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059-012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十
             宋 陈经 撰
汤誓(商书/)
 读此篇有以见圣人处君臣之变时中之义盖不可
 以常理论也有天地男女父子而后有君臣名分盖
 不可踰越见路马者必式齿君之路马者有诛其严
 如此不如是则乱臣贼子皆有觊觎窥伺之心三纲
卷十 第 1b 页 WYG0059-0127d.png
 沦九法斁而人纪不立矣虽然天生民而立之君者
 正为司牧吾民设也乃有恃富贵之权谓天下莫吾
 敌借是而肆其恶于民使生民涂炭无所告诉则人
 纪之不立抑又甚矣由前之说则君为重若春秋之
 法君将不言帅师是也由后之说则民为重若孟子
 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也天下之理有常有
 变中智以下当安其常尽其变而能不失其常者惟
 圣人能之故曰可与立未可与权有伊尹之志则可
卷十 第 2a 页 WYG0059-0128a.png
 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此篇之意大槩以顺天而举事
 无所利于其间桀之罪天所弃也汤之德天所命也
 天弃桀而汤不有以伐其罪天命汤而汤不有以承
 其休则汤之罪殆与桀等惟圣人于此深见天命之
 去就天人本一理圣人把作一事看后世往往分天
 人作两件事皆其诚意有未尽处设使天命在桀犹
 有眷之之意则汤当退而就臣子之位汤之本心也
 惟其不然所以不得已而为称乱之举虽然天道圣
卷十 第 2b 页 WYG0059-0128b.png
 人何从而卜之曰以人事卜之汤之所以卜天意者
 以贤者之心斯民之心天心即贤者之心即斯民之
 心也自伊尹丑夏归亳攸徂之民室家相庆观之则
 天意可见矣不然妄为托天以神其事则莽卓曹操
 司马懿之流亦皆借天以为辞矣何足以为汤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可见君臣无异谋聿求元圣与之戮
 力说者谓孔子序书先言伊尹以伐桀之谋出于伊
卷十 第 3a 页 WYG0059-0128c.png
 尹而不出于汤果若是则伊尹教汤为称乱之事汤
 独无所任其责乎不必如此泥升自陑遂与桀战于
 鸣条之野桀都安邑鸣条在安邑之西先儒以为出
 其不意恐未必然升道从陑盖用兵行师自然取其
 地利故也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
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
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
卷十 第 3b 页 WYG0059-0128d.png
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
 汤称王则比桀于一夫汤已受命于天君臣之义已
 绝矣格尔众庶即亳邑之众也非我小子敢行举乱
 之事自尧舜揖逊禹传之子曾未闻有征伐之事至
 于汤之身而为之汤岂无不足之意有夏多罪为天
 命所殛予不可不顺天也今尔有众反以为怨曰我
 后指汤也不恤我亳众舍我稼穑之事而割伐正夏
 观此可见汤之德泽及民也深而教化之在民心也
卷十 第 4a 页 WYG0059-0129a.png
 素明何以知之桀之暴虐桀之民誓不与俱生至于
 汤之民则恬然如在衽席之上更不知桀之为虐成
 汤为应天顺人之举亳之民尚以夏为正以夏为正
 则汤之所行非正矣此汤民所见如此予闻于众人
 之言但夏桀之罪上通于天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苟
 拘于一时之名分而为姑息则违天矣今汝其曰夏
 罪其如台汝众反以为夏王之罪其如我何虽夏桀
 之虐不及亳众独不念桀之民受其害乎
卷十 第 4b 页 WYG0059-0129b.png
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
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
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前既言亳众之不欲往此乃言夏桀之罪如此我不
 可不往夏王与其臣同恶相率而遏绝众人之力谓
 役民以为台榭宫室也又相率而割剥夏邑之赋税
 谓横敛以伤民财也既竭民力又竭民财于是有众
卷十 第 5a 页 WYG0059-0129c.png
 相率而怠弗协其上怠惰而无意以与上和合也且
 曰时日曷丧日君也是君何不丧亡予及汝皆亡有
 生不如无生夏之恶德如此今朕必往无疑尔庶几
 辅我一人以致天之罚功成事毕当有以赉赐汝尔
 无有不信我言者我不食其言谓非空言无实也尔
 不从誓言则有孥戮之刑罔有攸赦观此足以知风
 俗之变愈薄启之誓师也曰赏于祖戮于社诱之以
 赏威之以刑则既薄于唐虞时矣至汤不徒曰赉之
卷十 第 5b 页 WYG0059-0129d.png
 戮之而已且曰尔无不信朕不食言恐恐然惧夫人
 之不已信则又薄于夏时矣于此大道既𨼆天下为
 家小康之事也欤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夏师败绩
汤遂从之遂伐三朡俘厥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
孔安国云汤承禅代之后逆取顺守犹有惭德故改正
 易服变置社稷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唐孔
 氏释其意按左传昭公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
卷十 第 6a 页 WYG0059-0130a.png
 为后土后土为社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
 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祭法云厉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
 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
 平九州故祀以为社是言变置之事也汤初时社稷
 俱欲改之周弃功居多于柱即令废柱祀弃而上世
 治水土之人其功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迁而止汉世
 儒者说社稷有二左传说社稷句龙者稷祭柱弃惟
卷十 第 6b 页 WYG0059-0130b.png
 祭人神而巳孝经说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句龙柱弃
 是配食者也据先儒所说第言配食之神按经文欲
 迁其社不可有以见成汤忠厚不忍之心不欲遽废
 夏之社屋之使不受天阳丧国之社如此若天子之
 大社必受风雨霜露以达天地之气作夏社疑至臣
 扈疑至臣扈二臣名三篇之书大率言迁社不可之
 意夏师既败绩汤遂从之从之者任其所往不迫之
 也遂伐三朡俘厥宝王者桀当败亡之馀犹不知悔
卷十 第 7a 页 WYG0059-0130c.png
 且伐三朡之国取其宝玉以行谊伯仲伯作典宝之
 书意其所言者必云国有常宝当以民为贵若孟子
 所谓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
 身与此同意也其书亡矣不可得而强通
 
 
 
 
卷十 第 7b 页 WYG0059-0130d.png
 
 
 
 
 
 
 
 尚书详解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