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0H 页
上赵月川
月日。谨再拜奉书于函丈前。小子以贫病不能振拔。诚难远就师友。邻友金三戒期相有以助发。以所闻见者讲明。庶几渐达于所未闻见。其资禀志识。又非小子之所可望。不幸以今年季夏。一疾不起。小子不胜痛惜。窃念其人。资质甚美。雅静端逊。心明而气和。不苟为言动。自十八九时。即知有义理之学。且念其先世志行。不可不继述。感发立志。以定所向。不欲沦于俗学之陋。读论语伊洛渊源录心经等书。警奋不少懈。盖其资高。其心无偏蔽之累。劳攘于外者甚寡。故为学不见其难。讲究疑难。颖发简直。渐用力于精密笃实之地。思索所到。或在古人言语之外。谓初学不可不先小学。方有志于此。而未卒其业。其学必欲躬行。不践不言。危坐静恭。以为常。自未冠时。日必晨起拜祠堂。退省其母。昏亦如之。在家不一日废。与朋友交。和信而不狎。见人过不轻言。必从容以告。闻者必服。同处者未尝见其有偏累不足处终日相对。不见有轻惰之容。久愈敬爱。亦自捡饬。其学诗意趣气格。不类俗习。尤服膺乎陶韦晦庵五言之韵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0L 页
致。凡此虽皆未得成就熟进。而其资禀之异向方之正。可知矣。其死也不幸不在其亲之傍。临绝闷闷以不得面诀其母。负其家世之事为言。属其妻以孝养其母。且葬必无椁而用先茔之侧。盖其先考大人以其母氏薄葬之故。遗戒不得用椁于其丧。而既从其命矣。故其言亦如此。其精爽了了。至死不乱云。夫以其人资质之高志向之正。使天假之年。其所造诣未可量。安知不为斯世斯文之益。而乃至短折。朋友恸惜之怀。不忍遽忘。小子虽蒙妄无状。亦不敢言过其人之实。以为死者之累而厚诬于大人。且其生时亦尝仰慕师门德义。奉书请业。而见侍于函丈之下矣。其家将以九月间祔葬于先茔一山之内。不同兆而近。从所言不用椁。幸哀其志行。惜其蚤死而与之志铭。则死者为不朽。而朋友之心。犹足以少慰也。其世系略具别纸。伏惟下察。惶恐再拜仰达。
上赵月川
腊去春回。伏惟尊履动静万福。思仰之情。改岁益切。南中苦多事。捕贼烦扰。又当赈救。伏想冲襟劳挠。何以支遣。下送扇梳。仰感迨极。便人来往。每不及知。尚阙裁上。仰悚如何。小子旅次幸无疾病。但客久颠倒。已非所堪。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1H 页
又闻乡家疠病大炽。一家四散。不免寒饿。闷迫之深。即欲归见。而同官未至。不可旷职。坐此滞留。惟极忧念。前月金垓以无妄被系。幸蒙 圣恩。旋见解以归。风尘满目。岁月流改。千里悠悠。益悬瞻仰。
答柳西厓
阻仰踰三数年。春初得奉一书。未及复谢。尊行已还洛。迨为怅恨。不意伏承下札。仰审还乡诸胜。且蒙不鄙之厚。慰豁悬渴之怀。感幸亦如何。遗集事。伏知有搜求之命。大道之行将益广。殊觉增气。但此事计非旬月趱忙所能完了。妄意上进之期不可缓。则当须以著述撰定见成文字。先为投进。其馀若上疏之类杂细文字。更益蒐辑整理以进。庶无后日不尽之悔。不知如何。通录一帙。亦当并进耶。庐江板本。扫尘不尽。曾与义仲丈考出误处亦多。但有必须更考本文后校改处。故未毕校板。来谕又以为多有可议处。不知是何等处耶。后须因便录示之不妨。且其目录下补八别板第一条二条谨按下云。此当作二二处。初因左右所付标。未及更察。以为之。更考则本文此字为是。不可改。缘小叙本在目录卷之二下故也。今当削去。并须下察为幸。
与柳西厓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1L 页
宇拜手附达。顷因安奇赵丈。伏闻令监。许作南丈致利墓碣。宇窃伏惟此人生时既蒙令监知奖非一日。今者又蒙垂怜其志之不终。而有以发扬其美。不至泯没。则凡在士林。孰不感动。在地下者亦将知感矣。幸甚幸甚。第宇顷拜都事尊丈。教宇以序次其人志行若行状。赵邮诸人言亦如是。宇亦惟合记所闻见于其人者。以备令监裁择。幸无不可。玆妄率掇录作草一通。其世系。据其所作其先考墓志。兼与李德弘金垓诸友。商议缮写。辄冒投呈。伏惟令监裁察。如或可用。乞赐镌教。俾知错误处。以开迷暗。不胜大愿。不量轻僭。越分干渎。战悚之极。谨拜手附达。
与李宏仲南义仲(致利)
中庸二十七章以上。尽性章及至诚前知无息章。言圣人之道。皆为言天道。此章首言圣人之道。自尊德性以下。乃是学者之事。一章之内。先后不一。而秪谓之言人道何耶。且学者以尊德性以下工夫。其效可至于洋洋峻极优优之地位耶。疑此地位。直是与天为一处。未可学以至也。若然则此章之为人道。是截自尊德性以下为重耶。
大德敦化。是冲漠无眹地界耶。或问曰于穆不已者。大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2H 页
德之敦化。盖以其理之不可见而曰冲漠无眹。以其理之纯一无间断而曰于穆不已。
三十二章章句至诚无妄。自然之功用。立大本者是未发之中。无一毫私伪之谓。是即本体立。亦非用心以立之。而并谓之功用者何耶。
近见一先儒说。尊德性。谓之存养可也。谓之行亦可也但此行字。秪就身心上用功而谓之行。不害其为静。盖行有二义。言于致知之前者。为静而存养。言于致知之后者。则为动而泛应。静与动虽不同。但就身心上用功。皆属行之事云云。不知左右曾见有此意否。此言极似关紧。愿详定以教之。
答李宏仲(戊寅)
意外伏见寄问。仰审履啬失和。不任慕虑之至。伏惟调重速平。昨昨书想已关听。常望下教之。及得此长书。辨谕不啻详悉。使蒙劣胸襟。渐有所开发。区区感幸。岂容尽谢。窃详来书之意。如云于穆不已。于体于用。皆可言之。蒙见。固如此而未敢信。今得所论。深为豁幸。第四条所论诸说。深服缕到。当为循究。但恐论议之间。或有不免支离。不甚明快。如义仲丈前日所言者。使彼见之。恐不便服也。宇近以义仲丈前论疑处。有些疑难论禀者。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2L 页
今以录去。幸为指论其可否如何。且如左右花柳之说。义仲丈以为不须引證云者。非谓其义之不是也。盖其意秪是谓凡论义理。秪消就当处劈开了。不必旁引不关他證。以致支剩云尔。旧见他每说左右好譬喻说。是非他好处云云。是盖左右之病。幸不以为讶。如今日所论第三条内。不须引致中致和。第四条中不须引小学大学而为言。盖秪言功用。犹言功效而其义已明。行有动静之说。祗须单提存养及应用。在致知先后之道理而论之。岂必引来他说。搀他义理。非惟无益。而其所辨明者。或未免于缴纷繁乱之弊乎。妄论及此。深为悚息。许东阳择善明善之说。深恐可疑。俟更详究。盖理虽在物。用实在心。知固有内外之分。而其以择善明善。分言事物与吾心者。未知失门之意。果如此否尔。中庸温理之吐。以集注有为己之心以下观之。似当从尊说。近窃详本文之义。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云者。实承衣锦尚絅之意而言。集注谓淡简温絅之袭于外不厌。而文理锦之美在中。是其义分明属上。是终锦絧之意。其下三知则乃是转他以举所谨之端者。其吐恐作尼为长。不知更以为如何。大抵吾辈各有自家病痛。朋友之间。若不相为规切。何处更遇得明师以救拔耶。前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3H 页
义丈之论左右者。甚为的然。其所说虽有可疑。如左右所论及宇所录去者。祗当曲折相论以归一。若遽论以斥先儒之说则恐为过也。宇自顾空空浅陋之甚。诚不宜妄有所论话。而既蒙厚教之辱。玆罄所见而白之。自馀须当详察。以俟后论。幸左右更以今所录去者。俯加砭锤以教之。则其在蒙愚。所益岂可量。而其幸岂不大哉。义丈书及别纸。亦望须付后便。所望起居珍摄。春和如得一来庐院。可相见义仲。以毕此论。祗怕人事难期。奈何奈何。
答李宏仲
前承辱复。仰审雅度愆和。贡虑为深。即日调候何如。伏惟摄爱万万。别纸答示。诲释谆尽。若非忠爱之至。其竭两端而指教昏陋。宁至是耶。不胜感豁忻释之深。第其中所论。岂无一二疵病瑕类之可指。而如某眼目足履。俱是下等底。固不足以辨骊黄于形色之外。小有益于高明。而进自家一分之步趣。是为浩叹尔。一二所疑。略具于后。馀须徐究。或俟面论。如蒙覆教而益解其所疑焉则幸之幸也。凤城之行。深欲作意。而病伏难决。未了觌奉之期。慕用益悠悠也。且所谕彼政不简之云。不知近日所闻。复如何而有是言耶。若然则牛耕马乘。亦非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3L 页
一定之理。而使猿鹤重为之忉怛也。如何如何。所虑七十子未丧而大蒙尘之说。鄙劣之惧。亦固深于此。失今不为定夺。此后将倚何人。结裹得耶。可叹可叹。
 第一条所答。深释鄙疑。其中所云章首先及道体之大小。以为下学上达之标的。示学者当行之路。而后云云者。尤为释然。下引看花折柳。亦明白可据。第然则以下章末虽言云云。亦非截然是人道云者。恐不无语病如何。谓以尊德性以下工夫。为下学而上达天道则然。而谓非截然是人道则恐有病也。
 第二条所答论宇之以纯一无间断。训于穆不已。其意固精。而下语似发脱不出。不为分晓。更下一转语则幸也。
 第三条宇所问之意。非疑立大本之为本体为未发之中也。祗疑称功用于本体未发之时。而所答似未及察鄙意如何。第其中而况以下。似破鄙疑而不明快。更教如何。
 第四条以尊德性为存养为行。此说见学庸指南。即苍岩蒋文质说。蒋与彭允诚,史伯璿同为学。俱精四书。各有所著。洪武初人。其说庸学极有益于初学。想左右时未见此书耶。此段所答。极荷详诲。因以悟发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4H 页
者多矣。深幸深幸。其中所疑。秪须面讨。且其末虽然以下引朱子堂室记以下语义。不得领晓。其所以浑沦言之之意。更望的教如何。中庸二吐。谨以承教。大抵吾辈虽知此之可好。而未有真实得力处。故不惟于己无浃洽于中之效。所为论说。其于道理。虽有不大径廷者。而实未得的柝开发以自进。而又有以服人之心。如宇。本以昏窒之资。重困之以疾病。固不可言。以左右之精识。从游薰炙之久。其所见。固已异于他人之浅率。幸益思旧日披雾之警。有以展拓得开则爱莫助之。虽不能为他山之于玉。秉彝同好。宁不感发于同心之兰臭乎。近得义仲丈书云朋友间未有耐烦吃辛。反躬践履。真蹈前脩直指之途者云云。吾辈中此言极不可忽。不审左右以为如何。且所云来庐院难处之事。想是入院一事。院规本欲近处数书院相通往来。无有彼此。何有所难耶。不然则前此。不敢请来也且如是。莫是自处太巽抑耶。
答李宏仲
三月中伏见答寄暨诗语数章。前月初又承一书。适其时以事在庐院。不得修谢。后绝往来之便。迨末报谢。深负厚意。愧恨方极。未想即日。侍奉诸履何如。思仰之怀。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4L 页
日月俱滔也。宇昏闷退伏。一向依昔。祗怀风度而不得奉。徒增耿耿于中耳。第蒙少无状。顾自家无一分所异。而先致外面指目。以至滥拟非分。令人愕骇。不知缘何致此也。伏闻左右亦有此患。此在左右虽有所当至者。亦想心事岂不同耶。可叹可叹。顷书中不可以致知插入于存养省察之间云者。想左右以先儒所谓在致知先后之致知字。作大学之致知看。故从前议论。必将小学大学来说。与鄙见相牴牾不合。又疑宇说之以致知插入两间也。缘此所见不同。乃费閒话。可为一笑也。盖彼所谓致知者。秪是谓知思既发之义。以知思未发为致知之前。以知思既发。为致知后也。其意秪须如此轻看。非若大学中致知二字之实也。顷见义仲丈论此。以此言为然。其意亦以致知字实看。故前此有疑于其说。今则无疑。从前所论。皆不须存云云。幸更留念如何。且以存养省察不可分属知行之谕。鄙见于此。深有所不通。省察是就思虑萌动处。察其是非而去就之。如讲明义理。皆是省察事。此恐无不可为知之理。敢问先贤以省察不可为知云者。是有何等说耶。幸一一指示。义丈之意。亦与蒙见同。非幸其同。盖无他理也。许东阳择明之说。判非朱门之意。何以为合于朱门而固执耶。试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5H 页
其说圈上朱子之说。相较细观。则其同异晓然。须拣此是善此是恶。方分明云者。其所择所明。秪是一事。岂尝若东阳所说内外之判耶。若东阳说则以择善明善二善字。分属内外。而判失朱子之意。幸毋坚执。不徒为白云之忠臣也。心图之辨。宇所改置。非有损益于高明所笔定。秪略点改一二段。要不出左右之意。而发明其晦涩处。今以录上。如有不当。改正以成。第其下所禀一条更须详思下教为望。就中近从一二长者及士友间。略闻时论诋及先师。横肆无不至。士类间或有攘臂大言无有忌惮者云。想高明亦已闻之。发一叹也。夫足下所记讲录末段之云。固未尝混称当时之皆不得无罪也。至于凤城时事。在当时事势。必有所处。固未可轻议。乃至横诋如此。是何人心世道耶。可慨可叹。然先师之道。将以取信于万世。而论必定于百年之后。一时之口。岂足为万世之加损耶。信笔缕缕。想以为同心之言也。奉承风论无期。不胜怅慕。节及天中。方膺六阳之候。伏惟雅保冲裕。
答李宏仲
续承辱书。深荷不鄙。感慰良极。宇长夏困暑。积热极发。于今眼目昏昧。神精愦丧。殆莫能堪。闷闷度日。剧思进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5L 页
奉。以别千里之行。而缘此不得遂恨恨。驰仰如何。前书所论三段之义。彼此之见各异。如鄙蒙昏滞尤甚。加以病陋。实难思绎以迁改。要非面讨不能决也。第欲略举其槩以言之。如致知先后之论。左右必以大小学言之。以为有行之大小知之浅深。乃至多费说话。纷纷不一。盖行之大小知之浅深之说。宇非不能察也。但以先儒致知先后之说。秪把静而存养动而泛应。分致知先后之行。今足下以小学之事。为致知以前之行。则是惟小子之学。有静而存养。而无有动时工夫也。以大学之事。为致知以后之行。则是大人之学。皆为动而泛应。而无有静时工夫也。秪此一节。其理不难见。何不察其立言本义。而乃以他说相加。牵引若此耶。古人立言。各有其义意所在。岂可先以己意驱率。而必谓其如此耶。且想左右缘未见中庸指南本段。故不察致知之为轻说。而固执如此。他时当以本段面论。必发一笑也。至于择明内外之论。其病政与前段一般。夫知有内外之分。格物致知以理言以心言之义。从古圣贤所已言。不独朱子及吴氏之说为然也。岂可以其理之如此。而并将择善明善。又分内外而强谓其是耶。若如足下之说。则是本章所谓择善而固执之者。祗谓择外物之理。而却遗吾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6H 页
心之理而不言也。其可乎哉。
答李宏仲
前日柳涵来。又承一书。甚荷勤恳。宇病日昏苦。欲奉未就。空怀怅黯。秋凉渐发行色。当无暑溽之炎。仰喜仰喜。且想彼中官次无事。优游读书。亦无不可也。第审书中所谓彼中风色之云。此何事耶。吾辈此日自处。须若大无知痴呆。切不要向人前作议论说话。以引惹于外而表襮其中也。伏惟高明于此意已了。宇非以此为左右勉。但知尊质过于慈字。好善太甚。而于刚毅果礭。有些不足处。今一动脚去。接人当非一二。幸自知吾之所不足。且审其深浅而内自重也。宇于足下。年既相悬。同志亦后。固知言之轻妄。而肝膈之通亦久矣。玆未敢不尽。如不见斥则幸也。义仲丈近得答书送似。其论省察知行。似为直截可据。政合鄙见。未知垂拔之城。亦尚坚壁否耶。第其谓七情之不可属人心。则更须有多少商量尔。别章别纸仰呈。拟为鄙赆。笑领为幸。后会无期。临书怅仰。更祈行李凡百万重。时惠远书。以慰思仰也。
与南义仲(致利○乙亥)
开岁发春。伏想侍奉诸胜学履益茂。钦仰钦仰。相去非遐。而音候往来亦不便。思仰古人千里相寻者。岂不大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6L 页
愧耶。宇于岁前往商山。看姊夫窆事。归且病伏。迄未得奉一字以问新候。深叹不已。贱齿一分添得。问学不进。钝伏寒庐。情悰索然。不审左右近日研进有甚工夫。疑难制养持敬之说。近日累得李宏仲书。得知讲论大槩。宇始闻宏仲之说。鄙见不以为然。后又得书。有云舜命禹治水而曰往钦哉。然则治水亦钦乎。治水制外之类。使民居之。养中之类。鲧治之。禹亦治之。鲧不敬而禹则敬之。鲧虽不敬而不绩。不可谓不为治水。禹虽敬而治之有功。不可谓治水为为敬之事云云。又曰修己以敬。制养秪是修之之事云云。此数说恐合商量。不可草草。未知以为如何。馀怀要非面讨莫可既。近间若留本宅。一当进晤。如不然待得晦后日和。相会庐江。不胜企企。相别既久。怀绪郁郁。临纸驰情。
与南义仲
冬节向严。未想履况何如。閒居做得。想多冲裕。溯慕不已。宇谨荷念及。别无重𧏮。但颓陋日增。日用间无所省做处。看得圣贤文字。多有理会不得。切愿披奉。快开面墙。而势有不得便者。每溯飞云怅叹而已。稚阳欲动。正天地泰来之几。伏惟若时鍊养万重。馀留早晚面质。不能缕缕。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7H 页
与南义仲(己卯)
改岁开新。伏想哀慕弥深。下情悲系不已。顷知哀𤺌得歇。近日调复又如何。伏望勉啬。如朝夕常仪。必俟平复后复故如何。宇侍亲迎岁似无事。但昏愦如前。祗增流光之叹。可闷可闷。岁前伏承哀谕。所责于昏陋意甚切。诚荷不鄙之厚。但凡所谕。皆为鄙病之药石。而昏病浅率。未有以奉承厚意。稍有所用力者。感发之馀。重以闷惧也。第近禀所疑数条于宏仲丈而有所答。今以送似。其说似或有未得快解鄙惑处。幸望评教。是于宏仲及宇两有益。岂不幸甚。其间有些点注处。此宇之所为也。且前谕理学录差误之事。宇亦窃为之念及。曾已校出疑处极多。图为校补。而因病患尚未得遂。当俟日和。为之进议以图之。但所谕间有有意增损处。此尤可骇。不知是何等处耶。幸为拈出以示之如何。
答南义仲
昨昨伏承哀答。伏审有详阅别纸复教之意。计数日后更送伻取来。不意得蒙委伻惠书。副以一通别录。示谕勤切。论辨的析。皆有以释破鄙疑而恰服其心。至于论李丈旁曲推蔓之病。其主闻之。亦定以为然。避不得也。当相转告。使知之也。第一条所云设问非诚然者。鄙意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7L 页
果然。第三条功用犹言功效效验者。李答中有此意而未详快。今始豁然。温而理吐。鄙意固与所谕同。而得彼说不敢自信。今当改从初见耳。第因便忙不得详考以复。徐须细究。或有所见。俟后陈之。理学录外集。宇旧见有誊本二册。皆月川所书。而间有不相同处。即如下示所疑宇。尝以为此为月川所增损。外集既未脱稿。则如此亦有不得已。庸何伤。不知此言如何如何。左右所用以校看者。想是月川初书之本也。因忙不尽。不胜惶惧。
 先儒所谓秪就身心上用功而谓之行。不害其为静云者。是指尊德性以为虽以为行。亦不害其为静云尔。非以身心。专属静而不涉于动也。况其下又有动而泛应云。则是言身心之动也。岂以身心专以为静乎。窃详其意。以为自古例言行者。固皆属动。尊德性既为存养为静时工夫。固未可以谓之行。然所谓行者。不必秪以在致知后者谓之行。其就身心上用功。不论动静。皆可言行。以静时之存养。为之行者。亦无所害云云。其意甚明。又以动而泛应。对静而存养。其论行之动静始终。极为分晓。其说虽创启朱门之所未讲。而亦恐未可遽断以为非也。前教以为分配动静于致知之先后恐不是云云者。窃未知其不可以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8H 页
动静分言于致知先后者何故耶。妄意以为知思未发。是为存养时节。是为静。是即致知之前也。知思既发。是为应用时节。是为动。是即致知之后。恐无不可以动静分言之理。愿赐明诲何如。且所论若果以心皆属行。则所谓知者果有舍心而别有可属之地耶云云。先儒所言之意。非以一心皆属之行也。秪谓尊德性是就身心上用功之事。亦可谓之行之事云尔。若圣贤所言知行位次则固自若也。其以尊德性为行。亦何害于道问学之为知耶。先儒此说秪是谓行有动静二义者。为创先贤之未发。而其他则固无所乱。幸复详究。毋执一端如何。又所论以为戒惧与敬以直内之功。通贯圣学之始终。岂可偏属于致知以前之行耶云云。此说亦恐未喻。妄见尝谓凡言敬者。固为圣学之始终。不论心之动静。皆为通贯。若中庸所谓戒慎恐惧之事。是为静时存养之事。是在知思未发之前。虽其体用动静之相环。而其地位界分则固在致知之前也。若敬以直内之功。对下义以方外。朱子于易本义曰敬则本体之守也。又曰敬义是体用。又曰未有事时。秪说敬以直内云云。则敬直之功。亦恐当是存养地位。其功在静时为主。所论槩以为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8L 页
通贯始终。而不可偏属于致知之前。不无所惑。更愿详析以开蒙蔽何如。大抵李丈所论。虽其蔓援繁挐。有不胜其可疑者。而其意义是当者。亦不容不为精察其意而从之。望为详覆。复有所教则蒙陋之幸至矣。
与南义仲
徂夏入秋。未想佥哀候何如。第三哀𤺌。已为平复似常否。节气向凉。伏惟哀保万万。夏初一奉。殊不从容。其后切欲续进。仲夏练期。尤欲进慰。而宇自夏暑后。眼目之病。尤苦于前。末由一进。伏想哀慕之馀。益加研究之力。每思进承提诲而不能得。尤为仰慕之至。宇病废益甚。昏顿愦丧。专阙讲习。无以维持前时犹觉若存若亡。今则尽放而无有矣。慨闷如何。宏仲丈近有书来。论前日所论。不改如前。又以别纸诗来。今以送似。鄙意近见得省察于知行两界。皆似干涉。见解未定。幸有以教之。且详究李书及诗首末之意。以尽其意而定此论何如。昨间又得其书。有 靖陵官之除。望后欲发去云。伏惟哀照。未期进拜。思仰徒深。
与南义仲
节序奄至岁暮。不特阻拜若此。中间候讯。亦旷久废绝。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9H 页
每或因风伏知哀候。而渴恋驰仰之怀。无时可弛。宇秋初目病。因长夏暑热而发。特苦于前。痛翳元未见物。殆不辨白黑方圆者二三月。自前月中。似稍减得。不至全失其明。而暗愦如前。一病为一生之患。寻常调养。亦多失宜。以致无减而有加。令人昏退益甚。百计无一进。慨闷奈何。
 向日所论七情不可专属人心之义。后来思定如何。宇病昏中虽不得更为思索。然恐更无疑。又秋间因宏仲丈书。闻先师平昔之论定。以七情专属人心云云。如何如何。省察为知之说。宏仲丈其时即服矣。
与南义仲
即日气体调保如何。向仰无顷刻之弛。前日伏承面诲。翌又枉喻消详。足见左右讲理之精而眷爱鄙劣之深。仰感不已。两段之教。皆当承命。但凡祔必于祖考妣。而宗子之妻乃祔于曾祖妣者何意欤。不可用祝。前日妄见如此。故不敢用也。且葬用翣扇。礼文不言纳之圹中。而世皆纳用。此恐不必如此。不知何如。神主韬籍。礼有其制。或以为不必用何如。又发引旧葬祖母时。孙子成祖父之服者。当以此期服。从事于彼耶。抑当别为素服耶。妄意前丧轻后丧重。恐当以此期服。哭于旧葬。而不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9L 页
敢质定。并乞定示如何。伏惟鉴察。秪祝寒深。调爱万万。又迫十九日襄事。更乞宽抑自保。
 今有人奉高祖以下之祀者。死而无后。又无弟。则其次宗同祖兄弟之长者。当主其祀。而又已死秪有子。又有已死者之弟。则其子与弟。谁当奉大宗之祀耶。若其子奉祀。则大宗第一龛之主。为奉祀者之五世祖。当为遆迁。当依最长房之例迁之。则当迁于其一家玄孙之长者耶。其迁主之曾孙。自继其祖以下之宗者在远处。则其主当迁于代近之曾孙。而不当迁于其一家之玄孙耶。又前日奉祀者虽无后而死。死者未祥之前。其祠堂之主。不可迁去于代为奉祀者耶。
答权彦晦(春兰)
顷年朝廷定式。祥用白笠。已为令甲。事之无害于义者。当用时王之制。古今异宜。既未可一依古制。则家各异俗。或多可骇之事。不可不虑。若仪节白头巾之说。既违古制。而又不宜于今。恐亦未可用。
祔迁之礼。当初卒哭之后。未即行祔。则大祥祭毕后。即奉神主。诣祠堂行祔祭如仪。祭毕纳神主于祖考龛中。若无龛不便则还奉置于别室。俟禫后吉祭前一日。告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0H 页
迁于祠堂。厥明改题高祖以下。行祭如仪毕。奉祧主出之。迁主新主入庙。各归于龛。此据家礼大祥下杨氏复注。今人见行之礼如此。告迁祝文。用高氏说。又大祥前一日。当于几筵。告来日跻祔。如卒哭祝告之辞。馀逐节当各据其仪。抑今人因开元礼大祥而祔者。乃失礼意。仪礼卒哭而祔。司马公家礼定从之。今人若庐墓者。势不得已大祥后行祔反魂者。则自宜如正礼。又开元礼大祥明日而祔。朱子以为不可。故今不得已祥祭后即祔。
记玉藻曰缟冠素纰。即祥之冠也注缟。生绢也。间传曰大祥素缟麻衣注。谓身着朝服而祭。祭毕而更服微凶之服。首着缟冠。身服十五升麻深衣云云。仪礼大祥除服条。引此数段而为之说。则今之用白笠白衣者。皆似可当。
记杂记曰祥主人之除也。于夕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注曰祥祭前夕。预告明日祭期。主人着朝服缁衣素裳。其冠则缟冠。明朝祥祭时。因着其前夕朝服云云。仪礼大祥除服条。引此条而注云始即吉。正祭服也。
间传大祥缟素麻衣注。着朝服而祭。祭毕而哀情未除。反服微凶。首着缟冠。以素纰之。身着十五升麻深衣云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0L 页
云。仪礼大祥除服条。亦引此条。
据此数段则祥祭时正着吉服。但冠则缟冠。祭毕而衣用麻深衣。是乃变除之大节。其不可引今之丧服制为祭服明矣。但冠制则玉藻曰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缟冠素纰。即祥之冠也。注纰。冠边及下畔之缘也。冠与卷身皆用缟云云。其制或如今之祥冠。而古今异宜。岂可率意创作。况顷在十许年前。柳眉岩诸公在 朝时。既祥之服。定为白笠白衣。已为时制。笠虽非古。而国人所通用。不必更求他制。且白笠近缟冠之义。白衣近麻深衣之义。今若制为深衣以服恐好。不然则用白布直领衣。宜今据古。恐非不可。而今或不用者。乃各用其私见。非 国禁不为也。且仪礼通解续定从记礼玉藻间传诸说。已为定论。非无定行之规。若家礼乃文公初年草本。其所未备。乃不足恃。至黄氏杨氏发挥而后。乃为一定。若我 国之制。在昔朴陋无稽。迩来诸贤。虽稍更变。人各自私。曲生意见。以至躬行者无有定规。观听者莫知趍向。此乃今日泯棼乖割之患。不止此一事也。执此言之。今之黑经白纬玉色草笠之为。皆未见其可。仪节之白头巾。虽近缟冠之制。而今人已祥之后出入之时。若用头巾。其为骇俗甚矣。恐未可行。笠子虽非祭时之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1H 页
服。 国俗无官者及解官者。祭时皆着笠。恐无不可用于祥祭。且祥祭用朝服。乃正吉服。非士之朝服用布为中衣之故。但朝服以祭。杂记注云据诸侯卿大夫言之云。其节次今难考。又未可行。又缟冠之缟。记注为生绢。诗注为黑经白纬。黑白之疑。鄙见亦然。窃意纤与綅。皆为黑经白纬。则不应祥冠之缟亦如此。当俟参考。率陈妄见。惶恐无已。
宇当初亦非不知令意之所在。盖令意以为气之有不善。祗以人物禀得之时。有清浊分数故尔。若其本然人物禀得之前者。则亦岂有不善耶。然以妄意度之。气之名。本不在于清浊杂糅之外。才说气便有清浊。此朱子所谓气粗有查滓者。此言亦以气之在人物禀得之前者言之。才有查滓。岂得以纯善名之乎。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非以阴阳便谓之道也。所以一阴一阳使之然者是道。道即太极。太极动静而生阴阳。便已有清浊之可言。固不待乎五行生出之后也。如继之者善继字虽接那气底意思说。其气亦岂容无查滓乎。有查滓便不无杂。才有杂。便不得谓之善也。盖理与气。虽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推其气之所从来。则须先有是理。气之所从来则固善矣。对理而言。终始形而下之器。其不得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1L 页
并理而为善明矣。抑以人物已禀之后言之。明暗正偏通塞。各有不同。若气本无有不善。则其所以暗且偏且塞者。人物何从而得之耶。是虽曰禀赋之时。分数偏重之所致。而其所以暗与偏塞也。气之所不能无者可见矣。故善者纯粹无杂之名。气果无杂乎。若以为理固本善。气亦本无不善。则理与气纯杂之别。无甚分明。恐无益于学而有害于理。大凡穷理讲学。秪须就平铺明白处着实体认。不必就上一截。更求其上一截之理。古人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者。意盖如此。此妄意深思欲更求正者。非不知令意。而妄起争端也。抑以人物已禀之后言之。明暗正偏通塞。各有不同。
与金达远(垓)
前承辱复。感慰迨极。即日侍奉如何。居仁约会。待君无故。以十八定示于赵。赵亦可会云。其书并付。但明瑞定来。郑兄子明亦知吾辈有此欲往会。诚有盍簪之乐。莫妨山中之静否。前书鄙论。实是无稽。又是不践之言。宜明者之勿听。然圣人亦察荛言。君子不以人废言。而盛复乃有自恃独得忽略高举之意。知足下英气发露处。然英气终是浅。不若沉厚逊志徐察而去取之。乃为长也。如小学之涵养本源。是果中庸戒慎恐惧乎不睹不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2H 页
闻者乎。戒惧存养之事。岂可责于小子乎。程子曰学者须是将敬以直内。涵养此意。亦可言存养此意耶。存养其体。岂可言存养敬直之意也。试以此等处提起更思之。大槩涵养存养。非是两㨾别头面工夫。然有可以通言存养涵养而无害处。有可以言存养而不当言涵养处。有可以言涵养而不当言存养处。此先贤之言所以有参互不一者也。如朱子所谓存养不当专在静时者。秪言彻头彻尾无时不养之意。非直以存养。可以通属动静而无不可也。不然何以有存养是静工夫之言。而中庸戒惧谨独两节之分。若是其明也。若如吾友之见是存养之云。不论性情体用。不论动静。皆可通言。而古人所以存省二节。分属一心之体用者。不必究也。不几于喜同恶异滚说义理之病耶。又前教既以为一段工夫。而又曰相须共成。一时并行。又将作两段而相须也非病也耶。自己垒壁之不严。而乃欲坚同而不动。明者果如是乎。
与金达远
宇祖母旧葬先茔。以宅兆甚不利。今定他山卜葬祖父。日在来正月初六。欲迁祖母来窆同穴。而地远事歧。不得一时发引。不得已欲前期三四日。先破祖母墓。发引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2L 页
来山所。既来未葬前。当设朝夕奠及上食。如初丧礼节耶。其灵座设位。何以为之。当设虚位而行奠事耶。考仪节改葬仪。当设灵座于改葬之处。而虚位与否。不为明言。何以为之。鄙意欲作纸榜置灵座。依行奠事。既葬虞祭后焚之何如。又世俗改葬者。多更作铭旌以用。鄙意恐当从之何如。
又既合葬后。行初虞节次。仪节改葬仪。就幕下灵座前行虞祭云。新旧两葬虞祭。恐未可一时并行。何以为之。若就新葬神主前一时同行。若常时共一卓例为之。则为吉凶相杂。未可为耶。若当分行用奠。先重后轻之义。先返新葬神主于庐所。行初虞而后。乃就墓所幕下旧葬灵座。行虞祭。其间节次。恐为甚慢如何。
又仪节改葬考證。引朱子曰改葬葬毕奠而归云云。南义仲丈因此以为祭与奠异。改葬后当奠。不当举虞祭。此言何如。
又将改葬。当前期告。既葬亦当告。而宗兄在斩衰。似难入祠堂行告礼。窒碍难通。何以为之。
又合葬左右。欲依朱子答陈安卿神道尚右之义。右考左妣何如。
又家礼发引灵车至。设奠而退。近闻义仲丈谓此奠秪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3H 页
陈酒果脯醢于灵座前。至题主后乃因前奠焚香斟酒。更不别设奠物。此为魂帛神主交代精微处。此言为如何。而左右亦尝照管否。
又神主陷中第几神主云者。是自高祖为始为第一。曾祖为第二。祖为第三耶。详教之。
又尝闻左右前者治丧。不用挽章云。此据何义。亦愿闻之。以决鄙疑也。
与金达远
顷闻在京。以老亲意受俸。窃意雅量有不得已姑为降屈近者。又闻有延退之意。愚意受常料之禄者。或有病故及不得已不得从政之故。则固未可拘以己受。过科之后自请受之。是己有从仕之志。而理有不得即退者。今者无有病故及不得已之事。而遽然弃职。求之理势。恐有未安。前日之受。殊异于古人不言禄之义。今日之意。又非食人食而事其事之义。其于辞受进退之间。恐未可以其微小而忽之。
答金达远
再奉远书。开警缕缕。极荷爱念。且想侍候顺节增佳。益解慕郁。不可言陈。宇颠顿客边。百无情味。惟当亟去。近又发归计。束装已了。忽得庭书。以里病浸迫。有令姑留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3L 页
之意。本欲得 集庆。以便些小之养。得此径去。为尤未安。不得已更作抑心之工。归心日夜。欲飞无翰。承前警枯淡之病。此固偏陋自知之患。而亦所甘心。至作平地人。期有用于世。则已判断不敢当者。如何如何。今来强作笑语。以对别人。虽欲绝应接而亦有不得已者。此尤僻性所不堪者。近闻家乡麦秋已登。如吾悬罄。亦将满稛。山妻麦饭。梦中长悬可笑。前后所惠累书。皆的砭鄙病之根。而谋谕之意。亦甚切到稳当。深发感篆。敢不周旋。朝家万事。非吾辈所当閒说。但风色日异。间隙百伺波浪之起。不朝则夕。此正明哲炳几之日。如已八者固难处。近见如柳西厓,金公宇颙者。极为狼狈。此则无可如何。其未入者正当袖手长念。烦明者幸致意焉。如陋劣抱关之任。为之亦可。不为亦无不可。无他虑也。如由科目以进。而其名不琐琐者。则一沐以漆。求解难得。诚可念也。信笔及之。亦在心照。已热更祈侍奉万佳。
与朴德凝(惺)
前月因寄达远书。得想起处佳安。甚慰积思。即玆更想新履泰庆。宇旅病天涯。思归不得。又尽一年。情况可知。秪幸近得左右为同僚。十年驰向之怀。庶有倾慰之日。极甚喜慕。伏愿亟装来谢。以副士友之望。抑区区病陋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4H 页
其情岂不知退伏之安。而一来未归。乾没于此者。踪迹之间。极有难处。有不可以一向掉脱者。况草茅之士。稍有所学。或有小益于 盛朝。此亦从古君子不得不眷眷于斯者。更望三思。向见足下奋厉激仰之意颇多。若此行止大段。或恐不肯抑心而稳处之。宇与高明。肝膈之交久矣。岂敢为此不忠之谋。以厚诬雅量。且犯先自溺而望人溺之罪乎。自馀缕缕。远书不可悉。秪望心照。馀寒未退。伏惟行李胜福。
与朴德凝
前论制养持敬之说。近得足下与君立书。见得左右之意益分晓。但妄见以为敬者一心之主宰。卓然主敬而制养。是为敬之事。主宰字工夫字。意固有不同。主宰。是管摄之意。工夫是做作之意。若必以敬为制养工夫。则无乃不重主宰而屈敬字于制养之下耶。窃详尊意其辨敬与制养之义。甚明且正。而且引程子涵养须用敬之说以明之。亦甚分晓。秪此工夫云者。反不免失主宰之义。似不无语病。至以锄为耘草之工夫云者。其为语病显然。曷若云以锄为耘草具耶。愚意则以为不必于此硬说工夫。祗是敬为一心之主宰。通贯动静。制外养中。无非所以为敬。而即敬字中事也。足下所云居敬于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4L 页
未接物之前。制非于既应事之际。非者去之。主一乎中。何必以制养为为敬事然后有下手处乎云者。鄙妄之见正如此。以此意涵养充积。庶有自得处。论议愈多则义理愈不明。先师腾雾滚沙之戒。诚吾辈所当恐惧者也。如何如何。
答闵伯向(应箕)
思仰之极。伏承尊书。备审仕中起处万福。尤深忻慰之诚。宇尚延顽息。丧制已毕。区区非分之事。遽出意外。惶恐战汗。罔知所处。伏承下谕敦敕之意。感拜无量。即欲趍 谢。又以周旋尊教之一二。才出草土。气力虚危。又当炎热。极难远行。闷虑百端。初计强赴。自前数日。加以祀事劳动。已有百疾交作之渐。不得已还停。上违 朝命。又负尊指。惶悚闷蹙。无以措身。伏想盛量。俯察微情。不至得罪于恕鉴之下。不胜区区。渐热伏惟尊履益佳。
答金而静(就砺)
山中邂逅。殆天与之便。别时因㥯雨。行意匆匆。殊非佳趣。望山思人。怀绪正苦。忽见飞缄。来自清峰万叠之外。凉濯烦襟。顿觉流金暑痾之爽。良荷良荷。感谢何量。且想云床出尘。不啻隔人间风雨万里。穷闾滞病。颠顿百状。徒叹黄鹄之与壤虫也。仲秋出山。若留陶山。或经过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5H 页
庐阜。庶得更奉清眄。幸望图之。十年神交之叹。山中不尽之意。倘有以更展否。未间惟玉度万珍。益发静中之趣。僧锡惘还。不具谨谢。
答或人
既别惘惘。思仰日深。不意远承垂问。示谕有鄙人不敢当者。感荷之馀。愧惧亦深。且想归侍万福。仰贺不已。君镇壮元之症。顷闻危苦。今审得歇。喜慰亦如何。宇侍奉依旧。尚留寓次。日间不胜愦愦为闷耳。抑鄙人自奉高明而接馀论。自觉有向前奋发之意。自我而有益。于高明实无一分。而示意乃以为因宇之论而有所警。岂故为是。以谕进昏陋。欲同归于善乎。虽然既蒙不鄙之深。愿更以前论所发者择陈之。窃闻为学。要从下学处。读书穷理。着实积做。以为力行之地。泛论终悠悠。且祗欲想像古人胸襟洒落底已到地位。非徒无益。反为心上一隔子。有害于事也。窃详高明前日之论。似于平日讲究文字上工夫不甚精苦密。实多了向外议论。且有冰壶秋月。要令常在胸中之论。此恐非小病。若然则冰月之气象。终恐不可得。而所谓自得者。终非洒然之实。如何如何。顾宇无自勉之实。而放言至此。实深愧悚。但想虚心辱询。且既接以道义。不敢默然于相问。幸不以人
松巢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5L 页
废言。续因风便。时惠规益。则虽不得时时合席相论。亦千里共肝膈也。伏惟盛察。
与或人
夙渴高韵。愿一接而不得遂。日者幸承英眄。得以挹幽兰玉雪之操于笑谈之顷。为幸大矣。即日冲静。履啬如何。慕用亦悠悠。宇以偏陋之资。重为疾病所困。摧伏放倒。虚过日月者已五六年。亦尝粗闻先哲之风。而有所兴起。庶不至颓落水坑。误此性命者。亦平生之志也。窃闻君子之道。不徒以成己为贵。而必推以成物然后学问之始终备矣。抑同声同气。相应相求。物之理也。宇之于足下。虽不足为龙虎之于风云。燥湿之于水火。亦愿为左右成物中之一物。其肯终有以振德之。不徒超然独往而已。则实鄙人之大幸而所大愿也。伏惟尊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