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x 页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诗
  
书中。寄谢琴子开采送菊丛。
老病年来百事慵。看花只得兴先浓。殷勤采送仙园种。霜下开时一笑同。
鉴源亭呼韵。醉赠琴子开。
有客远方来。好怀今日开。坐谈杂今古。更进酒一杯。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书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4H 页
与郑子明,李嘉仲(亨男)书。
即惟诸胜何如。昨见屏山士子通文。以为庐江书院不可因旧。当改卜码螺等事也。诸君所论。岂无所见而云尔也。是诚然矣。然义理无穷。人各有心。不可不各陈所见。以求至当之归。以鄙妄见。当初建立之时。吾乡诸老先生。岂偶然计而置之于此也。今遭大变。不可不更新。而左右前后。无可见之地则已矣。堂后主峰之下。地位清高。诚非极陋之地。而肉眼所见。则面势回抱。殊觉有胜于前也。且与旧基推移。不过数步之间尔。若因此重建。不失旧制。则江山不改前日之面目。士子仍保藏修之旧所。非但此也。妥奉既久。格萃如在。岂非情理之所安也。前会之日。佥以有地为幸。而别无他议。方以经始规画为急矣。不料迁毁合屏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4L 页
之论。遽出于千万意虑之所不及也。谨考通文之意。以为因旧。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改卜则无一害而有百利。且以为后必有悔。计较利害之说。仁人羞称。而图事永久。利亦不可不谋也。若以已然论之。则此地固有害矣。若以未然言之。则天地间事变无穷。不知何处能为无悔之地也。然此则不足深辨。但以建院之地。必取幽邃寂寞之滨。则舍此他无可者矣。第念目有所昧。则不见泰山。吾辈之欲以因旧为便者。无乃智虑之浅薄。识见之未透欤。何敢自是己见而不肯听人说话为哉。凡大事小事。自有两端。必待在上之人执两取中。然后方为至善而无悔吝矣。且夫人心顺之则安。逆之则拂。作事谋始。弊必虑后。人已通融。从长计议。使两间无相阻。然后人心得安。而事功可成矣。呜呼。尊贤建宇。此何等大事。而譬如着棋者。将下手而复止。终无所成也。水圮之后。吾乡之人。有不审形止者多矣。耳闻不如目见。何可踰度而臆决也。必须一番齐会。更为看审。咸以为恶地不吉决当迁也。则人心亦天理所在。当顺之而已。昔贤已亡。今日欲考所疑而不可得。则亦可痛也已。仰惟西厓大监。斯文师表。虽小事。乡生等当一一禀定。况此大事乎。当其事势便否。义理曲折。奉禀以决。则横议自止。而堂下无用之辨。何可使闻于他人也。大槩一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5H 页
面之人。同辞发文。则人情可见。宜无一辞。然心有所怀。则亦不得不论也。必须尽言极论。以止一定之地。然后彼此方无悔矣。鄙妄所见如此。故略陈瞽说。何敢望人见之必同于己也。伏惟佥君子。谅察可否之如何。
丧礼问目(上柏潭先生)
 问。嫡孽为服异同如何。
答曰。考礼无分别等杀之文。礼缘人情。正当如此。今亦依而行之。其弊者。世俗之见也。
 问。今世期为一月。大功二十日。以至缌麻七日。以何礼考定也。必以此日除服。则用何礼也。
答曰。此乃汉时凡官赐暇之规。后世遂以为制。识者惜之。待元服日期之满。焚香设位。除之似当。
 问。士大夫家庙朔望祭如何。
答曰。是宜依礼为之。丧中则朱子已有指定垂训之言。可考也。
 问。嫡子死。长孙在丧。则其家庙祭。何以为之。众子可主祭耶。
答曰。在礼无众子主祭之文。长子常为主。而备物助祭。乃其礼也。长子在他国。或有故则为坛而祭。不可入庙。其义甚明。愚意不得已众子当祭。则设位而行。似有古意也。议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5L 页
礼之事。非身由目熟。详练古义者。决难及此。今而有问。正所谓借听于聋也。然而各有所怀。不可不相质。高明以为如何。
 问。家礼五服图。众子只义服缌麻。则嫡子如何。如不服则其义何也。妾子为嫡母,嫡子三年。则嫡母,嫡子。为妾子当何服也。
答曰。为庶母服缌。有恩则或期。嫡子之不服。于此无文字可考。意必有所压而然也。若庶子之于嫡母,嫡子。则其报服。想不以嫡庶有间也。
 问。期,功,缌一月,二十日,七日过。则饮食复常。只不与宴乐。至元服日期之满。更服其服。除之可乎。
答曰。期功缌之丧。各以月数。及葬卒哭。而有饮酒食肉之文。至其日期之满。则服其服而除之。何疑。
 问。长孙在丧。则三年内其家庙及墓祭。何以为之。似不可以凶服行吉祭。如不得已祭。则当着何服。
答曰。缁衰之说。朱子言之。今俗守礼之人。未知何㨾为之也。朱子亦云量其服丧之如何。则孝子虽废祭。何妨。
 问。放榜若当父母忌日。则如何。终身之丧。情义不可着吉戴花也。或曰应榜。君臣交际大礼。不可废也。宜循例为之。出 阙门。去吉即素。还家云何如。又期丧之不可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6H 页
应榜。则前既得闻命矣。若遭功,缌之丧则如何。值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忌日。则何以为之。
答曰。父母讳日。古人处之如丧。哀痛悲慕。不废哭泣之节。故曰有终身之丧。其于喜庆从吉之事。一切不可为也。至于身为人臣。而君有所赐。君有所命。君有召不意临门。则其可诿以亲讳之日而不拜命乎。然则或趍召。或拜恩。皆可以礼为之。 宣胪拜赐。其缓亟紧徐。与右三者虽异。而若吾所以行之者。一不如古人。犹曰丧是终身。而不拜 君命。则恐其取笑者。不止于蜀日越雪也。或者之说。有节次耳。期丧之事。前日奉禀。只据一边。追思之。极为未安。时世一下。礼制不古。五服之丧。量其轻重。而为给暇久近之日数。有官者从公莅事。一如平时。虽曰衰世之事。尚为时王之制。至于今之令甲。有除服制式暇之文。远期远丧。尤不可云也。若诸父昆弟之丧。既成服之后。则亦未易言也。出入自如。对客谈笑。平居举止。了不如有丧者。而欲冒暇限越令甲。则心与事违。行与言悖。其意象果如何欤。其间笃礼之君子。沿情达义。一遵先圣贤之礼者。自有所处矣。僭率病妄惶恐。
 问。师服如何。
答曰。凡人之为师行丧。视其恩之轻重大小而为之。不可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6L 页
以一槩论也。在礼心丧三年。亦曰若丧父而无服。今或有制服之人云。是则未知何据也。子贡为先师。反筑室于场。又为之三年。未知服何服也。然而非圣人之制也。妄意私居则服素白带。公出则只服如常似当。若其年月则只酌意如何耳。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祭文
  
祭药圃郑先生(琢)
维万历三十三年岁次乙巳十二月辛丑朔。十七日丁巳。奉正大夫。前 世子侍讲院辅德。兼春秋馆编修官权春兰。谨以只鸡单杯。敬致奠于领中枢府事,西原府院君药圃郑先生灵筵之下。昔者之拜。视犹子也。一何勤也。今玆之来。号之以爷。邈未闻也。呜呼。人事之变。遽至此乎。天无言也。云亡之痛。邦国之瘁。有血气所共同也。无所依归。吾党之不淑。人百其身。曷有穷已。五福之向。三达之尊。馀事何论。好善之优。有容之量。天下复谁云也。呜呼。凄风忽起。白日西匿。敬致寒觞。清泪一掬。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杂著
  
偶录
尝见学海中有一言。若曰劝学文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又云。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自斯言一入于胸中。未得志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7H 页
之时。已萌贪饕。既得志之后。恣其掊克。惟以金多为荣。不以行秽为耻。玷累白简。恬然自如。虽有清议。置之不恤。无怪乎玩视典宪。害民蠹国也。此段议论。深中后世学者心术之害。且读书城南诗中。只叙富贵誇耀之事。以劝诱之。盖以童稚不可以语上。姑就眼前歆艳易知之事以导之耶。韩公身任传道之责。而训子如此。是亦不可不辨以正后学蹊径之差也。(郑梅窗士信曰。鉴源子此说。诚有关于学者正谊明道云云。)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附○师友投赠
  
答权进士彦晦[柏潭先生]
 病眼方挥血泪时。故园回首路遥歧。世纷不耐深缠缚。人事那堪忽改移。风里云鸿飘只影。春前荆树落残枝。赖君千里吟相赠。惹却愁魂日夜驰。
追次
 句里佳期指点频。相逢何日接光尘。野堂风月空添梦。客路山河几怆神。关透鬼人功最近。途分生死见尤亲。自惭病学浑无补。皓首悠悠逐搢绅。
寄权彦晦时往宁海。将历游诸胜。
 一别音容隔海头。匹驴何处作仙游。红霞岛屿晨光袅。白玉楼台雪影浮。诗眼脱尘超汗漫。醉歌和月落沧洲。归来拟觑奚囊富。满袖骊珠夺两眸。(右叙别)
 鳌顶高台纵目遐。望穷东海更东涯。鹏翎碍日云垂浪。鲸鬣掀风岳耸波。孙绰豪吟增爽朗。木华文藻极包罗。乘酣好踏鸣沙路。霁月澄明趁马斜。(右观鱼台)
 惨目铜驼御路荒。东都遗迹正堪伤。一千岁月传家远。五十君王历世长。废郭烟霞留怨鹤。故宫禾黍驻斜阳。知君大手凌斑左。不数崔翁拙笔扬。(右庆州)
庚辰除夜。金佐郎希玉,权内翰彦晦相会 阙内唱酬韵。
 赴壑长蛇政可惊。镜中霜鬓白千茎。江南忽报春消息。千里田园几个情。
题寄权彦晦鉴源亭
 手斲松崖敞野堂。带楹规作小池塘。虚涵脱匣圆轮满。活引萦云玉派长。日月精华浑不染。乾坤本体浩无疆。观书警句垂明训。熏沐如承謦欬傍。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8H 页
次权彦晦山亭韵[权松岩(好文)]
 林丘窈窕可人居。绿水青山计不疏。客到叫风和靖鹤。身闲钓月吕望鱼。苍岩作砺磨龙剑。黄卷为栖任蠹书。一点凡尘侵不得。洒然生白室清虚。
 一曲佳丘可隐居。寒栖松月俗缘疏。洞天晚放西湖鹤。池水要看北海鱼。兰坞饮香千日酒。桂窗详味十年书。乍凭危栏风生腋。宛蹑真人步太虚。
 山斋颇似我松岩。洒落风怀早出凡。桃李原头红未绽。烟霞洞口翠重缄。藏修黄卷犹千轴。妙会丹经亦一函。仙境定应尘事断。莫将尘事污青杉。
赠权晦谷[郑清风(允穆)]
 举世皆归浊。惟君独守清。能全晚年节。自保岁寒贞。松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8L 页
竹为知己。梅荷作弟兄。羲皇即此地。霁月枕边明。
题鉴源亭壁[朴(春亨)]
 潇洒林亭枕涧阿。馀春光景老烟霞。花妆谷口红迷岸。柳拂堤头绿染沙。槛影倒池鱼入席。窗阴笼树鸟投纱。若非锦里先生宅。定是西湖处士家。
过权执义新亭吟[郑锄归子(允谐)]
 溪山何处可安身。风雨乾坤揔是尘。最爱佳丘村一面。数椽精舍合幽人。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附○书
  
答权彦晦书[柏潭先生]
 
何不上来。此举虽似得好。若以亲老则势有不可已者。无乃左右或思之不审否。郑伯仁义丧闻之。岂胜惊悼。至于服丧之事。则常时不经意思。罔知所以为对也。惟其当初所以定之者。必有其由。具在文记。岂以叔侄之称。或以母子之义欤。抑伯仁平时。称谓庭闱几席之间者。果何欤。是必有所辨矣。如以叔侄。则不杖期之服。亦当他日祔祠。自当以所生父母。配于先祖。列为昭穆。而所谓伯叔父母。则只当以其班祔之矣。第未知作养之意。主于何义也。率尔不得分析。惶惧惶惧。
 星学昨政。已 批下矣。大槩学职。虽曰冷官。日与士子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9H 页
同游处。有教育英才之乐。以是先贤未尝不别致意焉。如胡先生苏湖之法。盖其一也。敬守庙庭。奖进学徒。导以礼让。勖以古人之学。使一境儒化倡行。以稗 圣朝文明之治。岂浅浅事业而已也。吴德溪子强。尝为此学。与黄锦溪。恊心开诲。其馀教之流。至今犹存。不可不知也。凤龄入城有日。而节次有碍。时未一伸情痛于 殡殿。亦以气力之败。不得从公。伏谛 主上执丧守礼。大臣与台阁。累有论启。而略不 听回。满朝方共忧悯耳。承信因知直况诸胜。慰喜。更想日侍 御筵。叨 恩不一。唯敬直二字。自是最初着手地头。鄙之侥冒。虽似较闲。污陋滥忝。无以为怀耳。
与权彦晦书[西厓先生]
 下询祥服事。鄙见于此。亦疑而未定。以一家曾行者言之。笠用白色。衣用白色团领。带用木绵绦儿。独网巾黑白。忘未记忆。近日侄子等所着。乃黑色。未知于礼如何也。以古礼言之。则閒传云。素缟麻衣。杂记祥而缟。又曰。朝服注云。缁衣素裳缟冠。以此观之。则衣用缁色。裳用素。冠用缟。其制则虽不言。而似当因丧服之制。特变其色耳。今祥以前冠衰裳。皆用古制。祥后禫前。独不用古。似无意思。但世俗遵行已久。复古则骇俗而不可行。白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69L 页
笠虽非礼。亦 国家所定。不可轻变。故妄意当如此。然未知果无差误否也。
 示喻祥冠用白。不记某年。有申宰相点于 经席建言。下礼曹。遂为遵行之制。当时识礼如奇明彦诸公。皆以申说为未合礼。然而未闻改定。非苏斋创始为之也。以理言之。用白用黑。同为非礼。古人祥祭。卜日为之。家礼用忌日。既忌日则在平时。犹当黪巾素服。况于丧未终而用黑可乎。以此言之。宁用 国家所定。庶不悖于从时之宜也。如何如何。
  别纸
 
虽曰置练服。而其下但云以练服为冠。似不过以练服之布为冠而已。大抵练制。先儒所论。亦多异同。今既不得尽从古礼。则一以朱子所定为准。庶免汰哉之讥。有何不可。但孤哀则在前丧。与家兄所行既如此。今不欲独变。亦欲因前日所行而为之。未知果合于礼也。檀弓所谓不可变者。意指仍旧用生而云然也。金翰林练布为衰。虽未知何据。意从琼山丘氏说耳。若杨氏练服图所论。则虽引横渠之说。而以为与先儒异。未专以其说为可行也。且四寸衰犹在。不欲哀心之遽忘者。亦横渠说而引之。以备参考而已。似亦非定论也。如何如何。孤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0H 页
哀迩来。精神益昏。家中又无检看书册。极以为闷。伏望凡百。因便指喻。使免冥行。如何。
 下询诸条。仓卒不能毕具。谨以臆见奉复。而其思索未到者阙之。惶恐惶恐。
  别纸
  祥服
 缟素之为生为熟未可知。练冠既用灰治者。祥独用生。尤不可臆说。仪礼啚缟冠玄武。子姓之冠。注云。玄吉而缟凶。以此观之。亦可知冠用缟。而以素缘之耳。祭时所服。则杂记已云。主人着朝服缁衣素裳。其冠则缟冠。又曰。既祥。虽不当缟者。必缟然后反服。注反服者。大祥后素缟麻衣服。古制虽不可详。大抵祥时。冠则用缟。衣则用缁衣朝服素裳。既祥后。冠则仍缟。变朝服缁衣素裳。而着麻衣也。
  禫服
 见于仪礼图。禫祭所服玄衣黄裳。既祭所服。禫服朝服綅冠。注。綅黑经白纬。踰月吉祭。所服玄冠朝服。既祭所服玄端而居。其见于礼文者虽如此。而今皆不可得而详也。礼以时为大。且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古礼今难尽从。鄙意只当依近日时俗所行者。要为不悖于礼。如何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0L 页
如何。网巾用黑色。固所未安。但练时中衣承衰。而已用黄里縓缘为饰。以此推之。网巾在冠内。虽黑。与此相类否。望须栽定何如。服则既有温公说。载之家礼。用玉色衣似近之。冠当用玄。非玄则更无可用也。如何如何。
 伏想祥祭日迫。孝思罔极。因念吾辈。俱以衰年。逢天大祸。常恐不能胜丧。以犯圣人之戒。仅得支延。以终大事。岂非一幸。伏乞更加节抑。以慰恋慕之怀。前日哀书之至。适值午热甚。心眼俱昏。率尔奉答。其后每朝气稍清。出而读之。乃知前日所报者。疏谬之甚。只此事可知孤哀神精荒乱。无复人㨾耳。惭惧无已。近再见杂记。有司麻衣注云。白布深衣。可为一据。盖祭则用朝服。既毕则白布深衣以居。只缟之为黑经白纬。终不可知。古书凡言缟者。皆白色。如汉人缟素三军。何有于黑经白纬。杂记又云。葬时史练冠注云。缟冠。此亦似指白色而言。仪礼图禫后綅冠注。綅黑经白纬。禫后冠色如此。则禫前必弥凶。以此观之。往日申君建白立法者。亦或有考而言也。此间无书册可考。且无同志往复。前头哀所自处。尚无端的可依。玆欲益闻尊家所定。以祛疑惑。敢此再烦。
与权彦晦书[柳成龙]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1H 页
近日东西之说。以处置言之。则彼此俱不免有失。而今则律之以误国之奸。使士类。皆陷于党籍之中。人心危惧。自古岂有如此。而能致和平者乎。若有调剂之心。则惟当先去胜负利害之念。积厚诚意。开布公道。举措之间。无一分有我之私。然后自然人情感动。而协和可望矣。不然而阳合阴沮。凡有异同于己者。辄以巧计去之。至于时望所属士友之在草野者。一切弃置。此未知果出于公否也。谏院之 启。意在发明。而使人愦愦可叹。亦望先生明几审物。正色立朝。毋激毋随。以济崩溃之势。如鄙人者。罪戾孤踪。岂有再入脩门之理乎。今行亦一谢之馀。只有檀公第一策耳。(先生。指具柏潭。晦谷师事柏潭。故此书称先生。)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附○溪门诸子录]
  
溪门诸子录
 权春兰。字彦晦。号晦谷。居安东。生于嘉靖己亥。天性纯静。容貌白晢。如冰壶浻澈。三十五。登第。历扬清显。初师柏潭。后游先生之门。潜心坟典。尤喜易学。事亲尽孝。亲没无意仕宦。莳花种木。乐而忘食。 宣庙谓近臣曰。权某不乐仕。岂以予为不足与有为。座隅书揭中字。朝夕顾諟。年七十九而卒。所著进学图,孔门言仁录。藏于家。官至司谏。(海东名臣录。公幼时读孝经曰。读此而如不读者。非人也。时取周易。效卦画。父曰。此大人学。非汝可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1L 页
解。公跪曰。儿窃慕大人志云云。)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附○行状
  
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执义。兼 世子侍讲院辅德。春秋馆编修官。晦谷权先生行状。[柳台佐]
 公讳春兰。字彦晦。权氏。安东人。高丽三韩壁上功臣。三重大匡讳幸之二十四世孙。高祖讳九叙。修义校尉副司直。曾祖讳自关。秉节校尉副司直。祖讳模。 赠通训大夫,通礼院左通礼。行宣教郎军器寺主簿。考讳训锡忠。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妣 赠淑夫人咸昌金氏。观察使尔音之后。以 嘉靖己亥七月二十二日庚午。生公于安东府之东佳邱里第。生有异质。夙解文字。髫龁时。已有老成体段。游嬉群儿。有亵傲不敬者。责而绝之。七岁。遭外祖考丧。哭泣行素。承旨公虑其病。劝令食肉。公曰。亲丧不肉。礼也。父母之父母。与父母奚间。固辞不食。公慨然于门户之衰替。请学于承旨公。承旨公嘉其意。编小册子。写若干联句。授之。公手不暂释。口必成诵。仍问天地间何物贵。承旨公曰。惟学耳。曰。何以贵。曰。为子孝。为臣忠。可以为观察。可以为太守。父母欲之。乡人荣之。曰。观察太守。无足贵。欲为孝为忠。舍学何成。承旨公心异之。授孝经。公俯读仰思。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2H 页
一字一句。必反覆问难。寻绎义理。自谓曰。读此而如未读时。这㨾人非人。时取周易。或戏成卦画。或潜心默玩。承旨公曰。此非孩儿所解。公曰。儿虽儿也。志则大矣。年十四。受业于柏潭具先生之门。柏潭阳若距之。以试诚否。公每日昧爽造门。祈寒暑雨不变。柏潭深嘉之曰。今者复见门外立雪。教诲不怠。期以远器。具赞禄,安霁。皆公之所与同学人也。芝山金公。尝语柏潭曰。门人中才学孰优。柏潭曰。诵具制安精权。芝山曰。他日以斯文为任者。必精权也。公志学以后。益自刻励。不独口耳之记诵。而必求力践圣贤遗训。辛酉。中司马。僶勉于悦亲之事。就所居洞口。泉石之胜。搆精舍数楹。引水为池。取晦翁诗中方塘一鉴。源头活水之语。扁其颜曰鉴源。柏潭嘉其幽赏。赠之以诗曰。手斲松崖敞野堂。带楹规作小池塘。虚涵脱匣圆轮满。活引萦云玉派长。日月精华浑不染。乾坤本体浩无疆。观书警句垂明训。薰沐如承謦欬傍。公静处一室。藏修游息。脱略世累。若将终身。又尝请益于退陶老先生。先生曰。吾闻公之文行久矣。亟加推诩。 万历癸酉。擢式年文科。考官得公所对策。叹尚其渊源有自。非寻常应举之文。乙亥。隶成均馆学谕。升学录。庚辰。拜艺文馆捡阅。兼春秋馆记事官。由国子为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2L 页
翰林。盖隽望也。例升待教。迁奉教。病未谢。 除司宪府监察。出为大同察访。黎涡百媚。一切不近。布帛例俸。毫末不取。呈辞归觐。道上行具。亦尽送还。乙酉。 除司谏院正言。移拜司宪府持平。又拜成均馆直讲。皆以病辞。丙戌。 除礼曹正郎。柏潭在京抵书曰。故山烟霞。随意閒游。虽曰得计。家贫亲老。仕亦一义。公不得已赴谢。上疏乞养。 除永川郡守。荣奉板舆。小心清谨其政。以正民心。善风俗。为先务。月朔具酒食。依泽州故事。召乡人高年。亲自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书平易近民四字于座右。置心经,近思录于几案上。公退之暇。警省而披阅焉。岁饥赈济。惠及流民。前政逋负。节缩补填。邑有淫祠。弊痼莫禁。下令来告。鬼怪遂绝。柏潭有疾。公即驰往省诊。柏潭卧不能起。覆以白单衣。拖带其上。视公执手曰。平日挟书册。相与作虚说话。亦非偶然。及卒。殡殓诸具。躬亲敦捡。无不周悉。礼葬时。又来操文以祭。情义恳恻。丁亥。遭承旨公忧。哀毁几灭性。葬而庐墓。晨昏上冢。如定省仪。时省母夫人。不入私室。于书只读礼记一书。己丑。服阕。庚寅。 除成均直讲。又 除司谏献纳。皆不就。 除义城县令。为亲强赴。辛卯呈病递。归到云山驿。照捡一行卜驮中。见紫草一封。诘问之。即母夫人寿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3H 页
辰染衣之馀。公以为官物。送还之。乙未。拜司宪府掌令。 世子侍讲院弼善。皆病辞。 除司谏,掌令,执义,辅德。暂就辞归。 宣庙语筵臣曰。权春兰。未尝肯一日在朝。以予不足与有为而然耶。筵臣以偏母在堂。年至喜惧。远游为悯。仰对。 上深加奖叹曰。其孝可嘉。 除通礼院相礼。复 除辅德。固辞。 不允。公每于 书筵。必以成就德性为务。不止涉猎书史。讲或一日有间。必 达以不接儒臣。非朝夕承弼之意。 东宫有教曰。权某为辅德。身虽疲困。学业则日就。旋又病递。寻乡。戊戌。 除执义,直讲,司谏,司艺,司成。皆不赴。朝议以青松閒僻。便于养亲。有 除命。公赴任数朔。母夫人病笃。公昼夜不解带。日必焚香祝天。刲左股。取血和药以进。遂苏月馀。竟不起。公水浆不入口者四日。奉榇以归。祔葬承旨公墓。庐居省墓。一如前丧。母夫人病时。厌闻葱臭。公自是不食葱。癸卯外除。恒处鉴源。益坚不乐仕宦之志。纂述进学图,孔门言仁录若干编。人有来学者。必教诲之不倦。知其有才器者。心喜之。必欲成就之。甲辰。与四厓,愚伏。会西美洞。讲讨前日疑难。西厓先生曰。老友閒居静养。洞观践履之实。可以想见。乙巳七月。大水。庐江书院漂没。将谋改建。畏水患。欲移建于他。公曰。退溪遗躅在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3L 页
是。不可移也。仍重建于庐江。 除弘文馆修撰。有 旨召。复 除辅德趣行。皆以病辞。戊申。 除荣川郡守。不赴。庚戌。 除校理。又以病辞。读书讲道之馀。以养花种树。修筑台池。为事。洞人以不知农务为之语。公曰。此吾农事。种莲实可食。养菊英可餐。植木则霜红可赏。幽独燕閒之中。斩然有成法。清风子郑公。每见公。必收敛捡束。为诗美之曰。举世皆归浊。惟君独守清。能全晚年节。自保岁寒贞。松竹为知己。梅荷作弟兄。羲皇即此地。霁月枕边明。公嗣子大谏公。 除庆州府尹。行焚黄祭于家庙。公曰。汝则立扬以显父母。吾莫之及。泫然泣下。其慕父母之孝。至老愈笃如此。柏潭先生以诗示公曰。心到静时须见实。学无文处即知真。富贵不关身外事。才华空逐梦中尘。公书揭座右。自少至老。警省如一。不以外累经心。乙卯。与苍石李公。同游龙山书院。雠校柏潭先生文集。仍讲学数月而罢。丁未。寒冈郑公。为安东府使。下车未数日。首访公于鉴源亭。公曰。安东号是文献之地。而自柏潭鹤峰西厓下世之后。士失所依。莫知其方。幸明府来莅。德业得有所考问。趋向之定。自今日始矣。寒冈曰。邹鲁之乡。何患无取斯之人乎。酒三行。公问曰。明府下车翼日。坐客舍。见女妓花。辄令芟去云。有诸。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4H 页
寒冈曰。吾恶其花之名似除去也。公曰。苟吾心有主。虽南威西子。尚不能移。何畏乎假其名者乎。寒冈深服其言。壬子。龙山书院成。奉安柏潭先生。丁巳七月。有疾。子弟侍药之外。妇人女子。不得近。痛禁巫觋祈祷之事。气虽惫。精神不耗。衣冠端坐。对越书籍。命子侄奉纸墨。亲书乘化归尽。不复有恨之语。八月十六日。考终于鉴源精舍。享年七十九。是年十月六日。葬于师尼山下承旨公墓侧丑坐之原。从遗命也。配淑人锦城朴氏。江陵府使承侃之女。无子。以弟判书公讳春桂子泰一。为嗣。即大谏公。号藏谷。大谏嗣子世后。四女。适安景淹,吴益熀,金耀亨,韩必久。侧室一男。世从。世后四男。斗瞻,斗齐,斗山,斗七。五女。适李元裕,具硕昌,金俊,金国柱,李宜植。景淹一男。櫶。益熀二男。德基,庆基。耀亨一男。硕昌。必久一男。汝玉。参判。世从一男。斗龄。斗瞻一男。翯。斗齐一男。翱。一女适金起渐。斗山二男。珝,翔。斗七二男。翎,𦏼。元裕一男。乔命。硕昌一男。兴胄。俊一男。台瑞。国柱一男。后聃。宜植一男。光弼。櫶一男。重铉。参奉。二女适李元禄。参判。朴成厦。汝玉一男。基守。以下内外孙。不尽录。公姿禀超异。颖悟出类。髫龁而著老成之名。始学而有忠孝之志。经传旨义之深奥隐微。孜孜乎反覆问难。潜心默玩。蚤岁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4L 页
立雪于柏潭之门。继又就正于陶山。亟蒙推许。其所以擩染薰陶。资之深而实有所得也。柏老精权之诩。芝翁斯文之奖。已可见推重之令望。而半亩方塘。有亭翼然。柏老赠诗中。浑不染浩无疆之咏。夫岂偶然乎哉。至若心到静时须见实。富贵不关身外事之句。最是公一生奉守而勿失者。故释褐以后。逌翰苑而至于台省玉署。 华诰联翩。 恩谕郑重。而谨难进之礼。厉易退之节。或抗章而力辞。或奉身而亟去。一邮四邑之强赴。亦所以深有感于孝不及养之经训。为亲暂屈。而小心清谨。平易近民。又其居官始终之绳尺也。其事亲也。生养死葬。庐居省扫。月朔拜庙。诚孝备至。其为学也。自四子六经。以至于诸子百家。无不该贯瀜会。而晚年工夫。专用力于大易一部。拈出一中字。揭之壁上曰。古之圣贤。必以此为天下之大本。亦可以验喜怒哀乐未发前气像。语默动静之间。盖无一日而非学。亦无一事而非学。横渠氏所谓画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者。公其庶几焉。常爱慕鹤峰先生。愈久而愈笃。抚教其诸孙。如己出。使之成就。清阴金公撰述公幽宫之志曰。襟怀清旷。酷爱山水。剔岩洞开陂塘。宴处其间。乐而忘食。视世上纷华名利。若浮云然。接于物也。虚心巽志。不设防畛。善善
晦谷先生文集拾遗 第 575H 页
长而恶恶短。至辨义理。择是非。一刀两段。闻先生之风者。无不起敬而易虑。道使州长。修刺诣庐。干旄陋巷。一成宾主礼而已。无城府迹。引诱后生。勉进为学。始学于柏潭。前辈多见期重。至其晚岁。验之日用。纯如也。此其实录也。惜乎。进学图一帙。虽成卷轴。言仁录。未克成编。其他著述。亦皆散佚而不富。龙山祠师门配食之缛礼。岂足以慰百世士林羹墙之慕哉。院儒金斯文星鲁甫。赍奉公家状一通。来请记行之文。公之七代孙晔。申之以谬嘱。辞旨郑重。顾惟陋劣。何敢与闻于属辞比事。以犯汰哉之讥乎。第伏读遗集祭先祖文忠公文。至有溯馀波寻本源之语。当日道义之契。实不胜感叹敬慕之怀。忘其僭猥。檃括来状。而叙次如右。以备当世秉笔君子之采择焉。
   嘉善大夫。原任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丰山柳台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