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6H 页
祭退溪李先生文(辛未)
惟我先生。志求大道。心传绝学。研几极深。进进弥笃。龙门主敬默绍心法。云谷千言。独得正宗。指义有的。倡我大东。徇道以行。进退时中。晚岁婆娑。丘林至乐。道德之蕴。文章之实。蠡测未周。焉敢容说。小子不肖。蒙劣无知。窃自兴慕。愿为依归。在去年夏。近侍岩栖。承颜月馀。获蒙提撕。私心自幸。庶几卒业。去而奔走。愧负立雪。瞻望几席。久违函丈。山颓不意。遽失所仰。未再及门。仪刑永隔。坠绪茫茫。痛号何及。且延时月。未伸哀奠。今来伏哭。以菲羞荐。拈一瓣香。终天罔极。庶鉴卑衷。昭玆歆格。呜乎痛哉。
祭金戒之文(乙亥)
呜乎我友而遽至于此耶。以君超绝之资不二之志。使之卒得以成就造诣。岂不为斯世斯文之益。而乃使之不幸而夭者。未知天之果何意耶。天之于君。不徒使之不得究竟其志。而使其母无所从。使其妻二十而寡。子生七月而孤。其欲使斯人不复为善耶。其亦毁命物祸福之道。而造化予夺之柄。不得以自擅耶。在昔颜回之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6L 页
短命。孔圣之所恸。仲通之德完命亏。程伯子之所惜。而俱至三十。又孰有如君之短折。将末世气化之不足。不能保护善人。而听其自生而自灭耶。以理推之。人物之生。杂糅者常多。而精一者间值。君之所禀。其得所谓气之精一。而数之局者欤。呜乎。君有异资。清明不渝。君有异志。早正向趍。觑君胸中之所存。固已知其无褊吝系累之拘。察君言行动静之微。亦尝服其不践不言。而身必循乎规模。至于讲学论理之际。能愤悱究验。而必求古人言语之外。既覆一篑而进。而发轫乎千里之途。虽或以天资之高。而失之容易。旋渐用力于精密。盖不沦于俗学之卑。而亦不立异于凡流。视其中如金石。知义理之悦心。若啖蔗以无斁。气雅静而端逊。心不怠而不迫。况诗章机轴之峻拔。脱荤血脂膏之陋习。深慕渊明晦庵五言之韵致。愿求得乎真澹之实。以如子之妙龄。而能造君之所至。能定君之脚跟者。自我观之。当求其比于古昔。使得天假之年。而玉汝以成。其所进就。殆未可量。而绪馀畜发。又岂止于自淑其身。顾乃夺之亟而使不得延古人短命之命。痛天道之薄于斯人。呜乎。子之先考大人。有美志懿行而莫克寿。人谓君为之子善人。宜有其后。不意以君之无兄弟。而亦至溘然。使为善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7H 页
者无所劝。而为恶者益无所忌。言念及此。安得不使我恸哭号天而不已。呜乎。仆之于君。不徒同声而同气。生同邻曲。壮为莫逆。既臭味之相符。又所向之同辙。我于君有数年之长。而自髫年相惯乎肩随。仆之性自知有褊轻狭躁之大蔽。而君不鄙外以弃之。契谊金兰。情若埙篪。每合堂同席。而精神肝胆之相照。思古人与之为期。仆有所得而不敢不尽于高明者。乐君之心明而气虚。君有所疑。或不耻于询荛者。亦喜吾之倾倒而无馀。一相见而必有一般之异闻。不欲一日以相离。时承针警。亦有以切中自己之病。盖心不敢友而愿为之师。期此乐以永好。共料理乎陈编。虽所至有高下浅深之殊。盍相勉于盖棺之前。顾君之爱我。每叹余之多病。不得专精于讲研。若愚昏陋窃。常窥君资质之高而见处之日进。固自以为不可及焉。嗟乎。孰谓病废不进之身。反得无𧏮于世。而坚健有为者。乃不得乎少延。呜呼。仲夏庐江之栖。我与汝直而同访。江月三更。养浩之上趣。不言以相谕。聊相与为俯仰。逮翌朝之开论。益叹别后之精思。谓当读乎小学。以立初学之范规。曾未几何。君自周村而来兹。匹马飘然。过我衡扉。临分约以速还。以相订乎近日之所疑。呜乎。孰知冲和之遽竭。而鬼神之莫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7L 页
助。奄一病以莫医。又岂意太极之讲未了。率性之辨未莹。而前日别时之言。乃为永诀之辞也。呜乎。自今以后。吾寡陋而谁豁其钝滞。吾有疑而谁析。过谁我砭。吝谁我刮。伯牙之弦。谁会峨洋。谁运风斤。以斸鼻之垩。山堂秋月。静室焚香。相对无言之乐。已分其不可复得。顾念平生相与之意。已矣冥漠。然则余之哭君。岂止为交亲之哭。朋友道之哭耶。第闻君之临绝。不忍忘亲之意。恳恻。怀慕亲至痛之心。又令葬之以无椁。是则君之孝思至死而不乱。可知吾友平日之所养。庶慰余之恸惜。当夫君之始病。余固以为宜速得乎勿药。及闻沉笃以难治。又适患乎寒热之疾。生未得执手以闻诀。殁亦缓乎奔哭。此为下情无涯之憾。嗟夫又孰料其遽至此极耶。且君以幼子他日之教诲托余云。呜乎。是其责之在我。其敢忽耶。又以君之殁。出于不意。未即返殡乎故里。君家之计。将速期返葬于先茔之侧。子其姑安于是。凄风一奠。言不尽情。惜子之志。痛子妙龄。呜乎哀哉。
祭金戒之葬时文
呜乎惟君。有资有志。假之以寿。其造可知。何命之亏。方壮而折。秀而不实。乃圣所悲。即远有期。灵輀言返。故山秋尽。丹旐风凄。鹤发明朝。惊号神主。孤孀青鬓。百岁未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8H 页
亡。天祸善人。曷至斯酷。人或短命。君愈可伤。念昔交情。君玉我石。同志之好。已矣难追。适复旧痾。靡由临穴。义情愆负。弥切痛悲。薄奠遣陈。岂伸我悃。灵其不昧。鉴此悲诚。
祭南义仲文(庚辰)
呜乎君乎。人莫不好是德而资不美则未易以进于学。人莫不知此学而志不笃则不得以致其力。故有资之难。而有志之亦难。二者相须以可得。有资如君。颖开超耿。有志如君。刚坚笃劲。以古人为必可学。而绝畏难前却之意。以卤莽厌烦。无有成之理。而励吃烦耐辛之志。▦穷理必自人伦之切。以至事物之散。皆直穷而到底。读书宁密而无疏。遵下学之则。守博约之训。而积铢寸于为己。盖一心射者之的。而不知其馀。慨坠绪于岩栖。悲无人笃信乎先师。几窹叹乎高山。思远道兮往从之。制其外者必主于齐庄端肃。治其内者必欲正当方截。而无一毫邪伪之杂。脚跟既定而得力于日用切要之功。所知益明而所行益实。理义膏粱。决知其味之在此而不在彼。又何暇乎外慕而不安乎沟壑。檗苦兮冰清。金刚兮玉礭。观其志狐貉并立而不耻。察其守铁轮旋顶而不易。其于气质。必欲消化其偏。而勉勉矫揉之力。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8L 页
刚果乃君之所能而渐进于粹温。行于家者诚孝友悌之笃。处朋友切切忠告之敦。盖不徒知之而必好之。不徒好之而必践之。究其言行表里。莫非端的而真悫。呜乎。以如是之资。如是之志。得究竟充拓以成之。岂所就之可极。方执丧以尽礼。闷煢煢其疚瘠。块泣血兮三载。孝道无愧于天。呜乎疾因于毁而神明之莫扶。身免衰麻而命遽溘然。呜乎。天之于人。孝者宜报之以福。有志者宜使之终其志。奈何于斯人而独偏。呜乎天之不可必久矣。好学如颜子而穷之以陋巷。不幸之以短命。在圣贤其不免。何独于子兮疑之。顾蒙劣之于君。夙知兰室之可依。岂臭味之敢同。愿终身以师事。警余质之昏躁。勖余养病而求志。始论心于庐阜。相对江楼兮三更水月间。相从而问疑。叹所闻之殊绝。捧书疏之联翩。服论谕之剀密。念荛言之何补于高明。谓亦足以问难以相发。自我望之。钦慕爱悦之岂已而末由从之。自君视我。犹不惜不屑之诱。而时或不隐其肝膈。谅我师之所在。永相好以无斁。痛君羸于草土。丧未卒哭而毁疾已作。身不脱衰。口不绝哭。不通其变。乃子之执。续罹兄惨。人理岂堪。时候疾于城东。默余忧之如惔。或连床以晤夜。恳恳不厌乎论谈。属禫除之既迄。君返故居兮。南山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9H 页
之南。隔湖树兮暮云。望玉人兮何日忘。谓春和以相就。得君冲和之复。共栖息乎骆山之禅房。忽闻君之疾发。急往省兮君病已革。执之手兮抚君臆。涣余涕之不可遏。四壁空兮陈编满室。独奄奄其待绝。君不以死生而动意。岂朋情之可抑。病间论说之琅然。謇不懈于一息。闷砭药之乖方。痛天神之冥漠。奄一夕以长辞。贞玉之销兮猗兰之折。虽抚柩以痛哭。岂泻余哀之万一。盖人之知君者不为少。而爱君者未必多。孰如我之痛惜。当君柩之既攒。余以就医。久滞于南中。既缌制之未举。又未得临穴以舒恫。归又缠于病患。迄未申夫再哭。恧分义而怀怆恨。宿草萧萧兮岁暮风雪。今奉一酌以䜣余臆。噫吾之力薄。不得抚君之孤儿而尽朋友之义。病弃之昏。又未得追报警切之训。而不负乎畴昔。此余所以痛念忾惧之不已。而益中情之恍惚。呜乎。乡邦无人。士林之空。问学凋零。吾道之穷。造物雠于良善。奈何乎苍穹。悠悠兮此生。岁晚兮谁从。吾欲草君之行。窃识其不忍忘者。而顾管见之难及。亦恐言微而不足信。伯由丈谋志与碣。而西厓亦已许以作文。庶几其不泯。呜乎。此乃朋友区区之意。岂公心之所关。而亦有所损益。英灵兮不见。凄风兮飒飒。薄酹和泪。举声长绝。呜乎哀哉。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89L 页
南义仲立石文(辛巳)
呜乎。自君之亡。奄忽三载。金玉之姿。芝兰之臭。不可得而复见矣。顾其懿美之不可泯者犹在。使君子之藏。夷于邱陇而不复辨焉。在君非所损。而朋友之心。岂不慊然。玆者伯由丈伐数尺之石而谋以表君之阡。镌之未及竖而去。又已一年。日月因循。今乃告而树之。以终伯由之志。庶几潜德之光。或因此而有所传耶。呜乎。此西厓之铭而达远之隶。今日来告者。吾与君之甥明瑞也。呜乎。在今日同志之日稀。正学之日湮。而平日讲索之精。自守之笃。尤有所不能忘。而缱绻乎心曲。呜乎。宿草之后。难于举哭。言有尽而情不可极。(伯由大笑轩赵公宗道表德。时为安奇察访。)
祭具柏潭(凤龄)(丙戌)
呜乎先生。禀间气生。詹淇有斐。挹兰斯馨。渊宏之器。灏噩之文。早岁丘园。潜心典坟。既近强仕。乃跻青云。仪刑百僚。耸眷宸衷。士传馀论。人仰威风。暇赏东湖。胸襟云月。玉署论思。念念启沷。芹宫造士。英髦斯作。振纪霜乌。有俨其肃。逮再分陜。歌咏有沨。终亚铨衡。进退之公。历扬是遍。宠望逾隆。方期普施。旱霖川楫。如何不淑。而寿之啬。位不满德。施未大彰。有为而来。胡遽而亡。百身未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0H 页
赎。真宰茫茫。呜乎先生。禀赋迢异。才豪量洪。重临正履。千顷汪汪。孰窥涯涘。事业游刃。恢恢馀地。言依孝悌。德薰乡里。知退之操。不屈之节。在朝在野。无恶无斁。择交内审。宁若訾论。萚彼之园。维谷是分。蝇附其尾。岂骥之亏。珉玒莫辨。具眼者谁。倘来毁誉。非损非益。赤心忧国。白首弥笃。朝著纷纷。䀌(一作衋)然太息。属纩之夕。悬罄一室。敛赙以葬。家无馀力。至此素节。人不及知。不亡之实。君子议之。呜乎先生。有岁晚志。轩裳去后。林壑适意。道脉川上。童子旧游。湛湛潭水。其上柏稠。有亭有台。兰杜满洲。杖屦时来。先后沙鸥。云山烟月。君子意悠。百年之乐。奈何长休。呜乎小子。幸同乡曲。斗仰斯文。义钦父执。质虽菲劣。敢不知德。婴漳十载。坐堂躠。虽蒙奖掖。末由竖立。尚期周旋。肝胆向倾。烟蓑短艇。来往潭亭。追陪履舄。吟弄清澄。如其雅韵。万或一承。如何此计。竟归冥漠。邦国之瘁。苍生无福。龙亡虎逝。谁仗谁从。乡邦贸贸。益深余恫。岁暮苍茫。风月何颜。捐馆之日。适当还山。薄宦远縻。奔哭后时。今来执绋。号叩莫追。风仪永隔。泣血涟洏。薄奠告哀。庶冀格思。呜乎痛哉。
祭李蒙斋(安道)(甲申)
呜乎。先生之没。十有五年。使先生之道。尊信者少。而不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0L 页
著于世。正学之不绝。亦无望于如线。斯固天意之未可知。而乃又降割于其家。夭贤孙之身而绝其后。益难测乎冥漠。呜乎。此其天之未定者耶。抑世道益下。天厌斯世。善恶之报。未必其道。而福殃之降。无所辨别耶。不然以先生之嗣。契丈之贤。而遽至于此。其理果何如而其痛果何极乎。呜乎。昔余小子眇然。一见伊川之面。乃与君子忝为游从之末。厥后几年。犹蒙许以忘年。不斥以昏惰。顾惟区区。亦望公之无替日征。而以光乎前烈。今日之怀。上以为师门之痛。下以为交道之哭。盖不止于情好恸念而已也。呜乎。今岁仲夏。候公庐次。闷草士之惫形。惕余心其潜惧。曾未几何而醇甫逝。又一月而公忽不起。呜乎。天之所以待仁贤之家者。乃不以其厚而以其薄。不惟其薄而以其酷耶。呜乎。自今以后。先生之祀。孰为尸之。遗书之在家者。孰为之收拾。故友之来过白鹿者。谁与盘旋乎三峡。呜乎。天固难知。而理有不可必。言有尽而情不可极。呜乎痛哉。
祭权松岩(好文)(己丑)
呜乎。自公之亡。奄忽再期。兰杜无香。空谷寂寞。冰玉之仪已矣。云月之怀缅邈。士失依归。考德无所。自我思之。岂止为林下无人之叹而已哉。呜乎。小子受知眷之最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1H 页
深。几接龙门。感发清诲。雅量高操。固未足以窥髣其万一。而每于一堂论讨之间。不以愚陋而见斥。盖公之于世。举无一物撄其心者。而吾侪龌龊乾没之未已。固不啻如黄鹄之与壤虫。而亦深忸怩于余心。丙戌之春。余有西征。一纸赠言。情岂敢忘。归罹大故。未及叙谢。而公忽易箦。末由奔哭。长痛曷极。迨今夏之服阕。又遽赴乎职业。一哭迟迟。岂白情素。呜乎。江湖无主。云壑含悽。半山梅月。谁唤吟魂之冷落。日西门空。洒羊昙之泪。一失斯人。吾谁与归。言之止此。意何其极。
祭金惟一斋(彦玑)
呜乎。昔我先人。取友四方。交以道义。不苟游从。其在一乡者。蔚然为盛。迨其晚岁。虽有显晦之殊。类皆一时之英材。而若其奖掖后生。终始不倦。为考德依仰之地者至惟公。其尤多不幸。数年之间。相继而没。先子下世之前一年。而柏潭大人捐馆。后两月而休庵。五月而青城。连至大故。又一年而公忽不起。呜乎痛哉。呜乎。痛哉。呜乎。先子已矣。视之如父者。又何为而至于斯。至于斯则已矣。又何为一时而至此。呜乎。念昔趍隅之日。每闻公与先子相语。以为吾两人如兄弟。两人之子后当接屋。世世当相好。呜乎。孤与胤孤。此后流光雨露。风树终天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1L 页
慕。杖屦其邈焉。追思昔日。当作何如怀耶。呜乎。朋友之子犹子也。父之执当事之如父。父丧既阕。而奔走于他。其哭也晚。其诚也薄。事之如父之义安在。沥血以言。痛矣忸矣。呜乎哀哉。
黄混元(有一)哀词
呜乎混元。其人如玉。粹美之资。超异之识。既行而文。彪炳有蔚。斯厚其蓄。实然后光。发轫千里。其进可量。生必有为。胡遽其亡。人孰不死。痛妙龄厄。孰不知子。我益痛惜。契从世分。交定倾盖。既服其异。而爱气槩。雅论时接。如袭芝兰。丙戌之秋。余自西还。邂逅庐阜。君胆我肝。浊酒黄花。论心不尽。日夕长桥。分手未忍。那知此别。乃是永诀。逮其再归。问君消息。君在海乡。已持桐衰。我续罹斩。茶毒一时。数书相念。君虑我疚。我忽闻君。病毁日久。意谓至孝。神岂不佑。一夕长辞。天道何其。以毁而死。君子非之。毁而不节。乃子之执。善不必福。真宰冥漠。玉埋异乡。妻韶子乳。海邦亲耄。零落荆树。呜呼我友。而命至斯。亲爱之痛。孰如我悲。阕忧走远。来哭又迟。交游已矣。敢渝素诚。薄奠长痛。庶鉴微情。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诸说辨解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2H 页
顷闻先师之教。日用达道之未可见者。便是冲漠无朕。未发之心。秪是无有思虑。心体湛然时。常人之心。虽事物未至。已纷纶胶扰。是无未发之心也。又读书时。皆已发之心。又朱子谓存养不专在静坐时者。言一念才过而他念未至之时。正要存养耳。非谓方动时。亦有存养工夫也。
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
 上理字。以天命公共之理而言。下理字。以人物已得之后而言。以上理字而言则天下无无理之物。以下理字而言则物有与理不相通者。盖仁义礼智。非物之所得以专者。而所以为是物之理。未尝不具者。公共之理。初无间也。草木枯槁。亦岂无所以为是物之理乎。
气质之性。秪是此理堕在气质之中。故随气质而自为一性。
 气质之性。非有不善。秪以在气质中。故谓之气质之性耳。盖不离乎气质而不杂之本体。即本然之善也。
心经诚意章附注。诚于中形于外。那个形色气貌之见于外者。决不能欺人。秪自欺而已。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2L 页
此自欺字者。恐是粗说。后质月川谓是。
成性()()()
 系辞本义曰成性。本成之性也。存存。谓存而又存。不已之意。真西山曰成性者。言天之与我者。自有浑成之性。如俗言见成浑沦之物是也。我但当存之又存。不令顷刻失之。则天下之道义。皆从此出。道义。如事君忠事亲孝之类。
习与成性。
 论语注。性。气质之性。小学注亦同此。近思录注云性谓得于天。习与性合则全其本然之善。与论语注不同。月川谓近思注疑是。
知诱物化。
 近思录注云知识诱于外而忘返。物欲化其内而莫觉。小学注云心之知。为物所引诱。与之俱化。而正理遂亡矣。先生释云知诱于外。为物所化也。以小学注释则知()()()()
涵养吾一。
 近思注。心存则不二。只是解一字之义。月川及宏仲亦云如是。义仲云当释云我()()涵养。
浑然在中。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3H 页
林择之云是里面底道理。朱子曰此说极精。
论大学九章章句推广之义。是推广慈之端。犹孟子扩充之义。非推孝悌慈于人之义也。上文既言孝悌慈为本。此又引书释之。推明其本。只在察识端倪。而推广以尽其量。单言慈而孝悌在其中。乃举小而见大也。顷年与诸友论此义归一。今因益昌闻鹤峰丈与西厓又论此义而不合。故因发此。
游清凉山录
枫岳为东国之名山。而世之称山者。以清凉为小金刚而亚于彼。盖雄奇大势。变化莫测。固有所不及。而骨骼奇峭。或髣髴焉。故君子之游于斯者。咸有所爱而不敢忽。余生近此山。无一日之程。而幼无所知。壮多疾病。跂望跬步。徒勤岷岭之想者。忽忽十馀年。岁乙亥孟冬。始决计以为村里坐。已多坏了。盍一出以豁钝滞。且入静界。坐得数个月。非保养病身之得耶。
二十二日。辞父母。前二日。月川师丈适访。是日得以侍行。小子之幸也。午抵月川。令吃午饭而过。侍坐思庵。语及慈湖杨敬仲诋程朱。罗整庵固已非之。而一生之学。实乃阴坏程朱之道。其言阳似尊之。而内则不然。是何耶。是欲视程朱为自己以下人。欲置其身于程朱以上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3L 页
也。噫孔孟之后。义理之学。至程朱无馀蕴。生乎其后者。但当谨守其言而用力焉。则自有所至矣。岂必妄生他见。以至此乎。且凡所见不一。于程朱之说。或有所不同者固矣。今乃外尊内诋。此是何所见。而处心不可晓。愚者之不及已矣。智者之过乃如此。岂非慨也。向夕别退。与同行二友。策马到浮浦桥。北望天渊台。怆然有高山仰止之思。陶山新院创立已踰年。而余积病不能见。今行计欲历见。同行辈皆欲由平路迤逦入山。故不得遂。待归时直由山洞口而下过之。过东村访金云夫不遇。日暝投宿磊田岭底店舍。夜半新雪乱飞。卧想明朝入山。更添一奇事。有诗一绝云孤店乱山间。境深元自别。夜半新雪飞。明朝更奇绝。二十三日蓐食。踏雪踰磊田岭。路滑不能行。或舍马而步。北行三四里。西望退岘。即山之右支也。雪没不得径。蹰躇之际。忽见一衲自才山路而至。乃山中住名庆喜者。即令前导上岘。暂入村氓家秣马。遂踰岘。出没林涧中数里。过山城洞。俗传昔人御乱之地。至今城阙之基宛然。噫上世分裂。或有避乱深入如此者。民物之困可想。至今遗地变为荒莽之区。而民尚未见其安。困民之道。岂必兵革耶。自此西转。见南山一峰。峙然团起。即山之眼而为拥卫者。周慎斋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4H 页
祝融名之。岂以其在南耶。亦或取乎三杯浊酒。飞下祝融之气像也。遂缘山麓而上。渐向西进。步步益高。仰视清凉数寺。若悬空中。即山之东面也。进步金塔峰南脚。忽见里面。西边绝壁千丈。如插玉屏风者。即莲花峰而旧名义相者也。东边屹峙。层壁又层。雄重见压者。即金塔。而其名盖以其形似也。北望攒立并峙。若插云间。崒嵂端峙。尖峭削出。若不可犯者。即鸾霄砚笔诸峰。盖山之绝顶也。历宝文中台数庵。入莲台寺坐地藏殿。三四僧辈以诗轴来示。间多先师手迹。且记先师尝游宝文庵雪中之诗。次朱夫子马上韵。雪山如昨。人不可见。余安仰耶。自是曰甚寒冽。缩坐不能出连数日。二十六日。出步寺前月台。仰望诸兰若。隐见岩壁间。疑非凡迹所能到也。盖莲台一寺。为一山之巨刹。而正当山腹。莲花金塔二峰壁立左右。祝融峙南为眼。月台南临洞口。其方位不偏而为最下。来游此山者。必始于此。自卑之理。固其宜也。吾辈欲以是日登览诸刹。而寺僧劝待风定二十七日。蚤食。与同游理鞋杖。僧性天导之。先向清凉外面。更历中台古道诸庵。庵中有古道禅师真。寺僧相传得道。不知师之所得者何如。而果得悟见如渠家之法。亦何益于事耶。东转攀石径。即金塔下层也。登般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4L 页
台。危临百丈。少东得一泉。贮清岩窦。号为聪明水。若果饮此。发其聪明。聪明之性。可不禀于天而得于此矣。抵致远庵。庵壁见先师甲子游山时题名。诸丈十馀人与焉。景仰悲惋之馀。又叹余之晚生。不得参侍杖屦。以见山中胜事也。次登克一庵。净室无僧。坐久出。由小梯登窟。大岩中虚。上覆而通左右。可坐十馀人。庵舍半入岩底。窟有风穴。奇诡不可状。盖山中绝奇处也。古传孤云读书之处。是非不可详。亦或异境当有异人游也。噫孤云千载事。虽不可信。而至今指以为遗迹所在。盖非偶然。先师之游。乃在十数年前。名字宛然。岂非玆山之幸。而后来者之所大感耶。下历安中至上下清凉寺。寺后绝壁上戴一石。僧辈称其动。恨余不得试之也。回入内面。历前所过。北由岩径而进到金生窟。岩壁压倒。冰泒插空。有若玉虹下垂。可谓奇特也。古传以为金生所游。安知其非是耶。诸君皆登金塔峰。仆独与天师过上下大乘。观文殊寺傍石泉寺重营。未及丹雘。至普贤庵小坐。壁上有惺斋琴上舍以入山无益。自为叹戒之语。下录先师甲子之游。有壁上看君兴叹语。此心何啻与君同之句。吁学者之事。只在自己功力之如何。固不问其所处。上舍之意固然。若余病懵无似。虽得入在静中。实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5H 页
无一分功力。他日出山。固将不免为旧时人物。宁不惕惕耶。待诸君至。西出中台上。聘目南对祝融。地位正中。盖自下而上。此为一山之半。故台谓之中也。岩路冻滑。仅入梦想庵。出向元晓。攀磴鱼贯而上。庵窟深可丈许。高可立行。中有冷泉一泓。清澈甚洁。吾辈渴甚。掬冰以嚼之。东转得一庵即元晓。义相元晓皆罗代高僧。而莲花旧名及此庵。乃以二僧之名名之。岂其所游历耶。壁上有周武陵乙巳题名。先生建院基川。以创尊贤盛事。又快方外之游。以发咏归之趣。众峰之号。皆先生所命云。遗风所击。可为兴起也。金芝山亦同是游。后有忆昔从师登陟日。回头往事杳飞鸿之句。而今亦不在于世。数十年前之事。已为古人陈迹。岁月推迁。不可停息。安得如此山之长存。以尽无穷之世变耶。上满月台。先到白云庵。当在下面。自以为所处之不卑。及登上面。一步。更高一步。在下而仰望之者。今皆俯而视之。自此以上。所处当益高。所见当益异于前矣。恨余病眩蒙暗。且无羽翼。不能飞上十二峰头。快视千万里外。以豁我胸中襞积之累也。盖此山左右妆护。脉络不乱。故观者易以领略。若所见之阔则必登绝顶然后得之。山外又多有峰峦寺刹可观。而余皆以病未能遍见。何时可得毕耶。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5L 页
庵僧克浩案中有蒙山法语。余取而暂视之。信乎似是而非近理而乱真者也。回下满月庵吃水饭。日暮直下。十一月初二日。达夫叔舅率健僧二三。独上绝顶。遍览而下。自谓所见比前日大胜。仆以病不得同登。初六日与诸君移寓文殊。涵辈寓普贤。仆频往来。爱其静也。两庵间有瀑布悬冰。或玉落琮琤。绝可爱。是日得闻亲庭皆安。十一日。遇一阳之复。先贤之说。以为至静之中。有动之端焉。是乃所以见天地之心。所谓天地之心者。即生物之心也。其动也本乎静之极而其端至微。自微而浸盛。以至生育万物而极。始动之几。其妙矣乎。以人心言之。以不昧之知觉。接事物无穷之变而品节不差者。即此理也。虽然。天地无心。故其静而动动而静者。自相代而顺其自然之理。人为有欲。其能发而中节者难矣。然其本体之明。自未尝息。而善端之复。有灼然可见者。因此以用力焉。庶几不失其为人之道矣。呜呼。此为天下义理之原。而圣贤之所尝拳拳示人者。亦特详于此。吾友旧尝以是说勉之。其敢忘耶。是日阴黑。向夕雪霰乱飞。洞壑黯黮。夜大风振山。仆苦上热。竟夜卧不安。十五日。移宿普贤庵。取独处调安也。是夜月明如昼。万壑无声。有一句云明月满山无与语。梦中髣髴见孤云。十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6H 页
八日。要更观金生窟。与诸君偕往。痛玩悬冰。十九日。终日微雨。众峰半没云中。白云僧克浩来见。语及三十三天重重累叠云。天者一而已矣。岂有三十三之多耶。然人无正知见者。骤闻尔言。或未有不以为然者。岂不可惧耶。二十日。朝间微霰乱飞。大风终日不止。得亲庭书。闻弟生是夜还宿文殊。二十一日。风不已。掀簸岩谷。若万霹雳之激斗。是夜还宿普贤。二十二日。午前微雪。林壑改色。午后雪晴。风又作。仆发眩卧调。是夕医僧天玉来。得金后凋书。二十三日。风稍止。诸君以文殊高寒。不可久处。欲还寓莲台。乃同下。诸君寓地藏殿。仆独寓中台。是日性天自府中来。得叔晦及彦晦兄书。庵僧性一年几八十。尚坐禅不寐。危坐竟夜。且诵佛书。有遮莫闲游失好时之语云。噫吾辈之志吾事者。有能耐得辛苦。老而不倦如尔者乎。且彼以万理皆空为极致者。亦必及时为。不宜虚过。况吾辈欲有分寸实得。庶不远于古人之门庭。而可以放过日月。不汲汲于用力耶。二十四日。达夫叔舅及启甫来话。莲台老僧数三辈亦来见。二十五日。余问一师云渠欲速见性乎。师曰不然。道理本公。若有欲速之心。只是私也。终不可成云云。噫师之言是也。况在吾家之事。可以期速效而有助长之心耶。舍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6L 页
而不芸者。既不可言。而揠之使长。实古今学者之通患岂不大可戒耶。且偶思之。缁髡之辈。其有知识者盖鲜焉。而能谨守其家之法。欲求其道者比有之。学吾道者虽以英资美质。可以大有所成就。而鲜有寻省本分内事。以从事于古人之所为者。而或多贱弃吾家防范。必欲坏之者何欤。盖彼无所逐于外。而此有利名以诱之。贫贱以挠之。其志有所㥯于外慕故耳。吾辈若无志已矣。若欲有为则斩断名利底心计。必取尤美之熊掌。乃其第一用力处。上蔡鹦鹉之讥。岂不重可畏乎。而白云江湖之湛然。可复为草忧春雨之态耶。二十六日。因感冷不平。终日拥衾。因白云僧正安得金达远书。二十七日。自晓雪下。终日不止。大乘老衲祖敏来见。有云间瑶迹一僧归之句。二十八日。雪晴。琼峰没云。玉树满壑。间见松桧苍然。绝观也。白云满月僧数三辈来见。对语移时乃去。二十九日。仆初欲久留山中。以待春和然后出。旋念山甚高寒。病眩不宜久处。欲为下山计。适驴仆入来。家君令速出下。启甫亦欲与余同下。趁晓先出。仆顾恋山中。以为十分真境。固非尘迹之所宜长住。而造物者亦不许其为我有耶。病客于山久渴不见。既见之后。亦不得遍识山之面目。忽此匆匆。不得久于此。以得一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7H 页
分清莹气像。濯一分旧习之累。信乎此身不可使之为上面人物。而旧习缠绕。终未可解脱耶。日午别达夫叔舅。踏雪下山。出洞口。蹑冰渡江。僧性訚,宝月追送。暂憩江岸。仰见江上。层壁叠绕山腰。僧辈指两壁间。为金刚窟所在。盖在山中。不知有水。至此西面。乃有临水绝胜。举一山而评之则高绝在于里面。而水石之奇。金刚窟独有之矣。具柏潭诗云清凉西面丈人峰。石室烟霞闭半空。乘兴拟寻春壑去。一江流水落花红。盖想春江泛红之时。乃为绝景也。过村店下行。回望丈人诸峰。九回首而不能去也。始欲直沿江而下。历探水石。过陶山新院。而雪路甚冻。病难踏险。日暮投温溪北孤山小寺。吴君漘来见同宿。三十日蓐食。行过宣城。北望山面。有风云无尽趣。逸气更飘扬之句。日午归省。嗟乎。人之为学。在自己用力而已。固无待于外物以发其志。而古之君子。于山于水。皆有所乐者何耶。孔子之于泰山。朱子之于南岳。其所以发其蕴奥者。固不可髣髴识也。尝见曹南冥游头流录。有入名山者。谁不洗濯其心。而毕竟君子为君子。小人为小人。可见一曝无益之语。老先师评之以为至论。余之于山。固无一分之得。而探诸胸中则或不无前日所未有者。盖亦一曝之效也。若于此后。弃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7L 页
前日洗濯之功。趍下流而不知耻焉。则岂不于山。为有愧。而亦为诸老先生之罪人矣。是所大惧。玆录山中所历暨兹游首末。秘之巾衍。以见今日之志而以为勉焉。苟为小人之事。有如此录。
烛影论
论曰。事有出于危疑之际。而言之不可信者。君子不疑焉。盖以理而言则事之必无者而言之不可信者。或出于理外者。必由危疑之际。人情有所未安。而交搆为说。以其必不有之事。而成其不可信之言者也。烛影之疑。后之论者。类以大故成太宗之罪案。而吾意独以为不然。何以明之。金樻之盟。成于太祖之中年。而太后命之。赵普證之。则太祖与弟之意。固已定矣。太宗之意。亦将以天下为己之天下矣。天下之人。孰不曰吾君万岁之后。吾君之弟得为天子也哉。当其入侍之日。方承大事之托。则国其国也位其位也。独不能忍须臾而至此极耶。以理而言之。则孔怀之情。可见于灼艾之际。授受之时。两无间焉。则虽其欲天下之甚者。固必欣然而受之。益念天显之亲矣。岂有忍其所不忍者乎。此必无之理也。吾意以为以天下与弟者。在太祖则固无所间于心矣。女子私情。未有不欲其子之贵者。则宋后之心。安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8H 页
不怨其子之未立。而有所慊于心乎。而况当太祖大渐之时。已在杜太后崩后。则宫闱之内。莫非宋后之党也。内庭幽密。固非外庭大臣之所知。则帝侧侍御之人。必皆宫妾之类也。必相与反侧危疑。以目指乎晋王。而晋王之入侍也。帝将托以后事而屏其左右。则此固妇寺私心之所疑者也。以其未安之情而窥伺乎侧。欲得衅而疵坏之者。一宫闱之内。必皆同情也。则安知非烛影之下。帝有托后之命。故晋王不敢当。起为逊避之容。少有离席之状。而左右观望者。遂以此藉为疑衅之端。而互相搆说。以坏晋王者欤。引斧戮地之说。亦安知非必有之事。而浮言一动。更相附益。以重晋王之咎者欤。大抵当国家危疑之际。则人情有所不安。人情有所不安则多以其必不有之事而以为不可信之言焉。况于妇寺之辈反侧无状者乎。太祖将崩。德昭兄弟尚存。而晋王将立。则不可谓非危疑之际也。宫庭之内。宦官宫妾。莫非宋后之类。而宋后将失其势。则人情不可谓之安也。处危疑之际而在情不安之地。则其有反侧之徒。交相疑惧。指其必无之事而煽其虚搆之说矣。宁有受兄之天下。而必害其兄之理乎。天下果有如此之人情乎。曰然则宋史所载烛影之变。岂不明白可信。而断然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8L 页
为必无之事者何欤。曰其书晋王入侍。屏宦官宫妾。则左右所侍者。宦官宫妾而已者可知矣。宋后见晋王愕然。则宋后之有疑惧于太宗者亦可知矣。烛影之说。其出于妇寺之间者明矣。而当时之史。轻信其不可信之言。以致万世之疑。而使创业垂统之君。不得正其终。龙行虎步之天子。不得正其始。则当时之史。其得免爽实之诛乎。虽然。危疑之际。不可不慎。而宫中私密之地。不宜有大事。使太宗受命之时。必于群臣百官之所见。而阴邪之类无得以间乎左右。则人情虽不安之甚。而疑衅之端。何自以起乎。呜乎。危疑之际。顾不可慎欤。

 问。大学一书。先儒注释。至矣尽矣。他无所论。但错简之说。未免有同异何欤。两程一家之学。宜无所异。而或未能尽同。朱子尊信两程。而亦有所不能尽从其说。其意安在。格致一章。朱子断以今无。而后有一种之说。以为初未尝亡。而至乃剽掠经文。以充其阙者有之。其亦有所见欤。吾东方有以倡明道学为己任者。亦未免有是说。岂天下之义理无穷。此㨾之说。亦不可无欤。经文之义。无大于三纲八目。而作传者于纲目之外。又别释本末者何欤。未知本末必须与纲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9H 页
目并解然后。于经文大义。无所欠缺欤。朱子补亡。辞达理尽。发明大学之道。至此无以加矣。而为文全不仿古㨾。抑有所可为而不为者乎。直解古书。宜亦无有馀蕴。而章句之外。又别设或问。此亦得已不已者乎。诸生入于大学。讲之有素。愿闻的礭之说。
对。愚尝病世之学者。没理会于大学之书。而失初学定规模之地。独抱遗经。有以深究其说而辨析其同异者。亦既有年矣。大学今日。敬承先生之问。而惓惓然欲问错简定次之异。传文详悉之意。愚虽昧学。岂不感明问言表之意而乐为之告乎。窃谓圣贤之书。何莫非教人之法。而大学之道。尤为始教之方也。盖其规模之大。节目之详。有不能以一言定之者。则后贤疑难之际。或不能相一。而其说之有同异者此也。然其旨趣要归则固未尝不同。而其间必有折衷不可易之说。则后学之所当从者。其不在此乎。抑其所以反复详尽。而不惮于注解之繁者。无非所以尽精粗之极致。谕后学之深切者也。其或剽掠其外而不信先贤之言者。则凿焉而已。乌可以取以为正哉。愚请因是以白之。噫大学一篇。得之于断简之馀。次第之差。其来已久。改定之际。诸说之同异者。不过曰所见之或异。而不能定于一也。两程夫子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99L 页
学虽一家。而见不能不异焉。则固不可必其尽同也。晦庵先生宜无所异于两程。而伊川所定。或有文意之未属者焉。或有不安于经义者。则亦岂可尽从其说而必不为异也哉。然其去就之间。虽不能尽用其说。而因其所定而得以考之者。亦岂少哉。五章之阙。据例可知。补亡之作。必非不韪。而剽掠经文。以为初未尝亡者。不知何所见而有是论欤。以至于附会为说。使初学用力之地。无所发明焉。则其为固滞之失。不既甚乎。东国名儒道学为任。而亦未免有是说。则其见不亦外乎。天下义理要从定论而已。不必为此等说话。以有贰于先贤已定之说也。若夫有纲有目。而不知有本有末。则何以知内外之相对。而达明德新民之体用乎。释经文之意而并解本末于纲目之外者。即所以明进为之有方。而使不失其序也。三纲八目之旨。至是而无所缺矣。五章补亡。乃最初用功之地。而为八目之始。则说之不可不详。而晦翁之辞无以加矣。其意以发明开示为先。而古㨾文字有不必致意者焉。且其自言曰效之而不能成云尔。则其志固可见矣。其所可为而不为者。岂后学之所可详者哉。既为直解。而又设或问于章句之外者。亦无非论究极致。讲析分晓。疑难之中。又有疑难者。则其意岂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0H 页
偶然哉。而有所不能已者。亦可见矣。呜呼古者教人之法。不传久矣。传说之同异。特诸贤所见不同之所致。而自不能相一者。盖有由矣。得程子以正之。其亦幸矣。而犹未定于一也。有朱子以后。始有所定。而微言大义。无不灿然。格致之道。考诸补亡而可寻。辨论之精。观或问诸书而可知。则愚当以集大成者。归之朱子。其馀不一之说。自不当更论。而用力于晦庵章句之间足矣。嗟乎。世远人亡。绝学谁继。世有大学之书。而有能行大学之教。学大学之学者乎。今日之问。特以大学之说。则执事之意。其欲行大学之教乎。若徒言大学之义。而不行大学之教。则下之人亦何自而学大学之学乎。修己治人。大学之学也。化民成俗。大学之教也。有化民成俗之道。则有修己治人之实。有修己治人之实。则治益隆俗益美矣。执事既有志于斯矣。晦翁明教之意。其将大行于今乎。
自警说
呜呼。天之所以爱我者。何其至。使我身病而不至于死。将使之退守而不轻为进取之事也。目病而不至于盲。将使之节于外视而所见非他物也。使我贫。将使固其沟壑之志而益求其所不能也。虫臂鼠肝。亦听其所与。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0L 页
况今天之所以处我者。非以损之。而乃所以玉汝于我欤。呜呼。天所以责于我者既如此。若夫志之终始。则在乎已俛焉孜孜。母以病而自废也。
胆欲大。气欲充。言必讷。量必洪。母烦尔虑。母昏尔神。不重不威。不尽责人。晦默有养。无废玩索。朋友善道。其敢忽。
安心神。惜精力。节饮食。慎寝息。戒喜怒。罕出入。
 前不知戒。后悔奈何。守前所戒。无顷刻之忘也。
讲会条约
丁亥十二月十六日。汝直益亨来。语及吾辈前此因病废学。不惟无以为显扬之地。到老益成无状。且无以教子弟。自今当惕念改图。庶相以黄卷从事。期以明年三月为始。率五日一会。通读讲讨。先治实学。次及史。非有疾病大故。不得辍废。庶永久不懈。虽不得大益。亦未必不胜博奕閒谈。五日一会事。轮次相会。或空处若沙野丘洞斋舍。或当春和秋凉。则野次山壑。清幽处。亦当野次则各自具午饭。每一月一人为直月。一日限讲三十丈或四十丈。或因会留宿。连日讲读。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行状
  
贲趾南公行状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1H 页
君姓南氏。讳致利字义仲。英阳人。世系云云。君以嘉靖癸卯某月某甲生。生而开颖。幼而知学。奉寡母之训。学习不懈。邻里谓曰童幼之学。若某家儿。何患不能教也。踰冠游退溪先生之门。时有禀问。间蒙印可。山颓之后。益感奋追仰。着实读书。尝叹曰今日笃信先生者有几人哉。虽以亲故。不得脱然举业。而其志之所趍则已正矣。屡中乡选。不利覆试。丁丑遭内艰。方亲病汤药忧瘁。既丧哀毁尽礼。啜粥面墨。未葬患下部拳挛不能起。亲旧劝以蔬食。君坚执不可。三年不出庐。哀慕如一日。丧未阕。伯兄又逝。讲求变礼。必欲合古。天不福孝。因毁而病。以庚辰三月某日某甲。卒于家。寿仅三十八。惜哉。君资禀清苦。神姿端雅。立志笃实。刚果不挠。深以择术趍向为㥯。自三十后。益自用力。欲学古人之学。其事亲也色养顺志。病致忧丧致哀。与兄弟友。绝意生产。视人之富贵恬如也。其学以容貌辞气齐庄敬恭。为下手用力处。以为不制于外。无以养其中。终日危坐。不见少懈。不苟言不苟动。其于读书。必欲字求其义。精密体认。尝曰读书能不放过一字。可知古人用意。又曰学者须吃烦耐辛下真切工夫。真蹈前脩直指之途。又曰人之于学。若三日饥者之于饮食。何患不进也。盖此皆其所践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1L 页
得力者。朋友或规以读书宁疏无密。君曰朱子又不曰宁密毋疏乎。吾宁失于密。不可失于疏也。尝以通书诚下章静无而动有下辑注。引朱子所论未发之中。此条恐非出于朱子。以为疑。后看贺医闾言行录。果为朱子此说不是。当是未定之说。考大全集中。此乃与张敬夫书。文公注云此书非是。存之以见议论本末。引之于此者。纂修疏谬云云。其看文字不泛如此。推类可知也。其读书之序。以四书及程朱之书为先。以及诸经。至于皇极经世书,正蒙,启蒙,皇极内篇,律吕新书,诸家算数,天文诸书。无不用力。又于礼书深欲究之。居丧循礼。一依家礼。而必参诸礼经。务欲不背于古。尝曰学者须去姑息苟便之念。礼斯可行矣。凡此虽不得究竟成就。而立志之笃如此。独不喜诗。尝曰与其学诗。不如学算。盖算可以收放心。而诗之流。至于荡佚性情也。尝嫉学者徒多议论曰为学须笃实真着。以致辉光自发可也。徒言语者。其心不可知。其诚实不伪如此。又曰名为学术而不于性情上用功。发于事者。做得来错。终不得是当底道理。其见如此。故其得于铢寸之积者。无非为己着实之功。非如表襮以致标榜。纵横以钓爵禄者之比也。其教童幼。必先以小学三纲行实。尝劝人以朱子书节要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2H 页
曰。不止记诵。必读其书而践其言。斯可谓之读矣。于观人必察其心术之微。不轻交许。其与相知言行纤微之失。尤切规砭。故人之知者少。而知之者必敬畏之。家甚贫苦。至无代薪水者。居室无户牖。妻子恒苦饥寒。朋友或慰之。君曰人惟畏死。故百事不得做。吾辈只当以死自限尔。终无动意。口未尝言贫。至于其病。朋友视之。家无一瓶之粟。死无袭敛之具。朋友致禭乃得敛。其坚苦如此。充其志。诚古之所谓衣弊袍而不耻于狐貉者矣。尝曰古之所谓为贫而仕者。谓亲老为养也。岂有为己之贫而仕之理乎。人有不明仕止之义者。以为为亲不得已而仕。如是则有亲者于仕止出处。皆不得处以义也。其可乎。君方病。女子已笄而未嫁。兄丧未期。族人或劝以循权以嫁之。君不可曰吾女虽过时不成昏。岂可为耶。病谻难于起坐。犹曰是偷心作主。不废冠带。见朋友讲论。达夜不倦。君尝曰一息之存。不可少懈。其志亦可以无愧于其言矣。盖立心必欲正当而无虚伪之杂。制行必欲端饬而无矫异之弊。读书必欲精密而绝浮泛之习。要归宿于讲理。以为行之本。求当然于处事。以验知之实。厌虚夸而乐平实。纳于言语而笃于持守。有探汤之嫉而勉容物之广。知悦口之味而慨同志之罕。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2L 页
可谓为切问近思之学。而真好之实践之者矣。呜呼。以君之资若志。使之天假之寿。得以益知其所未知。以达手舞足蹈之地。益行其所未行。以致日征月迈之极。充养之力久。浸灌之功深。则基址可广而展拓恢弘之量自进。气质可生而应用周遍之才自长。其所成就。岂止于此。而遽尔死矣。呜呼。此短命之为不幸。而秀而不实之为圣所悲也。可胜惜哉。可胜惜哉。叙子女葬地云云。君既没。顾其志与行。有朋友不忍忘者。平日所交游者。以宇知敬爱君者。属记其一二。宇顾惟分义。痛惜之深。有不得辞。玆草出如此。冀相与订正之。且请作墓志。不可无状以求之。若志既成则此状可废也。谨状。
先君行录
先君生于嘉靖癸未。卒于万历丁亥。享年六十五。
少习举子业有才名。尤长于经学。诵读精贯。所从游多一时闻人。中壬子生员。游 国学。以通经力业称。三赴别举 殿试不利。四十后。即不事科举。自给田间。无求于外。而留心为己之学。颇训诲后生。使不迷向方。性简质清悫。刚介有执。处贫贱无怨戚。未尝慕人富贵。任真喜静。不事矫饰。耻屈于人。不求人知。朋友跻要显者。或劝以求仕。恬如也。嫉恶耻不义。闻人不善。蹙然不欲闻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3H 页
之。临事必思当否。未尝以非义取诸人。又平生未尝与人争一利。鄙琐计谋之事。口亦不肯言。
雅好淡泊。不苟生业营。衣食取自足而已。平居少言笑。自处以拙讷。接人欢然。悃愊无外貌。亲族邻里之穷乏者。随力所至。务相周恤。
伯父早世。先君侍奉老亲。祖考年过九十。耄不省事者几十年。温凊滋味。极其诚爱。承顺庶母。常得欢心。及亲没。丧葬尽诚。服阕。每朔望及遇俗节。时新之物必精具。以纸榜祭之。哀慕如初。不以疾病筋力自懈。凡祭祀身率族人。必竭诚敬以行之。宗家祭享。或未及时。忧闷或至泣下。力为助祭。先世坟茔之在远近者。皆为修治。树石以封植之。伯父生时。事之如父。既没每值忌辰。悲泣不堪。叔父赘居他邑。先君要与同居。为之经营谋画。接屋以居。喜戚同之。亲爱如手足。从兄贫甚不能赴举。力为资给。或令来家。劝课读诵。及其登第。喜逾己子。平居孝友之实。有人不及知者。
居家待族戚。以别男女。笃恩意为主。训子弟必依孝悌忠信。处乡党谦恭自卑。无异于众曰。居父母之乡。当如是。然而分别善恶。不苟从人。不善者亦多恶之。
平居日必夙兴。冠衣不惰。至老犹然。淡然无所嗜好。惟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303L 页
闻圣贤格言。或当世贤人言行。必慕不已。稍喜诗酒有閒趣。或论时慨叹。哦觞以自遣。
尝教子弟曰吾家自祖先以来。世笃友睦。高祖将与弟妹分财物。先书难得者兄弟于一纸以自警。曾王父自筮仕初。所得俸禄。辄以周亲族之贫者。自不继饘粥。祖考分财于弟。任其所欲取。所损必加与之。至吾先君亦然。听兄姊自取。一无所较。又恪谨祭祀。年既耄期而必亲行之。此吾家旧风也。尔辈所及见。其思有以不替。既疾病。无一语及家事。惟以敬谨祭祀为言。
又尝教不肖孤曰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古人之言真有味。吾少也失学无所成。尔宜勉之。若不务实行。而要人知者。吾所不愿也。不肖孤既罹疾病。至废举业。每曰使尔能养疾饬躬。教诲尔弟若子。不失为人。虽失立扬之望。吾亦何恨。不肖孤往年以微官在外。或有一膳味付至。辄还书戒之曰若此非吾所望。母如是。或致怨恶于下人。惟慎言行节饮食。无失身而致疾可也。不肖孤无以奉承严训。徒切痛慕。不孝之罪。孰大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