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禾谷集识○跋
禾谷集识○跋 第 x 页
禾谷集识○跋
  
禾谷集识○跋 第 317H 页
禾谷集识[郑和用]
呜呼。不显亦世。先进为之立言。而后贤盖相撰迷(一作述)。盖是惜其泯。寿其传也。伏惟我禾谷忠敏公先祖。立朝四十有馀年。逮壬之乱。其礼功伟烈。莫不有金石之文。钟鼎之勋。为惩秘录者所挤。 朝廷无由闻知。究彼心曲。何其甚也。俟后太常之采焉。有若箕圣殿号之建请。晦退两正之卞诬。实承斯门正的。而尊圣慕贤之诚。溢于辞表。启彰烈之额。进桐溪之忠。见义死节之士。凛乎缙绅。公正好恶之德。为一时推重。白沙,月沙,象村,秋浦诸贤。为道谊之契。 天朝杨公奖其忠义。该府疏劄。无非格正。巡察楙绩。奚止字牧。进退邪正之分。任使贤能之宜。为国权衡。为人准绳。肆简在 宣庙睿圣亲书忠孝恭俭赐之。其所以际遇之重。任责之大。靡有其极。且 正庙朝 赠谥忠敏。列 圣朝崇报之恩。尚复何如哉。居家修齐之要。立朝进启之辞。知旧问答出处之宜。虽略备于遗集。累经兵燹。且因子孙不肖。散亡遗佚。几至巴鼻。窃恐愈久而愈失其真。遂裒集巾衍。万一幸存者。与长子苕絅堂。季子自然亭公。略干诗首并附。以为贻后不朽计也。凡我东先正遗集。或以为
禾谷集识○跋 第 317L 页
道德。或以为忠孝。莫不为后生矜式。皆有肯搆肯堂之孙。能光前烈。俾传来裔。是不肖平日之所钦慕。而每恨先绩之未修也。今与族弟和永甫。庶竭追远之诚。博采诸贤发挥之文。及 朝家褒赏之典。仅编二卷。略备考證。呜呼。先祖忠孝也。恭俭也。简默之德。为子孙者百世慕范而体念焉。则庶无忝也。状文。犹子吏书敏忠公斗源修正。而 皇朝名臣孙元化并赞成公明湖状撰。且兰谷俞相公拓基撰墓文。而清阴,尤庵两先生。以文学名臣称焉。则立言赞述之旨。至矣备云尔。
崇祯纪五屠维大渊季春上浣。十代孙和用。谨识。
禾谷集跋[郑和永]
夫士之言行事业。可以为法于后世者。必有后进之士负重望者为之后焉。记其事而寿其传。俾之扶植世道。其所重岂止为一家事也。苟可法焉。一言一行。不足为少。如其不足法。多亦何为哉。惟我先祖禾谷忠敏公。 宣庙朝名臣也。立朝四十馀年之间。彤廷启沃。外藩治绩。必多垂范于后昆者。而尽逸于兵燹。只句片笺。时或得见于先辈遗集之中者。恍然若丹凤之去而有零羽。不忍释手而有慊乎心。益叹前世之不能珍
禾谷集识○跋 第 318H 页
藏也。余生庭先王考锡龟。常痛惜之。命余穷搜于诸家遗文之中。并家中传来旧绩。艰草有年。合成二卷。此乃存十一于千百也。虽然。凡为文之道。多则看之者厌烦。而易于怠忽。少则守之者爱重。而精于致思。凡我同祖之孙。志先祖之所志。行先祖之所行。先祖之道固在斯矣。顾何敢自少而怠于继迷(一作述)也。且念先王考裒集之意。如是勤切。若复因循时月。则亦安知后来者。复恨于今日乎。庸是为惧。遂与族兄和用氏。同谋协力。遗稿二卷。始为入梓于公之季子自然亭斋阁。则何敢曰述先德而寿其传。可为法于后世乎。特为先迹之不泯。以寓万一追慕之诚云尔。
崇祯纪五屠维大渊季春上瀚。十代孙和永谨跋。
禾谷集跋[郑和玉]
我先祖禾谷忠敏公。 宣庙朝名臣也。贞忠大义。清名直节。固非后昆之私自妄议。然立朝四十年。言行功业。宜梓于金石之上。而其实迹本文。或有逸于兵燹。若干遗文。在巾衍者。迄今三百有馀载。尚未修辑剞劂。此遗稿之传不传。固不足为公轻重。而见今世降俗颓。士习日靡。若因为泯没。则岂非罪在后昆乎。惧夫愈远愈失。是岁己亥暮春。刊出于自然亭公斋宫焉。
     
禾谷集识○跋 第 318L 页
十代孙和玉谨跋。
禾谷集识[郑章焕]
呜呼。伏惟我禾谷忠敏公先祖。 穆陵朝名臣也。其谟烈事业之大。好恶公正之德。固非不肖残裔之所敢妄议者。然清名直节。旷世不可忘。而岁月滋久。遗风剩馥。尤恐愈远而愈泯矣。顾此遗集。藏在巾衍。尚无剞劂。则子孙之不肖。后学之痛恨。当复何如哉。曩在丁酉冬。家君与族从议曰。吾宗贫无馀赀。惟自然亭公墓阁所养之赀。拆办梓役。能光前烈。不亦美乎。佥敬诺而果无异同。窃尝惟吾先辈在世。常以此铭腑。而举赢力诎。事未能成。今乃就绪。其于尊祖之义。既无冒干之嫌。处赀自有便顺之道。其幸也。藉手以寿传。岂不竭追远之诚哉。遂与族叔和永氏。亟加雠校。定著四卷。而苕絅堂自然亭。即公之胤子。而有若干诗文并附焉。呜呼。不肖浅寡。何敢与焉。凡其繁约折衷。规模疏瀹。悉从有识者之公眼。而若其模烈事业。好恶公正之德。何敢容一辞述焉。只撮印集事颠末。以为识。
  岁己亥季春。十一代孙章焕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