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x 页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教书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5H 页
教朔宁郡守申应矩加资书[知制教崔起南制]
王若曰。尊师之义。罔间于上下。未忘昔日之劳。有道之士。当尽其褒崇。何爱一资之锡。岂曰满德。聊以示诚。惟尔蔚有儒风。凝然德器。真积力久。则入于道。学务笃行。刚毅木讷。可与为仁。天赋美质。早有志于圣贤之学。久从事于师友之间。耻为记诵词章。不事场屋科第。处心主刚正。所以恶圆而喜方。莅郡务严明。不为悦民而要誉。持己接物皆有法。温故知新可为师。顷在潜邸之时。实惟受学于尔。凡于讲读诵习之际。必为严立科程。就其言语文字之中。每令寻究义理。岂但授之书而习句读。实惟发其蒙而开聪明。故寡昧粗知学问之方。寔贤师早加诱掖之力。有所严惮敬畏。不敢为非。与之渐染薰陶。盖多其益。何以为报。俾也可忘。属玆大位之忝居。益切旧师之追念。迩来三十年后。只有四五人存。学而后臣之。古有王者。道所存师也。义孰重焉。所当位之宾师。俾陈嘉言格论。乃反屈诸郡邑。盖以亲老家贫。五马将行。只得一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5L 页
见而送。专城便养。非为百里之才。适丁 祔礼之甫完。方与国人而同庆。凡在大小庶寀。咸有别资之加。况于师傅故情。岂无殊典之施。玆加尔阶。为通政大夫。职仍朔宁郡如故。于戏。念冲年承学之义。予庶无负于始终。推旧时勉诲之诚。尔可靡替于前后。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祭文]
  
祭文[郑晔]
维天启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十一日丙申。行大司谏郑晔。谨遣酒果之奠。敢昭告于申承旨尊丈之灵。呜呼。刚毅之姿。方严之气。正大之论。高明之见。其可复见耶。其不可复见耶。向来奉檄。犹为西日。逮夫观行。爵禄浮云。出处之间。晚年益严。顾余平生所依为师友者。惟公与沙溪耳。沙溪湖外。公今永逝。踽踽斯世。有过谁警。东门一别。从此永隔。若堂将成。终负一哭。呜呼哀哉。尚飨。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挽词]
  
挽词[左议政尹 昉]
少日师门闻道早。平生敬义用功深。乔松正似长舆表。千顷争看叔度心。洒落光风兼霁月。粹然良玉与精金。危途良友俄相失。衰白临歧涕满襟。
挽词[右议政申 钦]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6H 页
俗物吾何有。风流世所宗。去来元一理。生死竟安穷。洒落形骸外。从容礼法中。馀年泣凤髓。无处着衰翁。
挽词[西平府院君韩浚谦]
恸哭灵川老。相知四纪间。诚明初进业。游夏是为班。师友心常笃。荣枯志未删。司喉暂西掖。奠梦已东关。恩赠隆新典。佳城闭故山。平生文会地。萧飒只摧颜。
挽词[延陵府院君李好闵]
海岸杜门成白首。银台启沃赞明时。向日 朝廷惜君去。秪今谁与作蓍龟。
龙山亭上曾相访。各有沉病视我强。今日春州传恶耗。君犹如此我何长。
挽词[晋原府院君柳 根]
牛溪得高弟。二乐有贤孙。浊世辞勋府。清朝擢代言。白头为邑宰。丹旐返丘原。告别曾留札。追思倍断魂。
挽词[行礼曹判书李廷龟]
此老今亡矣。斯文益怅然。 宸情惜未用。(筵中。以未及大用为教。故云。)士望恸无传。肮脏宁违俗。行休只任天。滔滔皆一死。名下几人全。
抗疏休官后。携家入海时。宁知有今日。谁使遽长辞。语语先公碣。书书庆寿诗。衰慵稽宿约。那忍此哀词。
挽词[左赞成徐 渻]
早托师门励志坚。咸推笃学在人先。儒林选重初为傅。吏道才高且好贤。耻受勋封归海曲。恭承 徵命侍经筵。方期养疾嗟无路。欲写哀词泪自涟。
挽词[副提学郑经世]
四十年前惯识名。心肝千里为君倾。 清朝文石相从地。白发苍颜各暮龄。风裁别来怀玉树。鹤姿何处闭佳城。分明记得筵中语。正论端宜入墓铭。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6L 页
挽词[工曹参判李睟光]
藉甚灵川胄。公惟岳降精。谈经师孔孟。笃学慕周程。礼乐推先进。方严训后生。金貂中岁渥。喉舌暮年荣。偶作三刀梦。还催五马行。我怀偏惜别。谁料此吞声。意气空千古。音容隔九京。攀呼民吏泣。恻怆士林惊。道义交曾密。公私恸实并。斯文孤付托。吾党失宗盟。断陇风传薤。寒江月送旌。素车违赴葬。无限故人情。
挽词[大司谏郑 晔]
学从思辨得。功验隐微知。拔擢蒙 先主。渊源自老师。江湖观行日。夙夜励精时。岂意东门别。仍成永隔悲。
挽词[右承旨洪瑞凤]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7H 页
忠孝家声大。渊源学问臻。始终存业履。凝远更风神。辞醴知几日。登筵访道辰。遽承天不慭。私恸岂吾人。
挽词[工曹参议韩孝仲]
平生交契许心情。半世从游托弟兄。经术大猷今标准。学文精业古工程。银台异渥何偏洽。蜀郡儒风伫可行。一曲裤谣和未阕。九霄仙敕梦初惊。深悲岂独吾侪辈。遗恸终贻我 圣明。去去高才谁复得。苍苍天理固难评。魂随岭树归千里。旌逐关云返九京。馀庆应留陈子室。盛名还入伯喈铭。自怜白首亡良友。那忍黄泉隔此生。临别戏言犹在耳。哀词题罢泪凝睛。
挽词[加平郡守李麟奇]
忆得使君东去路。两翁携手上超然。昨日送生今送死。老夫何忍向前川。
天磨山立中天碧。正似贤人平日容。松溪老客伤心处。日夕招魂向此中。
挽词[执义尹 煌]
美质如公真间世。奇才天挺是人豪。颀颀涑水风姿秀。凛凛伊川气像高。堪恨云衢维骥足。空教下邑试牛刀。东门掺手浑疑梦。拭泪题词但一号。
挽词[吏曹参判崔鸣吉]
天教美质托贤师。学问渊源世共推。流落暮途仍苦节。遭逢今日复昌时。分符暂领湖山胜。卧辙俄缠父老悲。最是百年提挈地。九原无路拜芝眉。
挽词[吏曹佐郎李敬舆]
学术诗书就。神明孝悌通。循良馀事业。弦诵尚遗风。未久淮阳卧。还惊颖水空。凄凉白虎观。无复讲异同。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7L 页
挽词[兵曹佐郎尹顺之]
表海 龙升日月辉。一时鸾鹄刺天飞。青门尚惜斯人别。素幔那堪去路归。谁识高才终至此。向来吾道却疑非。儒林共切云亡恸。休说浮生七十稀。
挽词[正言姜硕期]
早就坡山学。亲薰座上春。平生存妙契。末路任天真。仁得从心寿。廷无稽古臣。丹旌今出峡。回首涕沾巾。曾谒沙溪宅。承公眷意长。每思趍杖屦。犹未及门墙。琴阁沉痾亟。银台故事忙。传经有一子。身后更流芳。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行状]
  
行状[申湸]
先考讳某字某。系出高灵。有讳成用。始以文科显高丽世。官至检校军器监。自此冠冕相承。历四代至讳德邻。官至礼仪判书宝文阁大提学。是生讳包翅。始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8H 页
仕本朝。以工曹参议终。参议生嘉靖大夫工曹参判讳樯。以善书鸣于世。参判生高灵府院君文忠公讳叔舟。历事四朝。为社稷臣。文章事业。焕赫一代。文忠生讳㴐。年三十一。以承政院都承旨。出为咸吉道观察使。李施爱起兵叛。城陷握节死。 朝廷褒赠。观察生讳用溉。议政府左议政。 赠谥文景公。能文章善草隶。天资豪爽。好善乐士。与郑文翼公。同为己卯名相。方群小厉吻伺影。而惮公不敢发。公殁才十日。而北门之祸作矣。至今士林相传嗟惋。是为先考高祖也。曾祖讳瀚。历典州郡。治皆第一。家法极严正。闺门之内肃肃如朝廷焉。官至掌隶院判决事。 赠承政院左承旨。祖讳汝柱。加平郡守。 赠吏曹参判。衙廨失火。延及祠堂。直入烈焰中。奉神主。不得出。事 闻旌闾。考讳橃。持身悫谨。居官廉白。一世推为厚德长者。享年九十四。官至同知中枢府事。妣海平尹氏。宣务郎义衡之女。左赞成苏世让之外孙也。以嘉靖癸丑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先考。先考自在髫龀。长老咸称文景有孙矣。十八。往谒牛溪成先生请业焉。先生问曰。子来访我。愿先闻子之志。先考对曰。立身扬名。以显父母。此固士之愿也。窃闻古人为己之学。小子虽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8L 页
不敏。愿从事焉。先生大加叹赏。遂留诲焉。常称此子忠信。不可胜用。又从栗谷李先生,守庵朴公资益焉。两先生皆甚重之。一时胜流。皆折名位辈行与交。以道义相切磋。庚辰 朝廷擢有学行。直通仕路。除授先考内赡(以与子某书末一款见之。内赡与司赡,靖陵与恭陵不同一处。恐误书。上有户曹佐郎而此无之。恐或在升六品之后。由掌苑而移此耶。当考。)参奉。辞不就。壬午中司马试。是年又除靖陵参奉。癸未选为王子师傅。未几呈病不仕。甲申自上特命。复为师傅。俄又辞递。乙酉除社稷参奉。其年冬。 朝廷又擢名行。超升六品。除授先考掌苑署掌苑。出拜稷山县监。居数月。因事解归。戊子夏。除任实县监。庚寅弃归。癸巳春。拜咸悦县监。丙申弃归。丁酉丁外忧。庚子服阕。拜刑曹正郎。移拜汉城庶尹。秋出授利川府使。壬寅。以先师牛溪先生为丑正者所搆捏追罪。遂弃官归。杜门屏居者六年。戊申春。拜忠州牧使。以亲老难远去。陈疏乞递。 特命换授广州。己酉春。递还。秋。拜朔宁郡守。庚戌因 国有庆。加恩百官。有加资亲受之 命。升通政阶。上万言封事。其条有十。皆救时切务。而凿凿可行。辛亥入拜工曹参议。未几又出为杨州牧使。壬子录翊社勋。封灵川君。戊申 国恤之初。以临海事宫城戒严。中外恼恼。先考与所亲。颇有忧虑之语。至是有欲托重者。引以并录。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9H 页
先考上章辞曰。古今安有以屋下私语。冒录勋籍乎。未得允许。常怀不慊于中。为书以遗子湸曰。吾之冒忝勋封。平生深所愧也。若勋名犹存。死后如有循例礼葬之事。汝须以遗意陈疏辞之曰。生既不得改正伪冒。死后猥蒙 恩典。则欺天诬地。其罪益大。请 命有司。还收官庇之命云。癸丑春。州有杀人者。投入李尔瞻庄舍。时尔瞻威势方张。匿其罪人。而反欧官吏之逮捕者。先考牒报于方伯曰。匿重辟而欧官吏。纪纲如此。国亡可知。尔瞻闻之。吼怒不已。遂嗾台谏诬以纵贼论罢。继又搆劾。至于下吏削职得释。丙辰夏。收叙为高阳郡守。未几丁内忧。戊午冬服阕。例付君封。先是废 母之论已定。时事大变。先考叹曰。纲常绝矣。天地闭矣。向所以迟回未去者。只以老亲故也。今又不决去就耶。即上章辞职。下归忠清道蓝浦地。有 旨召还。竟不赴。优游田墅。扁其室曰晚退。以为终焉之计。癸亥 反正。悉罢伪勋。先考始得改正勋封。而除授刑曹参议。俄入银台。为同副承旨。以衰病陈章。乞递不许。转右副。至左副。竟引病辞递。旋拜掌隶院判决事。秋。出拜春川府使。司谏院 启曰。申某莅职严明。不畏强御。听断伸理。咸得其平。今此补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79L 页
外。讼者失望。请勿拘常规。特为仍任。以重词讼之地。上曰。春川亦王民。岂有轻重于彼此。既已除授。赴任可也。是年十月二十二日。以疾终于官。享年七十一。以是年十二月十一日。葬于杨州金村里寅坐申向之原。与先妣吴氏同茔。先考先娶 赠领议政原州牧使金悌甲之女无子。再娶 赠吏曹判书振威县令权大勋之女。生二女。长适金就白。无子早殁。次适刑曹判书李时发。生二男一女。男长庆徽司宪府持平。次庆亿司谏院正言。女适前府使徐贞履。三娶先妣。先妣系出海州。 赠领议政缮工监监役吴希文之女。 赠左赞成长城县监景闵之孙。文川郡守李廷秀之外孙也。生一男一女。男湸。女适判书李基祚。侧室一男曰渼武科佥知。湸娶知中枢府事李坰之女。生三男五女。男长必相。次翼相。次遇相。女长适别坐金光烒。次适具凤翊。次适李奎龄。次适申宗华。次适权世经。李基祚生三男六女。男长星龄。次斗龄。次永龄。女长适沈若汉。次适金弘振。次适申汝拭。次适金夏振。次适郑尚徵。次适金淰。呜呼。先考早自砥砺。为世闻人矣。其学问操履识见言论。奚暇不肖一二论列哉。盖先考以直谅正大存乎心。简重俨恪饬于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0H 页
身。脂韦骫骳之端息于内。苟且软熟之态绝于外。确然自守。可挫而不可屈。可抑而不可夺。好善而嫉恶。苟贤矣则诚心许与。无间贱微。苟其不善则视之若浼。不饶贵势。望之毅然。若不可犯。而即之坦荡。皆知其仁心为质。成公文浚。是公莫逆也。常曰。见公严毅。不知公中心恻怛者。非知公也。平生不事著述。而于性理之奥。见解精到。侪辈皆推服。凡有肯綮。必来质焉。事亲诚孝。左右无违。王考年既大耋。夔夔侍奉。备极志物之享。佳辰令节。必设盛筵会宾客。称觞上寿。以娱乐之。世皆艳称。年逾不毁。执丧尽礼。祭祀必诚必慎。出入必告祠堂。区画奉先诸式。无非经远可守。与姊妹友爱笃至。诸侄之早失怙恃者。皆收育于家而教督之。无异己出。其治州郡。清以持己。庄以莅下。务在均役祛弊。痛以法绳。其强梗豪猾。不以毁誉为意。小民怀之。而奸猾慑伏。自筮仕初。屡蒙朝家拔擢。先考不安于心。每除一官。辄辞避不就。间或僶勉。而未几引退。及其晚年。益不乐与时俯仰。而顾家贫亲老。奉檄为吏者。首尾数十年矣。然而道有所枉。义有不合。则奉身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以是前后居官。未尝终数岁淹也。自癸丑以后。无意仕宦。退去田里。改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0L 页
玉之初。屡被擢拜。而自念衰疾。不欲周旋于班行。力求出外。其在银台。因 经席讲大学衍义惟几惟康章。进言曰。圣贤之教。无非切要之言。而两章之语。尤切于人君之体行。所谓静而后能动。定而后能安者。人心。必静然后其动不差而能合于理。必定然后所处者安而能不挠矣。若不能静不能定。则扰扰杂乱。心无所定。应事接物。何能得其中乎。几者念虑初动至微之处。于此不察。一有失焉。则流而为恶。康者安逸之谓。于此不戒。日渐偷惰。则不复为善矣。此圣人之所以为戒也。然人君必得辅弼之良。然后左右挟持。绳愆纠缪。欲得辅弼之贤。必辨别邪正。古之贤君。必亲贤臣远小人。岂无以也。又论典学之要曰。古人治己治人之道。具在方册。不读书。何以知其道乎。故欲修其身者。不得不学圣训。梓匠虽有才能。舍规矩则不能为。人虽自以为智。不知圣训。则无以为善。三代以后。御世之君。辅弼之臣。岂无资质之美。而其治效蔑蔑乱亡相寻者。皆不能知学故也。又论立纪纲之要曰。国之所恃以为国者。纪纲而已。纪纲立。然后百事可理。所谓纲举目张也。 国家纪纲之所以颓废至此者无他。人心一循私情。不顾公义故也。以此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1H 页
王法不行。公道绝熄。赏罚之紊乱。固其所也。此非特废朝时然也。其来久矣。至于废朝而其弊极矣。终为无法之国矣。今者 圣上反正。锐意图治。可谓千载一时。而近观朝政不振之形。犹夫前日。岂不寒心哉。因举循私蔑公之状数事。言甚切至。 上皆倾听。且陈郑相国澈己丑被枉之事。首尾详悉。请亟复其官职。时 慈殿下封书于大臣。大臣收议以入。则自 上命还出给。使入于 慈殿。先考为 启辞更入。则复还出给。先考因入侍进 启曰。 殿下非幼冲之主。总揽权纲。 慈殿何可并出命令乎。事之不足垂范后世者。决不可为也。郑公经世同入侍 启曰。此言极是。其处事亦正。出语人吃吃不已。及先考殁。为诗哭之曰。分明记得筵中语。正论端宜入墓铭云。 上尝临筵。语及先考。以未及大用。深加嗟惜。故月沙相公之诗曰。 宸情惜未用。士望恸无传。守梦郑公为文祭之曰。刚毅之姿。方严之气。正大之论。高明之见。其不可复见矣。向来奉檄。犹为西日。逮夫观行。爵禄浮云。出处之间。晚年益严。顾余平生所依为师友者。惟公与沙溪云。先妣资禀粹美。容仪才识。皆绝等夷。在室为父母兄弟所奇爱。及其于归。奉尊章。事君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1L 页
子。克敬克顺。抚率仆御。无不爱戴。恩逮媵姬。多有人所不能者。不喜芬华。不惑左道。阈内穆如也。人皆称妇人而有士行焉。湸闻祖考有美实。而子孙不述焉。是忘其先也。祖考无其实。而子孙饰虚辞以称之。是诬其先也。忘与诬虽殊。其陷于不孝一也。谨此泣血书其梗槩如右。以备立言君子有所采择焉。男通训大夫永川郡守湸撰。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遗事]
  
遗事[孙 翼相记]
公年七八岁时。先辈之客于同枢公者。饮席必命公起舞。叹曰福哉。申文景有孙矣。
十八。学于牛溪先生。先生每加称赏曰。此子忠信。不可胜用。游于栗谷,守庵两先生之门。两先生皆重之。栗谷与或人书曰。龟峰来短申应矩。余熟视而不言。盖公曾言龟峰之失于栗谷故也。守庵与牛溪书曰。申子方有骨力。真令门之陶铸也。
公为举子时。入场屋。见试官禁火侵扰。则折卷而出曰。士习伤矣。
己丑郑汝立狱起。 朝廷特召牛溪先生。时公与吴楸滩在座。先生以去就问两公。公以为不可赴。楸滩力劝行。及先生为丑正者所搆捏。楸滩常叹曰。申公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2H 页
识见。吾所不及也。士论携贰之后。一时士类。莫不在窠臼中。是非之际。未免好恶之偏。而公不偏不倚。凡有论议。断之以是非之公。虽浮谤横生。不少挠。世以此益惮公云。
公素与李泼兄弟友善。及泼背牛溪。论议诡激。公面数其过。仍告绝曰。吾不复见君。郑汝立叵测底人。君须慎勿与交。泼曰。汝立虽愚。岂至于是乎。自此公与泼绝矣。后汝立谋叛伏诛。泼等连累栲死。士林服公先见。
公宰任实县时。李泼老母居近邑。家祸之馀。生计甚艰。公以衙马驮粮馔以遗之。牛溪先生。闻而称善。
公尝过汉阴李相国。适李公子弟自外而入。有酒容。李公入内责之曰。申某之前。尔辈何可不敬耶。
昏朝时。公暂寓江上。一日秋浦黄公。与月沙李公。连日泛舟蚕头。翌朝。黄公过公所。公问其早出。黄公语之故。公正色曰。公以正卿。此时作流连之乐耶。非所望于公也。黄公怃然。不敢更交一言而去。
靖社举义时。延平李公欲探公意。屡候公。终不敢发言。其见惮于侪友如此云。
公事亲谨饬。年至不少懈。虽异宫之时。晨夕定省。寒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2L 页
暑风雨。未尝阙焉。郑桐溪蕴。侨居邻舍。谂知之。其后每语人曰。公之事亲。人所不及。望其仪表。可知为大人君子云。
公天性方严。论议正大。早负重名。为世敬惮。及至末年。 仁祖改玉之初。首膺拔擢。骎骎向用。玄轩申公。方长东铨。欲除亚铨。与之同事而不果。公亦自以年至。不欲与世周旋。力求外补。未数月而遽卒。士林莫不痛惜。守梦郑公。少与公为莫逆。闻公讣。叹伤曰。吾侪遭遇圣时。无所裨补。而赖公在世。庶几就正求教矣。公遽至此。岂不痛哉。清阴金公。亦尝曰。公非叔季人物。平生景慕之心。至老不衰云。
崔后亮问于尹公舜举曰。公犹及见先辈。使担当世道。孰能做事业。答曰。其惟灵川申公乎。气象岩岩。如泰山乔岳矣。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墓碣铭]
  
墓碣铭(并序)[左议政金尚宪撰]
成文简公以传家正学。教授于牛溪之上。成就弟子未易数。至若庶几如夫子所称门人加亲者。惟高灵申公最先进。公讳应矩。字子方。左议政文景公用溉之后。文景之父㴐。为咸吉道观察使。死节李施爱之乱。至孙汝柱。加平郡守。家庙失火。冒入郁攸不出。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3H 页
朝廷旌其闾。观察以下。皆以忠孝传家。考讳橃。以循良显。寿爵二品。世一口称厚德长者。娶海平尹义衡之女。嘉靖癸丑生公。天性方严。自少端绪已见。虽同辈。不敢以押进。十八。学于先生之门。先生一见。问其志。大加称赏。期以远大。又从栗谷先生。问业。一时胜流。皆折行辈与交。以道义相切磋。由是益有名。庚辰铨部举授内赡参奉不就。壬午中司马。自此谢诸生。不复应试。禔躬轨行。从容养重。不衒饰以暴人耳目。再为 王子师傅。皆不久仕。 朝廷擢用名行之士。超叙六品。授掌苑。出拜稷山县监。有所不乐。数月病辞。四年。除任实县监。庚寅弃归。三年。拜咸悦县监。又未久弃归。丁酉遭母丧。服除。拜刑曹正郎。移汉城庶尹。出为利川府使。壬寅。先生为丑正者所诬被罪。遂弃官归。杜门屏居者六年。久之拜忠州牧使。以亲老陈疏乞递。命换广州。明年秋。拜朔宁郡守。庚戌。 中朝有颁诏庆。普推百官恩。公以师傅旧劳。特授通政。上救弊十条。其言皆凿凿可行。拜工曹参议。亡何。又出为杨州牧使。升嘉善。封灵川君。初崔有源等。告 王子临海君谋逆。事甚暗昧。欲引公论所重者。以为后日自安计。藉公为说。遂录勋籍。公耻之。屡疏请削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3L 页
己名不许。乃遗子书曰。吾死后。若勋名犹在。以贲窀穸。即请命有司。痛辞官庇。以明吾意。否者。使余重获罪于泉壤也。癸丑。州有杀人者。借势权倖。反欧官吏。禁不得捕贼。公奋移公牒。国家所待以立者。纪纲也。今权倖先自坏之。国不亡何俟。所谓权倖。即贼臣尔瞻。广蓄鹰犬。嗾害公廷尉问。光海素重公。止夺职见释。叙为高阳郡守。丙辰丁同知公忧。服阕。例授勋封。尔瞻首发废 母论。廷议靡然。公叹曰。纲常绝矣。天地闭矣。向所以迟徊未去者。只以老亲故。即上章辞职。归忠清道蓝浦地。屡召不就。癸亥 反正。悉罢伪勋。公始改正勋封。除授刑曹参议。俄入银台。为同副承旨。序升左副。在职启翌弘多。同列皆叹服。病辞移授掌隶院判决事。出拜春川府使。言路以公不畏强御。听断平明。请仍之。 上以为彼此皆王民毋改。不得已遂行。在官遘疾。至十月二十二日卒。寿七十有一。后 上追思不已。临筵每以未及大用为恨。以其年十二月十一日。葬于杨州金村里先茔下申向之原。与淑夫人海州吴氏合葬焉。公凡三娶。初娶江原监司 赠领议政金悌甲之女。无子。再娶振威县令权大勋女。生二女。长女婿金就白。无子早殁。次适刑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4H 页
曹判书李时发。生二男一女。男庆徽。司宪府持平。次庆亿。司谏院正言。女适府使徐贞履。吴夫人 赠领议政缮工监役希文之女。自少称婉昵。及归得妇道甚。教子女御家众。莫不顺适。阖门欣欣无一异言。生一男一女。男湸永川郡守。能嗣家声。女适判书李基祚。侧室一男曰渼。湸娶知中枢府事李坰之女。生三男五女。男长必相。次翼相。次遇相。女长适别坐金光烒。次适士人具凤翊。次适士人李奎龄。次适士人申宗华。次适生员权世经。李基祚生三男六女。男曰星龄斗龄永龄。女适沈若汉。次适进士金弘振。次适申汝拭。次适金夏振。次适郑尚徵。次适金淰。公少负重名。自待不浅。盖公之高才远识。必将大有显见以行于世。而忌者与知者错。不能展素蕴。有识莫不痛惜。余与公幼壮同闾。夙慕风义。三世周旋。百有馀年。不惟喜公之知我。我亦自以为知公。寝门之哭。尚有馀晞。金石之托。每记成言。深恐有负于逝者。今也永川君。复申前请。大耋之年。固非文字之时。屡辞不获。略为之叙。而仍系之铭曰。望公之表。大冬严雪。凛乎若松柏挺立。 即公之中。理到义合。怡然若冰霰消释。弱冠抠衣。向阳之里。 曰师曰弟子。何异七十子之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4L 页
服孔子。 伊世遭艰。少试常迍。 若将待于皓天。终有感于苍生。 呜呼哀哉。是以为铭。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墓表]
  
墓表[吏曹参议朴世采撰]
故承政院左副承旨晚退轩先生申公讳应矩。字子方。高灵左议政文景公讳用溉之玄孙也。天资宏伟。年十八岁。谒牛溪成先生。先生问其志。对曰。窃愿从事于为己之学。先生大加称赏。常曰。此子忠信。不可胜用。朴守庵枝华。以书贺曰。子方骨力。真高门之陶铸也。又游事栗谷李先生。业益进。士友争附之。万历庚辰。以学行荐。累除至王子师傅。病免。 宣庙特命再授。既而 朝廷急名行士。 命超叙六品。由掌苑。出知稷山县。间历诸邑。丁母尹夫人忧。后莅利川府。会成先生被岭儒搆诬。遂弃官归。杜门屏迹者六岁。光海践阼。拜广州牧。乃上疏伸先师冤。未几。守朔宁郡。用国庆推恩。升通政阶。仍上封事十条。极陈救时之策。入历工曹参议。拜杨州牧。值临海狱起。公尝与亲友语忧之。狱既成。有欲藉公为重者。并录勋封焉。公深耻之。屡疏请削。不许。寻以州事忤权臣意。被劾下吏得释。久之丁考同枢公忧。时群凶议废 大妃。公曰。纲常绝矣。向所迟回者。特以老亲在堂耳。服阕。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5H 页
即上章归。宇(一作寓)湖西之蓝浦。光海趣召不就。 仁祖靖社。始克追罢勋封。拜刑曹参议。移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左副。会当 筵讲。多所阐发。义趣精深。因陈典学读书之功。又陈纪纲立。然后百事可理。其要在于明王法行公道。时 慈殿下特书廷议之。及议上。 上使还给直纳。公屡启言。 圣上当宁。 慈殿不宜并出令。识者服焉。复移判决事。出为春川府使。谏院请仍任。以重法理。 不许。乃以天启癸亥十月二十二日。疾卒于官。寿七十一。 上临筵。叹其不及大用。葬于杨州东板谷里某向之原。公凡三娶。金氏权氏吴氏。子一人湸寺正。世称趾美。女三人。金就白,李时发,李基祚。二李。并判书。公少既委己于正学。抱负甚大。行履谨严。论议中正。俨然不可犯。荐绅大夫。咸尊仰之。冀其早晚。有所展布者。及后不免为亲养。屡屈州符。然犹持以庄廉。利泽必及于民。去就久速。一裁以道义。未尝少苟也。最自牛栗两贤殁世。学绝道丧。公遂与金沙溪长生,郑守梦晔,赵风玉轩守伦诸公。嗣守不怠。为士林矜式。学者往往互益焉。韩久庵百谦。常论栗谷四七说。多失其旨。公为之痛辨。又与成沧浪文浚。讲太极五行之说。义益明当。以故 宣庙末。
晚退轩先生遗稿附录 第 185L 页
因天灾。 命朝臣荐士。李相国恒福。以公及沙溪应旨。及公殁。郑公诔曰。刚毅之姿。方严之气。正大之论。高明之见。逮在观行。爵禄浮云。出处之际。晚年益严。金相国尚宪铭曰。望公之表。大冬严雪。凛乎若松柏挺立。即公之中。理到义合。怡然若冰霰消释。弱冠抠衣。向阳之里。曰师曰弟子。何异七十子之服孔子。呜呼。此可以观公矣。昔胡文定公论龟山后事。乃举陶靖节一语。仍谓世人以功名富贵累其心者。何处更得如此气象。其或尚友古人。或志在天下。虑及后世。或不求人知而求天知。皆所谓心远矣。繇此论之。公虽始以为国家虑。横被外至之荣辱。已辄见义远遁。翛然无求于世。其视龟山所处。尤当有光。而况尚论之士。推本源流。必乃归之以坡山法门高弟。然则所谓升堂睹奥者。又非可以专让于龟山矣。其亦盛哉。世采。通家后生也。谨因公孙副学翼相之请。撰次所闻如右。以俟百世君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