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059-01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十八
              宋 陈经 撰
高宗肜曰(商书/)
 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君臣遇灾警戒之意夫以高宗之圣
 精诚上通于天而四海仰德则宜其和气感召祥瑞屡见
 可也何为而有雉升鼎耳之异甚哉天心之爱人君也久
 矣犹父母之爱子然凡加之以鞭挞警之以诃责者必其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059-0191b.png
 可教之子若夫不肖之子为父母之所弃绝者则无事于
 鞭挞诃责矣古之圣人知其意故灾异之来愈加戒惧若
 尧舜之水则曰儆予汤之旱则以六事责躬皆此𩔖也圣
 人不以灾异为嫌尝患人主之不修若夫汉武帝征讨连
 年愁怨四起不以此加意乃以白麟赤雁为祥由今观之
 水旱不害为尧汤而白麟赤雁未见其为武帝之益也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训诸王作高宗
肜日高宗之训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059-0192a.png
 飞雉野鸟也鼎祭之器也雊鸣也高宗于祭之明日
 野鸟升鼎耳而鸣可谓异矣作书者之所述但云越
 有雊雉不言所祭者何庙所鸣者何处孔子序书直
 云祭成汤升鼎耳圣人之意盖有在矣高宗之所以
 召此怪异者以高宗之祀丰于近庙而薄于祖庙也
 故云祭成汤昔者傅说尝以黩于祭祀箴高宗之失
 矣至此犹不改此其耳不聪不能听大臣之言也故
 升鼎耳而鸣天人幽显之理于此可见矣鸣雉之变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059-0192b.png
 不自外来乃高宗心中之物形见于外感应之理随
 𩔖而至洪范五行传其可以尽废哉祖已训诸王作
 高宗肜日高宗之训二篇之书以戒其君今高宗肜
 日之篇具存而高宗之训已亡矣意其所言者无非
 修省恐惧之意祖已知变异之来不在乎雉而在乎
 高宗故所以训王者亦欲其修己以应天而已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已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
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059-0192c.png
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
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上高宗肜日者篇名也下高宗肜日四字者即高宗
 所祭之明日也商人曰肜周人曰绎皆明日又祭也
 高宗于所祭之明日于是有鸣雉之异祖已之自言
 者以谓此野鸟之变皆王心惟先格王之非心而正
 其祭祀之事则可以消此异矣乃作书以训诰于王
 曰惟天监下民以义为主天固以爱民为心然亦何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059-0192d.png
 尝容心于其间第视其义理之如何义之所在即天
 之所在也为善者自有得福之理为恶者自有得祸
 之理降年有永长而得寿者有不永而夭者岂天故
 欲夭民哉民于其中间自绝其命盖合于义者年之
 所以永不合于义者年之所以不永民有不若德者
 不顺其德是为非理非义事也不听罪者不服其有
 罪而改过迁善也不若德不听罪者天既孚信其命
 正其德盖福善祸淫者乃天之命亦天之德也天之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059-0193a.png
 福善祸淫其命何尝差其德亦何尝更易哉天既孚
 命正厥德则见在天之祸福一定而不可易矣民于
 此时则曰天道其如我何此可见民之自绝于天非
 天有心以绝民也祖已言此者以见民之寿夭皆其
 自取也人君之祸福亦其自取当反身修德可也然
 则祖己之言所以训王者专为鸣雉也今其书不及
 于雉又不及高宗而且及于民此见古人谏君其辞
 优游详缓不迫切而意独至使闻之者自喻也呜呼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059-0193b.png
 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王之所主者在
 于敬民无非所以为天之继嗣者天生民而不能自
 治故立君以治之君者天之继也典祀者祀有常礼
 也常祀不可丰于亲戚之庙苟丰于昵而薄于远则
 其心不知敬民是有意于邀福也今观此篇见高宗
 心术之事前此傅说一见之初已箴其失宜若邪失
 己格非心已改矣岂谓数年之后旧病复发乎盖人
 于心术莫不有心偏处自非勇于用力一洗而消之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059-0193c.png
 则病根未除虽能遏于一时而终久必偏重处复发
 以高宗之贤圣尚且如此则学者于其气质之偏当
 何如用其功哉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059-0193d.png
 
 
 
 
 
 
 
 尚书详解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