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善养亭文集年谱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x 页
善养亭文集年谱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5H 页
善养亭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十五年(本朝 中宗大王三十一年。)丙申三月十六日子时。公生于灵光外间五龙洞之第。
 
始。金夫人梦有青衣道士乘白驹。持紫芝花一茎来。授夫人曰。守而勿坠。夫人欣然而觉。则衾席之间。若有香气。自其月有娠。过十一朔而生公。公始生。心头有红点。因名梦芝。气质清粹。容貔(一作貌)端洁。见者器之。
十六年丁酉。(公二岁。)○十七年戊戌。(公三岁。)○十八年己亥。(公四岁。)
 
(颖悟异凡。县令公甚爱重之。一日公问曰。何以谓父母。何以谓兄弟。县令公曰。生我者父。育我者母。先我生者兄。后我生者弟。公自是。能知孝友之道。)
十九年庚子。(公五岁。)○二十年辛丑。(公六岁。)○二十一年壬寅。(公七岁。)○二十(二落字)年癸卯。(公八岁。)
 
(游戏行止。已有成人仪度。稍见非违。虽长者。辄指言之。○材华日就。生员公命以松竹作骈句。公应声对曰。松有高士操。竹带君子风。若知劲清节。应是白雪中。闻者知有清逸之志。○妣梦白鹤入怀中。惊觉见之。乃公也。又改名梦鹤。)
二十三年甲辰。(公九岁。)○二十四年(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公十岁。)○二十五年(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公十一岁。)○二十六年丁未。(公十二岁。)○二十七年戊申。(公十三岁。)○二十八年己酉。(公十四岁。)○二十九年庚戌。(公十五岁。)○三十年辛亥。(公十六岁。)○三十一年壬子。(公十七岁。)○三十二年癸丑。(公十八岁。)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5L 页
(公勤诚课读。赋程诗道。日就月长。连魁科场。远近闻风。从游者甚众。)
三十三年甲寅。(公十九岁。)
 八月。中进士初解。(以长篇赋。参二等十人。)
三十四年乙卯。(公二十岁。)
 二月。娶夫人砺山宋氏。(万户瑗女。砺山君益孙玄孙。)中进士会试。见拔。(参三等十人榜。以封内违格。拔去。)自是养亲读书为事。而不屑举业。(公自此永废举子业。日以奉养父母为事。愉色惋容。一无违志。执甘旨。谨温凊。惟恐不及。父母所欲为之事。虽祈寒盛暑。身自当之。力行之馀。不掇读书。以古人为学次第读之。先自小大学语孟。遂及诗书易礼诸经。寻知纲领旨趣。研穷道义。每日鸡鸣。盥栉正衣冠。省于父母之侧。退入书室。端坐对卷。拱必交手。平心易气。俯读仰思。思之未得。虽竟日终夜。期于有得。勤修不怠。以学为乐。不以外物累其心。淫邪之声。不正之色。未尝挂于耳目也。)
三十五年丙辰。(公二十一岁。)○三十六年丁巳。(公二十二岁。)
 秋读书于三角山武陵寺。(七月。公往游三角山。择其清幽莲社。入处静读。沉潜义理之奥。探赜经传之旨。拱默端坐。凡如塑人。淡餐攻苦。与缁流共之。虽多年入定者。皆以为不及。凡对食如厕之外。绝无闲隙。惟三更后五更前。为脱衣就寝。其所用力于学。及此尤笃焉。又暇日出游。或遇奇绝处。辄徜徉行吟。萧然有出尘之趣。)
三十七年戊午。(公二十三岁。)○三十八年己未。(公二十四岁。)○三十九年庚申。(公二十五岁。)
 始从学于听松成先生之门。(公尝有慷慨之志。将欲博学力行之时。成先生守琛。以静庵赵先生门人。遁居坡山之牛溪。谢病不仕。杜门求道。士大夫咸高仰之。公素闻先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6H 页
生学有渊源。即往拜受学焉。先生甚爱重之。公自是一以圣贤之学。为己任。○其在师门也。正心受业。坚固勤笃。不违课式。昼讲。必切问。夜即退。潜心力索。惰慢之仪。懈弛之容。未尝少见于声色之间。以至记诵词章。亦不小挂于心。陶成振作之工。于斯为盛。)九月二十日。长子镜生。
四十年辛酉。(公二十六岁。)○四十一年壬戌。(公二十七岁。)○四十二年癸亥。(公二十八岁。)○四十三年甲子。(公二十九岁。)
 正月己亥。闻成先生讣音。(时成先生以老疾。卒于溪上。公承讣驰往。遂服心丧之制。不参宴席。不食酒肉。尝切梁坏之痛曰。东方道学。始自郑圃隐。传于冶隐,江湖,佔𠌫斋,寒暄堂。犹未大著。至于静庵。遂倡其道。学者靡然从之。今溪上函丈。得其渊源。以传牛溪。方今命世之材。适用之学。无过于牛溪。自是尤极诚服。连以长书禀质疑晦。遂有问答录一卷。今失传。)
四十四年乙丑。(公三十岁。)
 九月十六日。次子键生。
四十五年丙寅。(公三十一岁。)
 秋筑室龙山。(公每以学不大进为忧。尝有入山力求之志。而不忍暂离老亲。未果。至是适见龙山九曲。山水之明丽。遂卜第五曲之洞。作草庐三间。以为藏书讲读之所。又立正寝曰追远堂。构厅事曰见南轩。撤家以居。日以学问为事。夜以继昼。期于有得。绝无自画之念。摸写太极图。付诸坐隅。以玩索阴阳消长之理。礼说与性理之书。取其要紧者而抄录之。以示从学者。常曰。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遇知于明时。用力于当世。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倖而得之也。又于出处。可以分明。出无益于世。处无益于己。则亦无所用也。凡所工一依朱子学规。以涵养本源。为进德之基。穷探性理。为修业之本。益致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6L 页
孜孜焉。○读孟子一年而得解。遂作自得说。)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公三十二岁。)
 八月五日。室人宋氏丧出。(时夫人因觐行。卒于本家。遂返葬于先茔下。○权公鞞。辛公应时往从之。公曰。士之立志为难。攻苦勿以为劳也。)
二年。(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公三十三岁。)
 八月九日。遭生员公忧。(生员公自四月遘疾。公昼不解带。夜不交睫。尝药煎粥。不任左右。躬自执之。极诚治效。患候积月无减。公每夜半沐浴。焚香祝天。愿以身代。至诚所及。乡邻感动。医言鲤鱼。合于补元。公方赂求之。时忽一人来卖二尾。公喜厚给其价。则不受而去。故追至闾门。及于郊外。则不见行迹。终未报给。人皆异之。七月益复添剧。公遂割股肉。和药饮下。得延二十日。八月。奄忽呼复。公凭尸。哭不绝声。水浆专废者四日。当其襄奉。尤不忍暂离。常伏于柩下。哀痛如一日。既葬。庐于墓下。必对墓而坐。馈奠之馀。亦必循绕展省。不避雨雪。或有请见者。不与言笑。未尝以他事出庐外。歠粥。盐而不酱。毁瘠骨立。惟恐哭泣之未尽哀。其谨礼致敬如此。○时本道伯宋公赞。以生员公同年之谊。祭文致奠。又给役夫五百名。以助葬事。使本官。连月封送祭需。即举公孝行启闻。请给复户事适未成。)
三年己巳。(公三十四岁。)○四年庚午。(公三十五岁。)
 服阕。奉慈至诚。(是年秋。公以礼终丧。尤勤于养慈母之节。畜鱼莳药。以备不时之忧。凡慈夫人饮食居处。惟适其宜。朝夕视膳。先尝以进。行不远路。游不易方。一动一静。小不违命。常以悦亲为意。其至诚如此。)
五年辛未。(公三十六岁。)
 十月。遭仲父生员公丧。(时毒厉大炽。死亡相继。公仲父生员公瑗。卒于染疾。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7H 页
而护丧无人。公亲自殓袭。一不违节。长守殡侧。以慰其家危虑之状。而一身无恙。人比之庾衮之行。)
六年壬申。(公三十七岁)
 二月。再娶夫人兴阳柳氏。(学生奇孙女。英密公清臣后。)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公三十八岁。)○二年甲戌。(公三十九岁。)
 往见栗谷先生于京邸。(公素闻先生道学之高邃。而不得一叩。及是溪上归路。由于京中。则先生时以谏长。赴 召入京。公即往见之。先生大喜曰。子与我同庚。而又兼道友。则今此千里相逢。亦是罕有之事。然但职事所縻。犹未免草草。甚可叹也。余方已决归志。后须访我于石潭也。同馆七日。讲论经义。多及于前贤之所未发者矣。临别。赠以别章。以期更逢之意。此时有汉西问答录一卷。今失传。)是岁。女郑敏得妻生。
三年乙亥。(公四十岁。)○四年丙子。(公四十一岁。)○五年丁丑。(公四十二岁。)
 二月。被本道经学荐。(时公名行表著。道内章甫欲褒善而有议荐之举。)
六年戊寅。(公四十三岁。)
 十一月十一日。遭金夫人忧。(夫人有疾。自度未起。谓公曰。吾病今已矣。汝病且老矣。毁肤执丧。勿复如前也。命长孙镜。尽收刀刃而藏之。遂卒。公拚躄呼哭。气绝复苏。积雪寒冱。委顿庭下。如不欲生。既殡。伏身苫席之上。虽夜不脱绖带。倚庐门外。不蔽风雪。左右请涂之。公曰。罪人岂敢自安也。时方盛寒。凝冰满衣。不离殡侧。葬而庐墓。一日三上食。哭必尽哀。两眼几至失明。盖其前后执丧。人所莫及者多。)
七年己卯。(公四十四岁。)○八年庚辰。(公四十五岁。)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7L 页
服阕。谨奉祭祀。(公既免丧。常抱切切之哀。每值忌日。则前期一朔。不出郊外。沐浴斋戒。躬执馔具。虽涤拭之细。不委婢仆。鸡鸣。必肃敬将事。哀痛如在袒括之初。以尽如在之诚。朝夕拜谒家庙。出入亦告。尝曰。祠堂则已有宗子主祭。惟墓祭则众子轮行其节祀。而或世代寝远。则废祀者多。乃优置祭田于各处墓下。构屋其侧。别备床席。器皿凡百皆备。以至亲加规画。无不精固。为之立籍。以为经远之图。人曰若是过重。则后必废弭。公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后之替引。在子孙贤否耳。何可预料其后弭而先自草草也。具粢盛之时。令婢仆齐沐掩口。务令精洁焉。平生不营家产。每秋获登场。则必先置祭需。次及租赋。一无窘速之端。居处饮食。极甚淡疏。而至于赙丧恤穷。尝恐不及也。以是乡人。莫不倚重焉。)
九年辛巳。(公四十六岁。)○十年壬午。(公四十七岁。)○十一年癸未。(公四十八岁。)
 
劝起士友。辨诬栗谷先生。先生遭遇盛际。身任启闻。专以一朋党改贡案定祀礼。以纾民力为务。耸善抑恶。直行不顾。时辈忌惮日甚。谋所以惎之。先生才学德望。无可为疵矣。及是三司以专擅骄蹇劾之。朴谨元,宋应溉,许葑。挟前憾以御下蔽上论之。时牛溪先生被徵至京。上疏伸辨。 上命三公曰。排摈李珥者。谁也。阿附奸党者。谁也。领相朴淳。极陈先生之忠。许宋之恶。两司。复劾先生及牛溪,思庵。极甚丑诋。朝野愤激。行路咄嗟。公闻不胜愤郁之。时太学诸生。抗章守阙云。故公劝起一二士友。发议道内。会多士于金山寺。以徐台寿为疏首。录名二百四十馀人。奉疏入京。海西疏儒。亦已至。同为伏阍(一作閤)矣。政院启以儒生为悖乱。 上答曰。宋时六贼当朝。李纲去国。太学生陈东等上疏论之。千载之下。闻其风节。尚不觉投袂而兴起。今玆儒生。目见朝论乖宜。倡义抗章。其忠肝义胆。凛凛有不可犯者。诚可谓不负所学。而横流之砥柱也云云。 六月二十七日三子釴生。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8H 页
十二年甲申。(公四十九岁。)
 闻栗谷先生丧。服缌。(正月十六日。先生卒于京邸。公承讣哀痛曰。栗谷于道体。洞见大原。其所谓天地之化。无异本。人心之发。无二原。理气不可互发等语。皆实见得。真是一代宗儒。诚山河间气。三代上人物。不能有为于斯世。赍志而逝。痛矣。遂制缌服。)送子键。受业于牛溪先生之门。(先生时为吏曹参判。公素有托子之约。至是起送之。先生即受执贽之礼。讲讨不掇。)
十三年乙酉。(公五十岁。)○十四年丙戌。(公五十一岁。)○十五年丁亥。(公五十二岁。)○十六年戊子。(公五十三岁。)○十七年己丑。(公五十四岁。)
 作善养亭。以调身病。(公积伤成疾。因作风湿之症。乃构一亭于第六曲。扁曰善养。作说而自警之。调养有年。病亦自痊。故遂以善养亭为号。日处其中。玩心高明。尝置近思录,朱子大全,性理群书及诸子百家语。时时披阅。恍然有遗世之志。于是声名满一世。姜公沆作序文。辛公应时咏八景。诗曰。生谷青松。立石白鹤。三角晚钟。孤山早梅。石桥明月。竹林清风。龙岩钓鱼。蛤滩观涨。权公鞞,辛公庆晋,李公洪钟。亦皆题五言诗。而奖美。一时名胜。无不和之。公既病且老。又不为时用。则自弃于山水之间。以备游憩之资。名九曲山。一曰压清堂。二曰延德院。三曰朴山台。四曰鲁山台。五曰竹林亭。六曰善养亭。七曰碧松台。八曰龙头台。九曰落帽台。九曲水。一曰池塘溪。二曰元定保。三曰石桥滩。四曰银鹤涎。五曰银鱼滩。六曰龙潭。七曰鱼梁。八曰关东涎。九曰蛤滩。九曲径。一曰怡颜曲。二曰盘桓曲。三曰舒啸曲。四曰遐观曲。五曰行休曲。六曰赋诗曲。七曰流憩曲。八曰就荒曲。九曰植杖曲。作钓台于龙潭之上。列立叩棋岩。濯足岩。渔矶刻曰。一片渔矶。浩然天地。作观鱼台于钓台西。作临漪台于观鱼台西。作浩浩台于临漪台东。作松梅台于善养之下。作风咏亭于松梅之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8L 页
东。作水竹庵于风咏之西。作龙山精舍。通称私善斋梅轩。作落帽台于龙头之上。博山台于博山之上。鲁山台于鲁山之上。访梅台于孤山之上。作柳亭于南堤之下。龙潭之上。一曰芳草台。作竹亭于东𦤎及钓台之上。作反求亭于善养亭东。西开君子池,舍人潭。筑药圃栗园于场后。以此为山家事业。每四时佳节。身体有时轻安。幅巾藜杖。徜徉于九曲山水之间。日玩心悦。视世閒屑屑于名利者。若将浼己。性不嗜酒。至于命俪逍遥。则辄随量而饮。期在必醉。浩歌长啸。以叙愤懑之怀。尝慕陶靖节之为人。次归去来辞曰。何归去辞。以道己志。别复拈出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而消忧之句。大书于无弦琴之腹上。以是为闲中之乐。不知老之将至也。)贻书牛溪先生。论科弊请缓狱事。(时科蔽解弭。务胜参榜。不文许多。公心常叹之。至是牛溪先生以吏曹参判承召。公贻书曰。朝家之取士。既无乡选里举之道。徒以科第为一大关事。教道日浸。士气渐衰矣。务科业者专以寻章摘句为己任。其于性理之学。礼义之书。未尝窥焉。教化不行。治道不明者。实在于此。我国一遵汉家明经孝廉之科举。用贤良方正之士。则教化布而治道隆矣。又曰。今岁逆狱。起于缙绅。蔓及士类。一网之祸。玉石难分。请主和平之议。以明横罹之人云云。)十二月十二日。四子鈗生。
十八年庚寅。(公五十五岁。)
 修契事于龙溪。(秋八月仿赤壁兰亭之游。会老少同志之士。命冠童五六人。采莼猎鲈。唱酬于风咏亭。姜公沆作序。公作跋文。)九月。被御史荐。(辛公庆晋奉命本道回。 启曰。灵光有士人丁希孟。与其子键。父子讲学。行谊俱备。请命收用。时类沮以牛溪栗谷之党。)作苍蝇点玉论。以刺群小。(自栗翁殁后。东西之怨益甚。至己丑逆狱。东人崔永庆冤死。群小以为成牛溪嗾郑松江澈杀永庆。又以建储事。蜚语煽谮。于是。松江栫棘。牛溪退出。善类一逐。奸党得志。公慨戚时事。作苍蝇点玉论。以刺群小营营之状。)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9H 页
十九年辛卯。(公五十六岁。)二十年壬辰。(公五十七岁。)
 四月。倭寇大至。晏然不避。(四月十三日。倭奴大举深入。官军相继败亡。中外汹汹。村村人人。奔窜山野。一无保存者。公独不挠动。家众请避兵之策。公不可曰。方今兵祸遍在一国。何处逃避。如其分离行露。不若坐死家中也。闻 主上率妃嫔。出避开城府之奇。北望痛哭曰。 圣上播迁。臣民何可图生乎。)五月。命子从军。(初二日。本道起送大军。公长子镜。被抄而去。公曰。率普之下。莫非王臣。忍见 主辱。徒保躯命乎。疾风之草。乱世之忠。此时而知矣。汝勿以父母为念。苟免为幸也。)以开诱将。起送军兵。(本倅南宫涀。以公为开诱将。抚安人心。抄出军兵。)六月。闻高敬命,金千镒等起义旅。募送义兵义谷。(前府使高敬命。起义于光州。金千镒。起义于罗州。以为西上勤 王之计。公闻极慷慨。通谕郡中曰。皇天降祸。岛夷入寇。两殿西迁。国事苍黄。日夜忧愤。每思勤 王之义。何幸高敬命等。倡义起兵。此诚丈夫之事也。惟我佥君。岂无忠胆义肚乎。齐会邑中。募义从军云云。遂设募义厅于校中。抄兵收粟。造枪釰弓箭等物。分送两阵中。作书二部。各陈防守之策十六条。以为劝勉焉。)送奴代子赴义。(公长子镜。初从本道大军。巡察使李洸。溃于龙仁。士多无事还来。及是。又抄义兵。期日将发。子有身病。以奴风金代送。奴德同枪卒。奴爱终步军。奴安孙。同伊所耕战马驱奴送去。)九月。又收军饷。运送行在所。(奇公孝曾。以本道义谷大将。收近邑军饷米。送于法圣浦。运纳行在所。以公差有司。检收本邑。)十月。倡义守城。(公自乱初。每有勤 王之志。老病未果矣。及见 主上及 王世子教谕书。悲愤激烈。遂以守城之意。发檄于郡中。其文曰。窃念本郡自是江淮之保障。湖海之要冲。运粮给馈。皆由此道。倘或失守。旋绝粮途。此实危亡之机。今本郡官无主守。军情土崩。婴城死守。转漕粮饷。是急先之务也。试问今日之吾等。竟是谁家之臣子。且十行丝纶。辞意恳恻。虽草木禽兽。犹可感动。其在臣子之心乎。伏愿佥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39L 页
君。会议守城。以为南方万全之计云云。书至。一乡之士。无不投袂而起。十八日。议事于筽城馆。佥意皆欲推公为盟主。公避席曰。今日之事。非扬名之计。是为国之意。则不可辞任。而此身之未当者。老病也。更择令望以责郡之安危。城之全否也。于是。座中无言。公曰。日中不决。非谋事之意。乃作密筒。以探群意。则众望几归李应钟。即以李为都别将。姜泰为副将。李洪钟,李琨,辛长吉,李容中,林遂春,丁希说。为从事官。公则与李宏中。为军正。其馀参谋官,掌文书,蔽瘼官,守坡将,书记军官,中卫中部将,游军外阵将之任。次次分定。无敢免焉。相与歃血同盟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违盟者斩。士气愤发。军情严肃。此可见公之忠义所激也。○奇公孝曾。又以义谷事到郡问安。公答曰。古人云。世乱识忠臣。岂以有位无位而言也。凡我同志之士。激发忠诚。鼓动义气。扫清区域。奉还 乘舆。丈夫之事毕矣。如我老疾。已矣已矣。慨然发叹。言泪俱下。见者感服。○公自变初。墓祭忌祀。一不阙焉。齐沐供具之节。小无减于平日。)十一月。答郭将军再祐书。(时岭南义兵将郭公再祐。通檄请粮。自守城所。蠲出军饷。运送。而公米一石。使家奴驮送。贻书而劝勉之。)
二十一年癸巳。(公五十八岁。)
 正月。更盟守城事。(本官南宫涀罢职。新官李安继到任矣。自体府。又以前官因任。新旧官来往。邑中多事。军伍或有失伍。故更饬严束之。)二月。送奴输军粮。(奴安孙,长同。载军粮于牛马。送于南原义兵所。奴介山,爱终。又负军粮。送于阳川防御所。)罢守城事。(天将李提督如松。率五十馀将。进击平壤贼。贼势窘迫。无出战之意云。故遂罢之。)
二十二年甲午。(公五十九岁。)○二十三年乙未。(公六十岁。)○二十四年丙申。(公六十一岁。)
 十月二十二日。卒于正寝。(公宿疾。及此尤剧。忽夜梦设寿宴于旧第。考与祖曾祖三世列坐。命公称寿。公觉而疑之。谓诸子曰。我死之后。无以锦帛敛。只用常时所着深衣大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40H 页
带。居数日。果易箦。闻者莫不下泪。自初终。亲戚会守门下。殡而后去。邻邑守宰。亦赍赙来哭。)礼月葬于生谷。(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葬于生谷先茔下酉坐卯向之原。前夫人宋氏合窆。○生员李应钟,李容中,佐郎姜沆,监察金友尹,生员金泰福,郡守柳春发,戚弟辛庆德,妹夫金嵘,从弟丁希说,外侄金仁洽等。各操文来祭。其他门生奔走匍匐。如丧私亲焉。)
三十七年己酉。(光海君元年。)
熹宗皇帝天启元年辛酉。○三年癸亥。( 仁祖大王元年。)
毅宗皇帝崇祯元年戊辰。○后二十三年庚寅。( 孝宗大王元年。)○三十三年庚子。( 显宗大王元年。)○四十八年乙卯。( 肃宗大王元年。)○九十四年辛丑。( 景宗大王元年。)○九十八年乙巳。( 英宗大王元年。)○百三年庚戌。
 
儒林议祭社之举。(儒生郑民先等。发议建祠。而时公宗孙就亲变丧出。本孙未遑奉行。故寝而未偕。)
百十八年乙丑。
 五月三日。迁葬于龙山。(公之墓。在于生谷万顷公墓上。非但序位失次。风水不吉。故时公五代孙弼升等。卜吉。移窆于龙山癸坐之原。即善养亭旧址也。前后夫人祔焉。○破旧墓时。水害满圹。衣履宛然。而李公应钟挽词一章。在于柩上。字画森然于生绡之质矣。其诗载于附录焉。)
百二十年丁卯。
 文集跋文成。(时俞判书最基。黜补本郡。闻公之节义。遂见遗稿。作跋文而表之。)
百二十六年癸酉。
 
善养亭文集年谱 第 440L 页
开刊守城录。(守城诸员子孙。发议鸠财刊行。○俞公最基作序文。元公景夏作跋文。)
百五十年丁酉。( 正宗大王元年。)百七十年丁巳。
 行状成。(公八代孙云老请于任承旨煜成之。任公时在罗州任所。)
百七十四年辛酉。( 纯祖大王元年。)
 墓志铭成。(云老请于南台持平金公寿祖成之。今失传。)
百七十六年癸亥。
 墓碣铭成。(云老请于心斋宋先生成之。先生讳焕箕。时带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兼成均馆祭酒经筵官。)
百七十七年甲子。
 文集校正。(心斋宋先生手自校正编次。)
百八十年丁卯。
 九月。 命赠通训大夫司宪府执义。(八月。 上幸健陵。本道进士边相粲等。举公父子学问节义。上言于 驾前曰。希孟。早师先正臣成守琛。心得义理之原。力究天人之际。遂为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所奖许矣。当壬辰之乱。与故忠臣高敬命,金千镒。指挥方略。以助声势。倡义守城。以通南沿漕运之路。至今称其谋略。而父母之丧。尝粪割股。以延一月之命。庐墓啜粥。以终三年之制。则请加褒 赠之事云云。 上命吏曹回启。判书李公始源覆 启。而左议政李公时秀献议。并蒙南台 特赠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