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银槎日录
银槎日录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48H 页

朝鲜国王 姓 讳谨 奏。为奉职无状。横被恶名。席藁待 命。无地自容。恳乞 圣明。早加刑章。以谢人言。仍 赐谅察。以雪冤痛事。臣窃照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子虽得罪于父。犹当尽其诚孝。开陈情意。固不可疑惧蔽隔。自阻于 慈爱之天。臣待罪藩邦。遭遇 圣明。过蒙生成涵育之泽。有呼必应。无愿不遂。优恩异渥。视同内服。 慰谕警饬。如父诲子。臣安敢以疏远自外。烦渎为嫌。而不尽所怀于 君父之前乎。况疾痛之极。必呼父母。人之情也。今臣冤悯。不啻疾痛矣。臣请大声长呼。一言而死。日者赞画主事丁应泰。以筑城一事。搆臣以不测之语。惊惶痛迫。已经具本哀吁去讫。方西望雪涕。怵惕俟 命。继而见本官第三疏。搆捏小邦。极其狼藉。加臣恶名。无所不至。一则曰诱倭入犯。一则曰愚弄 天朝。一则曰招倭复地。一则曰交通倭贼。或以为结党杨镐。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48L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49H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49L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0H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0L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1H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1L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2H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2L 页

日录上
[戊戌十月]
戊戌十月二十一日癸酉晴。上使议政府右议政李恒福。副使工曹参判(假吏判)李廷龟。跟同诣 大阙陛辞。书状兼带弼善。仍诣 春宫辞。暂与 宫讲官作别。日晚出西小门。诣慕华馆查对。查讫。海平府院君尹根寿,行兵曹判书金命元,鹅川君李增,兵曹参判卢稷,同知柳永吉,行户曹判书韩应寅,京畿监司韩浚谦,礼曹参议成以文等送行。乘暮驰宿碧蹄。冷雨大湿。上使以海原府院君尹斗寿来设饯。稍落后。夜深追到。
二十二日甲戌晴。昼憩马山。渡临津宿长湍之梧木院村舍。
二十三日乙亥雨。晚发宿开城府。雨终日不绝。一行尽湿。留守黄佑汉,经历黄洛,都事尹溶。○前典籍车天辂,赵上舍进,郑生员镕来见。
二十四日丙子。朝阴晚晴。早发昼憩金郊。前正郎韩濩来见。宿平山府之山城。府内则唐兵作扰。故移宿。前府使闵善为见上使过见。是日副使自松京分路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3H 页

二十五日丁丑晴。昼憩安城站。宿瑞兴府之东村。本道监司徐渻来迓之。是夜监司设饯。府吏亦参。
二十六日戊寅阴雨。昼憩剑水站。副使之行自麒麟追及之同行。宿凤山郡之西村。是夕前府使李寿俊,前郡守朴庆先来话。
二十七日己卯。朝阴夕雨虹见。宿黄州。
二十八日庚辰。风且雪。卯时雷动艮方。留黄州。是日上使往还崔生员家。我与副使被监司苦邀饮饯。张晚,李寿俊及牧使禹秀彦同席。判官金德谦则新罢不参。
二十九日辛巳晴寒。昼过中和郡。是日府使子弟李民𥥈等暂话。宿平壤。夕都差使员李光俊来饯。夜深罢。
[戊戌十一月]
十一月初一日壬午晴寒。早发宿顺安悬。
初二日癸未。晴寒紧。宿肃川府。夕前府使崔濂来见。
初三日甲申晴。上使副使历吊前参判朴东亮于阿容仓。我亦同吊之。宿安州冒夜极困。
初四日乙酉大雪。渡清川江。历吊前佥正卢大河于博川地。追到嘉山。夜已二更矣。是夜李儆,李容等来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3L 页

初五日丙戌。大风大寒。早朝本道兵使李庆浚,调度使赵挺来话讫发行。路逢持平李屹。以万经理问礼官还朝。本道监司朴弘老自义州回来。相值于德安串。班荆作话。是日新经理万世德入定州。以此一行别宿于州之何伊浦村舍。简前佐郎柳涧不遇。
初六日丁亥。晴极寒。历州内。与经理接伴使沈喜寿。为上使出城外小叙。牧使许常亦参。路逢陈 奏使崔天健自 北京回还。下马暂问 中朝消息。宿郭山。唐将接伴使具宬,陈 奏书状官庆暹,前郡守金庭睦夕话。夜就副吏宿所又话。
初七日戊子晴。以宿冷房。大伤寒失音。宿宣川郡。夕姜佐郎话。副使仍留。
初八日己丑晴。独陪上使宿铁山郡。唐差官贺如霖到郡。上使出见。○伤寒苦痛。
初九日庚寅晴。宿龙川郡。唐差官李大干在郡。上使历见。董郎中接伴使韩德远来饯。
初十日辛卯晴。早发昼憩于所串馆。宿义州。时督运御使金涌先在州内。青眼可掬。唐将延慰吏汉阴君伣及府尹许顼来见。○团鍊使龟城府吏奇景福,德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4H 页

十一日壬辰晴。留义州。与上使及诸官。行 诞日贺礼。
十二日癸巳晴。日有两珥。留义州。副使自宣川追至。
十三日甲午。夜风朝雪。留义州。宣传官韩好问赍有 旨追到。大槩 奏本内有添入之语。令臣等姑留义州待 命云云。又禁军郑富寿带备边司追送文书到来。文书皆边报也。
十四日乙未晴。留义州。
十五日丙申晴。留义州。气甚不平。
十六日丁酉晴。留义州。别通事季彦华至自辽阳。闻 圣节使来奇。
十七日戊戌晴。留义州。 圣节使金尚容,书状官尹义立还越江。备言 中原一路艰辛之状。令人齿牙生酸。
十八日己亥阴寒且风。留义州。是夜大雪一尺。金道源酒伤卧痛。
十九日庚子晴极寒。留义州。
二十日辛丑晴。留义州。是日金道源乘醉夜半驰向龙川。不及面别。可笑可叹。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4L 页

二十二日癸卯晴。留义州。
二十三日甲辰晴。自庚子日以后连日大寒。董郎中汉儒,佟游击起凤,郝主事大猷先后起身来见龙湾馆舍。即日回去。韩接伴枚举驰 启。
二十四日乙巳晴。留义州。
二十五日丙午晴。冬至大节。上使率一行人及留州诸官。行望 阙礼于龙湾馆。副使以大忌不进。 韩接伴自董郎中处持来通报内有阁老赵志皋,户科郝经一等题本。皆东事也。在别册。
二十六日丁未晴。宣传官许腆赍改本追来。(添入一款。乃序文之末。何以揭 天朝成化十六字也。)即日齐坐改查 对。则 奏内序字以书字。夤字以因字书填。又礼兵咨内亦有因字之错。即令写字官李海龙涂摖四处。因为枚举回 启。顺付许宣传。○改封方物。(旧例承文院所封方物。必于江上改为封裹。书状署押。故今遵行之。)
二十七日戊申晴。留义州。改查 对。
二十八日己酉晴。留义州。又查 对三度讫。因封之。○千总高梯自邢军门处驰来。言曰西路刘兵进围行长。东路麻兵亦进迫清正。次次渡海遁去云。七年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5H 页

二十九日庚戌晴。留义州。毕封方物。○副使伤寒不平。
三十日辛亥晴。是日欲为越江。副使病重退日。仍留义州。
[戊戌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日壬子。朝雪晚晴。留义州。陈 奏使李领相先来译官崔得宗,崔屹等过去。因闻领相周旋于各衙门曲折。
初二日癸丑晴。贸义州。总兵官张榜领六千炮手。前来牌文自辽东过去。接伴使金进寿待候江上。
初三日甲寅晴。又欲越江。副使气因不平还止。留义州。
初四日乙卯晴。留义州。指挥许国珍。简通于权晫曰倭奴尽行归剿。 朝鲜地方一倭无矣。而麻督已入釜山矣云云。
初五日丙辰。阴寒雪洒。调度使赵挺至自平壤曰刘督已尽荡扫湖贼。亦为提兵移向岭南事。得于平监云云。
初六日丁巳晴。一行过江。团鍊使龟城府使奇孝福,德川郡守李止孝领军马依例护行。历镇江城。户部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5L 页

初七日戊午晴。平明发行。宿二渡河。路逢汉马五百馀匹。自义州驱回。令别通事李彦华问之。则答曰你国南边已无一倭留屯。邢老爷令还广宁留养云云。然带马者皆愚劣下卒。不可的信。其以何事退送也。或恐过瘦不合战用故耳。○凤凰山有古城在顶上。名曰莒州城。相传东明王所筑。王之守城也。使悬羊打鼓。饿马打槽。设策颇奇。敌人疑其有兵遁去。其实无兵。王潜徙他处。历代神之。(二渡主人姓吴)
初八日己未晴。早食催发。憩刘家屯。踰双岭宿镇东堡。(邢姓家)○旧有南路。入自乾河。达于海州。迤从沙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6H 页

初九日庚申。阴小雪。行到土门子。逢小红旗差官。驱马四百五十匹东去。又令李彦华问之。则答曰邢军门令自密云买来。将向 王京。以备战用云。宿镇夷堡。守堡官姓刘。日暮自山村驰还。令李彦华问其家丁。则答曰邢军门战用火药一百五十辆车。自辽东递送。昨到本堡。而环堡民力已殚。非亲调发夫车则决不能及时速运。刘爷为督此。遍行点阅云云。彦华曰堡官自有使令前足。何必躬劳。答曰你不见昨去密云马乎。驱马者皆此堡卒。前未来。又此踵至。日日撑遣。如何周遍。用力括出馀丁。在所不已。此非官人所亲为者乎。○草河口路傍有假塔。累四五石块。名曰罗将塔。昔义州节制使以急干差罗将。刻日入送辽东。其人疾走。烂肠而毙于此。后人哀之而立塔表之云。此言可备村谈掩楯故姑记之。
初十日辛酉。小寒晴。宿连山关。(奚姓家)○旧有关门以讥出入。今废不设。○路逢邢军门军人曰老爷东下时带来海防巡抚汪应蛟兵五千前去矣。今以张总兵榜军六千充带。而汪兵则近当入送。若东事速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6L 页

十一日壬戌晴。将发见军门差官急驰西去。令通事李民省迎问之。答曰斩倭三百。生擒亦多。又获得一倭将。其馀贼自前月十七日为始。廿二三日间。已尽次第渡海。俺带吉报去矣云。憩甜水站西涧。踰青石岭宿狼子山。(方姓家)自渡江日至狼子山。日气颇温。行者或脱耳掩。
十二日癸亥。风且雪。行到三流河。值陈 奏使李元翼,副使许筬,书状官赵正立等行。是日臣等抵宿辽东怀远馆。○是日之暮。疾驰到辽东。则馆舍破毁。分寓东西管铺家。东主马志刚。西主黄嘉安。(志刚子长守。能为我国言。)
十三日甲子晴。早朝镇抚金国重,金国宠,杜良臣等来曰昨日新副总孙守廉到任。前副总马拣入为 京营中军都督佥使。今日发程还 朝。都司大人等设饯于二十里地。日暮方回。事势如此。待明早宜免官礼云。
十四日乙丑晴。一行早诣都司衙门伺候见礼。掌印大人曹烺,佥书大人宿应明坐堂。三大人李茂功赍冬至 表入 京。仍受由往来其家未还云。日晚都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7H 页

十五日丙寅晴。早朝臣等令李彦华入都司衙门。先谢昨日免见。且照近例措辞免宴。仍告速发之意。则答曰车骡伴送。照常速讨。但勘合则陈 御史在你国。新巡按未来。必须经由广宁都 御使完给。其间往来日子必多。彦华曰今此陈 奏。事意紧急。望老爷作急处置。无使迟淹晷刻。答曰知道。免宴一款。已为出票准许云。彦华又听得万经理军夜自称本月初七日自 王京离发。仍问倭贼有渡海声息然乎。答曰釜倭已尽撤去。我三大将领军马前进釜营云。又令上通事南胤咸见官于分守布政司张登云。则布政览过 咨文知道云。又令见张总兵榜营下军丁问曰老爷领兵留此何意也。答曰邢老爷送牌文。倭贼方渡海遁去。姑留听调云。故留此矣。
十六日丁卯晴。早朝令李民省诣副总兵孙衙门见官后。仍告曰陪臣离发 王京已久。另差小的禀闻东边消息来。答曰倭贼尽渡传报已来云。因闻城中人公然说称副总松盖孙之声名。顿减于马拣矣。镇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7L 页

十七日戊辰晴。早朝令南胤咸复诣都司衙门。将陈久留之悯。都司不坐退来。仍闻都司为因太医来责 御药所用人蔘五百斤。方为接待。故停衙云。日暮坐小堂。令管家输去人情物件后。始出车票。(催车舍人张承恩。)
十八日己巳晴。早朝复令南胤咸诣衙门。再三禀称速发之意。始出马票。是夕先为发送车辆及所带下人到。宿八里站。
十九日庚午阴。一行催发。午憩沙河铺。(沈姓家)宿鞍山堡。(闵姓家)○久滞冻馆。始出门外。如脱楚囚。常与月沙令公欲见华表。而似系游观。怕被辽人闲漫作见。纵然等是空留而不敢作意。是日临路历览则弘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8H 页

辽东八咏
首山樵唱。 凉水玉阁。 香岩佛迹。 华表仙庄。 关庙青松。 东村杏雨。 龙湾晚渡。 鸡寨春耕。
二十日辛未。阴且风。夜又雪。宿海州卫。(刘姓家)○憩土河铺。(黄姓家海州境也。)○城东有威远楼。一行入来远门出迎恩楼门。城中繁华亚于广宁。通事等曰臈日初过。岁除将近。士女花胜之盛。特倍平时云。
二十一日壬申。风雪大作。咫尺不辨。宿牛家庄。(黄姓家)路逢邢军门军夜自北 京驰回者。向谓李彦华曰捷报连至。兵部喜甚。先来者赏银二十两。次来者赏银八两。又将捷事印出通报中。你等行当得见云云。(堡备御姓周)
二十二日癸酉。晴极寒。宿沙岭堡。(余姓家)○是日午憩三汊河边接宫厅。副使落伤不平坐车。○堡备御姓刘闻为李成梁家臣改姓李云。守堡官姓路。○河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8L 页

二十三日甲戌晴。宿高平。○是日午憩平洋堡烟台。(堡官姓吴)游击姓郑名一道。平壤留郑同知之子云。城外有去思碑。碑额曰文武全材。冰霜洁操。○路逢户部员外施善教。(省愚)领银二十万两。分载二十六车子。系是 朝鲜军粮贸资。交割于镇江城董郎中云。以此沙岭堡官搪称此运一起调送了后。当发你等车辆云。李海龙等遂落后。
二十四日乙亥晴。臣等先发宿盘山堡。是夜三更。高平游击闻锦州卫地方有獭虏声息。领军马到堡。旋闻虏退还本镇。路右有刘兴守所撰董总兵一元大捷碑。乃乙未年八月之战也。斩首四百六十馀级。追至月牙湖。虏之溺湖而毙者。又不知其数。获辎重驼马千数。酋虏二人带箭归死云。
二十五日丙子晴。宿广宁城。(姚姓家)是日午憩制胜堡。○日暮总兵李如梅因锦州贼息。领一万军马驰赴西边。贼退将还。城中扰甚。○是日一行入自观海楼门。出拱极楼门。历览一城。总兵衙门牌阁。大书三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9H 页

二十六日丁丑晴。留城中。早朝令南胤咸,李民省分诣都御史及总兵衙门。乞速打发。则俱答曰当宜速出军夜护行云。御史又问曰何无伴送官。对曰此行 奏事至急。故俺等先来。伴送则勘合准后自当随至。答曰知道。御史李植山西大同人。
二十七日戊寅晴。留城中。令南胤咸等同御史所差军。夜催发马匹。则管马把总搪称为因贼息。公差云委。马匹不足。以此不即调发云。臣等不得已仍留。侧闻都御史别带蛮兵四百来。纵令作扰民间。不曾留意捡察。以致风力都没。大失人心。凡干号令。一向弛缓云。○李海龙等自盘山亦追至。
二十八日己卯晴。宿闾阳堡。(夏姓家)午憩壮镇堡。○上通使南胤咸等以无骑落后。○路历西狱庙。乃北镇医巫闾山神所祀也。外门额万世永赖四大字。第二阁使者大像。第三阁御香亭三字大额。其内又有奠国安民四大字。第四阁乃正殿。神王塑像在焉。神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59L 页

二十九日庚辰。终日大雪。广宁发马不齐。一行又过半落后不来。又骡子主不欲起程。操纵百端。臣等以此不发。○南胤咸等日暮时追至。
三十日辛巳晴。同行都御史军夜及本堡马牌子等同心。谓是岁除之日。安可作行。因此欲挽留下人。臣等先发起程。宿大凌河。
[己亥正月]
己亥正月初一日壬午阴。宿小凌河。(王姓家)本堡与锦州地方相接。故臣等因问曰日昨獭虏声息几何。堡人曰獭贼四百馀骑。来抢本州三十里锦场堡地。掳去人口三四十而去。又大凌河北边西清河地面。贼骑时方出没。而不知多小云。○路逢麻提督夜不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0H 页

初二日癸未晴。宿杏山堡。(袁姓家)东征将士等 皇帝俵赏银十万两领去委官牌文过去。
初三日甲申小雪。宿连山堡。(刘姓家)是日午憩塌山所。塌山中左所备御李泽常领兵马五百。○宁远权守参将曹文焕落马重伤。仍解本职归开元卫本家。一行过去。
初四日乙酉。晴日晕。宿曹庄驿。(王姓家)是日午憩宁远卫。(张姓家)参将左国卿新差未来。○正北十里有毛葫芦山。每鸡一鸣。本卫轮送军夜五人。登山瞭望。以探獭虏动静飞报。日没方下来。以为常规。盖此山俯临贼巢所在处。而贼巢与本卫地方相距。或十五里二十里。南距海亦不过十五里。以此防备诸事。倍紧他镇云。常领军马三千。又西北有黑松林山。远望苍然极为雄峻。闻松林箦密参天。本卫如有工缮事。则领将行军一如临敌节次。往来随护。方令斧军入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0L 页

初五日丙戌晴风。宿东关驿。(杨姓家)午憩土烟台。○是夕辽东伴送官千户黄斌。赍持勘合追到。○闻东关旧为唐时海平县。至今有石塔在城外山麓。相传唐时所立。○辽东有一我国男丁。自言作佣于辽人董姓人家。来曰我国名不知武士一人亦来于辽。辽之守官令置于北境。聚年少控弦者。开阅武厅。教我国射法。时方训鍊。以此其人贵用于辽。罗纮得于管铺张守云。纮又见一女人自言我国社稷洞居生。迎问使臣姓名。潸然垂涕曰虽欲往见一行人。夫性极恶。不令出入。恐或为我国人所见。奈何奈何云。
初六日丁亥晴。宿沙河驿。冬至使郑晔书状官尹𪰙及管押使韩述等一行。自 北京回还。作话半日。闻辽东新差王按察过留前屯卫。令南胤咸同伴。送黄斌前去。投呈文牌后。胤咸将退。按察即令答应官招问曰你国王今甚在。对曰时在汉京。又问曰属者倭贼犯近 王京。在何时月。对曰上年八月。贼兵逼近畿县。适杨经理入 京。节制诸将。逆击败走矣。答曰正是正是云。而不问奏内事意。
初七日戊子晴风。宿高岭驿。(龚姓家)是日午憩前屯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1H 页

初八日己丑晴。一行催到关门。则晚牌已收。不得已退宿门外。(车姓家)南胤咸偶逢我国人口一名。带来宿处。臣等问之则善山居民车应千。顷者。随刘綎军入来于此。为马秀才家雇役人云。又曰我国人时存关内外者。无虑三十馀口。而其中一人行商贸货。活计大饶。吾等思归本土。他人皆可结约同还。此人必不肯从云云。推此见之则我国人物之入来者。想亦不知其数。而臣等之比比得遇。亦千百中之一耳。○路过八里铺。登望夫台。见贞女祠。女名孟姜姓许。陜西人。夫名范郎。昔秦皇筑长城时。范郎死于役所。许氏手制寒衣。万里寻来。则夫已逝矣。积骨丛中。呼号觅尸葬之。因死于节。化为石。立海澨中。或曰许氏死时投簪为石。刺竹出血。盖哀诚所感之致云。前兵部主事张栋创立祠宇。仍撰碑。其后又有兵部主事张时显重修撰碑。记其事甚详。梁左有赵梦麟所书石心松节四大字。门内又有姜母金石八分大字。李开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1L 页

初九日庚寅晴。早牌一行过关。将见分司主事。主事先令下人通谕行礼曲折然后许见。行再拜礼。主事亦以再拜答之。又行茶礼退。主事吴种英陜西人。关内居赵大觜家人。自以我国使臣常往来过宿其家。故心亲我国人。来言于李彦华曰今番过去冬至使。拜揖失仪。以致主事嗔怒。你将此意说与陪臣。不令蹈循前失云云。主事之先令下人通谕见礼之意。恐亦以此然也。是日车辆不发。仍宿关内。俄而主事例送鱼菜米肉。臣等谢答之。时城中诸官。具冠带张百戏。驱土牛出东郊作乐。名曰迎春。唯主事不出。以此人路塞断不通。一行暂避街北萧大谏家。鼎坐厅事上。萧之子年十二者。出迎。交揖后坐椅行茶礼。礼貌闲习。俨若成人。岂中朝人皆尽才且贤。自缘习见已熟。风俗已成而然耳。吾东方至有士大夫而不知礼者。岂不忸怩矣乎。大谏名显。死之久矣。是日车辆不发。不得已宿西门外陈家。副使宿赵家。○业已留滞半日。约上副使驰见望海亭于海口。长城尽处。斗起谯阁。大门以天高海阔为额。中堂有顾养谦所书观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2H 页

初十日辛卯。晴立春。午憩范家店。宿深河驿。(崔姓家)早朝邢军门军夜自东驰来者。过言你国已为差出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2L 页

十一日壬辰晴。宿抚宁县西门外姓李家。○知县孟召。抚宁旧是卢龙属地。邑居繁盛。山川壮丽。西有紫金山。山顶有凌霄塔。传云山脉有欠处。有一知县立以补之。○路逢邢军门军。夜言军门今月初十日。欲下湖南。巡视顺天倭桥贼屯处云云。
十二日癸巳晴。午憩双望堡李家。宿永平府西门外姓米家。○双望是唐卢龙旧镇。永平是汉右北平故地。南有昌黎县。韩文公碑阁存焉。西接滦州府。张横渠书院有之。遥望韩湘仙人顶。历见李广射虎石。感古兴嗟。殆不能为怀。知府徐准,通判随荫,知卢龙叶世英。○过见万柳庄。一水湾回。万柳成行。北有李家精舍。三代仕宦。祖为知府。父为布政使。子为通判。通判妻韩氏。追立影堂。各有塑像。堂前有月门。大书峰峦环翠洞云深处八字为额。门上起二层红楼。名观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3H 页

十三日甲午晴。上使伤寒重病。仍留永平。○永平去京师五百馀里。至南京三千九百四十五里。户五千八十九。口四万五百三十七。有十二景。
滦水龙翔。 岩山虎踞。 偏凉虚阁。 长春古淀。 金泉蕖月。 湫岭松云。 横井烟浮。 围山泉瀑。 天蕖应喉。 风洞飞虹。 龙溪地桥。 莲台。
孟春元日。奠仪祀真宰及祖祢。三日祭墓宴亲友。十日炊面象茧丝。元夕通衢张灯放火炬。二十五日填仓炊糕。是月也童子入学。农于耟必辍针。
仲春二日。引龙煎豆饼薰虫。春分日为春酒造醯。是月也农举趾会姻。
季春寒食日。士女祭墓。标楮钱增新土。蛆日(蛆日清明前一日也。)造醯酱。清明日男女簪柳作面宴。二十八日祀渎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3L 页

孟夏八日。结浮屠会。设主斋竞施僧尼。十八日祀天仙。是月也蚕茧登。
仲夏五日。书门符悬艾虎。浴百子汤。儿童臂系䌽丝。戚里馈角黍。是月也妇治丝。麦始登。
季夏六日。储水造曲。伏日造酱。是月也黍始登。
孟秋七日。女子设瓜果祀织女乞巧。十四日采麻谷献神。置门左右。中元日祭墓。是月也谷始登。
仲秋十五日。戚里馈糕饼菰果赏月。比邻携酒集街衢。是月也木绵登。
季秋九日。炊菜糕澄高。婿女互贻服食。是月也酿菊酒。
孟冬下元日。质明祀先。昼祭墓。焚冥衣。是月也毕场功设醮宴。
仲冬至日。祭先逆女。是月也农治粪妇治织。
季冬朔日饮蚕。(以井水洒蚕子)八日食腊粥。童男女髡发。童女黔耳。二十四日设糖饼果菜。除夕辞岁祀真宰。是月也扫舍宇新墙垣。
立春。前一日迎芒神设宴。士人毕会。老稚聚观。至期鞭土牛。观者取土涂灶。农商百艺咸持器以走春。右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4H 页

大槩丧礼顿废。埋葬无法。死而棺敛者不多。棺而埋窆者绝少。窆而阶砌者尤无。其亲其夫死则出置棺于野田中。或仅盖苫荐。或暂涂棺面而已。是必北俗习染夷虏之致也。闻北地人物稀罕。 国初有朴野勤俭之风。自成化弘治年间。升平日久。朴野变而巧文。勤俭变而浮奢。繁文支节。日以益甚。而养生极侈。丧死极薄。至于婚聘论财。疾病用巫。丧殡用浮屠数款。我国亦不得免焉。行人得于道路者如此。如有善观风俗者。则必为之长太息矣。
十四日乙未晴。午憩夷齐庙。宿沙河驿刘家。通称七家岭。○渡滦河由石梯。访夷齐庙于首阳山之东北。外城门曰贤人旧里。内门曰孤竹城。牌阁大门曰敕赐清节祠。中门外额曰清圣祠。内额曰廉顽立懦。门楼外额曰上古逸民。皆绝笔也。东夹门曰天地纲常。西夹门曰古今师范。内中门外额曰明朝封祀。内额曰古之贤人。中堂有三石碑。中记孔子论夷齐言。东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4L 页

十五日丙申晴。上元节。宿榛子店蕫家。○自抚宁以西。人民饥困。饿莩载道。持筐器拾草实者相望于野。至榛子则尤甚。有僧日乞钱粮。私赈流民三百馀口。盖因关内两年失农。前年大旱大荒。民无所食。今年若又不稔则将有人相食之变矣。如是云云。○历见韩秀才家。有莲池柳堤之胜。有凉台燠室之美。而主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5H 页

十六日丁酉。晴大风。宿丰润县王家。(知县李应聘)○黄昏风定月出。与副使登东城谯楼。玩月观灯。家家放炬。处处游饮。与山海迎春相甲乙。详在月沙诗序中。土俗自十四夜至十六夕。三夜观灯。四海同然。士女游乐。一年最盛。而今年大饥。殆不如前盛云云。
十七日戊戌晴。午憩沙流河铺。宿玉田县吕家。(知县周璧)上使气仍不平。
十八日己亥。朝阴夕风。午憩真武庙前台。宿蓟州王家。(知州单自新。通判张元科。)○蓟州古渔阳地也。山川沉雄。人物劲悍。路见男女一队。各骑驴马。言笑滑谐。令李彦华问之。乃北京俳优人也。问你何之。曰跑鞋云云。忽出一小儿年仅八九者。即于上使马前令打跟𧿫十馀度。俄又青衣女二十馀岁者。问宰相等看吾驰技否。即令为之。便于路头鞭马快走。即从马左镫竦身凝立良久。闪过马右镫立如左。忽又倒立镫上。两足向上如植。忽又翻身横载鞍上如僵尸。倏复据鞍定坐。再次翘右足镫上。举左足空中而驰。俄而一跃登鞍如故。三次抱四五岁儿同骑。及放马之际。便立儿右镫。自立左镫上。以手执儿衣领。儿亦以一手按额巾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5L 页

十九日庚子晴寒。午憩白涧铺。宿三河县唐家。(知县元用中)○路见景忠山焚香之人。或二十为群。或三四十为队。新衣新笠。皆以金缕织出东项焚香四字。戴于笠面。或以天仙飞舞。织出青金。付诸首饰。填路东去。问之则新年祈福于山神祠。来时首戴仙鹤标。至于大监辈。亦多往矣。
二十日辛丑晴。午憩柳河屯。宿通州戴家。(知州高位,同知邵光庭,通判张澈。)
二十一日壬寅雪。以点捡方物留通州。○建州卫朝贡獭子二百馀名。自京回还留城外。
二十二日癸卯晴。夜大风。留通州。○獭子一名适来臣等寓处。能解我国言语。即令随行军官罗纮就盘问得。自言会宁城底藩胡阿乙非世子。名三朵里。时年二十一。去丁酉年间。甫乙下越边豆连部落有查顿家会饮事。相距一日程。将赴之际。同行十一名。中路被掠。背绑项锁。押行三十日。始到小儿哈赤住坐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6H 页

海月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66L 页

二十三日甲辰晴。早发入 皇城东门。止寓玉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