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059-0329a.png

尚书详解卷三十五
宋 陈经 撰
无逸(周书/)
昔者三代之王以天下为艰难后世之昏主以天下
为逸乐惟其以天下为艰难故无事之时常为有事
之虑惟其以天下为逸乐故安其危利其菑乐其所
以亡然则人主以至尊备天下之奉独不可一日肆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059-0329b.png

精神役智虑斋居决事卫士传餐如后世之君然后
谓之艰难哉其心未始一日而忘乎民者是乃所以
为无逸也成王当幼冲之年享文武积累之业周公
惧其知逸而不知劳也故作此篇以为戒虽然其亦
有周之家法也七月之诗王业之艰难皆本于农事
而无逸之书又推及于稼穑小人成王之所谓无逸
者亦惟知此而已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059-0329c.png

序书之体有总一篇之意者若武王代商往伐归兽
识其政事之𩔖是也有举其所因者若成王在丰欲
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是也有直书其事而意自显
者若伊尹作咸有一德周公作立政与此篇周公作
无逸是也古之大臣所以事君之业其在此乎人主
之心知所以无逸则必明明则万物无不灼见人主
之心专在于逸则必昏昏则天下万事皆蔽而莫之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059-0329d.png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岂特中才之士当如是哉推而
广之尧之兢业此心也天之行健此心也极而下之
学者而知此则为智为贤为君子不知此则为愚为
不肖为小人伯益戒舜罔游于逸一句而已周公作
为一篇盖事圣君与中才之主不同故其言亦有详
略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059-0330a.png

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
闻知
呜呼先叹而后言也所者与譬如北辰居其所之所
同勤于其所当勤者所也勤于其所不当勤者非所
也尧舜之兢业禹之勤于邦汤之坐以待旦旁求俊
彦文王之不暇食用咸和万民凡天下之利病民生
之休戚皆欲周知之此勤其所勤也蹠之孳孳为利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059-0330b.png

仇而不怠者勤其所不当勤也故曰君子所其无逸
艰难乃逸者非我先艰难而后逸乐也艰难之中自
有逸乐之理君子当知以艰难为逸不当知以逸为
逸也小人之热耕冻耘沾体涂足仰有以事俯有以
育有仓箱之盈有鸡豚之享不然徒事于末作弃农
亩而贪博奕饮酒之乐饥寒切身乐岁终身苦则逸
者果非逸而艰难者真逸也小人之依者若寒者之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059-0330c.png

逸之理则民生之所依赖者必有以知之不违农时
不夺民力不重敛民财矣若未知稼穑艰难乃逸之
理则小人之所依赖者何缘知之必至于违农时夺
民力敛民财无所不至故周公必戒之以先知而后
继之以逸则能推食与人者必尝饥者也与之车而
不乘者不畏徒步者也凡天下事必须经历而后知
晋公子不十九年在外则不足以强其国宣帝不在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059-0330d.png

母勤劳稼穑此又即小民之事以为喻小大虽曰不
同人情一也相视小人之家其父母勤劳稼穑艰难
辛苦以立门户乃忽有不肖之子不知衣食之所从
来不亲历稼穑之艰难徒为放逸之事如今人之博
奕饮酒游手无职业之辈也为戏侮之言如今人市
井之习浮言鄙语以相戏狎是也为妄诞之言如今
人自尊自大轻忽不逊是也逸也谚也诞也皆是恶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059-0331a.png

恶否不然也又不然则侮嫚其父母以父母为古昔
之人无所闻知是不遵父母之训诲也此皆小民之
家不肖之子弟也此等又何足言而周公举以告成
王者欲使成王警悟民有不肖之子不知艰难其恶
至于此苟成王为文武子孙不念文武积累之劳其
恶当如何哉观此一段又有以见周自后稷以农事
开国至于文武周公无不于农事上讲究故稼穑艰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059-0331b.png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祇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周公推而下之极于小人之情欲使成王即小以观
大也周公又推而上之及于商家之三宗欲使成王
考古以验今也我闻诸古人曰昔商家之中宗太戊
也曰严曰恭者敬之见于貌也曰寅曰畏者敬之见
于心也此四者所以形容其敬惟其敬之至者无一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059-0331c.png

凡身之所躬行合于法度者无非天命之流行推以
治民则亦存祇惧之心无告者不虐鳏寡者不敢侮
皆治民之祇惧也既存祇惧之心则惟恐一夫不被
其泽一民不蒙其利尚有荒忽安宁者哉中宗所以
能上合天理下勤民事者皆自夫严恭寅畏者𤼵之
曰自度曰祇惧不敢荒宁即严恭寅畏之形见也肆
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经曰惟天降下民典厥义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059-0331d.png

初命未尝不全具惟夫人自戕贼则息其所以为生
之理故为乖气为疾病为夭死惟能全其所以为生
之理则顺受其正故为和气为康宁为寿在夫人所
以取之如何耳孔子曰仁者寿董仲舒曰尧舜行德
则民人寿此中宗之享国所以如是之永也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
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059-0332a.png

中宗之严恭寅畏出于天性高宗之不敢荒宁本于
有所因当其久劳于外之时爰及小人同处意者小
乙使之居于外俾之涉历艰难也及其起而即君位
也乃或亮阴三年居小乙之丧信任冢宰默然无言
夫其不言者非不能言也于不言之中所以涵养之
者深矣是故有所不言则巳一有言焉而天下皆大
和谓学傅说也虽其言乃雍而犹且不敢荒宁常人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059-0332b.png

荒愈生不足之心故能嘉靖商邦嘉善也靖安也商
邦不特安静之而已又且皆归于善至于小大无有
或怨其上者民不怨其上则人人得其所欲也故高
宗之享国有五十九年之永然则高宗历年之久者
岂非因艰难而得之哉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
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059-0332c.png

祖甲先儒孔安国谓汤孙太甲伊尹放诸桐郑康成
云祖甲武丁之子帝甲有兄祖庚贤武丁欲废兄立
弟祖甲以此为不义逃于人间若以世次先后言之
则郑之说为正若以德之优劣享年之多寡为次第
则孔之说为正二说未知孰是若据孔氏之说则太
甲初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是为王不义反为小
人之行者也及其处桐宫之后动心忍性痛自惩创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059-0332d.png

谓依于衣食也太甲不因桐宫之悔无由知小人之
依盖操心之危者达艰难困踬之馀皆所以益其智
也既知小人之依自能保庶民而安之惠庶民而顺
之虽鳏寡之微亦不敢侮矣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
三年则祖甲所以历年之长者亦自夫艰难能知小
人之依者得之人主于天下延年益寿之术本于吾
身如此彼秦皇汉武好神仙宠方士服药以求长年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059-0333a.png

年或三十有三年或者即位之年已有老少者未可
知所谓七十五年五十九年三十三者据在位之年
言之也然则寿夭数也颜子之贤而早亡则寿其可
必乎曰有德者寿命必长无德寿命必夭其有贤而
夭者亦不幸而已矣君子当顺受其正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
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059-0333b.png

商家自成汤至于帝乙贤圣之君多矣而周公特举
其三宗者是有三等也中宗生而知者也高宗学而
知者也祖甲困而知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及其成功一也是以皆有历年之久举
此三等以为成王戒既以寿命之长者告之又以寿
命之短者警之自时厥后自是三宗承其后而立者
生于深宫长于妇人未尝知忧未尝知惧故生则逸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059-0333c.png

耳有所不闻心不用于此则用于彼不在于忧勤则
必在于逸乐所以惟耽乐是从逐于声色玩于游畋
良心既已陷溺是以自时厥后亦无有受命之长者
或十年而止或七八年而止或五六年而止或三四
年而止由此观之晏安为鸩毒声色为戕身之斧斤
逸乐为终身之陷阱其验如此周公既举三宗以艰
难而得寿命之长者告成王疑若可以已矣又以后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059-0333d.png

也然所好有甚于逸乐苟以艰难而得寿命之长奚
为而逸乐哉艰难其所恶也然所恶有甚于艰难苟
以逸乐而促寿命之短奚为而不艰难哉周公之言
盖夺常情之所好恶而示之以其所甚好恶也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
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
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059-0334a.png

周公以前代之事告之矣其近者莫若我周之家法
故又举太王王季文王之事周公之言何其次第如
此明白太王王季独非尔成王之祖乎抑者降下其
心不敢骄也畏者敬存于心不敢忽也想其抑畏之
心岂复有逸乐之事乎克自抑畏者是其谦冲退托
戒谨恐惧出于本心之诚然非有使之而然如自强
不息非有以强之也欲其自得非有以得之也推太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059-0334b.png

季之心所谓卑服所谓柔恭皆其抑畏之形于用也
人情自尊大必忽人丰于巳者必啬于人文王于衣
服之间不事华侈而致其卑则所即者必安民之事
养民之事也文王既能柔而徽恭而懿则其所从事
者必惟小民之是怀是保必惟鳏寡者是惠鲜也
侈于衣服者必厚敛以伤民卑服者无心于侈丽也
曰功者稼穑之功也柔而徽柔德之美者也非巽懦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059-0334c.png

懿恭即谦冲之意自早朝至于日之中日之昃矣犹
且不遑暇食惟务所以咸和万民文王以天下为一
身以鳏寡孤独为吾之四体民之不和吾所忧也而
食之不暇文王何容心哉文王不敢盘于游田又所
以躬率庶邦也蒐田以时一𤼵五豵皆礼之所不得
不举外此而未尝以游田为乐也文王所以如此何
也要使庶邦之贡赋以正供奉不欲以庶邦贡赋为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059-0334d.png

诸国贡赋皆上于文王惟正之供则所用者宗庙祭
祀百官有司之用而已文王一身全在忧勤之地不
在逸乐之中自常情言之疲精神役智虑多记损心
多语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后不可以长久文王
自受命中身以来享国有五十年之久何哉艰难之
中自有逸乐者存心广体胖作德日休之时安有急
迫之态中身者文王四十七受命而即位为诸侯也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059-0335a.png

十七受命可知矣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
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
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
哉
周公既言商三宗周文王以为戒矣又叹而言曰继
自今嗣王不特成王当知所戒继嗣成王之后而为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059-0335b.png

过也观谓非常观也逸豫也游荡也田猎也四者皆
不可过盖观逸游田人君亦未尝无特不可踰其则
尔一游一豫为诸侯度车马之音欣然有喜则亦何
害为观逸游田哉左氏传曰君非民事不举苟观逸
游田而不出于民事皆过者也以万民惟正之供民
之所以乐输贡赋于上岂为人君观逸游田之具哉
所以供天子郊庙祭祀百官有司之用耳使万民惟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059-0335c.png

西伯统率诸侯故也此言万民则合天下而言也无
皇曰今日耽乐皇暇也无敢自暇曰今日耽乐而明
日不耽乐夫以一日之暂乐若无害也而周公亦禁
以为不可者盖此心不可斯须而忘此心斯须而忘
则是放其心自此以往不可收拾矣以小恶无伤而
不去终必至于长恶知攘鸡之不可请待来年终必
不能迁善故夫一日之暂乐在众人以为无害在君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059-0335d.png

而非天攸若既不顺乎民又不顺乎天是人也已
大有愆过矣夫一日之耽乐其害遂至于不顺天人
而积过于一身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进德修
业者汲汲则可悠悠则不可也商王受所以迷乱其
性以沈湎于酒为德者其原亦在今日之耽乐耳成
王当知纣开一日之乐遂至于长恶而为迷乱酗于
酒周公防微杜渐则不可不绝其逸乐之原古人责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059-0336a.png

下所幸马周之于太宗则谓速至还期开人主一线
路岂事君之法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
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又设此两等人以为训一等人是君臣相正邪
说不能乱一等人是为邪说所乱者我闻古之人君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059-0336b.png

之以事也保惠者安而顺之将顺其美也教诲者教
之以道也胥有迭相之意臣言之君能受之此迭相
也惟君臣相正于其上则民自然无所惑于下也诪
张诳也幻惑也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邪为正者诪
张为幻也此等人惟是人君耽于逸乐故诪张为幻
之说始得以投其隙有战国好刑名之君则申韩之
说易入有汉武好神仙则方士之说易入此理之必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059-0336c.png

谓不听此古人之事也苟为不听古人之事而好为
逸豫君子既退则小人必进人乃训之小人之邪说
也邪说进则必进而变乱先王之正法或小或大无所
不纷更法令既不合乎人情则民亦不顺之否不顺
也否则厥心违怨蓄其怨于心也否则厥口诅祝形
其怨于言也心有所违怨则口必有所诅祝以言告
神为祝请神加殃曰诅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059-0336d.png

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
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
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
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
身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周公又设此两等以为训一等乃迪哲之王因怨詈
而责已者也一等乃因怨詈而责人者也又叹而言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059-0337a.png

者皆迪蹈哲知而行之哲者知人者也四人者不以
哲而知人而以哲自知以哲自知则能内观自省责
已而不责人也且前乎商者无非虞夏之君周公以
其远之可信未若近之可信也故取商周以为鉴然
言商三宗而不及汤言文王而不及武王何哉盖周
公之意谓汤武为创业之主其艰难固不必言三宗
之王乃当无事之世能忧勤者也成王当持盈守成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059-0337b.png

或有人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恨而詈之也此四人
者因其为詈则大自敬其德必自反曰我必不忠我
必不仁我必无礼怨詈何从而至哉其过则引以归
已曰朕之愆信如是则不啻不敢含怒言喜于闻过
也夫众人闻怨詈之辞则必含蓄其怒有不平之色
至不敢含怒者已知所以容人则其过人亦远矣至
不啻不敢含怒则不特容而已凡怨詈之言皆已之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059-0337c.png

有过则喜孟子以为必自反者即此意也然则此四
人者岂有怨詈之哉周公即其迪哲之心推之苟有
怨詈此四人者必若此自反也此厥不听谓不听此
迪哲之王所为也人乃或诪张为幻以虚言邪说告
其上曰小人怨汝詈汝遂信而受之不知责已而徒
归怨于人苟若是则不念其为君之道有容乃大者
君道也既不能容人则不念为君之道不能宽绰其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059-0337d.png

者乱罚之无辜者杀之将以止怨而不知其怨愈甚
怨有同者言人心虽异而其为怨则同丛聚也以一
人之身当天下之怨其原则自诪张为幻之言有以
惑之人主不好逸乐则诪张之言何自而入哉且无
逸一书戒逸乐事也前说三宗文王受命之长短后
说听言之审与不审因詈而自反与不知自反何哉
曰此皆所以为逸乐戒也人主苟忧勤则心平气定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059-0338a.png

和天下又和此受命所以长也人主逸乐则心有所
蛊坏而一身失和邪说易进小人怨詈杀戮无辜而
天下亦失其和此寿命所以短也周公推言人主之
寿下及于小人怨詈之情亦可谓亲切矣古之王者
兢业于上而王言之大王心之一使百姓咸颂其美
作民父母为天下王使皇极之民皆称其德为感召
和气以享历年之久岂无自而然哉周公曰呜呼嗣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059-0338b.png

嗣王之所监也岂特成王当监即千百世下之为人
君者不可不监也
尚书详解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