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慕堂集下
慕堂集下 第 x 页
慕堂集下
 文○疏劄
  
慕堂集下 第 428H 页
请上尊号疏(壬辰乱后)
臣等将一国同辞之请。据古今已行之典。盈廷吁呼。已过三日。而 圣批落落。一向严绝。群情幽郁。不知所出。自昔帝王。虽有大功德于世。岂肯以功德自居。亦岂不以冲嫌为美乎。诚以神人之所共许。众情之所同愿。虽欲不居而有不得自已者也。我 殿下鸿功盛烈在人耳目者。不可枚举。姑举其最显者言之。三都失守。一隅播越。国势之危。非但一发。当此之时。微 殿下进驻关右。号召八路。遮绝凶锋。应援天兵。荡平箕贼。则国之有今日。其可必乎。贼退京城。屯据南陲。天兵虽下。窟穴愈固。当此之时。微 殿下抚临全庆。奖率三军。选兵峙粮。指挥水陆诸路。驱出蜂屯。廓清海氛。则国之有今日。其可必乎。有如是之功。而欲加数字 徽号以揄扬其万一。是犹执管窥而赞天体之大。窃隙光而誉日月之明。尚此谦谦不居。峻拒牢却。以凿空架虚为 教。或以谁建妄议为 辞。臣等未知向者所陈之说。果有一毫架虚之说乎。凡
慕堂集下 第 428L 页
有血气不谋同辞者。果可谓妄议之发乎。人心所同。天且不违。伏愿 圣明体察舆情。亟赐 俞音。以正大号。不胜幸甚。
乞郡疏(己亥。护军时。)
伏以蝼蚁微臣。猥将私恳。仰渎 天听。罪合万死。第以臣之情私。有切迫不容已者。不得不冒死一呼于君父之前。臣有老母。今年七十有二岁。自少家业寒素。饘粥常患不继。艰难百口之养。惟母当之。日夜辛勤。手拮足据。积劳致伤。早婴疾病。仅扶枯形。以至于今日。贫家寒妇。孰不哀悯。而平生食贫之苦。未尝有臣母比。往在己卯岁。臣幸忝巍科。骤升六品之职。自其日父母之望于臣。臣之愿于父母者。惟在得一县以养。而贱孝衰薄。事与心违。不幸臣父早逝。独有孀母。贫病日甚。荏苒二十载。尚未谐将母之愿。一自遭乱以来。羁离漂泊。年益高而病益深。西晖苦短。风树惊心。臣于此时。诚不忍帖然而忘怀。古人所谓事君日长。事亲日短。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者。未尝不惕然而三复也。伏惟 圣明孝理为化。今当改纪之日。益笃优老之典。若沾一县之 命。俾伸乌鸟之情。而母子衔 恩。以终馀日。则糜身殒首。曷足以图报万一
慕堂集下 第 429H 页
哉。耿耿此怀。固非一日。私情虽切。僭越是惧。闷默趑趄。欲发而还止者累矣。情隘势急。终不得以自抑。伏惟 圣明矜察焉。臣无任切迫祈恳之至。谨昧死以闻。
大司宪辞免疏(壬寅)
臣以空疏谫劣。无一善可纪。滥窃清班。历剔非据。平生叨冒。无非欺负之罪。此实国人之所共知。 圣明之所洞烛。臣不敢复有尘渎。一自遭变之后。长在道途。不遑奔走。虽或在朝而多在散秩。其于时议之是非得失。懵然若聋瞽之无知。今乃遽置之论列之地。使之争是非而辨得失。其他不堪之状。有不暇论。而只此一事。最难冒处。况今时事艰虞。日甚一日。纲维涣散而体统不立。论议多歧而正论无寄。虽使公明正直为一世表率者当之。犹惧其不济。如臣无状。岂容复玷重地。以贻偾事之悔乎。从他笑骂。虽不足恤。名器可惜。覆餗可虞。臣虽无他。不敢为饰虚循让。以重罪戾。乞 赐镌改。以全 国体。以安愚分。不胜幸甚。
大司宪辞免劄(戊申光海初政十一月二十八日)
伏以臣之庸愚驽劣。无一善状。前日之所已试。国人
慕堂集下 第 429L 页
之所共知。 圣明之所洞烛。臣不敢渎扰以溷 天听。第惟中年以来。为风湿所中。半身虚痿。遇寒尤紧。自不敢比于平人久矣。近缘犬马之齿已浃六旬。精神消耗。脚气蹇涩。痰饮胶固。咽喉闷塞。少或运步。喘促欲仆。顷在任所。坐听衙务。尚不能堪。方伯迎 命。亦或废阙。每念癃病。更难需世。投置闲散。乃分之宜。而谏地 召命。遽下梦寐之外。惊惶震惕。无地自容。幸荷 洪造。遆授闲职。道伤寒疾。宿證转苦。呈告稽谢。自速罪戾。病伏之中。忧惧焦肠。不意 新命特授风宪之任。 恩出非常。瞻聆大骇。顾臣何状。得此 隆眷。抚躬循省。感惧交并。如欲出谢。恩 命则贱疾尚在。告病例免则中情不安。悯默数日。神魂陨越。不得不冒死一号于 天日之下。臣之贱疾如右所陈。决不可强颜重地晨夕趋衙。况参商被推事。取考该曹公事则以勿拣 赦典为目。是必以事系 进献。不可寻常处之。而为此严重别科也。台谏方被如许重谴而偃然行公。素无其例。臣虽欲贪恋 宠荣。苟冒冥行。其可得乎。伏乞 圣明俯谅微悰。揆诸公义。亟遆臣职。以便公私。不胜幸甚。取 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但此时风宪之长。须授端方之
慕堂集下 第 430H 页
彦。卿实可合。勿辞尽心。因 传曰参商推考。是何时事耶。其公事令该曹勿用。
弘文馆劄子(己酉正月初八日)
伏以 国家不幸。士论携异。不根无理之说。萌孽于分党。数十年来。展转沉痼。分裂已甚。互相倾轧。 国事日非。公议扫地。使二百年 宗社。日就于委靡溃败不可收拾者。实原于此。言之痛心。念之气塞。大臣媕婀而不敢矫正。省之臣身在这里而不得摆脱。譬如中流破船。危甚一发。而蒿工梢手坐而待溺。茫不知所为。岂不殆哉。岂不急哉。 殿下嗣服之初。先烛此弊。以破朋党一彼此为 教。大哉 王言。播在遐迩。群情欢耸。四方拭目。孰不曰东民再生之机。 邦国重熙之会也。不幸近来和平之象未著。携贰之习犹前。论议纷纭。弹劾相继。 殿下之致疑于党伐而欲为镇定之计。诚出于不得已也。第念谏诤之臣。以言为责。公议所在则随事尽言而不为回避。乃其职也。虽或有过激失中之论。容而受之可也。置而不用可也。 天威大震。遽加斥黜。 圣教一下。瞻聆大骇。此岂 新服之美举。盛世之所宜有也。至于铨郎则学曾之见拟于台侍固非一日。循旧备拟。自是常
慕堂集下 第 430L 页
事。因学曾之被谴而延律太过。至黜于海岛。此实前者之罕见。而亦恐贻后日之流弊也。噫人主之威。严于斧钺。赫如雷霆。当此委靡不振之日。虽谕之使言。犹惧不尽。况可摧折黜抑而欲望言路之开。不亦难乎。臣待罪论思。诚切爱 君。如党同伐异托公济私之习。心常愤慨。其于一二臣。宁有一毫容护之念哉。只以 国家待台谏之体。后日妨言路之端为大惧。而不敢容默。伏愿 殿下留心省察焉。
答曰。省劄具悉。深嘉至论。但予之此举。非出于不得已。实欲防于未萌之前。劄辞予当留念焉。
求言应 旨疏(己酉。大司宪时。)
伏以臣等。伏见比岁以来。乾文屡警。众灾层现。至如十月震雷。虹贯白日。异之大者。而式月斯生。人心危惧。若陨渊谷。讹言沸腾。气象愁惨。臣等窃念。变不虚生。灾以类应。以 殿下五载严恭。一心钦若。而天之谴告。一至于此。岂无其故欤。呜呼。今之时事。可言者多矣。臣等不可枚举而条陈。姑以目前最急者言之。大臣者人主之股肱也。人无股肱则其可一日而为人乎。粤自去岁以来。大臣相继引退。国无三公。今几月矣。廊庙久空。百揆无统。军国庶务。一切隳废。是岂
慕堂集下 第 431H 页
寻常微细之故哉。二三大臣。国之元老。时之舆望。自在 先朝。眷遇殊异。是岂无徇国爱 君之念哉。而一向求退。徘徊而不敢进者。岂不以其心有所大未安。义有所大不可。虽欲自进而决不可进者耶。我国大臣。责任素不专且重。数十年来。体貌渐失。堂阶日卑。国体不严。 殿下即祚之初。首擢时望。置诸左右。人心胥悦。庶几有为。而悠悠备位。久无成效。竭忠进言。多不见施。用舍大柄。全未与闻。凡所可否。不过该司泛然收议而已。至于时论径庭。动见沮抑。群咻四集。排摈横加。苟非贪荣尸素不恤人言者。岂肯一日冒处乎。今不深思厥故。务改前辙。礼貌有加。诚意交孚。而示之以虚礼。迫之以严辞。至以蔑分弃义为 教。人臣而负此罪名。则将席藁俟罪之不暇。岂止为欲其入而闭之门也。不独此也。近见中外臣僚稍知廉耻爱惜名节者。皆有引退之意。无敢以戮力担事为心者。是岂无所由而然哉。收拾人材。国之大务。人材不集则国非其国。而将见容悦谀佞之徒。日进于前矣。岂非大可惧哉。噫今之国事。可谓棘矣。纲纪解纽而体统不立。士论携贰而偏党成风。阴雨失戒而虏情叵测。爵赏日紊而名器多僭。仗马见斥而言路
慕堂集下 第 431L 页
杜塞。宫禁不严而请谒有径。徵敛无艺而邦本已摇。奢侈成习而风俗伤败。至于先贤旧葬。发掘相踵。此实前古之所未有也。当此之时。虽使上下同寅。夙夜共贞。犹惧不克。上而深居九重。万几多旷。下而鼎司寥寥。百僚解体。人情崩角。有识潜涕。上天高高。日监在玆。赫然威怒。降之谴罚。何足怪哉。臣等闻宋儒朱熹之说曰。天下大本。在于人主之心。治心之要。莫过诚正之学。此虽古人刍狗之常谈。而揆诸义理。实不可外此而他求也。噫宫闱深远。非外廷所可测知。臣等不敢知 殿下于平日燕闲之中。幽独得肆之地。其所以操存省察者。果课其纯一而无间欤。讲筵久废。臣僚罕接。而日侍左右者。只是宦官宫妾而已。则一曝十寒。亦未暇论。而切恐 殿下澄源端本之功。或几乎息矣。春晖向和。万汇咸新。伏愿 殿下体乾不息。加工日新。日开经帷。赐对儒臣。讲论古训。孜孜时敏。推诚大臣。期于必起。勿贰勿疑。宫府一体。而其于本原之地。尤加意焉。使清明在躬而众欲不起。一念景云。群阴消释。万般酬为。权度不差。群情悦豫。天意自回。尚何患时弊之日滋而灾异之并兴乎。臣等俱以无似。职忝谏诤。适承求言之 教。敢进庸瞽之
慕堂集下 第 432H 页
说。言虽肤浅。莫非爱 君。伏惟 殿下留神焉。
大司谏辞疏(壬子)
臣之庸驽贱劣不堪驱策之状。国人之所共知。 圣明之所洞烛。不堪缕举以渎 圣聪。第惟犬马之齿。六十有四。平生痰疾。向老愈甚。残年草土之馀。證势转紧。胸膈迷悯。言语失音。日夜展转。寝食俱废。暂有起动。气窒欲仆。见者惊怪。莫不忧虑。臣亦自揣馀生不复见齿于平人。进退朝绅之后。况望其复玷清班。重为明时之累乎。不意 恩命。遽出梦寐之外。臣诚惶闷不知所出。目今时事艰虞。如水益深。此时谏长之职。任责如何。而乃以百试不可癃病待尽者当之。从他笑骂。虽不足恤。其如国事何公议何。且臣自蒙误 恩。即当趍谢。因以自列。而适值私忌。稽谢累日。今始来诣。负罪尤大。乞 赐斥免。以便公私。
开城留守辞免疏
臣本以受伤风湿偏虚宿病之人。上年春大病之后。元气耗丧。精神筋力。大异前日。昏愦尪羸。见者辄见。第以 国有大变。不敢告病。黾勉扶曳。公私酬应。实多废阙。常怀惶闷。闷默度日矣。近自旬日以来。脱着失宜。感伤颇重。杜户呻吟。职务多旷。况今责 诏之
慕堂集下 第 432L 页
行。不久当到。本府以西路重地。迎慰供亿等事。料理旁午。决不可带病因冒。致误 公家大体。乞 赐镌罢。以便公私。臣无任兢惶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慕堂集下
 文○启辞
  
副提学启辞(壬辰五月初二日。在松京时。)
伏以金公谅特一贱隶耳。臣等论之亦甚羞辱。而在国家不可容贷。 殿下临御二纪。凡所施措。未有大拂民望。而一自公谅出。宫市有诮而市民怨叛。鬻狱有谤而货赂兴行。至以为朝廷是非。人物进退。无不干预。众怒齐愤。固非一日。独 殿下未之闻耳。及今变作之后。万口一谈。切齿咸愤曰。必杀此贼然后人心可定。倭寇可平。是岂有私怨于其间哉。今日阶乱之本实在此。而 殿下一向容庇。使三军解体而众情愈郁。臣等不胜痛闷焉。伏愿 殿下亟从公论。以谢中外。使举国之人。晓然知平日蓄怨于心者。皆出于此贼而不在于 殿下也。
京畿监司辞免启辞(丁酉)
臣去十月间。以贱疾冒万死上章乞罢而未蒙 允俞。继而有大军之行。不敢再烦。力疾奔走。顷日经理
慕堂集下 第 433H 页
南下时。到板桥院落后上来。而前症辄发。痰塞气短。遍身熏热。头部眩痛。手足颤厥。食饮专废。已至累日。积伤病发而不能调治。强而驱驰。以至再发。观其證势。实非朝夕可效。微臣蝼蚁之命。万无足惜。而时事孔棘。百务方剧。数日废衙。已积瘝旷。忧惶闷迫。不知所出。臣之职名。斯速镌罢。以便公私。
伴接使启辞(己亥正月二十六日)
云云。布政以陈御史迎候事。在三歧路傍幕里。招通事李希仁谓曰。龙山仓大米乏少。天兵欲换米于市上。而 国王禁不许换云然乎。希仁叩首谢曰。岂有此理。布政曰近来外间言。贼退之后。尔国厌薄天兵。只欲速回。尔 国王与诸陪臣。则必不如此。俺不信此言也。天兵留此。只消一个月。尔国挠害。今复几何时。若或乏粮饥饿。则岂不未安乎。可速 启知 国王。出告示勿禁云。近日衙门下人等。多有未安之语。至或谓诸老爷▦皆以为。今后虽有倭患。中国只当防守江限。不可再出兵救尔国。将欲上本云。而传闻下人之语。不敢取信。今者布政之言又如此。虽自以为不信外言。亦颇未安。意或市民等苦于抑卖。不肯出米许换。而有此云云也。姑依其言。令该曹为榜文。
慕堂集下 第 433L 页
晓谕市民。使之许换何如。
成均馆启辞(庚子。大司成时。)
云云。圣庙与明伦堂。因多士合力。本馆协助。既已营建。其他未及造成者。明伦堂东西夹室,尊经阁,正录厅,享官厅,典祀厅,养贤库,儒生食堂等处。而食堂诸生会食之所。不可暂阙。不得已移设于斋舍。使多士游息之地。日夕喧闹。殊为未妥。今欲为先营建。而间阁数多。倍蓰于明伦堂。所需财力甚钜。措备实难。多士之力。不可每烦。且念 国家多事。经费甚广。亦难专力于此。窃念本馆西壁稍有所储。以备儒生供亿之需。今后凡干用度。一切省约。拮据收聚。所入材瓦则自本馆措办。工匠料食役价则户曹主之。应役军夫则兵曹主之。输运夫马则汉城府主之。监造蕫役则依明伦堂造成时例。本馆造成厅称号都监一员郎厅二员。以本馆官差出。限事毕间勿为迁动。监造官别为差出。缮工监监役一员。并令并令传掌。刻期董役。而食堂既成之后。其馀各处。依旧址渐次造成。使贤关堂宇。一并完了。俾无亏欠之地何如。
大司宪启辞(壬寅二月初三日。执义李效元,掌令尹毅立,持平柳希奋,金光烨。)
崔永庆以林下一处士。横罹逆狱。乃以不根无理之
慕堂集下 第 434H 页
说。反复穷讯。竟无可据之实。自 上亦已洞烛。即令放送则斯可已矣。惟其永庆为郑澈所深忤。故其时台谏敢肆搆诬之计。至请再鞠。竟至瘦死狱中。遂贻清朝杀士之名。此实前古之所未有。朝廷之所共愤。永庆既蒙昭雪之 恩。则论事之臣。罪有所归。而置之不论。尚保官爵。已为可骇。或有出入清显。扬扬自如者。此固人心之所痛愕。愈久而愈激者也。公论不可久泯。众怒不可终折。请其时再鞠台谏。并 命削夺。以快物情。
答曰。不须如是。不允。○初四日再启。 答曰。已谕不允。○初五日三启。 答曰何必如是。不允。○初六日四启。 答曰缌功是察。
初七日避嫌启辞
逆贼之变。出于缙绅。波及之祸。竟延于林下退处之士。此古今之大变而天下之至冤。逮系严狱。展转罗织。而既无其实。特蒙开释之后。必请再鞠。终置之死地而后已。虽曰承望权奸风旨。而论其搆杀之罪。则实由于此辈。罪罚不加。清显或玷。舆情愤菀。久而愈激。今日之论。亦已晚矣。若论首事之罪。则其时台谏。一出于郑澈。舍澈而论此。似为不伦。而讨罪之 典。
慕堂集下 第 434L 页
加于朽骨。今难更论。至于成浑。负一时重名。为澈亲友。凡所论议。宜无不与知者。苟能一力担当。终始救止。则必无不从之理。设或不从。上章讼冤。亦无不可。而视其冤死。终无一言以救。此固人人之所共疑。而不救之罪。有不可辞者。但以不救之故。而与搆杀之辈同科而议罪。则不徒渠亦不服。实乖邦宪按实定罪之意。臣等愚陋之见。大槩如是。故止论 启请再鞠台谏之罪。而不及其他。今承 圣批。以缌功不须是察为 教。臣等昏谬不职之失大矣。决不可因冒言地。请 命罢臣等之职。
答曰。卿等为言官。始论奸党于十年之后。一线公论。如稚阳初动。绝脉才续。疏三上而予不言皂白者。以其虽可慰而亦可哀也。夫天下之事。有本有末。舍其本而治其末。则徒勤而愈不治也。先其本而后其末。则不劳而事皆得其正矣。崔永庆斥郑澈为索性小人。澈之磨牙鼓吻狺然傍伺者。盖未尝一日而忘其怀。及逆狱起。澈于是抵掌雀跃。始焉使其党告之。终焉使其党论之。必杀之以快其意。永庆死日。澈必置酒高会矣。其间阴凶之计。必有所不忍言者。此其设心。惨于镆铘。真千古之凶奸也。然澈之所以恣行至
慕堂集下 第 435H 页
此而无所忌者。以其成浑为之主也。浑之为澈腹心。与澈一体。在下者论之。在上者知之。今宪府之言曰为澈亲友。论议无不与知。是宪府而知之。谏院之言曰与澈最相亲密。澈之心计。浑无不知之理。是谏院而知之。然则浑者乃澈之分身也。一澈虽服辜。其无一澈乎。彼其时为台谏者。不过承望风旨。依阿淟认。趍附邪佞之辈。此何足数乎。今乃举讨恶之典。以振一时之风节。以定万世之是非。而正舍其魁澈。仅论其枝叶。此所谓网漏吞舟。缌功是察。公论何时而得行。奸人何时而畏惧。被论者亦恐不服而反哂之矣。夫鬼神之所知。十目之所视如浑者。尚不能正色直斥。设使巨奸当朝。其能借斩马之剑指击蛇之笏乎。予为是惧。未审自古党于奸凶。为其腹心者。其时稍有公论。则得免天讨否。若其杀人之慝。人所难测。予非以浑为可加以杀人之律也。古之人君。为匹夫匹妇复雠。是非者。人君之不可以不定者。予虽欲无言。岂可得乎。勿辞退待物论。  玉堂请出仕。
再度避嫌
臣等俱以无似。待罪言地。论事之际。非不知本末之所在。区区之意。盖以推原心术。以正是非。则浑亦有
慕堂集下 第 435L 页
不得辞者。而至于议罪则必须据实而成案。故不为并论。今承 圣批。诛奸讨罪之义。至大至严。臣等暗昧疲软。临事不言之罪。至此而尤无所逃。言官负此罪名。势不可因冒。玉堂之请出。实未晓其意。虽承出仕之 命。固知其不可一刻强颜。而适堂 大礼已迫。不得已冒昧就职。既出而还避。所失尤著。决不可因在言地。请 命亟罢臣等之职。
被推避嫌
伏见京畿各官留狱罪人状 启内。通津囚私奴德福。丙申八月囚禁。而只刑七次之故。该曹回 启。丙申以后监司无遗推考。臣以其时监司。方在应推之中。台谏既在被推。则不可在职。请亟 命遆臣职。
同僚避嫌
台谏有所论之事。则简通于同僚。得其可否。而城上所就长官处成 启草。以以此 启之联名成简。更通于同僚。回报然后。城上所诣 阙以 启例也。今者持平朴汝梁。以论 启事持简通来到臣处。将为启辞。而臣始见其简通。则论议发于他僚。而城上所不及通议于臣。以以此 启之为辞。 启草未成之前。先以以此 启之为简通。实非常规。此虽偶然微
慕堂集下 第 436H 页
细之事。台官事体。不可不谨守常规。故心窃未安而不敢为 启草矣。今见朴汝梁避嫌之辞。臣何敢自是己见而处置同僚乎。请 命遆臣职。
开城府启辞(壬子留守时)
臣入府之后。祗谒 圣庙。因诣崧阳书院。书院即前朝文忠公郑梦周享祀之所也。 圣庙则曾经兵火。近始重建。而草刱未完。旁风漏雨。功役尚远。书院则旧屋犹存。而颓圮坏陋。不成模样。两处俱无守直下人。仅有一二残仆。故儒生居接之规亦废。荒凉庭庑。鸟兽交迹。问其春秋享祀。则器皿不备。馔具薄略。临时取用于市民。问其书籍。则收拾煨烬之馀。残编散帙。全书甚少。如四书四经。亦无完者。居业儒生。虽欲勤学。而无书可读。近来科业之废弛。文学之不兴。专由于此。臣窃念本府以旧都重地。远则如圃隐郑梦周。文章节义。为东方理学之祖。近则如花潭徐敬德。守道笃学。为近代儒林之表。其他力于儒业。登仕于朝者。前后相望。而今之衰替。一至于此。至于前榜监试。阙然无一人登名者。此实本府前古所未有之事。学校风化之本。士子民俗之先。而至于如是。则近来风俗之日偷。变故之相仍。何足怪哉。 国家以旧都
慕堂集下 第 436L 页
之重。 圣庙殿庑列位享祀之规。一依 国学。其意甚盛。奈何兵祸之后。多事而未遑。荏苒十载。任其坠废。一无致意致力之举。岂非未安之甚者乎。至于 圣庙之未完。书院之颓圮。则臣会同本府官。合谋诸生。随宜蓄力。渐次缮完计料。祭器则 圣庙已为粗完。东西庑仅备鍮爵。而簠簋未备。不得已以沙器临时收用于市上。杂器陋污。近于不享。窃想祭器都监必有用馀鍮铁。虽无用馀。令该司别备东西庑所用簠簋。照数铸成 下送。则永留庙丁。楚楚有秩。庶几右享之不忒矣。若以都监铸成之役为重。则量其容入。以鍮铁送。则铸成之事。本府可以致力。书籍则最为紧切。而尤无措办之路。经书各一件。以芸阁所储。或以 国学所藏。为先分送。而今后凡书册 颁赐时。依 国学例例分一件。使旧都士子。获见全书。岂非大幸乎。至于典仆下人。尤难猝得。非但 圣庙与崧阳为然。近来京中士大夫。与本府诸生。通议合力。于花潭上新建祠宇。近将讫功奉主。而守直之事。茫无所措。近来逆家奴婢在本府与海西者。量数定给。以补 圣庙崧阳之残仆。又充花潭新建之直。亦为便当。且念臣在京时窃闻。以匿名书烧毁事。近臣下
慕堂集下 第 437H 页
来。若于其时。持送书题。聚会一府儒生。制述课次。如前日两界儒生之试。则其于耸动奖励之方。大有裨益。诠次善启云云。
慕堂集下
 文○跋
  
通鉴跋(癸卯。安东府使时。)
吾东方书籍之行。至我 朝最盛。一自兵燹之后。公私宝藏。荡然一空。虽以缙绅鸿儒。尚有见书难之叹。况在穷乡蒙学之士哉。今方伯月城李公。深有慨于此。自尹东京时。捐俸鸠工。广刻诸书。既而升按本道。方面莅事之烦。日不暇给。而首先以此事为务。若求仁录,心经附注,家礼,经国大典等书。以次开刊。又以少微通鉴节要一书。实切于后学之受读而不可阙者。顾以篇帙颇多。功役亦钜。遍谕列邑多士。随力助费。闻者莫不争起而应之。于是求得芸阁善本。随邑大小。分送编简。刻期督工。不久而告完。且以顷年玉堂所撰辑释。并刊于逐行之颠。以便考阅。此则旧本所无。而有裨于蒙学为尤大。噫斯文盛衰。实有关于世道兴替。不幸二百年简册。一朝烬灭。而式至今日。邦运重熙。文风再振。稍稍得见诸书之复行。将至家
慕堂集下 第 437L 页
传而人诵。玆岂非盛衰兴替之一大机。而公之汲汲焉致力者。亦岂偶然哉。
慕堂集下
 文○祭文
  
习静先生位版奉安祭文(姓闵讳纯字景初号杏村。官至掌令通礼。)
温谦悫厚。天挺其质。早悦词华。勇撤皋比。远趍花潭。颜氏庶几。吟风咏月。浩然而归。一味至静。几审善恶。求中未发。大本先立。充养有素。英华外发。念念矜持。老而弥笃。存心爱物。一命无卑。擢置风宪。謇謇羽仪。白帽终丧。宋朝一闻。公乃建请。诚动 天阍。遂为定制。永世克遵。位不满德。胡啬大施。道大难容。振古如斯。一瓢颜巷。退藏之贞。士论多歧。末路奔腾。行止卓然。元祐全人。朋来自远。诱掖谆谆。群饮于河。孰不满腹。哲人其萎。斯文靡托。范我东士。有光吾师。配于 文康。崧岳东支。有俨其列。有飶其馨。庶几昭格。永享千龄。
柏潭先生 遣礼官致祭文(姓具名凤龄子景瑞。官至吏参大宪。)
惟灵。气宇严凝。风采峻嶷。妙龄厉志。自奋南服。不喜速成。杰然高蹈。苍然其文。确乎其操。名高斗南。望重鹓行。蓬山 赐暇。玉署含香。朝台暮阁。历试遍扬。掌
慕堂集下 第 438H 页
专制诰。职司喉舌。出巡南州。召棠勿伐。入亚铨衡。狄门无私。俄登柏府。殿虎雄威。清冰苦蘖。淡泊居家。寸胶浊俗。砥柱颓波。顷缘省墓。久稽还朝。连章告病。屡勤予招。应知无妄。庶几勿药。遣医未几。告讣斯亟。邦其殄瘁。天夺何速。聊伻泂酌。以纾予悲。不昧者存。庶纡格思。
慕堂集下
 文○通文
  
江原道都巡察使从事官兼召募大将通文
国运不幸。倭寇充斥。民不知兵。望风瓦解。终至于 乘舆播迁。 宗社丘墟。旧都山河。举目有异。百年文物。尽为左衽。言之至此。骨痛不已。何幸天厌乱德。人心思汉。倡义之徒。四方云集。恢复之期。指日可待。无父无君之僧。犹且奋义聚徒。制挺讨贼。况我青衿之士。久沐菁莪之教。稍知君父之大义者乎。塞外早寒。 玉体必苦。园陵草没。香火久绝。此臣子挥泣奋臂枕戈讨贼之秋也。夫经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遇盘根而识斧斤之利刃。凡我忠义之士。曷不勖哉。某曾忝提督之职。猥居皋比之上。平时讲论。不能谕之以大义。及今乱离之时。思欲号召纠名。以倡扶义之徒。
慕堂集下 第 438L 页
誓清疆域之妖氛。期成恢复之大业。斯亦不自量也。呜呼。汉江以南鸟岭以北。倭阵棋布。生民鱼肉。板荡之际。招集实难。而骊州一邑。介于贼薮之中。东原州西竹山南忠州北广州。四面充斥。一境荡然。骊州不保则竹贼不可图。竹贼不图则京城不可复。骊州一邑之成败。实国家兴亡之系。此当(一本当作图)职夙夜焦思。继之以痛哭者也。两湖二道。堇得完全。济济多士。素称府库。凡我同志之士。必先我揭义。而散处列邑。无所统一。愿通文聚会。约日举义。应中华之兵。成掎角之势。殄灭丑徒。克复京城。则岂徒 朝廷之嘉乃功哉。尔祖在天之灵。亦皆曰我有后矣。当职今承江原道巡察使之令。膺此召募大将之任。不远千里。募兵措粮于各官。凡此列邑生进校生。倡举大义。而诸生亦募勇略之人。一朔分番。立防于安城。多定有司。措备粮械。船运于忠清道平泽县。惟是之尽焉。其各偕作而同仇事。右移两湖。
慕堂集下
 文○表笺
  
宋程颢请防未萌之欲表
治国必先于修身。既端推化之本。养心莫善于寡欲。
慕堂集下 第 439H 页
当戒未发之前。肆陈谨独之规。冀警接物之始。钦惟皇帝陛下。所其无逸。图惟厥终。不敢盘于游田。其亡之戒恒轸。无所僻于好乐。于隍之念常存。典学方期于缉熙。基命已至于宥密。第念众欲之易诱。其奈寸心之难持。声色臭味之荡情。甚于悍马。仁义礼智之铄我。濯乎牛山。故当隐微之中。宜遏暗长之渐。一念初起于方寸。善恶之机甚微。千里始谬于毫釐。义利之辨可忽。矧此独知之地。实是推机之初。戒不睹恐不闻。虽恒省于未著。隐莫显微莫见。宜密察于斯须。顾此用力之有方。必自持敬之无适。在思虑未萌之际。常严涵养之功。逮事物既接之时。益着省察之力。苟不制防于未见。岂能遏绝于既萌。太甲忘戒于无形。桐宫之自艾无益。孝武不防于未露。轮台之悔言何裨。玆皆不戒于预防。固宜难制于既炽。臣伏望思羲易窒欲之训。服子思中节之言。遂轸无感之先。克存真实之戒。则无偏无党。治天下可底时雍。致中致和。满腔子皆是天理。臣谨当不负所学。无替厥心。安汝止惟严惟康。纵未能引而当道。明峻德克君克长。窃庶几尽其绳愆。
本朝议政府请削乙巳伪勋笺
慕堂集下 第 439L 页
奸臣稔罔极之凶。久结神人之共愤。公论待而定。盍黜旂常之载勋。肆当辟止辟之辰。敢陈削则削之恳。窃念乙巳之搆祸。实由群小之贪功。方当仁陟而明承。有类尧禅而舜受。镇危疑于盘石。实赖周召之仗忠。肆觊觎于王家。宁有管蔡之谋乱。何图鬼蜮之党。反造萋菲之▣。百计中伤。始鼓无根之浪说。一网打尽。竟致不道之深文。铄金之口难防。焚玉之炎孔炽。同未在位。痛 明考受诬于樊蝇。匪降自天。闷 先妃遽惑于市虎。忠良并血于一刃。岂但汉锢之横罹。妻孥尽赤于三夷。有甚秦典之深刻。因成邦本之殆已。遂令士气而萧然。罪不容于通天。名反载于卫社。宠侯景以九锡。谁抗碎首之廷论。拟王莽于伊周。宁恤扼腕之巷议。天未昭诛恶之报。地空埋赍恨之魂。暨乃祖乃父而享荣。垂四十载。同有耳有目之含愤。惟亿万人。奸谋未掩于方来。公议不泯于愈久。肆 先王洞烛乎奸状。逮末年涣发其纶音。死者官流者回。庶伸雪之殆尽。善不福仁不寿。奈弓剑之莫追。恭惟 主上殿下。手握瑶图。身承宝历。阳开阴阖。冤枉潜释而无馀。秋杀春生。神化默运于不宰。顾玆狐鼠之辈。尚忝带砺之盟。赏罚无章。实乖邦宪之时叙。真
慕堂集下 第 440H 页
伪莫白。恐致国事之日非。逭自作于首身。纵未刑泉壤之朽骨。绵世祚于永久。亦宜去盟府之留名。事在 先朝。虽轸无改之念。孝贵善继。可追未伸之心。矧今复官之疏 恩。实快九原之含怨。既知罪人之非罪。顾彼功者之何功。玆当覈实之治朝。盍祛载伪之勋绩。臣等伏望明一己好恶之鉴。合万民是非之论。尽涤丹书之记虚。永流青史之传信。则上慰 懿殿之沉痛。下答率土之舆情。忠魂瞑目于重泉。自致冤气之冰释。憸人丧胆于既死。庶见天道之天开。臣等谨当云云。仰虞舜之堲谗。恒输瘅恶之忠。赞周朝之教工。益励黜伪之志。
正朝贺笺
河清一千载。方属泰来之辰。龙飞四十春。聿迓鼎新之庆。欢均动植。喜溢臣工。恭惟 主上殿下。足以有临。庶几无疾。体元居正。致中和位育之功。奉天授时。无雨旸燠寒之僭。玆当凤历之改纪。荗(一作茂)膺鸿烈之增休。臣伏念迹滞周南。心悬极北。蓬莱云五。虽阻鹓鹭之班。嵩岳呼三。窃效犬马之恋。
慕堂集下
 文○策
  
慕堂集下 第 440L 页
殿策 庭试
王若曰。贤邪进退。国家治乱系焉。唐虞三代㫌别淑慝之道。可得闻其详欤。逮于汉唐宋有志之君。非不致谨于进退取舍矣。贾生致涕泣之死。而尊宠则归于贩屠之辈。蕫子有江都之行。而亲信则在于曲学之士。王魏在朝而许敬宗厕乎其间。姚宋未去而李林甫继而为相。太平兴国之盛。未斥多逊之奸。皇祐至和之间。并用夏竦之邪。是何进退之乖其宜。而国家无乱欤。将一贤之去。不足为少。而一邪之进。亦不足致虑欤。予以否德。临政愿治。于玆一纪。其于进退取舍。靡不尽心。而治政不并于古何欤。抑予进退取舍。未尽其道而然欤。伊欲汰去阘茸。登崇俊良。使仕路清而治道隆。其道何由。诸生学古通今。其必致意于经纶。尽日无讳。
臣对。臣闻物有妍媸。而惟明鉴能照之。人有贤邪。而惟明辟能辨之。为人君者。苟能明察而慎简之。则其于进退乎何有。恭惟 主上殿下。躬尧帝之安安。继周家之赫赫。虽当在疚之日。而尚轸好察之念。进臣等于螭陛之下。策之以进退贤邪之道。远溯隆古之盛。编举后世之失。以及乎当世之事。而欲闻清仕路
慕堂集下 第 441H 页
隆治道之说。大哉问也。其知急先务乎。臣虽昧昧。敢不摅闻记见。以对扬休命之万一乎。臣伏读 圣策曰。贤邪进退止。不足致虑欤。臣奉读再三。钦仰 殿下惇德难任克存鉴戒之盛心也。臣闻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盖君子进用则格王正事而升其国于昌明。小人或间则败化乱政而降其国于晻昧。一举一措之间。而国之兴丧。于是乎判焉。则可不慎哉。然而贤愚易混而纵疑于难辨。是非在我而罔逃于灼见。故为人上者。以公存心而不累于私意。以明察物而不蔽于幽隐。使好恶无拂而举措得宜。则众正有汇征之庆。群阴无螮蝀之患。而邦其永孚于休矣。若稽古昔。唐虞建极而有黜陟幽明之典。三代隆兴而举彰善瘅恶之政。登而在朝者。无非熙载之良。黜而放流者。无非孔壬之奸。则其旌淑别慝之道。至此不可尚矣。然而舍己从人而不病于至公之量。迪知灼见而无蔽于至明之德。则其所以致此之道。岂无其由乎。降及后世。若汉若唐若宋之君。岂无一二有志于古者乎。然而夷考当时之任用。则不能无冠屦之倒置焉。策献治安。远谪长沙。而所宠者贩缯之旧相也。学究天人。老死江都。而所信
慕堂集下 第 441L 页
者布被之诈臣也。诬杀忠良。敬宗之谗贼。而反厕乎秦府之名臣。口蜜腹剑。林甫之凶狡。而亦继于开元之名相。奸如多逊而虮虱于兴国之盛际。邪甚夏竦而狐鼠于皇祐之治朝。何其用舍乖戾之若是而得保其无乱欤。抑一贤邪之进退。不足为轻重于其间欤。噫以当时之用舍而想当日之君心。则私不得不累于公。暗不得不蔽于明。或贻日后之祸。或累盛德之治。而卒未拟隆古之盛。则岂不深可惜哉。伏愿 殿下必以唐虞三代为可师。而陋汉唐而不居焉。臣伏读 圣策曰予以否德止。其道何由。臣奉读再三。钦仰 殿下难慎和一为治不苟之盛心也。臣伏睹 殿下自即祚以来。念菑室之遗业。轸渊之之深戒。孜孜夙夜。罔或怠荒。而其于明好恶审取舍之际。尤莫不惓惓。故贤能在位而野无蕴椟之士。不仁者远而朝绝病贤之奸。是宜明良相济而绩用咸熙矣。奈之何忧勤励精。将一纪于玆。而治效未著。若缘木之求鱼。其视汉唐之衰季而尚多有歉焉。则况望其隆古之盛乎。噫爽邦由哲。得人者昌。今 殿下于取舍之道。若是其已尽。而治效之未著。若是其已甚。则盍反其本哉。本者何。公与明之谓也。盖人主一心。运于
慕堂集下 第 442H 页
冥冥之中而形于千里之外。廓其量则当如天地之无私。推其明则当如日月之烛幽。苟有一毫之偏能一事之蒙蔽。则岂可谓尽公明之实哉。臣疏贱也。迹于江湖。念及君父。未尝有越俎之閒见。岂敢以鼎镬为惧而不尽于 殿下乎。呜呼。爵以命德。罔及私昵。而戚里姻亲。或有滥施之恩。则是可谓帝王之公乎。搜岩扬窦。将以大用。而聘召虽勤。未见优异之礼。则是可谓帝王之明乎。至于用舍颠倒而或拂于左右之举。进退混淆而独任其己私之见。则臣窃恐 殿下之尽心。或近于惠王之罪岁也。伏愿 殿下继自今改弦易辙。一进退之间而犹虑一念之不公。一取舍之际而犹惧一毫之或蔽。勿以私意而或间。勿以至微而或忽。念玆在玆。终始如一。则小往大来。有孚颙若。而清明高大之治。可轶于三代之前矣。然则无事于汰去而自无阘庸之杂进。无事于登崇而自致庶明之励翼矣。书曰官不及私昵。又曰知人则哲。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臣伏读 圣策曰诸生学古通今止。尽言无讳。臣奉读再三。钦仰 殿下不耻下问而乐取诸人之盛心也。臣谨按通书曰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博。若其明通公博之原则岂外
慕堂集下 第 442L 页
于明一己之学乎。噫帝王之学。固非一端。进学之要。莫过于诚正。诚正之功。实在于慎独。伏愿 殿下典念于学。逊志时敏。涓渊蠖屈之中而所以操存乎内者为益严。虚明应物之地而所以省察乎外者为益密。勿以燕闲而自逸。勿以幽独而得肆。不息之功。久而无间。则本原之地澄澈。众欲之私不起。渊乎其智。廓乎其公。而虞帝之塈(一作堲)谗。周王之秉哲。亦可匹休而并美矣。子思子有言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臣言虽贱。实非无稽。伏愿 殿下其监于玆。臣谨对。
殿试对策
王若曰。眇予寡躬。嗣大历服。有无疆之恤。加克勤之心。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一纪于玆。而治效不著。百弊俱兴。甄守令减贡赋。民隐非不恤也。而田里怨咨。野有鸿雁之叹。选将士修器械。武备非不整也。而边备疏虞。国无干城之将。学校颓废。师生惰弛。贤关将鞠为茂草。风俗薄恶。弑亲杀夫。斯民不远于禽兽。诚至求言而下情犹壅。不闻謇谔之论。礼优招贤而独善不顾。未见于于而来。昼思夜度。事与志违。将有涣散不可为者。是予为治之未得其要而然欤。抑予求道
慕堂集下 第 443H 页
之不诚而然欤。何以则治体有立而纪纲毕张。群贤协恭而庶绩其凝欤。子大夫藏修有素。必有匡救之策。其各悉陈无隐。
臣对。穷阎抱经之臣。妄怀经济之志。游心乎上世之盛化。疚念于方今之弊政。思将一得之愚。仰彻三清之远者素矣。今造明廷。获近清光。而愚臣太息者六。历历于 圣问之中。则一片悃愊。臣何敢不尽于今日乎。臣伏读 圣策曰眇予寡躬止。庶绩其凝欤。臣伏睹 殿下聪明有临。睿智昭融。思艰大之不坠。念休恤之无疆。渊冰负荷。踰一纪于玆。如伤乎民隐。克诘于戎兵。育才而敦以宁之化。陶民而端正伦之本。言无蔽于好察而礼不衰于来章。是宜民无胥怨之苦而兵有爰整之盛。多士克生而有誉髦之美。人纪肇修而绝偷薄之俗。堂下不壅而野外无遗矣。奈之何图治之诚徒切。而食效之期逾邈。波颓今日。众弊俱蔓。以言乎民隐则亲民虽择而抚字之恩不究。正供虽蠲而剜心之害犹昔。鸿雁泽中。安集无期。以言乎武备则爪牙之选精矣而不见卫 国之材。戈矛之械锻矣而亦有不吊之患。张皇失势。仓卒难用。以言乎学校则师儒废讲于倚席。小子亏功于有造。坐
慕堂集下 第 443L 页
令思乐之地。空切鞠草之叹。以言乎风俗则恩乖生我而至有推刃之变。义断我仪而反致相戕之惨。遂使物中之最灵。有愧禽犊之襟裾。以言其求言则求之以诚。思草野之必达。而民情日隔于堂陛。进言不闻于謇谔。以言其待贤则罗之以礼。冀盍簪之朋来。而衡门固栖迟之乐。东阁绝黄冠之影。噫民不安生而邦本日摇。武略不竞而卫国无备。人材失养而伦纪斁尽。言路不辟而贤士逊荒。则国非其国而必至于沦丧颠跻而后已。宜 殿下之轸念于此而欲闻救之之策也。臣疏贱也。迹不及朝端而戒常存于出位。则岂敢以卑贱之陋。而妄有所开献乎。然而激昂山野。素抱危恳。而初见 君父。不敢讳张栻之直言。则臣请以平日之所诵者为献焉。臣闻宋儒朱熹之说曰天下之事。其本在于一人。而一人之身。其主又在于一心。今使 殿下之心。一出于诚实而无一毫之不尽则可。如其不然则岂可不因其弊之难救而察其弊之有由乎。臣请先言 殿下不实之端。以赞 殿下实心之德可乎。呜呼。私财不散于内需。而臧穫(一作获)反加其恩庇。以致小民偏苦。而怨咨以兴。则是可谓恤民之有其实乎。长子一倚于弓马。而节镇多肆其
慕堂集下 第 444H 页
诛求。以致师旅解体而边圉日疏。则是可谓武备之有其实乎。泮璧荒凉而馀事于劝课。则崇学之无实明矣。纲常有变而或逭于无赦。则正风之不实现矣。况求言之教。无岁不下。而不见采用之实。或加峻斥之辞。则直言之不闻当矣。待贤之礼。外似勤厚。而未有倚任之实。反施拒人之色。则正士之不屈宜矣。噫以若是之所为。而不为改辙之计。徒患百弊之兴。则 殿下所谓昼思夜度者。岂非劳神于刻舟。役智于缘木。而心事矛盾。必无可救之理矣。伏愿 殿下责心于诚而责诚于事。欲民隐之恤也则若实其若保之心而无事于徒名。欲武备之整也则必实其选将之心而勿贰于倚任。虑学校之废坠则益笃振德之之方而实其心于兴学。虑风俗之薄恶则更励齐体之化而实其心于正伦。求言之心不实则当尽其察迩之诚而实之。礼贤之心不实则当尽其如渴之诚而实之。事事而实之。念念而实之。无一毫之或忽。无一时之或间。则精神默佑。治化旁达。而六者之弊。自祛于转移之机矣。夫如是则生民底安而野无愁叹之声。兵备自饬而国有干城之卫。人材勃兴而何患乎周庠之教弛。偷薄还淳而何患乎齐俗之一变。刍
慕堂集下 第 444L 页
荛必达而下情不蔽于求言。岩壑而贤路廓开于忘势。将见时升大猷。俗跻熙皞。而凝庶绩协群贤之治。亦何有于示掌。然则 圣问中六弊。虽若难救。而实不外乎一心。其所以尽心之方则亦不外乎诚实。故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伏愿 殿下潜心焉。臣伏读 圣策曰子大夫止。悉陈无隐。呜呼。 殿下之问。实皆今日之切务。而愚臣惓惓。终始乎诚之一字。则是岂非经幄之刍狗。而 殿下之所厌闻者乎。然愚臣所学。不外于是。而无欺之忱。有慕于古人。则岂肯效宋帝之厌听而不察于迩言乎。呜呼。已受人之徽言。咸告我 殿下。请于篇尾。吁其馀意焉。夫学校。风化之本而贤士之关也。三代以上。设之甚广。教之有制。陶成一代之俊造。以致比屋之可封者。何莫非崇学右文之效欤。自夫家塾党庠之制废。而小学大学之教不明。经残教弛之患。至今日而滋甚矣。呜呼。训蒙有官而只为媒进之径。乡学立师而反为糊口之资。以至国学之中。表率之地。而师儒自任以闲地。诸子竞事于文藻。遂使设学之名徒存而养才之实蔑如。则民瘼安得而不滋。薄俗安得而不偷。民情之壅遏。贤士之若浼。固其宜也。呜呼。三代之
慕堂集下 第 445H 页
制。卒不可复。而因其遗意。定为新规。略如程颐看详之制。则人材辈出。蔚为世用。而向所谓数者之弊。尽革于措置中耳。科场之文。自有程式。而愚臣之意。适有慨然于平日。故特就 圣问中。拈出学校之弊。而不觉其支离焉。呜呼。 殿下其监于玆。臣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