍此本。瞢无一语而归。亦极未安。遂议为禀问之计。是日别具禀帖。早食后伺候于兵部。俄而萧尚书入来火房。令李彦华告曰陪臣等承受移咨。欲行叩谢。来此专候矣。尚书曰入来。因下椅子如前。进立门限。臣等进跪阶上。令彦华禀曰小邦君臣。横被恶名。一朝蒙老爷善为敷 奏。快雪穷天极地之痛。陪臣等不胜感激。为此来谢。即行再拜三叩头。尚书举手答揖。仍称起来。又令彦华禀曰大部移咨。 天朝事体。固知非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0H 页
微末陪臣所敢预知。而至于小邦所系非轻。窃为仰禀。严莫敢焉。尚书笑曰有何事耶。虽禀何伤。对曰前例陪臣受得回咨则必先开见。即誊一本。先差人赶报知 国王。而正本则陪臣随后赍还纳进。自是常规。故昨者老爷回咨。小的等窃伏开见。则咨内只载总督经理赞画三本会议。而初五日专为小邦被诬卞明会议元本则不之及焉。千里之外。一国君臣上下。何从而知朝廷大会。委曲卞释如许耶。望老爷即将前项论议。添入填书。则前后详尽。首尾明白。回国之日。 国王必应刊入刷板。晓谕一国臣民。以为后世之昭典。所系重大。故陪臣等将此意。欲别具堂呈。而深恐事体有妨。欲令通官口禀。而又恐造次难详。趑趄惶惧。不敢他计。略具禀帖而来。尚书曰禀帖何害。须出来。上使即自袖中出而投进。尚书览讫曰初五日会议则果是你国卞诬事情。而此议本上了。 圣旨未下。后三本会议则不是卞诬。只因你们奏本。 圣旨久未批下之意。本部于后议中带上。而 圣旨亦于此议中带下。故文书之体。自然如此矣。对曰陪臣等岂不知文书事体如此。大部谕意如此。但陪臣之来。专为卞诬。而卞诬之议则咨内不载。异时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0L 页
国王只知 圣旨与大部咨意。未知满朝诸老爷公同会议之盛。前后首末。何以遥度。今此移咨。名为卞释。而会议元本不得带去。则似未详尽。尚书曰陪臣之禀事。果为极好。但移咨之内则行文之体。不可填入。然满朝诸老爷既知你国忠顺朝廷。礼义藩邦。 国王奏事。件件老老实实。 天朝卞释。件件明明白白。 圣天子既已明见万里。洞烛无蕴。前项会议之添不添。不打紧。多官之论议如此。 皇上之特许如此。何必咨内添入此一款后。方为明白耶。然尔意如此。我当另写别纸以给之。后日勘合之时。尔当讨去。回报 国王。但当尔国仰体 圣天子字小德意。晓谕臣民。自今以后。务尽臣子职分可也。彦华对曰老爷再三分付。谆谆郑重。陪臣等尤不胜感激。叩头以谢。叩讫。尚书即称起来。仍曰倭退已久。谢恩陪臣何至今不来耶。为因尔国被贼。征东兵马七八年之苦。 圣天子劳心七八年之久。多多少少。缘何不快快来谢耶。对曰 国王想已立等差送。邢爷且在王京。安敢使有少迟。只虑道途之间。人马不齐。以致如此迟久耳。尚书曰你们常时何不少带人快来快去。而乃至缓缓迟了三四月。此咨文亦如此迟去否。对曰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1H 页
陪臣等辞朝回到通州。则抄出此咨。另差通官二人。昼夜驰报 国王。而原咨则陪臣持去矣。尚书又曰 天兵久在你国。 天朝亦有西贼北獭之患。欲撤此兵而用之。你国勿靠 天朝。须自强自立。 天朝亦岂可长替你国永远防守也哉。且你等来此不省看乎。内外城垣。烟台瞭望。防备抄鍊等事系。皆安不忘危。你国亦宜效法 天朝。鍊兵屯田防海设险。以备不虞可也。若后又有倭变。何以当之。而今而后自家勉强。 天朝大官将官。于征东一事。被坏了多少。你们亦不见乎。功未成。人言汹汹。功既成。又有胡说许多。大官都耐不得也。又曰你们几时起身耶。对曰今日将速发之意。令通官委禀于礼部矣。第未知何日准许发程也。又告曰老爷为小的禀事久立。极为未安。而小的等亦蒙昧。屡将悯迫。干冒崇严。死罪死罪。又叩头以谢。尚书举手答之曰知道了。臣等辞退。其禀帖曰陪臣某等。跪禀于大司马老爷台座。伏以小邦蒙被恶名。莫能湔涤。幸蒙老爷敷奏之恩。 圣旨特许移咨慰谕。小邦穷天极地之痛。已得昭雪。卑职等感激欢抃。不知所言。今次咨文。是实小邦卞诬之成案。当颁示国内。传之永久。以为后世之昭典。第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1L 页
有一事不得不仰禀。总督经理赞画三本会议。与 国王所奏卞诬会议。自是别件事。今以 圣旨带下之故。不举卞诬原议。只举后议以为咨弁。窃念初五日原议则专为 国王所奏。其于卞诬之事。必有多少论议。而不得并揭昭示。今若于咨文之首。添入此议则前后首末。备尽明白。小邦臣民。聚首快睹。皆知 天朝诸老爷论议如此如此。 皇上旨意如此如此。大部咨意如此如此。群疑顿释。无复有一毫馀蕴。则当刊行广布。晓谕通国。以宣扬我 皇上字恤之仁。岂不幸甚。此在老爷一言分付。而于小邦观瞻所系极重。玆敢仰恃钧慈。干冒叩禀。伏乞即将咨文。添入原议。俾职等荣于归报。不胜惶恐恳祝之至。是日一面差南胤咸诣礼部。随投文牌。欲有所陈之际。郎中臧尔劝先问曰朝鲜通事何以来耶。胤咸对曰为因今日点名于司务厅。而老爷前切有禀事。小的等来此已是月馀日矣。而又已领得兵部回咨。所未完者本衙门题赏等事。玆悯敢禀。伏乞老爷作速处置。划即回去。郎中曰你虽不言。我亦知之。但你国序班尽为差出未还。现在者。又皆未升实差。不得已他外国序班中试才择定。快速打发矣。胤咸叩头而退。窃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2H 页
听于该部下人。则时存朝鲜序班等。前者护送你国陪臣时。所经各府州县及察院等衙门。多有失礼之事。贻累于本部。故今次郎中必欲择得谙鍊者许送。如是试之云云。是夕光禄寺下程及 钦赐别下程一时下来。臣等具冠带行礼。
二十九日己卯晴。留馆。
  [己亥三月]
三月初一日庚辰晴。日气暄甚。留馆。闻墙外金鼓喧天。旗纛蔽地而过去。问之则例于暮春初吉。京营兵官祈祭于关王庙云云。
初二日辛巳晴。大风尽日。鸡晓。一行诣阙内。谢 钦赐下程。行五拜三叩头。是日刺麻国僧三十馀人来朝。在西班行礼。其人身长僧巾而朝。带服红黄色。怪甚。
初三日壬午。晴大风。留馆。主事黄大节来馆。光禄寺又送下程。○新差副使宣文元来馆。行相见礼。
初四日癸未晴风。留馆。○辽东伴送张国武得病身死。同行数月。同在一馆。不意病死。可怜可惨。
初五日甲申阴。新差序班李唯葵来馆曰今日礼部派送文书于各该衙门。俺亦有老亲。日急一日。愿及时往还云云。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2L 页
初六日乙酉晴。留馆。
初七日丙戌晴。留馆。光禄寺送下程。
初八日丁亥阴。留馆。副使宣文元以主事意。通于译官曰海东诸国纪。知你无别件持来者。令下人誊书一册。你须为我查准见许云。规其册子。自头至尾。我国谚文翻译。皆为誊出矣。令南胤咸李彦华诣告曰陪臣留此。不日不月。受了移咨。又将一旬。望老爷于臧郎中处。或移帖或面议。夬速处置出送。不然俺等愿得票帖。面恳于诸爷。大节曰你虽不言。我已料。你有此苦留之悯。不独臧郎中。已与余侍郎言之矣。 天朝于你国。视同内服。凡干接遇。务从优厚。至如赏赐等物。必须各衙门题准。然后该部当为俵给。故以至此也。我且再言于余爷臧爷。何必烦你等出入云云。
初九日戊子晴。留馆。
初十日己丑晴。留馆。光禄寺送免宴银二十九两。
十一日庚寅晴。留馆。
十二日辛卯晴。留馆。一行诣 阙谢免宴时。有言 皇上闻我国银矿。欲专差太监采鍊之事。待见通报。方知虚实。是日得见通报。则忠义卫中所付千户阎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3H 页
大经。疏请辽东等处。未蒙 皇上择人任事。近据土民张元吉,姜三等赍有绘图。辽东虽僻在东南。实为邦畿左辅。而朝鲜之贡道也。山产银矿。地出人蔘貂鼠狐皮骏骥。逮至朝鲜八道。地沃土饶。金银矿洞。采炼成色。兼獭皮弓箭蚕茧纸札方物。不一而足。内虞选精美者。不时进 上。馀从辽东等处徵收店税。比例天津等处。每年可得银三万二千两。大常山盖州等处矿洞及开元广宁马市。计其所入。又将无算。此皆可仰裨 御前应急之用。又稍助大工万一之费。请准差尚缮监右监高准前去经理。不使地有遗利云云。奉 圣旨这所奏辽东地方金银矿洞及马市方物。税课开采。有裨国用。准差右监丞高准督率元奏官民。前去彼处。会同抚按等官。照例开采。徵收银两及马匹解进。不许扰害地方。写敕与他该衙门知道。
十三日壬辰阴。清明节。一行诣 阙领赏。提督主事黄大节入来。朝房门外俵给之。行两揖退来。是日主事以朱笔适批告示一张。委属可问。令李彦华禀曰老爷告示之意。泛举各馆序班及本馆副使约束等事。未知缘何事而有此晓谕也。大节初若有未解听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3L 页
之色。彦华再禀之。则大节曰这示乃为三卫獭子而为之。于你们本不相干。彦华曰小的等常时来馆。则凡系于 天朝所以接遇远人之事。无大无小。陪臣必一一归启 国王。故玆敢反复详禀。大节出告示示之曰你可持示于陪臣。则可知于你实不相干之意矣。其告示曰为货卖事。准本司手本开奉本部送该通政使司连状送。据千户薜应文等告。蒙蓟州总兵官批差伴送朵颜等。率夷人哈哈赤等三百三十一员名。赴京进贡。蒙赏䌽段银两等物。各夷说要货买各色布疋衣服等物。告送到司。转送到馆。准此拟合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军民人等。依期持货入馆。两平交易。不许夹带违禁之物。私相交易。如违听。缉事官校访拿究问施行云云。时三卫獭子等二起无虑五六百人。先后来西馆。交市之际。或惹起喧閧。回还之时。或先后差池。且因前日铁甲牌子之发于本月初三日。主事又出告示。付诸西墙。其告示节该。各馆通事及东馆副使等知悉节该。今后凡遇各处夷人到馆。一齐勒令入馆。不许把门人重行放进及纵容私与在内之人交通接话。其各夷开市后。中间弊窦甚多。各官务要照革。一齐起发。不许纵其前后迟留。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4H 页
或星散市街。致生别衅。凡我属务思夷夏之防。各遵照一体奉行。
十四日癸巳晴。诣 阙谢 钦赏。令李彦华往兵部禀萧尚书曰。前日陪臣所禀会议。老爷有另单分付之教。今欲讨去回报 国王。尚书曰知道。即请职方司郎中杨应聘。论议良久后。招谓彦华曰我与同僚相议。则朝廷文书。私自抄出。传送外国。体面非轻。既有咨文。又写另单。似涉非便。你将此言。传说陪臣。则陪臣自然知事体如此也。尚书又曰尔国谢恩奏本。何至今不来耶。你等若于路上相值其使。须以星夜快来事言之云云。彦华退来。时本部中门外有一听。差官把总杨应春者谓彦华曰。你国只保杨经理。不救石尚书。是何道理耶。石爷功劳。不及于杨镐耶。 天朝自当处置。你国救不救。都不相管。但你国道理则恐不宜如此没了人情耳。尔须传说宰相。转启 国王可也。彦华问曰目今朝廷论石爷当如何。差官答曰尔国谢恩奏本来后。当为处置。今未知如何云云。
十五日甲午晴。留馆。主事黄大节以抽查獭子开市事来馆。令李彦华南胤咸委告曰。小的等既已领赏。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4L 页
又已谢 恩事已完了。而闻今日则以 大朝会。不敢辞朝。望老爷速处。俾明日呈单。明明日诣辞。仍为发行如何。大节即依所告。分付馆夫。又招李彦华问曰海东诸国纪。称天皇者何人。称国王者何人。彦华答曰。(缺)
十六日乙未小雨。午后大风。留馆。黄大节来馆。又抽查獭子开市。馆夫一人持来箭羽。潜与獭子潜卖。被捉于锦衣卫下人。因此又生扰扰。
十七日丙申晴。诣 阙辞 朝。就光禄寺。领 钦赐酒果讫。又谢 恩如前。是日礼部不坐。不得辞堂。故不能起程。还留馆中。日晚兵部听差官杨应春直来馆里。见谓臣等曰。俺昨日往刑部见石尚书言。适值朝鲜通官李彦华。传说陪臣。转启 国王救护之意云。则石爷一闻其言。眼泪另下。仍言我专为朝鲜。既不妄费朝廷钱粮。又不妄杀官军。以征倭之事。妻子远配广西。父母妻子不相见者累年矣。只有一子年至十二岁矣。又云朝廷亦知石爷的有功。万一你 国王上本辞一辞。引进一线路如何。要须宰相传报 国王。秋来又有(缺)使此时行次上本如何。臣等以归当转启之意答之。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5H 页
十八日丁酉。朝晴夕阴。早食后再往礼部。则余朱两郎日晚始坐。辞堂行礼后。余侍郎招通事李彦华谓曰。你陪臣归启 国王。天兵久留尔国。徒吃酒肉。不中用决矣。自今以后。尔国自当修筑城池。操鍊军兵。以为自强之计。毋使天兵久疲尔国可也云云。辞后即出馆里。治行发程。出河大门则柳色青青。已觉春暮。宿通州前主家。是夕感寒不平。
十九日戊戌晴。气甚不平。留通州。伴送黄斌以跟护丧柩不及来。以此留。○先来通官李承尹,医生康顺俭出送发程。○日晚上副两令公及余扶病出登江船。潞河新涨可观。○徐观澜入来辽东云云。○闻陈效讣音。或云中风。或云塞胆。未详何病。
二十日己亥。朝阴晚晴。发行午憩夏店刘家。宿三河前主家。主事丁应泰以台杠五事行到夏店。径向潞河之万里津。货舟南下云云。○内官一人。于三河街店里挂 钦敕榜文。徵收市税。以此物价颇踊。良民偏困。奸细之徒。纷然言利请助大工。必以宠宦监收银税。 皇旨曲加俞允。此其一也。
二十一日庚子。晴大风。午憩邦均店杨家。宿苏州城中。有独乐寺。寺中观音现相。其高三丈。头入半天。楼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5L 页
上又有卧佛一躯。登楼俯临一城。万户千家。历历眼前。楼乃二层。观音在中。其高可想。凛不可近着栏边也。传云唐朝所创。有一大木。因而为身。铸成观音云。无稽甚矣。
二十二日辛丑晴。午憩真武台。宿玉田县之查家。
二十三日壬寅晴。午憩沙流河铺。宿丰润之郭家。○南胤咸以催车落后。
二十四日癸卯晴。行十馀里。值谢 恩使右赞成韩应寅,副使知事洪进,书状官柳寅吉。路次打话。兵曹吏表应瓛传金道源书简。午憩于忙牛桥。宿七家岭前家。
二十五日甲辰。晴风。午憩夷齐庙。宿永平府前主家。
二十六日乙巳晴。午憩双望铺。宿抚宁县。
二十七日丙午晴。午憩深河。值牛游击伯英回军。军皆遵化县人。宿山海关之前主家。
二十八日丁未晴。车辆落后不来。以此留山海。
二十九日戊申晴。留山海关。
三十日己酉晴留。○是日伤寒右耳风痛。殆不能堪。闾民饥甚。至有卖妻鬻子而亦不得为命。十数岁儿直不过一二两金。而人不乐买之。惨矣。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6H 页
[己亥四月]
四月小初一日庚戌雨。自正月不雨至于三月。今得小雨。大槩北土皆田。惟种黍粟。一春不雨。大是咎徵。而民不以为深怨。隐隐有将旱之疑。曰若四月不雨则无所望矣云云。
初二日辛亥晴留。痛头痛耳之症。尚未少减悯悯。序班李惟葵追及之。上译南胤咸亦自丰润踵至曰。车辆寸寸淹滞无他。一路饥馑。人牛俱困。不能力征。故到此迟迟耳。
初三日壬子晴。留山海。时。关内极大饥。主事挂榜。令卖鬻妻子者。许于辽东往来转卖。虽有各天之叹。亦莫非王土。要以便宜救活为务。○车辆尽到。○李总兵芳春军入关。
初四日癸丑晴。晚牌一行过关。见主事行揖礼。仍行辞礼如初见礼。退宿关外前主家。耳痛极苦。殆难作行。可悯可悯。
初五日甲寅晴风。过高岭。宿前屯卫。牛游击伯英军三千相值过去。
初六日乙卯。又终日风。过沙河宿潼关前主家。耳病少差。眠食少甘。
初七日丙辰雨。晚发宿曹庄。是日歇宁远卫五里堡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6L 页
前。
初八日丁巳晴。宿连山关。是日歇高桥铺前溪上。
初九日戊午晴大风。歇蹋山所。宿杏山。
初十日己未又风。过小凌河。宿大凌河高家。
十一日庚申阴又风。过十三山。宿闾阳沈家。十三山最强悍。遮道拦阻。以此一行过半落后。
十二日辛酉晴。到广宁。落后人等追及之。李参将宁军数千。回自征东。入城门扰。日晚艰得王家宿。
十三日壬戌晴。留广宁。朝贡獭子数起五百馀名。自京回还。连续发向盘山。缘此车马不足。一行不得发行。只调送车辆。○宣大府骑兵七千三百馀名留在城中。令李彦华问其所以留之意。则答曰我们东征几年。万死一生。来足不到乡土。又被都御史中路搪留。使之防虏于北边。哀我征夫。不知死所。仍骂詈万端。往往有聚哭者。前者御史李植上本。请复旧辽阳之地。自山海关抵开元七奠堡。连亘筑城。以广宁等地兵入防于彼。以西边内地兵递防广宁等镇。 皇上允之。大槩辽左兵通共十万三千。而在广宁者一万馀名。比因多事。原军耗损。阙额颇夥。令李植尽刷出保丁。克用城役。又请东征回军量抄骑兵可用者。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7H 页
以助屯防。欲以本月十六日打发军马。缘此客兵本军皆怨之。旧辽阳在辽广北边。自广宁二百四十馀里。自辽东二三日程。八路有三重河水。初渡曰太子河。再渡曰混河。三渡曰辽河。南流合为三叉河。通称混同河。水草丰茂。土地沃饶。辽东即辽左。而此则乃辽右也。旧城尚在。今方獭贼以为牧马渔猎之所。虽非原居。其出没来往者。亦不下十四五万。其势以死必争。总兵官孙守廉,分巡兵备道赵守祖等。皆以为贼入我边则可以力距。无故而我入彼处。兴动巨役。决难担当。若御使一向责委则皆有辞职之计。至于管粮官户部郎中亦欲上本辞去。植又令税间架差人点屋。屋十间收金一两。以补军兴。孙赵诸人密令城内外居人皆废市杜铺。停绝工商。以示民无乐生之意。市井人等缘此又纷然谤之。至诮植以草苞人胡突措事云。植又以为北地无水稻。于东边长墙外。开垦水田。差官掌之。令各州各镇起送役夫。又令驮输稻种。以广屯田。民亦怨之曰这事始虽勤力。终必无益。秋来登熟之际。彼虏起兵刈去。墙外旷野。有谁御之。亦不过资盗粮之归耳云云。臣等前在北京。每见萧尚书。必问曰你国谢恩何至今不来。臣等答曰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7L 页
沿道各驿。趁不递送。今此谢恩。恐亦以此迟耳。尚书颔之。其后尚书劄付一路。使之催趱谢恩之行。而臣等未及闻知。回到七家岭。上通事南胤咸见其公文。而悤忙之间。亦未及誊出。及到杏山。本驿人及胤咸始言尚书行文之事。臣等始知之。到广宁。令通事李民省于守驿官处誊来。有曰钦依广宁镇城都司张▣为公务事。蒙钦差分巡兵备按察使 宪票。蒙兵部劄付。据朝鲜国陪臣李恒福等禀称。本国进谢 恩表文。合用车两马匹人夫。经过有司驿递。每每刁难。应付迟误。恳乞催趱。以便速进。备行本道。转行本司等因。蒙此拟合就行。为此票仰。本官照票。事理即便。自广宁在城驿起。至闾阳盘山驿止。前去该驿。如遇朝鲜国陪臣到彼。火速催促。应付车两马匹人夫。随到即行。毋得勒指迟误。如有耽阁查出。定行挨程。究处不恕。仍将遵行过缘由。呈报查考云云。委官指挥戴揵。观此票文。则兵部使一路各其镇官行票。该官各驿使之次次火速递送。萧尚书委曲处置。缘玆可想矣。而臣等未及闻知。相值谢 恩使之日。只传尚书催促之意。而不及兵部劄付之事。谢 恩使亦不知有这㨾文字而去。殊为痛恨。而亦末如之何矣。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8H 页
十四日癸亥晴。都御史总兵官各送军夜一人。又委官躬来立督发马。日晚始行。宿盘山前主家。传游击良桥所带军过去。
十五日甲子晴风。宿高平前主家。游击郑一道自以其父郑同知文彬。久在我国。凡遇我国人颇厚。至是特差家丁臣等三人处。各致拜帖。又各送酒果极丰。臣等回帖拜谢。令通事委告驿卒刁难不发马匹之意。一道即差军夜一人送之。
十六日乙丑晴风。郑一道以不即发送。棍其军。夜使之催督马匹。渠则为迎徐科道观澜。早往三叉河上。臣等亦早发。未到三叉。见徐科道过去。又逢郑一道于马上。别致慇勤之意。臣等谢之。过沙岭。宿牛家庄。麻督管下北军吴副总官是日下南兵㳽漫城内。日暮艰得一家容宿。
十七日丙寅晴风。早发过海州卫。宿鞍山前主家。东征回军陆续道路。见辄骂之曰你国对贼之时。以大米厚遇之。贼退之后。以小米薄送之。用心极不好。所言至有不忍闻者。往往或有驱辱下人者。
十八日丁卯。晴大风。鞍山马主数人来言于李彦华曰前者先来李彦光等。骑坐本驿马二匹。前去辽东。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8L 页
因为次行终无置处。俺跟至江上。不见而还。此行闻你是彦光哥哥。吾等当拦住。与凭于兵备道云云。臣等不得已留。彦华起行抵辽东怀远馆。则团鍊使熙川郡守李慎,乾川权管吴兴祖等。率军马来候已八日云矣。日午辽东西边五十里地有獭贼来抢声息。各堡各墩皆立旗相报。村民颠倒▣▣▣烟台。臣等亦疾驱到馆。
十九日戊辰。又大风终日。车两自沙岭落后。因此留怀远馆。李彦华与马主。日暮亦来于城中。臣等令南胤咸为彦华事书公文。委呈于都司。胤咸回言一大人曹烺三大人李茂功皆罢递。二大人宿应明升为掌印。二三大人时未差来云。应明早罢衙。不得呈文。闻昨日追兵与獭贼接战。南兵一人斩得一级云云。闻给事中杨应文留查勘一事出来云云。
二十日己巳。朝阴午晴。早牌南胤咸入告都司衙门呈公文。则应明曰外国使臣一行之人。不可一日拦留。即放送彦华。仍喝退鞍山马主曰你乃呈公文则我当据此发文。付与使臣。令查送本马云云。○广宁御使请复旧辽阳之议。令李彦华更问于辽东。则此非植创议。向者李成梁已先建白。将施行之。适因东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9H 页
征多事中止。今东事已完。植只据成梁原议而申请于朝耳。大槩植之意。以战士十万屯营备之。以役丁八万筑墙连之。广宁以西自西始役。辽东以东自东始役。掘深堑排长栅。开屯田设墩台。移辽广戍兵以防守之。则辽广为内地。而长奠开元为山海直路。不过八日可抵关门。朝鲜贡路亦使之由于此云云。时辽广自正月以后不雨。四野暵乾。辽东自来明日为始祈雨。三日禁酒肉。蒙白衣巾。
二十一日庚午晴。一行早发过憩水站。宿高岭下。
二十二日辛未晴。过连山关通远堡。宿獐项。▣▣▣▣▣牌文过去。
二十三日壬申。小雨晚晴。过镇东堡。宿二道河。路遇▣▣应旸自言以万象回春图献 国王。国王▣▣正心▣▣八大字以赠之云云。麻提督▣▣过去。
二十四日癸酉。朝晴夕阴。风雨骤作。蕫提督牌文过去。申初还越江。
二十五日甲戌。留义州。是晓驰送越江状 启及一路先文。
记闻
天灾时变。通古所无。 皇极灾。乾坤两宫又灾。黄河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199L 页
中渴。太山中裂四十里。龙开刑人。监收店税。天下骚然。贿赂公行。有识退藏。 皇长子。李妃生。为人松。陈妃又生一子。次子。郑妃生。郑妃苏州人。专宠后宫。子亦称贤。 上颇欲为副。以此尚未立春宫云。礼部右侍郎朱国祚训之云大起乾坤之役。徵敛无艺。天下称之曰朝廷爷爱银不爱民。又民间奢侈成风。虚文日增。所见多有隐忧。呜呼叹哉。海寇杨一龙又叛。南边不靖。北獭又盛。再见偾将之辱。北境可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