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059-02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二十一
               宋 陈经 撰
泰誓(周书/)
 (阙/)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059-0200b.png
     子以为至德岂有纣在上而文王自擅称王乎纵
 文王自称王岂有十馀年之间纣之君臣亦坐视其称王
 而不诛其叛背之罪乎如春秋时周室尚存而楚以王者
 称亦罕有盖亦万世之一二也学者舍诸家之小说而信经
 可也孔子序书惟十有一年武王伐商不言其为文王十一年
 作书者于泰誓上篇只言文考肃将天威下篇又言惟我文
 考若日月之照临未尝言文王也至武成之书武王既受
 命以朝诸侯始追封为文王故称曰我文考文王自是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059-0200c.png
 而下磊磊相联属而文王之名不绝其事迹甚明白
 扬子云曰万物纷错垂诸天众言淆乱折诸圣乌睹
 圣而折诸曰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

 此十一年乃武王即位之十一年也古者诸侯即位
 皆称元年如春秋所书是也若以为文王则岂有文
 王即位之初既改元至中间又改元乎决无此理司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059-0200d.png
 马迁作本纪谓武王即位九年祭于文王之墓然后
 治兵于孟津其说是也意者当九年祭文王治兵孟
 津之时乃观政于商至十一年而纣不改过然后大
 举以伐纣也乃若戡黎之时窃意正当治兵孟津之
 时亦未尝审乎是否也一月戊午者即十二年之正
 月戊午日也不言正月者商之正朔已终周之正朔
 未立故不言正师渡孟津此岂武王之得已哉三篇
 之书上篇者谓于孟津而誓中篇次于河朔而誓下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059-0201a.png
 篇将战而誓操凶器而临危事不敢轻举故必誓众
 重其事也泰者先儒以为大会以誓众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
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
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惟十有三年春三字必是差错何以知之中篇惟戊
 午王次于河朔即书序所谓一月戊午也岂十有一
 年用戊午日渡孟津至十三年又用戊午日以次河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059-0201b.png
 朔也即万一史臣闻见之误前后传写之讹或遭秦
 皇烈焰之后补缀拾遗盖未可知也大会言诸侯之
 师与戎狄皆在也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
 士明听誓嗟者有悯恻之意友邦者武王为西伯与
 国之诸侯皆友邦也冢君即诸侯尊之也御事者即
 诸侯之卿治事者庶士者将卒而下也孟津之会不
 期而会者八百国此皆诰语之所能及哉观人心之
 所向则天意可知使武王此举为不义则虽一国犹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059-0201c.png
 且不得而强从况八百国乎明听我之誓言惟天地
 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
 父母此人君之职天人之至理也非武王不能为此
 言盖以其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观之人与万物同此
 禀受然气质之性自有偏全人者万物之一也物得
 其偏惟人得其全故人独灵于物盖其出孝入悌蹈
 仁履义与万物不同者此其性之灵善者也然人虽
 有此灵亦有不能保此灵者必得圣人为之君以爱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059-0201d.png
 养之父母之然后斯民得以各遂其善亶者诚信也
 言实有此聪明之德也聪明亦灵也非于灵之外别
 有聪明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故其德所以独高
 乎天下观人与物殊则天地之爱人可谓厚矣观圣
 人与人殊则天地之爱圣人又何如哉今也纣失其
 聪明是为君者不能保其灵矣何以化天下之人而
 使之保其灵哉武王以君道自任者也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沉湎冒色敢行暴虐罪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059-0202a.png
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
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
威大勋未集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
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
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
 自此以下皆数纣之恶也今商王受弗敬上天人之
 善莫大于敬自敬心而充之善将无所不至矣人之
 不善莫大于不敬自不敬之心而推之恶亦无所不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059-0202b.png
 至矣人主居至尊之位无可以为畏者惟当畏天今
 既弗敬上天则不敬畏天矣故降灾下民冒色而暴
 虐也罪人以族官人以世以至于焚炙忠良刳剔孕
 妇皆自夫不敬之发也惟人为万物之灵在所当爱
 而反降害之一己之欲不可肆也沉湎于酒贪冒于
 色则纵欲而无厌敢行暴虐惟仁为能有不忍人之
 心不仁者则有忍心故敢以为暴虐而无忌惮恶恶
 止于其身可也罪其人而并与其父母妻子兄弟而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059-0202c.png
 及之赏延于世有功而使之世禄可也官人不问其
 贤才而使之居上位赏而僣则所赏者皆与纣同恶
 者也罚而滥则所罚者乃不与同其恶者也安得至
 公之理哉宫室之是修台榭之是作陂池之是筑侈
 服之是奉无非竭民力以自奉故所以残害于尔万
 姓焚炙忠良纣作炮烙之刑忠良如比干谏死之𩔖
 也孕妇说者谓比干之妻怀孕则刳剔以视其残忍
 暴虐之状一至于此则已极矣皇天震怒岂自外来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059-0202d.png
 也哉天之震怒者即纣之恶已极处是也文王之德
 日彰纣之恶日极决无两立之理故命我文考肃敬
 以行天威所谓天威者亦无自外至即文王之肃将
 处便为天威此天人所以为一理也大勋未集者文
 王岂于此有利商之心哉文王之所谓大勋者其道
 得以达之天下而使之得其所者即大勋也如使商
 纣能恐惧修省反前日之不善为今日之善则文王
 就臣子之位可以无憾天下之民亦得其所安岂非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059-0203a.png
 文王之大勋乎惟其不然所以为大勋未集言其未
 能遂文王之志望道未之见之时也肆予小子发以
 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我小子遂与尔友邦之大君
 治兵于孟津以观商之政视其能改与否于此可见
 武王不得已之心使武王有利商之心则遂大举而
 取之矣安用观政此盖天惟五年须暇之意纣若因
 此悔过则武王退而守臣子之位武王之本心亦遂
 矣柰何纣无有悛改之心乃夷居者肆然在上恬不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059-0203b.png
 知戒上帝神祇不知敬先宗庙祭祀之事愈不知修
 牺牲粢盛者所以事上帝神祇与先宗庙祭祀之具
 是也既尽为凶人所盗而纣曾莫之知此则罪之大
 者亦如成汤责葛伯只言其不祀也纣之恶如此乃
 反以为吾有民之可托有命之足恃夫人君之所托
 者民也而纣之民则离心德矣乌可托人君之所恃
 者命也而纣则取怨于天矣乌可恃罔惩其侮者言
 侮慢日甚未始有惩创之心是纣终不改过矣孟津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059-0203c.png
 之会武王其能自已哉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
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
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
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
 上文既数纣之恶此则武王之自任之辞天之意欲
 以佑助下民必立之君师以治之教之为之君师者
 当相上帝以宠绥四方宠爱绥安也天之所以望于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059-0203d.png
 君与君之所以答乎天无非为民而已纣之恶如此
 既不能当君师之任则当君师之任者独不在武王
 乎武王既以君师任诸已是以有必往之志以我为
 有罪者谓不当以臣伐君以我为无罪者谓其当拯
 民于涂炭予皆不暇问惟知不越乎我之志盖武王
 之志在于顺天救民而已此志一定有进而无退有
 出而无入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圣人不计较人之胜
 负而论其理之曲直力同则度其德之如何德同则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059-0204a.png
 度其义之如何德之有是非则义有可否能度义则
 不失其时宜矣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
 惟一心心只有一心安得而亿万天下之理惟公与
 私公则至一私则万殊纣不能使天下趋向归一人
 各有心者以其私也武王所以能统摄人心皆归于
 一者以其公也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言其理之所
 不容也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二句见得武王之知天
 天道渺茫圣人何自而知之以其理而知之天以君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059-0204b.png
 师之任畀之纣纣不能任其责故天诛之而以君师
 之任卑之武王武王于此设若谦退不居而辞其责
 则是逆天意也天必以其所以诛纣者而诛武王矣
 宜乎武王以此必往而无疑盖其力与德与义皆天
 理之所宜也非于德义之外别有天也
予小子夙夜祇惧受命文考𩔖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
有众底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
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059-0204c.png
 夙夜祇惧所以见武王之心即敬心也纣之恶在于
 弗敬上天文王之德在于肃将天威武王之德在于
 夙夜祇惧敬与不敬而圣愚分焉使武王于此知天
 命人心之归已而遂泰然自足岂所以为武王哉惟
 祇惧之心有加无已故受命文考者受代商之命也
 𩔖上帝宜冢土者告于天神与社之神而后行参之
 天地而不悖质之鬼神而无疑者𩔖与宜皆祭之名
 以尔有众致天之罚则非武王之私意观三篇之书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059-0204d.png
 大率以天为言且以武王之圣纣之不肖不待较而
 天渊矣民之归周而叛商不待诰谕而影响矣今也
 天之一辞叮咛告戒置之于口舌牙颊有所不言言
 之而天不能释武王非过虑者欤余于此可见武王
 之心虽去之千百载即其言而默思之其斋严肃敬
 温清淳和谓之夙夜祇惧讵不信然天矜于民民之
 所欲天必从之天道高远难测武王言之如是其晓
 然者后世以天人为二理故以天自天民自民圣人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059-0205a.png
 以天人为一致惟以民情之好恶见天意之从违民
 之所欲即天之所从也孟津之会八百诸侯此岂人
 力也哉尔尚弼辅我一人永清四海盖君者源也民
 者流也源清则流必清源浊则流必浊今若去纣之
 恶是清其源而天皆清矣故曰永清有礼义廉耻之
 风清也无盗窃滥僣之风非清乎有推辞揖逊之心
 清也无贪奸斗夺之心非清乎故闻伯夷之风者顽
 夫廉懦夫有立志是亦伯夷之清闻其风者亦莫不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059-0205b.png
清也时哉不可失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时者当
 其可之谓也武王此举亦惟时措之宜而已此即度
 义也甚矣时之难知也惟圣人为能知之使武王而
 居文王之世则当服事商盖服事商者时也使武王
 当尧舜之世则当揖逊揖逊者亦时也今武王之伐
 商以谓时哉不可失岂非伐商者乃武王之所谓时
 者乎故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泰誓中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059-0205c.png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
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
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黎老昵
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
吁天秽德彰闻
 师以戊午日渡孟津亦以戊午日而次河朔次止之
 见武王有不忍之意春秋伐以书次而次为善易师
 之卦曰左次无咎是也群后即诸侯也以师而会武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059-0205d.png
 王于是循其众而告之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上篇所誓者友邦冢君告诸侯也此篇所誓者西土
 有众武王有众也武王治西土故曰西土有众友邦
 冢君者武王之援兵西土有众者武王腹心之兵既
 是武王腹心之兵则告之言尤详咸听朕言使之皆
 听己之言天子自称曰朕王当誓师之际商之未胜
 也周之未王也得失成败并未可知王乃于此有天
 子之称何哉盖朕者我之称也予之称也吾之称也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059-0206a.png
 古人本以朕为我为吾为予后世因古圣人有朕之
 称因以为天子所称不然则人臣如伊尹如伯禹如
 周公何以复称朕哉我闻吉人为善何以独继以我
 而不复曰朕闻哉乃若成汤之伐夏有朕不食言之
 辞未几而继之以予孥戮汝之说由是观之则朕之
 称未可以议武王也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
 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此四句古人有言矣故曰我闻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勇于为善也凶人为不善亦惟日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059-0206b.png
 不足勇于为不善者也其为勇则同其所以为善为不善
 则异恶机已熟则其用功自有不同犹孟子所谓鸡鸣而
 起孜孜为善鸡鸣而起孜孜为利之意一也孜孜则
 同而舜蹠则异鸡鸣而起则同而利善则异惜乎其
 用力如此不能转其所以为不善者而移之于为善
 也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无法度之事力而行之是亦
 恶机已熟凶人惟日不足者也纣恶既成则凡黎老
 黄发之人不与己为无度者播而弃之罪人之大奸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059-0206c.png
 剧恶同乎已之无度者昵视而比近之黎老者非纣
 所谓黎老之人也乃武王所谓黎老之人使纣而果
 以为黎老则纣有知人之明矣尧舜之圣方且难之
 岂以独夫之纣而独易之欤罪人者非纣所谓罪人
 也乃武王所谓罪人也使纣而果以为罪人则纣有
 辨邪之知矣为国之要率莫大是岂以独夫之纣而
 独得其要欤纣之所谓黎老罪人者吾知之矣同恶
 相济如飞廉恶来之徒未必纣不黎老之也微子比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059-0206d.png
 干之辈纣未必不罪之也设若纣之所谓黎老而播
 弃之所谓罪人而能昵比之天下终不为周之归武
 王终不为周之主惟其不能然方且酗而淫虐是肆
 是其无度之形见于外也故臣下皆化而与上为一
 为朋党而至于相仇雠胁上之权𫝑而至于相灭是
 其无度之流派见于相残灭也故无辜罪者呼天而
 诉其冤凡若此者岂非秽德乎彰著而闻于天地此
 乃臭恶之著也为善而著则为尧之光宅光被为成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059-0207a.png
 王之馨香感神为恶而著则为纣之秽德彰闻腥闻
 在上为三苗之刑发闻惟腥皆所以为彰著也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
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
辅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
惟不远在彼夏王
 天亦有天之职君亦有君之职天之职在于爱民君
 之职在于奉天以爱民人主欲奉天初不在于牺牲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059-0207b.png
 玉帛繁文之未节惟知爱民则奉天之道得矣使天
 而不惠民天失其职使君而不爱民亦失君之职有
 夏桀不能顺天以至流其害于下国此皆桀失其职
 也天乃佑命成汤黜有夏之命汤岂私意哉亦奉天
 以爱民而已成汤口实之忧亦幸而济伐夏之事乃
 若后世奸臣贼子其不以成汤为憾乎惟受罪浮于
 桀况商受之罪复有过于桀者乎哉观商王作汤誓
 之篇惟曰率遏众力率割夏邑而已今纣王之罪至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059-0207c.png
 于剖贤人之心刳剔孕妇之腹如泰誓三篇所言则
 桀所未尝为而纣无不为矣桀既为汤所放则受岂
 可免乎成汤之誓不过曰夏王仲虺之诰乃有桀之
 名是亦仲虺所言而非汤名也今也武王以今商王
 受名言之岂非罪浮于桀欤元良一国之贤若微子
 是也微子为帝乙之元子纣之兄也乃使之抱祭器
 适周剥落而丧失之谏辅即比干也以忠諌见杀贼
 虐而害之也纣之心与元良諌辅者相反而不相近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059-0207d.png
此所以剥丧之贼虐之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
 无益谓暴无伤天命即天理也己者己私也理与己
 不并立知天之理则忘乎已知有己私则灭天理矣
 天命岂己有哉谓已有则不知天之理矣如曰我生
 不有命在天是也夫人惟知天命则知敬知祭知暴
 虐不可为何者敬者即天理之流行祭者即天命之
 形于报本反始以敬非人之所能而祭祀亦非人之
 所能为非人能为处即天也暴者天理之反也暴即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059-0208a.png
 人欲之私既为人欲之私则安有天命纣之恶其原
 皆在于有已故所以为敬不足行以祭为无益以暴
 为无伤是皆逞一己之意谓者取形之于言语孔子
 曰其言之不作则为之也难纣于四者形之于言语
 自谓如此是言之不知愧怍也厥监惟不远在彼夏
 王有夏而商以黜之商今有罪矣周黜之亦有商之
 黜夏也武王所以使人无疑
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受有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059-0208b.png
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
亲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
 天其以予乂民此武王以天下之责而自任天命既
 去纣则必有所属矣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清明在
 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命既命武王故
 形之于梦卜形见于休祥皆有吉兆休祥汉儒所谓
 白鱼入王舟之𩔖端有此理然则梦也卜也休祥也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059-0208c.png
 果足信乎盖圣人之心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时此言心已与神明合故梦卜休祥特以为此心之
 證尔若夫此心有愧于神明有慊于天地理有所不
 当而为之者方且强求合于梦卜休祥又安足信哉
 如此而谓之梦者特其精神散乱之所致而卜与休
 祥适所以为妖怪尔戎商必克者言伐商有必胜之
 理武王益自信而亦以此信诸人也受有亿兆夷人
 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武王犹欲卜商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059-0208d.png
 之兴亡但就人心上观之人心之离则必亡之理人
 心之合则必兴之理夷人者凡人也朝之贤皆已远
 去故但言其凡人虽有凡人之亿兆而心德俱离心
 者体也德者用也心德既离则君非其君矣大凡人
 主所以能统天下者以其人心所聚故君民可使为
 一体人主所以不能统天下者以人之心无总摄皆
 以涣散则君臣之义绝君臣之义既绝则纣乃一匹
 夫武王所杀者但见其一匹夫不见其为君也予有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059-0209a.png
 乱臣者治乱之臣十人有如太公望周召二公之徒
 皆同其心德一心以奉上言夷人尚离则贤者不言
 可知乱臣尚同心则夷人之同心可知孟子曰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周至也虽有至
 亲而不若得仁人盖人主举措动合天理则仁人君
 子皆归之如二老闻文王则盍归乎来是也苟得仁
 人之心则举天下之至疏者亦亲况其亲者乎苟人
 主举措动违天理则仁人君子皆去之矣如二老避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059-0209b.png
 纣而处海滨是也既不得仁人之心则凡在己骨肉
 宗族亦皆疏矣况其疏者乎人主不必恃赖至亲以
 为己助但看仁人之心如何耳如微子本纣之兄也
 今也舍纣而归武王以此见得虽至亲不如仁人也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道不在高远惟于
 近者观之民之视听即天之视听此武王见天理之
 亲切莫亲切于民民之视听本至公而无私故可以
 见天之视听此即皋陶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之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059-0209c.png
 意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以天下为一体疾痛疴
 痒皆切于身百姓在纣汤火之中其过甚矣岂非我
 之责乎成汤伐桀之后亦有此心如尔万方有罪在
 予一人一人有罪无以万方
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
汤有光勖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
厥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学者观今朕必往一句见圣贤勇于为义自反而缩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059-0209d.png
 虽千万人吾往矣凡义所当为者勇决而为之更无
 迟缓之意扬我之武以侵彼之疆界取其凶残而已
 凶残如纣如飞廉恶来之徒圣人所谓武者除暴禁
 乱而已我伐用张者凶残既取则我之所以征伐者
 亦于是乎张谓之惟扬谓之用张者皆是武王心无
 所慊处与成汤布昭同义于汤有光纣既黜则汤之
 道为有光矣以人情论纣乃汤之子孙也诛人之子
 孙灭人之社稷而于祖有光可乎圣人惟以理而论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059-0210a.png
 汤之心只在于奉天爱民不幸而纣为之子孙奉天
 爱民之志不获伸苟有能奉天爱民者处之民得其
 所以安岂非汤之幸乎此于汤有光之意也勖哉夫
 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武王虽曰必往曰惟扬曰用
 张其心无慊如此亦未尝无儆戒之心若不儆戒则
 是轻敌而骄取败之道也故告诸将士以为当致其
 勉罔敢有不畏之心言当畏也宁可执非敌若己非
 敌以当彼然此临事而惧者也百姓懔懔若崩厥角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059-0210b.png
 民于此时罹纣之虐政懔懔危惧如崩摧其角无所
 容头然此见得民心之不安我不可不往也呜呼乃
 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于是誓众毕又重复
 而儆之须当一其德心人无异志立其功以为无穷
 之计今日一失则他日必有后悔武王之众既是同
 心同德矣既是臣三千惟一心矣宜若无事以告戒
武王如此恐人力易怠又从而申言之庶几以我之一
可以攻彼之不一以我之同可以攻彼之不同也此是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059-0210c.png
 收聚人心总摄众志涣亨王假有庙之理也
泰誓下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王曰呜呼我西土君
子天有显道厥𩔖惟彰
 读此三篇书有以见圣人临事而惧不敢轻举虽武
 王无慊于心然师出以律犹不敢废三令五申之意
 所以师渡孟津而誓次于河朔而誓戊午之明日又
 誓时厥明即戊午之次日也王乃大巡六师天子六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059-0210d.png
 军大国三军小国一军谓之六师则武王已有六卿
 矣明誓众士欲使众士显然知纣之可伐知武王不
 得不伐其辞切而明当乎人心泠泠乎人耳故史官
 因之而书明之一字观此篇之誓亦毕萃于一字而
 止耳此史官一字之法所以为得其当也军事以气
 为主故也然而禹征有苗非无誓也数言而已汤之
 代桀非无誓也一篇而已汤比禹为已详至武王三
 篇比汤为尤甚此可以见风俗之变简古而详复圣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059-0211a.png
 人之用心则一所以不同者因其时而已王曰鸣呼
 我西土君子当时从武王者亦多矣武王之誓中下
 二篇只及于西土盖腹心之众不得不详又有一说
 焉当时之诸侯皆已明知纣虐政而更不待再三言
 之矣至如西土之众海涵春育于文王明德之中不
 知有纣之汤大想此举未必不以武王为劳民
 如汤之民以为我后不恤我众之意故武王不得不
 惓惓西土之人天有显道厥𩔖惟彰谓上天有昭然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059-0211b.png
 不可掩之理常于人事中见之为善者应之以福为
 不善者应之以祸此即人事之易见也天之祸福岂
 自外来也哉善者福之类恶者祸之𩔖善恶祸福各
 以其𩔖而应岂非天道之显乎常人求天于天不知
 求天于已求天于天者是以高远视之邈乎其不切
 于已者也求天于已者即己之善恶为天之祸福非
 人事之外别有天也纣之恶如此至极则天之祸所
 必及矣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059-0211c.png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
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
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
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
予一人恭行天罚
 上文既言天之显道各以𩔖应故此章言纣之恶不
 为人之所赦五常者仁义礼智信达之于君臣父子
 夫妇兄弟朋友此人道之常天下所共由而不可须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059-0211d.png
 臾离也由乎此者谓之人不由乎此者虽谓之人盖
 形存而性亡矣今也纣于人道之常则狎玩而侮慢
 之故为荒为怠为不敬皆自夫狎侮之心生文王之
 所以为圣者以其不敢侮纣之所以为恶者以其狎
 侮也人苟有狎侮之心则是无忌惮矣亦何所不至
 哉上则自绝于天以天者即五常之理也下则结怨
 于民以民者即五常之理也朝涉理所当恤贤人理
 所当敬斮其胫剖其心则是反常矣威者有德之威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059-0212a.png
 则人不言而自畏以杀戮而作威是逞其暴虐故其
 毒为四海之病此亦反乎常理其害之广至于四海
 也奸诈回邪之人不知有五常者也自然而与纣相
 合故尊崇之信任之师保者以五常之道而教其君
 者也典刑者五常之道寓于法则制度之中截然有
 不可踰者也正士者以五常之道自谨敕其身而不
 为不善也自然与纣不相合故放黜之屏弃之囚奴
 之郊社以事天地此人之常理也则不修宗庙以祀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059-0212b.png
 其先此人之常理也则不享奇技淫巧悦妇人以为
 卑亵污秽之行非人理之常也则作意而为之凡此
 皆基于狎侮五常不以常理而为之乃反常悖理而
 为之则是人道不立形存性亡矣上帝不顺其所为
 祝断也降下也断绝降下之而使之丧亡岂非天有
 显道乎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罚之者天也
 奉天者人也尔西土君子当如孜孜黾勉奉我以敬
 天罚苟不知孜孜与恭行之理则反蹈于侮狎之机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059-0212c.png
 矣惟孜孜恭行可以见天理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独夫受洪惟作威乃
汝世雠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
歼乃雠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
迪有显戮
 此章专以雠视纣而不以君视纣盖以君视纣则君臣之
 分天尊地卑而不敢伐以雠视纣则但见武王伐雠敌之
 人理所不容恕亦如孟子称汤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059-0212d.png
 复雠也同意然则纣虽不道其位则君也武王虽有
 道其位则臣也纣何尝以犬马待武王而武王乃以
 寇雠视纣也耶非惟理势有所不顺而纣武王谓之
 雠亦可乎盖古人常有言曰抚之者即君以其君之
 职在于抚民也虐之则雠以失其君之职则在于虐
 民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天下之人共推尊仰戴
 之冀其安我也岂以富贵而为虐民之具哉武王举
 古人之言则见非武王之私意如此独夫受洪惟作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059-0213a.png
 威乃汝世雠所贵乎君者以其善群也所以谓之王
 者以其为天下之归往也纣不能善群不能为天下
 所归往则是一匹之夫与凡人等也岂有天位神器
 而使一匹之凡夫据其上哉惟人主为天下所归往
 则生杀予夺谁敢以为怨人心离散既为独夫矣惟
 大作威虐其谁不以为雠哉谓之雠即己之敌也此
 则不以尊卑论而以曲直论矣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善则欲使蔓延恶则芟夷蕴崇绝其本根勿使长植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059-0213b.png
 纣乃天下为恶之根本也恶之本不去则武王之善
 无自而滋蔓于天下肆子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
 雠尔众士其尚迪果毅武王以天下为一身天下之
 雠即武王之雠也故我小子以尔众士殄绝歼除尔
 之雠即正明夷卦九三之义也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天下之事惟有两端不进则退不退则进今日之事
 有进无退矣苟不能果敢强决何以成尔君之功哉
 迪进也登成也进于果毅则斯能成尔君之功矣多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059-0213c.png
 者则有厚赏其不进者则有显戮军事以严终则示
 之以赏罚与甘誓之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与
 汤誓予其大赉汝罔有攸赦同此誓众之法也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
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
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末章专言文考先儒以为称父以感众盖西土之人
 被文王之化深则信文王也亦深武王称文考以誓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059-0213d.png
 众庶几有以耸动之也又况武王此举亦非其私意
 广文王之声而卒其伐功也然则文王果有心于得
 天下乎非也文王之心在于救民武王能终其事救
 民于水火之中此即文王之志也惟我文考如日月
 照临于中天无所不被也光于四方显于西土亦光
 也此光为尤著四方至远者也故以光言西土近文
 王之都故以显言圣人之心一视同仁安有远近之
 间然地理有远近亦不能无辞诗曰惠此中国以绥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059-0214a.png
 四方中国言惠四方言绥亦犹西土言显四方言光
 也此品节之法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之众昔文王
 受命作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之时也予克受非予武
 武王不敢以武功自居而推其美于文王我之所以
 胜纣者非我之武能如此惟朕文考上不得罪于天
 下不得罪于民所以我有功也受克予非朕文考有
 罪武王以过归已而不致妇咎于父以谓受若胜我
 则我无良善之德自取其败岂文考之有罪哉然则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059-0214b.png
 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有不战战必胜矣而复以为
 受克予者此有以见圣人有不敢必之心此章当与
 今朕必往一句对观之今朕必往者义所当为可必
 者在已也此章乃不敢以胜自必盖其不可必者在
彼故也学者知圣人之谓必又知圣人之有所不可必
 可与读圣经矣
 
 尚书详解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