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善养亭文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善養亭文集卷之三
 序
  
善養亭蓴鱸會序
善養亭何在乎
在乎龍山
與鱸何在乎
在乎龍溪
夫亭之勝狀
在於溪山
溪山興味
在於蓴鱸
每年夏月積雨初霽
蓴菜已滿潭。
鱸魚亦滿潭。
善養翁卛童子
採之釣之。
或烹或膾。
鄕中故舊及親戚于亭中
列坐左右
談笑古今
獻酬盃酌
相與歡洽
于斯時也。
風吹面。
灘響盈耳
片雲將雨。
拖過前郊。
亦斯亭之一奇也。
噫。
人事多乖。
勝友難集。
吾儕於病暑之餘。
此會合。
所難得。
而况前年一會
今年一會
年年相會
不幸歟。
一坐之賓。
望尊如三老
端重坦蕩翁。
蟄翁。
信義寒泉,瓮井。
文雅龍灣,流峯。
風流豪俊諸公者。
與同歡。
不亦美乎。
自有此溪山以來
絶無僅有者也。
蘭亭已矣
江東邈遠
茂林脩竹
在於斯。
鱸魚蓴菜
在於斯。
何必山陰而慕逸少
江東而羡季膺也哉
勿替此會
期于歲歲。
僉君曰諾。
余亦唯唯而序。
四隱圖序
龍巖無他物。
只有竹松
而客過前路
余在釣臺
則必隱身竹林
余在松臺
則又隱身松林
梅塢而或梅林
菊圃而或菊林
故自通稱竹隱松隱梅隱菊隱
隨處改號。
必稱四物者何也。
古人之於草木
各以其性之所近而愛之
靖節之於
和靖之於是也
各以其中所存而寓之於物。
其意微矣。
世俗之於松竹梅
但見其蒼蒼猗猗而已
粲粲姸姸而已
亦何知其妙有於此心者乎。
方其窮冬沍寒
霜雪䨪天
盛夏炎熱
火雲爍空。
欝彼
挺然獨秀
君子之節也。
石裂氷崖
衆卉凋零
霜落乾坤
生物憔悴
有美凌寒獨開。
君子之節也。
子固守其節。
不爲貧賤之所能移。
威武之所能屈
則信乎與亭亭後凋
欝欝不變者。
同一類也。
嗟乎
確然自持
不受變於亂世
故曰疾風知勁草
世亂識忠臣
然則余之隱身四物者。
以是之取歟。
是亦君子之徒也。
遂題而自警焉。
歸去辭序
余愛元亮爲人
生當晉室之季。
山林高義
不能與世俯仰
而暫令彭澤
去職歸來
撫孤登東臯。
或高卧北窓之風。
采菊東籬之秋。
不以躳耕爲耻
不以無財爲病。
安貧樂天
因事順心
自非大贒篤志與道
汚隆
孰能如此
常好歸去來辭一篇
朝吟暮詠。
尙想其德。
生雖不同
氣則相似
故因次其韻。
以道余平生之志。
命篇曰何歸辭。
別復拈出悅親戚之情話
琴書消憂之句。
大書特書無絃琴之腹上。
因集篇內字
田家四時四韻
又爲五字小詩四首
往往朗詠
胷襟冲澹
怳然似有靖節先生之趣焉。
噫。
後之覽此辭此詩者。
其亦想吾志之所在也。
善養亭文集卷之三
 記
  
龍山
磨嶺之一支
西出而爲龍山
或曰
以其山之龍形而命之曰龍山也。
或云。
山下舊有龍潭
故名之以其實也。
是以
其山之溪巖泉水。
咸以龍穪焉。
爲山不甚高大
勢極奇異
蜿蜒低回
若龍蟠。
虬屈
若起若伏而爲九曲
歷歷可數
第一曲。
柳上舍(壕)淸堂也。
第二曲。
本郡延德院也。
山之在左曰博山
在右曰三角山
在前孤山
孤山來自母岳。
龍飛鳳舞
萃于生谷
至山之南。
孤峯束聳。
壁立萬仞
臨平野。
博山亦自母岳。
至山之東。
列峀縹緲
其麓。
巨石直立如柱。
高可十餘丈。
號曰立石
白鶴捿息其上。
三角山
磅礴扶輿
决無阿附
如山字。
勢似覆鼎
土城
公元1562年
中有古寺
晨鍾暮磬
聲聞于山。
所謂博山孤山立石生谷三角
峯巒羅列六七里許
攢靑繚碧
拱揖相朝
皆若環抱於此山然也。
水發源於母岳,草峽,佛諸山之谷。
合出於茵山博山之間。
奔流漸廣。
爲茵水。
自茵水。
逶迤演漾
如玦如帶
環繞山之九曲
而水亦爲之九曲
或橫或直。
或淺或深。
深則爲潭泓渟
泛舟
淺則爲灘澄淸可掬手。
枕流臺。
通石橋。
龍巖
護漁磯。
龍頭
至蛤灘。
孤山生谷水合流而西折
虎溪潭。
入于海門
一息矣。
始余壬戌秋
第五曲之洞。
草廬三間
以爲藏書養疾之所。
但偏於陜隘。
未稱挈家以居。
乃更經營而造廣宅於草廬之東。
厥基乾坐巽向。
山面流。
泉池周匝
環布
前之塲圃
後之果園
亦可謂之有餘裕矣。
堂凡三間
追遠堂。
曾子愼終追遠
民德歸厚之語也。
軒凡二間
曰見南軒
陶淵明悠然見南山之意也。
第六曲。
差大於諸曲。
斗起直斷。
正控龍潭
石崖層累
巖麓悄蒨
築除其上。
搆亭數楹。
不侈不陋。
境甚淸凈
乾坤自成。
景物森羅
松林翳日。
爽籟自發
水竹得月
浮光婆娑
左右翠嶂
動影涵碧
天光雲影
掩映徘徊
溪山之勝。
一覽盡得。
浩浩洋洋焉。
憑虗而御
風。
羽化登仙
沉疴自痊。
故因扁曰善養亭
孟子曰。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而余亦謂我善養吾浩然之病。
寓意雖異。
而其養則一爾
龍巖半沉於龍潭水中
可坐四五人釣魚處也。
刻其側曰一片漁磯
浩然天地
又於其上。
畫爲棊局
局之中刻之曰獨坐垂竿
朋來叩棋。
或云。
叩棋巖。
巖邊潭上
土聚石。
築之爲臺。
合而言之曰釣臺
竹松楊。
交翠成陰。
海棠紫薇
雜然相間
之如畫。
善養亭
松逕緣崖而下
下此釣臺
羊膓蛇腰。
遂成九曲矣。
盖山有九曲
水有九曲
而逕亦九曲
九曲何至三也。
合則二十七曲矣。
龍山龍水九曲
不敢朱文公武夷山水之九曲
文公武夷櫂歌
縱未能詠歎
淫泆而逕之。
九曲正如楊誠齋三三逕
故換誠齋三三逕
小詩末句曰。
三逕初開是蔣卿。
開三逕淵明
誠齋奄有三三逕
九逕重開善養亭
釣臺西上一層松下
劚土爲壇
觀魚臺
自此西轉石壁峻嶮
下臨無地
曰臨漪臺。
兩臺間十餘步。
作長壇。
浩浩臺。
直上層巖上山腹鑿。
令與生谷對。
築之爲壇
而植其上
梅臺
臺之東。
風詠亭也。
臺之西。
乃水竹庵也。
可作小庵而力不及
只存其址。
勝槩不减於善
公元1565年
養亭。
而俯吞長潭
旁挹平郊
幽閴遼夐
殆有勝焉。
而况生谷
祖父墳塋也。
瞻望丘木
永慕何極
自水竹菴
西轉崎嶇
一丘爰有小洞。
前俯龍溪
後仰龍岡
依如盤石
龍泉甘冽
允宜肥遯之所。
乙丑秋
使山之僧可義。
幹其事。
搆成草屋五六間。
則溫。
則凉。
棲息也。
齋曰私善
軒曰梅軒
又合而扁之曰龍山精舍
庭有碧梧翠檜黃菊丹楓多植之。
而獨以名軒
何也。
性所愛也。
軒下數十步。
上下方塘
種蓮曰君子池。
種蓴舍人潭。
一取周濂溪愛蓮之意也。
一取張舍人之意也。
蓴潭。
又在龍潭之南三十步許。
寒水湧出
大旱不渴。
深不可測
乘桴採蓴
放畜䱶(一作鯽)魚鯉魚及雜魚於此潭。
以供甘旨之需。
一名養魚池
蓮池又在蓴潭之南。
上中三處
薰風自南。
香送臺,亭,落帽臺
在第九曲上。
山斷水回處。
九日
携壺登臨
例飮于此
孟參軍
醉酒落帽遺風
怳然想矣。
反求亭二。
俱在善養亭東西十步
射時避日之影。
朝西暮東
君子所爭。
在乎是。
力雖不同
其德可觀
其餘東臯竹亭
南堤柳亭
皆在百步外。
不可常常遊覽
或獵銀唇。
或逐雉兎之時。
肩輿往憇之矣。
余少也無病。
中年失養
風患濕。
無意科擧
業。
已爲廢疾之人。
日以養病爲事
幽憂調息之餘。
有時身體輕安
心神灑惺。
撫琴長嘯
携筇獨出登亭。
望遠陟臺。
看雲涉園蒔藥
林采
尋池賞蓮。
臨淸濯纓
或磯上釣魚。
舟中鴨𩿨。
坐石聽泉。
卧床迎風
拾栗
觀梅
隨意所行。
徜徉逍遙
觸目發興
遇景成趣
理亂不知
黜陟不聞。
起居無時
惟適之安。
韓昌黎所謂大丈夫不遇時者之所爲也。
良朋萃至。
酒肴以娛之。
共坐齋中。
談笑古今
俯仰乾坤
明月天心
淸風水面
乃吐情論文
彈琴詠歌
浮遊塵埃之表。
富貴之惱我者。
貧賤之窮我者。
是非毁譽
得失憂樂
安能介乎我之胷中也哉
至若春山錦繡
百鳥嚶鳴
麗景遲遲
花香拍拍
碧樹陰濃。
白日幽靜
山光欝葱
溪風淸凉
霜落漁磯
楓林畫圖
月映寒潭
鴈過長空
烟林蕭索
溪山埋沒
雪滿羣峯。
氷塞長川
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
朝暮之態不一
而趣亦無限。
自非大風大雨大暑大寒
無時無日不出
故題梅臺石上曰負北冬猶暖。
臨流亦凉。
春秋風景好。
無日彷徨
此則閒居養病無用功業也。
雖然
自娛悅於中者不淺
雖欲無言。
不可得也。
於是
八景於善養亭。
生谷靑松
立石白鶴
早梅
三角晩鍾
石橋明月
竹林淸風
龍巖釣魚
蛤灘觀漲。
辛白麓令公七言絶句於前。
又得八景溪堂曰。
松逕栗林
蓴潭藥圃
箭魚梁。
短艇小輿
姜上舍子容
五言絶句於後。
嗚呼余之不幸
學書無成
未展致澤之志。
已失怙恃
未盡奉養之誠。
士君子平生所願
歸於泯滅之地。
豈不可痛哉。
古人有詩曰。
達則公卿否則山。
又曰士之行道者
不得於朝。
山林而已
山林者。
士之所獨善自養
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遇知明時
用力當世
吾非惡此而逃之也。
是有命焉。
不可幸而得之也。
然則乃今所以積病幽憂
晏然窮老之域者。
舍是山舍是水。
將何求矣。
抑亦伺候公卿之門
奔走權勢之道。
僥倖於萬一。
死而後止者。
所不取也。
吾雖不能古人道義心性者之樂山林。
而視諸慕玄虗高尙者之樂山林。
則亦有說焉。
知有夫婦父子之道。
則非潔身亂倫者也。
力田而上租賦
謹祭祀。
則非果於忘世者也。
後生欲與之同善。
則亦非不與禽獸同羣者也。
客過前路
余在釣臺
則必隱身竹林
松臺則又隱身松林
自號通穪竹隱松隱
竹林七贒之徒耶。
處士之類
耶。
欲人無知
隨處改號。
梅塢或稱梅隱
菊圃或稱菊隱
則愛林逋者耶。
淵明者耶。
嘗慕淵明歸去來辭。
次其韻以道己志。
而別復拈出悅親戚之情話
琴書消憂之句。
常自誦詠
特書大書于長琴之腹。
淵明之行。
庶幾效之。
孔子曰。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
極其言。
玆亦仁智者之儔乎。
盖山。
仁者之所樂也。
見山則存吾仁。
水。
智者之所樂也。
水則存吾智。
仁智之性。
當見之山水逢原矣。
夫善養之法。
亦無他術。
只在逍遙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於心。
而寓之於病也。
人徒山水之勝。
不知主人之樂其樂而養其病。
養其病而得其閒也。
南軒重修
公元1580年
龍山立石之地。
素稱溪山之勝。
余於庚辰秋
安宅龍水之上。
宅之南。
別搆二間
以爲休息之所。
周行四顧
三面阻塞
一方通曠
平野之外
有一孤山特立亭亭
正當吾軒
陶淵明悠然見南山之語。
見南二字扁吾之軒。
軒之上。
高枕見南山
出沒烟雲杳藹之間。
變化春夏秋冬之際。
氣像不一
而吾之樂。
亦與之不一而足焉。
春日載陽。
東風扇和
杜鵑
公元1589年
花發
滿山氤氳
於是浩歌徜徉
主人如坐源之中矣。
朱明按節
朝雨乍晴
綠陰靑草
翠黛淸和
於是撫琴逍遙
主人如卧蓮葉之舟矣。
蓐收司令
寒霜夜落
楓林赤葉
錦繡鮮明
於是把酒逡廵
主人如入丹丘之境矣。
朔氣凝沍
滕六效技
千巖高下
銀玉一色
於是吟詩散步
主人如出白玉之京矣。
盖山雖一而彼之紅白丹靑變態
隨時自不同。
軒雖小。
而吾之坐卧出入佳興遇景。
亦無窮。
豈特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而已哉。
且見山之厚重仁者
確然妄動
見山偃蹇高人
不肯入官府。
則皆此軒之所助也
噫。
此軒也。
十年之間。
輒爲風雨所傾。
幾至顚覆
慨然重修之志。
己丑秋八月
使匠僧靈雨
柱之朽者改之。
礎之破者易之。
增其舊制
南山佳致
依舊如前矣。
於是樂爲之記。
梅軒
公元1565年
龍山九曲
七曲之洞。
宅幽而勢阻。
泉甘土肥
依如盤谷
乙丑秋
使僧可義幹其營造之事。
構成草堂五六間。
則溫。
則凉。
盤旋也。
軒下庭中
植數株
因以扁其軒。
一花木也。
而先得天地一陽生意之動。
粲然生白萬物未生之前
而獨
凌霜耐雪。
非凡卉之可比矣。
是以古之高人韻士
愛之者。
吾之扁其軒。
其亦以是之取歟。
若乃風來暗香浮動
月出踈影婆娑
黃冠野服
倚軒而坐。
吟詩舒嘯
世慮消遣
胷中灑落
一点塵累
梅軒之扁。
不亦乎。
爲之記。
風詠亭記
養之前。
龍巖之上。
之東。
十餘步許。
松生巖石之間。
號曰風詠亭久矣
一日余與外侄金仁澤童子數三。
劚土築石。
增而廣之。
可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也。
大川流其下。
羣峯列于外。
茂林脩竹
映帶左右
雲物之呈態於前者
若與耳目謀而心神交也。
春服旣成
麗景遲遲
幅巾藜杖
下此釣臺
浴于淸川
洗耳濯纓
彈冠振衣
復登斯亭。
於斯
於斯
胷次灑落
氣况爽快
一點塵累
我思古人
孔門曾點
實獲我心也。
樂風詠者曾點也。
曾點之樂者夫子也。
老翁曾點風詠之辭。
夫子與點之歎。
悠然而會於心者。
謂我能樂聖贒之樂。
亦可也。
嗟乎俯仰此身。
滄海一粟
當與聖贒
浮雲富貴
蔬水乎溪山
竟不知樂之者誰也。
嗚呼微哉。
主人龍巖居士
書于風詠亭。
善養亭文集卷之三
 跋
  
龍溪會跋
蘭亭之會。
使無逸少之記。
蘭亭不過茂林脩竹而已
赤壁之遊。
使無子瞻之賦。
赤壁不過高山大江而已
逸少之記。
子瞻之賦。
千載之下。
一唱三嘆
而因想蘭亭赤壁勝賞佳致
則信乎地必因人而擅勝也。
嗟夫
今日龍溪之會。
殊境異。
興意所到。
則與王蘇一也。
菁川姜太初之序。
正與蘭亭記,赤壁賦
膾炙人口
傳播無窮
龍溪九曲
價增三倍
形勝之名。
不滅後世歟。
然則太初
盖將與逸少子瞻三傑也。
無疑矣。
善養亭文集卷之三
 贊
  
龍山居士
乃如之人兮。
心休休兮性溫雅
樂山樂水
仁者智者耶。
居士稱號
姓名者耶。
不慕榮利
淵明者耶。
隱惡揚善
大舜者耶。
讀書其學也正存心養性者耶。
斂跡科擧之塲。
難進而易退者耶。
捿息松林
自養病者耶。
逍遙臺上
自尙其志者耶。
租賦謹祭祀。
守禮法而畏官旨者耶。
乃如之人兮。
古之人古之人也已
君子池贊
濂溪奚取。
取似君子
中通外直
不染泥累。
舍人潭贊
公元1589年
江東八。
蓴絲柔滑
其虗其徐。
不竢終日
釣臺
桐江一絲
扶漢九鼎
遺臺尙存
逸士眞境
梅軒
江梅佳實
鼎調羹。
高卧相對
厥臭惟馨。
蒲扇
惟玆之扇。
厥功叵測
聚蠅可打。
飛蚊可撲。
坐則擬席。
行則遮陽
扇兮扇兮。
不特風凉
善養亭文集卷之三
 傳
  
龍山居士
居士平生好山水。
卜居龍山
以爲號焉。
遠近族人
知與不知
咸以龍山居士稱。
不問其何名姓也。
居士爲人
溫和
心亦休休
沉靖寡言
隱惡揚善
抱疾病。
不廢讀書
至於仁義之原。
禮樂之緖。
尤益窺探焉。
一亭松林中
專以養病講學爲事
不慕人之榮利也。
不願人之富貴也。
人勸以功名
則笑而不答。
請與出遊
未嘗以事免。
雖不嗜酒
便有意會
輒隨量而飮。
期在必醉。
旣醉
浩歌長嘯
舒憤懣之意。
嘗慕陶淵明歸去來辭
次其韵。
頗示己志。
晩年力田畝。
上供租賦
謹祭祀。
以此自樂。
不知老之將至也。
善養亭文集卷之三
 雜著
  
善養亭
公元1590年
余少也無病。
中年失養
外邪乘虗
風患濕。
面又患浮。
一身三病
自分廢疾
聞國之中。
良醫焉。
不遠千里
卽往而問之。
醫云疾病
皆生於元氣
不充元氣
旣充則不砭劑
而外邪自祛矣。
子歸而善養其元氣而已
然善養之要。
亦無他術。
只在棲息於佳山麗水
逍遙物表塵外
外而節耳目口鼻之慾。
內而平喜怒哀樂之情。
優游涵養之。
和平導達之。
飢食而渴飮。
寒裘而暑
順性命之自然
心氣而勿㬥。
今日如是
明日如是
今年如是
明年如是
年年如是
日日如是
至於用力之久。
庶幾復其初矣。
於是然而悟。
脫然而喜。
退而卜居龍山之陽龍水之上。
而又於山之麓。
構亭數間。
不侈不陋。
山面水。
境甚淸凈
乾坤自成。
因扁之曰善養。
如醫之說。
行之七八年。
昔之手之不仁者今而仁。
昔之脚之未定者今而
公元1599年
定。
四肢充溢
心廣體胖
此身百病
融解凍釋
後十年
余謁醫再拜而謝之。
坐而問其故。
醫曰是養心養性養氣之說也。
豈特養其疾哉。
子不讀孟子書乎。
孟軻有言曰。
養心善於寡慾
又曰。
存其心養其性。
又曰。
養吾浩然之氣。
夫心者。
人之神明
所以衆理而應萬事者也。
性則心之所具之理也。
氣則所謂體之充者也。
盖人天地正氣以生。
其本也眞而靜。
外物觸其形而動於中矣。
其中動而其性鑿矣。
其性鑿而晦盲否塞
反覆沉痼
何異病廢之人哉。
是故
覺者約其情。
使合於中節
其性使合於正。
必以集義爲事
而勿期其效。
順而不害
養而不違
非忘非助。
以敬以誠
造次於是
顚沛於是
出處語默於是
久而不失
無往而不自得
則此心之本體
廓然與天地同其限量
此氣之全體
浩然一元同其流行
仁義禮智之性。
不可勝用。
至大至剛之氣。
不可勝用矣。
豈不偉哉。
豈不美哉
曾子所謂守約孟子所謂善養也。
人病不養。
養孰不得
余起再拜曰。
不亦善夫
吾聞養病說得養心術。
遂記其說。
以揭吾亭。
龍山
公元1562年
龍山九曲
壬戌秋
第五曲之洞。
草廬三間
庚辰秋
又置廣宅數十間。
乃乾坐巽向。
水破丁也
東至延德三里
西至外間本家七里
南至生谷先塋十里
北至郡城十三里。
村名或穪求禮
或稱竹叢
或稱龍山
斷定龍山村中三泉(甘泉菊泉寒泉
)一溪
(龍溪皆流入於龍潭)。
臺亭則曰追遠堂,(正寢)見南軒,(客廳
重修記。
)善養亭,(在第六曲。
說文序文
)釣臺,(在龍潭上。
叩碁巖,濯足岩,漁磯列在。
)觀魚臺,(在釣臺西層岩上。
)臨漪臺,(在觀魚臺西石壁上
)浩浩臺,(在臨漪臺東
歌詠
)梅臺,(在善養亭下。
)風詠亭,(在松梅臺東
有記文。
)水竹庵,(在風詠亭西
)龍山精舍,(在第七曲私善梅軒
)落帽臺,(在第九曲)柳亭,(一在南堤下。
一在龍潭上。
一號芳草臺
)竹亭,(一在東𦤎中。
一在釣臺上。
)訪梅臺,(在孤山上。
)反求亭。
(一在善養亭一在西。
)圃園則曰日涉園,(正寢後園
)獨樂園,(在日涉之東。
)藥圃,(在獨樂之西。
)菊圃,(在藥圃之後
)栗園
(在日涉之上。
)土產則曰,(柔軟凝滑
無異江東
),(味甘宜羹)吉更,(宜菜宜藥。
)蠏被草,(葉如紗。
裹飯
),(森列左右
依如栗里
),(花開爛熳
自成桃源
),(花旣可賞。
實亦調羹
),(不長不大
用於蟹箭。
)蟹,(結箭夜捉
秋冬尤美。
)銀口魚,(夏生死。
)猪魚,(色黑而肥。
)沙魚,(色斑頭大
)鱉,(宜作湯。
)䱶(一作鯽),(宜作膾
)兒鱸。
(自海。
隨水而上
)山川則曰九曲山,(龍山
一曰淸堂
二曰延德院。
三曰朴山臺
四曰魯山臺。
五曰竹林亭。
六曰善養亭
七曰碧松坮。
八曰龍頭臺。
九曰落帽坮
)三角山,(在西四里
中有武陵寺。
)孤山,(在南二里。
)博山,(在東四里
)生谷山,(在南五里
祖父墓所
)鷹峯,(一名鳳舞山
在南七里先君墓所
)九曲水,(龍水
一曰池塘溪。
二曰元定湺。
三曰石橋灘。
四曰銀鶴湺。
五曰銀魚灘。
六曰龍
潭。
七曰魚梁
八曰關東湺。
九曰蛤灘。
)孤山川,(在南二里。
)生谷川,(在南五里
)蛤灘川,(在西四里
)蓴潭,(一名舍人潭
在南一里
)蓮池,(一名君子池
在蓴潭下。
)龍潭
(前川
)橋梁則曰石橋,(在東二里
)斷橋,(在前川。
)魚梁
(自石橋
至蛤灘有三處
)巖石則曰立石(在東二里
)龍巖(在龍潭上形蟠龍
)漁磯(在龍巖下。
)叩碁巖(在漁磯下。
)濯足巖。
(在叩碁下。
)逕道則曰松逕(在梅臺下。
)石逕,(在漁磯上)九逕
(一曰怡顔曲。
二曰盤桓曲。
三曰舒嘯曲。
四曰遐觀曲。
五曰行休曲。
六曰賦詩曲。
七曰流憇曲。
八曰就荒曲。
九曰植杖曲。
)題詠則曰蕭然水竹居。
(辛白麓應時
)眞悏碩人居。
(權石洲鞸。
)登臨不厭
(姜睡隱沆
)早拋軒冕志。
(辛泰華慶晉。
)立巖爲几案
(丁碧梧堂璿。
)雲烟入此廬。
(龍灣友尹。
)水色明塵目。
(李寒泉洪鍾
)江氣衣裾
(金梅陰聲憲。
)江風是子裾。
(李菊圃容中。
)未療湖山癖(姜陶谷海。
)一帶淸溪繞小堂。
(梁郡守士俊
)尋眞拂羽裾。
(丁萬松希說。
)景物森羅非俗地。
(碧溪春發
)苔磯短褐
(丁虎溪
)山家淸景供春秋。
(辛梅潭
)靜養眞無事。
(枕流益謙
)一亭蕭灑淸流
(辛錦濱應命
)有美風物外人
(金瓮井泰福。
)龍巖吾邑勝。
(垣蕩翁姓名無傳
)藏廬。
(李馬峰克扶。
)琴書靜我廬。
(浪州後人姓名無傳
)長川橫作帶。
(五梅堂姓名無傳
)露滌塵裾。
(金仁洽
)安身草廬
(金仁漑。
)風月雙詩服。
(金仁澤
)天作溪山勝。
(子鏡。
)雲生對棋石。
(子鍵。)
金蘭
夫人相知
貴相知心
貴知心。
則又貴相從。
旣貴
相從
則又貴紀事
以示不忘可也
噫。
人生會合不常
一年佳景難再。
以難再之佳景
不常高會
其又可忘耶。
是以歷題同遊之友。
名曰金蘭錄。
以示相從貴之意。
他日閒中。
一展觀。
則會遊之樂。
常在目中。
不亦貴乎。
俛仰之間。
陳跡已成。
某亡某存。
相從亦稀。
可不悲哉。
和叔,(諱應鍾
號四梅堂
生員
)辛君望,(諱應時
號白麓
文參判。
)權汝章,(諱鞞
號石洲
持平
)金之任,(諱友尹
號龍灣
一云禿翁
文佐郞
)李季鳴,(諱洪鍾
號寒泉
一云小堂察訪
)丁汝美,(諱璿
號碧梧堂
文校理
)辛用錫,(諱慶晉
號泰華
一云丫湖。
文參判。
)金可紀,(諱聲憲
號梅陰
郡守
)辛君任,(諱應世
)姜子容,(諱海
號陶谷進士
)蔡不遠,(諱復縣監。
)辛君復,(諱應性
)姜太初,(諱號睡隱文佐郞
)金舜卿,(諱▣▣。
號梧軒
)辛君佑,(諱應命
號錦濱
文▣▣▣)士受,(諱益謙
號枕流亭
)李德粹,(諱琨
)仲華,(諱春發
號碧溪
一云樂亭
郡守
)吳仲贒,(諱貴英
)丁君遇,(諱希說
號萬松堂
一云七松
左承旨
)李景輝,(諱宏中
號鶴梅
察訪
)金汝膺,(諱泰福
號瓮井
生員
)李景洪,(諱容中
號菊圃
生員
)李子顯,(諱克揚
)辛逸休,(諱慶德
號梅潭
)李德潤,(諱玉
)丁得卿,(諱士德
號虎溪
)李子正
(諱克扶
號愚軒
一云馬峰
察訪。)
日記
公元1592年
  [壬辰四月]
壬辰(萬曆二十年本朝宣祖二十五年
)四月十三日
倭船四百餘隻。
來泊釜山浦。
進迫東萊府。
府使宋象贒
出兵力戰
不克而死。
其後賊連陷梁山,蔚山,密陽諸城
長驅深入
永同,黃澗
直向京城
沿路諸郡。
土崩瓦解
一人之者
生民被殺。
不知其數。
中外洶洶
莫知所措
嗚呼
此者誰也。
  [壬辰五月]
五月初一日
聞賊越鳥嶺。
入淸洪道
漸迫京城云。
本道廵察使李洸
將起大軍西上
鏡兒以校生(今學生)被抄而去。
痛哭不忍言
慰諭之曰。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卛土之濱
莫非王臣
汝雖無似。
先王遺民也。
當此板蕩之日。
何可保躳逃命
忘我宗社乎。
疾風之草。
此時可知
汝勿以父母爲念。
苟免爲幸。
視死如歸
大節邦家
則此臣子之道也。
卽聞村村曲曲
哭聲騰天
杜工部所謂爺孃妻子走相送。
哭聲直上干雲霄也。
初五日
本伯自公州罷還。
大軍亦無故解送
鏡兒入來矣。
本伯回軍事。
人莫知其由。
是日主上
妃嬪百官
出避開城府
將向平壤云。
痛泣痛泣。
白居易所謂九重宮烟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也。
○十六日。
又以巡察使
令抄精兵
嗚呼老矣。
雖憤奈何
都元帥金命元。
斬獲賊首三百二十餘級云。
然耶。
然則天之助我。
可知矣。
軍士逃亡云。
以此推之。
民心已失耶。
未知厥終之如何。
憂憤成疾矣。
○二十二日。
我軍乘勝追擊
飢困
將渡臨津江(在坡州)。
都元帥金命元率五千兵。
開城留守仁瑞率七千兵。
咸鏡監司永立南道兵使李渾精兵萬餘。
安監司宋言愼,兵使李潤德卛輕騎萬餘。
黃海監司趙仁得卛精銳九千來會
約束待變。
果至江頭無船。
夜撤人家
造筏欲渡之。
五部合擊大破之。
斬賊三百餘首
大呼皷角
直入津頭
江水波急。
賊還向走渡。
觸於岸石
溺水浮流者。
不知其數。
中槍碎劒者亦多。
還走京城
城門盡閉。
江原道兵。
京畿左右道軍。
忠淸道兵數萬適至。
義兵繼至
合勢圍城
以待賊之飢死云。
又聞賊徒留屯黃澗
晝則登山
夜宿人家
殺掠無數
忠淸防御使
使利釰善射者。
伏於要路
射殺賊魁七八。
一時奔散云。
又聞本道水使李舜臣卛各鎭兵船
戰於露梁。
破賊船四十餘隻。
射殺無數云。
又聞慶尙右水使。
大捷
蒼黃奔走
本道防御使所敗。
不敢西海
而又多得馬鐵廣大頭口等物云。
然耶。
傳聞何可盡信。
是日本官南宮到官
更聚逃軍
而以我爲開誘將。
午時
入見馳至西面
閭里空虗
人烟蕭瑟
只見宋龜年卞山
君遇從於南竹
軍兵不可多得矣。
○二十四日。
元奴艱得軍人二十名付官。
方欲發程耳。
奴德同搶卒去。
奴愛終步軍去。
  [壬辰六月]
六月初九日
李洸回軍之故。
前鋒白光彥輕賊妄入。
爲賊所斬。
諸將一時瓦解
軍粮軍器
亦皆棄走云。
所謂藉寇兵而資盜粮者也。
非但本道軍。
慶尙忠淸之軍。
亦皆退走云。
俱是一道大將
戰陣無勇如此
其誰恃之。
痛憤無已
是日
德同愛終。
亦無故生還
可訝。
○十一日。
前府使高敬命
起義兵於光州
前府使金千鎰
起義兵於羅州云。
可喜可喜
自變後。
南中寂然無聞
至是義聲大振
孰不捐生從義乎。
遂以書通諭
(書見二卷
)鄕中都廳於校中。
分定諸有司。
一便募義兵
一便募義糓
又造弓箭鎗劒等物。
分送二處
羅州所去。
義兵四十名
義穀十五石。
長槍二十。
長釰二十。
強弓三十。
飛箭四百箇。
光州所去。
義兵六十名。
義穀二十五石。
長鎗三十。
長釰三十。
強弓三十八。
飛箭六百箇矣。
旣會。
士多願屬高敬命
如是不均耳。
伯兒鏡往羅州
次兒鍵往光州
而渠等雖不忍去。
王事奈何
伯兒臨行發暑症。
故使奴風金同往。
雲代不去可歎
義兵數萬。
號五萬云
○二十四日。
聞賊追及平壤
大駕移次興云
各官以兵使令
抄軍奴同伊所耕戰馬。
驅奴前者
孫。
無事回還矣。
○二十九日。
賊兵本道錦山云。
然則南沿粮道必絶矣。
言念國事
無所及。
又聞都元帥金命元。
都城士大夫婦女妻妾趁不濟津
皆斬云。
弟妹(副司果金嶸妻)之生死
尙不聞知
痛泣罔極
後聞則見斬之說。
虗言也。
然則何以保全耶。
  [壬辰七月]
七月初五日
聞申砬(忠州軍將)敗軍北道
前日所知勇士百餘人
燮(一作變)着倭服。
潛入都城
賊知同類
開門許入。
亂斬賊首一百八十二級。
且聞都元帥尹斗壽(號梧陰)。
與賊戰於靑石洞。
斬首一千七十四級云。
慶尙義兵郭再祐
滿載賊耳一駄
送于南原云。
可快可快。
南中至今無事
功在李舜臣一戰之力也。
○十二日。
驚聞高敬命敗於錦山
與其子因厚同死。
義兵防御軍。
盡爲被害云。
然則鍵兒亦未免矣。
痛歎奈何
○十四日。
全州陷城之奇。
一鄕人皆爲船避之計。
安堵無路。
我獨何爲
後聞全州之敗。
虛說云。
覘知其有備。
退屯龍潭云。
義兵金淳昌齊閔。
亦敗云。
  [壬辰八月]
八月初二日
大駕爲賊所逼。
時駐龍川云。
又聞行朝
兵曹判書李恒福計。
請援使李德馨
赴訴天朝
天朝遼左訛言
朝鮮導倭入寇疑之。
兵部尙書石星
指揮使黃應暘。
來探其虗實後。
遂决東援
之議。
乃遣遼東副總兵承訓
遊擊將軍史儒。
將七千兵而來
又命山東道
舟師十萬。
直屠日本云。
天兵進攻平壤
殲滅無餘。
生擒倭酋截耳。
通告京城倭曰。
爾輩能戰戰
不能斯速出去云。
賊亦爲憤兵
輕銳萬餘。
又向平壤
列鎭諸將。
束手無策
一師澈(號松江)。
尹左相斗壽
設奇計於大同江邊。
挾擊大破之。
餘賊又合京倭。
更向關西云。
則天兵盡殲耶。
自此庶有恢復之勢。
我國軍師
不肯赴戰
道多逃亡
無可望矣。
初九日
前府使崔慶會
起義兵。
往陣南原
本邑丁大壽夢海等。
往從之。
又抄前赴義兵。
故奴風送之。
○十一日。
郭再祐數罪通書
睟時以嶺伯。
不勤御戎
晏坐迎賊。
故以迎賊,喜敗,忘恩不孝,欺世,無耻,忌成七罪目
遍示一國
見來可知南人用心之道矣。
所謂道伯如是
則國何以恃之。
何以依之。
○十三日。
聞本伯罷黜
降定白衣從軍之律。
光州使權慄。
陞差領軍云。
又聞錦山尙有餘賊。
慶會軍。
亦見敗云。
○十四日。
大駕義州
世子伊川
手書勉諭義兵諸將。
見其辭意
不勝痛泣。
○二十七日。
義糓事入校。
歸路校官姜文弼。
聞賊倭尙在京城開城府
恢復無期
未知
國事之如何云。
尤爲憤悶
又聞僧義兵起云
可嘉
  [壬辰九月]
九月初三日
未時
聞京妹(金嶸妻)卛諸兒來到高敞孝仲(姓名無記)兄主家云。
驚喜罔極
卽命釴兒與終世奴持馬。
發送中路
亂離何以保全生還
此天必默佑而然也。
喜病懷。
不覺雀躍折屐之動。
初四日申時
阿妹行次入來
民章(金嶸女婿
)妻及金仁澤(金嶸三子)陪來。
來自江華
乘船十餘日。
到泊羣山浦。
(在扶安。
)自浦跋涉山川
行至萬頃
幸逢金淳昌齊閔父子
其所騎馬
使乘阿妹母女東津
(在扶安。
)厥恩罔極
投宿瓮井(金泰福號)近村
得價馬。
艱入卜柱洞。
(在高敞
)留一日。
入來龍山
四月二十七日
避亂奔竄
一家保全
天也。
如此亂離中。
得見再生之人。
不亦幸乎。
元氣澌盡。
粥物不入口
呻吟卧病
不省人事
侄女尤甚
慮其不能救。
可憫也。
卓卿(嶸字)率其妾。
東津分離
向順天云
可恠
其後金仁漑(嶸二子)往尋。
不來云。
○十一日。
主上敎諭本道士民書。
(七月二十六日所出
)以竭力盡忠
期於恢復意下諭。
又見王世子敎書
(八月一日所出
)以南中人財賦
益勉王事意下諭。
聖敎若是懇惻
而更無一人起義者。
憤歎無已
○十六日。
義穀一石
載送于法聖浦。
(在本郡
)有司李宏中,李容中,李洪鍾李克
扶。
受之義穀
大將奇孝曾(高峰先生子)。
領近邑所聚米。
漕運行在所
日前長片箭幷十箇
白米五斗
因校中人便。
送于義兵所。
吾雖如此
境內大小民人
數次勸送。
不肯許出。
不勤之責。
歸於有司
何爲哉。
丁潑先送一斗可嘉
若此而何以收之。
○二十四日。
錦山倭賊出去云。
然則本道可以得全乎。
賊謀難測
可信也。
○二十七日。
奇孝曾到院(延德院)。
使人問安
答曰。
古人云。
世亂識忠臣
豈以有位無位而言也。
凡我同志之士。
激發忠誠
皷動義氣
殲盡醜類
掃淸區域
奉還乘輿
丈夫之事畢矣。
如我老病
已矣已矣
義兵諸將。
敢不勖哉。
姜沆奮然登舟
赴于行在云。
丁鐸又赴義曰。
不遇盤根
何以利器
不入乕穴
何以得虎子。
此正垂功名竹帛也云。
故稱賞者久矣
後聞則皆中止云。
  [壬辰十月]
十月初二日
聞主官遭內艱
而以伏兵將錦山
未及永訣云。
主官卽前參判南宮忱子也。
參判與吾先君同年
故(丁酉同榜進士)爲本伯時
吾家
先君密席穩話。
情義有別。
及主官下車。
又以世誼相從
內外咸知其誼。
久聞訃慘憐。
只其弟泳治喪云耳
日前聯枕於士受(益謙)家矣。
卽欲入弔。
左膝酸痛
未得運
步。
可悶。
初五日
與君遇齊戒入齊。
初六日曉
安行祖父忌祀。
同君遇下南竹
李芬李夔適到。
偕轡入邑。
主官尙未奔喪
只弔南宮而還
初八日
以家中憂故。
京妹下送于外間
我則姑避于書堂
○十二日。
賊兵彌滿一國
而惟湖西湖南
頗得小完。
雲峯錦山等邑。
已作賊窟
未知朝夕之間。
至於何境也。
袖手傍觀
連陷南州
生民被殺。
不足擧論。
軍國粮道
何以繼之。
百爾思之。
保城安堵
末有其策。
乃貽書(書見二卷)於境內同志之士。
以爲守城之計。
○十三日。
廵察使以李邦柱本郡假官
以鎭人心
盖主官遭喪如是
民間日益騷動
安靜無路。
守城之事。
不可不急行也。
○十六日。
以守城期會事入邑。
則無一人來矣。
夕李和叔(應鍾),李季鳴(洪鍾)。
卛其子姪而來
景洪(容中)君遇弟。
繼至
同留于校中。
達夜議。
皆以急行之事言之。
○十七日。
一鄕士子某某人
無不來會
以此推之。
則足可以起義勤王也。
一書而來者。
如是其多矣。
○十八日。
設筵於筽城舘。
次第而坐。
大議事。
議在甲乙
妄以余欲爲盟主
余出座而立曰。
今日之事。
立身揚名之擧也。
爲國存家之計。
凡於其任辭而不當者。
可謂悖義。
顧念此物。
百病
身。
呻吟委頓
不省世事者多矣。
發文設行
决無自當之意。
幸望座下
詳擇望重之人而任之也。
城之守不守
郡之安不安
繼在其人。
可不愼哉。
於是座中。
默默無言
余又曰。
今日之議。
日中不决
苟非大事本意也。
出公議處之也。
又無一人言者
余乃作密筒輪回之。
收而見之。
望都歸於和叔
卽以和叔爲都別將
其下諸任。
次次收議分定
任號二十四。
人員五十五也。
間以能勝之人。
兼二任。
無敢免焉。
遂合席。
歃血而盟曰。
凡我同盟之人。
旣盟之後
違盟者斬。
自是
各執其役。
惟以殉城死事爲意
士氣憤發
軍情嚴肅
是日鏡兒入來
鬼形已成。
滿座莫知。
痛泣痛泣。
聞其言。
發行時。
暑疾去益苦劇
病狀免還矣。
中路益添。
呻吟行露
公州萬德寺僧性旻者。
見而憐之。
擔負入寺。
七月二十日
至九月晦
一不出門
五徑死變。
幸賴神僧之恩。
得全一縷而來云。
亂離之事。
不忍提說也。
子有患難
所不知。
時耶命耶。
如之何
使之卽爲還家
和叔余言曰。
令允旣是萬死得生
不可不入此盟。
遂以軍官之任望定。
使之調理入直云。
以渠之形狀
實難擧行
而事繼名義
不得請遞而去矣。
○都別將生員應鍾
副將
萬戶姜泰。
從事幼學李洪鍾李琨辛長吉丁希說林遂
春生李容中。
軍正參奉李宏中,幼學丁希孟
參謀官幼學李憲忠順李安鉉,前副將李玉幼學盧石齡,益謙,金載澤,丁希說,奉端懿林遂
掌文書金泰褔,李芬李克扶,姜沆
弊瘼官李容中,李克扶。
守城將忠順衛吳貴英。
從事忠義金楠壽,幼學丁汝璣。
都廳書記幼學金九容,丁應擘,吳玧,丁久。
大將軍官丁鏡,永海,李孝顔,李克揚,李克授。
副將軍金雲潗,姜潤。
守門將南李希孟,姜克孝
北金大成李琚
中衛將崔希尹
中部將李希龍
遊軍將贊元
外陣將西李孝閔
南金椿壽
東韓汝璟。
從事西金慶。
李惟認。
金光選。
軍官廷式宋若先鄭汝德,鄭恬。
守城軍官姜洛,奉天
○守城。
兵法曰。
守城之道
無恃不來
恃吾有以待之
無恃其不攻。
恃吾有所不可攻。
善守者。
不知所攻。
非獨城高池深
卒強粮足而已
在乎智慮周密
計謀百變
或彼不來攻而我守。
或彼不挑戰而我擊。
多方以謀彼師。
或婁出而疲彼師。
或彼求闘而我不出
或彼欲去而懼我襲。
若此者。
古人所以坐而役使敵國之道也。
此雖得御攻之計。
又要先審可守利害
凡守城之道
五敗
一曰
壯大寡。
小弱衆。
二曰。
城大而人小。
三曰。
粮寡而人衆
四曰。
貨積於外。
五曰。
豪強用命
之外水高城內低。
土脉踈而池隍淺。
守具未足
薪水不供
雖有高城
宜棄勿守。
亦有五全。
一曰
城隍修。
二曰。
器械具。
三曰。
人小而多。
四曰。
上下相親
五曰。
刑嚴賞重
加之得泰山之下。
廣川之上。
高不近旱而水用足。
下不近水而溝防省。
因天就地利。
土堅水流
險阻可恃
兼此形勢
守則有餘。
兵法曰。
城有所不攻。
又曰。
善守者。
藏於九地之下。
皆謂此也。
凡守之道
敵來逼城。
靜默而待
無輒出拒。
俟其矢石可及
則以術破之。
若遇主將自臨。
度其便利
強弩叢射
飛石擊斃之。
軍聲沮喪
勢必遁。
若得敵人稱降及和
切勿弛備
當益加守御
防其詐我。
若敵攻已久。
不拔而去。
此謂疲師可躡。
而襲之必破。
此又寄之明哲
見利而行。
不可覊以常檢也。
○二十二日。
皇帝(大明神宗)勑諭國王書及主上敎諭臣民書。
(九月六日所出
)幷以激切忠義
亟爲匡復意下諭。
○二十三日。
王子二君(臨海順和君)被拘於賊云。
臣民不勝其憤。
聖上之心乎。
天兵旣臨。
義兵亦起。
則賊雖小挫。
所謂南人輩。
萬端指嗾
更挑怒鋒云。
梟獍之膓。
甚於彼賊。
何不先斬此類之頭。
以示四方耶。
晉州(金時敏守之)之捷。
延安(李廷馣守之)之全。
由於守城云。
吾等亦當戮力守之耳。
○二十四日。
聞家信。
則以田稅徭役等事爲憂云。
自燮(一作變)初。
賦役煩重
支當無幾
哿矣富人
哀此惸獨
還租捕軍修城等事
一時嚴督。
閭里騷動
可恨可憫
  [壬辰十一月]
十一月初二日
聞孫兒致澤。
病餘腹痛死云。
痛矣痛矣
無母之兒。
未能藥治而至此
尤爲悲憐
初三日
見慶尙道義兵將郭再祐
乞粮檄書
語甚懇惻
議於都廳
差出各面有司
人員不足
故兼付守城任員。
事甚煩劇
然不如是
萬無收合之道矣。
初六日
新官李安到郡
文官金洎。
家屬
流寓於其奴家
往見之。
問辛慶晉家信
則不知云。
初七日
都廳諸員。
見新官之時。
體察使關文來到
諭以分朝敎勑曰。
在喪武臣
起服因任云。
新官卽出北門去。
未見耳。
假官邦柱還任
初九日
還家入齊。
○十一日。
安行先妣(光山金氏)忌祀。
祭員鍵兒,而已
○十三日。
都廳
議以李琚光亨爲募軍別將
益募義兵
○二十日。
還家齊戒
監造祭物
○二十二日。
行祖妣(文化柳氏)忌祀。
祭員鎔姪,鍵兒,鎭侄,鐵壽,石壽,眉壽從而
已。
此祀當行宗孫家。
先君自當奉行
及余不替。
故雖亂中。
何毁親命乎。
是日
往見臨淄僉使。
言先山偸木者。
則捉來重治
可快。
百年培養丘木
造船盡斫。
可惜
都城之木。
不保
謂之奈何
○二十三日。
拜親到家
鏡兒元氣未蘇。
又得回痛。
症甚不輕。
慮其不能起。
勢難相離
都廳
連有促書。
故遂入。
則諸員皆在。
而但李景洪(容中)。
家故出去矣。
○二十四日。
鏡兒之病。
幸得藥餌之力。
小有微效。
可喜
○二十六日。
與君遇往見辛禮山(應世)而還
體察使軍官金應到郡
作弊滋甚
無足責。
而上任人如是顚倒
孑遺生民
更誰依賴
不特愚氓流散
士族之家。
不支保。
守城之事。
誰與爲之
可謂寒心也。
○二十九日。
別將入來
  [壬辰十二月]
十二月初三日
別將出去
君遇入來
卽見軍官上房
金應三從弟也。
雖言乃兄作弊之事。
不肯聽之。
奈何
是夕與君遇出來齊宿
初四日
曾祖父忌祀。
祭員鎔侄而已
食後冐風雪。
往見監察妹氏(金友尹妻)葬事于六昌里。
申時
返魂
與君遇到生谷書堂而宿矣。
禮山適來
穩叙。
初五日
都廳齊會。
就慰主官受罪召募使之事。
退卧廳中。
則觸風𨓏來。
冐寒
直宿
胷腰之痛兼發。
喘痰之症亦劇。
勢難支吾
○十四日。
往省先君墓。
使山直順良。
掃除封域內積雪。
而後入來
○十五日。
日前分定之糓。
僅滿十石
出守城粮十石
合二十石。
使八馬十人
運送南原
以爲運致郭將軍所。
而兼付答書焉。
○十六日。
到金回家
聞鍵兒末女之病報。
至家則已死矣。
慘憐。
而但伯兒快蘓。
可幸。
嶺南運粮時。
家鬣持去矣。
兒輩之言。
則近者生病始瘳。
未必致遠云耳
釴兒聯誦累日課讀之書。
可嘉
○十九日。
都廳
○二十一日曉
李琚光亨入來周行防曲。
人家空虗
滿目蕭然
提軍多云
○二十四日。
自崔義兵所(慶會軍中)關文來到
義兵不赴者。
家奴風金。
亦入其中
可訝。
渠不還家
又不從軍
中路病卧乎。
必無逃亡之理矣。
淹亦以秘告軍捉去事入來
閭里一空
軍丁不得云。
○二十五日。
公主被拘於賊云。
然耶。
憤切憤切
高敞縣監鄭慶遇。
以差員到郡
使人問安
故答曰。
方今國事恢復
只在義士用誠輕重
各自勉勵
匡復王室
豈非吾輩之事乎。
○二十七日。
水營官人之言。
則倭船百餘隻。
又到濟州海云
然則何以保全家眷
一家已矣
國家恢復無期
憂悶
○二十八日。
鏡兒
入來
李克扶,吳貴英,吳玧,柳永海,李孝顔,李克揚。
入來
終日試射
○二十九日。
希尹,李希龍,金贊元李孝閔金椿壽,金入來
又爲點軍廵城
鍵兒來言別座(姓名無記)嫂氏到生谷書堂
其夕失火
艱辛得滅云。
公元1593年
  [癸巳正月]
癸巳正月初一日
諸兒諸侄皆來見。
午後祖父墓行祭。
祭員君遇大壽三兄弟。
石壽而已
仲宅(生員公宅)當次之
又就曾祖父墓行祭。
鏡兒次之
又就父母主墓。
行祭。
鍵兒當次之
初二日
都廳
則諸員皆空任不在
卽令軍奴促還。
是夜光亨李琚,李珩等。
提軍十餘名。
直入城中
城中驚動
卽以夜驚之罪。
代杖奴。
(光亨奴。
)以乘夜納人之罪。
代杖李奴(希益奴)。
初三日
別將以下
入見主官。
但韓汝璟,李惟認,金光選,金廷式,丁汝璣,丁久不參。
故付罰。
初十日
鎭侄來受大學○十一日。
賊徒彌滿國中
而但忠淸全羅兩道小安。
賦役煩重
民不聊生
士族兄弟子侄
無遺從軍
不得支保。
守城運粮等事
何以爲之
愁亂不可言
○十四日。
甥侄仁洽,仁漑。
各卛其妻子下來云。
未知何處流離生還
抃喜無已
又聞辛慶晉。
妻子
入堂望云
尤幸。
○二十二日。
訪辛禮山
習讀(名無記)妹。
受家,金汝膺室內
難產
百藥無效
棄世云。
可矜
鏡兒來留治喪
○二十四日。
郡廳
則主官罷職狀來到
諸員皆入慰。
  [癸巳二月]
二月初二日
聞天進圍平壤城
三日而拔之云。
去年天兵不利
史遊擊(儒)死。
總兵(承訓)僅以身免而歸。
誣言我兵助倭致敗。
朝廷又遣大臣辨之。
皇帝遂遣提督李如松(成樑長子)。
將十萬兵。
十二月渡江(鴨綠江)。
正月
大捷云。
都元帥一人
大將四人
遊擊四十人
衛部將二千。
炮手二千。
炮車三千。
軍粮八萬石。
馬草十二萬駄云。
(提督李如松
副總兵李如栢,楊元,張世爵。
提督中軍參將方時
義州衛參將李如梅
統領薊鎭參將李方
遊擊時輝。
都事王問。
南兵遊擊周弘誼。
大同遊擊高昇
衛副揔兵終養正。
原任副総兵守廉王惟貞,祖承訓,王有翼,吳希謹,賚大受
原任參將尙志張應神,楊紹先郭夢徵,蘇國賦,戴朝弁
原任遊㐿戚全,王承恩方萬,陳哲,張奇功沈惟敬蓬,李如檜終養中,胡鑾,趙之牧,錢世禎
侍郞中遊李寧
眞丁遊㐿趙文命
保丁遊㐿梁心。
陝西遊㐿高徵。
山西遊㐿施朝卿
原任都事王必迪,吳夢豹,累大有,李陳中
提督掾錢學易,紫逢,候禮祝,千世科,毛大劉朝晡,宋崇老,黃情,劉恩王如會,張喬松
欽差經略兵部侍郞宋應昌
兵部員外郞劉黃裳
兵部主事袁黃
)○初四日
舊官以假官交代事。
出留城外張世家。
諸員入見
初十日
諸員更盟於都廳曰。
方今主官又遞。
無統管。
守城不可小緩。
諸君益加勉勵
終始如一可也
姜泰,李琨以身病不參。
○十一日。
卓卿順天來留外間云。
故出見。
則其妻子婦女
皆免生還
一處
可謂天幸
但眷卛衆多。
何以得養
可慮也。
歷見蔡高敞(復)入都廳
○十四日。
卓卿,金仁洽鏡兒
來見。
○十五日。
見天將(劉職方)咨文主上敎書
(正月七日下諭。
)幷以激義斬讎之意下諭。
○十六日。
又見主上敎書
(正月八日所下。
)各備粮餉
候天兵之意下諭。
○十八日。
還家
使安孫,長同。
載粮米於家牛。
南原(義兵所)。
又使奴介山,愛終。
擔負陽川(防御所)。
一日之內。
分送二處,勢雖難支。
聖敎之下。
豈可坐視不顧乎。
卽入都廳
○二十二日。
李聞遠訃。
別將僉君皆出去
○二十八日。
自體府因任舊官。
聞天將已占破竹之勢
賊兵退縮云。
故罷守城事。
  [癸巳三月]
三月初五日
卓卿家眷
自外間來居龍山
○十二日。
新官尙節出云。
  [癸巳四月]
四月初五日
聞賊退屯嶺南
留陣不去
天兵不肯進擊云。
可憫
  [癸巳五月]
五月二十日
見天兵部侍郞宋應昌左議政尹斗壽書。
以勿爲急迫
徐圖心服之意。
回示之。
見其書。
則我心先定。
一從天將指揮
何有後患乎。
○二十六日。
夜。
女生
順產
可幸。
  [癸巳六月]
六月初八日
昌平仲叔(外叔)訃音
(五月二十九日出變
)痛切
粮之馬尙不還
故未得往哭耳。
  [癸巳七月]
七月初七日
晉州陷城
倡義使金千鎰
與其子象乾。
從仕梁山諸人
同日殉節云。
不勝慘愕。
晉州前以守城保全云矣。
今何以陷之乎。
然則賊雖窮縮。
餘氣尙存矣。
若知如此
則守城之撤。
豈不輕旋乎。
雖然
一罷之後
難可復設。
奈何
初八日
介山等。
自慶尙道。
馬生還。
多幸
我國所恃天兵
不肯赴戰
賊則自晉陽之陷。
退去東萊云。
厥謀難測也。
  [癸巳八月]
八月初七日
見皇制通文
大少人員
戎服裡衣
皆穿袖。
禁軍以下
公私賤。
笠子
着氊笠小帽小袖袍來。
  [癸巳九月]
九月一日爲始。
奉承傳啓下云云
初八日
齊戒
初九日
先府君忌祀。
祭員鏡兒,鍵兒,鎰侄,金仁洽,仁漑,仁澤矣。
弟及澳妻氏。
已來到。
今夕各歸。
○十一日。
金汝膺來言賊遍在居昌以下列邑。
屯聚不去云。
○十五日。
祭祖父墓。
鎔侄當次之
祭員君遇,鏡兒兄弟大壽三兄弟,方大(名字無記)而已
午後
先府君墓。
祭員鏡兒兄弟,金仁澤而已,夕。
丁久來留。
翫月於善養亭。
  [癸巳十月]
十月十五日
喜聞主上都云
臣民之幸。
莫大矣。
  [癸巳十一月]
十一月十二日
主官以吾等某某人
差捕軍別有司。
促令搜捕
若或不勤
丁寧就死云。
惶恐無任
聞賊留屯東萊
天兵下去云。
  [癸巳閏十一月]
閏十一月十五日
聞天撤回云。
餘賊孰能除之。
本道義將
只有德齡一人
智勇絶倫
一國皆稱以將軍
或可樹大勳耶。
主官申尙節罷職
  [癸巳十二月]
十二月二十日
東宮全州
設科取人
文科則尹𪰙,郭雲愷,沈悅,金弘宇,朴孝誠,李愖,姜沆李振八人
武科不知其數。
本郡三十餘人
亦得參
公元1594年
  [甲午正月]
甲午正月初一日
先君墓。
午時
祭祖父墓。
午後
曾祖父墓。
祭員只吾三父子。
諸弟侄。
皆不參。
可憎
初二日
上茵山。
餞別朴近而(知遠)乃姻叔之婿也。
見習讀妹氏及辛禮山而還
聞金靈巖(聲憲)罷職之奇。
命送鏡兒
初三日
介山孫等。
軍粮
發向慶尙道。
新曆未得。
抄書單曆以見。
可歎
君遇不給
用錫(辛慶晉)亦不送。
世亂所致也。
奈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