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x 页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附录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1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三十五年(明宗大王十一年。)丙辰。
 九月五日 时。公生。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宣祖大王六年。)癸酉(公十八岁。)
 聘夫人尹氏。宗簿寺正讳承庆女。吏曹参判讳殷弼曾孙女也。
四年(宣祖大王九年。)丙子(公二十一岁。)
 往受业于牛溪成先生之门。学行修洁。论议英发。先生甚重之。
十二年(宣祖大王十七年。)甲申。(公二十九岁。)
 三月。中瑞葱台庭试朴篪榜下丙科一人。○五月。分隶承文院。
十三年(宣祖大王十八年。)乙酉。(公三十岁。)
 春荐拜承政院注书。呈告下乡。时郑贼汝立托迹山林。虚誉隆洽。有一承旨持药裹书封授公曰。注书与郑同乡。必亲厚。须传此物。公答曰。吾与其人。未曾识面。且注书非传简之任。即投而反之。一座皆惊。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1L 页
十四年(宣祖大王十九年。)丙戌。(公三十一岁。)
 冬。西叙付司果。公以注书仕满当升。而姑夫柳公根。时为铨郎。格于亲嫌。只付军职。
十五年(宣祖大王二十年。)丁亥。(公三十二岁。)
 十一月二十二日。丁先考参判公忧。居庐于全州墓下。
十六年(宣祖大王二十一年。)戊子。(公三十三岁。)
 七月十日。丁母夫人河氏忧。
十八年(宣祖大王二十三年。)庚寅。(公三十五岁。)
 九月六日。丁祖母赵氏忧。时公在完乡守制。是月才终丧。而祖母赵夫人。卒逝于京第。闻讣奔丧。
二十年(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壬辰。(公三十七岁。)
 十一月一日。终制于全州𢈜舍。三日。体察使松江郑公澈。 启于 行朝。为从事官。公感伤乱离。眷顾 行在。有清晨三四拜。 圣主千万里。雪山高复高。望望不尽泪之诗。旋除礼曹佐郎。募兵千馀人。直赴 行在。○十二月。到水原。闻除侍讲院司书。即以兵付他幕僚。单骑赴 召。时贼兵充斥。道路不通。间关跋涉。仅达 行在。以过限递职。
二十一年(宣祖大王二十六年。)癸巳。(公三十八岁。)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2H 页
正月。随 驾到定州。拜礼曹佐郎。○二月。拜正言。随 驾到嘉山。○三月。随 驾到宣川。移拜持平。○四月。随 驾到永柔。被吏曹荐。拟佐郎末望。○五月。差 圣节使书状官。赴 京师。时有高连水者。恃权贵。恣行作弊。公深疾之。捉囚其人。都宪欲缓之。公曰。令公为宪长之日。已知其有此也。遂移坐重刑。都宪怒而阴中之。其时虽有台侍中择拟书状之 教。而公之有此众避之行。盖以其故也。公赴 京之后。其人果即见放。时洪公履祥为 圣节使同行。○十一月。还 朝复 命。其日即归全州𢈜舍。○闰十一月一日。除持平不赴。是月二十五日。由承文校理。拜持平。又不赴。
二十二年(宣祖大王二十七年。)甲午。(公三十九岁。)
 三月七日。由直讲。拜持平不赴。○四月十六日。由典籍。拜献纳不赴。○五月十七日。递拜典籍。○八月八日。除正言不赴。○十二月九日。除献纳。陈疏递谏院。以自奉便好。不恤国事之艰虞。 召命之降。至于六度。一不趋𧬄。论 启罢职。时李有中为大司谏。
二十五年(宣祖大王三十年。)丁酉。(公四十二岁。)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2L 页
八月。自全州避倭乱。转入堤川地。
二十六年(宣祖大王三十一年。)戊戌。(公四十三岁。)
 忠清道巡察使金信元 启请为从事官。为 天朝官丁应泰所辱。即辞递。
二十七年(宣祖大王三十二年。)己亥。(公四十四岁。)
 闰四月二日。除忠清都事。兼掌舟师。修起废坠。军民咸赖。巡察使张公晚褒 启。竣事间仍任。
二十八年(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庚子。(公四十五岁。)
 八月二日。由忠清都事。拜持平兼文学。承 召上京。○十二月二十七日。拜吏曹佐郎。
二十九年(宣祖大王三十四年。)辛丑。(公四十六岁。)
 二月十九日。由吏曹佐郎。升正郎。○三月十九日。移拜议政府检详。二十三日。升舍人。○五月十六日。拜司谏。言事见递。○六月十八日。除司赡寺正。二十二日。除清风郡守。七月赴任。
三十一年(宣祖大王三十六年。)癸卯(公四十八岁。)
 三月。暗行御史李好义。以居官清简。役民均平褒启。表里 赐给。同月二十五日。有 旨下来。
三十二年(宣祖大王三十七年。)甲辰。(公四十九岁。)
 九月。弃官归全州𢈜舍。时北人柄国。牛溪先生酷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3H 页
被诬蔑。公不乐在官。遂捲归乡庐。后郡民树碑颂德。
三十三年(宣祖大王三十八年。)乙巳。(公五十岁。)
 七月二十五日。除大同察访。党人恶公。弃官还乡。绝迹京辇。除邮官以辱之。
三十四年(宣祖大王三十九年。)丙午。(公五十一岁。)
 ▣月弃官归全州𢈜舍。公赴邮后。即欲辞归。而嫌于悻悻。且诏使朱之蕃适出来。待其回还后。即弃归乡庐。
三十五年(宣祖大王四十年。)丁未。(公五十二岁。)
 
四月十三日。除星州牧使。六月赴任。
三十六年(宣祖大王四十一年。)戊申。(公五十三岁。)
 八月。观察使李尚信。以公简洁自奉。刚明察职。奸吏畏戢。小民乐业褒 启。表里 赐给。同月二十五日。有 旨下来。
三十七年(光海君元年。)己酉。(公五十四岁。)
 三月。因台 启罢职。还全州𢈜舍。时郑贼仁弘居星州。威势藉甚。牧是州者。必先诣其门。每事咨禀而行。公到官后。绝不通问。其族人有藉势豪横者。公缚而笞之。凶徒大骇。朴汝梁者。仁弘之徒也。为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3L 页
台官。以用刑太过。积失人心等语。诬 启罢职。遂还乡庐。○九月二十一日。除宗簿寺正。不赴。
三十八年(光海君二年。)庚戌。(公五十五岁。)
 二月二十一日。除成均馆司成不赴。○三月二十三日。除侍讲院弼善。承 召上京。○五月。被弘录。○六月。拜司谏。移侍讲院辅德。未几以曾为弼善时经 世子入学。升通政付军职。○七月。以别饯慰使往义州。时白沙李公恒福再入相府。而时势无可为者。李公不能匡正。间杂诙谐。有安石坐镇之意。物论多不快。公与李公素亲友也。 奉命西下。时往访值驾。乃以一大西瓜遗侍者。使进之。李公还见曰。此友殆病我以与世推移也。(出南溪集。)○八月。拜同副承旨。有 召命。二十七日。升右副。九月三日。升左副。○十月十六日。以埽坟受由。下往全州。十一月。还 朝呈告。递付军职。
三十九年(光海君三年。)辛亥。(公五十六岁。)
 二月九日。拜刑曹参议。○五月十三日。拜兵曹参知。○九月一日。拜大司谏。𧬄恩后。呈告下乡。同月二十一日。有 旨。言责之地。非庶官之比。受由日子。不可准其期限。而本院位不备。不得为署经齐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4H 页
坐。当此防秋正急之时。边地守令。势将趁未下去。尔其斯速上来。辞不赴。○十月六日。拜庆尚道观察使。(副望吴允谦。末望李德泂。)十一月十八日。辞 朝。
四十年(光海君四年。)壬子。(公五十七岁。)
 闰十一月。瓜满拜佥知中枢府事。
四十一年(光海君五年。)癸丑。(公五十八岁。)
 正月。还 朝。○五月。以 圣节使赴 京师。十一月复 命。时 天朝疑我国交通日本。使价之朝京者。辄遭盘诘。事将不测。公呈文洞辨。辞理明恳。皇帝嘉之。所奏皆蒙允。其回题略曰。该国世称恭顺。朕已洞烛。倭奴窥伺。还严行修备。以绝狡谋。不宜以道路讹传。自生疑惑云云。复 命。以劳升嘉善。
四十二年(光海君六年。)甲寅。(公五十九岁。)
 七月。拜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八月。拜同知中枢府事。
四十三年(光海君七年。)乙卯。(公六十岁。)
 时废 母之论作。公非公事。未尝出入。罕接宾客。贼臣筠,大珩辈重公名。必欲钩致。迭相造请。公不直视。终不报𧬄。尽去衣冠。杜门不出。月沙李公廷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4L 页
龟,楸滩吴公允谦。皆同闬亲友也。有时相会。必送衣冠而邀之焉。
四十四年(光海君八年。)丙辰。(公六十一岁。)
 正月十四日。拜分兵曹参判。五月递。
四十五年(光海君九年。)丁巳。(公六十二岁。)
 六月二日。拜副总管。○十二月。朝廷以废 大妃事收议。公献议严斥。自乙卯以后。凶徒连发废论。至是令百官在家献议。公书给枢府郎曰。玆事当于义理上。十分讲究。所言只此。惟愿庙堂善处其变。
四十六年(光海君十年。)戊午。(公六十三岁。)
 正月。不参废 大妃廷请。贼臣尔瞻嗾相臣。率百官廷请废 母。凡二十六日。而公终始不参。○二月。两司合 启请公远窜。公即日出东大门外待命。仍寓居乐安亭。两司初启曰。顷日庭请。实出于一国臣民奋忠讨逆之义。大小臣僚馆学儒生坊民吏胥。逐日沥血陈辞。而吴允谦,宋英耇,李廷龟,李时彦。终不一参庭请之列。其忘君护逆之罪。不可不惩。请并命削夺官爵。门外黜送。答曰。不参庭请者。只此四人乎。食君食衣君衣。不参庭请之罪。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5H 页
殆甚于右袒之辈。而轻律于右袒之辈。两司之意。予未晓也。勿烦。再启曰。(措辞同上。)请吴允谦,宋英耇,李廷龟,李时彦。并命远窜。答曰。食君食衣君衣。而不参庭请者。人臣之义。埽地尽矣。其罪反有甚于右袒之辈。而只抄三四人。塞责请罪。拟律低仰。任情无忌。两司可谓有权矣。如此不正不均之论。置之可也。三启曰。郑昌衍以肺胕之亲。致位大臣。与国家义同休戚。而当初儒疏之下。礼官往议。则称以病重。不为开视。政府收议。郎官屡请。则闭门诟怒。终不书送。倡为邪论。惑其子侄。甘作右袒之首。至于大论已定。百僚庭请。牢卧不动。若无顾忌。阅月伏閤。终始不参。而其妹夫金克孝之丧。乃敢偃然乘轿。往吊其家。其托疾避事。忘君护逆之罪。不可不治。柳根赋性回邪。素倡异论。当儒疏之初入。诇知 西宫。必有处置之事。亟呈辞单。下去墓山。欲避大论。过限不回。称病状启。请递兼带。将待大局之完。方为上来之计。其机巧避事之迹。明若观火。尹昉埽坟上来。自阙中称病舆还。不为收议。而廷请亦不来参。金尚容以其父病。称托侍药。亦不肯参。李廷龟,李时彦。收议之时。或只陈己病。而不及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5L 页
大论。或含糊推诿。而其心右袒。百僚之会。亦不来参。吴允谦,宋英耇。收议之语。皆是右袒。廷请之时。终不来参。赵国宾收议右袒。尹衡俊收议侮弄。其罪与八奸无异。请并命远窜。答曰。徐当发落。时戚联宫掖之人。同入启辞。故批旨如此。不即发配。遂待命东大门外。○时凶徒以收议立异者。谓之右袒。即奇,李以下几人也。以庭请不参人郑昌衍,柳根,尹昉,金尚容,李廷龟,李时彦,(后改直彦。)吴允谦及公为八奸。李时发,金瑬,李景稷,朴㳽,洪友敬,柳頔,郑孝诚,朴东善,尹衡俊,申翊圣为十邪。(已上二条。出东阁散录。)
四十八年(光海君二十年。)庚申。(公六十五岁。)
 五月二日。卒于城东寓舍。公自己未以后。形貌瘦削。疾病连绵。自冬徂春。證势转笃。因以发际生肿。五月二日。卒于东大门外寓所。夫人尹氏。时在全州𢈜舍。先五日以四月二十七日卒。○六月。发引归全州。○九月。葬于全州治北五十里古纡州先兆酉坐卯向之原。夫人祔左。
熹宗皇帝天启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
 三月。特 赠礼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6H 页
四年(仁祖大王二年。)甲子。
 正月。遣礼官致祭。
毅宗皇帝崇祯二十一年(仁祖大王二十六年。)戊子。
 全州多士。立祠于府南凤阳洞以祀公。后移建于府西。号西山祠宇。
赐祭文
维天启四年岁次甲子正月丙辰朔十七日壬申。 国王遣臣礼曹佐郎金地粹。谕祭于赠礼曹判书宋英耇之灵。惟灵呜呼。卿有父师之仁。茅焦之义。贲育之勇。虞仲之智。仁以成其志。义以立其节。勇以确其守。智以保其哲。当昏浊乖缪而败度。翼以奸逆。煽以毒蠚。谓天彝可斁可灭。胥将驱生类于禽犊之域。洪流决防而溃溃滔天。夫孰能只手障之。瞻言四方。机阱及泉。又从以网而张之。举一世颠坠失措。合辞而助虐。独赖卿屹为砥柱。以一身任伦常之重。纯乎金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6L 页
石。辅以正气。万镞攒体而不动。三纲不绝而如线。邦国有人。社稷有臣。群憾起而交攻。百谪三黜。朝荆夕蛮。方鬼蜮射影而嚼龈。不鼎镬死则魑魅死。然天巧默会而曲全。似有待于扶颠涉水。噫。河清杳杳。而短期不淹。不死于罔。而死于穷。官跻列卿。菽水屡空。岁俭家寒。君子终凶。天运既往而好还。人伦复叙。天秩咸绍。属旌淑之举典。抚存亡而永悼。缅九原之难作。惜今日之未见。赠以宗伯之秩。表予同时之愿。仍命祠官设祭款魂。幽明罔间。不昧者存。
挽辞[柳 根]
君是夫人侄。初逢年十三。白头淹郭外。丹旐指天南。万事浮云散。黄粱一梦酣。悲欢君自了。独立我何堪。
挽辞[郑 晔]
脱略尘间多少事。清风豪气是神仙。熊鱼轻重人能说。躯命当时孰肯捐。素簚危踪饥亦泰。岁寒劲节老犹全。馀生病滞东湖上。回望丹旌涕自涟。
挽辞[李睟光]
宇宙无情甚。斯人忽杳冥。诗书敦夙业。冠佩侍 明庭。许国馀丹悃。忧时耐独醒。一官才列宰。六帙未衰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7H 页
龄。天上摧卿月。人间失岁星。眼前怜弱稚。身后付螟蛉。双剑秋同穴。重泉夜掩扃。病中违执绋。临挽涕交零。
挽辞[吴允谦]
君才敏捷我迟钝。君性狷刚我懒柔。自是马牛知不及。还如玉石可相求。少时常共读书乐。晚节因同去国忧。说到平生无愧负。笑从泉路永追游。
挽辞[吴允谐]
有若秋天仙鹤姿。翩翩浊世抱瑰奇。早从师友探经义。晚际风云侍 禁墀。莲阁声名推一代。柏台威望振当时。鹿车馀爱留湖邑。棠茇遗思入岭诗。素节尚坚霜雪后。丹心不负 圣明知。将期事业云霄上。空使芬芳简策垂。而我弱龄同里闬。于君兄事忝追随。重湖夏阁尝联榻。萧寺秋山几共帷。半世忘形蒙不弃。一生加敬久无衰。废行有数天谁问。脩短难齐命至斯。山外篴声闻更苦。屋梁明月见犹疑。哀歌蒿里今朝别。泉下唯存死后期。
挽辞[李尚吉]
嗟君与我即同庚。半世交亲伯仲情。才德政宜时所用。履操端合道之清。骆峰门巷频还往。南浦烟波惯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7L 页
送迎。邂逅溪堂成永诀。不堪回首锦江程。
挽辞[尹 昉]
大药何能驻少颜。仙翁今忽𧬄尘寰。吾衰苦未浮东海。君去将先卧碧山。眷眷不忘名义际。堂堂犹记议论间。九泉他日重逢处。相视唯应一笑还。
挽辞[尹 暄]
夕郎铨省忝曹司。雅望风流亦我师。世路颓波看砥柱。士林清议赖扶持。襄阳短褐归长夜。延水双龙化一时。宋玉江南文藻宅。秪今烟雨锁深悲。
挽辞[张 晚]
待谴三年发尽华。青门手种故侯瓜。严霜五月真无赖。零落池塘白藕花。
去岁曾看乞米帖。临餐不觉涕垂匙。归途遽报潜夫歾。手把绨袍欲赠谁。
连云松柏千年意。并蒂芙蓉一夜秋。浮世是非浑梦幻。任教蝴蝶化庄周。
挽辞[李尚毅]
湖海生男子。其为人不羁。古心又古貌。迹不谐今时。人或谓之愚。自以为不痴。不踏形势途。独与古人追。朱绂虽在身。清风飒颍箕。超然了一事。万古天翁知。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8H 页
冥栖东郊外。草屋临方池。凤鸟不啄粟。灏气来填饥。逍遥万有表。长揖乔松儿。青山一夕空。旧物应解尸。奈何张公剑。暗与延津期。平生陇西子。忍读丁丁诗。乾坤大槐国。宇宙一龟玆。浮生若朝露。吾道长如斯。生顺歾亦宁。而我又何悲。
挽辞[李光庭]
冰檗为操松柏姿。修名姱节映清时。世间荣悴浑馀事。六十光阴一梦悲。
挽辞[郑孝诚]
罪大君王圣。时危故旧疏。交情同契阔。世事共乘除。宇宙存亡里。风尘涕泪馀。不才还后死。头白送灵舆。
挽辞[李时发]
有个奇男子。历落自不羁。清如清唳蝉。白若白鹭鹚。螭头早擅誉。台阁众所推。中年可卷志。簪组不愿施。屈迹向雷封。欢愉恤茕嫠。按节五岭外。蔼然甘棠诗。而我忝忘年。白首同所期。共触明时宪。春明即天涯。承恩我独先。虎竹光西陲。京师适米贵。闻子恒调饥。从来周急义。为君精琼糜。载之枥下乘。报以千里思。不谓授餐诚。赠死还及尸。黔娄乏敛衣。伯道无遗儿。仍闻同穴愿。三日先布帷。芜没完山道。萧条清汉湄。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8L 页
翻思东郭别。携手惜分离。一语两三咽。惨惨异前时。谁知当日恨。为是死生辞。素车岂不具。王事顾有縻。归期浿水东。马曹留短碑。缅然想遗姿。南望结长悲。平生白沙友。泉路倘相随。共谒在天 后。昕夕立瑶墀。人生会有死。逝者长如斯。一时未为屈。百年应有知。去去可奈何。抽怀题此词。大块方息子。馀生尚驱驰。
挽辞[金 瑬]
万历庚申岁。建午月仲夏。瓢翁卧东郭。野鸟集于舍。不祥是何剧。此老即长夜。讣至隔走位。声吞泪盈把。忘年本意气。淡交岂姻娅。青云早自致。峭堑势非藉。玉雪激不清。风流腾善价。万务悉疏通。研计由基射。文章骋奇怪。蜃阁欻空架。家僮手指千。百顷春䆉稏。席富不留赢。并食或贷假。韝翻逸翮鹰。轩试青骢马。天生卓诡姿。肯受妻嫂骂。念昔佐完日。羊醥频邀迓。连延对芝宇。噱谑留花榭。蓬麻赖扶直。鹣蟨无相舍。䌤缝且砻斸。窒隙而补罅。分明方寸心。自幼爰及化。称物咏芳菲。掇佩皆兰麝。力行有渊源。师门实亲炙。从知致远才。本自由泛驾。玉折奈此夕。大年天不借。奔月忽同期。埋剑偕泉下。曹志即典刑。茧栗未婚嫁。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9H 页
类我哭送葬。遑遑如不暇。飞旐指南斗。湿云迷二华。漠漠青枫林。湛湛江水泻。髣髴平生魂。错愕梦犹讶。嵇山故宅荷。襄阳春雨蔗。浮生各一客。暮途独悲咜。颓龄亦能几。未耄先衰𧬄。伏稿负渍绵。志笔衔哀写。非为不肖呾。自拟知公者。
挽辞[洪瑞凤]
天地生已久。蹉跎嘐嘐士。畸合不须论。所存贵卓尔。古人邈难攀。夫君近于是。君有文翰才。秀句𧬄尘累。君有恬静操。倘来纡朱紫。君有诤臣姿。不惮肝为纸。君有方伯用。洗然政如水。唯是葵倾阳。谁夺而谁使。不昧与不蚀。万古同此理。炯炯鍊石心。郁郁幽泉里。芝兰奚称馨。麟凤奚称瑞。𡠜母将西施。比较孰恶美。因是且因非。成亏纷未已。日夜元相代。脩短归一指。有限眼前乐。不朽身后事。已虖竟何为。归欤宋夫子。
挽辞[郑广成]
仙鹤祥尘表。长松挺岁寒。棠阴春几日。云路兴初阑。郭外三霜客。胸中一寸丹。风灯何太促。朝野共汍澜。
挽辞[李明汉]
即似离尘绝世者。忽如枯木死灰然。适当事有难言日。自信诚无未格天。直气肯随凶岁馁。刚肠不受俗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09L 页
人怜。君恩尚借城东地。免使招魂瘴海边。
挽辞[张 维]
闭户东城岁屡更。万缘都尽寸心明。孤忠本为酬恩地。纯孝还深锡类情。劫火不曾烧正气。青山那忍夺豪英。沙翁墓草今三宿。泉路还应一笑迎。
挽辞[郑百昌]
萧萧寒风吹。泥泥零露滋。高秋八月中。祖饯将何之。音容杳潜翳。琴书宛在玆。达人通大观。死者不必悲。浮生无贤愚。零落同山陂。所贵存令德。没世芳名垂。鸾凤返赤霄。何时复来仪。野鸦日噪噪。啄肉以争肥。
挽辞[李庆涵]
胸怀牢落少知音。闭户年来病转侵。大泽波寒龙忽逝。南天云暗月先沉。形归故垄松楸远。魂系 长陵雨露深。白首人间伤踽踽。他时泉下倘相寻。
挽辞[李士庆]
非斯人恸为谁恸。豪杰从知今世无。棠树风清吹玉节。杨金夜却映冰壶。春残东郭归魂远。琴断南音此日俱。牛车草草松楸路。那识青蒲上大夫。
挽辞[林 㥠]
吾南屈指数前贤。此老云亡更眇然。半世行藏真国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10H 页
士。百年荣落任皇天。城东席稿恩犹大。湖外归旌事可怜。谁识当时同道客。哀辞题罢泪如泉。
挽辞[崔有海]
湖山淑气钟斯人。文彩风流出世尘。博识奇辞幼有闻。操身廉白老犹新。菊香不变风霜烈。蕙死难沾雨露津。惆怅城东溪水咽。欲成良会更无因。
神道碑铭(并序)[李廷龟]
昔余与公。得罪于朝。同被谴逐。及余起废燕行也。公犹屏迹郊外。余以一壶告行。余羡公閒养。公忧我远役。相与噫嘘而别。逮余之生还也。公之入地。已三阅月矣。俯仰之间。已成千古。踽踽人间。谁知己者。歾不得凭棺一恸。葬不得执绋以送。幽明之路。从此诀矣。夫乌能已于一言。按状。公讳英耇。字仁叟。号瓢翁。镇川宋氏。自丽朝。世有名人。入 国朝。有讳愚。以儒雅致大官。号松亭。其孙曰善文。七举不中。以处士终。生讳世雄。 赠左通礼。生讳亿寿。 赠左承旨。娶静庵之弟牧使赵崇祖之女。生讳翎。 赠吏曹参判。是公之考也。自处士至参判。宜达而窒。皆袭训砥行。不堕家声。世称名族。妣晋州河氏。领议政文孝公演之后。司酝署令世浚之女。生公于嘉靖丙辰。自幼俊颖卓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10L 页
异。甲申。登第选槐院。荐拜注书。仕满例升。而姑夫柳公根为吏曹郎。格于亲嫌。西叙为司果者四年。丁亥。丁参判公忧未几。连遭内艰服阕。代祖母丧。前后处散。在完山者六年。至壬辰。松江郑相公为都体察使。辟公为从事官。拜礼曹佐郎。公募兵千馀人。直趋 行在。道闻除侍讲院司书。即以兵付幕僚。单骑赴难。蹠穿虎穴。仅达 行朝。迁正言。改持平。充 圣节使书状官。朝 京还。即归完山。三为持平。再为献纳。皆不就。己亥。除忠清都事。兼掌舟师。修起废坠。军民赖之。巡察使以其状 闻。留一年。入为持平,兼文学。俄荐拜吏曹佐郎。政府荐拜检详舍人。未几拜司谏。言事出为清风郡守。甲辰。解印归。左迁大同察访。逾年病还。复出为星州牧使。时仁弘盗名横州里。牧是州者。必先诣其门。事皆咨禀而行。公至则绝不通问。其族人有藉势者。公缚而笞之。其徒大骇。诬劾公罢。庚戌。叙拜弼善,司谏,辅德,同副承旨。升左副病递。拜刑兵曹参议参知。寻迁大司谏。拜庆尚道观察使。政成还 朝。以 圣节使朝 京。时 天朝方疑本国交通日本。公呈文痛辨。陈白明恳。礼部嘉之。所奏皆蒙允许。复 命。用是劳升嘉善。拜同知中枢府事。丙辰。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11H 页
分兵曹参判。时贼臣擅国命。重公名。必欲钩致。日相造请。公不直视。终不报𧬄。闭户沉吟。若有所思念。人莫窥其际。逮废 母之论起。百僚廷请。公抗言力斥。终始不参。凶徒令在家献议。公书给枢府郎曰。此事当于义理上。十分讲究。台官合辞请远窜。公即日出东郊。忧愤成疾。粤三年庚申五月二日。卒于寓舍。春秋六十五。癸亥反正初。我 上命追赠礼曹判书。遣官致祭。公风神秀朗。论议正直。性又刚方。不能容人过。人皆严重之。初为持平。嬖人恃权贵恣行。公囚之。都宪欲缓之。屡请于公。公曰。吾持三尺律而已。竟置重典。权贵怒。阴中之。遂有燕京众避之行。其出麾为清风,大同,星州也。世皆嗟惜。而公则略无几微见于色辞。殚诚奉职。不鄙夷之。所至民怀吏畏。税节赋时。公私裕足。按使上治绩。再有 褒锡。洁修砥砺。敦行孝谊。不事产业。妻子常苦饥寒。处之晏如。性好施。人有以匮告者。罄橐与之。不问有无。亲族之不能自存者。馆而廪之。一如己出。丁酉之乱。贼兵在后。公之再从兄子甫六岁。庶弟之子三岁。公怜不能步。前抱后负。马重不能行。犹不舍。见者嘉叹。夫人海平尹氏。宗簿正承庆之女。贤有妇德。公卒前五日。卒于完山𢈜
瓢翁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211L 页
舍。与公合葬于州北纡州故县西酉坐卯向之原。从先兆也。无子。取再从兄子兴诗为嗣。官今殿中。娶司谏未能斋崔尚重女。生男四人。女三人幼。公之侧室子凡六人。兴牧,兴猎,兴耕,兴筑,兴谷,兴松。女二人。殿中君谓余曰。先君子常言曰。白沙李公,秋浦黄公,月沙李公吾友也。今皆下世。独公在。不朽之托。子其任之。谨治石以俟。余固不忍铭公。亦不忍不铭。遂掩涕而为文。系之以铭曰。
天德之刚。屈而常伸。公惟夙禀。不缁不磷。秉直自遂。信躬而行。约不掩豪。善毋近名。宠以天曹。芥视若惊。辱之马官。趋事如荣。遭时孔艰。混世隐吏。沉吟不语。杜门𧬄事。一行奏牍。万古纲常。匹马东门。萧然遁荒。壁立危朝。不改其操。寔为完人。庶几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