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x 页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
  
悠然堂自题。寄李汉阴。(德馨○二首)
拙夫新卜筑。自喜近溪湾。轩豁要迎月。篱疏为见山。青云那梦到。白𪆽共身閒。门外留车辙。苍苔破旧斑。
老鹤冲天畔。双龟饮碧湾。引渠皆美水。负郭亦佳山。自适方为乐。无营却是閒。一堂成午睡。不怕鬓丝斑。
大枝斋舍壁上题
落日深山独倚楼。天涯心事正悠悠。临行不觉重回首。霜露邱原又一秋。
仙游庵
仙舄何年住此山。至今遗躅想云坛。春归花落浑无赖。千丈岩高井水寒。
留衣庵
洛水花山眼底明。昔人衣钵此留名。祗今岩上苍髯老。月挂疏枝丈室清。
  附次韵(西厓先生)
 依旧山前夕照明。留衣人去只留名。想应宴坐观空日。赢得飞花满太清。
悠然堂。次荣川倅李(浣)咏梅。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0L 页
物外清标庭上坛。不随炎冷盛还残。诗人莫浪分高下。骨格须从雪里看。
寄金勿岩道盛隆
受气从来病太柔。每于刚上着工夫。变化可能容易做。如今十载尚依初。
惠山城(在昌原孤云所生之地)
石堞层层枕海头。荻花枫业满长洲。孤云无迹秋天远。片月沧溟万古愁。
鼎津用前韵(在宜宁。郑湖阴别庄在近地。)
洛水溶溶大野头。翠岩高起白沙洲。风流第宅今安在。多少行人不尽愁。
寄洛中诸友
岁暮终南雪意寒。几回相忆路漫漫。龟岩溪水鱼无数。归及春风好把竿。
别审仲
秋月西湖醉扣舷。满襟清兴梦依然。今宵转觉离怀恶。照壁青灯冷不眠。
癸巳贼退后
宵寐乍惊难着梦。昼眠方极不成吟。喜闻京阙妖氛息。日月分明汉水阴。
送金柏岩(玏)赴 召亚铨(甲午)
海天经夏阵云高。一路遗墟已没蒿。恢复必须求善策。为言修德胜干旄。
在长命次赠张山甫
客窗寒夜悄无欢。片梦时时到故山。风雨满天身又病。不堪分手向西关。
闻庆道中。次赠张山甫。
湖岭东西路欲分。短鞭遥指乱山云。荒城落日行人绝。雪壑溪声处处闻。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1H 页
次别韩方伯益之(浚谦)
芙蓉台下绿杨途。送子因倾白玉壶。可惜梅花飘落尽。夜来风雨满江湖。
菊潭赠郑愚伏(经世)
天阔沙明霁色新。一江风月滢无尘。相逢不识休官去。争道桥头觅句人。
  附次韵(愚伏)
 世事无穷与日新。吾身元是一微尘。凭君莫道休官勇。十载浮名误了人。
题金柏岩东浦书堂十六景(庚子)
一派溶溶水。源从太白来。横分平野去。长绕乱峰回。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1L 页
却爱新妆澹。谁教净练开。芙蓉杂裳客。便欲取衣裁。
     
(平江铺练)
月映溪亭澹。风含水面清。动听环佩合。平看玖瑶明。不教工雕琢。谁论价重轻。时从鸥𪆽至。容与濯吾缨。
     
(小涧涵玉)
梅落孤山后。胎仙伴主翁。高飞非报客。清格似驯笼。唳月澄湖夜。盘云碧岫风。岂云忘饮啄。不与野禽同。
     
(孤山别鹤)
初因虏弦散。何处暂栖迟。渚雨犹堪骇。芦风揔入疑。影清霜落后。声急月明时。到底秋菰足。高飞孰网施。
     
(寒沙惊雁)
峰接陶山耸。月从东海生。光因暝色至。影入远郊明。村树分烟散。溪流彻底清。夜吟谁与和。天外鹤孤鸣。
     
(文峰涌月)
无心云一片。山色共峥嵘。入夏奇峰秀。当晴素练横。依俙妙画格。怡悦閒人情。时至成霖雨。不徒洗甲兵。
     
(烽岫飞云)
断岸高千丈。苍髯老百年。清风自凛若。暮雪更骚然。易起昏昏醉。难成夜夜眠。浪吟穷胜赏。不必灞桥边。
     
(松崖密雪)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2H 页
嫩叶因风捲。长枝得雨摇。霏微春暮月。萧洒夜初朝。落絮飘犹远。流莺语更骄。过川人不识。携杖独逍遥。
     
(柳堤疏雨)
昨夜芳洲雨。和烟嫩草长。任牛忘远近。弄笛欠宫商。野晚声声缓。风吹曲曲忙。怜渠存至乐。不入是非场。
     
(渡头牧笛)
川渠长混混。禾稼自芊芊。汗土忘劳只。歌锄且勉旃。祗缘伤督赋。多是祝礼年。谁采民谣者。须将奏 御前。
     
(浦口耘歌)
山外行程远。郊头照夕阳。人从断桥迥。影落碧波长。赢得江湖兴。宁知道路忙。何如紫陌上。终日走遑遑。
     
(断桥人影)
云锁千寻寺。风传十里钟。月堕江晓色。木落岳秋容。过夜惊魂梦。令人起懒慵。遥知禅入定。趺坐对苍松。
     
(古寺钟声)
我爱濂溪说。尝称君子花。淤泥处不染。通直净无瑕。雨歇初香动。风吹老叶斜。澹然池上坐。待看月光加。
     
(临池赏莲)
千载濠梁趣。谁能更得之。人忘垂钓饵。鱼乐戏涟漪。云影徘徊处。柳阴溶漾时。石头清坐久。鸥𪆽惯相随。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2L 页
(坐石观鱼)
何处幽怀畅。南台远眺时。山鬟横缥缈。江带去逶迟。广野长烟尽。疏林倦鸟飞。北辰遥入望。中夜却忘归。
     
(南台远眺)
何处成佳趣。晚登西岸时。湖光清更好。沙色白尤奇。除鹤无嘉客。非梅孰旧知。须臾明月上。莫是玉京移。
     
(西岸晚步)
题僧轴
退翁诗在古庵中。埋没年来字半空。归语山中诸社老。亟收尘翳护纱笼。
秋山闻杜鹃
春山闻汝已沾衣。何事秋林又乱飞。莫近愁人窗外哭。往须啼劝海夷归。
雨后睡觉
雨馀残雾捲前峰。涧树丹枫澹澹容。山客不知人世事。觉来儿报粥新浓。
次权达夫(浚)
脩竹千竿拥一家。过秋庭菊亦芳华。归来永夜山斋静。入耳依然数曲歌。
送仲宪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3H 页
未见皇灵畅。徒闻海贼骄。阵云高入夏。檐雨苦连宵。梦绕花山远。愁缠汉水遥。此时君又去。书榻更寥寥。
赠仲宪
久别才相见。依依梦里如。吾衰欢意减。君病泪痕馀。天地来秋色。关河走羽书。皇威应服远。从此可安居。
送安典籍(彦优)
涕流常慕贾长沙。时事关心感慨多。归去海山须着力。帝轩当动指南车。
春暮
天边夕照映红霞。鸟自飞回柳自斜。春去何山愁不尽。任教风雨落残花。
悠然堂
倦鸟閒云暮暮情。知音千载有渊明。一从会得悠然趣。藐视人间五马荣。
甲午夏。闻孽弟(祥贤)讣。(四首○壬癸间乱瘼方极。祥贤就食于外舅尼山任所。因病死。)
夭死真堪惜。他乡更可哀。那知糊口计。反作丧身媒。风雨迷桑梓。仪刑弃草莱。何时通道路。收得旅旌回。
旅榇今何许。人言可信疑。还真知几日。收骨更伊谁。欲问云天暗。思归月色悲。孤魂招不得。独立泪双垂。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3L 页
陇宿三年草。庭枯二载荆。弃捐年少弟。伤痛病馀兄。汝死应无救。吾丧孰尽情。独垂双鬓泪。和雨到天明。
别离千里外。思想半年馀。日望恢前业。犹来返旧居。汝亡长已矣。儿在复何如。池草年年绿。悲怀不可除。
次御使韵。送别安东伯。(三首)
生平只许寸心知。君子之交淡若水。秋风正值别离时。何处更得平安字。岂缘身远有遐心。士固当为知己死。(惜别)
有铁可刬对马峰。有石可填渤海水。目中不见用力人。耳边岂堪闻和字。为义为利世不分。死国死和为等死。(伤时)
雨馀轻风捲青山。薄暮孤舟横洛水。不以渔樵晦踪迹。悔向尘埃累名字。何夕何日洗妖氛。此友此楼同生死。(写当日映湖之景。且自道。)
过文节公金(淡)古宅有感
老木颓垣古苑空。病蝉衰草夕阳中。尘生东阁风流远。谁识高名满大东。
次金守愚(允明)长歌韵
不尽寒宵不尽歌。君歌歌罢我歌歌。贾生恸哭徒为尔。只为樽前歌此歌。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书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4H 页
上西厓先生
冬阴日益严凝。伏惟侍履动静万福。陶山文集纂集已久。月川诸丈以序文属先生。意谓已成。而近因士友似闻先生退托而未就。鄙生无知窃有所惑焉。孔门诸弟各记言行。圣人盛德。足以昭示后世。微曾思二子有以继述。则其传授心法。未必不为子夏诸门人所误。而道学宗旨。或几于不传矣。紫阳先生继往开来之功。不待人言可传。然必须勉斋诸公为之记行发挥。然后先生平生用功次第。造诣精微。灿然可见。而江西之说不得以乱之。然则孔门之不可无曾思。朱门之不可无勉斋。犹天地之不可无日月也。东方著述。始于新罗。盛于高丽。而未尝知有理学。丽末诸君子亦有一二有志于斯学者。而其所造则不可知。本朝儒先诸公。勇进可畏。而皆不幸不至大成也。惟我退陶李先生一生事业。可质诸考亭。而其东吾道而成始终条理之功。虽谓之海东孔子可也。文集之成。适会先生閒居之日。或者大其欲扶护斯道而阐明之也。若曰负罪于时。何敢复为吾道谋云。则鄙生之惑滋甚焉。祸福在天。不容规为。任重道远。不可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4L 页
少懈。既以道学为己任。则死生当不入于心。宋人之攻晦庵甚酷。既以伪学为题目。又以聚徒讲学为罪案。然晦庵忧道爱学之诚。未尝暂弛。门人以微服过宋为勉。则答曰虽悬鹑百结不可免。犹且讲论不撤。今世之为先生罗织者。不一其辞。然未尝以道学为禁。则尤不可以此为说也。先生当以扶持道义于一国抢攘之际。培植纲常于万事瓦裂之后为心。而以绍遗绪。明斯道为任。不当复有所云云也。如别有一端道理。必不可为而必欲让与他人。则非鄙生之所敢知。愿垂教焉。
答西厓先生
贱弟之还。伏承下谕。就审停废西行。又有孩儿之恸。不胜惊虑。曾有一乡人语先生去就于鄙生者曰。 上有恩命。因山卜日。而一二知旧以书勉起。先生安得无行。鄙生答之曰。出处自是大节目。先生当自有权度。岂容他人劝勉。昔汉王欲立六国后。张良数王所不能而止之。如放牛归马等事。若勉强行之。亦岂大度所不能。良意以为汉王之时。非成周之际。故有所云云矣。先生如欲行道于此世。吾当数先生所不能。虽仆更不可终其说也。司马温公居洛十五年后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5H 页
方起赴朝。其所雠怨散退殆尽。公下手设施。罢介甫新法如救焚拯溺。故能大慰四海陶冶之望而克终令名。今时则不然。举足一步。增一罪名。先生岂肯纵一苇于千层风浪之上乎。遂与乡人辞矣。温公一说。非偶发于一时。愚蒙所见实如此。欲因以质之左右。而山中无书籍。不能深考温公事迹颠末。措语之间。恐先后失序。故未敢发也。而眷眷之思。未尝少弛。然鄙生微诚。岂足以动至人无梦之梦乎。岂先生出处大关时运。有所必现于宵寐之间。冀有以省察之耶。适以事还荣川。姑以此先禀焉。
上韩巡察使
伏以相公当国家危急之秋。典一方节制之任。务集群策。期办大功。汉官威仪。父老泣下。军中一韩。西贼寒心。恢复之期。岂不在玆乎。第以其任专者其责重。愚生过计不能无憾于大度也。相公夙夜揆度。三五申令者。鍊军卒也。择将帅也。营屯相望于境上。防守不撤于要害。将帅不可谓无人。军卒不可谓不多。相公何惮而不一举乎。劫寒深缩。贼势日孤。暴露途中。军情已老。过此一朔。粮益尽师益瘁。凝冱渐解。蜂虿肆毒。则虽有智者。恐无以善其策也。夫兵凶战危。人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5L 页
所恶就。自古议征伐者。不能无异议。断之不断。成败分焉。是以晋帝取吴。独决于推枰之手。唐宗伐蔡。同谋于一二之臣。未闻取道谋而能攻贼者也。閤下咨询不耻。尚欠夬决。愚恐閤下刚果之气。或不如优容之量也。方今攻伐之策。莫善于夜击。而惟知道里曲折者。可以有为。传檄咸昌山阳之兵。以为先道。部署将士。刻日举事。某将某地卒若干。攻某门若某栅。计其巢穴。定将分付。炮者射者。各有其列。棱铁棘木。亦有其具。束薪抱火。无不整备。鼓角吹震。万弩齐发。閤下拥众在后。截断溃散之路。则李愬雪夜之功。不足办也。说者以为上下之贼不衰。不如审势而动。惟此一言。终始误事。留贼不讨。以至于今。龙湾岁暮。取日无策。虏中俘囚。连臂何人。此非臣子爱一死却步之时也。况歼此小屯。乘势长驱。则又安知狄人不下于田单之一袍乎。伏愿閤下早自决也。且士子倡义。相应而起。足见国家培养之盛。虽不能斩贼收馘。日有所献。抑亦为主张公论。诚以公论不行则正气不张。下气不张则邪议自恣。江原一路。举为倭贼之薮。咸镜之人。至卖吾君之子。岂非正气不张之一验乎。惟彼狂简年少之辈。率多过激之论。聚军缮具之际。或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6H 页
有侵公之弊。惟愿大度包容。不宜分公私怀物我也。况讨贼公也。既以公心为公事。则主公道而伸士气者。但当与之指挥而奖成之。不须取此而与彼也。伏惟閤下于义兵。无策不纳。有言皆从。其于劝勉之道至矣。第闻曹生陈策之书。未见优纳。弊乡乌合之卒。传令还公。此等举措。似不出于相公之手。愚生之惑滋甚焉。况安集既是王人。则但当与之协力。不可有所相挠也。愚生无所知识。何有于成败之数。尝闻韩愈赞中兴之德。必曰惟断乃成。诸葛论讨贼之道。亦曰恢弘志士之气。敢以二说。终始反复而不惮烦也。惟閤下裁度之。
上都体察使李(元翼○乙未○在省邮时)
伏以本驿居庆山清道之境。终始为贼路。其荡覆之状可知。而其于苏复之策。犹有容力之地。则安可束手坐视。任其凋残而莫之恤乎。散亡之卒。稍稍还集者凡十驿。无种无牛。春不得耕耨。四顾礼稔。而自无甔石之收。则安得无逝去适乐之心哉。且以峻岭长谷之间。素无水田。咸愿移就便好。苟延馀命。生喻以设邮本意。不可轻改。时仅因存。而百役所聚。一无可堪。苟无慰悦资生之策。则恐难久絷其手足也。顷者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6L 页
以马位免税一事。冒陈疏章。而地贱言微。不足以动紸纩之听。居常悯默。窃有反牛羊之意。相公不待辞请而直许蠲免。孰不感戴相公之盛德也。相与苟保朝夕。冀蒙毕惠。则生之所谓苏复容力之地。顾不在此耶。玆具数条。冀垂一察。一。苏复之策。莫急于作田。而十驿无一牛。藉耒起土。何以为卒岁之资。愿特许免贱许通告身十许丈。俾募牛只。用食其力。则亦苏残之一策也。一褊裨之辈。侵暴愈痼。其到驿也。先责供馈。次求邱史。一有违忤。刑杖随之。弊驿自釜山摆拨之路也。立而传命者。犹且驱使从彼。而阙于传命。则又有阙传之罪。其何以堪之哉。 圣明有教。朝廷有令。监史有禁。而恬莫之徵。诚可寒心也。伏愿更加严敕而绝其弊焉。
上唐将刘綎
将军提师远临。涉暑而寒。良苦良苦。夫东方孑遗之民。获保今日。以偃仰食息于覆载间者。秋毫皆 圣天子及将帅诸公之德也。凡有血气者。孰不愿以箪壶迎于路左。以效其微诚哉。然其钦艳之无已。叹服之不止。信之如父母。仰之如泰山。咸欲感戴而不能自裁其情者。独于将军为至。焉其意岂无以也。盖天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7H 页
子命将出师之时。小邦之人。莫不欢欣踊跃。咸曰徯我王师。王师渡江之日。即我再生之秋。相与喜贺之馀。又不能无忧惧焉。于是君子小人。各有议矣。小人者曰天子明见贼情。不在小邦。而小邦之民。先为鱼肉。以为待贼于门庭之内。孰若捍御于藩篱之外。且彼氓亦朕赤子。是以远劳王师而不惮。然将帅之仗钺而东也。亦复有知天下之大计而能体 圣意者乎。古之为将者。或以小成沮大谋。或以讲和误大计。能无此二患者。周有吉甫。汉有卫霍。唐之李郭。宋之寇准,李纲数人焉而止耳。今之专阃外者。出于上计则天下幸矣。小邦苏矣。如其不然。中道而归。誇以为功。误于求成。重贻后患。则今日之王师。不如毋来也。君子者曰天下事。不患无臣。患无君。既有圣君则岂可无良将哉。方今中国治道无阙。固非外夷侵侮之时。而翘楚之将。鱼鳞杂袭。其间必有奉天命致天讨者矣。既以平壤之贼才见汛扫。而汉阳之幕。已为乌集。波既涸之鲋。肉已寒之骨。薄伐之功。迄亦可休。而天下之忧则犹在也。盖贼势甚炽。非一战可却。贼情甚谲。非一和可平。而诸将或有以为贼尽而返者矣。或有从其请成而退者矣。不幸中于小人之所料。诚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7L 页
可痛也。将军以天下大计为己任。而不以小成为幸。深知讲和之非不为邪说所挠。屹然独立狂澜之中。尽力式遏滔天之势。知进而不知退。屡危而无所沮。所谓奉天命致天讨者。非将军而谁也。至于勒卒以律。不为侵暴平民。奉己以约。要与最下同苦者。特其馀事耳。此人心之所以不谋而同为仰戴者也。虽然师难聚而易老。机难值而易失。反此凶徒冻缩之时。粮饷乏匮之日。克期歼灭。以树大功。以毋负吉甫以下数公之为者。岂非计乎。呜呼。书生技短。虽未效于先登。有笔如杠。请大赞于勒石。敢呈不腆之资。用寓无穷之祝。
上刘綎
狂贼倔强海岛之中。睥睨天下之大。不知天日不可射。而乃敢弯弓拟之。其凶慝之状。蚩尤以后所未有也。天子明见万里之外。以为其志不在小国。而其势非小国所敢当。于是发周王膺徵之怒。恢唐宗独断之智。选良将拣锐卒。器械在前。粮饷在后。毋安于却退之小成。不陷于讲和之邪议。其睿圣神武亦何愧于汤武哉。将军胸藏万甲。智出千人。吉甫之文武为宪于万邦。韩范之威名素慑于夷虏。允合长子之称。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8H 页
毋负帅师之责。夫贯盈之罪。上天所殛。无名之师。一战可服。以 圣天子临一独夫。而二三贤将。相与协力攻取于其间。则迅扫廓清。当不烦再举矣。然淹留至今者。岂非养力蓄智。待其机而发也。天日已寒。雨雪已霏。旌节欲冻。米菽或匮。虽是孑遗之民。气疲力竭之致。忍闻王师庚癸之呼。而百里之间牛酒不至者。其可不惕然悯郁于心乎。生腐儒也。技短拔蝥弧。虽有愧先登之勇。诚深献箪食。窃愿效迎师之礼。敢以薄资。用展深悰。
上巡察使(洪履祥)
伏以当今之势。莫急于保民。而閤下为政。常切于抚恤孑遗残命。孰不感戴盛德也。第密阳一路。摆拨之设。不能无起怨之端。岂閤下偶未之思也。閤下虑侵扰平民。则令以牙兵官属为差。然此时郡邑安有所谓牙兵官属者哉。纵有之。亦莫非南亩力穑之民也。虑弊及众人则令以三名为更代。然一刻之间。传命叠至。决非三人所可支也。舍我穑事而奔走于道路之上。群聚街歧而送日于𨀣望之际。此岂此时此民所可堪哉。若曰军国重事不可缓。閤下当驻节于玄风昌宁等地也。其所以重移钺轻贻弊者。岂閤下为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8L 页
政之本意乎。况窃观其所传者。则可缓者常多。而可急者常少。愿閤下试取传报之革而阅焉。今日而达。有何所益。明日而达。有何所损乎。欲快吾闻见之速。乃夺民耕耘之时。不耕不耘。将至失业。一夫不获。古人犹若推壑。今之失业者。岂止数十人哉。宜君子之动心也。至于礼角设站。尤非所急。自昌宁而传者。只天使一行。而其行也尚远。为此聚军立待。不亦劳乎。此地人民之小。大小所知。以小民责苦役。其冤可想也。生以腐儒充末官。为儒已老。为官日浅。闻命奔走之习不熟。慷慨伤时之志未已。且恃閤下之容量。而敢陈缕缕焉。伏愿閤下不以人废言。而特命除祛此弊。幸甚幸甚。
上安集都监
伏见屯田事目内。驿路则察访专掌措置。团聚驿卒。劝课耕种。其于苏复驿路。意甚盛也。察访虽无状。敢不竭尽心力以期其万一之效哉。江左驿路。自自如而上。次黄山次省岘。自如黄山俱没贼薮。而省岘免于陷入。则其苏残起废之策。犹有容力之地。而凋残有百废。振起无一术。若无别样措置。虽欲团聚。谁复安居。虽欲劝耕。谁能乐业哉。兵戈饥疫之馀。散亡之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9H 页
卒。亦有稍稍还集者。并外驿将百馀人。而马则只有羸老五匹。不久颠毙。则将何以备立哉。春间报巡察使。分给并作之谷。人种斗许。朝廷有马位收税之令。无恒心产者。皆有溃散之志。将此曲折。冒陈疏章。愿蒙蠲免之惠。而地贱言微。安得以动黈纩之听哉。惟愿陈告快施之耳。别具三条。冀垂一察。玆所谓得之则生。不得则死者。若以不可以不从。察访虽欲承命效力。更何措手着脚哉。一兵使防御使助防将及诸镇将士。各有管下人。犹足使令。而必欲驱使驿卒。远处传书。必责于驿。前人不返。后令继至。小有不及则系累妻子。何暇安坐而作业哉。伏愿别为科条。当路过行时外。勿令横侵供役。亦安集之一策也。一。置邮传命。莫急于立马。而责立马于此卒。无异求于唐肆。宁有可得之理耶。伏念诸岛之马。多致空老。若抄许数十群。则收无用为有用。而亦苏复驿路之一策也。一。团聚劝耕。非谷不可。而本道凋耗已甚。不能遍救饥氓。继给军粮。况能推其馀于驿卒乎。愿以湖南之粟百馀石。特许题给。则用以救荒。用以为种。不失本数。留为元谷。实苏残之一策也。生伏念当今兴复之策在一州。思苏其一州在一府。思苏其一府。至于一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499L 页
县一驿。莫不皆然。则何难于兴复一国哉。然言不取信于人。策不见用于世。则虽欲有为。何能为哉。玆敢缕缕。不任悚仄之至。
上义兵都大将兼右兵使金(沔)
少时得闻先生怀抱道德。栖迟林下。无闻达之意。有自得之乐。窃愿从游于寂寞之滨而不可得。则居常以为恨。不幸 国运中否。夷祸孔棘。天理泯灭。人类歼尽。纲常之道。将并与国祚垂绝。先生扶我起师。挺身赴难。能以一旅横当贼路。于是果知先生平日所自养所抱负为不凡。不特为狂流中砥柱。抑亦为纲常立赤帜也。自后提兵乡曲者非一。而皆自先生倡率中做成。其有补于匡济。何可量也。近者似闻上道之兵。或多被人诋毁。备边司至以优游自便目之。在义兵恐必有自取之端。而兵以义为名者。可不知自反而自勉哉。窃念国家之有义兵。国家之不幸。亦国家之大幸也。国家纪纲无所坠。风俗无所污。守土域者固其锁钥。任攻讨者勇于公战。扶颠持危。各得其职。则亦安用义兵为哉。兴师起兵。不出于朝家命令。出于草野之人。则事在不获已。而实国家之不幸也。至其主张公议于一国抢攘之日。培植纲常于万事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500H 页
瓦裂之后。使小民有所恃而不叛。志士有所赖而奋力。其所用功。不但在于赴斗攻略而已。则虽谓国家之大幸亦可也。顷者江原一路。举为媚贼之薮。咸镜之人。至卖吾 君之子。向使二方曾有一介男子。倡义纠率则必无此患矣。然则义兵似不可忽。而未闻在上之人。诱掖奖劝。以成其事。而或反加以不善之辞者独何也。盖狂简之子。不能危行而言逊。慷慨之士。类多奋说而激论。语侵武弁则武士不自安。论及阃钺则阃帅不能容。以至调兵缮具之际。或有侵公之弊。文移往复之间。必多相较之事。转辗相仍。遂成猜疑。国贼未除。私狠乃作。造讹兴讪。必欲相轧。岂不寒心哉。异时人心渝风俗污。大小乏忠厚之量。中外炽攻讦之习。惟徇物我之私。不念国事之误。朝著多是非。草野无公论。乱离既瘼。此弊犹痼。噫人有娶孤女。或招挝翁之谤。一里同姓名。难免杀人之诮。念我一道。素秉礼义。儒贤迭作。世称邹鲁。而今者又被先生裁节。则想无如上道所云者。先生既专阃职。仍总义旅。天眷所隆重。士望所仰属。献替则君心可回。布令则俗习可祛。周旋矫救。使君民上下。各尽其道。然后一世人心风俗。将与再造之乾坤。咸就维新之域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500L 页
矣。先生诚能开陈委曲。上以释慈母之疑。教诲丁宁。下以草不中之弊。使道内士子之举。俱不受人指点则幸甚幸甚。且今贼势之挫。不如年前之横。箕城大捷之后。我气自倍。而列阵相望。惟待唐兵之至。不为尽力于讨捕。此愚生之所未晓也。古人期无以贼遗君。今也不惟遗君。又以遗上国。古与异矣。过此一朔。军粮益耗。兵力益疲。唐兵虽至。亦将奈何哉。伏愿合谋诸将。乘机进取。毋令此贼假息游魂于方域之中。岂非计乎。诸将徒患天兵支待之难。而不知以分内事。让与外人为尤难。不亦惑乎。军情至此。方知讨贼而生。不讨而死。有能以义驱策。则必不如曩时之喜溃。此正用兵之秋也。一举荡扫妖氛。则唐兵之供。不足虑也。惟先生图之。生方持服衔忧。而不可以一己之戚。忘国家之急。其私忧过虑。又有大于上所陈者。而君门甚远。野迹甚微。蝼蚁之诚。无路得达。徒自痛哭之馀。每遇大人秉兵权者。未尝不献以狂策。况吾先生素所钦仰者乎。情迫辞滥。不知所裁。无任悚惶之至。
与李实之
前书照否。凡临民之道。当以慈详恻怛为心。不须以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501H 页
遇事勇决为贵也。兄尝以为君子不可违道干誉。此言诚是也。然招怨速谤而以为道者。吾未之闻也。兄自少从游师友。閒于勤谨和缓底道理。亦既饱闻而力行矣。何乃处事乖当而贻朋友之羞耶。人言近来官吏藉威。强取民女。小民糜财。滥作无益。疆域之内。愁叹不绝。衙门之外。苞苴盛行。愿兄加察。勿惮于有则改之也。
答德川院长
向者僧传尊书。足慰恋慕。而不持复书径往。恨山人没人意也。即惟佥况益佳裕。鄙人到此。伏闻诸丈修举前贤旧业。每念此时何以能办大事。愿一进仰观惜布规模。追想武夷高躅而尚不果。甘受俗吏之嘲。可愧可愧。鄙县为校役之需。暂开铁矿。力微取少。用之已尽。巡道之令。久未奉行。惶愧益深。若以薪铁为纳。仅当取足其数。愿商量报教何如。鄙虽无状。粗知学宫之事。不可分彼此。但当尽心为之。俟山坳雪消。一溷清界。
寄延祖
 存心。  养性。  持敬。  主静。
请于师长。作中字附诸壁上。日夕体究。且问师长曰
悠然堂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501L 页
心是甚物。如何而能存。性是甚体。如何而能养。圣学多端。何以必欲持敬。人生日用。多在动上。何以必欲主静。诚之用功。情之所发。亦宜潜玩问辨。大槩为学。必要于身心上有切要工夫。不然虽究天人之际。谈性命之理何益。汝以蒙学。师长有教。必不能声入心通。今日问之。明日辨之。不嫌其迟。必期滢然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