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牖先生文集跋
竹牖先生文集跋 第 x 页
竹牖先生文集跋
  
竹牖先生文集跋[崔兴璧]
竹牖先生文集跋 第 105H 页
尝记昔年。余拜大隐翁。翁为出所谓栗溪乱稿者一册示余曰。先祖竹牖公。以文章名世。平生著述。必不止此。而中经家祸。重以郁攸之灾。所弆书籍荡泆灰烬。残篇断简。仅存于今日者。惟此而已。后人之恨。当复如何。余起而复曰。九鼎一脔。足以知全味。丹穴一羽。足以知浑体。何必多乎哉。况先生所撰纂要。即海东一部春秋。使乱臣贼子有所惧。世教民彝有所扶。则其文已炳烺于天地间矣。虽然窃观夫世人所谓死后便有者。未必皆有所裨补。而犹且朝剞暮劂。不知止也。夫以先生之洪球大璧。堙没晦蚀于尘衍蠹箧。宁不为后学之不幸耶。翁既殁而翁之孙达卿。慨然有继述裒辑之意。往来荣礼间诸名胜故家旧宅。广搜博访。證以先世所藏。汇为先生文集若干卷。又求先生生卒出处始终颠末。编成年谱。而系以当时挽诔状铭投赠简牍于后。谓之附录草本才具。未及就绪。而达卿遽尔作泉下人。余常悲其赍志径逝。其后岁月。忽已数十年馀。每对吴氏诸人。未尝不为之慨惋。一日吴斯文厚相氏赍先生文集年谱净写一本来授余。且谂之曰此乃族君司重与荣之诸士友
竹牖先生文集跋 第 105L 页
所修正。而求序于李正言级甫者。愿吾子之更有以详之也。余累辞而终不获。则谨受而卒业焉。盖荣本以达卿旧本。稍为之增损上下。而体裁规抚则尤加密焉。第恨其间犹颇有偶失照管而疏漏。未及釐正而讹舛者。辄不自揆。遂与吴丈参取达卿旧本。旁采诸家信笔。或有添补处。或有剋减处。视诸荣本则大同而小异焉。岂敢求多。盖欲无憾于先生而已。九原可作。达卿庶几少有慰焉。余既于大隐翁。与闻其始。而今又得相斯役。似不为偶然。且伟夫吴丈为先之诚。老而愈勤。遂书此以志之。后学月城崔兴璧谨书。
竹牖先生文集跋[韩光善]
竹牖先生文集跋 第 106H 页
吴竹牖先生著东史纂要。吾先祖久庵叙其后。其书固已行于世。至今炳人耳目。盖可以知公之为公也。公少游退陶之门。其所以成就。蔚为高弟。江右之倡义。水曹之控疏。皆从这实学中做去。至若诗与文。特公之馀事耳。然诗而邃清也。文而简古也。此亦非窥其一斑也欤。公之孙庆鼎氏。以其巾衍所藏。
竹牖先生文集跋 第 106L 页
汇而成帙。啚所以不朽。一日访余曰。吾先集且成矣。君以久庵之孙。可无一言于此。余敬以复之曰。余虽不文。留名编末。不害为为讲世好云尔。崇祯纪元四甲申月日。后学清州韩光善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