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059-02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二十九
             宋 陈经 撰
康诰(周书/)
 此篇乃成王周公命康叔治卫国戒之之意大槩以
 法文王之明德慎罚而已以康叔之贤岂不知所以
 用刑而至于作一篇之书以戒之者盖商民之不可
 以周民视之也周家蒙化已久间有为不善而犯于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059-0274b.png
 刑其轻重浅深原情而定何难之有商民则不然染
 商之恶责之则有不可胜责者又况不孝不友逆人
 伦悖天理者岂斯民之本心哉非其本心而陷于大
 戻此其情为可哀矜而不可以忿疾待之则明德慎
 罚之理在康叔正当抚摩之待其久而自化未可以
 轻于用刑也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059-0275a.png
 成王以商地封武庚而使其弟三人监之其意以为
 腹心之亲莫如兄弟故使监武庚冀其不为变也及
 三监挟武庚叛成王黜商乃封微子于宋而商之故
 地复使其宗室之贤如康叔者主之盖欲易斯民之
 视听使之见周家之教化不复思商家之旧俗也其
 意深矣谓之馀民者其强家大族既徙之于洛邑而
 不迁之馀民则以属之卫侯周公之于商民盖如此
 其委曲也迁之洛邑者使之迩王室之训而民又不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059-0275b.png
 可以尽迁也又以委之至亲之康叔焉其内外表里
 一皆以商民为念故作此三篇之书无非为康叔详
 言商民之利害也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
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
勤乃洪大诰治
 先儒以谓周公摄政七年三月知封康叔在摄政之
 七年正与作洛邑同时洛邑之营复子明辟亦在七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059-0275c.png
 年周公三年已灭三监至七年封康叔必于其间更
 遣人镇守之也哉始也始生魄即三月十六日明死
 魄生周公初造基址作新大都邑于东国之洛汭正
 居天下之土中四方之民皆和悦而集会以供力役
 之事侯甸男邦采卫六服之诸侯百工即诸侯之百
 官也皆播率其民之和以即事于周谓乐于趋事赴
 功也要服不预者以其远而不及来也男言邦者以
 男居五服之中言邦则国君在焉举其中则侯甸采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059-0275d.png
 卫可知且王室有兴作力役之事不闻周公有诰令
 召之而四方之诸侯百官万民莫不咸在其不待令
 者犹且至则其令之者为何如其勤苦力役之事犹
 且至则示之以礼乐者又如何此见诸侯臣民之心
 若卜筮罔不是孚周公何以得此于民哉是必有以
 深服其心者久矣周公因其来也咸从而勤之谓抚
 摩劳来乃宽洪其心绰然有裕大诰以治洛之事如
 此则上下恩意交相浃洽可以想见成周之盛也夫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059-0276a.png
 以治洛之事与命康叔初无与焉而乃叙之于此何
 也此有以见二事而一心也营洛邑者所以待顽民
 之迁者命康叔者所以治商民之不迁者其事虽不
 同而皆所以为商民故作书者首述作洛之由而后
 言命康叔之意则周公之心盖无适而不在商民矣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
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
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059-0276b.png
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
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观此文有朕其弟寡兄之言则告康叔者周公也非
 成王也周公告之而谓王若曰者周公奉成王之命
 以成王之意告之也孟侯者为诸侯之长盖使康叔
 居方伯连帅之任以统率乎诸侯也故曰孟侯所以
 尊之使知孟侯之职如此之任大责重其可以轻易
 为之曰朕其弟所以亲之使知亲爱之念油然而生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059-0276c.png
 则当思所以藩屏王室小子封所以教之使之不敢
 以老成尊大自居常如小子未有知识则不可以不
 顺命承教数言之中自有抑扬之意存焉惟乃丕显
 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此是一篇之大意近之可法者
 莫如子之于父故周公以显考文王告之文王有大
 明于天下也故曰显考克明德者明其在已之德慎
 罚者视民如伤不以刑妄加于人先言明德而次言
 慎罚则知明德者文王之所当急而罚者文王之所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059-0276d.png
 当缓也惟其有明德慎罚之心故虽鳏寡之微亦不
 敢侮其不敢侮者即明德慎罚也鳏寡之微人情之
 所易忽也有一毫忽之之心则为敢侮矣敢侮则骄
 矜之念萌于其中岂不为明德慎罚之累庸庸祗祗
 者言明德也威威者言慎罚也惟文王自明其德则
 亦能明人之德故用其所当用敬其所当敬惟文王
 之能慎其罚则亦知所以用罚故威其所当威是非
 善恶之理各因其所自然而已无私心焉故以显示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059-0277a.png
 斯民使之晓然于心目之间而知所避就者在此而
 已用是之故能始造区夏之大三分天下有其二也
 然文王所以肇造区夏之大亦自其微小者积之由
 一邦之修二邦之修言化行自一二邦而起也及其
 微而著也下达于民而西土之民恃文王而有所怙
 戴文王而有所覆冒上达于天故闻于上帝帝从而
 休美之天命文王受命而作周也此文王明德慎罚
 之效至于如此不独文王为然武王亦然武王行征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059-0277b.png
 诛之义以兵戎而伐商诞受天命使厥邦厥民皆得
 其叙而无有不满之望者实汝寡兄武王勉行文王
 明德慎罚之道而武王初无二心也文王作于前武
 王述于后肆汝小子封所以能承先王馀泽而得在
 此东土为诸侯岂可不知所自来哉知文王所以得
 天下之由在乎明德慎罚则康叔化商民亦不可不
 明德慎罚也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059-0277c.png
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
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
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上文既使康叔知文武所以明德慎罚之由此又教
 之以考古人以为法不当有自足之心叹而言曰汝
 封当念之不忘苟斯须而忘此念则是心之有间断
 矣今治商民大槩在敬述乃文王之所为者何为祗
 遹即绍闻衣德言是也文王先有所闻善事汝当继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059-0277d.png
 续而行之文王有德言汝当衣而佩服曰绍曰衣自
 非力行之至何以能然敬述文王所为矣可以已乎
 曰未也往之卫国当广求商家先哲王贤圣六七作
 之君用其所以保乂民之道既敷求商先王矣可以
 已乎曰未也汝大能为长远之思商家老成人所以
 宅安其心而知训民之道者此心之不安则是非之
 不明何以训民哉惟商老成人能安其心如此昭晰
 无疑然后知所以训民汝当远而思之老成人所见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059-0278a.png
 者深所谋者长不为浅近之计非远惟之则不足以
 得所法既远惟商耇成人矣可以已乎曰未也别求
 其所以闻由乎古先哲王如夏商如唐虞而上者用
 其所以康保民之道闻之于人行之于已然则既敷
 求古先哲王则是无所不学无所不考善有可法从
 而法之无有古今之间如此是其考诸古人者不一
 而足故能恢宏其天理不使一毫人欲间之若文考
 若商先王若商耇成人若古先哲王其事迹虽殊而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059-0278b.png
 皆所以为天理也大顺之德绰然裕于吾身则心逸
 日休左右逢原自然无所废事而常在王命虽尔身
 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矣此章乃周公恢廓康叔之
 心使之求善不已不可止于仅足也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
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闻曰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
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059-0278c.png
 此一段皆言明德也小子封恫鳏乃身恫痛也瘝病
 也汝康叔当以商民合作一体观之疾痛疴痒切于
 吾身可也若不以一体观之商民之利害安危于已
 无与焉是犹医家所谓手足不知痛痒为不仁者也
 既知疾痛切于吾身则自然知所敬而不敢忽天畏
 棐忱民情大可见此又合天人之理以告之天有可
 畏之理惟诚者是辅之然天道幽𨼆何从而见于民
 情而大可见矣民心之所向即天意之所福民心之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059-0278d.png
 所背即天意之所弃虽然天之可畏固在乎民情然
 民之难保当求之吾心暑雨祈寒不免怨咨此小人
 之难保也然民心无常但知尽吾心而已所谓尽心
 者有一毫之忽则不得谓之尽所谓尽心者无求自
 安而好为逸豫民有一利当勤而兴之民有一害当
 勤而去之此即乂民之道也成王之言自天而考之
 民自民而求之心可谓至要康叔不必求之天可也
 求之民可也不必求之民可也求之心可也我闻之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059-0279a.png
 古人有言曰怨不在大以其起于细微也亦不在小
 以其由小可至大也诸侯之化民使民至于怨己则
 皆已之所未至也欲知寡怨之方惟顺其所不顺而
 逆民之事不敢为勉其所不勉而在己之职不敢怠
 如此而后可以无怨己乎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
 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谓汝诸侯之事惟
 在于恢宏成王之心而推之以应保殷民而已应其
 民而安之即观民而设教也亦惟在于辅助成王居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059-0279b.png
 天命之安作新民之旧俗而已盖商民之安危即天
 命之安危而商民之旧染亦当作而新之俾之舍旧
 而惟新是图也应保殷民者成王之心而弘之者康
 叔也宅天命作新民者成王之事而助之者康叔也
 劝弘助二字足以尽人臣事上之道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𤯝乃惟终自作不
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𤯝
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059-0279c.png
 此一段言慎罚之事也敬明乃罚惟敬则能明盖不
 敬则怠忽之心蔽之而用刑必有不得其当者矣上
 言明德亦曰敬哉此言慎罚亦曰敬明是敬心无时
 而敢忘也人有小罪不可不杀乃有大罪时乃不可
 杀非是罪之小者必杀之也若罪之小而教之不可
 不杀虽申商韩非之法亦未必然而谓成王周公为
 之乎其曰罪小者谓均是杀人之罪但甲之罪比之
 乙之罪为次尔故曰小罪人有(小/)罪非𤯝乃惟终𤯝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059-0279d.png
 者无目谓过误为之也今此人之罪非过误为之乃
 惟终于为恶而不肯改悔者也自作不合典常之事
 矣且曰法固当尔是人也其罪虽比之他死罪为轻
 而其情则实重不可不杀即典谟所谓怙终贼刑刑
 故无小是也乃有大罪乙之罪比于甲之罪为大也
 非终于为恶者乃惟𤯝灾𤯝者误为之灾者出于天
 灾适然如此非其本意既尽也尽道以责之则信有
 大罪而极厥辜然以情恕之则不可杀此即典谟所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059-0280a.png
 谓𤯝灾肆赦宥过无大是也因其罪之大小而考其
 其情之轻重若是而加刑罚焉万不失一矣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
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杀
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
 有叙者谓其治道当有次叙以渐行之也而不可以
 急迫也傅曰已则不明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惟自
 明其德者可以服人故乃大明服则民自然相敕正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059-0280b.png
 劝勉以趋于至和而无有乖争者矣有疾者不忘干
 攻治之言政教足以化恶为善者若有疾而去之则
 民皆去其咎恶而不蹈旧染矣保赤子者抚摩矜恤
 之言政教之养人如保赤子则民安治而不复有危
 乱者矣康叔所当先务者明德以化民至于刑罚则
 有不得已而用者用之亦不可以轻易非汝封得以
 刑人杀人者乎杀人罪之至于死刑者未至于死也
 盖刑人杀人之权实汝康叔无或刑人杀人谓无以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059-0280c.png
 得专刑杀之故而或至于滥刑杀人也非汝封又曰
 劓则人劓刵之刑非汝康叔之所得用乎无或劓刵
 人无以得专劓刵之故而或至于滥刑劓刵人也既
 曰刑杀人又曰劓刵此重复之意此一段亦言明德
 慎罚之事要使康叔知为治之叙在于用德而不用
 刑在于宽缓和柔而不在于急迫躁切乃大明服示
 之以所好使民敕懋和矣又从而示之所恶若有疾
 而使之毕弃咎焉既使之果弃咎矣又怀之以所爱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059-0280d.png
 使之康乂焉其委曲多端不欲骤然使民之速化而
 遽至于用刑也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
五六日至于甸时丕蔽要囚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
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
曰未有逊事
 自此以下又专言慎罚之事外事者外土之诸侯以
 狱事来上于周牧也康叔居牧伯之职故曰外事汝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059-0281a.png
 于是陈布其法以司牧其众臬有防限之义故为法
 也不特布陈是刑书已也商人之罚有合于伦理者
 又当兼采而用之盖卫乃商之故地所治者又商之
 馀民周承商之后故商罚有伦者不可不用之也又
 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要者狱之
 要辞也察其要囚须当服念之五日六日又至于一
 旬十日又至于一时三月之久念之不忘如此反复
 重复如此果无滥矣然后丕大蔽断其要囚王曰汝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059-0281b.png
 陈时臬事罚蔽殷彝此又申上文汝陈时臬司师兹
 殷罚有伦之意也成王之意若曰汝之所陈之法与
 乎所用之殷彝二者皆当用其宜于刑宜于杀者不
 可以就汝封之私意也次就也所陈之法与殷彝无
 非合于义也用私意以刑杀不若依法以刑杀也乃
 汝尽顺其事自谓能得其叙无一不合义矣犹当曰
 未能顺其事此戒康叔以不自足之意苟萌自足之
 心易至于轻忽轻忽则必有滥刑者矣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059-0281c.png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凡
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睯不畏死罔弗憝
 已乎汝惟小子未有如封之心者此康叔之心成王
 之所知也朕心朕德惟乃亦知之此成王之心康叔
 之所知也将有以告之必以其深相知者语之盖君
 虽知臣而臣或不知君者臣虽知君而君或不知臣
 者皆未能深相信惟其相知之深是以相信之笃则
 成王之言康叔岂有不信者哉凡民自得罪者此言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059-0281d.png
 民之罪有不可不杀者下文将言民之罪有未可用
 刑者故此言民之罪亦有合当用刑者分别而告之
 自得罪者非有以迫胁之而然是其出于故意为之
 不可改悔者也为寇盗攘窃者为奸宄于内外者杀
 人颠越人以助其利者睯强而为之为恶之力如此
 虽死且不畏若此等人凡民罔不憝恶之刑安得而
 赦之哉孟子曰是不待教而诛者此也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059-0282a.png
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
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
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
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
 自此以下言父子兄弟人伦之大经商民至于相反
如此其患皆在上之人感化之未至而非民之罪王曰
 封元恶大憝如上文所谓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者
 元恶之所谓大恶也矧惟不孝不友之人此岂可与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059-0282b.png
 元恶之人同科哉盖人性本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者又皆其良知良能今也商民为子者不能祗敬奉
 行其父之事以至于大伤其父之心者是为子而不
 孝也为父者不能字育其子乃疾恶其子是为父而
 不慈也为弟者不知念五教乃天之明道以至于不
 敬其兄是为弟而不恭也为足者亦不念父母之所
 以鞠养其子之可哀而吾与兄弟盖同气者今也乃
 不友爱其弟是为兄而不友也吊至也商民之所以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059-0282c.png
 不孝不慈不恭不友而至于此者岂不于为政之人
 得罪乎政者正也上之人率之以正则民莫不正民
 至于如此则为政者可知矣民以彝常之性皆天所
 与也天与我民以秉彝而今也至于大泯灭而坏乱
 之且曰速用文王当时所作之罚刑于此乱常者无
 得赦之是虽大戛害于民而民愈不率教矣文王所
 由作刑罚者教之不从令之不可不得已而用也常
 民所以至此乱常者教之不以其道者也安可遽用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059-0282d.png
 文王之刑哉康叔知此意则商民之不孝不友者未
 可以刑治之当优游宽缓以教之迟之以岁月之久
 以感悟之人情谁独无是亲爱之心哉久当自化矣
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
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
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
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礼曰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悌睦友之爱是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059-0283a.png
 庶子之在外以教化为职者也正人者百官之长也
 小臣有符节以号令者成王之意以谓商民不孝不
 友皆惟为政之人不能教人又何况在外为庶子而
 训人者与乎为正人之官者与乎小臣之有符节者
 又不能以常理教其民方且别出私意以敷布其教
 令违道以要民之誉曾不念教民自有常理亦不知
 所以用其常理上以累其君之治而瘝厥君下以长
 其民之恶而为引恶若此等人者皆朕之所恶也夫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059-0283b.png
 以商民之乱常如此而三监与其臣下又各出私意
 以教民今汝又速由用此义以私意率而杀之是罔
 民者也苟如此则亦尔为之君长者不能先正其家
 使父子有亲长幼有叙故使为之小臣者与在外为
 正人之官者更相视效亦肆为刑威暴虐大废弃其
 王命此岂以德而治民者之所为哉然则为康叔者
 如之何先正其家人使孝慈恭友行之于上而化之
 于下凡为卫国之臣者亦宜如此意以德治其民不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059-0283c.png
 可如三监之臣更相效仿别敷播以造民则商民之
 性向之所谓不孝不友者将皆反而为孝友矣此一
 章无非反覆极言慎罚使康叔无滥刑矣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
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上章既言康叔未可用刑罚以治商民之不孝不友
 此章又言敬典裕民之意典即常行之理父子君臣
 兄弟夫妇是也汝当无不能敬其典则是反身以率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059-0283d.png
 民至如民之未化则以宽裕待之则舜典敬敷五教
 在宽之意也详于治已而略于责人则能敬典裕民
 矣为治已之意略而责人者详是典之在吾身者未
 知敬而刑罚急迫之政所以责望于民必深惟文王
 之敬忌文王当时所敬者在德所忌者刑罚汝康叔
 之敬忌亦如文王之敬忌可也乃裕民曰我惟及汝
 能宽裕化民自言曰我惟有及于文王之裕民则我
 一人悦怿于心我之所望尔康叔者正在于是而尔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059-0284a.png
 能副我所望岂有不悦者哉引恶者朕所憝裕民者
 予所怿以已之好恶而示康叔者如此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
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爽明也民之本性未尝不明所以不明者有以使之
 而非其本然也知民之本明当迪之于吉康之地吉
 对凶而言康对危而言为善则吉而安为恶则凶而
 危迪导之以吉康虽在上之人然所以能使之吉康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059-0284b.png
 者自非民性本明安能如此我时其惟商家哲王之
 德用以安治于其民以作民之求君者民之所求也
 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康叔所治商民商民思念贤圣
 之君久矣故康诰之篇大率使康叔法商先王以应
 民之求谓因其民不易其俗行商王之德庶几可以
 慰商民之望民之所求者无不获矣况今商民无有
 迪道之而不适于善者良心民所固有不能还其所
 固有者其咎皆在上之人不能迪导之是谓有国而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059-0284c.png
 无政矣政者正也有政则能正其民固也商民不孝
 不友之俗如彼成王周公略无忿疾之心惟见其民
 之所以善而不见其民之所以恶其所以责备于康
 叔之身详矣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
不静未戻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
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上显闻于天
 前既分别明德慎罚告之矣此而总言之曰予惟不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059-0284d.png
 可不监视古人已行之迹而告汝以明德之说与其
 慎罚之行盖明德慎罚非成王之私意告汝如文王
 如商先哲王皆其所监也今之民苟有不得其安而
 其心未有定止虽迪导之屡矣而民心犹未和同纯
 一岂民之罪哉我无以安之定之同之故也天有爽
 明之道在上必降罚以诛殛我我其何辞以怨天哉
 汝康叔不可专咎于民以谓我教导之屡矣而所以
 未同者皆民之过非我之过苟如此则是汝心未有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059-0285a.png
 尽处汝之心有毫发之不尽则刑之于民者必无感
 化之理惟罪初不在于大以其生于细微也亦不在
 多以其生于寡少也汝康叔之心勿谓其罪在于大
 而忽于微罪在于多而忽于少其毫发之未尽也皆
 足以为罪何况自小而积可至于大自少而积可至
 于多而显闻于天者乎古人所以齐心服刑于宫庭
 屋漏之中而感民于耕桑陇亩之上者如此者也
王曰鸣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059-0285b.png
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明德慎罚者当致敬惟敬则德自明罚自远作怨者
 滥刑以敛民怨也非谋者不合于众人之情而为谋
 者也非彝者非其所谓常行之道也既不作怨又不
 用非谋非彝则康叔有所当为者矣人有不为也而
 后可以有为康叔所当为者何在曰蔽时忱丕则敏
 德是也诚者物之终始悠久不息者也敏德者速于
 为德而无有迟回疑贰者也惟断之以诚则可以大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059-0285c.png
 法古人之敏德诚则能敏不诚则有间断有作辍安
 在其能敏哉惟能以诚而敏德故能用此以康乃心
 用此以顾乃德用之以远乃猷心之不安则必喜异
 而厌常德之不顾则无内省之实猷之不远则贪目
 前之利忘他日之患凡此皆基于不诚者也所以康
 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者亦以宽裕乎民而使之安尔
 谓之裕民则刑罚急迫之政岂所宜用哉绰乎其有
 馀宽乎其有容者皆裕民之理也康叔能如此则我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059-0285d.png
 周家不汝瑕疵不汝殄绝矣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
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
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汝小子当知天命之无常为善则得福为恶则得祸
 民安则国君有安之理民危则国君有危之理命岂
 可常哉汝当念念不忘无我殄享者谓朝觐也汝为
 诸侯能安其民则长得以通朝觐奉上之礼而无以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059-0286a.png
 殄绝矣明乃服命服者侯伯之服命者侯伯之命明
 察汝之服命所以责望于侯伯者何事哉为民而已
 高乃听则其所听者当听先王之格言而无溺于卑
 污蹇浅之见以此而康乂其民可也王若曰往哉封
 勿替敬典成王之望康叔也深故其为言也不厌其
 重复自今往卫国不替废其所以敬典敬典即常行
 之道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是也商民不孝不友之
 俗正在上之人敬行其典以率之听我所以告汝之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059-0286b.png
 言则汝长享卫国由子及孙矣既曰不汝瑕殄又曰
 惟命不于常又曰乃以殷民世享似若动之以祸福
 利害者盖诸侯之职在于保其社稷长守贵也民之
 安危而祸福之理存焉岂以利害之故而有所避就
 哉
 
 
 尚书详解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