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059-04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四十七
             宋 陈经 撰
吕刑(周书/)
 吕刑之书虽为训刑而作其实轻刑也何以知之即
 周官而知之周官载五刑之属二千五百是大辟与
 宫皆五百也至穆王时其属三千大辟之罚至于二
 百而墨劓之罚三千是轻刑则增其条目重刑则减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059-0431b.png
 损也然则周公之制非欤曰民习于重而未敢以骤
 去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盖自
 唐虞而后德渐衰俗渐降刑渐重至于成周之民耳
 目习见夫刑之重也而骤然去之则适以启民之奸
 心无乃召乱乎至于穆王之时虽是世降德衰不及
 文武之盛时然而承成康刑措之后民之犯轻刑者
 有之而无有犯死刑者穆王于此始减其死刑而增
 其轻刑为之赎法以遵唐虞之旧观天下之势惟是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059-0432a.png
 风俗还淳反朴方可以轻刑故在唐虞之时则轻刑
 如舜所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金作赎刑是也在穆王之时则可以轻刑如此篇训
 夏赎刑是也所以此篇近不取夏商周之法而远述
 唐虞之旧盖唐虞之化专以德不以刑唐虞之所谓
 刑者特以防民使归于德而已呜呼穆王之用心仁
 矣哉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059-0432b.png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
 吕命者齐侯见命为天子司寇既命吕侯为司寇则
 所告者特吕侯尔而孔子序书特曰穆王训夏赎刑
 盖此书虽命吕侯而其意则实以此而训诸夏若所
 谓四方司政典狱与夫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
 孙是因吕侯而并告天下之为典狱者也赎刑者即
 唐虞金作赎刑之法也此篇其罚千锾百锾是也吕
 刑不止于罚以罚之锾数为刑轻重之率故夫子序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059-0432c.png
 之曰训夏赎刑作吕刑吕刑曰惟吕命王享国百年
 耄期荒忽之年方且详度时宜为之增损轻重作刑
 以诘治四方史官书此亦有意存焉人惟历年之久
 者其更事必多其谙究人情必熟至于垂老之年则
 其少年刚果之血气消除殆尽仁爱之心至此时始
 𤼵见想当盛年之时尚留意车辙马迹之间其计虑
 必未及此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059-0432d.png
䲭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
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㭬黥越兹丽刑并制
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
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𤼵闻
惟腥
 此乃尧舜以前三皇时事孔子序书断自唐虞以下
 三皇时事无所考据略见此篇此穆王略说尧舜以
 德化民先说制刑之缘由盖自蚩尤苗民始若古有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059-0433a.png
 训即古人之大训载三皇时事也蚩尤九黎之君也
 即与黄帝战于阪泉者也上古之时风气未开淳朴
 未散民知耕食凿饮而已安知所谓乱惟蚩尤创为
 不义之事民皆从而化之于是为乱之始所以延及
 平民无不习于蚩尤之恶为寇以盗民财者为贼以
 害人事者以鸱为义如鸱枭搏击者为恶于内为恶
 于外而为奸为宄者夺攘以劫掠人者矫虔以诈取
 而至于虔刘杀戮者凡此数者皆是平民始初为恶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059-0433b.png
 出自蚩尤苗民即三苗之君先儒以为蚩尤之后此
 未可知民既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则其制之者
 不免于用刑灵善也以善制之刑而用之使民知去
 不善而为善则亦无恶可用刑也今也苗民却不用
 灵制之刑惟作五虐之刑即墨劓剕宫大辟不以善
 用之而以虐用之则其惨酷残忍可知方且自以为
 法当如此不惟有罪者杀戮之至于无辜之民亦被
 其杀戮爰始淫为劓刵㭬黥劓去鼻也刵截耳也㭬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059-0433c.png
 去势也黥刻额也此四者以淫过而用之自苗民始
 也观此二始字见蚩尤为作乱之始而苗民为淫刑
 之始后世用肉刑皆本于此皋陶之五刑是也虽然
 春秋之义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易乱苗民为劓刵㭬
 黥此苗民之过也尧舜在上既治苗民之罪则曷为
 用此肉刑以效苗民之尤乎仔细考之民既为寇贼
 鸱义奸宄夺攘矫虔则治之不可不以刑苗民既创
 为劓刵㭬黥之刑则此刑岂可废废其刑适以长民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059-0433d.png
之奸而召天下之乱但尧舜之刑与苗民同而所以用
 刑者与苗民异苗民之刑乃所用之刑而尧舜之刑
 乃不用之刑苗民之刑乃淫虐之刑而尧舜之刑乃
 防为恶驱民为善之刑苗民之刑乃杀戮无辜之刑
 而尧舜之刑乃原情定罪轻重各有差等之刑圣人
 非不欲去此刑也其势欲去之而不可尔汉文帝既
 除肉刑之后议者不深究圣人所以不得已用肉刑
 之意而区区欲复肉刑之法以此为复古呜呼先王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059-0434a.png
 井田封建良法美意所望于后人遵守不替者至也
 泯没无馀乃于先王所不得已而用者区区欲邀复
 古之名岂不失古人之意哉穆王此章欲述尧舜之
 事先自始初处说出丽刑者民之陷于刑也三苗既
 淫为劓㭬黥故凡民之丽于刑者合并而为一法不
 分轻重等差也有辞者谓无罪者也有罪者无辞无
 罪者有辞自有差等今有苗于有辞者更无差等民
 起而相渐染泯泯棼棼言其昏乱之甚民生本来自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059-0434b.png
 有信亦与渺茫荒忽之说无相干惟有苗以淫虐杀
 戮无辜斯民不知罪之所因善者亦得罪不善者亦
 得罪所以生民至此皆无信心信不由中则盟诅于
 鬼神而又自覆之以见其无信之甚庶戮者众被罪
 之人为有苗之所虐威者方且并告无罪于上帝言
 其疾痛则呼天上帝监视下民见苗民无有馨香之
 德刑所𤼵闻者惟腥臭之刑尔刑本非美事而谓之
 馨香者以德用之则为馨香不以德用而以虐用则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059-0434c.png
 为腥秽穆王言用刑起初皆本有苗非圣人本心如
 此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
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
常鳏寡无盖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
德明惟明
 此章见帝尧所施自有次第先遏绝苗民以除其害
 民者于是命重黎之官以辨神人之分其次命群后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059-0434d.png
 以经常之教示民其次方始皇帝屈己下问于民皇
 帝即尧也视庶戮不辜之人陷有苗之虐尧独哀矜
 之遂以威而报苗民之虐尧之所谓威者下文所言
 是也遏绝之使不得长世以在下国此即威也所以
 报虐也尧知教化之本原斯民惑于渺茫荒诞之说
 者以其善恶不明祸福不测故求之于神使当时为
 善者得福为恶者得罪民知正理自当如此何用求
 之于神尧既遏绝苗民乃使重黎主天地之官绝地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059-0435a.png
 天通使神之在天者不降于地而人之在地者无与
 于天人神既不相杂扰罔有降格则民知有人事不
 知有惑之说矣楚语曰古者民神不杂少昊氏之衰
 也九黎乱德家为巫史民神同位祸灾荐臻颛帝受
 之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重以属神黎以属
 民使服旧常无相侵渍是之谓绝地天通由是观之
 帝尧与颛帝皆有命重黎之事民虽知神人有定分
 而未知有常经之教也群后虚心以逮下明其显然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059-0435b.png
 之明理以棐辅斯民之常性使之入有父子出有君
 臣耕凿有饮食如此则人理明而人心自正鳏寡之
 情安有掩盖者乎向者鳏寡之情不得以通乎上以
 人神杂揉诅盟共兴皇惑于邪说有罪无所告诉今
 也人理既明斯民皆得披心腹告诉于上皇帝因民
 之情无所蔽也又屈己清问于民谓之清则尧之心
 亦洞然清明无有一毫之私意是诚之下接乎民鳏
 寡有辞于苗方始明言有苗之罪恶尧虽知苗之罪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059-0435c.png
 恶亦未尝有忿疾之心但以吾之德为威其威非虐
 也而苗民将自畏矣以吾之德为明其明非察也而
 苗民将自开明矣尧之治不责于苗民而先反求诸
 己盖在己者既尽则天下岂有难化之俗哉
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
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
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祇德
 三后下文所称是也恤忧也致忧民之功若伯夷降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059-0435d.png
 典以为忧民之功禹平水土稷降播种以为忧民之
 功典即礼也伯夷所掌者秩宗之职天地人之三礼
 折民惟刑使知所畏则自知礼之可爱掌礼而及于
 刑盖礼与刑一事而非二也出礼则入刑出刑则入
 礼折民以刑者正使之入于礼耳当时契敷五教以
 教民今也不言契而言伯夷盖伯夷典三礼可以起
 斯民尊敬之心当时之民惑于诅盟鬼神诞慢之说
 不知尊敬天地人之常理故伯夷首以降典以正人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059-0436a.png
 心人心不正则虽有平土不可居虽有嘉谷不可食
 圣人命官自有轻重先后故伯夷所以居禹稷之先
 惟是人心既正故禹平水土主名山川而人始得安
 其居山川各有主名如淮海惟扬荆河惟豫是也稷
 降播众农殖嘉谷而人始得备其养降播种者教之
 以播种之事使农之所殖者惟嘉谷若生民之诗所
 载是也三后成功惟殷于民三后之职虽不同而同
 于殷民之功而已殷富盛也孔安国曰礼教备衣食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059-0436b.png
 足是也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祇德乃自命重黎
 而下尧经历数节次而后至于士制百姓于刑之中
 则知圣人当初制刑本非欲恃此以整齐其民先有
 以教之养之然后有以防之刑者特堤防之具耳制
 有堤防捡押之意以刑之中者而防制百姓则不失
 之重而过亦不失之轻而不及凡此教民祇敬其德
 而已观此须见古人治民自有次第又须见古人之
 刑与德本非二事典非刑也而曰降典折民惟刑则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059-0436c.png
 刑与教为一刑非德也而曰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
 祇德则刑与德为一后世以刑与德与典为二事故
 教民者不知所以堤防之意而掌刑者始专事杀戮
 矣后世以皋陶为士不与三后之列吝之也非也尧
 岂薄夫用刑之官哉特以教养未备则刑非所先耳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
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
 此又合而言之大抵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059-0436d.png
 自行前面所命三后皆政事也此一段乃德化也君
 臣之间虽有政事如此又当以德化阴驱潜率之穆
 穆敬也明明德之著见也君以穆穆居上臣以明明
 居下君臣皆以德率其民所以照灼四方四方之民
 皆化上之德又知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
 于民棐彝者君臣虽以德率民而不敢忘夫堤防之
 具天下不能皆君子而有小人焉天下不能皆从上
 而有违戾焉所以明其刑之中率治其民以辅其常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059-0437a.png
 教刑谓之中者即刑之当理也中之理随寓而在当
 其重也重有中之理存焉当其轻也轻亦有中之理
 存焉非谓于轻重之间执其一以为中也刑既当理
 则彝常之教自行曰敬祇德曰降典曰棐彝圣人用
 刑之意其大略可见矣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
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惟帝尧之君臣有不忍用刑之意故当时之为典狱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059-0437b.png
 者皆重其事而不敢以轻视之威者倚法以为虐也
 富者依势以取货者也此二者皆私心也当之典狱
 若非绝止其威则绝止其富二者皆不可有一既绝
 其威又绝其富则用心果安在惟敬惟忌而已敬则
 有所谨重而不敢轻忽忌则有所畏而不敢慢凡人
 言语有可择则必其是非之不纯者也言至于无择
 则其德之纯一可见此即天德也天德无私是也威
 富之念绝于其外而敬忌之诚存于其中此非无私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059-0437c.png
 之天德何死生寿夭之命乃上天以是而制斯人者
 也今也典狱之臣德与天为一则所以制生人之大
 命者不在天而在我矣岂非在下而与上天为配合
 乎天能制人之大命而典狱者亦能制人之大命是
 之谓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呜呼敬忌罔有择言在身
 惟克天德此盛德事也曾谓一典狱之有司而足以
 尽之乎盖狱重事也古人以动天地感鬼神者莫不
 在此自非德与天为一者不可以居此之任吾观皋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059-0437d.png
 陶之刑至于四方风动惟乃之休苏公之刑式敬由
 狱以长我王国穆王之刑至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则天下之所感化者在刑王国之所长久者在刑人君
 之所以享福者在刑则岂特制生人之命而已哉自
 非惟克天德之士安足以语此哉后世惟以刑为惨
 酷杀戮之具故举而付之庸常之人其视古人有间
 矣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059-0438a.png
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
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
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自此以前既言帝尧之君臣矣自此以后穆王遍告
 当时之司政典狱者天牧者代天以牧养民者也尔
 政典狱之任独非天牧乎天下之事无非天之事典
 天叙也礼天秩也刑天罚也尔惟知职为天牧则所
 以用刑者当知所取舍矣伯夷之刑不可不监而有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059-0438b.png
 苗之刑不可不以是深为惩戒也曰何监曰何惩不
 直致其辞而𤼵其问端以示之庶几听者之专今亦
 何所监得非在伯夷播刑之道乎而教民以典礼如
 前所云是也知伯夷之播刑则民知有愧耻之心而
 自趋于典礼之善矣今尔何所惩戒得非在有苗所
 以用刑者乎苗之刑上文既详言之矣此又再述之
 惟时苗民所用之刑不察于狱之所丽人之丽于狱
 者有当重者有当轻者有有罪而犯者有无罪而受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059-0438c.png
 诬者匪察于狱之丽则是轻重不分有罪无罪无所
 分别也惟吉人乃良善之人为能知五刑之有中理
 至于庶威夺货者其心在于货贿则以威迫胁其民
 而夺之安知有五刑之中哉今也苗民不惟吉人之
 是择而惟庶威夺货者是用谓之庶威则见其威夺
 者非止一人也风俗之敝古今一也正道盛行之时
 安有好贿之人惟风俗败坏则自有此等人故在苗
 民则有夺货者在盘庚商道始衰则有总于货宝者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059-0438d.png
 在穆王周道始衰方有惟货其吉若囧命所戒惟货
 惟来若吕刑之所言者下至春秋之末世诸侯卿大
 夫惟贿赂是求至刑狱之事如羊舌鲋之鬻狱如梗
 阳人以女乐赂魏献子皆世道之衰故如此狱者人
 之大命死生存焉岂可以贿赂为轻重乎此尧之典
 狱讫于威富所以异于苗民之典狱庶威夺祸者也
 断制五刑者是虐用其刑以断制其民也以乱无辜
 是无罪者无所分别于有罪者也上帝不蠲洁其所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059-0439a.png
 为所以降咎于苗虽有苗亦不得以辞其罪卒至于
 绝其世而不得以有国岂非汝常戒乎夫遏绝苗民
 者尧也而皆上帝弗蠲何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尧
 即天也此与洪范舜之殛鲧不曰舜而曰帝乃震怒
 是也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
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日勤尔罔或戒不勤天
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059-0439b.png
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
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念者即上文伯夷之当监有苗之当惩也伯父伯兄
 仲叔季弟皆同姓诸侯之在父兄叔弟之列者幼子
 童孙诸侯之子孙者皆听朕言庶有格命遍告之也
 能听我言庶几至于天命即前所谓自作元命也今
 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尔当以勤为安以
 不勤为戒意岂不善才至于戒不勤则心有作辍勤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059-0439c.png
 之时少不勤时多以其出于勉强非安行于勤者也
 故告之曰尔当自安日勤则此心不以勤为劳而以
 勤为当然刑者人命所系勤苟不出于自然而至于
 戒则是不勤之为害也已多矣刑者是天以此整齐
 其民使民趋于善而不趋于恶然天之爱民其心无
 穷使我兢兢业业不可以一日遂终其事而相与以
 无穷者犹有望于人则敬刑之心始有所托是此心
 无穷已处即天意也尔当敬逆上天之命以奉我一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059-0439d.png
 人用刑之际人虽我畏而我犹以为未足畏人虽称
 美于我而我犹以为未足美若然则此心常无己方
 能顺人君爱民无穷之心方能合得上天爱民无穷
 之心方能尽在己爱民无穷之心此岂非安于勤者
 之所能为哉惟敬五刑敬即此之不已也即勤也敬
 五刑则刚柔正直之德自成时乎用中典则正直之
 德成时乎用重典则刚之德成时乎用轻典则柔之
 德成如此则其利甚大人君因之以享其福斯民因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059-0440a.png
 之以得其赖后世因之以得其宁刑之为利如此岂
 可以轻心用之而不知所以勤哉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
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
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
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
 刑者残民之具也而谓之祥刑何哉盖刑本以率民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059-0440b.png
 为善而用刑者当以善用之以善用刑则慈祥恺悌
 之意胜而惨毒酷烈之心衰矣有邦有土之诸侯不
 可不知此意在今尔安百姓何所择得非在于人者
 乎能择吉人以用刑而庶威夺货者勿用可也何所
 敬得非在于刑者乎敬在刑则能合乎天德而不以
 刑为己之私何所度得非在于罪相连及者乎能详
 审而揣度之则有罪者囚系而不得并及于无罪矣
 此三句又当以择人为先惟得人则能敬能度此以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059-0440c.png
 其次序言也两造具备此教之以听刑之法造至也
 两辞皆至具备则无一辞不备然后合众人而听其
 入五刑之辞其辞丽于五刑者也故曰五辞一人之
 智不足以尽之必参于众人之智若王制所谓疑狱
 与众共之众疑赦之是也简者狱之要辞也五辞既
 得其要而可信矣方可正之以五刑其辞与其法适
 相当也苟五刑不简谓正之以五刑而不应夫狱之
 要辞是其辞与法不相当也正之以五罚出金以赎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059-0440d.png
 罪可也五罚不服谓其情之轻出于过误虽罚之金
 亦有不相当者则正之以五过从释之先王委曲之
 意至此惟恐不当人之罪故如此之详有此三等曰
 五刑曰五罚曰五过在听狱者原情以为轻重虽然
 先王固为是赎刑之法以轻刑然亦未尝失之姑息
 以纵释有罪苟有罪而纵释之亦与无罪而受戮者
 均为不中也穆王至此又防听狱者易至于过入过
 出五过之疵病者惟官谓以官吏请托也惟反谓报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059-0441a.png
 复恩怨也惟内谓妻妾请求也惟货谓贿赂鬻狱也
 惟来谓私相往来也此五者皆五过之病先王之设
 为过也正以待其无辜而陷于刑戮者尔若有罪而
 以官吏请托之故报复恩怨之故与夫妻妾请求贿
 赂鬻狱私相往来之故而遂赦之则岂不为五过之
 病于此五者而有一焉则其罪与犯者同坐惟当审
 之以致其详克之以去其私则罪不出于故出矣虽
 然故出人罪不可故入人罪亦不可五刑之疑者从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059-0441b.png
 赦而为罚五罚之疑者从赦而为免既曰疑则是轻
 重皆不得其实圣贤宁过于厚无过于薄所谓罪疑
 惟轻不可以入人之罪亦当参以致其详克以去其
 私则斯不至于故入矣详味穆王之言惟欲当乎人
 情合乎中理不可容一毫私意于其间也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此言以狱之要辞书之于简者当以人之貌而参之
 也狱辞既与众共听之众人以为信矣又当稽之于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059-0441c.png
 貌盖理直者其颜色自如而有愧于中者必有赧然
 于色周官所谓辞听色听气听是也惟貌既有稽又
 当参之于简盖巧者能饰其容怯者或适然而合则
貌又不可专恃无简者又不当听之所以然者正欲具
 严天威而已刑者天讨有罪至公而无私具者皆也
 无所不致其严故也在我有一毫之未至在狱有一
 毫之不得其情则为有愧于天岂所以严天威哉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唯倍阅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059-0441d.png
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
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
 此即刑之疑者赦而从罚也六两曰锾百锾六百两
 也锾黄铁也五刑之中惟墨为轻故罚则百锾劓重
 于墨也故其罚惟倍二百锾也剕重于劓者也故其
 罚倍差既倍二百则为四百矣又差以一百共为五
百锾宫重于剕者也故其罚六百锾大辟死刑五刑之
 至重者也其罚千锾五刑之中虽有轻重不等重者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059-0442a.png
 至于大辟轻者至于墨然皆当阅视审实使其罪与
 其罚相当圣人爱民之心无有穷已也五刑之罪既
 不断其肢体伤其肌肤赦而从罚则其仁至矣而罚
 人之金圣人亦恐伤民财苟罚与罪不相当亦非所
 以仁民之意
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
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上下比罪无僭
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059-0442b.png
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
有伦有要
 属者类也凡五刑五罚皆有其属类周礼司刑掌五
 刑之书即此是也周官二千五百至穆王时于周官
 之重刑则减之于周官之轻刑则增之共为三千圣
 贤观时会通之宜以立法不拘一定也孔安国曰别
 言罚属合言刑属明刑罚同属互见其义以相备上
 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上文言五刑之属三千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059-0442c.png
 者已定之法载之刑书者也然天下之情无穷而刑
 书之所载者有限不可以有限之法而求尽无穷之
 情则又在夫用法者斟酌损益之盖古者任人而不
 任法如唐虞之时条目未多惟有五刑有服五服三
 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皆在明刑者随宜而处之也
 至周穆王之时时变已异于古其条目至有三千其
 法渐烦矣然犹人与法并行法之所载者则以其罪
 而断之法之所不载者则以其罪而参之以人若上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059-0442d.png
 下比罪是也比附也以其罪而附之上刑而见其为
 重以其罪而附之下刑而见其为轻则于轻重之间
 而裁酌之然亦以其辞为主盖罪人之情皆见乎辞
 僭差也乱纷也若辞至于差而乱其辞其情与其罪
 皆不相合是不可行刑者也听狱者当无用其不可
 行之法惟当有以察其情又当求之以法二者合而
 后允当乎人情法意是乃可行者也其在详审而克
 去其私意则有以得之上刑适轻下服谓所犯者上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059-0443a.png
 刑而情适轻则当下服宥过无大是也下刑适重上
 服谓所犯者下刑而情适重则当上服刑故无小是
 也不特刑之用也原情以为轻重而罚之用也亦必
 有轻重之权此法之原人情者也刑罚世轻世重如
 刑平国用中典乱国用重典新国用轻典此法之因
 乎时者也惟齐非齐吾欲其齐者乃非所以为齐谓
 如上罪服上刑下罪服下刑前世刑轻吾亦从轻前
 世刑重吾亦从重此惟齐也殊不知情有轻重时有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059-0443b.png
 治乱安得而一之吾欲齐之乃所以为不齐则不若
 归之于伦要而已伦理也要者理之要会也天下之
 情与天下之时皆无一定惟是理则无有不定者知
 所谓伦要则知所谓理知所谓理则知所谓权变矣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
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其刑其罚其审克之
 此欲用刑者哀矜恻怛以求其情曾子曰上失其道
卷四十七 第 25a 页 WYG0059-0443c.png
 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既曰一成而不
 可变故君子尽心焉且罚人之金特所以惩戒之而
 未至于死然人之出财也已极于困病罚且如此而
 况刑乎典狱之君子当以此存之心恻怛之念动于
 中谓伤民之财且不可而况于伤民之体则以惟良
 折狱可也佞折狱不可也佞口才也良者慈祥恺悌
 之心也自常情观之必以口才之人其词锋捷出足
以折人之罪而慈祥恺悌者以迟钝不快人意殊不知
卷四十七 第 25b 页 WYG0059-0443d.png
 狱者惟要尽人之情实以口辨而折人使犯罪者无
 所容其辞是吾有求胜之心矣何以得其实惟良善
 人有哀矜恻怛之意惟务诚实所以得人之情易于
 贲卦无敢折狱者狱欲得其实用明之道则惟有贲
 饬而已非其实也故君子戒之罔非在中折狱既不
 以佞而以良则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自然合于
 中理不至于过察辞于差盖欲得人之情实者惟于
 辞之差互处察之则有不能逃者矣事之真者不谋
卷四十七 第 26a 页 WYG0059-0444a.png
 而同而其不实者则今日之辞如此而明日之辞乃
 不如此明日之辞如此而后日之辞又不如此在断
 狱者于其差而诘之则无不得其情非从惟从谓不
 从其伪辞者乃所以从其本心也人之辞或有诈伪
 者能文饰其辞或有苦于囹圄之囚刻木之吏而姑
 为之辞若便以其辞而从之则失其本心之实矣非
 从惟从者是不从其口而从其心也此在典狱者以
 哀敬之心折之哀敬则得其情而勿喜也在己者既
卷四十七 第 26b 页 WYG0059-0444b.png
 尽其哀敬恻怛又明启刑书与众人同共占度之如
 此咸皆也则五刑五罚皆庶几乎中正矣刑罚之要
 惟其中正而中正之理苟在己者皆哀敬之心与乎
 刑书而不知所以胥占则中正奚自而见不曰咸中
 正而曰咸庶中正则见中正之为难典狱者不当自
 足以为己得其中正虽畏勿畏虽休勿休亦此意也
 再丁宁而言曰其刑其罚皆当审克之以刑则伤民
 之肌肤罚则伤民之财断狱者不可以不加哀矜恻
卷四十七 第 27a 页 WYG0059-0444c.png
 怛之意而审克也言阅实至于五言审克至于四此
 皆丁宁谆复之意重其事故详其戒也
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记曰正以狱之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以狱之成告
 于王是狱之已成者未有不以告于君狱成而孚者
 是在我者既得其实而有所信矣则必以其信于己
 者而输之于君使其君亦有所信然而告于王之时
 又当无一不致其详其刑上备者上之于君而其辞
卷四十七 第 27b 页 WYG0059-0444d.png
 备具有并两刑者亦具上之如此则人君知其犯之
 因所谓有并两刑者如今律云二罪俱𤼵从重者论
 是也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
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
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
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
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卷四十七 第 28a 页 WYG0059-0445a.png
 穆王以敬而戒其臣曰官伯即庶官之长族者王之
 同姓姓者王之异姓也朕言多惧此穆王仁爱恤刑
 之本心也吾之所以告汝者皆出于忧惧盖刑乃人
 命所系死者不复生断者不复续安得不惧穆王之
 所谓多惧即虞舜钦恤之意也典狱宜有以体此心
 朕敬于刑有德惟刑朕之所敬者在刑故不敢轻以
 付人惟有德者方可使之为明刑之官穆王实见得
 刑乃天之讨罪今天相下民而爱之故以刑整齐其
卷四十七 第 28b 页 WYG0059-0445b.png
 民使善者有所恃恶者无所肆此岂非天之爱民乎
 天有爱民之心而司政典狱者实代天以养民故曰
 作配在下既为天之配合当有以察其难察之情可
 也情之难察莫如单辞谓之辞之偏而非有两造也
 在典狱者明此心如火之照物然无所不见清此心
 如水然无一毫之累如此然后可以听单词苟不明
 不清是在己之心未免有私蔽之不足以为天之配
 矣既曰单辞矣又言其两辞天下之民所以得其治
卷四十七 第 29a 页 WYG0059-0445c.png
 者无不在夫典狱者能以中道而听夫狱之两辞讼
 者之辞有直则必有曲有是则必有非直其所直而
 不直其所曲是其所是而不是其所非非则曲而非
 者不敢怨是则直而是者无所冤民安得不治乎如
 其不然则是非曲直不当民奚赖焉无或私家于狱
 之两辞苟或容私其间则两辞必不得其正直者未
 必有曲曲者反得直矣货玉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
 尤此深言鬻狱之祸以狱而得人之货贿者不足以
卷四十七 第 29b 页 WYG0059-0445d.png
 为宝适以聚其罪之功尔一时之间得利则人情皆
 以为益而不知其实有祸害其报应也必以庶尤言
 百殃俱至也永畏惟罚天道福善祸淫之罚可畏当
 永畏之不可暂畏之而暂止也非矢不中惟人在命
 天之于人何尝不中哉人自取之所谓自贻伊戚也
 天不惟有福善之命亦有祸淫之命惟人在命是自
 取其祸淫之命也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
 下庶民之为不中惟司典狱者为能令之正也司政
卷四十七 第 30a 页 WYG0059-0446a.png
 典狱者以私心听狱民至于有冤不得伸则极之
 民人不罚之而天罚之至于此则安有令政在天下
 乎此章言天罚之可畏用刑者当去其私心以合天
 之心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
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
于兹祥刑
 嗣孙者诸侯嗣世之子孙也穆王之戒不特及于官
卷四十七 第 30b 页 WYG0059-0446b.png
 伯族姓又有及于嗣世之子孙不惟有望于今日而
 犹有望于来世庶几皆知穆王此心之恤刑今往何
 监谓自今以往奚所法哉得非在于以德而𤼵民之
 中乎民受天地之中以生皆有此中惟化民者有德
 足以启迪之尚明听我之言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哲
 智之人为能用刑盖其所见者明所察者审不至妄
 用则自然有无穷之美名所以然者盖刑之中自有
 庆之理存惟使刑皆属于极则五刑无一而不中斯
卷四十七 第 31a 页 WYG0059-0446c.png
 有庆矣所谓庆者即上文所言自作元命无疆之辞
 皆庆也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刑之可以获福如此
 则民未可以不善而遽纳之刑未可以杀戮之事而
 轻视之也何者民心本善岂非嘉师刑本所以使民
 为善岂非祥刑曰无疆之辞曰有庆曰喜曰祥皆以
 至美之言而劝勉之使典狱知夫用刑之不当则其
 罚不可逃如上文所谓庶尤也罔有政令也皆所以
 为罚也知夫用刑之得其当则其福亦不可辞知庆
卷四十七 第 31b 页 WYG0059-0446d.png
 也嘉也祥也皆所以为福皋陶之刑至于四方风动
 惟乃之休而后世于定国为廷尉且谓吾治狱多阴
 德子孙必有兴者则祸福之说岂诬也哉详考吕刑
 之书有以见先王仁心之所寓盖深恩厚泽醲赏庆
 赐未足以见人君之仁惟于惨酷杀戮之事与夫甲
 兵争战之事方有以见人君之仁盖于不得已之中
 而有慈祥恺悌之意则圣人之心见矣大夏长育未
 足以尽天地之大而穷冬霜雪之馀一阳之复有以
卷四十七 第 32a 页 WYG0059-0447a.png
 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圣人之德亦惟好
 生而已
 
 
 
 
 
 
卷四十七 第 32b 页 WYG0059-0447b.png
 
 
 
 
 
 
 
 尚书详解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